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马 羊死龙伤 四书五经读生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127232944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烧伤马 羊死龙伤 四书五经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烧伤马 羊死龙伤 四书五经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烧伤马 羊死龙伤 四书五经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烧伤马 羊死龙伤 四书五经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烧伤马 羊死龙伤 四书五经读生(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烧伤马 羊死龙伤 四书五经读生篇一:为什么要学四书五经为什么要学四书五经?说起四书五经,中国人都知道,可就是不学!学那些干什么?白费时间瞎耽误功夫,这是一;第二,看不懂,太深奥了;第三,没啥用,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白领精英,没学不也是干得挺好吗?事实真是如此吗?那为什么又有很多人想学、在学?不幸我们都生为人(要是动物就好了,起码不用考虑),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们有时难免会问一下自己,这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这一生到底有什么意义?仅仅就是为了求一个吃饱穿暖吗?仅仅就是为了在别人面前夸耀,让别人羡慕吗?难道追求一下平静安宁幸福快乐都要如此辛苦费力吗?人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烦恼和痛苦

2、呢?我们都在祝别人快乐,生日快乐、节日快乐等等,可是,难得有人天天处在快乐之中,快乐稍纵即逝,就象泡沫一样很难抓住。留给我们的大局部是烦恼和痛苦。于是很多人去寻求信仰,认为只要有了信仰,有了追求,这一生也就能得到快乐了。可是所有的宗教都告诉人们,这个人世间是痛苦的,我们是负有“原罪”的,我们只能在死后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或是天堂,才可以得到平静安宁幸福快乐。既然所有宗教都这样说,想必人生真的是充满烦恼、痛苦的吧?!不!人生没有充满烦恼和痛苦,烦恼和痛苦都是我们自找的!人生其实是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老是抓不住幸福和快乐,而是让烦恼和痛苦时时进犯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努力地去寻

3、求幸福和快乐得不到,反而得到的是烦恼和痛苦?关键是我们没有认清楚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没有弄清楚人的复杂性。但是,要想弄清楚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显然是不可能的,就是现代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也远远没有弄清楚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总不能我们也要先成为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才能做一个人吧?!有人说,如今这个社会太残酷了!哪里残酷?是你没有罪就随意抓你去杀头吗?不是!这个社会允许你去追求幸福和快乐,任何社会都允许人们去追求幸福和快乐。问题是,你有没有本领去寻求到幸福和快乐。其实,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儒家先贤们就告诉我们,人生是快乐的,是可以快乐的。只要我们去追求,就可以得到幸福和快乐。尚书洪范告诉我们,人生有大法,

4、有五福:一种叫长寿,第二种叫富裕,第三种叫安康安宁,第四种叫遵好美德,第五种叫年老善终。有六种困厄:一种叫凶灾、短命、折寿,第二种叫疾病缠身,第三种叫忧心如焚,第四种叫贫穷落后,第五种叫邪恶毒害,第六种叫弱肉强食。人活着,究其根,也就是要追求这“五福”。拥有了这“五福”,人生也就是幸福的。失去了这其中一种,都不叫幸福。我们拼命工作、拼命学习,目的也就是希望长寿、富裕、安康安宁,最后得个善终。但这其中为什么有一条“攸好德”呢?因为没有这一个“攸好德”,你就会什么都没有!因为不道德的行为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结局,一步错,步步错,全盘皆错,而又没有懊悔药卖。所以会导致一生皆错,一生皆不幸福。所谓大法

5、,即是此法!我本不想讨论“人生”问题,我从1988年起开场研读周易,199年开场译解周易,到2022年这_年内,陆续译解完成周易原解、尚书原解、诗经原解、道德经原解、论语原解、大学原解、中庸原解、孟子原解、荀子原解、韩非子原解等十本先秦时期的著作,发现这十本书都在讨论“人生”问题,尤其是四书,讨论的都是人生问题。比方论语,一开篇,孔子就讲快乐的心态,“学”要快乐,“与朋友交”要快乐,“别人不知道”也要快乐,快乐是什么?是人生的目的,是人生的目的,是人生的意义。怎么样寻求到快乐呢?一是要“习”,调节,这个调节就是学习,学习知识以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行为。二是要“本立而道生”,树立起我们的思

6、想观,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树立起根本,人生的道路才能展开。三是要“孝”,继承,继承祖先之志,即人类祖先留传下来的“仁爱”,因为人必需要团结才能生存,因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因为人类是要和平共处的。“仁爱”其实就是搞好人际关系,一个人假设身边都是朋友,当然是快乐的,假设身边都是仇人,那么绝对是烦恼痛苦的。搞好人际关系应该怎么做?要选择最正确行为方式,因为行为方式不对,人际关系是搞不好的。而行为方式只有遵守社会行为标准才能是最正确的,违背了一定的社会行为标准,肯定不是最正确行为方式。怎么样在社会行为标准下选择到最正确行为方式?这要智慧。智慧从哪里来?学习。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讲信誉,诚

7、信。诚信是什么?就是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事情本来如此,不要使事情变得本来不如此。一个人能被别人信任,是件很幸福的事,假如你说什么别人都不相信,那就很痛苦,不信你试一试!论语的目的就是想要人们懂得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也是复杂的,不懂得社会的人,那么会处处碰壁,事事失手,一步错步步错,其行为选择大都是错的,因此获得的后果也都是烦恼和痛苦,因此,一生都将是失败的人生。懂得社会的人,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能利用社会。就象利用自然界中的高山与河流一样。孔子的中心思想是要追求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所以孔子终生是快乐的。假如按照“仁、义、礼、智、信”的原那么处世,就能获得快乐与幸福。不仅仅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快乐

8、与幸福。我们人类从五岁后,就开场有了初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虽然有了这些思想观念,但却是混乱的、幼稚的。因为不理解社会,而当我们十来岁、二十来岁踏入社会后,又会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导致更加混乱、迷茫和矛盾。所以,学而中的“立本”,是立起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根本立起来后,道路才能展开。八佾那么是要人们认知社会、理解社会,只有认知了社会、理解了社会,才能树立起各自的世界观,有了这些观念,才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里仁就是围绕着各种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只有具备了内在的仁爱之心,才能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建立好人际关系,才能获得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公冶长也是围绕着“仁”展开的,具备了“仁”的价值观

9、、世界观、人生观,才能真正立起来。雍也篇表述了具备了“仁”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才能真正立起来,述而篇那么是说明一个人在立起来时,必须遵循天道的道路和规律,否那么就是假立,伪立。再说了,不遵循天道的道路和规律,实际上也立不起来。泰伯篇从泰伯讲起,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孔子都是在阐述一个人类所应共同遵守的社会行为标准,即不为私欲的“公天下”的思想。因为人类只有拥有了这种人生观思想,人们才能在这个人世生活中得到应该享受的快乐。子罕篇那么是说,一以贯之的思想即是要求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人而怎么样做好一个人的思想,而做一个人,最主要的是能立起来。立得起来,才能“知者

10、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立不起来,当然也就是又惑、又忧、又惧了。因为没有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迷惑于大千世界的无限复杂性。乡党篇描绘的是孔子首先“正己”,也是孔子立起来了的表现。孔子的“名不正,那么言不顺”,即要求用“实”来符合“名”所规定的要求,或用“名”所规定的要求去纠正已经存在或变化了的“实”。从而肯定了“正名”的逻辑价值和名辩的社会作用,同时还提醒了“正名”思想中的逻辑价值。先进讲立起来的思想观念“过犹不及”的问题。而详细分析p “过犹不及”,亦要审时度势,不要过分、过头,也不要不及,才能充分地表达出“仁、义、礼、智、信”的高尚境界,所强调

11、的是,立起来后不惑的问题,“不惑”就是辨析,擅长辨析才能不惑。颜渊篇最关键问题还是一个,不惑!也就是不要迷惑。也就是立起来以后的“不惑”问题。立是立起来了,可我们还是会迷惑于很多东西,所以孔子用了十年时间来解决“不惑”问题。“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以后,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子路篇皆是在讲一个人为人处世时所应采取的立场、方法,不惑于世事、不惑于仁爱的方法,以及开展全民教育问题。而开展全民教育,也是旨在教育人民,要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最正确的行为方式,不迷惑,以到达或是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亲爱的关系。宪问篇那么是就开展全民素质教育问题而接下来的,也是旨在教育人民,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立起来以后

12、的不惑问题,只有不迷惑于人世,人们才能争取到成功的人生。而不迷惑的方法只有学,只有进步素质修养。卫灵公全篇一气呵成,首尾相连,节节衔接,即是将仁、义、礼、智、信的根本原那么一直贯穿下来的。之所以讲“仁、义、礼、智、信”,之所以举了那么多正反两面的例子,其实都是在说明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用智慧,用信誉,用最正确的行为方式,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标准,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亲爱的关系,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的道路。季氏篇讲名正那么言顺,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这一辈子不知道要碰上多少事,怎么样处理这些事呢?那就是要正名,要坚持正名原那么,才能正确处理各种事情。这就是人生道路的辨析问题。阳货篇那么是围绕着人

13、的荣辱观而展开的。要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要学习,要学会辨析,我们才能拥有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的荣辱观。微子篇着重说明我们只有立起,不惑,才能做个人材的问题。子张篇讲控制自己,控制自己遵守社会行为标准,控制自己选择最正确行为方式,控制自己与人建立起互相亲爱的关系,等等。不擅长也不会控制自己,就不能很好地遵守社会行为标准,就不能很好地寻求最正确行为方式,就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亲爱的关系,也就不能创造出自己良好的生存空间。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控制自己就会走偏、走歪。而“礼” 社会行为标准,就象是人生道路两旁的防护栏,标记,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去逾越去触犯。尧曰篇讲“命”与“礼”的问题,“五十而知

14、天命”,因为天地间的规律问题与人世间的开展趋势问题和社会行为标准问题乃是一个人最必需要懂的事情,人的道路必需要遵循、服从天地的道路。只有弄懂了这些问题,才能寻求最正确的行为方式,才能用智慧,用真心诚意的信誉,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互相亲爱的关系。一个君子假设是没有弄懂这些问题,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而要弄懂这些问题,就全在于学习,学习而且时常不断调节自己,才能在这个社会里、这个世界上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才会有愉悦,才能真正自立起来,才能不惑,才能知天命;才能与大局部人平等地、共同地生存下去,共同地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这就是论语一书所要说的内容。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他认为一个人立起来,走在自己的

15、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问题是,修身。只有修正好自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修正好自身,说什么都是冤枉的。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他认为一个人立起来,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一定要保持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上,象商纣王那样“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相信大部份人都不同意,象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很多人又不愿意。那么,人类需要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上呢?当然是越来越好!其实,从中国夏商周以来的较英明的统治者,其统治、管理方式都是愿意让人民越过越好。比方黄帝、神农、尧、舜、禹、汤,他们大力推广农业种植,创造各种生

16、活日用品,普及教育,其目的就是让人民越过越好。人民生活好了,就拥护统治者,统治者就会越来越强大。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是根据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人们最需要遵循的一种生活方式,遵不遵循这种生活方式,全在于各人自己的意篇二:“四书五经”最经典的93个句子,全在这里!一生必须读一次!“四书五经”最经典的93个句子,全在这里!一生必须读一次!20-05-30 16:06四书五经,即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下面,是人民日报

17、发表的一篇关于四书五经最为经典的93个句子总结,希望各位家长空闲的时候,可以带孩子一起学习学习。篇三:读四书五经有感读四书五经有感近段时间来,由于空闲时间比拟多吧,把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论语根本看完了,我看四书五经绝不是为了用上面的一些哲理来附庸风雅,主要是想大体窥探一下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的精神支柱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种东西几千年来为我们祖先所信仰,它的核心到底什么,为什么这种思想在当今的中国没有传承下来?我不是学文学的,也不是学哲学的,考虑的很浅薄,其中的一些观点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看了之后,大可嗤之以鼻,我欣然承受。总的来说,四书五经最为核心的东西就是中庸,强调中和,反对极端,反对矛盾

18、,有一种比拟柔弱的东西在里面,和当今人人都在强势的为自己争取利益有点相反。比方,从政,“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强调明哲保身,进退自如,而当今政治,官员一天到晚是想着怎么把上面的人搞下台,自己好往上爬,政治越黑暗越好,自己就可以在黑暗中杀出一条血路,粉墨登场,而不是“默足以容”;做官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而我们如今的公务员,找他办事态度极其的不好,想别人欠了他什么似的,根本做不到什么“无倦”了。做人方面强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而今天的社会绝不是这样的,别人给你一巴掌你绝对给人两巴掌;做学问方面,强调“士志于道”,而如今,教授不教书育人,不搞科研,而整天“走穴”;等等。为什么中庸的品质在当今的中国是无法生存的呢,这种中庸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比拟软弱,遇到矛盾采取一种回避矛盾的做法而不是去解决矛盾。而中国经济在近几十年来高速开展,大家都知道矛盾是事物开展的根本动力,所以高速开展的经济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社会矛盾的锋利(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