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教案(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3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27386730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教案(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诗歌鉴赏教案(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诗歌鉴赏教案(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教案(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教案(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 教 新 课 标 高 三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媒体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自制教学课件【设计用时】 45分钟【教学步骤】【一】 导入诗歌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古诗更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所以我们要分析鉴赏它。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近年来高考一直把古诗的分析鉴赏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下面我们来看一看2002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鉴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表达方式、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这一节课我们来讨论诗歌的表达技巧,通过讨论我们希望达到下面目标出示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诗歌

2、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表达技巧的内容繁而杂,这节课我们用分类举例的方法进行,我们将表达技巧分为三类: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二】介绍常见的表达技巧一、 常见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设问、反问等我们来看看下列诗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夸张)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杜牧题乌江 (反问)(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叠题乌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杜甫登高 (对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秋思 (排比)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比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 (对比)辨别修辞手法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要了解作者借助这些修辞手法抒发什么感情,达到什么目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两首诗,看看他们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春雪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词语可看出?嫌、故。用拟人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

4、色彩)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二、 表达方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表达方式有哪些?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说明我们诗歌中常用不常用?不。所以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四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概述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请同学们判

5、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2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议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捂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抒情) 其中描写有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细节等,我们看看这首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侧面描写)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动静结合) 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

6、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细节描写)抒情也可进行分类,可分为哪两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间接抒情又分为哪几类?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我们再来看看前面两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借景抒情)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托物言志)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

7、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画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托物言志)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比较刚才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8、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3表达方式综合练习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记叙、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后的愤慨和哀怨之情。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提问: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刻画了梅花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操守。 三、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照应、)1、判断下列诗句中的

9、主要表现手法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用这个典故,其实是以廉颇自比,抒发自己不得志的的忧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象)我们可以想象,在广阔辽远的空间,充满浓密深沉的烟霭,离愁就象这些烟霭一样,可见离愁之深。 鸟鸣涧 王维 人 闲 桂 花 落,夜 静 春 山 空 月 出 惊 山 鸟,时 鸣 春 涧 中。 (以动衬静) 柳永雨霖铃 2、其他表现手法综合练习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设题: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_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_。(参考答案:先抑后扬的

10、写法;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三】总结并进行综合练习大致说来,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主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设问、反问等)*其他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象征、抑扬、照应等)仅仅掌握表达技巧是不行的,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中,我们还必须和具体的诗歌形象、语言和诗歌内容结合起来。下面做一些综合练习。陶者 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

11、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谢亭送别 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提问: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 “ ”,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提示:1、解行舟;人已远。2、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方式有:借景抒情、记叙、描写修辞手

12、法有:设问、借代表现手法:虚实、想象【四】能力迁移题(备用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参考答案:征尘表示作者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了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第四句转而写景,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登科后 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龌龊” “放荡”在诗中的含义分别是_、_。 开头两句采用了_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龌龊是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拘谨局促等意思;放荡是摆脱拘束、畅快自由的意思。前两句以今昔对比的写法,直抒胸臆地表达感情,流露出考中科举进士后的兴奋和得意。)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