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7892957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2.5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资源描述: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7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七年十二月前 言按照国务院有关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告知(国发38号)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有关规定,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的工作流程,统一核查的技术措施,严格质量控制,保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的真实精确,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成果检查验收措施等有关的原则和规范,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由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本规定附录AO均为规范性附录。本规定重要起草人:温明炬 韩永顺 张炳智 孙毅 高莉 辛丽璇 曾珏 李琪 吴明辉 参与编写人员:张明达 杨祝晖

2、杨冀红 梁耘 曾巍 许实 赵磊 倪建光 刘小芬 邓福军 付强 陈春华目 录1范畴12规范性引用文献12.1有关国标、行业原则12.2项目技术规范13术语13.1数字正射影像图13.2数字高程模型13.3疑问图斑23.4样本23.5简朴随机抽样24总则24.1目的与任务24.2土地运用分类24.3程序34.4面积量算34.5计量单位34.6补充规定35工作流程36准备工作56.1人员准备56.2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57资料检查57.1规定57.2提交核查资料57.3检查内容58数据库质量检查68.1规定68.2检查内容69基本农田核查79.1规定79.2内容与措施710面积汇总检查810.1规定

3、810.2内容与措施811地类一致性核查811.1规定811.2内容与措施811.3数据汇总与分析912地方复核1112.1规定1112.2复核资料1112.3内容与措施1113外业实地核查1213.1规定1213.2准备工作1213.3核查措施与内容1214成果确认1215核查成果与规定1315.1成果文献格式1315.2成果内容1315.3质量规定1416质量控制1516.1基本规定1516.2工作实行1616.3分阶段质量检查规定1617核查成果评价1617.1内业成果1617.2外业成果16附录17附录A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筹划任务书17附录B 农村土地运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检核

4、表18附录C地类一致性检查疑问类型26附录D 疑问图层新增属性字段构造27附录E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28附录F疑问面积登记表30附录G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地类核查记录汇总表32附录H 图面要素的表达33附录I 疑问图斑分布图(示意)34附录J 外业实地核查登记表35附录K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报告格式36附录L 核查信息登记表44附录M 质量检查登记表45附录N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核查成果验收意见46附录O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核查确认意见481 范畴本规定规定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成果核查的目的、任务、程序、内容、措施及规定等。本规定合用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2 规范性引

5、用文献下列文献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涉及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到合同的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的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规定。2.1 有关国标、行业原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土地运用现状分类(GB/T 21010)土地运用数据库原则(TD/T 1016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规定(GB/T 17941.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与质量评估(GB/T 18316)2.2 项目技术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

6、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行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措施(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措施(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3 术语3.1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运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航空航天影像,经正射纠正、接边、色彩调节、镶嵌,按一定范畴剪裁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3.2 数字高程模型 (DEM)在等间距平面格网点上以高程体

7、现地形起伏形态的数据集。3.3 疑问图斑运用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地类图斑层和正射影像图叠加套合,进行逐图斑对比检查,数据库中图斑地类与影像判读地类不一致的图斑称为疑问图斑。3.4 样本从待检数据中抽取的用于检查的单位产品的全体。3.5 简朴随机抽样从待检查的数据中抽取样本。抽样时,使每一种单位产品都能以相似的概率构成样本。4 总则4.1 目的与任务4.1.1 目的全面核查县级调查成果,保证土地调查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为二次调查成果质量评估提供量化根据。4.1.2 任务由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如下简称全国土地调查办)组织,对通过省级验收的县级调查成果,开展全面的内业一致性

8、检查和重点地区、重点地类的外业实地核查。具体任务涉及: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核查、城乡土地调查成果核查、基本农田核查和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检查。每项调查工作完毕后,可单项验收并分项向全国土地调查办报送成果。4.1.2.1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核查1. 内业核查:检查数据库面积汇总数据与上报数据的一致性;运用正射影像图与有关土地运用数据层套合,目视判读影像,逐图斑与数据库中地类属性进行比较,发现疑问图斑。 2. 外业核算:抽取不少于5的疑问图斑、线状地物和补测地物,进行实地核算。4.1.2.2 城乡土地调查成果核查只对上报数据进行逻辑性检查,原则上不对具体宗地开展核查。4.1.2.3 基本农田核查将基本农田

9、数据层与土地运用有关图层叠加,检查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数据与上报的基本农田地块中各地类面积的一致性。4.1.2.4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检查检查数据库的数学基本、汇交格式、图层的命名及属性,各图层间的套合、逻辑一致性以及影像数据的现势性、辨别率等内容。4.2 土地运用分类采用土地运用现状分类(GB/T21010-),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中的规定,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运用现状分类中的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进行归并。具体分类的编码、名称及含义见规程附录。4.3 程序1. 经省级验收合格的调查成果,由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分批向全国土地调查办提出核查确认申请。2

10、. 由全国土地调查办组织人员对成果进行核查,并将内业核查成果反馈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3. 在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协调下,市(地)级土地调查办公室组织县级土地调查办公室人员,对疑问图斑进行复核,并将复核成果反馈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由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上报全国土地调查办。4. 全国土地调查办组织人员进行外业实地核查。5. 核查合格后形成核查确认意见。4.4 面积量算面积采用椭球面积计算公式计算。4.5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面积计算单位采用亩,面积汇总计算单位采用公顷。4.6 补充规定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在对本地区调查成果开展核查时,可根据实际状况,对本规定作补充规定。5 工作流程总体工作流程

11、参见图1。准备工作人员准备工具准备接受任务接受资料Y成果整顿内业核查地方复核图1 总体工作流程图地类一致性检查复核成果反馈数据库质量检查实地检查外业核查资料检查面积汇总检查N资料检查与整顿资料有缺陷与全国土地调查办沟通,补充资料地方外业复核内业核查成果外业核查成果地方复核成果成果确认核查确认意见6 准备工作6.1 人员准备 应对参与核查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遥感影像地类判读,规范核查程序,统一核查措施和规定等。6.2 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涉及计算机、打印机、绘图机、软件系统、GPS接受机、钢尺以及交通工具等。7 资料检查7.1 规定对提交核查确认的县级调查成果,进行资料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

12、等内容的检查。核查资料提交的格式应符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措施的规定。提交资料不符合规定的,地方需重新提交,方可开展核查。7.2 提交核查资料1.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重要内容涉及基本地理信息、土地运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基本农田数据等矢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扫描影像图等栅格数据,专项用地记录调查数据以及元数据等。2. 文字报告涉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及有关专项报告等。3. 汇总登记表涉及农村土地运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农村土地运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农村土地运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基本农田状

13、况登记表、第二次土地调查有关状况登记表等。4. 省级验收报告5. 资料清单7.3 检查内容1. 资料完整性检查检查资料与否齐全、完整,并对缺失状况进行记录。2. 影像数据检查(1)检查影像的数据格式与否为GEOTIFF格式。(2)检查影像的现势性与否符合规定。(3)检查影像与否完整。(4)检查影像与否有人为修改状况。(5)检查影像与否清晰,辨别率、色彩和纹理能否达到地类判读的规定。(6)检查影像与有关土地运用要素套合与否精确。3. 汇总登记表检查检查汇总登记表的格式与否符合规程规定,辖区总面积与否与县行政区域控制面积一致。4. 文字报告检查检查文字报告与否齐全、内容与否完整;文字报告中所引用的

14、表格、数据与否对的且与汇总登记表中的数据一致。8 数据库质量检查8.1 规定对数据库成果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数据库成果应符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提交格式应符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汇交措施的规定。当数据库质量检查不符合规定期,地方需重新提交数据库成果,方可开展核查。8.2 检查内容1. 检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图层与否齐全,基本地理、土地运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等要素与否完整。2. 检查数据命名与否对的,格式与否符合规定。3. 检查数据库建库的数学基本与否符合规定。4. 检查面、线、面面、面线、线线、面点、线点等拓扑关系与否对的。5. 检查图内各要素与影像数据与否吻合,

15、有无图形错误和丢漏,明显界线与数字正射影像图(DOM)上同名地物的移位不得不小于图上0.2mm。6. 检查各图层间的逻辑一致性。7. 检查线状地物宽度的与否超限,线状地物宽度依比例尺不得超过图上2mm。8. 检查零星地物面积与否超限。9. 检查数据库记录数据与文字报告、汇总登记表格中填写的数据与否一致。对数据库检查完后需要对检查成果进行记录,填写数据库检查成果登记表(表2)。表2 数据库检查成果登记表检查项与否对的错误描述备注数据格式与否对的坐标系或投影的对的性检查图层基本检查图层命名与否对的图层数据与否完整拓扑关系与否对的构建属性非空性检查值域的对的性检查计算面积与属性值面积的一致性逻辑一致

16、性检查图层范畴的一致性图层之间一致性检查各数据集记录数据一致性检查线状地物宽度检查零星地物面积检查9 基本农田核查9.1 规定全面检查基本农田的资料状况、上图措施和数据汇总状况。基本农田的资料检查可在本地进行。9.2 内容与措施1. 资料检查检查基本农田规划、划定、调节与补划资料与否经依法批准;检查土地调查数据库中的基本农田地块与否与提供的基本农田规划、划定、调节与补划资料一致。2. 上图措施检查基本农田上图精度与否符合规定;基本农田地块编号与否符合规定。 3. 汇总数据检查(1)检查计算机汇总的基本农田数据与上报数据的一致性。(2)将基本农田数据层与土地运用数据层叠加,检查基本农田的汇总数据

17、与基本农田地块中各地类面积的一致性,并填写相应面积汇总检核表(格式见附录B)。10 面积汇总检查10.1 规定按行政区域重新计算并汇总出各地类面积,与上报数据(汇总记录数据)进行对比检查的过程。计算机重新汇总的各类面积与上报面积一致,为合格成果。否则,地方需重新提交调查成果,方可开展核查。10.2 内容与措施10.2.1 措施面积的重新汇总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面积计算应根据数据库中点、线、面的坐标,采用椭球面积计算公式重新计算。10.2.2 检查内容(1)农村土地运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含海岛的县需检查海岛土地运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2)土地运用现状不同权属性质面积。(3)耕地坡度分

18、级面积。10.2.3 对比分析根据面积计算成果和上报数据填写“农村土地运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检核表”(格式见附录B)。若数据差别明显,应进行复查,分析数据差别的因素。11 地类一致性核查11.1 规定开展全辖区100%的地类一致性检查。检查的重点地区为城乡结合部、乡镇周边、公路两侧等建设占地高发区域;结合文字报告中数据分析状况,检查的重点类型为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长、未运用地增长的状况。11.2 内容与措施11.2.1 影像特性分析分析核查区域的重要地物与地貌特性、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熟悉获取影像的平台、遥感器,成像方式,成像日期、季节,所涉及的地区范畴,影像的比例尺,空间辨别率,彩色合成方案等

19、,根据影像特性,即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建立重要地类解译标志。11.2.2 一致性核查在统一的地理坐标系下,将数据库中的有关图层与正射影像图叠加套合,先根据属性标记补测地物和“批而未用”土地后,根据遥感影像图,运用目视判读和人机交互方式,对影像判读地类和数据库中的地类进行一致性检查,并将觉得不一致的图斑、线状地物进行标注。11.2.2.1 图斑检查对照正射影像,检查图斑界线与否移位,图斑地类认定与否合理。对不一致的图斑,根据影像形迹勾绘出来,并记录在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格式见附录E)中。根据调查比例尺大小,拟定最小疑问图斑面积,比例尺为1:1万的土地运用数据库,

20、最小疑问图斑面积为2亩,疑问面积不不小于2亩的图斑可不作记录。其她不同比例尺提取疑问图斑的最小面积可依此类推。对于“批而未用”土地,可根据用地批复文献,对照遥感影像,检查“批而未用”土地的位置、范畴与否对的;重新计算“批而未用”土地的面积,与用地批复文献中的面积进行对比检查。11.2.2.2 线状地物检查对照正射影像,检查线状地物有无错漏;明显界线与正射影像图上同名地物的移位不得不小于图上0.2mm;线状地物的宽度与影像所示宽度与否相称;线状地物与图斑及其她界线的关系解决与否符合规程的规定。对不一致的线状地物,记录在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格式见附录E)中。11.2.3 疑问类型疑问类型是根据影

21、像判读地类和数据库地类的不同,而对疑问图斑(线状地物)进行的分类。疑问图斑和疑问线状地物的疑问类型见附录C,对于表中所列疑问类型之外的问题,如问题突出、面积较大,应续编。11.3 数据汇总与分析11.3.1 记录汇总疑问面积记录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地类一致性核查完毕后,在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的基本上,按照疑问类型对疑问图斑进行分类型和分地类记录汇总,填写县级“疑问面积分类型登记表 ”、“疑问面积分地类登记表”(格式见附录F)和“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地类核查记录汇总表”(格式见附录G)。11.3.2 编制内业核查报告核查技术人员应在地类一致性检查阶段,对发现的规律性问题、特殊性问题进行记录,并根

22、据记录内容及汇总表格,分析和总结存在的问题,编写内业核查报告。内业核查报告应涉及的内容如下:(1)总体状况:核查时间、核核对象、核查范畴及数量、核查内容及措施等。(2)资料状况:资料清单、数据格式、套合配准精确限度、资料解决状况等。(3)遥感影像特性分析:影像类型、质量、时相、核查区域的重要地形、地貌特性、重要地类及分布、重要地类的影像特性、特性影像图斑等。(4)数据库质量检查:数据库构造、数据库图形数据、数据库属性数据检查等。(5)基本农田核查:基本农田的资料状况、上图措施和数据汇总状况等。(6)面积汇总检查:数据库中图斑、线状地物数量,汇总面积对比分析状况等。(7)数据汇总及分析:疑问面积

23、的分类型分析、相应的记录图、表,并用文字表述数据库中图斑地类与影像判读地类差别的重要状况和因素。(8)内业核查意见:对数据库质量检查、基本农田核查、面积汇总检查和地类一致性检查中存在的规律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内业核查意见。(9)成果质量控制:采用的质量控制措施,涉及管理和技术措施,成果专检报告等。11.3.3 制作疑问图斑分布图疑问图斑分布图分为全辖区疑问图斑分布图和原则分幅疑问图斑分布图。11.3.3.1 全辖区疑问图斑分布图(1)制图单位和比例尺全辖区疑问图斑分布图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制作。制图比例尺根据制图范畴大小拟定,以图上表达内容清晰可读为原则,一般为1:2.5万-1:5万。(

24、2)内容图面内容涉及:疑问图斑界线、图斑界线、重要线状地物、县界、乡镇界、村界、原则分幅图廓线、图幅号、地名注记。(3)表达措施疑问图斑按照疑问类型用不同颜色填色表达(见图2)县界、乡镇界和村界按照相应规定表达。为突出疑问图斑,除疑问图斑外的图斑不需填色和注记,地类界淡化表达,疑问线状地物不表达。地方复核后,地方拟定修改的疑问图斑加斜晕线表达。图面要素的具体体现形式(图式见附录H):a. 疑问图斑按照疑问类型用不同颜色填色表达。b. 图斑界线用青纲灰色表达,线宽度为0.1 mm,图斑不填色。c. 半依比例尺的线状地物中铁路用黑色表达,公路用红色表达,农村道路用红色虚线表达,河流用蓝色表达。线宽

25、度所有为0.15 mm。d. 县界、乡镇界使用相应符号表达,用黑颜色,县界线宽为0.4mm;乡、镇界线宽为0.3mm;村界线宽为0.2mm。e. 原则分幅图廓线用黑色表达,线宽度为0.15mm。f. 名称注记用宋体、黑色表达,字体大小根据图幅尺寸拟定。以能清晰辩识,又尽量不压盖图面线划为原则。g. 图例中应涉及各疑问类型的代码、颜色标记及各疑问类型的阐明。11.3.3.2 原则分幅疑问图斑分布图将原则分幅土地运用现状图(线划图)与相应的正射影像图叠加,制作原则分幅疑问图斑分布图。(1)内容涉及土地运用现状要素、疑问图斑界线、正射影像图(DOM)。(2)表达措施疑问图斑界线按照疑问类型用不同颜色

26、表达(见图2)界线宽度为0.35mm。疑问线状地物线型按照规程规定表达,颜色统一为红色,并标注疑问类型编号。土地运用现状要素以线划的形式表达,要素的颜色、线型按照规程规定表达,地类图斑内标注地类编码和图斑编号。图2 疑问图斑色标12 地方复核12.1 规定地方按照内业核查成果,逐图斑实地复核,并具体记录复核过程和成果,准时上报有关部门。地方提交的各类成果,应在编号、形式等方面与全国土地调查办提供的资料内容保持一致。12.2 复核资料1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2内业核查报告3全辖区疑问图斑分布图12.3 内容与措施根据复核资料,掌握该区域重要问题及疑问图斑(线状地物)分布特性,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措施

27、,制定合理的外业复查路线,携带外业调查底图、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等资料,外业逐图斑核算疑问图斑(线状地物)的地类、边界范畴等,并拍摄照片。照片按疑问图斑(线状地物)编号后加“FH”的方式进行统一编号。按实地状况,精确填写相应表格,整顿实地照片,保证照片与疑问图斑(线状地物)一一相应;编写复核报告,分析产生差别因素。13 外业实地核查13.1 规定针对内业核查和地方复查的成果,抽取不少于5%的疑问图斑、线状地物和补测地物,逐个进行外业实地核算。核算工作应合理筹划、保质保量、准时完毕。核算的图斑规定定位精确、记录清晰、保证真实。13.2 准备工作1. 根据地方复核成果重新进行疑问面积记录。2. 复

28、核后,应在疑问图斑分布图上,以加斜晕线而不填充颜色表达地方拟定修改的图斑。3. 根据疑问图斑的分布、类型、面积、数量和地方复核状况,综合拟定图斑抽样措施和图斑数量。外业核算重要检查疑问图斑,同步合适选用邻近的重点地类进行检查。考虑到交通通达等特殊状况,检查图斑可合适多选,以备需要。4. 打印输出全辖区疑问图斑分布图,并根据抽取的疑问图斑,打印输出相应的原则分幅疑问图斑分布图。13.3 核查措施与内容13.3.1 核查措施(1) 外业实地核查前,应根据疑问图斑(线状地物)的分布,设计外业核查路线。(2)携带调查底图、疑问图斑分布图、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必要的测量工具到实地

29、,采用“远看近判”的方式核算疑问图斑(线状地物),并拍摄实地照片。照片按疑问图斑(线状地物)编号后加“WY”的方式进行统一编号。(3)对照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检查补测地物与实地的一致性。(4)按照“批而未用”图斑的批准文献,核算“批而未用”图斑。13.3.2 核查内容(1)检查图斑的地类、形状特性、范畴界线、与其她地物的关系等。(2)检查线状地物的地类、宽度、走向、与其她地物的关系等。(3)检查补测地物地类、形状以及与其她地物的相对位置关系。(4)检查“批而未用”图斑的位置、面积大小。将成果记录在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和外业核查登记表中(格式见附录J),作为对成果修改完善及编写外业核查报告(格

30、式见附录K)的根据。14 成果确认全国土地调查办根据内、外业核查和地方复核成果,对照历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结合土地调查数据变化分析状况,对县级土地调查成果进行确认。具体措施为:1. 外业检查结束后,需根据地方复核成果及实地核查状况,记录数据库成果的对的率。2. 当数据库成果对的率(即外业抽查的疑问图斑(线状地物)中,实地地类与数据库地类一致的图斑所占的比率)高于95%时,应根据地方复核成果,对数据库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成果,按照本规定7、8、10章的检查内容,重新检查合格后,可确认其成果。3. 当数据库成果对的率低于95%时,全国土地调查办出具整治意见,并将数据库成果退回地方。地方根据整治意见,

31、对调查成果全面修改,经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检查通过后,由省级土地调查办公室提交成果整治有关材料,重新申请确认。重新申请确认的总次数不能超过两次。4. 核查通过的县级土地调查成果,由全国土地调查办出具核查确认意见(格式见附录O)。核查确认意见的内容应涉及:核查任务的承当单位,时间、核查内容、面积汇总检查成果,地类一致性检查成果、外业实地核查成果、需修改的内容以及结论等。15 核查成果与规定15.1 成果文献格式1. 矢量数据采用VCT或shape格式。应提供电子版本。2. 数据表格成果采用XLS文献格式。应提供电子版本,同步提交打印文本一份。3. 文字报告采用Word格式。应提供电子版本,同步提交

32、打印文本一份。4. 图件成果采用GEOTIFF格式。应提供电子版本。5. 实地照片采用JPG格式。应提供电子版本。15.2 成果内容15.2.1 内业核查成果(1)矢量成果疑问图斑疑问线状地物(2)数据表格成果农村土地运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检核表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汇总检核表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检核表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检核表海岛土地运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检核表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a.图斑一致性核查登记表b.线状地物一致性核查登记表疑问面积分类型登记表疑问面积分地类登记表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地类核查记录汇总表(3)内业核查报告(4)图件成果全辖区疑问图斑分布图原则分幅疑问图斑分布图(5)成果光盘

33、成果光盘按照下列规则命名:文字报告:县(区、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内业核查报告数据表格成果:县(区、市)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等数据表格图件成果:县(区、市)疑问图斑分布图矢量成果:县(区、市)疑问图斑 县(区、市)疑问线状地物15.2.2 地方复核成果(1)数据表格: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2)文字报告:地方复核状况报告(3)实地照片:地方复核照片(4)成果光盘成果光盘按照下列规则命名:文字报告:县(区、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地方复核状况报告数据表格成果:县(区、市)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实地照片:县(区、市)地方复核照片15.2.3 外业核查成果(1)数据成果:外业核查登记表(2)文字报告:外业

34、核查报告(3)实地照片:外业实地照片(4)成果光盘成果光盘按照下列规则命名:文字报告:县(区、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外业核查报告数据表格成果:县(区、市)外业核查登记表实地照片:县(区、市)外业实地照片15.2.4 总体成果(1)核查总报告(2)核查确认意见15.3 质量规定该阶段质量检查规定如下:1. 数据成果:各类数据表格齐全,填写规范,图表内容一致。2. 矢量成果:疑问图斑(线状地物)层的命名、属性构造、编号措施等符合规定。3. 图件成果:图件内容完整;疑问图斑色标符合规定;出图范畴完整;出图比例尺恰当,图名注记符合规定。4. 文字成果:核查报告格式规范,构造清晰,内容完整。5. 存储介

35、质:成果光盘上存储的数据成果完整;存储介质完好无损。表9 成果整顿检查内容检查项目检查内容质量规定数据成果:1)疑问图斑检查列表2)疑问面积分类型登记表3)疑问面积分地类登记表4)面积汇总检核表5)外业核查图斑列表表格数量表格的种类和个数齐全图表一致性图表记录的内容一致表内重要内容与地类、疑问类型和面积等有关的重要内容不存在错误或漏掉表内次要内容表格的序号、备注等次要内容不存在错误或漏掉表格中内容的格式表格中内容的填写格式符合填表规定图件成果:1)图件内容与否完整2)图件色标与否符合规定3)出图范畴与否完整4)出图比例尺与否恰当5)图名注记与否符合原则图件数量图件的数量齐全图件内容图件的内容完

36、整出图范畴出图范畴完全覆盖核查区疑问色标疑问图斑色标符合规定出图比例尺出图比例尺合适图面要素表达多种线状地物或行政界线的线型或颜色符合规定图名注记内容图名和注记无错误或漏掉图名注记大小图名和注记大小合适文字成果:1)报告格式2)报告构造3)报告内容4)报告排版报告的完整性报告文献齐全报告的格式报告格式符合规范规定报告的构造报告的整体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报告的排版报告的排版规范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文字或图表编号对的光盘成果:1)光盘内容2)文献命名3)文献格式4)存储介质5)光盘目录光盘与否完好提交的光盘良好光盘的内容光盘内文献齐全文献的命名文献命名符合规范规定文献的格式文献格式符合规范规定光盘目录光

37、盘目录文献内容齐全16 质量控制16.1 基本规定二次调查成果核查实行自检、互检、专检、监理和验收制度。项目承当单位要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查组,以县(区、市)为单元,对核查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三检,并接受全国土地调查办的抽查和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自检、互检、专检由项目承当单位的质量检查组负责组织实行。监理由监理单位负责组织实行。验收由全国土地调查办组织实行。自检、互检、专检、监理和验收工作应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替代。16.2 工作实行核查工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质量检查,并填写检查登记表(格式见附录M),每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1自检:自检比例为100%,发现错误及时修改,并填写质量检查登

38、记表。2互检:互检比例为50%,发现错误应及时记录,并告知对方修改成果后再进行检查。3专检:专检比例为30,质量检查组对自检和互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全面检查,发现错误应及时记录,成果经修改后再次检查,直到合格为止。4监理:监理单位对项目承当单位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理。监理实行细则另行制定。5验收:由全国土地调查办在核查任务结束后,统一组织实行。检查验收的具体规定另行制定。16.3 分阶段质量检查规定1. 各阶段检查的内容完整。2. 各阶段检查的措施对的。3. 对缺陷资料的解决措施对的。4. 各汇总登记表内容齐全,填写完整,计算对的。5. 地方复核与外业核算范畴完整,实地定位精确,地类判读精确。6.

39、核查报告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描述清晰,分析合理。17 核查成果评价为保证核查成果的真实、有效,全国土地调查办可根据项目进展状况,抽查核查承当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阶段成果,并对所有核查成果进行验收。不合格的核查成果应返回承当单位重新开展核查。17.1 内业成果按县级行政辖区图斑总数量N的10%抽取样本,当N*10%不为整数时,取整加1作为抽检样本数。若不合格样本数量不不小于样本总量的10%,则鉴定该工作区核查工作合格。若不合格样本数量超过样本总量的10%,则鉴定该工作区核查工作不合格。 17.2 外业成果按外业核查工作区范畴的10%进行抽样检查。若不合格样本数量不不小于样本总量的10%,则鉴定该工作

40、区核查工作合格。若不合格样本数量超过样本总量的10%,则鉴定该工作区核查工作不合格。附录附录A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筹划任务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筹划任务书承当单位核查区域核查任务内业核查外业实地核算资料状况比例尺图幅数影像类型数据库软件类型文字报告汇总登记表具体工作任务备注1资料检查2数据库质量检查3基本农田核查4面积汇总检核5地类一致性核查6编写内业核查报告7制作疑问图斑分布图8外业实地核查9核查总报告成果提交时间内业核查:外业实地核算:规定1. 数据严格按保密制度使用,不得遗失、存留、或转做其她用途,提交成果后及时归还。2. 具体工作任务栏根据核查任务填写。经办人: 经办人:

41、 全国土地调查办(章) 核查任务承当单位(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附录B 农村土地运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检核表表B.1 _省_市_县(区、市)农村土地运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检核表B.1 单位:公顷_省_市_县地 类上报数据面积计算机汇总面积上报数据与计算机汇总面积差值相对值地类编码名称01耕 地02园 地03林 地04草 地10交通运送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其她土地20城乡村及工矿用地合 计数据库中地类图斑数量_个,线状地物_条,零星地物_个。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填表阐明:上报数据面积的合计为该区域控制面积。计算机汇总面积为计算机重新计算汇总的该地类面积。表B

42、.2 _省_市_县(区、市)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汇总检核表B.2 单位:公顷_省_市_县权属性质上报数据面积计算机汇总面积上报数据与计算机汇总面积差值合 计国家所有(G)集体所有(J)耕地(01)小计国家所有(G)集体所有(J)园地(02)小计国家所有(G)集体所有(J)林地(03)小计国家所有(G)集体所有(J)牧草地(04)小计国家所有(G)集体所有(J)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表B.2 (续)B.2 续 单位:公顷权属性质上报数据面积计算机汇总面积上报数据与计算机汇总面积差值城乡村及工矿用地(20)小计国家所有(G)集体所有(J)交通运送用地(10)小计国家所有(G)集体所

43、有(J)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小计国家所有(G)集体所有(J)其她土地(12)小计国家所有(G)集体所有(J)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填表阐明:上报数据面积的合计为该区域控制面积。计算机汇总面积为计算机重新计算汇总的按权属性质划分的该地类面积。表B.3 _省_市_县(区、市)基本农田面积汇总检核表 表B.3 单位:公顷_省_市_县地 类上报数据面积计算机汇总面积上报数据与计算机汇总面积差值耕地(01)小 计水田(011)水浇地(012)旱地(013)其她地类小 计园地(02)林地(03)草地(04)城乡村及工矿用地(20)交通运送用地(1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其她

44、土地(12)合计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阐明:上报数据面积的合计为该区域控制面积。计算机汇总面积为计算机重新计算汇总的该地类面积。表B.4_省_市_县(区、市)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检核表 表B.4 单位:公顷_省_市_县颇耕地上报数据面积计算机汇总面积上报数据与计算机汇总面积差值耕地面积合计平地不不小于等于2面积梯田及坡地不小于2不不小于等于6小计梯田坡地不小于6不不小于等于15小计梯田坡地不小于15不不小于等于25小计梯田坡地不小于25小计梯田坡地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填表阐明:计算机汇总面积为计算机重新计算汇总的该坡度类型的梯田及坡地面积。表B.

45、5_省_市_县(区、市)海岛土地运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检核表表B.5 单位:公顷_省_市_县地 类上报数据面积计算机汇总面积上报数据与计算机汇总面积差值相对值地类编码名称01耕 地02园 地03林 地04草 地10交通运送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其她土地20城乡村及工矿用地合 计数据库中地类图斑数量_个,线状地物_条,零星地物_个。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填表阐明:计算机汇总面积为计算机重新计算汇总的该地类面积。表B.6_省_市_县(区、市)农村土地运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检核表表B.6 单位:公顷_省_市_县地类代码上报数据面积计算机汇总面积上报数据与计算机汇总面积差值耕地

46、(01)水田(011)水浇地(012)旱地(013)园地(02)果园(021)茶园(022)其他园地(023)林地(03)有林地(031)灌木林地(032)其她林地(033)草地(04)天然牧草地(041)人工牧草地(042)其她草地(043)城乡村及工矿用地(20)都市(201)建制镇(202)村庄(203)采矿用地(20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续表B.6 单位:公顷地类代码上报数据面积计算机汇总面积上报数据与计算机汇总面积差值交通运送用地(10)铁路用地(101)公路用地(102)农村道路(104)机场用地(105)港口码头用地(106)管道运送用地(10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

47、1)河流水面(111)湖泊水面(112)水库水面(113)坑塘水面(114)沿海滩涂(115)内陆滩涂(116)沟渠(117)水工建筑用地(118)冰川及永久积雪(119)其她土地(12)设施农用地(122)田坎(123)盐碱地(124)沼泽地(125)沙地(126)裸地(127)附录C地类一致性核查疑问类型表C.1地类一致性核查图斑疑问类型疑问类型编号数据库地类影像判读地类疑问类型阐明T01城乡村及工矿用地耕地数据库中城乡村及工矿用地,影像图为耕地T02其她建设用地耕地数据库中交通或水利设施用地,影像图为耕地T03城乡村及工矿用地农用地其她地类数据库中城乡村及工矿用地,影像图为园地、林地、草

48、地或其她农用地T04其她建设用地农用地其她地类数据库中交通或水利设施用地,影像图为园地、林地、草地或其她农用地T05未运用地耕地数据库中未运用土地或其她土地,影像图为耕地T06未运用地农用地其她地类数据库中未运用土地或其她土地,影像图为园地、林地、草地或其她农用地T07城乡村及工矿用地未运用地数据库中城乡村及工矿用地,影像图为未运用土地或其她土地T08其她建设用地未运用地数据库中交通或水利设施用地,影像图为未运用土地或其她土地T09农用地其她地类耕地数据库中园地、林地、草地或其她农用地,影像图为耕地T10其她填写阐明:其她建设用地涉及地类代码为101/102/105/106/107/113/1

49、18的地类。农用地其她地类涉及地类代码为02/03/04/104/114/117/122/123的地类。未运用地涉及地类代码为111/112/115/116/119/043/124/125/126/127的地类。表C.2地类一致性核查线状地物疑问类型疑问类型编号疑问类型阐明X01影像上明显存在的,而数据库中未标示的线状地物X02影像上不存在的,而数据库中标示为线状地物X03数据库中线状地物的位置与影像上的位置不吻合X04数据库中线状地物宽度与根据影像量算的宽度不符X05数据库地类与影像判读地类不一致X06X01X05以外的其她类型附录D 疑问图层新增属性字段构造表F疑问图层新增属性字段构造图层

50、类型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图斑层判读地类编码字符型4疑问类型编号长整型4疑问编号长整型4问题及阐明字符型50复核地类字符型4复核阐明字符型50备注字符型50线状地物层判读地类编码字符型4疑问类型编号长整型4量算宽度浮点型6,1疑问编号长整型4问题及阐明字符型50复核地类字符型4复核阐明字符型50备注字符型50字段内容及填写阐明:判读地类编码:根据遥感影像图判读的地类编码。疑问类型编号:按照统一的图斑疑问类型及线状地物疑问类型编号分别填写。疑问编号:以原则分幅图为单位对疑问地物按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编号。问题及阐明:描述疑问图斑和疑问线状地物的疑问类型。复核地类:填写地方复核地类码,具体到二级类,由复核人员填写。复核阐明:描述复核的具体信息,例如,对原有图斑进行分割合并,阐明分割合并的原始编号。备注:其她要阐明的信息。附录E地类一致性核查登记表表 E.1_县(区、市) 图斑一致性核查登记表表E.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