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为王的时代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27093504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品牌,战略为王的时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品牌,战略为王的时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品牌,战略为王的时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品牌,战略为王的时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牌,战略为王的时代(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品牌,战略为王的时代一解析狂人乔布斯导读:今年上半年全球最火的企业非美国苹果公司莫属。在发布新型平板电脑iPad之后, 今年5月底苹果又成功超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IT企业。而iPhone4的适时推出,很好地 维系了苹果的热度。尽管争议不断,但是乔布斯,这位苹果公司的创始人、现任CEO,在被苹 果驱逐再曲线回归以后,让苹果从孱弱到富强的传奇,当之无愧地被媒体热捧。在百利看来,乔 布斯不仅仅是大众媒体报道下的一个激情四射、无所不能的“疯子”,更是一个真正的战略狂人。引用美国连线杂志网络版列举的苹果从昔日濒临破产,到如今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科技 企业这一过程中的7大转折点,让我们一起看看乔布斯带给苹

2、果的表面变化。以下为文章全文:在经历了一系列极端动荡之后,苹果终于攀上了历史最高峰:超越老对手微软,成为 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苹果在电脑市场的份额不足10%,而微软则占据了全球PC市场 约90%的份额。史蒂夫乔布斯应该会感觉如释重负。自从他上世纪80年代被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驱 逐后,苹果便逐渐被边缘化,不仅市场份额也逐年下滑,创新力也日渐衰减。曾几何时,在很多人眼中,乔布斯只是一个投机取巧的企业家,根本没有能力运营一 家真正的大型企业。但如今,在重返苹果10年之后,乔布斯已然成为了科技行业的王者。从第一代iMac到具有革命意义的iPad,苹果借助一系列重要转折点从一家可有

3、可无的科 技企业变成了行业领袖。1、乔布斯回归,1996年当时濒临破产的苹果请回了曾经被驱逐的创始人乔布斯。苹果收购了乔布斯创立的NeXT 公司,希望借此创建一款基于Unix的操作系统。但苹果在这起交易中的真正收获却是乔布斯本 人。一年之后,乔布斯接替吉尔阿梅里奥(Gil Amelio)出任CEO,重新掌舵苹果。在竞争对手比 尔盖茨(Bill Gates)的资助下,乔布斯的回归标志着苹果复兴之路的开端。2、iMac,1998 年在乔布斯的领导下,苹果推出了 iMac 一体电脑,并于1998年实现扭亏为盈。这款电 脑采用了“邦迪蓝”色的外壳,并放弃了传统的软驱,将USB接口推向大众市场。随后,苹

4、果又 于1999年1月推出了其他一些透明色彩的iMac。3、iPod,2001 年苹果于2001年发布的首款iPod音乐播放器标志着数字音乐革命的开始。尽管这并非 第一款便携MP3播放器,但却是首款获得广泛成功的产品。这款产品由转轮控制,重量为5.5 盎司(约合156克)。配合着2003年上线的iTunes音乐商店,苹果最终控制了 MP3播放器90% 以上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苹果最终超越了沃尔玛,成为全球第一大音乐零售商。4、Mac OS X,2001 年乔布斯于2001年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基于Unix开发而成的操作系统Mac OS X,实现 了苹果1996年收购NeXT时的夙愿。这款操作系

5、统附带了一种名为“Aqua”的界面,而且兼容较 早的Mac OS 9。早先的Mac OS X存在很多漏洞和兼容性问题,但苹果后来几年对该系统进行 了改进和升级。如今,Mac OS X会随苹果Mac电脑一同出售,iPhone和iPad也采用了该系 统的特别版本。5、MacBook,2006 年MacBook于2006年首次搭配了新款英特尔处理器,并采用了全新的工业设计,解决 了困扰早期Mac笔记本的许多设计缺陷和性能不足。尽管当时市面上有许多价格较低的笔记本 出售,但MacBook丰富的功能和优异的性能仍然吸引了包括普通消费者、专业人士、学生、创 意爱好者在内的许多大众用户。苹果笔记本与其他同行

6、之间的价格差距也是从那时起便拉开了距 离。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NPD的数据,MacBook在2008年有整整半年时间位居美国 笔记本市场销量榜首。MacBook的成功使得苹果不必效仿竞争对手的做法:为渡过经济危机而 推出廉价上网本。6、iPhone, 2007 年借助2007年发布的iPhone,苹果掀起了一场手机革命。这款手机史无前例地采用了 一款完全由苹果设计的触摸屏界面。苹果还借此打破了运营商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这些问题多年 以来一直制约着手机行业的创新。AT&T被迫给出了优厚的条件,而苹果则借此获得了主导地位。一年之后,应用商店正式上线,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下载第三方应用来扩展iPhone的

7、功 能。iPhone与应用商店的组合为苹果赋予了主导地位,引领了手机革命。苹果迄今为止已 经出售了超过5000万部iPhone,而应用商店的应用总量也已经超过20万款,总下载量约为30 亿次。7、iPad, 2010 年借助2010年发布的iPad,苹果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iPad是一款介于智能手 机和电脑之间的平板设备。目前还不清楚是否真的有人需要这样一款产品,但它的确非常引人注 目。这款产品搭配9.7英寸触摸屏,采用与iPhone相同的操作系统。尽管很多业内人士都在质 疑这款平板电脑的长期发展,但苹果已经在以每周20万台的速度销售iPad,这一数字超过了同 期的Mac电脑。苹果战略:

8、从差异化定位开始乔布斯的苹果战略能成功,首要的是成功的定位。定位是战略的开始,也是唯一的入口, 苹果找对了这个入口。很多公司定战略,都是从运营模式开始的,包括麦肯锡为中国很多大企业 做的战略,都是如此,但这恰恰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麦肯锡不是不知道这是种错误,却为了快 速地发展和高效地盈利,一直沿用他们的“标杆法”一一以领先企业作为标杆,为客户企业制定一 套能赶超标杆企业的战略。“标杆法”看似很有道理,很有针对性,但是却忽视了全局,因而失去 了战略本身的意义,而更像是优化运营管理。优秀的战略不是创造“第二个”可口可乐,不是比可 口可乐“做得更好”,而是“创造唯一”!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位定位的专家,

9、他坚持把苹果做成了业界的标杆,而且你找不到第二个 苹果。在iPhone推出后不久,手机玩家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手机,iPhone, 和其他手机。iPhone的成功源于乔布斯在设计iPhone前对它的定位,也同源于苹果公司的战略。苹果从不做市场调研,乔布斯解释说,市场调研没任何意义,综合大部分人的意见生产出来的 注定是平庸的东西。在坚持差异化的苹果战略上,乔布斯比谁都固执。而差异化,恰恰是战略 的根本。从iMac到iPhone,苹果都没有直接竞争对手。它们的战略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不寻 常的路,它们都有一个以i开头的名字,在产品线丰富以后,它们构成了一个苹果系的数码王国。 在数码产品不

10、断降价的时代,只有苹果坚持着普遍的高价,坚持着较长的新品推出周期,却还能 引发抢购!放眼世界也就只有苹果最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而这种局面,正源于苹果战略定位的 成功一一没有对手,就没有可直接比较的价格,也没有过重的推新压力,因而在秉持高质高价上 有较大的余地。从苹果战略的成功,可见定位的重要!不走寻常路的孤独与幸福差异化定位的苹果,注定了是这个市场上的异类。在很多的产品类别中,它都面对强敌。 电脑上面对惠普、IBM、联想,系统软件上对抗微软系,随身听播放器遭遇日系的索尼和松下、 韩系的艾利和以及三星,手机业务对抗诺基亚和后起之秀谷歌的Android系。几乎在每一个领 域苹果公司都需要孤军奋战,

11、对抗行业老大,但是它做到了,不单止活下来,还活出了风格活出 了水平,硬将微软按了下去坐上IT老大的位置。从苹果战略的定位开始,到扩展,苹果公司都 牢牢把持着自己的独特市场,区隔了竞争,并整合了价值链。从点的定位,到面的布局,再到体 的构建,苹果公司都有超前的洞察力。iMac VS Windows PC所谓定位,就是相对的不同。定位的不同决定了企业的不同。在PC普及初期Intel和AMD 独占CPU市场的时候,苹果坚持了自主研发主芯片,尽管代价更加高昂;在Windows在PC 系统软件中独领风骚的时候,苹果坚持了自己的Mac OS X,并让其能最好地发挥自主芯片所长, 而最终的结果是,PC这个名

12、词从一开始指代Personal Computer (个人电脑),与大型工商业 计算机想对应的类别,到现在成为了“装着Windows系统的个人电脑”的代称。而在“个人电脑” 的类别里,还有一类电脑“苹果Mac”。苹果的战略成功地区隔了对手,因而在PC世界大打 价格战的时候,苹果依然傲然而立。值得说明的是,在PC价格战中败下阵来的,有旧M、 COMPAQ这样的“前巨头”,再看看国内厂商的生存状态,难以想象如果苹果不是战略性地开创 了一个新品类,而是在PC中搏杀的话,现在会是怎样。点评:iMac是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的战略下所放下的第一颗棋子。高手与菜鸟的区别往往就 在于开局一一菜鸟只看到一步棋,走一步

13、再看一步;高手在放下第一颗子的时候,就已经预知了 整个战局,而这第一步则是整个战略的入口。围绕点来布局,还是依照战略布点,恰恰是目前商 战中弱者与强者的显著区别。一个一个点是很容易被剿杀的,无论在实体经济中还是互联网战局 中都一样;但是一旦形成一个局,就很难被点冲破。iPod VS MP3为了巩固和发展苹果的阵营,苹果公司推出了名为“iPod”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广义上来 说iPod是MP3的一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其中很特别的一款MP3,因而它可以说是与所 有其他MP3为敌争夺市场份额的。iPod延续了苹果电脑的优秀外观设计与高品质制造。与其他 品牌MP3的显著不同是,iPod的歌曲录入与

14、编辑需要用苹果自带的软件iTunes才能完成,而 且其来源引入了从音乐网络商店购买版权的下载,这一模式在欧美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用户下载 音乐所支付给音乐供应商的版权费用,有一部分会被返还给苹果公司作为服务佣金,通俗的说是 “过路费”。这一新模式的尝试与推广,为苹果后期的发展打开了新的通道。在当时群雄并起的数 码世界,苹果战略性地尝试在业界植入了一种新的数据交换标准,这在当时尚处混沌期的IT界 并不引人关注,也不被人看好,但是却因此没有被业界警惕,也乐于被用户接受,因而得到了顺 畅的发展。当现在国内的通讯巨头们开始张罗“平台”业务的时候,苹果已经成了他们的标杆,而 且是难以超越的标杆,这一切,都

15、是因为苹果的提前布局,都是因为苹果的战略扩展。点评:如果说苹果之前都是一个数码产品制造商,那从iPod的数据交换工具iTunes的推 出以及其网络商店业务的开展开始,苹果已经在由点到线,并依靠用户与供应商,将这条线发展 成面,搭建起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数据交互平台了。在拓宽了收益来源的同时,iTunes及其网络 商店更大的意义在于尝试并顺利推广了这样一个网络互动平台,让所有参与方都获得了利益 供应商获得了网络销售渠道和利润,平台商苹果公司获得了销售提成,而用户则获得了高品质的 商品和便利的购买渠道。iPhone VS其他手机真正让苹果的品牌与市值冲上巅峰的,是iPhone的推出。初期的用户认为iP

16、hone就是“集 成了手机功能的iPod”,但来自微软工作室的设计师却发现iPhone的优秀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 么简单,它是业界所不能复制的。微软的工程师们每天都在为设计新的Win 7手机系统而吵架, 他们都羡慕苹果有独立的定制渠道,而免去了在不同的硬件供应商之间协调的困难。苹果要求所 有的硬件供应商,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生产相应的配件,从单位到代称,通通被标准化,这使得苹 果获得的硬件不存在任何的系统冲突,并能最好地发挥各部件所长,将系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微软2010年推出的两款Kin手机可以说是近几年来科技行业中闹出的最大一个笑话,4月 份发布,5月份上市,6月底就宣告放弃微软手机的困境是,他

17、们没有足够的渠道还价能力要求定制,而非定制组合的问题是硬件 本身的不对称,导致硬件冲突和效率减损,微软不得不根据硬件,来部分改变系统软件,然后让 整个设计计划“被调整”。最后设计出来的样机的性能,往往取决于主要硬件与软件中最弱的一环, 也就是“木桶效应”一一木桶容量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微软在北美推出的手机Kin的败退 证明了微软在手机终端上的孱弱,而一旦失去了对终端的掌控,手机Win 7系统的未来更加难 以评估。在退出了与苹果的“终端+系统”的头对头硬碰之后,另一个强大的对手在等着微软的Win 7Google的Android。终端制造商和平台的争夺,将最终决定这两个IT巨头在移动终端的

18、胜负,而苹果,又一次轻松地占据了“另一片天下”。不得不说,苹果的战略,从定位到扩展,都 是那么的难以追随。微软在移动通讯终端的那个对手一一Google的Android可以说创造了近年来手机业界的另 一个神话。它让摩托罗拉起死回生,它让诺基亚如坐针毡。如果依照苹果粉丝的言论,世界上只 有两种手机,iPhone,和其他手机,那么现在在“其他手机”中大概也能分为两种,Android,和 剩下的手机。它的开源、免费,激活了广大人民的创造力,其手机软件的开发和普及也得到了迅 猛的发展,据说现在Android的应用商城里(手机软件超市),已经有超过苹果App Store号称 的10万种应用了。在网评和媒体

19、都高呼Android手机将可能超越iPhone时,苹果却笑而不语。 iPhone和Android确实不具备可比性。iPhone是“终端+系统”,由同一个生产商监控制造,所有 的手机应用软件都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编制;Android则只是“系统软件”,终端则由生产技术、 质量标准千差万别的厂家制造,其中的关键部件往往又通过集中采购而不是定制生产从第三方企 业获得,因而造成的硬件冲突、软件标准差异直接导致了 Android软件的混乱,以及用户的无所 适从。Android面对的是所有软件制造商所必须面对的困局,那就是与终端制造商合作中又有角 力的矛盾。而苹果的提前布局很早地甩开了这个包袱,在终端和系统

20、的极好互补下,苹果的平台 App Store得益最大,不仅仅提供了足够多有趣的应用满足用户,培养了用户的粘度和对品牌的 忠诚,更从下载分成中赚得盆满钵满。点评:目前信息世界的供应方几乎都可以被分为三种:做平台的、做内容的、做终端的。 在Web 2.0以后,企业更乐于把内容交由网民创造和丰富,企业只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和固 定的编码标准,原因在于平台在整个链条中具有极强的话语权,有利于整合利益相关方,哪怕是 一个免费的平台。而做终端的企业则很依赖于平台和内容。为了降低这种依赖性,掌握最终用户, 终端企业也乐于构建平台。目前在“整合”这一块做得最好的,无疑是苹果公司。它有强大的终端 产品线,庞大的

21、忠诚用户群,活跃度极高的交互平台并由此带来的丰富的高质量内容。如果说这 些已经让很多企业可望不可即,那苹果战略强势渗透到的供应和销售渠道,更让人赞叹。它具有 对供应商的定制权,因而更加确保了终端制造的高品质。它具有对销售渠道的完全掌控,无论是 在自营专卖店还是在签约通讯运营上的渠道销售,它都牢牢把控着供应量与价格,确保了产品的 市场热度与边际利润的最佳组合,并能从渠道中有效收集足够多的消费信息。iPad,一个新品类的诞生很难说iPad属于什么,有人说它属于平板电脑,有人说他属于上网本,我更倾向于理解它 为iPad,一个全新的品类。它有得是替代产品、潜在竞争对手,却找不到一个直接的竞争产品。 它

22、瞄准了那一类介于iPhone和MacBook之间的苹果粉丝。它摆脱了传统的电脑为数据处理服 务,为商务人士提供便利的定位。它也区别了自己和SONY的娱乐机器PSP的不同:它们尺寸 不同,娱乐范围不同,更重要的,品牌不同。对于数码玩家来说,苹果这个品牌传递的就是强有 力的两个词:“梦幻的设计”、“舒适的体验”。而从iPad身上可以看到的是苹果从未改变的战略: 只为创造不同。战略:因为不同而强大一个品牌不是因为强大而不同,却是因为不同而强大。在为企业构建品牌战略的时候,常 有企业对“差异性定位”抱有疑虑,无非在于两点:一是跟随策略更安全,差异性定位容易陷入孤 军奋战;二是即使差异性定位成功了,其他

23、企业进来蚕食,甚至更大的企业带着大笔资金和精英 团队冲进来,先驱就成了先烈了。我们认为,坚持差异性定位的战略是最安全、最正确的。从生存的角度看,跟随战略虽然能够在现有市场上分一杯羹,但是不利于进入消费者心智, 因而难以形成有力品牌。而当一个细分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最终剩下的就是品牌,没有品牌 认知的产品最终会被驱逐。而差异性定位等于是重新细分市场,让企业获得一个暂时没有直接竞 争的市场,反而能够成功。从发展的角度看,跟随战略进入的市场一般是一个处于发展期甚至是成熟期的市场。从产 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说,这类市场竞争会愈加激烈,直至将运营不善的企业震荡出局以后,剩下少 数存活力强的企业进入成熟期的

24、后期,而此时这类市场往往面临被新技术、新产品所逼退进入衰 退期的局面。企业采用跟随战略进入市场或许能在短期内上手并且获利,但是会始终处于随波逐 流的状况,更难以说建立领导品牌。认知心理学的专家乔治米勒在对消费者进行大量实验研究 后表明,人的心智极其有限,大部分人对一类商品最多只能记下7个信息(可以马上做一个小 测验,在洗衣粉的牌子中,您能写下多少个品牌?)。在品牌理论中这一法则被发展成,一个消 费者对一个品类的商品最多只能记住7个品牌,而最后剩下的往往是2个。跟风进入一个现有 品类,然后能挤进前两名的案例极少。但是,如果战略性地开创一个新品类,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而且对于品类的开创者,只要在品

25、牌策划与推广上下功夫,完全可以在消费者心里树立一个行业 领导者的形象,而将后来者逼到“山寨”的分类中。同时,在应对其他企业甚至是大企业的跟风、 效仿的策略时,只要在品牌上牢牢把持住在消费者心智中的独特认知,在运营上建立战略配称, 完全能把持住领先地位,并能一骑绝尘。“配称”一词来源于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它是指“运营活动的整合”。竞争对手要复制一 批环环相扣,内外联系复杂而紧密的运营活动,远比仅仅复制一项生产工艺、一个团队架构、一 套营销方案难得多。成功的配称构建,往往是前后影响的,竞争对手在第一步只模仿了 90%, 在第二步就只能模仿81%,而当整个链条被建立起来,模仿者就只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东 施效颦”的下场。所以建立战略配称,有利于甩开同业竞争者的模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