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7875075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7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海地人评报字2009第042号 总第487号北京海地人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Headmen Resources Consultative Group Co.Ltd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四羊肉胡同15号地质博物馆618室 邮政编码:

2、100034电话:(010)66557493,66557499 传真:(010)66557527网址:http:/ Email:headmen-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摘 要海地人评报字2009第042号 总第487号评估对象: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委托人:国土资源部。评估机构:北京海地人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评估目的:国土资源部拟出让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对该探矿权的价款进行评估。本探矿权评估的目的即是为国土资源部出让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

3、提供价款参考意见。评估基准日:2009年2月28日。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风险系数调整法。评估主要参数:委托评估范围内截止评估基准日保有资源储量为418005.00万吨,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167060.00万吨,另有预测的资源量(334)?为250945.00万吨;可供评估利用可采储量265851.55万吨;生产能力先期为800万吨/年,扩建后为1500万吨/年;储量备用系数1.4,矿山服务年限130.33个月;评估计算年限36年10个月(包括勘查期、基建期和生产期),动用可采储量55160万吨。产品方案为原煤,年产量为1500万吨,销售价格(不含税)为190元/吨,正常生

4、产年份销售收入为285000万元;固定资产先期投资216926.69万元,扩建投资161563.51万元;流动资金为56773.53万元;单位总成本费用126.80元/吨,单位经营成本费用108.23元/吨;折现率取9%;探矿权基础价值178732.92万元,矿产开发地质风险系数0.303。评估结论:评估人员按照探矿权评估的原则和程序,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估算得出“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 评估服务期30年,动用可采储量55160万吨,评估价值为124576.84万元,大写人民币壹拾贰亿肆仟伍佰柒拾陆万捌仟肆佰圆整。评估有关事项声明:评估结论使用的有效期为

5、一年,即从评估基准日起一年内有效。本评估报告仅供委托方为本报告中所述之特定评估目的使用及呈送矿业权评估主管部门审查使用。本报告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所有,未经委托方许可,不得向他人提供或公开。除依据法律须公开的情况外,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的媒体上。重要提示:以上内容摘自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详细情况,请阅读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全文。法定代表人(张振凯):项目负责人(彭绍贤):注册矿业权评估师(彭绍贤、李洪光):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目 录一、正文目录1.评估机构12.评估委托

6、人与探矿权申请人13.评估对象和范围24.评估目的35.评估基准日36.评估依据37.评估原则58.评估过程58.1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签订业务约定书58.2制定评估计划58.3现场勘查情况68.4评估资料分析、论证68.5评定估算、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79.勘查区概况79.1勘查区位置和交通79.2勘查区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79.3地质工作概况810.区域地质概况910.1地层910.2构造1010.3矿产1011.勘查区地质概况1111.1地层1111.2构造1311.3煤层及煤质1311.4煤质1411.5煤的可选性1611.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711.7其他有益矿产1912.矿区开发现状

7、1913.评估方法2014.评估指标与参数2114.1评估基准日保有资源储量2314.2评估基准日评估利用资源储量2314.3评估基准日评估利用可采储量2414.4生产能力2514.5开拓方式与采煤方法2614.6产品方案2614.7矿山服务年限2614.8销售收入估算2814.9投资估算3014.10成本费用3314.11销售税金及附加3714.12企业所得税3914.13折现率3914.14探矿权基础价值4014.15矿产开发地质风险系数的确定()4014.16探矿权价值计算4215.评估结论4216.评估有关问题的说明4316.1评估结论使用的有效期4316.2评估基准日后的调整事项43

8、16.3评估结论有效的其它条件4316.4评估报告的使用范围4316.5评估假设条件4416.6其它责任划分4417.评估报告提交日期4418.评估责任人45二、附表目录附表一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价值估算表46附表二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可采储量及服务年限估算表49附表三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销售收入估算表50附表四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53附表五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估算表54附表六 陕西省府谷石炭

9、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单位成本估算表57附表七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总成本费用估算表60附表八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税费估算表63附表九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矿产开发地质风险系数表66三、附件目录(见附件部分)附件一 评估机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 .1附件二 评估机构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 .2附件三 注册矿业权评估师资格证书. .3附件四 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国土资矿评合字2009第08号).5附件五 陕西省府谷县西城勘查区煤炭普查报告及附表(2008.12).12附件六

10、关于陕西省府谷县古城勘查区煤炭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0923号)及评审意见书(中矿联储评字200902号). .157附件七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模拟开发方案(2009.8).180附件八 陕西省府谷县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设计(2009.1).245附件九 陕西省府谷县古城勘查区煤炭勘探设计(2009.3).311附件十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现场勘查和市场调查报告.382附件十一 探矿权矿产开发地质风险系数评判表及评判专家简历.393附件十二 其它有关资料(含评估人员关于胜任评估工作的自述材料).410四、附图目录附图一

11、府谷县古城勘查区地形地质图(1:50000)附图二 府谷县古城勘查区水文地质图(1:50000)附图三 古城勘查区地层及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1:1000)附图四 第1勘探线剖面图(水平1:10000垂直:1:2000)附图五 4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25000)附图六 8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25000)附图七 详查设计府谷县古城勘查区地形地质图(附工程部署)(1:50000)附图八 详查设计4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25000)附图九 勘探设计府谷县古城勘查区地形地质图(附工程部署)(1:50000)附图十 勘探设计4号上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预算图(

12、1:25000)附图十一 新建铁路朔州至准格尔旗(马栅至红进塔段)线路平面示意图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报告书海地人评报字2009第042号 总第487号北京海地人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受国土资源部委托,根据国家有关探矿权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探矿权评估方法,对“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进行了评估。本评估机构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进行了现场勘查、市场调查与询证,对该探矿权在2009年2月28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作出了公允反映。现将该探矿权评估情

13、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1.评估机构机构名称:北京海地人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通讯地址:北京西四羊肉胡同15号地质博物馆618室;法定代表人:张振凯;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号码:1101022082467(1-1);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矿权评资1999002号。2.评估委托人与探矿权申请人评估委托人:国土资源部;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简介如下:名 称:府谷县长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住 所:府谷县孤山镇刘家沟村。府谷县长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2002年6月,注册资本人民币贰仟万元,企业性质为地方民营企业。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矿业投资开发;煤

14、炭、建材、钢材、矿山机电设备销售;普通货物运输。近年来,公司各项业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公司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思路和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市场,优化结构,以煤为主,多业并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将公司建设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现代化的地方民营企业。府谷县长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了促进公司及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煤炭资源有效储备,于2002年5月,向地方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申请,拟自筹资金在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开展风险地质勘查,并于2007年10月8日,依法取得了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2008年,公司自筹资金完成了古

15、城勘查区地质普查工作,提交陕西省府谷县古城勘查区煤炭普查报告,2009年1月,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储备字200923号”文对勘查区资源储量予以备案。3.评估对象和范围根据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附件四,P7、8),本评估项目的评估对象为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证号:0100000710797,有效期自2007年10月8日至2009年10月8日,勘查区范围由以下拐点圈定: 序号 各区序号 经度 纬度001, 001, 1105533 , 393014002, 002, 1110226 , 393306003

16、, 003, 1110615 , 393306004, 004, 1110615 , 393337005, 005, 1110700 , 393337006, 006, 1110700 , 393100007, 007, 1110644 , 393036008, 008, 1110545 , 392955009, 009, 1110345 , 392724010, 010, 1100306 , 392644011, 011, 1110230 , 392530面积:125.45平方公里。4.评估目的国土资源部拟出让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需

17、要对该探矿权的价款进行评估。本探矿权评估的目的即是为国土资源部出让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提供价款参考意见。5.评估基准日根据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附件四,P8),本探矿权评估的评估基准日确定为2009年2月28日。评估报告中的计量和计价标准,均为该评估基准日的客观有效标准。6.评估依据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6.2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6.3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6.4 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6.5 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6.6 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 68 号);6.

18、7 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矿业权出让评估委托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81号);6.8 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矿业权评估报告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82);6.9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6.10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6.11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6.12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6.1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13051-2007);6.14 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

19、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6号);6.15矿业权评估指南(2004年修订版);6.16 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6.17 矿业权评估指南(2006修订)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和参数;6.18 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的公告”(2006年第18号);6.19 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第一批九项,中国大地出版社,2008.8);6.20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CMVS30800-2008);6.21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6.22 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国土资矿评合字2009第08号);6.23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

20、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勘查许可证(证号:0100000710797);6.24 陕西省府谷县古城勘查区煤炭普查报告(2008.12);6.25关于陕西省府谷县古城勘查区煤炭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0923号)及其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中矿联储评字200902号);6.26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模拟开发方案(2009.8); 6.27 陕西省府谷县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设计(2009.1);6.28 陕西省府谷县古城勘查区煤炭资源勘探设计(2009.3);6.29 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现场勘查和市场调查报告(2009.4);6.3

21、0 评估人员核实收集和调查的其它资料。7.评估原则7.1 独立、客观、公正和科学性原则;7.2 探矿权与矿产资源相依性原则;7.3 企业持续经营原则;7.4 资产最佳利用原则;7.5 尊重地质科学及地质规律原则;7.6 遵守煤炭资源开采规范原则。8.评估过程8.1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签订业务约定书2009年3月19日,由国土资源部以公开摇号方式选择本公司作为承担“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价款评估的机构。3月30日,国土资源部与本公司就该事项签订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并提供探矿权评估有关的资源储量报告等资料。8.2制定评估计划2009年4月1日至18日,本公司组成由注

22、册矿业权评估师彭绍贤为项目负责人的评估组,阅读、分析评估资料,从资料上看:古城勘查区地质勘查程度较低,为普查阶段,但其储量规模为大型,属稳定分布的大中型沉积矿产,按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应采用折现现金流风险系数调整法。探矿权申请人仅投入部分勘查工作,于2008年12月提交了陕西省府谷县古城勘查区煤炭普查报告,未对整个矿区作开发规划,因此,本公司定于4月20日赴现场勘查,以便了解勘查区勘查现状、编制模拟开发利用方案。8.3现场勘查情况2009年4月20、21日,本项目评估小组成员赴探矿权所在陕西省府谷县,在府谷县长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有关人员陪同下进行了现场核实和市场调查。具体情况详见陕西省府谷石炭

23、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现场勘查和市场调查报告(附件十,P382-392)。8.4评估资料分析、论证2009年4月22日至5月16日,评估小组对该探矿权所掌握的资料及现场勘查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如下结论:古城勘查区煤炭资源储量规模属大型,但该勘查区煤层埋藏较深,而其工作程度仅达普查,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勘查程度较低,情况复杂。鉴于此,本公司于2009年5月17日召开“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专家论证会”,聘请专家有:李健民(开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地质工程博士)、洪益清(开滦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地质与勘探研究生,在读博士)、吴国强(中国

24、煤炭地质总局,地质矿业部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黄旭(首钢总公司资源办公室,煤矿资源管理、采矿工程专业博士)、张百祥(中煤陕西中安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工程监理大师)、滕宗元(中煤太原煤气化公司采矿高级工程师)、王全生(北京中煤思维咨询有限公司,矿业权评估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安全评价师)。专家论证会结论:古城勘查区煤层赋存较稳定,但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井田奥灰水可能对矿井开采影响很大,有待进一步论证水文地质条件后方可合理确定其资源开发方案。综上,本公司于2009年5月18日至6月17日多次对古城勘查区的情况进行研究,以便确定合理的模拟开发利用方案。因矿业权价

25、款评估合同书约定报告提交期限在即,本公司于2009年6月18日,向国土资源部递交“关于延期提交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价款评估项目评估报告的申请”(海地人函字200907号),以便开展针对古城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论证工作,编制模拟开发利用方案,并定于8月底提交该评估报告(附件十,P392-1、392-2)。8.5评定估算、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2009年7月4-5日,本公司邀请地质、采矿等3位专家针对开发方案的具体编制进行了讨论,认真研讨矿区的资源赋存以及矿床开发条件等情况,并充分考虑奥灰水突水威胁后,确定了生产规模,开展模拟开发方案的编制工作。2009年7月底,模拟开发方案

26、初稿编制完成,本项目组成员及相关专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的研讨、论证,因其煤层工程控制埋深均在1000米左右,水文地质勘查程度低,以及规划的朔准铁路穿过勘查区,综合上述因素,本着谨慎性原则,模拟开发方案后又进行数次修正,于8月中旬定稿。2009年8月11日至31日,本项目评估小组参照模拟开发利用方案选取评估参数,进行评定估算,并编制评估报告。本公司正常工作程序为三级审核制,鉴于该项目的特殊情况,本评估报告经五轮审查、修改,方印制成正式文本,并提交评估委托人。9.勘查区概况9.1勘查区位置和交通勘查区位于陕西省府谷县北部,距府谷县城50Km,行政区划隶属府谷县古城镇管辖。勘查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0

27、55331110700,北纬392530393337,面积约为125.45km2。区内有府谷至准格尔公路通过,该公路向北可达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向南可达店塔、神木、榆林,向东至保德与山西省公路网相连,交通较方便。9.2勘查区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勘查区属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为8501030m,最高点在勘查区东北部的王家梁,高程1174m;最低点在南部黄甫川,高程922 m,相对高差252m。全区地形总体是西南部及东北部高,中部黄浦川沟谷低。区内水系发育,黄浦川由北向南沿勘查区中偏西部穿过,南偏东有十里长川由北东向南西汇入黄浦川,这两河流在区内形成较为宽阔的河谷,常年有水

28、,是区内居民主要集居地;其次为两川道的支流,基本为北东南西近平行向展布,支流水受季节影响较大,流量较小,干旱时基本断流。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春季多风沙,夏季炎热,秋季偶有暴雨,冬季漫长严寒。该区8月最高气温达38.9,1月最低气温-29.7,年平均气温9.1,无霜期17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453mm,冰冻期由10月至翌年3月,最大冻土层厚度89cm,最大风速24m/s。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烈度度。府谷县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县城,以煤炭开采、炼焦、金属镁、氮肥、水泥、农机加工为主,此外尚有农副产品加工业。区内煤层埋藏深,无小煤矿存在。9.3地质工作概况1958年,

29、山西省地质厅燃料队在河曲县一带进行了1:5万地质普查。1960年,榆林地区地质队对府谷县境内的西山黄铁矿点进行了初查。同年,山西省地质局218地质队对河曲旧县铝土矿及油页岩进行了1:50000矿点普查,编写有踏勘简报。1962年,地科院地矿所三室和地质部第三普查大队,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五字湾、府谷县哈拉寨一带进行过调查研究。1973年,内蒙古地质局区调队开展了1:20万清水河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报告。1978年1979年,原陕西地矿局十四队在府谷县开展了以铁为主的综合普查工作,对府谷县海则庙乡王来家沟、磁窑沟菱铁矿点,海则庙和高石崖乡黑山粘土矿进行了初查,提出了评价意见。19821986年

30、,原陕西省地矿局第八地质队在府谷县沙川沟至黄浦一带开展了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提交了陕西省府谷陕北石炭二叠纪成煤区远景调查报告,涉及古城范围内只进行了地表路线调查。上述工作较为系统地建立了区内的地层层序,初步了解了煤层的层位、聚煤规律及煤质特点等,为后期普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411月,府谷县长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委托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在勘查区开展普查工作:共完成钻探7孔,工程量7571.12m;测井7孔,实测7481m;二维地震测线长72.295Km,物理点3612个;采集各类试验样品114件;并于12月初编制陕西省府谷县古城勘查区煤炭普查报告。2009年1

31、月5日,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中矿联储评字200902号”文通过上述报告的评审,2009年1月21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储备字200923号”文对上述报告予以备案。经评审备案的煤炭资源储量为:截至2008年11月30日,古城勘查区内共探获查明煤炭资源量总计167060万吨,均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另有预测的资源量(334)?250945万吨。10.区域地质概况10.1地层古城勘查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鄂尔多斯地层分区延河地层小区,矿区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古生界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等。各地层的主要特征及相互间的接触关

32、系详见下表: 地层系统代号岩性特征厚度(m)分布界系统组新生界上更新统Q3浅黄色粉砂质亚粘土。分布在梁峁中生界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上部灰色长石砂岩、泥岩、页岩夹煤层;下部灰白色粗砂岩、长石砂岩、偶夹煤线。清水川孤山一带下统富县组J1f灰黑、灰、紫色泥岩夹炭质泥岩,底部为含砾中粗粒长石砂岩。三叠系上统瓦窑堡T3w黑色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灰色粉砂岩-灰白色细长石砂岩-灰白色中粒长石。永坪组T3y灰绿、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夹细粒砂岩及粉砂岩薄层,局部含油。胡家村组T3h灰、肉红色砂岩与深灰色泥岩互层,夹黑色页岩。中统二马营组T2z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与暗红色泥岩互层,底部为含砾中粗粒长石砂岩。3164

33、82下统和尚沟组T1h鲜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薄层。108159下统刘家沟组T1l河湖相灰白、浅肉红色长石砂岩夹紫红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陆源碎屑岩组合。0181.7沙沟川黄甫乡一带上古生界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砖红、紫红色为特征的陆源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及硅质岩。20206清水川、黄甫川沟谷及黄河沿岸上石盒子组P2s紫杂色陆源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组合。43.42383.73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该组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岩性为黄绿、灰黄色细粗粒长石砂岩夹炭质泥岩或煤线。26.9371.04南部海则庙等地山西组P1s本区主要含煤地层。由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炭质泥岩、高岭石粘

34、土岩-煤层或煤线多个旋回构成。46.4090.84分布清水川、海则庙以东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区主要含煤地层,由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灰黑色炭质泥岩(或煤层)夹泥灰岩、迭锥灰岩等多个沉积旋回组成。51.80101.62厂房沟、海则庙沟等沟谷中统本溪组C2b滨海泻湖,潮坪环境沉积泥岩、炭质泥岩,块状或铝质泥岩及含铁砂、泥岩。040东南部黄河沿岸下古生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台地相砾状白云质灰岩、灰岩、虫迹灰岩、内碎屑灰质白云岩夹灰绿色泥岩。078.9寒武系上部:竹叶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中部:页岩、灰岩、鲕状灰岩;砂岩;下部:砂岩、页岩、泥灰岩。10.2构造古城勘查区位于陕甘宁台坳北

35、部东缘,东侧邻接晋西挠褶带北端,北侧邻接晋北偏关恒山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与晋西挠褶带的反接复合部位,西侧邻接陕北台凹。由于主要受晋西挠褶带的控制,区内的构造线和前新生代地层的展布方向基本一致,总体呈南北向;在此背景上尚残留或叠加有北西向的张性断裂组并延伸入黄河以东地区,以及北北东向开阔平缓波状褶曲。10.3矿产区域矿产主要为煤,此外本区煤的共伴生矿产较多,主要有本溪组的铝土矿、铁矿,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顶底板中的高岭土矿等。11.勘查区地质概况11.1地层勘查区位于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东北部,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

36、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及第四系,现分述如下:11.1.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该组下部为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虫迹灰岩夹灰色泥岩及泥灰岩;上部为灰色、灰白色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内碎屑灰质白云岩夹灰绿色泥岩及不规则团块状硬石膏组成,揭露最大厚度23.99m,未见底。11.1.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为一套含铁铝质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的陆源细碎屑岩组合。下部为“山西式”铁矿层位;中部为“G层铝土矿”层位;上部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炭质泥岩。地层厚度4.1841.93m。11.1.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为多旋回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煤层产于每个旋回上部的泥炭沼泽相中。厚度44.358

37、6.67m,平均厚度62.29m,东北部厚度较大,一般厚6080m,西南部厚度较小,厚度小于60m。按其沉积特征和岩性组合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其特征如下:第一段:厚8.6121.59m,平均厚度13.86m。该段底部为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地段为泥岩或粉砂岩;中上部为黑色、灰色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高岭土矿层及11号煤层;顶部为灰黑色生物碎屑灰岩,局部地段相变为含生物碎屑的泥灰岩,它是划分太原组第一、二段和确定11号煤层位置的重要标志。第二段:厚12.2219.75m,平均厚度16.56m。为一套由滨海演化为三角洲平原为主的聚煤环境沉积物,各旋回岩性自下而上依次为粗到细粒砂岩、粉砂质

38、泥岩、泥岩、含炭泥岩及煤层组成。该段下部的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层位较稳定,厚07.1m。本段含9-1号煤层,煤层产于上旋回的顶部。第三段:本段是三角洲平原成煤环境下的代表性沉积,厚17.2752.17m。该段底部为灰色、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勘查区东南部,厚度05.8m。中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夹2层煤层(即8、6号煤层)。8号煤层和6号煤层之间分布一层灰白色粗到细粒石英砂岩或长石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砾岩或泥岩,在勘查区内分布稳定,厚019.7m,平均9.7m。11.1.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厚55.5674.45m,平均厚63.69m。本组为一套含煤的陆源碎屑岩组合,是本勘查区

39、主要的陆相含煤地层。底部为灰白色粗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砾岩,厚014.9m,在勘查区西北部相变为泥岩;中上部为灰黑色、灰色泥岩、炭质泥岩、高岭土粘土岩;顶部常为煤层或煤线。在下部旋回顶部产出4号煤组。11.1.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为典型的陆相沉积,厚度29.3865.30m,在勘查区西部及东北部沉积较厚,中部较薄。该组具有含煤沉积向内陆河湖环境“红层”沉积过渡的特点,为一套陆源碎屑岩组合。11.1.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总厚度306.33365.93m,主要由河流相、湖泊相交替沉积的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11.1.7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出露厚度157.02192

40、.92m,为一套以砖红色、紫红色为特征的陆源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组合。11.1.8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可见厚度324.47488.78m,岩性主要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粒长石砂岩与红、鲜红色薄层状泥岩不等厚互层,砂岩中发育交错层理。11.1.9三叠系下统和尚沟组仅在勘查区西部范家梁一带山梁上分布,岩性主要为厚层状鲜红色、砖红色泥岩,夹灰白色中薄层中细粒长石砂岩。11.1.10第四系包括中更新统离石组、上更新统马兰组和全新统。厚015m。11.2构造区内构造简单,地层总体为一向西微倾的近水平地层,平均倾角小于3,局部有平缓的波状起伏,地表和钻探未发现断层。在勘查区北部出露了宽1.6Km的挠褶带

41、,该挠褶带地层向南西倾斜,倾角3035,该挠褶带由北东盘抬升,引起南西盘相对下沉,挠褶带两侧同层位地层高差约400m。这一差异造成深部煤层的埋深在挠褶带两侧有约400m的差距。勘查区范围内除有少部分在挠褶带东北侧外,其余均位于挠褶带西南侧。二维地震勘查资料显示在挠折带内由北东向南西陡倾的背景上,发育有数条逆冲断裂,断距均在3050m左右。另外在西部倾角平缓的煤层分布区,也见有多个断层(点),显示勘查区内尚存在有断距在1050m,规模不等的断层(点)。区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未发现陷落柱。区内构造简单。11.3煤层及煤质11.3.1含煤地层山西组和太原组是勘查区内的含煤地层,总厚度108.6415

42、6.21m,平均125.98m。山西组和太原组共含煤层49层,具有对比意义的4层,其中可采煤层3层,自上而下编号依次为4、8、9-1号煤层。全煤层厚度21.2232.03m,平均27.42m,含煤系数13.6%29.5%,平均为22.4%;可采煤层厚度19.9632.03m,平均26.17m,含煤系数15.2%29.5%,平均为21.5%。11.3.2煤层对比煤层对比采用沉积旋回法、标志层法、煤层自身特征法、煤层间距及煤层底板标高追索法、地球物理测井曲线法、地震剖面法等综合手段进行煤层对比,4号、8号煤层对比可靠,9-1号煤层对比基本可靠。11.3.3可采煤层4号煤层:赋存于山西组上部,层位稳

43、定,是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和本项目的主要目的层之一。在勘查区内7个钻孔中均为特厚煤层,煤层厚度8.5016.34m,平均11.22m。煤层在区内东北及西北部厚度大,西南部和中部厚度较小,变化规律较明显。煤层工程控制埋深9361063m,平均967m,底板标高变化在-3953m之间。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矸35层,夹矸单层厚0.090.78m,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和泥岩。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和炭质泥岩为主,次为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铝土质泥岩。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4号煤层属全区可采的稳定型特厚煤层。8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第三段中部,层位稳定,亦是区内主采煤层之一。在勘查区内7个钻

44、孔中均为特厚煤层,煤层厚度9.1816.14m,平均12.57m。煤层在区内东北部薄,西南部较厚,变化规律较明显。煤层工程控制埋深9591114m,平均1008m,底板标高变化在-6816m之间。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矸26层,夹矸单层厚0.120.65m,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和泥岩。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次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细粒砂岩;直接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砂岩和砾岩。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8号煤层属全区可采的稳定型特厚煤层。9-1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第二段顶部,层位稳定,在勘查区内7个钻孔中均见煤,其中可采点5个,不可采点2个。该煤层连续性较好,可采区位于勘

45、查区西部,煤层厚度0.342.56m,平均1.14m。可采煤层厚度0.942.56m,平均1.45m。煤层工程控制埋深9801133m,平均1030m,底板标高变化在-827m之间。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含夹矸12层,夹矸单层厚0.210.38m,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和泥岩。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和砂岩;直接底板为泥岩。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9-1号煤层属大部可采的稳定型薄煤层。11.4煤质11.4.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区内各煤层煤的物理性质变化不大,均为黑色,条痕褐黑色,沥青或玻璃光泽,阶梯状、参差状断口,硬度中等,性较脆,内生裂隙发育较发育、外生裂隙较发育不发育,裂隙常被方解石和黄铁矿薄

46、膜充填。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各煤层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镜煤及丝炭少量,各煤层宏观煤岩类型均为半亮型煤。4号、8号、9-1号煤层视密度分别为1.51t/m3、1.53t/m3、1.53t/m3。11.4.2煤的化学性质4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2.32%10.76%,平均5.31%,原煤灰分产率为11.13%37.50%,平均26.54%,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5.45%42.96%,平均39.58%,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4.64%39.80%,平均37.17%,原煤全硫含量为0.26%0.57%,平均0.43%。8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2.45%5.72%,平均3.61%,原煤灰分产率为1

47、7.40%36.75%,平均25.30%,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6.34%40.36%,平均38.34%,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5.67%38.90%,平均37.06%,原煤全硫含量为0.74%1.62%,平均1.05%。平面上,除西部P5钻孔附近小面积为高硫煤区,南部及东北部有部分低硫煤区外,其余绝大面积为中硫煤区。9-1号煤层:原煤水分含量为1.82%,原煤灰分产率为36.56%,原煤挥发分产率为42.75%,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8.83%,原煤全硫含量为4.16%。11.4.3煤的工艺性能4号煤层:原煤低位发热量(Qnet,d)为18.1227.42MJ/kg,平均22.46MJ/kg;干燥基高位

48、发热量(Qgr,d)为18.8128.22MJ/kg,平均23.18 MJ/kg。粘结指数为078,原煤的焦渣特征代号为3、4,优势代号为3,属弱粘结不熔融性粘结煤,4号原煤焦型为B、C、D,以C为主,浮煤以C为主,微量为D,煤灰熔融性变形温度(DT)为14391510,平均为1475,软化温度(ST)为14811530,平均为1505,流动温度(FT)为15041550,平均为1527,属于高软化温度灰。8号煤层:原煤低位发热量(Qnet,d)为19.2526.57MJ/kg,平均23.58MJ/kg;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为19.9127.33MJ/kg,平均24.32 MJ/kg

49、。粘结指数为550,原煤的焦渣特征代号为3、4、5,优势代号为4,属弱粘结不膨胀熔融性粘结煤,原煤焦型以C为主,少量为D,浮煤以D为主,少量为C,煤灰熔融性变形温度(DT)为14671510,平均为1488,软化温度(ST)为14871530,平均为1508,流动温度(FT)为15071550,平均为1528,属于高软化温度灰。9-1号煤层:原煤低位发热量(Qnet,d)为18.51MJ/kg;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为19.14 MJ/kg,属低热值煤。粘结指数为84,原煤的焦渣特征代号为5,属不膨胀熔融性粘结煤。11.4.4煤类及煤的工业用途勘查区内各煤层煤类以气煤为主,次为弱粘煤、

50、长焰煤,少量不粘煤、中粘煤。4号煤层:属中水分、中灰、特低硫、低磷、级砷、高氟、低氯、含油、高软化温度灰、中热值的气煤,少量长焰煤、不粘煤等,可选性为较难选。8号煤层:属低水分、中灰、中硫、低磷、级砷、高氟、低氯、含油、高软化温度灰、中热值的弱粘煤和长焰煤,少量气煤、不粘煤等,可选性为中等可选。本区各煤层可做动力用煤、炼焦配煤。11.5煤的可选性通过简易筛分试验显示: 4号煤层:当浮煤灰分产率为7.81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4g/cm3,浮煤产率为31.37%,0.1产率为65.33%,属极难选煤。当浮煤灰分产率为12.60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5g/cm3,浮煤产率为68.99%,0.1产率

51、为51.67%,属极难选煤。当浮煤灰分产率为14.88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6g/cm3,浮煤产率为83.04%,0.1产率为21.50%,属较难选煤。当浮煤灰分产率16.77%时,理论分选密度1.7g/cm3,浮煤产率91.83%,0.1产率8.79%,属易选煤。8号煤层:当浮煤灰分产率为12.89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4g/cm3,浮煤产率为25.41%,0.1产率为56.64%,属极难选煤。当浮煤灰分产率为16.76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5 g/cm3,浮煤产率为57.62%,0.1产率为40.97%,属极难选煤。当浮煤灰分产率为18.40时,理论分选密度为1.6g/cm3,浮煤产率为6

52、6.38%,0.1产率为17.50%,属中等可选煤。当浮煤灰分产率21.23%时,理论分选密度1.7g/cm3,浮煤产率76.04%,0.1产率9.66%,属易选煤。理论回收率:130.5mm级原煤浮沉试验综合成果显示,各煤层煤1.4比重液理论回收率平均为2375%。其中4号煤层为2375%,平均44%;8号煤层为3956%,平均48%,9-1号煤层为30%。从回收率来看,4、8号煤层可选性等级属于中等, 9-1号煤层可选性等级属于低等。本区4、8号煤属中等较难选煤。11.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1.6.1水文地质条件勘查区内最大水系为黄浦川,属黄河一级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勘查区。据段寨井田勘探

53、报告对黄甫川流量动态长期观测,3月份至4月上旬为冰融期,流量0.2351.469 m3/s,4月中旬至7月份基本断流,8月份进入雨季,最大流量30 m3/s。受区域水文地质的控制,勘查区显示了与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的一致性,但由于受地层分布、埋藏及其地貌的影响,又显示了小区域的差异性。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含水介质,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承压水(奥灰水)伏于煤层以下,全区均有分布。其水头高、水量大,是勘查区未来开采煤层最具威胁性的间接充水水源。据临区陕西省府谷县石炭二叠纪煤矿区海则庙小区和段寨小区详查报告,奥灰水

54、头平均标高845.45米,高出本溪组底板319.43米;高出8号煤层底板240.81米,高出4号煤层底板217米。8号煤层突水系数0.75,4号煤层突水系数0.62,均大于临界突水系数0.6。因此,勘查区4、8号煤层开采都易突水,成为煤层开采最具威胁性的间接充水水源。在未来煤层开采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另外,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这一地区隐伏岩溶地下水资源比蓄水前将会有所增加,拟建的龙口水库建成后,亦会使该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大大增加。勘查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因各含水层所处地貌单元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第四系黄土孔隙潜水含水层仅小面积分布于黄浦川及其次级支沟里长川两岸,大气降水是唯一

55、的补给来源。多以泄流的的方式补给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勘查区位于府谷矿区西北部,构造相对简单,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厚度很薄,主采4、8号煤层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埋深在9361114m之间,埋深较大,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含水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7)及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中有关规定,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应划分为二类二型,即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供水水源,勘查区水资源较为贫乏,建议在勘查区附近选择适宜地段建坝蓄水;煤矿生产时,合理解决好矿坑水的供排结合问题,使得基岩风化裂隙带潜水得

56、到充分利用;府谷县已探明的天桥岩溶水系浪湾水源地岩溶水是本区可考虑的理想水源地。11.6.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查区内地表分布和钻孔揭露的各种岩性,依据岩石的空间分布特征,将勘查区岩土体分为三大岩类六大岩组。极软弱岩类:在勘查区主要为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软弱岩及较软岩类:风化岩组指基岩顶部2040m左右深度范围内具有已风化特点的岩石,岩石属劣质的软弱岩石,岩体稳定性差;煤岩组为勘查区内4号和8号煤层为主采煤层,全区分布,厚度较稳定,属软弱岩类;泥岩、粉砂岩及互层岩组是与煤层开采有直接关系的岩组之一,是煤系地层的主要岩组,由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及薄煤层等组成,软硬相间,多出现于煤层直

57、接顶、底板,岩体完整性差至中等完整。较坚硬坚硬岩类:砂岩组以细中粗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岩体较完整;钙、硅质泥岩组多处于煤层的直接顶板及底板,岩石致密坚硬,岩体较完整。勘查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较单一,岩体结构多为厚层状,岩体各向异性,属于较坚硬坚硬的层状矿床。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可划分为类型,即层状岩类简单型矿床。11.6.3环境地质勘查区基岩大面积裸露,植被稀疏,沟谷密集,地形破碎,流水侵蚀强烈,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煤矿建成后在生产过程中将有大量的矸石产出,将对空气、土壤及水源产生一定的污染。本区按中国烈度区划图基本烈度值为度,近百年来未发生较大的地震,区域稳定性好。煤层埋藏较深,未来

58、采矿不会产生严重的地表变形,对地质环境破坏不大,区内无重大污染、无其它环境地质隐患。故本区环境类型应为类,即属地质环境质量中等区。11.6.4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瓦斯:各煤层甲烷含量0.240.96m3/t,甲烷成分7.6019.88%,煤层瓦斯分带4号煤层处于二氧化碳氮气带,8号煤层处于氮气沼气带。勘查区内各煤层埋藏较深,地层产状近水平,瓦斯很难沿岩石裂隙逸散于大气中溢出,因此虽然测试结果气体总量很小,但对煤层开采将会造成危害。煤尘爆炸危险性: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4号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8号煤层为易自燃煤层。地温:区内无地温异常,无热害影响。11.7其他有益矿产自然瓦斯成分中,4号煤层

59、:氮气成分81.1186.78%,平均84.63%;沼气成分7.609.60%,平均8.46%;二氧化碳成分5.629.29%,平均占6.92%;重烃成分为0;8号煤层:氮气成分76.8985.01%,平均81.66%;沼气成分8.9219.88%,平均11.51%;二氧化碳成分3.238.84%,平均6.83%;重烃成分为0。区内4号煤层瓦斯处于二氧化碳氮气带。8号煤层瓦斯处于氮气沼气带。区内煤层气资源不具备开发利用价值。勘查区内各煤层煤中锗、镓、铀微量元素均未达到综合利用指标的要求,无回收利用价值。勘查区所采的两个粘土样经测试,其化学成份中三氧化二铝Al2O3含量低(30.0%)、氧化铁含量高(Fe2O3:6.55-8.13%)达不到工业指标而现无法利用。综上所述,本区地层中无可供综合利用的其它有益矿产。12.矿区开发现状2009年4月20、21日,本公司评估小组的赴探矿权所在陕西省府谷县,在府谷县长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有关人员陪同下进行了现场核实和市场调查。详见陕西省府谷石炭二叠纪煤田古城勘查区煤炭详查探矿权评估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