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知识点全册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7292892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植物学知识点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植物学知识点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植物学知识点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资源描述:

《植物学知识点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知识点全册(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植物细胞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665年,英国人虎克(Hooke 16351703)第一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取名“cell”。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论植物的发生”中第一个指出“一切植物,如果它们不是单细胞的话,都完全是由细胞集合而成的。 细胞是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显微研究”一文中指出动物与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2、都是细胞。他们的观点就是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细胞学说”,即: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此后,细胞学说进一步发展,德国细胞学家Virchow(1858)指出“细胞来自于细胞”。Weismann更进一步指出,现在所有细胞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一个共同祖先(1880)。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构成单位。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1.大小:一般细胞直径为10100m。少数植物细胞 较大,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的细胞。 原因: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的控制作用相关。细胞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有利于细胞与 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运。 2.形状:单细

3、胞植物,细胞常呈球形。多细胞植物体,理想状态下,细胞呈正十四 面体(但是这种细胞很少见)细胞的形状与细胞所执行的功能有关。1. 细胞核:(nucleus)形态:通常为1个,球形或半球形。结构:功能: 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遗传。 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核膜:双层膜(外膜和内膜),上有小孔,称核孔。 控制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的作用。核质:核仁:1多个,核内合成和储藏RNA的场所。碱性染料染色 核液(浅色)染色质(深色)(一)原生质体2.细胞质质膜:(plasmalemma) 单位膜:电子显微镜下,质膜显示出暗-明-暗的三层结构,中央明 带的主要成分是类脂,厚度为3.5nm,两侧暗带的主要

4、成分是蛋白质,厚度为2nm,这三层结构组成一个单位的膜,称单位膜。 主要功能:使细胞与环境隔离,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细胞环境;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具有“选择透性”;具有能量传递与信息传递的功能;质膜上具有大量的酶,也是进行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质膜:(plasmalemma) 生物膜的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两排磷脂分子在膜上形成双分子层,亲水的含磷酸的“头部”,朝向膜的、外两侧;疏水的脂肪酸的烃链“尾部”朝向膜的中间。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蛋白质以各种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暗带,厚2nm,主要成分蛋白质。明带,厚3.5nm,主要成分类脂。暗带细胞

5、器(organelle):细胞质具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亚细胞结构)。质体(plastid):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质体的类型: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分为叶绿体(含叶绿素a、b和胡萝卜素、叶黄素)、有色体(只含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叶绿体(chloroplast)的结构:光学显微镜下,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为球形、卵形或凸透镜形。电子显微镜下,叶绿体具精细的结构。 叶绿体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质体。CO2+H2O CH2O +O2 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暗反应:在基质中进行。 有色体(chromoplast)和白色体(leucoplast):有色体只含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

6、常存在与果实、花瓣和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使植物体呈现黄色、橙色、和橙红色。其功能有二:积聚淀粉和脂类;在花和果实中具有吸引昆虫传粉与传播果实的作用。 白色体不含色素,呈颗粒状,常存在于植物体的储藏细胞中,其功能为:合成和储藏淀粉和脂类。质体的形成和相互转变线粒体(mitochondria): 形态与结构:光学显微镜下,需特殊染色,才可辨别。常为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 电子显微镜下,可分为:外膜、膜、嵴、基质。 功能: 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呼吸释放的能量,透过膜转运到细胞的其它部分,提供细胞各种代的需要,被称为“动力工厂”。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形态与结构

7、:由单层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 类型:粗糙型质网和光滑型质网。功能:粗糙型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光滑型质网主要合成和运输类脂和多糖。高尔基体:(dictyosome)形态与结构:单层膜包围成的扁平囊(3-8个) 组成的结构,边缘逐渐出现穿孔。 功能: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分泌物主要为多糖和多糖与蛋白质复合体。这些分泌物可 起到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生长等作用。液泡:(vacuole)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形态与发育:由一层单位膜(液泡膜)包被,含大量水溶液(细胞液)。 功能:a、液泡膜具有特殊的选择透性,能使许多物质大量积聚在液泡中。 b、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膨压c、提高细胞的抗旱和抗寒能力。微管

8、(microtubule)和微丝(microfilament):形态与结构:微管是细胞细小中空的长管状细胞器,直径为2327微米。微丝比微管更细,直径为56微米。二者与中间纤维组成了细胞的骨骼状的支架,因此,被称为细胞骨架(微梁系统)。 功能: a、维持细胞的形状b、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生长。 c、影响细胞的运输和胞质运动。 d、参与纺锤丝的形成。核糖体:(ribosome)形态与结构:在电镜下为球形的小颗粒,其大小为2025微米,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由两个大小不等的半球形亚单位组成。功能: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细胞无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胞质运动

9、:生活细胞中,胞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运动称为胞质运动。(二)细胞壁 细胞壁的层次分层化学成分特性形成时期胞间层果胶较强亲水性,易分解形成胞间隙。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在两个细胞间形成的。初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厚度较薄,具有弹性和可塑性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形成,存在于胞间层侧。次生壁纤维素、木质较厚,常木质化细胞体积停止增大后形成,加在初生壁表面。纹孔(pit)和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初生纹孔场和胞间连丝:初生纹孔场:初生壁上凹陷的区域。胞间连丝:通过初生纹孔场的原生质细丝。纹孔:次生壁上未增厚的部分。包括纹孔膜和纹孔

10、腔。纹孔的类型:单纹孔(纹孔腔均匀一致)和具缘纹孔(纹孔腔直径不同)。纹孔对:纹孔多为成对出现的,因此纹孔对有下面几种类型:单纹孔对;具缘纹孔对;半具缘纹孔对;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亚显微结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为纤维素,还常有果胶、半纤维素和多糖等。另外,细胞壁还因为在植物体部位不同,常发生一些变化:角质化、矿质化、栓质化和木质化。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出,细胞壁的结构单位是微纤丝(由微团聚合而成),再由微纤丝聚合成大纤丝。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细胞的代中间产物和废物。淀粉:常以淀粉粒(呈颗粒状)的方式储存在细胞中。在形态上淀粉粒有三种类型:单粒淀粉粒 复粒淀粉粒 半复粒淀粉粒蛋白质:细胞中贮藏的

11、蛋白质呈固体状态。常有两种方式:拟晶体(结晶状态)和糊粉粒(无定形状态)。脂肪和油滴:脂类是体积最小,含能量最高的贮藏物质。在常温下呈固体的为脂肪,液体的为油滴。常贮藏在种子、胚和分生组织细胞中。晶体:常为细胞的代废物,为避免其对细胞的毒害,被贮藏在细胞的特殊部分(常在液泡中)。根据形状不同,可分为单晶、针晶和簇晶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结构比真核细胞简单:细胞无真正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位于细胞中央的一个较大的区域,称核区或拟核。无细胞器的分化。即没有由膜包被的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质网等细胞器。细菌和蓝藻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因此,它们被称为原核生物。第二节 植物细胞

12、的繁殖细胞的繁殖:植物体要生长和繁衍后代,组成植物体的细胞就必须能进行繁殖,细胞繁殖是通过细胞的分裂来实现的。繁殖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一、有丝分裂:(mitosis)概念: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其过程较复杂,尤其是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出现明显的变化,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因此称有丝分裂。分裂周期的概念:持续分裂的细胞,从完毕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称为细胞周期,即分裂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过程: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步。间期:分裂前的准备时期。前期: 染色体出现; 核膜、核仁消失; 纺锤丝出现。中期: 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纺锤体形

13、成。后期: 染色体在着丝点处断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期: 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解螺旋;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核。核分裂分裂间期: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变化,是分裂前的准备阶段,核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和能量的积累。根据各时期合成的物质不同:又可分为三个阶段:DNA合成前期(G1):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DNA合成期(S):DNA和组蛋白的合成。 DNA合成后期(G2):少量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分裂前期:染色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丝出现。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分裂后期:染色体在着丝点处断开,

14、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分裂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解螺旋;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核。胞质分裂:在两个子核之间形成新壁的过程。首先,纺锤丝密集,形成成膜体,由成膜体中的小泡,向赤道面移动,并相互融合,释放多糖类物质,形成细胞板。细胞板最初在中央位置形成,并不断向四周扩散,直至把母细胞完全分成两个子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由于在分裂间期进行一次染色体的复制,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并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有丝分裂形成的每个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数量和性状的染色体,从而保证细胞遗传的稳定性二、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其过程十分简单,

15、无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与变化。常见方式有横裂、纵裂和出芽。为一些低等植物常见的分裂方式。高等植物中,愈伤组织的形成、胚乳的发育过程中,也常进行无丝分裂。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一、植物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的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再行分裂;有的不再分裂,而朝着生长和分化的方向进展。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其体积只有母细胞的一半,但它们合成代旺盛,合成大量的原生质,从而使细胞的体积增加,随着体积的增加,细胞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细胞的生长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主要是受遗传因子的控制。二、细胞的分化种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的细胞,虽都来自合子,但各个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变的不相同。分化:多细胞有

16、机体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变成彼此互异的过程称分化。细胞分化,主要表现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分化两个方面。三、细胞的全能性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都获得了与母细胞相同的整套染色体或遗传物质,因此,植物体的每个体细胞在遗传上应该是相同的。而且,都应该和合子一样,具备有发育成为整个植株的遗传上的潜在能力,即全能性。细胞全能性已经在多种植物上得到证实。如:四、极性和细胞的不等分裂极性是细胞分化中的一个基本现象,是指器官、组织、细胞沿着一个轴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存在着结构和生理上的差异。一个细胞极性的建立,引起以后它的不等分裂,由于不等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将来会朝不同方向发展和分化。第二章植物组织

17、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第二节组织系统组织: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简单组织:同一类型的细胞构成的组织。复合组织:不同类型(多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的组织。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组织的类型如下表:分生组织、成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一、分生组织:(一)概念:具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二)类型:1、按在植物体上的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2、按来源性质分: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一)保护组织:覆盖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表皮:初生保护组织。由原表皮分化而来。通常由一层生活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形状

18、扁平,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的外壁增厚,常形成角质膜。在气生表皮上具有气孔,另外,表皮上有时还具有附属物。周皮: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分裂形成。周皮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 复合组织 栓层(二)薄壁组织:植物体进行各种代活动的组织。特点:细胞壁薄,液泡较大;细胞质较小,一般都具有胞间隙。分化程度较浅,有潜在的分生能力。类型:吸收组织同化组织储藏组织储水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三)机械组织:巩固、支持植物体的组织。1、厚角组织:特点:初生的机械组织;由活细胞组成。细胞初生壁的角隅处增厚;常含有叶绿体,并有一定的分裂潜能。分布:植物的幼茎、花梗、叶柄和大的叶脉中。即可以支持器官的直立,又适应器官的

19、迅速生长。(三)机械组织2、厚壁组织:特点:次生的机械组织,其细胞壁呈不同程度的木质化加厚,成熟细胞一般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细胞腔很小。类型:纤维:木纤维:分布在木质部中。坚硬,但易断 韧皮纤维:分布在韧皮部中。坚韧,有弹性石细胞:常由薄壁细胞经过细胞壁强烈木质化而来。细胞近等径。(四)输导组织:运输水溶液与同化产物的组织。1、木质部: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一类复合组织。由导管、管胞纤维和薄壁细胞组成。其中,导管和管胞都是长管形,起主要输导作用。导管分子:长管状,细胞壁强烈木质化,成熟后为死细胞。导管分子纵向连接,形成导管。导管分子是通过端壁溶解后形成的穿孔来进行物质运输的。端壁则可称为穿孔板。导

20、管分子在发育过程中,细胞次生壁(壁)形成特殊的木质化增厚,呈现出各种花纹。(五)分泌结构:能产生挥发油、树脂、蜜汁等物质,并能将其积聚在细胞或排出体外的细胞或细胞组合,总称为分泌结构。通常可分为外分泌结构和分泌结构两大类。第二节组织系统一、概念:一个植物体上,或一个器官上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组成一个单位,称组织系统。二、类型:皮组织系统(皮系统) 组织系统(基本系统) 组织系统(维管系统)第三章种子和幼苗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和类型一、 种子的结构;(一)种皮:有种脐、种孔、种脊、种阜等结构。(二)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叶四部分组成。胚是新个体的雏体。(三)胚乳:种子贮存养料的场

21、所。二、种子的类型:(一)有胚乳种子: 1、双子叶:如蓖麻、烟草、桑和茄等。 2、单子叶:小麦、水稻、玉米和洋葱等。(二)无胚乳种子: 1、双子叶:如蚕豆、棉等。2、单子叶:慈姑、泽泻等。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一、种子的休眠和寿命:休眠:种子脱离母体后,即使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能立即萌发。原因:1、种皮阻碍了种子对水分和空气的吸收。 2、种子的后熟作用。3、抑制性物质的存在。二、种子萌发的条件:1、充足的水分:种子吸水后,种皮软化,易于氧的进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种子的生化 反应,需在水环境下进行;柔软的种皮适于胚根、胚芽突破种皮。2、足够的氧气:种子的各种生化反应需要能量,产能的方式为呼

22、吸作用。3、适宜的温度:各种反应需要酶的催化。三、种子萌发的过程:1、吸涨过程;2、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同化过程;3、胚根和胚芽迅速伸长,胚根先突破种皮,形成 主根与进一步形成根系,胚轴将胚芽推出土面, 胚芽发育成茎叶系统子叶出土幼苗:下胚轴伸长,子叶出土。子叶留土幼苗:上、中胚轴伸长,子叶留土第四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器官(organ):成年植物体上,由多种组织构成,有特定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易于区分的部分。营养器官(vegetative organ):根、茎、叶担负着植物体的营养生长,为营养器官。生殖器官(reproduction organ):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第一节 根(root)一

23、、生理功能吸收功能固定和支持功能输导功能合成、储藏和繁殖功能二、根和根系的类型根的类型主根(main root):由胚根形成。侧根(lateral root):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上的支根。来源于母根中柱鞘或皮层。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来源不固定,由茎、叶或胚轴上生出。根系(root system)的类型直根系:有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无有明显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直根系多为深根系。须根系多为浅根系。三、根的发育顶端分生组织根尖(root tip)结构根冠(root cap):分生区(meristematic zone)伸长区(elongation

24、 zone)成熟区(maturation zone)细胞分裂方向切向分裂(平周分裂):细胞分裂方向和新壁与器官表面平行。子细胞径向排列。组织或器官增粗。径向分裂(垂周分裂):细胞分裂方向和器官与新壁表面垂直。子细胞切向排列。组织或器官周径扩展。横向分裂:分裂方向与器官横切面平行。子细胞纵向排列。器官或组织伸长。四、根的初生结构由根的初生分生组织分裂衍生而来的细胞,经过生长,形成根的初生结构。表皮:由原表皮发育而来。皮层: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皮层 皮层薄壁细胞 皮层维管柱: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来。(中柱)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薄壁细胞表皮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壁薄,角质层薄,不具

25、气孔,部分细胞细胞壁外突生长,形成根毛。皮层外皮层为紧靠表皮的一层或几层细胞,细胞较小,排列紧密,无胞间隙。在一定时期,能代替表皮起保护功能。皮层薄壁细胞占皮层的绝大部分,细胞体积大,排列疏松,有明显的胞间隙。皮层为皮层最的一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无胞间隙。最明显的特征是其上具有凯氏带的结构。凯氏带(casparian strip):皮层细胞的细胞壁的横壁和径壁上,常有一条栓质化和木质化的带状增厚。凯氏带可控制水分和溶质的横向运输。中柱中柱鞘细胞紧接皮层,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初生木质部位于根的最中央,呈辐射状排列,其发育方式是由外向成熟的,称外始式。(exarch)在初生木质部外方的是原生木质

26、部,由管径较小的环纹或螺纹导管组成。部的是后生木质部,由管径较大的网纹或孔纹导管组成。根的初生木质部呈辐射状,外部的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称为木质部脊(束),其数目在同一植物上是较为固定的,根据木质部的数目判定根的原型。如:毛茛,木质部四束,称四原型根。初生韧皮部在初生木质部束之间,也为外始式。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有薄壁细胞,具有一定的分裂潜能。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差异单子叶植物根皮层细胞,常具五面增厚,只有外切向壁仍保持薄壁。单子叶植物根少数皮层细胞,仍保持初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称为通道细胞(passage cell)。单子叶植物根初生木

27、质部常为多原型。单子叶植物根中央常具髓。五、侧根的形成侧根的来源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皮层也可能以不同程度参与侧根的形成。(起源)与母根关系二原型根:正对初生木质部。正对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两侧。三、四原型根:正对初生木质部。多原型根:正对初生韧皮部。六、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正对的中柱鞘细胞。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主要进行切向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产生次生木质部。还进行径向分裂和其它方向的分裂,使形成层周径扩大。在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之间产生新的组织,使维管组织有轴向和径向之分。木栓形成层的发生第一次来源于中柱鞘细胞,以后

28、逐渐移。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向分裂产生栓层。共同构成周皮七、根瘤和菌根植物根部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共生现象根瘤根部与细菌的共生现象。根毛分泌物吸引根瘤菌根瘤菌分泌物刺激根毛卷曲、膨胀根瘤菌侵入根毛,进入皮层细胞根瘤菌分泌物刺激皮层细胞皮层细胞分裂,使局部体积膨大,形成根瘤。功能:固氮作用。(根瘤菌含有固氮酶-钼蛋白和钼铁蛋白)菌根根部与真菌的共生现象。类型:外生菌根:菌丝不进入细胞。生菌根:菌丝进入细胞。混生菌根:又称外生菌根。功能:真菌提供所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和转化的有机物质;种子植物提供制造的有机养料。菌根还可以起到促进根细胞的输导和吸收;促进根细胞储藏物质的分解等作用。第二

29、节茎一、茎的生理功能输导功能支持功能储藏和繁殖功能二、茎的形态 外部形态特征节:着生叶的部位。节间:节之间的部分。顶芽和侧芽:枝条:着生叶和芽的茎。叶痕:叶脱落留下的痕迹。维管束痕:叶痕,维管束的痕迹。芽鳞痕:顶芽是鳞芽的枝条萌发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皮孔:茎外气体交换的通道。芽芽的概念: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的原始体。枝芽的结构:生长锥叶原基幼叶腋芽原基(侧枝原基)芽的类型按在植物体上位置分:顶芽、腋芽和不定芽。按芽鳞有无分:裸芽和被芽(鳞芽)。按芽将形成的器官性质分: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按芽的生理活性分:活动芽和休眠芽。茎的生长习性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茎的分枝单轴分枝:主

30、干是由顶芽不断向上生长而成。合轴分枝:顶芽生长一定时期后停止生长,由下面侧芽代替顶芽生长,每年交替进行。假二叉分枝:具对生叶的植物,一种特殊的合轴分枝方式。二叉分枝:低等植物的一种分枝方式。顶端分生组织一分为二。禾本科植物的分禾本科植物特殊的,在靠近地表的很短区域,产生大量不定根和腋芽的分枝方式。三、茎的发育顶端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组成的几种理论组织原学说原套-原体学说细胞学分区学说叶和芽的起源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于茎尖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三层细胞,即起源于茎尖表面,这种起源叫外起源。四、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茎的初生结构表皮:皮层:维管柱:维管束(初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束中形成层)髓髓射

31、线一级分蘖,蘖位2一级分蘖,蘖位1二级分蘖主茎表皮茎的表皮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是主要起保护作用的初生保护组织。表皮细胞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外切向壁明显增厚,并且角质化。皮层表皮方,由多层薄壁组织细胞组成。常不形成皮层,并且在幼茎,近表皮的皮层细胞常含叶绿体。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维管束:茎的维管组织即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常结合成束,称维管束。初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发育方式始式。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发育方式外始式。茎维管束有以下几种类型:外韧维管束、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周木维管束、周韧维管束。并可根据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

32、皮部之间有无形成层分为有限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髓:茎中央由薄壁细胞组成的中心部分。髓射线:位于皮层和髓之间,具横向运输作用的薄壁细胞。也称初生射线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实心茎和空心茎(中央具髓腔)两种。现以玉米茎为例,说明其结构。表皮:由两种表皮细胞组成长细胞和短细胞。短细胞又可分为栓细胞和硅细胞。基本组织:由于玉米茎维管束散生,因此无皮层和维管柱的明显分界。维管束:外有维管束鞘;有限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很有特点。五、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维管形成层的来源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两部分。维管形成层的组成和活动形成层的细胞可分为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两种。纺锤状原始

33、细胞射线原始细胞维管形成层横裂、纵裂、缩短切向分裂径向分裂、侧向分裂等径向分裂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扩大维管形成层环的周径韧皮射线木射线维管形成层的季节性活动早材和晚材:早材:温带的春季或热带的湿季;形成层活动旺盛,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径大而壁薄,质地疏松,颜色浅,称早材或春材。晚材:温带的夏末、秋初或热带的旱季;形成层活动减弱,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径小而壁厚,质地紧密,颜色深,称晚材或秋材。年轮线和年轮:年轮线:当年早材与上年晚材之间的界限。年轮:两个年轮线之间的次生木质部,即一年中形成的早材和晚材。心材和边材:心材:次生木质部的层,较早形成的木材。边材:靠近维管形成层的次生木质部,是新形

34、成的木材。木栓形成层的来源和活动木栓形成层第一次的形成,因不同植物有所差异,可起源于表皮、皮层的各部分。其活动时间一般较短,以后,发生位置逐渐移。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将形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树皮和皮孔树皮可指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结构。可包括外树皮和树皮两部分。外树皮指新的木栓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因为得不到水分和营养,逐渐干燥、脱落,因此,又称硬树皮或落皮层。树皮指新的木栓形成层以的部分,是一些生活的组织构成,又称软树皮。皮孔是树皮上的气体交换通道,可分为具封闭层的和不具封闭层的两种。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木质茎和草质茎第三节 叶(leaf)一、叶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transpir

35、ation)根系吸水的动力;矿质元素随蒸腾液流上升;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吸收、繁殖作用 二、 叶的形态叶的组成叶片:叶的主要部分。叶柄:承受叶片,将叶片展布在各空间位置上,并与茎相连。托叶:叶的附属物,结构似叶片。完全叶:三者都有的叶。不完全叶:三者缺少一或二部分的叶。单叶和复叶单叶指叶柄上只有一个叶片;叶柄上着生多个叶片,称复叶。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单身复叶叶轴和小枝的区别:叶轴顶端没有顶芽。小叶的叶腋处无腋芽。叶轴脱落。叶轴上的小叶在同一平面上叶序和叶镶嵌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可分为:互生、对生和轮生。叶镶嵌: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互不重叠的现象。异形叶性

36、同一植株不同叶形的现象。三、叶的发育叶原基的形成顶端生长,迅速伸长边缘生长,形成雏形居间生长。叶肉的分化,形成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别。叶脉的分化是向顶的。四、叶的结构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异面叶:由于叶片两面受光的情况不同,叶片有明显上下面之分,两面的结构也不同。等面叶:叶片两面受光情况差异不大,无明显背腹之分。表皮: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有上下表皮之分,表皮细胞角质化。表皮上有气孔,气孔可分为以下类型:无规则型:无副卫细胞。不等型:有三个大小不等的副卫细胞。平列型:每个保卫细胞侧面有一至多个副卫细胞,它们的长轴与气孔长轴平行。横列型:有两个副卫细胞,副卫细胞的共同壁与气孔的长轴呈直角。叶肉

37、;叶的绿色组织。异面叶中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栅栏组织细胞长柱形,细胞长轴与叶表面垂直,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细胞不规则,排列疏松,胞间隙较大,含叶绿体较少。叶脉:叶的维管束。维管束的木质部在上方,韧皮部在下方。外有维管束鞘。较大的叶脉两侧有机械组织。单子叶植物叶的特点表皮:由长、短两种细胞组成,长细胞细胞壁不仅角质化,并且硅质化;短细胞又分为硅细胞和栓细胞。禾本科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哑铃形。上表皮有特殊的薄壁细胞,称泡状细胞。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脉:维管束鞘很有特点。 C3植物:两层,外层薄壁,层厚壁。 C4植物:一层,薄壁。与外围叶肉细胞形成花环状结构。松针的结构表皮细

38、胞细胞壁较厚,角质层发达,方有几层厚壁细胞,称下皮。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向凹陷,叶绿体沿皱折分布,叶肉方有明显皮层。叶有树脂道。维管束一或二。五、叶的生态类型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旱生植物的叶水生植物的叶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叶阳地植物的叶阳地植物的叶六、落叶和离层落叶树:全树的叶同时脱落。常绿树:落叶有先后,新叶发生后,老叶才脱落。离层是指叶将脱落时,在叶柄基部,有一部分薄壁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形细胞,这群细胞的细胞壁胶化,细胞呈游离状态,因此支持力量较薄弱,这一区域称离层。叶脱落后,在离层下会形成由栓质、伤胶等保护物质形成的保护层。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一、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39、叶迹:茎维管束向外弯曲,穿过皮层,到达叶柄基部的一段。叶隙:叶迹上方的空隙,由薄壁细胞填充,称为叶隙。枝迹:枝隙:第五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植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某些器官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其原有的功能。一、根的变态(一)贮藏根1、肉质直根:由主根发育而来。萝卜:次生木质部发达。胡萝卜:次生韧皮部发达。甜菜:三生结构。除初生、次生结构外,甜菜的中柱鞘细胞还可产生新的形成层,称额外形成层,它分裂产生大量的薄壁细胞和新的维管组织(三生维管束)。2、块根:由侧根或不定根发育而来。(二)气生根支柱根攀缘根呼吸根(三)寄生根:寄生植物叶退化,根伸入寄主体,吸取寄主的营养。二、茎的变态(一)地上

40、茎的变态茎刺茎卷须叶状茎小鳞茎、小块茎(二)地下茎的变态根状茎:地下横走的茎,上有节和节间。叶长退化成鳞叶,并有腋芽。块茎:根状茎先端膨大而成。上有芽眼、芽眉等结构。鳞茎:茎扁平,称鳞茎盘。上有鳞叶。球茎:球形的地下茎。具明显节与节间,叶退化成膜质鳞叶。三、叶的变态苞片和总苞:花或花序下的变态叶。鳞叶:包括芽鳞和鳞茎等地上茎上的鳞叶。叶卷须:与茎卷须区别:茎卷须发生在叶腋处或与花枝相当的位置,叶卷须下有芽。捕虫叶:食虫植物的特殊变态叶。叶状柄:叶片退化,叶柄转变成扁平的片状。叶刺:与茎刺区别:茎刺发生在叶腋,上有分枝生叶,有叶痕。叶刺无上述结构,但基部有芽。同功器官:来源不同,形态和功能相同的

41、器官。同源器官:来源相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第五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第一节植物的繁殖第二节花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第四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第五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第六节种子和果实第七节 被子植物生活第一节植物的繁殖一、繁殖的概念:植物体通过一定的方式,从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生命,称为繁殖。植物繁殖的类型:营养繁殖:营养体从母体分离出去,形成新个体。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繁殖细胞(孢子)。有性繁殖:形成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由配子融合形成的合子发育形成新个体。二、被子植物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一)营养繁殖与其在生产中的运用自然营养繁殖:植物自然产生的块根、鳞茎、块茎、根状茎等营养变态器

42、官。人工营养繁殖:分离繁殖:由植物体的根状茎、根蘖、匍匐茎等产生的新植株,人为分割后移栽的方法。扦插:利用植物体的一段茎、叶或根,在排水良好的基质上,使其生长出愈伤组织,并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等,从而形成新个体的方法。压条:选取靠近地面的枝条,将其压入土中,当产生不定根后,再从母体上分离。嫁接:选取植物体的枝条或芽,移接到另一株带根的植物体上,使二者相互愈合,共同生长的方法。被接的植物(带根的)称砧木,接上去的枝条或芽称接穗。靠接:枝接:芽接:(二)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性生殖是植物最高等的生殖方式,它是由两性配子融合后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式。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在花进行,两性

43、配子精细胞和卵细胞,经传粉和受精过程,形成胚,再由胚形成新的植物体。第二节花一、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一)花的概念第一个为花下定义的是德国的博物学家和哲学家歌德:他提出植物一切器官的共同性和多种多样植物形态的统一性的观点。花是适应生殖的变态短枝。(二)花的组成花柄和花托花柄是着生花的小枝,又称花梗。可以把花展布在枝条的显著位置上,同时把花与茎相连。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常膨大或呈各种形状。花被:着生在花托外围,起保护作用的结构。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离萼:合萼:落萼:早落萼:宿萼:花冠:由若干花瓣组成。离瓣花:合瓣花:落冠:早落冠:宿冠:单被花;两被花;无被花。雄蕊群:花雄蕊的总称。由花丝和花药

44、两部分组成。花粉囊破裂方式:纵裂;横裂;孔裂和瓣裂。花药着生方式:底着药;贴着药;丁字着药;着药和外着药。雄蕊类型:二强雄蕊;四强雄蕊;单体雄蕊;二体雄蕊;三体雄蕊;多体雄蕊和聚药雄蕊。雌蕊群:花雌蕊的总称。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是心皮。根据心皮数目与联合情况可分为:单雌蕊:一心皮,腹缝线相愈合。复雌蕊:多心皮,各心皮腹缝线联合。离生单雌蕊:多心皮,各心皮分离。柱头:雌蕊顶端,承受花粉的部位。可分为:干柱头和湿柱头。花柱: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可分为:空心型和实心型(有引导组织或无)两种。子房:雌蕊基部膨大部分,由子房壁、子房室和子房室的胚珠构成。子房壁即心皮全部或部分;子房室是子房的空腔。胚珠着

45、生在子房壁上,其着生部位称胎座。胎座类型:边缘胎座;侧膜胎座;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基生胎座和顶生胎座。(三)花各部分演化数目的变化:演化趋势由无定数到定数。一般来说,单子叶植物常为3基数,双子叶植物多为4或5基数。排列方式的变化:两种,螺旋排列和轮状或圆周排列。对称性的变化:分为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子房位置的变化:可分为子房上位下位花;子房上位周位花;子房下位上位花;子房半下位周位花。二、禾本科植物的花禾本科花结构比较特殊,花集中在穗轴上,每个小穗外有两枚不孕苞片-颖片,称外颖(第一颖)和颖(第二颖)。小花外也有两枚不孕苞片稃片,称外稃和稃。稃有两个由花被退化而成的肉质浆片。三、花程式和花

46、图式(一)花程式:花的各部分用符号(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书写成公式。又称花公式。如:百合的花程式: P3+3A3+3G(3:3)蚕豆的花程式: K(5)C1+2+(2)A(9)+1G1:1柳的花程式: K0C0A2; K0C0G(2:1)K 代表花萼; C 代表花冠; A 代表雄蕊群;G 代表雌蕊群; P 代表花被;G代表子房上位;G 代表子房下位;G代表周位;整齐花,公式前加“”;两侧对称花,公式前加“ ” 。花各部分的右下角书写数目,如有联合,在数字外加“()”。数目极多,可用“ ”表示。雌蕊群右下角,前面数字表示心皮数目,后面的数字表示子房室数。(二)花图式花的各部分用横切面简图表

47、示四、花序(一)无限花序:(总状花序类)开花顺序自下而上,或自外而。总状花序:小花梗近等长,排列在花序轴的两侧。伞房花序:小花梗不等长,排列在近同一平面上。伞形花序:小花梗等长,着生在花序轴的顶端。穗状花序:小花无梗,排列在花序轴的两侧。葇荑花序:小花为无柄的单性花,常无花被,花须常下垂。肉穗花序:花序轴粗短而肥厚,上着生无柄单性花。头状花序:花序轴扁平,称花序盘,开花顺序从外至。隐头花序:花序轴肥大而凹,小花无柄,着生在凹的壁上复合花序的种类:圆锥花序:复穗状花序:复伞形花序:复伞房花序:复头状花序:(二)有限花序开花顺序自上而下或自而外。单歧聚伞花序:主轴顶端先生一花,然后在主轴下方形成一

48、侧枝,同样在顶端开花,依次下去。又可分为蝎尾状聚伞花序和卷伞花序(螺状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主轴下形成两分枝。多歧聚伞花序:分枝在三个以上。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多数被子植物的花药由四个花粉囊组成,左、右各两个,中间由药隔相连。成熟花粉囊有花粉粒,花药成熟后,花粉囊的壁破裂,花粉粒散出。一、花药的发育雄蕊是由花芽分化形成的突起形成的雄蕊原基发育而来。最初的雄蕊原基由于顶端分裂较活跃,形成花药的原始体。药室壁:由一层细胞组成,花药成熟时其细胞壁的切向壁和横向壁上发生填加纤维素的带状的加厚。因此,又称为纤维层。两花粉囊相接处的药室壁细胞不增厚,称唇细胞。中层

49、:一层或多层细胞组成。花药成熟时解体消失。绒毡层:一层细胞组成,常有多核现象,花药成熟时解体消失。二、小孢子的形成(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发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花粉粒和胚囊母细胞形成胚囊的时候。它包括两次连续的分裂,但DNA只复制一次,染色体也仅分裂一次,因此,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细线期:核染色体螺旋化,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在着丝点处连接而成。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相互靠拢,称联会。粗线期:同源染色体上染色单体片段的交叉互换。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离。终变期:染色体更为缩短,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丝出现。减数分裂的过程:第一次

50、分裂:前期:中期:同源染色体移向赤道面,纺锤体形成。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末期:可分为同时型和连续型两种情况。同时型:形成双核细胞。连续型:形成两个子细胞,称二分体。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纺锤体形成。后期:染色单体在着丝点处分离,由纺锤丝牵 引移向两极。末期:移向两极的染色单体各形成子核,并各 形成子细胞。同时型:同时形成细胞壁。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成四面体。连续型:第一次分裂即形成细胞壁。因此,壁的形成是连续的。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在同一平面上。(三)减数分裂的意义形成的单核花粉粒和单核胚囊中只含有一套染色体(

51、单倍体),以后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和卵细胞也是单倍体,卵细胞和精细胞融合形成的合子(受精卵),恢复了染色体数目,从而保证了物种遗传的稳定性。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染色单体片段的交叉互换,使遗传物质发生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植物遗传的变异性。三、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四分体单核中央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核分裂,形成营养核和生殖核)成熟花粉粒花粉粒的类型:2-细胞花粉粒:成熟花粉粒只含有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3细胞花粉粒:生殖细胞在花粉粒成熟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细胞。成熟花粉粒有三个细胞。花粉壁的结构:成熟花粉粒有、外两重壁。外壁质地坚硬,缺乏弹性,主要构成物质是孢粉素。并

52、含有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素和脂类、蛋白质等物质。在花粉粒外壁上,常有一些孔和沟槽,称萌发孔、萌发沟。壁较薄,有弹性,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蛋白质等组成。第四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珠柄珠被珠心珠孔合点胚珠的结构胚珠的类型:倒生胚珠;直生胚珠;横生胚珠; 弯生胚珠;拳卷胚珠。一、胚珠的发育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一)大孢子(胚囊)的发生大孢子母细胞(胚囊母细胞)发生在胚珠珠心表皮下方的孢原细胞胚囊母细胞形成胚囊的过程,可能有三种情况:单孢型胚囊:(蓼型或正常型)双孢型胚囊:四孢型胚囊:(贝母型)以单孢型胚囊(蓼型胚囊)为例: 周缘细胞 形成珠心一部分或退化消失。 造孢细胞 胚囊母细胞 四分体 单

53、核胚囊 7细胞或8核胚囊孢原细胞(2N)(N)(N)(N)(N)(N)(2N)(2N)(2N)卵细胞1个助细胞2个中央细胞1个(极核 2个或次生核1个)反足细胞3个到多个(N多N)减数分裂三次有丝分裂(二)胚囊的形成与结构卵细胞是高度极化的细胞,表现在其近珠孔端的壁较厚,近合点端逐渐变薄,最后消失。卵细胞是直接参与生殖的细胞。助细胞也位于珠孔端,和卵细胞合称卵器。它也是具有高度极性的细胞,壁的特征同卵细胞,另外,其珠孔端细胞壁上有丝状器。助细胞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引导花粉管定向生长;为花粉管进入和释放容物的场所中央细胞是胚囊最大的一个细胞,细胞高度液泡化,它是胚囊营养物质

54、贮藏的场所。同时,能从周围珠心组织吸取营养物质。在受精过程中,与精细胞结合,发育成胚乳。反足细胞是胚囊中变异最大的一群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常因胞质分裂不完全,而形成“合胞体”。主要功能:吸收珠心组织营养物质,并转运给胚囊。第五节开花、传粉和受精一、开花雄蕊的花粉囊和雌蕊中的胚囊(或二者之一)成熟时,花被展开,露出雄蕊和雌蕊。二、传粉开花后,花粉囊散出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一)异花传粉的适应性 1. 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植物对异花传粉的适应:单性花;雌雄蕊异熟;雌雄蕊异位;雌雄蕊异长;自花不孕(二)风媒花和虫媒花风媒花:风媒植物的花常成穗状花序、葇荑花序;能产生大量花粉。划分质轻、干燥、

55、表面光滑,常为雌雄异花或异株,不具香味和色泽。虫媒花:常能产生特殊气味吸引昆虫;常产生蜜汁;花大而显著,花粉外壁粗糙。其它传粉方式:如水媒和鸟媒。(三)人工辅助授粉三、受精(一)花粉粒的萌发花粉管落在雌蕊柱头上,经过与雌蕊柱头相互识别,亲和的开始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体积增加,花粉粒的壁从萌发孔处伸出,形成花粉管。(二)花粉管的伸长花粉管在萌发后,继续伸长,通过花柱到达子房,通过花柱时,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穿过中空的花柱道;花柱有引导组织;花粉管通过花柱薄壁细胞的间隙或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间隙穿过。花粉管到达子房后,进入胚珠的途径有三种:珠孔受精:合点受精:中部受精:概念:精细胞(N)+卵细胞(

56、N)合子(2N)精细胞(N)+2个极核(N)初生胚乳核(3N)过程:不管花粉管如何进入胚珠,总是从珠孔端进入胚囊。并且花粉管进入总与助细胞有关。花粉管进入胚囊后,管的末端破裂,把精细胞和容物注入进胚囊。两个精细胞游离到卵细胞和中央细胞,与它们融合。意义:精细胞和卵细胞的融合,将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具有双重遗传性的合子,即由2个单倍体(N)的雌、雄配子融合成1个二倍体的合子,即保持了物种遗传的稳定性,又出现新的遗传性。精细胞与2个极核或1个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同样结合了父、母本的遗传特性,生理上更活跃,并作为营养物质在胚的发育过程中被吸收,这样,子代的变异性更

57、大,生活力更强,适应性也更广泛。(四)受精的选择作用柱头对花粉粒的萌发、胚囊对精细胞的进入、卵细胞和精细胞的融合,都具有选择性,因此,被子植物的受精具有选择性。(五)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无融合生殖:不经过精卵融合,产生有胚种子的现象。又可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无孢子生殖。多胚现象:种子有两个以上胚的现象。第六节种子和果实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完成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花的其它部分脱落或参与形成果实的一部分。果实结构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果皮和种皮结构简单,因此主要了解胚和胚乳的发育。一、种子的形成(一)胚的发育:以双子叶植物为例说明其发育。合子二、果实的形成

58、和类型(一)果实的形成 1. 真果:完全由子房形成的果实。 2. 假果:除子房外,花的其它部分参与形成果实。(二)单性结实和无籽果实子房不经过受精而形成果实,称为单性结实。单性结实的果实为无籽果实。 (三)果实的类型 1.单果2.聚合果:由花内离生单雌蕊形成的果实。3.复果(聚花果):由花序形成的果实。 2.聚合果:由花内离生单雌蕊形成的果实。 3.复果(聚花果):由花序形成的果实。肉质果干果浆果:核果:梨果:裂果类:荚果;蓇葖果;角果;蒴果。闭果类:瘦果;颖果;翅果;坚果; 双悬果;胞果。(三)果实的类型 1.单果2.聚合果:由花离生单雌蕊形成的果实。 3.复果(聚花果):由花序形成的果实。肉质果浆果:由一至多心皮形成的最常见的一种肉质果。西红柿 青椒瓠果:葫芦科植物的果实,由下位子房和花托共同形成。 南瓜柑果:柑橘类的特殊果实,具中轴胎座,多心皮。核果:单雌蕊形成的果实,果皮坚硬。桃梨果:下位子房与托杯共同形成的果实。 苹果干果荚果:一心皮子房,成熟时沿背、腹两条缝线开裂。 花生蓇葖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