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尿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27343156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基础尿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基础尿液检验重点整理理论考试版江大京江版For医学检验(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尿液部分尿液的采集指导病人后让其自行留取,取清洁中段尿,适用于尿常规检查、细菌检查和细胞学检查。要求病人清洗手及外生殖器,一般留取中段尿到适当的未受污染的容器中。女性要防止阴道分泌物污染,婴幼儿要避免粪便污染。晨尿:指清晨起床后、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第一次排出的尿液。第二次晨尿:指采集晨尿后24小时内的尿液。(要求从前一天晚上到采集此次尿液标本时,只饮水200ml)随机尿:指患者无需任何准备、不受时间限制、随时排出的尿液标本。餐后尿:指午餐后24小时内的尿液。3小时尿:上午6时9时的尿液称为3小时尿。12小时尿:从晚上8时开始到次日早晨8时终止的12小时内的全部尿液。24小时尿:采集的当天,患

2、者排空膀胱并弃去尿液,从此时开始计时并采集尿液,将24小时内的尿液全部采集于容器中;结束采集的次日(24小时后),患者排空膀胱,且将尿液采集于同一容器内。如此采集的尿液称为。【小知识点】尿液检查一般应在收到标本后迅速进行。一般2h内送检,30min内完成检测。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采取保存措施。常用的方法有冷藏法和化学防腐法。 尿量:指24小时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参考区间】成人12L/24h,即1ml/(h*kg);儿童按体重计算尿量,大约为成年人的34倍。【相关内容】一、多尿(polyuria):是指成人24小时的尿量超过2.5L,儿童24小时尿量超过3L。在正常情况下多尿常见于饮水

3、过多、精神紧张等。此外,静脉输液过多或应用某些药物(如咖啡因、利尿剂等)也可以导致多尿。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和浓缩功能减退所致,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糖尿病:因尿中葡萄糖含量增高所致,属于溶质性利尿。肾脏疾病:多种肾脏疾病,因肾小管破坏致使尿浓缩功能减退,均可导致多尿,其特点为夜尿增多。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该病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受损,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或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灵敏度降低所致,此种尿液比密通常小于1.010,借此可与糖尿病鉴别。其他因素:如高血压肾病、失钾性肾病、慢性肾衰竭等亦可出现多尿。另外,癔病性大量饮水亦可导致多尿。二、少尿(oliguria):

4、24小时尿量少于0.4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儿童小于0.8ml/kg)。生理性少尿见于机体缺水或出汗过多。病理性少尿可见于:肾前性少尿: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如严重腹泻、呕吐、严重烧伤等)、大失血、休克、心功能不全、肾血管栓塞、肾动脉狭窄等都可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致尿量减少。重症肝病、低蛋白血症可致有效血容量降低,也可致少尿。应激情况(如严重外伤、感染等)下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管重吸收增强而引起少尿。肾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滤过膜受损,肾入球小动脉收缩,毛细血管腔变窄、阻塞,滤过率降低而引起少尿,此尿是高渗性尿(比密1.018)。各种慢性肾衰竭

5、、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衰竭的少尿期等也可出现少尿。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肾后性少尿: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尿道阻塞,如尿道结石、损伤、肿瘤、尿道先天畸形、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肥大症等。三、无尿(anuria):12小时无尿或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 尿的外观:包括颜色及混浊度。正常的尿液颜色由淡黄到深黄色,随尿量的多少、饮食、药物及病变而变化,其颜色主要源于尿色素及尿胆原。混浊度可分为【清晰、轻浑、混浊、明显混浊】4个等级。正常尿液混浊的原因主要为结晶所致。病理性混浊尿的原因为尿中含有白细胞、红细胞及细菌。尿中如有粘蛋白、核蛋白也可因pH变化而析出后产生混浊。血尿: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

6、胞时称为1、肉眼血尿:1L尿液内含有1ml以上血液,且尿液外观呈红色,称为。2、镜下血尿:如尿液外观未见红色,离心尿液镜下红细胞3个/HP,称为。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肾肿瘤、肾结核、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外伤等;亦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女性亦可因月经血污染,而出现血尿。 1、血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多,超过珠蛋白结合能力(约1.3g/L),可通过肾小球滤出而形成的暗红、棕红甚至酱油色的尿液,称为。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等,尿液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2、肌红蛋白尿:当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时血浆肌红蛋白含量增高,

7、经肾脏排出,产生的粉红色或暗红色尿液。3胆红素尿: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所致。外观呈深黄色,振荡后泡沫亦呈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若在空气中久置可因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而使尿液外观呈棕绿色。服用一些药物(如呋喃唑酮、核黄素等)后尿液可呈黄色或棕黄色外观,但是胆红素定性为阴性,有助于鉴别。 乳糜尿:由于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或深部淋巴管阻塞致使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液,尿液呈乳白色浑浊,称为。【临床意义】淋巴管阻塞:常见于丝虫病,其尿沉渣中可查到微丝蚴。腹内结核、肿瘤压迫、先天性淋巴管畸形也可以出现乳糜尿。损伤:胸腹创伤、手术伤及腹腔淋巴管或胸导管也可出现乳糜尿。脂血症:糖尿病脂血症、

8、类脂性肾病综合征及长骨骨折骨髓脂肪栓塞也可出现乳糜尿。其他:如过度疲劳、妊娠及分娩后、包虫病、疟疾等也偶见乳糜尿。 脓细胞:在炎症过程中被破坏、变性或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其外形多变不规则,胞质内常充满颗粒,胞核模糊不清,常聚集成团,边界不清。脓尿:由于含有大量白细胞,外观呈黄白色或白色的尿液。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及前列腺炎、精囊炎等。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的脓细胞,蛋白定性常为阳性。1、镜下脓尿:尿液白细胞5个/HP。2、肉眼脓尿:尿液中含大量白细胞而呈乳白色,甚至出现块状,称为补充:闪光细胞:低渗尿液中,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运动,在油镜下由于光的折射可见灰蓝色发光现象,运动似星状闪光,故名。 尿

9、比重:指尿液在4时与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是尿液中所含溶质浓度的指标。可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1、低渗尿/低比重尿:尿液比重常低于1.015;2、等渗尿:尿液比重固定在1.0100.003,与肾小球滤过液的比重接近【参考区间】成人:随机尿1.0031.030;晨尿1.020。新生儿:1.0021.004【临床意义】高比密尿:可见于高热、心力衰竭、脱水、周围循环衰竭等,糖尿病病人虽然尿量增多,但因尿内含有大量葡萄糖,尿比密增高有时可高达1.040以上。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由于尿液浓缩而比密增高。另外,应用碘造影剂时也可使尿比密升高。低比密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而

10、比密降低。在因肾实质破坏而丧失浓缩功能时,尿比密常固定在1.0100.003(与肾小球滤液比密接近),这种尿液被称为等渗尿。尿崩症病人因下丘脑-垂体受损,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由于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灵敏度降低,大量水分从体内排出而使比密减低。 尿渗量:指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与颗粒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反映了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在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时较尿比重优越。【参考区间】尿渗量:6001000mmol/kg H2O(相当于尿比重1.0151.025)。最大范围401400mmol/kg H2O。尿渗量/血浆渗量为(3.04.7):1.0。【临床意义】尿渗

11、量主要反映电解质和尿素等溶质的浓度,直接与浓缩稀释功能有关,所以更能确切地反映肾功能的情况。如果禁水12h尿渗量800mmol/ kg H2O则为正常,如低于此值,则表示肾脏浓缩功能不全。血浆渗量增高见于失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乙醇中毒、高钙血症及尿崩症等;血浆渗量降低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水中毒及垂体机能减退等。尿渗量降低见于尿崩症;尿渗量/血浆渗量比值降低见于使用利尿剂或肾小管损伤等。 尿液气味【参考区间】微弱芳香气味,源自尿液中酯类与挥发性酸。若尿液标本久置,则因为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 【异常与临床意义】新鲜尿液有氨味,多为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所致。糖尿病人酮症酸中毒时,尿液可呈烂

12、苹果样气味。苯丙酮尿症病人尿中可有特殊“老鼠屎”样臭味。泌尿系统肠道瘘时,尿中可有粪臭味。 尿液酸碱度【参考区间】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pH5.56.5,平均6.0;随机尿pH4.58.0。尿液可滴定酸度:2040mmol/24小时尿。【临床意义】酸度增高:代谢性酸中毒、DM、服用氯化铵等。碱度增高: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服用小苏打等。 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仅为30130mg/24h。 蛋白尿(proteinuria):当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小知识点】检测蛋白尿的方法有:试带法(定性或半定量),磺基水杨酸法(定

13、性或半定量,灵敏度为0.050.1 g/L),加热乙酸法(经典方法,灵敏度为0.15g/L)。【参考值】 定性:阴性。定量:0.1g/L或0.15g/24h尿。 生理性蛋白尿:因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蛋白尿,称为。1、功能性蛋白尿: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尿液内暂时出现少量蛋白质,称为。2、体位性蛋白尿:又称直立性蛋白尿,在直立时出现蛋白尿而卧位则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现象。3、偶然性蛋白尿:又称假性蛋白尿。由于尿液中混入血液、脓液、黏液、生殖系统分泌物或月经血等,导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虑过膜

14、孔径增大、断裂和(或)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中蛋白含量常大于2g/24h尿,通常以清蛋白为主,约占70%80%,另外,2微球蛋白也可轻度增多)主要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膜性肾病、膜性增生性肾炎等;也可见于某些继发性肾脏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红斑狼疮性肾病等。.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滤过较缓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则相对容易透过,故当形成的蛋白尿以小分子蛋白为主时称为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可判断肾小球滤过膜对大分子蛋白质的滤过能力。选择性蛋白尿

15、时尿中主要为中相对分子质量(4万9万)的蛋白,而相对分子质量大于9万的蛋白质几乎不出现。选择性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损害较轻,见于早期肾小球肾炎等。.肾小球滤过膜失去选择性滤过能力,可滤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此时形成的蛋白尿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可见于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糖尿病性肾病及严重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提示预后较差。2、肾小管性蛋白尿:指肾小管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重吸收的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为主的蛋白尿。(特点是以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增多为主,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单纯性肾小

16、管性蛋白尿,尿蛋白含量较低,一般低于1g/24h尿)常见于:肾小管间质病变: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如Fanconi综合征、慢性失钾性肾病等。中毒性肾间质损害: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汞、镉、铋等)中毒,应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等。肾移植术后。尿中2微球蛋白与清蛋白的比值,有助于区别肾小球与肾小管性蛋白尿。3、混合性蛋白尿: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兼具以上两种蛋白尿的特点。(低相对分子质量的2微球蛋白及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同时增多)可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后期,先侵犯肾小球,后累及肾小管,如慢性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等。各种肾小管间质疾病,先侵犯肾小管间质

17、,后累及肾小球,如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全身性疾病同时侵犯肾小球和肾小管,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4、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即。可见于: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等。急性、慢性血管内溶血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急性肌肉损伤,如挤压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其他,如急性白血病时血溶菌酶增高而致尿溶菌酶升高、胰腺炎时的尿5、组织性蛋白尿: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还可按其发生

18、的部位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蛋白尿。 健康人的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一般2.8mmol/24h,普通方法检测为阴性。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 (1.6g/L)时,尿液中卡是开始出现葡萄糖糖尿: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取决于血糖浓度、肾血流量和肾糖阀。一般指葡萄糖尿。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最低血糖浓度,称为。【小知识点】检测尿糖的方法有:试带法,班氏法,薄层层析法。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2.8mmol/24h(0.10.8mmol/L)。【临床意义】1.血糖增高性糖尿体内许多激素都对血糖有调控作用,胰岛素能使血糖浓度下降,而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等

19、则能使其上升。(1)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使血糖升高,轻症病人空腹时尿糖常为阴性。重症病人空腹时血糖水平已经超过肾阈,24h尿中葡萄糖达100g或更多,其每天尿糖总量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因而尿糖测定也是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Cushing综合征等均可使血糖增高,尿糖可呈阳性。(3)应激性糖尿:亦称一过性糖尿,见于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急性心肌梗死、情绪激动、麻醉等应激情况下,延脑血糖中枢受到刺激,导致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大量释放,因而可出现一过性的高血糖和糖尿。另外,短时间摄入大量糖类(大于20

20、0g)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液也可引起糖尿。2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是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引起肾阈值降低所致。家族性肾性糖尿因先天性近曲小管对糖的吸收功能缺损而致,见于Fanconi综合征。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时因肾小管损害可导致肾性糖尿。新生儿因肾小管功能不完善也可致糖尿。妊娠时,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受到抑制,亦可使肾糖阈值下降而出现糖尿。肾性糖尿时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结果均为正常。3其他糖尿:尿中除葡萄糖外,还可出现乳糖、半乳糖、果糖、戊糖、甘露醇等,后者在肾小管的重吸收率比葡萄糖低,当过多进食上述糖类或体内代谢紊乱致血中浓度升高时,可出现相应的糖尿

21、。如妇女哺乳期,可由于乳腺产生过多乳糖,可随尿排出形成乳糖尿。肝硬化或肝功能障碍时,肝脏对果糖和半乳糖的利用下降,可出现果糖和半乳糖尿。 酮体:是乙酰乙酸(占20%)、-羟基丁酸(占78%)和丙酮(占2%)的总称,它们是机体脂肪氧化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血浆酮体浓度一旦超过肾阈值,就会产生酮尿。【临床意义】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由于利用葡萄糖的功能下降,脂肪大量分解产生酮体过多而引起酮症。糖尿病出现酸中毒或昏迷时,尿酮体检查具有重要价值。2非糖尿病性酮症者:如严重呕吐、腹泻、饥饿、长期禁食、感染发热、全身麻醉后等均可出现酮尿。妊娠妇女可因严重的妊娠反应、妊娠呕吐、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

22、出现酮尿。3其它:中毒时出现酮尿,如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另外,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时可出现血糖已降,但酮尿阳性的现象。 尿中胆色素包括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俗称尿三胆。胆红素: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物,可分为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1、游离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出;2、结合胆红素相对分子质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出。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因此尿中不能检出胆红素。尿胆原:是胆红素在肠道中被细菌还原所产生,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光线照射后转变成黄色的尿胆素(粪胆素)。【参考值】尿胆原:定性:阴性或弱阳性(120稀释后阴性)。定量:男性:0.3

23、03.55mol/L;女性:0.002.64mol/L;儿童:0.132.30mol/L。尿胆素:阴性。【临床意义】利用尿三胆检查可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及查明病因。1肝细胞性黄疸:尿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均为阳性,可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细胞黄疸,如药物、毒物引起的中毒性肝炎也可出现类似结果。2溶血性黄疸:临床上可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大面积烧伤等。3阻塞性黄疸: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如胆石症、胆管癌、胰头癌、肝硬化等。 黄疸类型 尿胆红素 尿胆原正常 阴性 阴性弱阳性梗阻性黄疸 显著增加 阴性溶血性黄疸 阴性 显著增加肝细胞性黄疸 中度增加 轻度增加 健康人的尿液清蛋白一

24、般小于20mg/L,大于30mg/L时即提示异常。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尿中清蛋白含量超过健康人水平,但常规尿蛋白试验为阴性的低浓度清蛋白。 本周蛋白:实质是免疫球蛋白轻链或其聚合物。检测方法:对甲苯磺酸沉淀筛选实验(灵敏度3mg/L)、免疫固定电泳(最佳方法)。临床意义: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尿沉渣:尿液排出体外并经离心沉淀后,能在显微镜下看得到的有形成分。是尿液中有形沉淀成分的统称。离心尿液直接涂片法取新鲜尿标本1015ml,以10001500rpm离心35分钟,取出离心管,用吸管慢慢将上清液弃掉,切勿弄混沉渣,最终留取0.2ml,混匀后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盖玻片镜检

25、。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有形成分全貌和管型,然后用高倍镜鉴定细胞成分,细胞用高倍镜观察10个视野,管型用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记录结果。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是:原尿中有少量的白蛋白和由肾小管分泌的T-H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和酸化能力;要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结晶:酸性尿液内的结晶包括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非晶形尿酸盐,硫酸钙结晶及马尿酸结晶等。尿液中是否出现结晶,取决于这些物质在尿液中的溶解度、浓度、pH、温度及胶体状况等因素。当促进与抑制结晶析出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时,就可见结晶析出。结晶多来

26、自饮食,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 上皮细胞由于新陈代谢或炎症等原因,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脱落后,可混入尿中排出。尿中的上皮细胞,有来自肾小管的立方上皮,有来自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和部分尿道的移行上皮,也有来自尿道中段的假复层柱状上皮,以及尿道口和阴道的复层鳞状上皮(尿液中最大的上皮细胞)。 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原理尿液的化学成分使多联试带上的试剂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化学成分的浓度成正比。当试带进入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比色槽时,各试剂模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同的反射光,仪器接受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经微电脑处理,计算出各检测参数的反射率,与标准曲线比较校正,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自动输出结果。公式:R(%)=(Tm*Cs)/(Ts*Cm)常见检测参数:pH,SG(比重),PRO(蛋白质),GLU(葡萄糖),BIL(胆红素),URO(尿胆原),KET(酮体),NIT(亚硝酸盐),BLD(隐血或红细胞),LEU(白细胞),Vit C(维生素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