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7597204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理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理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物理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索与实践(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索与实践物理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索与实践新课改中的科学探索与实践:新课程的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针对物理新课程中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落实素质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一、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情感教育。二、科学探究在课堂中的实施,三、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李岚清同志指出:“发展素质教育是根本任务。”物理科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呢?笔者在实际的教学探索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方法。故现将一些粗浅的尝试,述之笔端,供同行们批评指正。一、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由“情”出发,以“情”牵引。在这

2、里,情感指的是兴趣,也只有有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培养出较强的能力。那么,“情”缘于何处呢?首先,师生关系要融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求知者的身份去感召和激励学生,而非训斥与嘲弄、苛刻与敌视,只有有了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因“倾其师”,从而“信其道”也!其次,教师必须有对物理这门学科发自肺腑的热爱。教师若能痴爱学科,有惊诧于其魅力的感叹与着迷。有愿为物理献身的精神,这样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对物理的热爱。再次,要使学生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了教学过程,

3、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愿望和学习的热情。过去的教学,之所以不适应时代的潮流,恰恰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一点,导致了“尽管教师反复讲,学生依旧反复错”这一恶劣后果。在教学中,一定不能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机器,而是有理想、有思维、能把知识加工和创新的活生生的求知者。只要让学生发挥出其应有的主体作用,学习中的呆板与僵滞就迎刃而解了。最后,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情感,还要求教师应有较高的修养,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等。二、科学探究在课堂中的实施课堂是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而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载体。教师只有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课堂内容这一载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4、,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一)、由问题设置情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旧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擅长于“大江大河向东流,滔滔不绝无尽头”的气势,一泻千里。其结果,必然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神采飞扬,而学生早已昏昏欲睡,魂飞千里了所以,要发展素质教育,就必须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科学探究在学生接受新知识时,应给学生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自动地获取新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可见,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我国清代学者陈宪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由此,设置的问题定要有

5、其必要性、合理性、梯度性以及新旧知识的关联性,还要求设置的问题应具备使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特点。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的激情。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部分知识时,可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景象以及美妙的声音,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声音的世界,从而使学生对新知识也会产生亲切感,感觉新知识不再是陌生的,而是生活中似曾相识的。然后自己动手探索,知识解决、理解起来也就易如反掌了。乂如:在学习天平的使用这部分知识时,可先提出如下问题:(1) 使用前,调节天平平衡,应调节天平的什么地方?(2) 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位置算天平平衡?(3) 天平平衡后,测虽质虽时,物体和砍码应分别

6、放入天平的哪个盘中?天平若不平衡,加、减砍码后,应调节天平的什么地方?(4) 天平平衡后,读数时应以游码哪边所对的示数为准?(5) 被测物体的质虽应是哪两者之和?这些问题的设置,迫使学生以一种深层次的眼光去审查和钻研课文,启动大脑去思维,去归纳,从而自觉地去获取新知识。另外,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物理实验时,大部分学生是抱着“看热闹”,而非“看门道”的心态去玩实验的,这样,实验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如何更好地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以启动学生的思维来实现对理论知识的落实呢?笔者认为,亦应由“疑”牵引,由“疑”升华。(二) 、实验探究,通过问题的解决,发散

7、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景之后,教师不妨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白家争鸣。虽然,班级大讨论可能会使课堂秩序变得似乎很乱,但教师只要心中有数,有一定的适度运筹帷幄的能力,一定会使课堂乱中有序的,周恩来同志就说过,“圣人都喜欢辩论,何况咱们后生小子乎?”在这里,科学探究还常采用“学生动手实验,学生走上讲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大胆地实验、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形式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乂给他们带来了紧迫感。于是只有认真再认真地实验、思索来加强记忆了。看到自己的同学当上了“小教师”,学生既感新奇,乂感不应示弱,非

8、要把他讲得不周全的地方大白于天下,由此,学生们自会特别地聚精会神,捕捉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当学生讲授完之后,教师可鼓励其他学生踊跃发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经过相互挑剔,相互筛选,相互补充,知识便会清无误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了。课文中的演示实验,很不利于学生特别是后排的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的培养。而科学探究中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在实验中,常让学生对于要研究的问题,先做出种种猜想,把各种可能的情况都想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设计方案时,可采取如下几种方法。一种是简单且容易成功的实验,由自己独立设计并完成

9、实验,也可让学生独自去演示实验。另一种是较复杂的实验,可以大家讨论设计,制定不同的方案,然后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几个同学合作实验。制定的方案要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记录等详细内容。在学生设计的方案中,教师不要加以干预,要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动手实验去探索。例如,如何正确测虽500ml水的实验,有的同学认为应先用虽筒测出500ml水的体积,然后把500ml水的质虽用天平测出。在操作的过程中,同学就会发现虽筒过高,容易摔倒,通过讨论,就会对实验进行改进,借用相对稳定的烧杯测水的质虽。而有的同学的方案则是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内一定质虽的水,然后把水倒入虽筒虽出500ml水,最后测出剩余水的质虽。

10、两种方法都是可彳丁的,教师可起个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注意两种方法测出的水质虽为什么不同,但不加以否定其中任何一种,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后,自己选出较好方案会更好。不使方案不好的同学扫火,乂使学生掌握了好的方法,激励他们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考。第三种是有较高难度或有危险的实验,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动手。如托里拆利实验,电流做功多少实验,这些可以教师独自去演示,但是应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借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不过,上面这些教学举措,对活泼外向的学生比较适用,而对于一些腼腆内向的学生,教师就应该非常注意引导参与。否则,就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看客,更加内向、自卑、封闭自我,这些不健康

11、的心态的形成,就与发展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了。(三)、师为导、生归纳、组织出完整的知识框架在经过实验探究讨论之后,学生们常常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教师可能当场难以答复,也可能不明其理,此时,教师一定不要为维护自我的虚伪而将其扼杀,或“想当然”地胡编乱造,而应该对这些新奇的想法给以鼓励,借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对一些错误的知识,教师必须准确而清晰地予以指明,以免将学生误导。基础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地根植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点拨、鼓励学生们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将知识网络化,并且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从而确保知识的关联性和完整性,同时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四)、强化记忆,灵活运用依据心理学家艾

12、宾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来推测,头几天内新知识的遗忘率是高的,所以,在新知识被充分理解之后,学习后面知识时要不断联系旧知识,由学生通过大脑储存的信息再现出来,从而将知识记牢记准。学生记住基础知识并非教学目的,目的是学生能将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应用知识时,应找准解题之“线”,解题之“眼”,即必须寻求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也就是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做到以理服人。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每堂课之后可以给学生留下几道课后思考题,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接触多彩多姿的新观点、新事物,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3、。一些学有余力,且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他们常常不能满足于课堂所接受,因此常常会处于一种“知识饥渴”状态。鉴于该种原因,教师可号召学生自觉地组织和参加物理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进行一些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索。小组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等。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但前提必须是保证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牢固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上面几点粗浅的尝试,仅仅侧重于新授课教学的课堂模式,对于复习课、实验课,形式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再一一阐述。总之,“学海无涯”,“教海”亦“无涯”。为了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工作者们的任务还是非常地艰巨,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持之以恒地摸索、探讨和创新,以求真正地做到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1、探究教学论2、沂蒙教育2019、53、陈瑜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19、54、物理学习辅导2019年3月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