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诗歌中意象与意境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7085725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9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讲诗歌中意象与意境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一讲诗歌中意象与意境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一讲诗歌中意象与意境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第一讲诗歌中意象与意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诗歌中意象与意境(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讲 诗歌中意象与意境三、课堂精讲例题【例题一】(辽宁高考卷)晚泊岳阳 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题目】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体现的?【解题思路】第一步:寻找常用意象月。第二步:分析常用意象商定的涵义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用的意象之一,其商定的涵义重要有如下几种:团圆和怀念(愁思、怅恨)。故园。永恒。月是美的象征。用月光照耀下的澄沏、宁静的境界,寄寓淡泊闲逸,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第三步:结合整诗,拟定常用意象所代表的情感从标

2、题“晚泊”、“空江”、“失”,拟定诗人此时应是漂泊在外,内心布满孤苦之情;从“月下归”“去如飞”,可以拟定作者思家和渴望归家的感情。因此,拟定“月”所代表的是团圆和怀念(愁思、怅恨)。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常常是团圆的象征,寄寓着与亲人团聚的心愿与期待。但诗人们却很少描写月下团聚的快乐,却屡屡倾诉月下离散的痛苦。月引起了诗人的愁思和怅恨。【答案示例】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体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措施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

3、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体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例题二】(宁夏、海南高考卷)鹧鸪天 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题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论述。【解题思路】第一步:寻找意象桑、蚕种、草、黄犊、树林、鸦。第二步:拟定属于意象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柔)桑、蚕种(生)、(细)草、黄犊(鸣)、(寒)林、(

4、暮)鸦。第三步:从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与意象中揣摩意境,品味情感柔嫩的桑叶、刚生的蚕种、新发的细草,正在成长的牛犊,夕阳西下的树林中有归家的乌鸦,渲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氛围,呈现了春意盎然的场景,体现了词人回归乡野的愉悦心情。【答案示例】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四、课堂训练题【例题一】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长宁区一模) 离亭燕张昪 一带芦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

5、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目无言西下。 【注】 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 低亚:低垂。 【题目】“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参照答案】 江岛上,蓼草、荻花掩映着村民的竹篱、茅舍,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幽美的景象。从自然景物写到人家,为下阕“渔樵闲话”作了铺垫,引起作者对六朝兴衰的怅惘之情。【例题二】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湖南高考卷) 度破讷沙(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 【题目】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参

6、照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体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苦,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例题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毕14-16题。(闵行区一模)夜到渔家唐张籍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题目】结合全诗意境展开合抱负象,就行客“欲投宿”时的心理活动,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参照答案】示例1:

7、行客踯躅徘徊于柴扉外,心下念道:竹径幽深蜿蜒,前村尚在远处。今夜怕是需借宿于此了。可玉兔既已东升,往来渔船也愈发稀少,怎奈渔家还不归来?啊,那江上一叶扁舟正向岸边行来,莫不是渔人正寻沙岸泊船?是的,是的!见她身上那蓑衣在春风中拂动。果真归来,甚好甚好!示例2:江水涨潮,望门投止,趑趄不前。远行一天的我早已疲倦不堪,翘首瞻望柴扉之内,阒无人迹,时间分分秒秒地流逝,晓月初升,竹林深处,可有主人的踪迹?极目远望,江面之上归船已寥寥。攒眉千度,化不开的忧虑。蓦然一叶正在接近沙岸的小船扑人眼帘,被风带起的蓑衣燃起了我所有的热情,终于等到了五、课后自我检测 【例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毕第1416题。(7分

8、)(闵行区二模)浣溪沙王国维爱棹扁舟傍岸行,红妆素蓞斗轻盈。脸边舷外晚霞明。为惜花香停短棹,戏窥鬓影拨流萍。玉钗斜立小蜻蜓。【注】素萏:白荷花。流萍:水面的浮萍。14.这里的“浣溪沙”是 。(1分)15.下列对这篇作品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词体现了江南水乡少女荷塘泛舟的美好场面。B.第二句写浓妆少女因嫉妒美丽的荷花而与之斗艳。C.第三句写少女脸庞与晚霞构成了一幅恬静的画面。D.第四句写少女因怜惜清香美丽的荷花而停止划桨。16.请结合具体词语,对作品的结尾两句所描写的意境进行赏析。(4分)【例题二】阅读下面作品,完毕第1416题。(8分)(浦东新区二模)秦楼月向子諲 芳菲歇,

9、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注】向子諲:南宋初年词人。乾龙节:北宋钦宗赵恒的生日。古人以“乾龙”喻帝王。14从艺术风格看,这是一首词。(1分)。15对作品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3分)A“芳菲歇”既交代了时令,又为全词定下了感伤的基调。B“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句融人了词人悠远的惆怅之情。C上阙在表情达意上虚实相生,富于变化,增强了可读性。D全词造句平实,用语浅近,篇幅虽短,但内蕴深厚丰富。16本词与柳永雨铃霖都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两者体现的情感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照答案】例题一.【答案参照】

10、14. “浣溪沙”是词牌名15 B16 B17 “戏窥鬓影拨流萍”写的是少女静静地看着自己水中的倩影,始终未动。“玉钗斜立小蜻蜓”是说少女看水中美好的自己过于入神,小蜻蜓淘气地立在她的钗头。用小蜻蜓的浮现,反衬出少女久久未动,凝神专注地盯着自己的水中影看,可见少女形貌之美。同步,小蜻蜓与人的接近,又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作者借少女泛舟的美好场面,体现出对生活之爱。例题二.【答案参照】14.(1分)婉约15.(3分)D16题:柳词借“晓风残月”抒发的是相恋之人的辞别之苦;本词借“晓风残月”体现了因国破家亡而生的故国之思。 第二讲 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精讲例题【例题一】(重庆高考卷)【

11、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题目】本词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问秦淮”“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等内容以及孔尚任为写桃花扇多次去秦淮看明亡后遗迹的文化知识可知,作者是在面对亡明之故都遗迹而引起感慨。第二步,由课文所学知识可知,孔尚任是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家,其名著桃花扇是为反思明亡而作的。第三步,把当年统治者沉溺歌舞的状况和今天“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的惨状对比,再加上“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的冷清之

12、状,可推知作者的感情。【答案示例】在曲中,作者把当年统治者沉溺歌舞的状况和今天“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的惨状对比,又加之以对“ 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等冷清之状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因昔盛今衰引起的凄冷落寞之情和抨击统治者荒淫亡国的沉痛之情。【例题二】(安徽高考卷) 醉落魄咏鹰 清 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题目】结合下片句子,分析词人体现了如何的思想感情。【解题思路】第一步,从前两句中的“寒山”和“削”可看

13、出鹰迅猛、孤傲、敢于踏碎不平路的特点。第二步,从“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这两句中可看出作者豪迈、勇猛和敢于挑战一切的特点。第三步,从最后三句可感受到作者以鹰自比,并对鹰捕杀一切“闲孤兔”的赞美之情。【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对迅猛、孤傲、敢于踏碎不平路之鹰的描写和赞美,体现了自己豪迈、勇猛和敢于挑战一切的壮志豪情。【例题三】(陕西高考卷) 次石湖书扇韵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

14、江湖,终身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题目】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见解?请简要阐明。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注释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范成大归隐之地石湖的夏季景色。根据全诗可知这幅画面由“桥”“水”“阁”“浮萍”“藕花”等意象构成。第二步,结合生活和阅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可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第三步,根据藕花象征高洁君子的寓意、和注释中对姜夔和范成大隐士身份的简介,可推测作者体现了自己对范成大的仰慕和赞美之情。【答案示例】批准:诗人

15、通过写范成大隐居石湖、钟爱莲花的行为,一方面突出了她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烘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步还写出了诗人对范成大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例题四】(全国卷2)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题目】 诗的后两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解题思路】这道题虽然问的是后两句,但分析作者的情感必须通盘考虑,解读全诗。第一步,划出“秋风”“汉关”“寒云”“冷月”和“西山”等意象,结

16、合注释可知作者描写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而又紧张的夜景。第二步,结合后两句中的“飞将”和“更”“莫”等词可知,作者和守边战士未被紧张凝重的局势吓倒,反而豪情万丈。第三步,联系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和注释中作者获胜的历史事实,很容易推出作者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答案示例】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总之,诗的后两句体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四、 课堂训练题【例题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全国高考卷)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

17、黄沙行客路,不堪回眸思秦原。【注】(?-878)周朴: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西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题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发现行客之路尽是黄沙,不见春草,只见古碑。当年何等强盛的秦国如今只剩余一片荒郊。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江河日下,难道也要步秦之后尘?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例题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天津高考卷) 野菊 宋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

18、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题目】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体现了作者如何的志趣?【答案示例】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例题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苏高考卷)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题目】“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答案示例】体现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例题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毕8-9题。(新课标高考卷)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

19、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祈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她镜湖一角。【题目】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示例】那些成天酣饮的酒徒一种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种闲散的江边渔翁。体现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五、课后自我检测【例题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毕背面的题目。(8分)(江西高考卷)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

20、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天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作: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体现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例题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毕第14-16题。(8分)(上海十三校联考卷)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21、。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注】公元84 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旧历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唐朝边界,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遂提笔为此诗。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长门:汉代宫殿名。14从本诗可见,律诗的颔联利 两联须为对仗句。(1分)15对这首诗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交代时间地点,概写敌虏南侵、雁群惊散的凄惨场景。 B“孤影”、“数声”与“四散”呼应,烘托孤单清寂的氛围。 C“春风一一回”暗示胡骑终将会遐去,春暖花开指日可待。 D全诗语言形神兼备,于细致描摹中体现对孤鸿的安慰关切。16本诗托

22、物言志,试简要赏析其体现效果。(4分) 【例题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毕题目。(8分)(湖南高考卷)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1) “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1分)(2) 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到处。(3分)(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例题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四川高考卷) 九日和韩魏公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

23、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重要体现了作者如何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参照答案】例题一.【答案参照】(1)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方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

24、抒发的是辞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例题二.【答案参照】14颈联15C16从“物”的角度,把形单影只的人作为重要意象,生动体现边民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孤苦无依的凄惨情景,使诗的内容更加形象。从“志”的角度,“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等诗句,在对鸿雁的劝慰中委婉体现诗人对边民的深切同情,对野蛮战争的否认,思想感情体现得更加深沉。例题三.【答案参照】(1) 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呈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3分)(3) 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呈现出田

25、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她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4分)例题四.【答案参照】(1)重要体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哀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体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哀愁和愤懑。(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哀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动,精确地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第三讲 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三、课堂精讲例题【例题一】(广东高考卷)鹧鸪天 宋 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

26、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家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题目】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如何借景抒情的?(4分)【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上片中的情景内容。上片中首句即情,由玉笛勾起,后三句写景。第二步,判断情与景的结合方式。上片明显先情后景,其中“山前水阔暝云低”写水面茫茫,云层低垂,皆因玉笛的哀怨而起,即缘情写景;“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这些景物进一步触发诗人的孤寂、思乡之情,即触景生情。第三步,注意分值设立,应答为两个要点;注意情景表述的具体化,即要结合文

27、本内容。【答案示例】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2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2分)【例题二】(普陀一模)清平乐晏殊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仍旧东流。【题目】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句中情景内容。景要抓住“斜阳”“遥山”,情从“独倚西楼”、“恰对帘钩”可知为思妇怀人,抒写深闺别怨。第二步:题干明确规定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进行

28、赏析,我们只需要分析情景如何融合,即从什么景见什么情,或从什么情见什么景。答案表述中对景物内容要细加描述,在译出诗句后谨慎润色。第三步:本题与炼句结合考察,因此还要考虑其在内容、构造、手法方面的作用。“帘钩”本成双,如今郎已去,远望只见遥山,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多一份哀怨。【答案示例】这首词为怀人之作,抒写的是离愁别绪和深切的怀念。(1分)“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1分)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单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

29、令人惆怅难遣。(1分)“远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1分)四、 课堂训练题【例题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毕题目(宝山二模)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唐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注】几度:多少年 共传:一起举杯。【题目】请自选一种角度对颈联“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作简要赏析。【参照答案】参照角度一: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措施,/ 以“孤灯”“寒雨”“湿竹”和“浮烟”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渲染了话别时的伤感氛围,/ 体现诗人内心的悲凉。【例题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毕题目(普陀二模

30、)减字木兰花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注释】颠倒:心神恍惚。【题目】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参照答案】这首词情随景生,借景抒情。上阕描写黄莺初啼、微雨细润、嫩草萌生等早春美好的景物,流露出作者对“一年春好处”的爱慕之情,下阕联想人生的兴衰,想象暮春的残花败落之象,与早春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告诫人们要爱惜短暂的美好时光,享有人生的美好。【例题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毕题目(上海高考卷)春江晚景 张九龄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

31、花满客船。【注释】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题目】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体现作者情感的。【参照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五、课后自我检测【例题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毕第14-16题。(8分)(浦东新区一模)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北宋 郭祥正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觅处,年年荒草向人愁。【注释】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结绮

32、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14.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_(古称金陵)。(1分)15.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仍旧埋在江边的古墓。C.尾联写陈后主华美结实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规定,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4分) 【例题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毕题目。(8分)(

33、嘉定区高)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南宋 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傍晚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注】商略:商量。天随:晚唐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其生前隐居之地,即是吴松。14“点绛唇”是这首词的 。(1分)15下面对本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3分)A从燕雁随季节而飞的无心,可见诗人心境的纯朴天然。B诗人打算追随陆龟蒙一起到天涯,实现自己的救国梦。C.“残柳参差舞”象征南宋衰落但又涉及不甘灭亡的意味。D全词委婉体现了词人凭栏怀古的复杂心情,苍凉悲壮。16任选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4分) 【例题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福建高考卷)

34、江行 宋 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声。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参照答案】例题一.【答案参照】14. 南京(1分)15. C(3分)16. 参照答案要点:指出景情关系(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1分)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故洲的模样,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例题二.【答案参照】14. 词牌(1分)15. C(3分)16. (可以从炼字、情景关

35、系等角度分析。)冬日山“清”,而“苦”字写出了山峰孤峭的特点(1分)。“商略”,酝酿的意思,形象地传达出傍晚时浓云低垂、山雨欲来的情景(1分)。拟人写山(1分),凸显出词人悲苦无奈的心境(1分)。例题三.【答案参照】(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因此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第四讲 诗歌中的细节描写 三、课堂精讲例题【例题一】(山东高考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

36、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n)持取、捻弄。 【题目】“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重要是使用了什么体现手法,体现了词中人物的如何的感情变化?【解题思路】第一步:结合诗句指出细节描写的词语。在“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中,“捻”“放”是两个动词。第二步:语境意义。这两句给我们描绘了:词中人物斜倚栏杆,手中捻弄着花枝,放下花枝,面对着日落西山的太阳,默默无语的情态。第三步:通过动作所体现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捻”“放”这两个动词体现出主人公从爱春到惜春的感情。【答案示例】重要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做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体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

37、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重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也可。) 【例题二】 江南曲 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苹,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题目】“暗掷金钱卜远人”这句重要使用了什么体现手法?请做赏析。【解题思路】第一步:结合诗句指出细节描写的词语。“暗掷金钱卜远人”中“掷”是个动词。第二步:语境意义。这两句给我们描绘了:少妇一心惦记着远行的丈夫,心事又不好意思让人懂得,于是就偷偷地亲手给“远人”占卜。第三步:通过动作所体现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掷”这个动词体现出主人公少妇对其丈夫的一片深情。【答案示例】结句“暗掷金钱卜远人”,承上而来,酣畅淋

38、漓地体现出少妇对其丈夫的一片深情。她一心惦记着远行的丈夫,心事又不好意思让人懂得,于是就偷偷地亲手给“远人”占卜。这一细节描绘得维妙维肖,将女主人公纯洁的心灵、美好的情感体现得栩栩如生。由于诗人善于通过动作和细节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女主人公的遭遇和痴情,就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此同步,女主人公那勤快、娇羞、忠于爱情的动人形象,也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四、 课堂训练题【例题一】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眸,却把青梅嗅。【题目】“倚门回眸,却把青梅嗅”两句重要使用了什么体现手法?试分

39、析词中人物的性格特性。【参照答案】“倚门回眸,却把青梅嗅”两句重要使用了细节(动作)描写的体现手法。词中写了主人公倚在门上,回头一看,又不敢正眼看,只是轻嗅梅花的花香。用了“倚”、“回”、“嗅”三个动作,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惊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种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形象展目前读者面前。【例题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题目】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参照答案】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由于心里快乐,

40、才不觉贪杯,而这种快乐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例题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题目】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苦。”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情感?【参照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种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怀念,因此又打开信封补写。体现了作者的无限思乡之情。五、课后自我检测【例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毕第14-16题。(8分)(上海高考卷)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41、,照我罗床帏。 哀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注】引领:伸颈远望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15对本诗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3分)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例题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 下面

42、各项对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3分)A 诗中“残”“暗”“寒”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作者以哀景写哀情,情与景融为一体。 B“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传神,白居易曾写有“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阐明本次白居易是在病重时接到这个消息的,且非常吃惊。C“暗风吹雨入寒窗”一句是作者借景物描写来体现自己昕到白居易被贬之事后的复杂情感,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听了琵琶声之后,写出了“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 D本诗情景交融,形神俱备,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3.“惊坐起”重要使用了什么体现手法?请做赏析。(4分) 【参照答案】例题一.【答案参照】14、(1分)古体15、(3分)A16、(4分)“我”揽衣而起,

43、出门徘徊,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哀愁、孤单的情绪;体现了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感1分。)例题二.【答案参照】2、D3、一种极富体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体现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谊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第五讲 诗歌中的动静结合 教学目的(1)掌握诗歌鉴赏中动静结合的答题措施(2)学会鉴赏诗歌的措施,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1)通过高考、模考真题预测熟悉动静结合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考察的题型 (2)读懂诗歌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掌握诗歌鉴赏中

44、动静结合的答题措施教学难点(1)读懂诗歌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掌握措施,活用措施教学措施建议指引分析,独立赏析,讲练结合,讨论总结一、知识梳理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烘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在写景状物的文章,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

45、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一)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种“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二)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种“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三)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步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

46、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四)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种“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沉寂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沉寂,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五)以静衬动 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47、。”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六)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涉及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奔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七)动静互衬就是即描写运动的事物又描写静止的事物,两者互相烘托。二、措施归纳1、先

48、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2、分析“动与静”的关系: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3、阐明“动静”的体现效果或作用三、课堂精讲例题【例题一】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题目】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解题思路】 第一步: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静态的句子“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因此我们可以表述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动态的句子“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因此表述成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

49、出的“万点”声响等,体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第二步:分析“动与静”的关系。在这首诗歌中,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第三步:阐明“动静”的体现效果或作用。作者通过“动静”的手法,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答案示例】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体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例题二】 秋蕊香 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傍晚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题目】上阙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分析景中涉及了如何的感情。【解题思路】第一步: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动态的句子“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从疏帘逢隙间穿透进来的风,使金兽炉中的一线香烟袅袅飘动。静态的句子“朱栏倚遍傍晚后,廊上月华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