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7847581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汽车风窗刮水器机构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目录前言31.课程设计的目的32.课程设计的任务3一.方案分析和比较31.概述32.方案比较43.最终方案选定6二机构的功能、简介和数据71.刮水器的功用72. 刮水器的机构简介及运动原理73刮水器的运动简图74原始数据75.设计内容8三.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析8四. 加速度,速度多边形的计算与分析8五.总结18六.收获与感想18七.参考文献19.前言1.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初步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2、。课程设计则是机械原理课程的实践环节。其基本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并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加深。使学生得到拟定运动方案的训练,并具有机械选型与组合以及传动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开发和创新机械产品的能力。使学生对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有一套完整的概念。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2.课程设计的任务机械原理的任务一般可分为以下几部分:根据机械的工作要求,进行机械的选型与组合。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种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确定运动方案。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设计

3、和分析。拟定、绘制机构运动循环图。进行机械动力分析与设计。一.方案分析和比较1.概述根据雨刮器的传动连杆机构不同可分为对向式刮刷和平行式刮刷,根据刮水器臂可分为单臂雨刮器和双臂雨刮器。单臂式雨刮器刮水范围较小效率比较高但没有双臂式的刮得清洁也没有双臂式的刮刷范围大,对向式雨刮器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也会干扰驾驶员的正常驾驶,为此目前汽车前风窗几乎均采用双臂平行式刮刷形式的雨刮器。2.方案比较方案一:动力源是永磁直流电动机,其转速和方向的控制由电子控制电路负责。动力输出经过蜗轮蜗杆机构实现减速增扭作用,蜗轮的转动带动与之铰接的连杆运动,连杆将运动传导至铰接的三角架,从而带动刮刷臂同向摆动达到刮刷目

4、的。此方案的主要缺点是三角形铰接架占用空间比较大,结构相对复杂。方案二:动力源同样是永磁直流电动机,动力输出后经过减速器减速增扭后输出,输出轴与三根连杆铰接的三角架铰接点相连,带动三角架旋转从而带动雨刮臂实现同向平行刮刷运动。此种方法减速通过减速器实现,其减速作用相比蜗轮蜗杆机构可靠,但比较复杂,成本也会比蜗轮蜗杆机构高一些,占用空间也会相对较大。方案三:动力源是永磁直流电动机,通过轮杆机构减速增扭,齿轮的转动带动连杆运动,从而带动刮臂实现刮刷,此种方案结构较为简单,原理也比较简单,且容易实现刮刷运动。具体优点如下:1.整体构建布局可以在汽车上较为容易实现;2.机构简单实用,在满足运动要求前提

5、下大大节省了材料;3.设置了急回特性(推杆快,收杆慢),因为在刮片起挂前,挡风玻璃上附着的雨水量相对较多,对司机观察前方路线不利,这时刮片需快速挂清雨水,而在回程时玻璃上雨量较少,这时慢挂可进一步刮净雨水,是玻璃保持相对较长的清晰度。同时急回特性的运用也提高了雨刮器的工作效率;3.最终方案选定经以上综合分析,选择方案三较好,目前在汽车上运用也较多。二机构的功能、简介和数据1.刮水器的功用为了保证汽车在雪雨天有良好的视野,各种车辆均配有刮水器,它利用连杆运动机构将电机连续旋转运动化为刮片的往复挂刷运动,清除车窗上的水滴或污垢,保持清晰的视野。2. 刮水器的机构简介及运动原理汽车风窗刮水器是利用汽

6、车刮水的驱动装置,如运动简图所示:风窗刮水器工作时,由电动机带动齿轮装置1-2,传至曲柄摇杆装置2-3-4,将电动机单向连续转动,转化为刷片4做往复摆动,其左右摆动的平均速度相同。3刮水器的运动简图4原始数据设计内容曲柄摇杆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曲柄摇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符号nkabLabxG4Js4M1单位r/min()mmmmmmNKgm2Nmm数据30112060180100120.015005.设计内容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做机构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并整理计算说明书。三.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析1.LBC=180mm2.极位夹角=180 (k-1)(k+1) =0可见

7、该机构无急回作用,可以达到摆臂左右摆动速度相同的要求。3传动角r=arcos(b+c-(d-a)/2bc r1=180 - arcos(b+c-(d-a)/2bc 计算得 r= r1= 30四. 加速度,速度多边形的计算与分析VB=ABLABAB=30/60 m/sLAB=60 mmVAB=0.188 m/s aB=ABLAB=0.592m/s选比例尺:v=VB/pb=9.42 (m/s)/m a=aB/pb=29.5(m/s)/m 理论力学公式:VC=VB+VCBaC=aB+ aCB+aCBt 1.由图的速度多边形及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 VC=0 VBC=0.188 m/sac =

8、0 ac =0.197m/s a = pc*a=1.6225m/s2.由图的速度多边形及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C=0.139 VBC=0.056 m/sac =0.280 ac =0.018m/s a = pc*a=0.472m/s3.由图的速度多边形及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C=0.149 VBC=0.031 m/sac =0.319 ac =0.005m/s a = pc*a=0.59m/s4.由图的速度多边形及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C=0.188 VBC=0 m/sac =0.512 ac =0m/s a = pc*a=0.56m/s5.由图的速度多边形及加速

9、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C=0.194 VBC=0.016 m/sac =0.540 ac =0.002m/s a = pc*a=0.53m/s6.由图的速度多边形及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C=0.155 VBC=0.026 m/sac =0.349 ac =0.004m/s a = pc*a=0.68m/s7.由图的速度多边形及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C=0 VBC=0.188 m/sac =0 ac =0.197m/s a = pc*a=0.91m/s8.由图的速度多边形及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C=0.116 VBC=0.226 m/sac =0.196 ac

10、 =0.284m/s a = pc*a=0.15m/s9.由图的速度多边形及加速度多边形,根据比例尺得到:VC=0.119 VBC=0.188 m/sac =0.118 ac =0.197m/s a = pc*a=0.24m/s五.总结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以前没学习过的知识,包括机械的原理、运用和设计等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能够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获得工程技术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综合运用

11、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机构的类型、正确地对机构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和计算,让学生对机构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3、训练学生收集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计算、制图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计算来解决机构设计问题的基本技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的任务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通常选择一般用途的机构为题目,根据已知机械的工作要求,对机构进行选型与组合,设计出几种机构方案,并对其加以比较和确定,然后对所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进行运动和动力分析,确定出最优的机构参数,绘制

12、机构运动性能曲线。六.收获与感想经过几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同时课程设计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必须要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实践,才能提升自己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

13、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课程设计是一种学习同学优秀品质的过程,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对我们机械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

14、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通过课程设计,也让我们找出自身状况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在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我们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机械设计流程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由于时间紧迫,所以这次的设计存在许多

15、缺点,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实践,能使我在以后的设计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有能力设计出结构更紧凑,传动更稳定精确的机器。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 并且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分析和解决与课程设计有关的实际

16、问题,使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加深。虽然整个过程虽然比较累,但也是获益良多.第一我有了设计的经验,为以后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我懂得了如何与其他人配合工作.第三这次设计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对一些基本的东西不熟悉.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感谢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学到了这么多新知识!七.参考文献1.机械原理教程(第3版) 张伟社主编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戴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第2版) 陆凤仪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4. 机械原理(第8版) 孙恒、陈作模、葛文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5.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编著王淑仁主编 科学出版社;6.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邹慧君、张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7.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张晓玲主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精品文档】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