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27083962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5.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艺美术史复习要点1)彩陶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社会繁荣期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和红黑二色的陶多彩,几多彩,几在彩陶中属陶器烧制温度在就世界原始彩陶而言,中国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装饰纹样最为丰富何图形及鱼、鹿、人面形纹、植物变形纹外,还有排列成组的人形纹样,罕见。小型器可以直接捏塑而成型;大型器则需要用泥条盘筑成型。800-1000度之间,很确切的说,红陶只要900度就可烧得完善了。彩陶在原始社会是用作贮藏物品的日用器和用以蒸煮食物的炊具(器内不加彩绘)。彩陶以分布黄河上下游,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两种类型为典范(2)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涌池仰韶村首次发现而得名。仰韶文化

2、类型彩陶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时间在70005000年之间,历时2000多年。按器型和装饰纹样分类,可分(典型):半坡型和庙底沟型。(一)半坡型:70006000年,典型的分布是西安半坡村。典型器型:圆底钵、盆,卷唇盆,折腹盆,细颈大腹壶,葫芦型器等。装饰特点:以写实和抽象两种做装饰。写实为彩陶典型。主要纹样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和鸟纹。另有抽象的线条以及几何纹。(二)庙底沟型:60005000年,典型的分布是河南陕县庙底沟。典型器型:小底鼓腹钵(折唇和敛口),另有瓶与罐。装饰特点:由半坡形发展为流畅的曲线,在器腹形成一条连贯的横向装饰带,无程序,随意点画,天真

3、自然。另有写实的鸟蛙火焰纹以及动物纹的头部演化成人面的,这种人面蛇身图形应该是原始的图腾崇拜。(3)马家窑型文化马家窑文化在时间上晚于仰韶文化,前50004000年,分布在甘肃、青海地区。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形。(一)马家窑型:马家窑型、已向西发展到甘肃、青海一带。螺旋纹和内彩颇具特色,旋转的曲线富于韵律美,点的应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器物典型以旋涡蚊,尖底瓶为代表。(二)马厂型:马厂型,除装饰四大圈外,人形纹很有特色。造型已渐趋丰富多样。器物经典以鼓腹罐、翁,腹肩以上装饰(三)半山型:是青海一带出现的彩陶文化。半山型,造型极为优美,比例和谐,装饰有侧视和俯视的多面效果,可称多效

4、装饰法。除黑色外已用红彩,出现锯齿纹。其装饰开始出现文字。造型以奇特见长。(4)黑陶黑陶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及东部沿海又兴起一种黑陶。它以黑色为特征,又称“黑陶文化”。早期出现在山东章丘龙山镇,因此称为龙山文化。其特点是黑、薄、光、纽,黑而光泽如漆,薄似蛋壳,多纽、鼻、耳等附件。几何印纹陶流行于我国东南地区,质地较硬,上印有各式几何纹。黑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的主要标志性文化类型。造型类别:鼎、规、甲、杯、豆、籃等。典型作品:高足杯。制作技术:已用陶轮制作,并掌握了封窑技术。窑形改造,火道加长,窑温提高,缩短烧窑时间,增加窑容量。(5)青铜青铜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5、,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谓之青铜,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6)青铜器青铜器一一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今人称之为青铜铸造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7)青铜文化青铜文化一一从出土和传世的大量青铜器可见,古老的块范铸造技术在远古的中国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青铜器在中国先民的生活和精神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古代青铜器与青铜工艺的演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物质进化史,更是中国人的精神进化史。

6、中国的先民在青铜时代(距今约4000年至2200年)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文化。(8)青铜器的装饰纹青铜器的装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 夏代,因在模壁上加泥片再雕刻,因此装饰呈现浮雕效果,纹样形态有主纹就地纹之分。线条清晰,层次丰富。2 商代,装饰技术与夏相近,装饰花纹多为臆造的动物纹,主要有饕餐纹、夔纹、凤纹、回纹等。铭文:也叫钟鼎纹或者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钟鼎上的文字,以大篆为主要体制。饕餐纹:也叫兽面纹,青铜器常见装饰纹样。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餐的面形,图案多有变化。由于再青铜器上做装饰使用多用无肢体的兽面形象,即“有首无身”,后被通称兽面纹。夔纹:青

7、铜器装饰纹样之一。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一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巴上卷。盛行于商周时期。3 周代:周代装饰,早期与商代相近,到了中晚期,逐渐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如窃曲纹为周代的主要装饰纹样、鸟纹、环带纹、重环纹、垂鳞纹、瓦纹等。窃曲纹:青铜装饰纹样之一,由两端回钩的或者“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形似兽体而不辨首尾。盛行西周,春秋战国仍然沿用。C9)商周青铜工艺的特点商周青铜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铸刻有文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金文,这也是中国青铜器的最大特点。这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青铜器的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青铜器铸刻铭文是从商代中期开始的,起初只是一两个字,即郭沫若先

8、生称之为“族徽”的文字。商代晚期开始铭文增多,但最长也不过48字。西周时期是铭文大发展时期,长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铭达497字,是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春秋以后铭文渐趋减少,战国时往往是“物勒工名”,罕见长篇铭文。这些铭文书体或粗犷或瘦劲,或工细或秀美,本身具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以礼器为主的大宗青铜器是商周(中国)青铜器的又一重要特征,在世界青铜器家族中担任绝无仅有的角色。(10)春秋战国青铜工艺装饰的演变从雕纹到模印1 装饰从商的单独纹样到周的二方连续直到春秋战国的四方连续。2 纹饰的种类:春秋战国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是蟠螭纹。早期还有羽目纹、绳索纹、贝纹;晚期有蟠虺纹。蟠螭纹:盛行春秋战国

9、时期的青铜器装饰纹样之一.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斜口,卷尾,蟠屈的形象巧妙组合成的图案为蟠螭纹.金银错:用金银细丝镶嵌在刻有图案阴纹槽的青铜器体上,再以错石错平打光。鎏金:也叫锚金。是用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青铜器上,经炭火温烤、冷却后的摩擦,使水银蒸发而金留在器物上的一种工艺技术叫鎏金。(11)失蜡法失蜡法:是一种镂空技术。是以蜡刻成器形和装饰,内外敷泥,待泥干后注入青铜溶液,蜡自然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花纹层次丰富,清晰精细,表面光滑,可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花纹。失蜡法的特点:1制作简便无需分块。2花纹精细清晰,表面光滑层次丰富,可制作出复杂的空间立体的镂空装饰效果。3

10、器物表面光滑,成器后无需打磨。4精确度高。(12)原始青瓷原始青瓷:是一种比较接近青瓷的陶瓷?春秋战国时期的青瓷在技术上尚未达到完全的瓷器技术要求,因此称为早期青瓷,也为原始青瓷(13)瓦当瓦当即瓦头,为古代建筑物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常砌于屋檐,既有庇护屋檐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性功能为一体。(14)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具有的特点与时代风貌(一)这个时期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二)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空前活跃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促使工艺美术呈现巧思清新、活泼人本的特色。(三)(重点掌握)打破前史工艺美术创作在装饰上的格局特点。(四)工艺美术理论出现。考工记(15)*秦汉工艺美术装

11、饰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宴饮、乐舞、狩猎、攻战以及劳动(耕种、收获、冶炼和煮盐等)场面。1 助风俗成教化的:儒家、仙道以及佛教。2 神话题材:东王公、西王母、龙凤文化以及珍禽瑞兽等。16)秦汉时期的铜镜秦汉工艺美术装饰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宴饮、乐舞、狩猎、攻战以及劳动(耕种、收获、冶炼和煮盐等)场面。1 助风俗成教化的:儒家、仙道以及佛教。2 神话题材:东王公、西王母、龙凤文化以及珍禽瑞兽等。17)*秦汉瓦当艺术风格秦汉瓦当在艺术风格上具有繁而不乱、淳朴浑厚的特点。秦汉瓦当在艺术风格上具有繁而不乱、淳朴浑厚的特点。动物纹瓦当的取材都有的寓意,有鹿、獲、夔凤、鸿雁、鱼以及四神形(青龙、白虎、朱雀、

12、玄武)些内容属于吉祥图案类,如鹿谐音“禄”、羊谐音“祥”些内容属于吉祥图案类,如鹿谐音“禄”、羊谐音“祥”、猶皆音“欢表现人民祈福纳祥、欲求美好的愿望。四神瓦当在汉动物纹瓦当中最精彩,是当祈福纳祥、欲求美好的愿望。四神瓦当在汉动物纹瓦当中最精彩,是当时大型建筑上所不可缺少的。它具有辟邪的作用,是被神化的动物,代表四个方所不可缺少的。它具有辟邪的作用,是被神化的动物,代表四个方向,也叫方位神,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这四神又代表四种颜色,分别的青兰色)、白(白色)、朱(红色)、玄(黑色)。文字纹样瓦当在汉代是全盛时期,文字的内容有表明用于某建筑物的,如“长乐”就是指长乐宫,“上

13、林”就指上林宫;也有表明地名地址的,如“京师仓当”、“上陵西等;有表明吉祥意义的,如“千秋万代”、万寿无疆”、“延年益寿”等。在构成上不管有一字、字,还是多达十二字,都充分进行书体的变化,有的上下对称,有的采用四分式;竖向从左到右排列的,有中间饰物文字分列四周的,极其富有节奏与规则变化。18)织成织成:古代一种名贵织物.在纺织时就已将服装,服装的佩饰等织好,经后期直接缝合即成服装的织物叫织成。或者可以解释为:织成是按设计意图或成品要求,采用通经转纬的方法制织类似绳丝一样的丝织品,因而易将织成与绳丝相混淆,或认为织成就是绳丝。(19)汉代服饰四彩,四彩,服饰:张袂成阴。绶带制。汉代的佩绶制:汉代

14、官员一官一印,一印随一绶,绶带与官印一样又朝廷统一发放,因为专用于印,因此绶带也叫印绶。汉代规定,皇帝佩黄赤绶带,绶带上有赤、黄、组、缥,长2丈9尺9寸;皇太后、皇后与皇帝佩绶同制。诸侯王佩红绶,长2丈1尺;长公主、天子贵人与诸侯王佩绶同制;诸侯贵人、相国佩绿绶,三采,长2丈1尺;公、侯、将军佩紫绶,长1丈7尺等等,到百石之职者佩青伦绶,一采,1丈2寸。汉代佩绶制直延续到唐代后变为双绶制。技术:织锦,素色染、蜡染。(20)金银平脫金银平脫: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鬃漆二三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加推光则成

15、为精美的平脫漆器。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21)螺钿。*螺钿:亦作螺填、螺甸,是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鬃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22)秦汉漆器装饰纹样云气纹: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纹样之一,形式变化繁复多样;1 动物纹:虎、羊、鹿、猪、鱼、龟、龙、凤等等;人物纹:描写生活现实的场景;2 植物纹:卷草纹、四瓣花纹(柿蒂纹)、四叶纹等等。*茱萸纹:汉魏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茱萸纹古代这种寓意图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锦绣上就有不少。茱萸是一种乔木,结实气味芳烈,

16、可入药,古人认为能“辟除恶气,令人长寿”。风土诵:“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淬除恶气,而御初寒”。酉京杂记:“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传说汉代桓景一家,因佩带了盛茱萸的绛囊,竟避免了一场灾祸。汉代织物上的茱萸纹,常见和云纹组合一起,构成四方连续纹样。在当时寓有辟除不祥,祝颂长寿的涵意。3 几何纹。(23)画像砖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用于装饰宫殿或墓壁的一种表面有图像的建筑用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画像砖因题材内容的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水平,是考察

17、、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料。(24)画像石圆雕、平雕。画像石,古代祠堂、墓室等的石刻装饰画。开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内容有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社会生产和生活等画面。表现形式为阳刻块面、阴刻线、阳刻线等。构图富于变化,造型和线条朴质生动,是我国一项丰富的遗产。著名的有武梁祠石刻、孝堂山画像等。分布:四川、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25)琉璃琉璃: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琉璃属于彩色的水晶玻璃,其主要原料是精选强酸洗过的石英砂及长石(水晶玻璃的基础成分)、硝石、咸土金属、氧化铝、氧化铅及各色发色剂、调整剂等元素。琉璃通过脱腊混色铸造工艺法,在低温

18、850CA900C制作出琉璃艺术品。(26)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变迁和艺术风格A综合希腊与波斯风格为一体的健驮罗艺术,为我国吸收并消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六朝艺术风貌。B哲学思想(27)青瓷是一种在瓷器胎体上施以青釉,以铁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成的颜色偏青或者灰绿的颜色釉瓷。青瓷属于我国早期真正意义上的瓷器。(28)陶瓷的装饰纹样装饰纹样:联珠纹、忍冬纹、莲花纹。忍冬纹: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忍冬又称“金银花”,因越冬不凋故名。多组成波曲状骨架的茎蔓,常为三个叶瓣和一个叶瓣相列于两边。叶子的形态很多,有单叶、双叶等。双叶又有两叶相向、相背、相交、倒顺等多种。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见于敦煌图案、响堂

19、山石窟雕塑及各种装饰上。上许联珠纹:也叫“毬路纹”。我国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在圆适合纹样的周边加多小圆点组成的边缘,使纹样周围如同联珠,因此叫连珠纹(联珠纹)。联珠纹始于六朝,盛于唐代。装饰:压印、刻花、堆塑、雕镂、釉彩(29)六朝与汉画像砖的区别六朝与汉画像砖区别:A汉一砖一画,六朝整体与主题大型壁画。B主题内容区别,六朝因袭汉题材如车马、神仙、瑞兽,并圣贤高士以及生活场景等。C动物纹、卷草纹、山石树木做装饰。D线形飘举流畅,浅浮雕立体效果。E审美上汉显古拙,六朝显清秀雅致艺术性强。(30)魏晋南北朝的服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

20、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中原人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形式适体。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31)六朝漆器工艺夹芒。行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徒为宣传佛的教义并扩大佛教影响,用夹芒工艺塑造佛像,并以车载游行。这种比铜佛像轻、比泥佛坚固的漆佛像叫行像。2斑漆。是指用几种颜色漆交混而产生的一种有斑纹的或者

21、用单色漆显示深浅斑纹的彩色斑斓的漆色叫斑漆。3绿沉漆。这六朝时期的新创。绿沉漆技术指一种暗绿色的,如物沉在水中,其色深沉静穆,因此叫绿沉漆。(32)佛佛与菩萨造像特点:A在人神之间,佛的面容威严而有慈祥;菩萨显示出神秘的微笑。目的在于表达出一种让人倾心向往彼岸世界的崇高美。B佛造像,顶有肉髻,花冠珠饰,袒胸、露臂、跣足,细腰歪身,佩珠挂璧,立像少而坐像多。(33)唐代工艺美术盛世的原因经济高度发展。经历贞观之治与开元之治,唐经济发展空前,推动工艺美术发1 自信与开放的文化政策。国力坚强,思想自信,政策开放,各学科领域间出现兼容并包的融洽局面,给工艺美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并使之具有无限生

22、机与活力。2 中外工艺美术生产的技术交流。通商的结果。3 工艺美术传统技术的新发展。唐工艺美术的特点:1人的意识的解放。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3多种装饰技法的并置。4文化的杂揉。(34)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属于低温铅釉陶。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在从原料上看,利用含铜、铁、钻、猛等元素的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着色剂),用铅的氧化物作助熔剂,在窑内烘制过程中釉色会随着窑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化学反映,高温下釉色会自然垂流、相互渗化,产生色

23、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烧时,绿、黄、蓝、白、赭、褐等色,各种金属氧化物熔融扩散任意流动,形成斑驳灿烂的多彩釉。经锻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所谓三彩,实为多彩。制造地点:陕西西安(长安)一西窑和洛阳一一东窑。制造方法:规则的圆器一一轮制、不规则器一模制和像生类人物、动物一一雕塑。装饰特技:涂蜡法一一是一种借鉴染织中染纟颉技术的方法,在素胎陶上以蜡画出预留图案,再挂釉而后入窑烧造的三彩制作方法。(35)染织工艺种类:丝织、麻、棉织、毛织与丝毯、印染(夹纟颉、蜡纟颉、绞纟颉、碱纟颉、拓印)、刺绣(辫子绣、平绣、打子绣、纭间绣-退晕/抢针绣)。1 联珠纹:亦称“毬路纹”。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在圆适合纹样的

24、周边由许多小圆点组成边缘,如同联珠,故名。起于六朝,盛行于唐代。2 团窠纹:团窠纹是隋、唐、五代时期流行的一种纹样。它是以交切圆为基本几何格架,在圆周饰以联珠形的边圈,并在圆圈内和四个圆圈相切留出的菱形内填饰图案花纹,形成紧凑匀称而有时代特征的装饰图案。在圆圈中可以填充装饰性的花朵,也可以填充珍禽瑞兽或人物纹样。圆圈外的菱形空间也是这样。这类纹样多采用对称处理的方法,以节约花本的长度,扩大花纹单位。3 对称纹:陵阳公样唐代著名的绫锦纹样。因为出土在初唐益州(今四川)陵阳公窦诗纶之手,故的名。纹样多两两相对的动植物。寓意祥瑞,且有章彩奇丽的美术效果,盛行与中唐。对后来的染织纹样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

25、响4散花5几何纹6晕袖纹:八达晕传统装饰纹样之一。以八边形为中心,向外连展,图案中心为主花,周边以各种几何形作装饰。这种纹样在古代织锦中最流行,唐宋时称“八达晕锦”,元代称“大达韵锦”,近代称“天华锦”(36)雕漆雕漆是我国与景泰蓝齐名的传统工艺,始于唐代,盛于明、清。雕漆主要工序为雕,主要原料为漆,故名为雕漆。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是珪琅里,后者为漆里。着漆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画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所用之漆以朱红为主,黄、绿、黑等做底色,分为剔红(堆朱)、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工艺品类

26、。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制胎、烧蓝、作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37)宋辽三彩工艺宋三彩:属于陶器的一种。是盛行于宋代的仿唐三彩工艺的低温釉陶的一种。宋三彩的烧制,就是在素烧陶坯上施彩色铅釉低温烧成。器形:以盒、灯和枕为多,也见有宝塔形的供器。釉色:主要有浓绿、淡黄和紫酱等色。宋代三彩已不如唐三彩光润、明亮和丰富宋三彩的主要产地:河北磁州;河南登封、曲河、鲁山段店、禹县扒村、宝丰青龙寺等窑普遍烧制。辽三彩:是辽代仿唐三彩工艺制造的陶器。有壶、瓶、奁、罐和盘等。质量不如唐三彩,但也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辽三彩要在素烧陶胎上施化装土再挂含铅的色釉,然后低温烧成

27、。因为以黄、绿、白三色为主色,因此得名“辽三彩”。辽三彩装饰:印花、刻花和釉斑。印花居多,造型多为海棠式盘、花口方碟,有突出的契丹民族文化特征。产地:辽宁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和赤峰缸瓦窑屯发现窑址。化装土:亦称“陶衣”。北方地区为弥补瓷器胎色不白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即在坯体上敷一层洁白瓷土,用以提高釉的白度。隋唐两代白瓷已大量使用化妆土装饰瓷器;宋代磁州窑系广泛采用,尤以剔花和刻花品种使用化妆土较多,以赭地衬托洁白的纹饰,相互映衬主题更加突出。(38)*刻丝(纟革丝)工艺绳丝有着悠久历史的手工艺品,它以本色生丝为经,各色彩丝为纬,用“通经断纬”的织法织成,正反面的花纹和色彩完全相同。绳丝织出的效果是

28、经线不显露,只露出各色纬线。织时把花样图案放在经线的下面,透过经线将花纹的轮廓描在经线上,在用各色小梭按花样一块块织。在织制过程中,不同颜色的纬梭要随着图案的不同而变换地极其频繁,费工费时。绳丝是从绳毛发展而来的,汉代已经有绳毛。绳丝与绳毛的织法完全相同,只是所用的原材料不同,绳丝用丝线,绳毛用毛线。绳丝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唐至北宋是初步发展时期,南宋是鼎盛时期,元明清是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时期。(39)宋代建筑艺术宋代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

29、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表达得十分详尽。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鱼沼飞梁:古人把方形的水塘称作沼,跨水的桥称之为飞梁,因此塘为方形,个中养鱼历历可数,上跨十字形桥,故称“鱼沼飞梁”。(40)建筑种类:宗教建筑: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园林建筑: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

30、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民居建筑:乌顶白墙民居及客家土楼理论成就: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著。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41)元代青花的特点元青花的特点:1是器型硕大,大瓶大罐大盘,这与元人的气魄有关。元人是骑马民族,也称游牧民族,心胸宽阔,不会畏畏缩缩。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酒杯上书有“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极准确地反映了元人的心

31、态。对于元青花,把握住这一点极为重要。2是大瓶大罐一般纹饰层次多,可达八九层或更多,而后世不再如此费事。装饰重要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两种,瓶、罐的腹部和大盘的盘心,多绘主题纹饰。但也有单一层次的元青花,一般只绘有龙纹。3元青花的装饰手法多样,有印花、雕花,但大部分器物都是使用传统的绘画手段,即白地绘彩。还有一种“反青花”,学名是“青花拔白”,即以青料作为地色,主题纹饰以露出的白瓷部分呈现。4元青花所用的青料有浓翠和灰淡两种,多有铁斑。绘法有几点与后世不同。莲瓣纹,俗称八大码,绘在器物最下部,每个莲瓣单独成立,互不相连。明以后这种画法消失。花卉叶子,多呈葫芦型,有两节和三节画法,笔触肥硕,意趣

32、古拙。5元青花的题材多样,主要有植物纹,如缠枝牡丹、莲花运用的最多;动物纹也较普遍,龙纹、凤纹、鱼藻纹、狮子纹等,这些动物均被表现得肢体有力,面貌写实,龙飞凤舞,鱼游狮吼,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状态,这一点也与元人的民族性相吻合。此外,还有一些杂宝、人物故事等纹饰较流行。(42)景德镇青花的特点1洪武色泽偏于黑、暗,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趋向清淡、多留空白地;永宣时期青花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颇负盛名,其所用青料为进口的苏麻离青;成化弘治、正德青花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其青料为国产的平等青;1 嘉、万时期青花蓝中泛紫,发色艳丽浓重,其青料为回青或回青与石子青混

33、合使用;天启至明末青花蓝中泛灰,青料为国产浙料(43)斗彩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斗彩这个名称,明代的文献里未见记载。最早使用“斗彩”这一名称并给予解释的,见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南窑笔记的作者阙(que)名认为,凡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拼成完整图案的称为斗彩。陶瓷史上最为盛名的斗彩是明代成化斗彩,其中斗彩鸡缸杯更是精美绝伦,这与成化瓷器修胎极精致细薄和施釉极晶莹润白有关。清代康、雍、乾三朝也都有艺术价值极高的斗彩瓷器制作(44)填彩所谓填彩,据清代阙名的南窑笔记

34、解释,“填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因而,凡是用釉下青花双钩各种图案的轮廓线,而以釉上彩色填人的都叫填彩。填彩是明成化、正德、嘉靖、万历时期常见的一种装饰。(45)素三彩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干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巳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因色彩中没有红彩,故名“素三彩”。明代的素三彩与清代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在:1明代三彩瓷高温烧胎前,在需画纹饰的地方暗刻纹饰并不涂釉,其余地涂釉后高温烧出白瓷,在无釉的地方彩绘纹饰,低温第二次烧成;2清代的素三彩一般先刻暗

35、纹,全器罩白釉后高温烧成,彩绘纹饰后低温再烧。(46)法花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这是清代学者许之衡在他的论著饮流斋说瓷“说花绘“一节中对圧华器发展状况的简单概括。壬去华,又叫法花,粉花,是一种低温釉陶,因晋南口音,“粉”“法”相近,乃被古玩商误读为“法花,相传已久。也有的直接把珪华,法花,粉花,看作一种陶瓷的装饰技法,直接称为“法花三彩”或“三彩法华”但现在人们已习惯称其为珪华了。实际上,狂华这种低温釉陶,无论是在工艺上,还是在釉色上都与历史上早已出现的琉璃极为相似,因而,也就有了狂华是在琉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即为琉璃的派生的说法,有时亦很难和琉璃区别。偶尔也有在瓷胎上做珪华的。(4

36、7)造型与装饰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特别是日用器)之外,也有因时代需要变化而新产生的,如永宣时期的压手杯、双耳扁瓶、天球瓶等。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正德、嘉庆、万历各朝的大龙缸、方斗碗、方形多角罐、葫芦瓶等也都颇具代表性。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笔管、瓷砚、水注、镇纸、棋子、棋盘、棋罐等瓷器传世。“压手杯”是永乐青花茶碗的另一种叫法,留青日札上说:“陶辨器足,永乐窑压手杯,滑底沙足。”这种杯子敞口折腰,沙足滑底,一般在底部有款。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为主要手法。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及虫等

37、无不入画。明代早期以写意画为主,画风自由、奔放、洒脫;明后期以写实为主,画面抒情达意,简约轻快,极有漫画趣味。明代瓷器上的款式以书写为主,官窑款工整端庄,民窑款则多种多样,以吉祥语款为多见。(48)南窑笔记南窑笔记清代阙名撰。本书共一卷,分别对柴窑、汝窑、观窑、哥窑、定窑、龙泉窑、均窑、永乐窑、宣窑、成宠窑、正德窑、嘉万窑、厂官窑以及釉炉、彩色、黄绿、金银、法蓝、官窑、不子、高岭、合泥、釉、灰、配釉、坯胎、圆器、琢器、雕编美术丛编美术丛削、印器、镶器、画作、匣钵、窑、料等作了论述。收入黄宾虹、邓实书第三册。鬃饰录为安徽新安漆器专家黄大成所作。见教材P298页。长物志明末长洲(今江苏吴县)文震亨

38、著。共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十二卷。今人陈植著有长物志校注一书,对原著按原意予以注释,并做了考证和若干订正、调整及说明。现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长物志图说。(49)明代服饰种类:帝王龙袍、后妃命妇服、官员服、宫中时令服装等。无论哪一类服装,从其装饰,都可以寻到等级尊卑的影子。区别官职等级的重要标志是:补子补子:是明代开始使用的一种标识官员等级的方形有绣纹的服装附件。见教材291页,服饰的纹样与色彩。(重点掌王维堤先生的中国服饰文化中说,明代官员的公服,是用服饰上的花来表示官阶:一品官,用直径五寸的大独科花;二品官,用三寸的小独科花;三品用两寸没

39、有枝叶的散花;四品五品用一寸半的小杂花;六品七品用一寸的小杂花;八品九品就是墨绿的底子,没有花了。八品九品是什么官儿?按照明史?官职志的说法,知事从八品,照磨从九品。照磨是干什么的?是专门掌管文书的小办事员,穿的是没有花儿的墨绿官服,哪怕他在家里练熟了当官的套路也没用50)景泰蓝景泰蓝是北京特有的特种工艺品之一。明代的景泰年间,是这种工艺品的鼎盛时期,并创造了以蓝为主的风格,故“景泰蓝”便成为这种工艺品的美名。制作: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景泰蓝技艺到清代乾隆年间空前兴盛。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曾在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景泰蓝是用

40、细扁铜丝掐成图案,焊在铜胎上,再填点上彩色釉料,经烧制而成。这种工艺品晶莹夺目,金碧辉煌,具有浑厚持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品种有瓶、碗、盘、烟具、酒具、灯具、糖罐、料盒、奖杯、飞禽、走兽和各种装饰品等60余类。(51)明代家具式家式家明代家具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明式家具,着重一个“式”字,不管制作于明代或明以后何时,也不论贵重材质和一般材质,只要具有明代家具风格,皆称之“明具”。狭义则指明代至清代前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我们要介绍的是后者。明代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工匠获得更多的自由,尤其是明中后期,商品丰富,流通渠道广泛,外贸开放,从而使大城市、城镇经济迅速兴起,尤以江南与南海

41、地区最为显著。明清时期,此两地成为家具的重要产地,其实是和这些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是有直接联系的。明范濂云间据目抄中有这样一条:“细木家伙,如书桌禅椅之类,余少年曾不一见,民间止用银杏金漆方桌。自莫廷韩与顾、宋两家公子,用细木数件,亦从吴门购之。隆、万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妆杂器,俱属之类。纨纟夸豪奢,又以据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瘻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及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尤可怪可,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装铺,庭蓄瓮鱼杂卉,内则细桌拂尘,号称书房,竟不知皂快所读何书也。”由此可窥得明代后期苏、松地区家具与民风之一斑

42、。明代家具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五大类:一、几案类:包括桌案与几,是五大类中品种最多的一类。大概可分为:1、炕桌、炕几、炕案2、香几3、酒桌、朱桌4、方桌5、条桌案(条几、条桌、条案)6、宽桌案(书桌、ffll案)7、其它桌案(月牙桌、扇面桌、棋桌、琴桌、抽屉桌、供桌、供案)二、床榻类:只有床身,上面没有任何装置的卧具称之为“榻”,有时亦称为“床”或“小床”;床上后背及左、右三面安围子的叫“罗汉床”;床上有立柱,柱间安围子,柱子承顶子的叫“架子床”。三、椅凳类:椅凳类包括了不同种类的各式坐具。如:1、机凳(无束腰机凳、有束腰机凳、四面平机凳等)2、坐墩3、交机,俗称马扎,可以折叠,便于携带。4、长

43、凳(条凳、二人凳、春凳)5、椅(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6、宝座(只有宫廷、寺院才有,而非一般家庭用具)四、框架类:此类家具,或以陈设器为主,或以储藏器为主,或一器兼用。可分为:1、架格。即以立木为足,取横板将空间分隔成多层的家具,有书架、物架、多宝格等。2、亮格框,即架框结合在一起的,常见形式是架格在上,框子在下,齐人高或稍高。3、圆角框。4、方角框。五、屏联类。关于明代家具风格,著名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的病一文中,仿司空图诗品、黄钺画品及沈约“八病”说,将明代家具列成“十六品”和“八病”,现简述如下:十六品:1、简练2、淳朴3、厚拙4、凝重5、雄伟6、圆浑7、沉穆8、称华

44、9、文绮10、妍秀11、劲挺12、柔婉13、空灵14、玲珑15、典雅16、清新八病:1、繁琐2、赘复3、臃肿4、滞郁5、纤巧6、悖谬7、失位8、俚俗(52)清代古彩古彩又叫硬彩。指康熙时的五彩。是与雍正是的粉彩(软彩)相比而言的。五彩色料中的助熔剂少,单线勾勒并以色平涂,800700度烧造,色彩鲜明透彻,故叫硬彩。清雍正粉彩盛行后,五彩只为仿古和外销所用,因此在景德镇瓷业被称为古彩。(53) 粉彩粉彩:也叫“软彩”,属于釉上彩的一种。粉彩是景德镇窑在明五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借鉴珪琅彩的制作方法,在康熙年间创烧、雍正年间盛行的瓷器新品种。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搀加一种名为“玻璃白”的白色彩料和

45、铅粉。产生乳浊效果,以渲染等技法进行彩绘,经第二次入窑700(600700烘烤而成)度烧制而成。其色彩有柔和淡雅之感并有深浅不同的层次,特别是有很多中间色调,使画面粉润柔和更为生动,艺术效果更强,因此博得“东方艺术明珠”的美称。故陶雅中称粉彩“鲜艳夺目,工致常殊。”由于粉彩是以玻璃白掺入彩料之中,因而产生不透明的“粉”感,故称“粉彩”。在技法上从以前的平填变为明暗洗染。在艺术风格上有突出的中国绘画的风格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见到的图像于粉彩中均有所见。(54) 珪琅彩壬去琅彩:也叫古月轩,有人认为是宫苑之名;也有人认为是胡氏制作者的专产款式。古月轩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用壬去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绘,

46、经高温烧制而成。过去因其工艺难度极高,只在皇家御窑中制做极小的器具,如鼻烟壶、烟碟等。制做古月轩难度主要在于釉色温度和料胎的熔点几乎是一致的,这就要求艺人严格掌握炉温和料胎薄厚。而且一件古月轩成品要经数次着色,反复彩烧,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55)宜兴紫砂陈鸣远继承了明代紫砂制作的优良传统,又开启了清代的新风格,紫砂陶的制作发展到了新的高峰。除陈鸣远之外,还有虔荣、王南林、邵元祥、邵阳茂,陈觐侯等紫砂名家,由于他们的作品遗传不多,后人对其了解程度远不如陈鸣远。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他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

47、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制作方法:明捏塑,有手印,胎体少均匀,另用套烧,体表有飞釉泪痕,烧结不够,因而体疏松;清代片接成型,壶胎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也有制壶大家仍然坚持以手捏制为主,如陈鸣远、杨彭年等人。(56)*刺绣名品:1苏绣-平、齐、细、密、匀、顺、和、光。2 湘绣-胡莲仙的五彩霞绣坊。3 粤绣-也叫潮绣。特点:花卉繁缠,善用百鸟、鸡图,色彩艳丽,善用金线。4 蜀绣-以成都为中心。特点: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5 京绣-丁

48、佩的绣谱;沈寿的雪宦绣谱(57)画袪琅画狂琅:也叫同胎画珪琅,它是与明代掐丝珪琅相比较而言的。所谓画珪琅,也就是用珪琅来直接作画,它的工艺是胎胚先烧上一层不透明的珪琅釉作底层,而后再绘画,入窑烧制而成。壬去琅器分类:依制作工艺的差异分为“掐丝壬去琅”,(“景泰蓝”)和“画壬去琅”。画壬去琅是由十五世纪初欧洲法兰德斯人发明。画壬去琅的壬去琅是一种像釉一样的玻化物质,具有色丽、质硬与耐磨等特点,其质地又可分为有色、无色、透明、半透明与失透五种。画珪琅是十七世纪末,由西方的传教士与商人带来中国的,中国人最早烧制这种珪琅器是在广州,当时内地称这种西洋引进的画珪琅为“洋瓷”,或者叫“广东珪琅”。开始烧制

49、是为了外销,后来由于清王朝的喜好与需要,这种工艺被引进皇宫。现在我们能见得最多的画珪琅是珪琅表,这些珪琅表的生产年代大多为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末的欧洲瑞士、法国、意大利、英国等,这些挂表,精美玲珑,典雅高贵。依施彩的部位,有单面、双面与内画三种装饰。装饰题材有美女、人物、动物、风景、圣经故事、战争场面,其中尤以美女图居多。胎骨多以铜质鎏金,也有银质,极少金质,为装饰珪琅表的富贵气,有的还用珍珠镶嵌边圈,还有的外框施以鑒金工艺,以凸现画珪琅的欣赏性。珪琅表通常都要配以银链,珍贵者还要施以珪琅。现在所能见到的西洋珪琅表,其上的画珪琅有的是进口时已画好,进口铜胎中也有中国生产的。他们多是乾隆年间的老古

50、董。产地:除宫廷造办处就是广东(58)铁画铁画:也叫铁花。以低炭钢为材料,依据画稿制作而成的一种装饰画。铁画始创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安徽芜湖,汤鹏为铁画代表人,它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创制以来,铁画吸取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等工艺技法,以低碳钢作原料,以铁代墨,以锤代笔,千锤百炼,锻制而成,其风格刚劲挺秀、朴实雅健、黑白相间、虚实相生、神似国画。精工制成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技法:剪花、锻打、焊接、退火、烘漆等。近年来,艺人们不断创新,又开创了立体铁画、瓷版铁画、纯金和镀金画。(59)漆器工艺清代漆器从装饰上看,有14种之多。一色漆器(含

51、金糅)、罩漆(含砂金漆)、描漆(包括描金、漆画、描油等)、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分薄、后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也叫刻灰或者大雕填)、仓戈金、百宝嵌。典范:北京雕漆、扬州螺钿、福州脫胎。福州脫胎: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褚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脫胎漆器的鼻祖。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脫胎和木胎两种。脫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褚上去,待阴干后,敲

52、碎或脫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脫胎漆器”工艺品了。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樺木等坚硬木材为坯,不经过脫胎,直接涂漆,工序与脫胎布坯相同。一件工艺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道,有的甚至达到一百多道。脱胎漆器的制作过程十分繁复:先用泥土、石膏或木模等制成内胎,以生漆作为粘剂,用夏布、绸布等逐层裱褚,连上两道漆灰料,阴干后脫去内胎,这就是脫胎漆器的雏型了;再经过填灰、上漆、打磨和阴干处理等几十道工序,这才做成半成品,漆器行话称“地底”,最后再加工配上彩漆和各种装饰,才制成脫胎漆器。福州脫胎漆器产品大致可分为实用和艺术欣赏两大类。脫胎漆器除轻巧美

53、观耐用外,还具有耐热、耐酸、耐碱、绝缘等优点,其运用范围已扩大到工业品上。脫胎漆器质地坚固,而又十分轻巧,色泽鲜艳,装饰性强,经受从沸点到冰点的温度,仍可保持不变形、不脫漆,因此广受欢迎。(60)泥人张泥人张:是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它创始于清代末年。“泥人张”创始人叫张明山,生于天津,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以捏泥人为业,养家糊口。张明山心灵手巧,富于想象,时常在集市上观察各行各业的人,在戏院里看多种角色,偷偷地在袖口里捏制。他捏制出来的泥人居然个个逼真酷似,一时传为佳话。张明山继承传统的泥塑艺术,从绘画、戏曲、民间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中吸收营养。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创作了一万多件作品。

54、他的艺术独具一格而名扬四海,老百姓都喜爱他的作品,亲切地送给他一个昵称:泥人张。张明山的泥人,有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也有小说戏曲中的角色,有表现劳动人民现实生活中瞬间的形彖,有正面人物,还有反面人物。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惠山泥人系用惠山地区一米以下的土为材料,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大阿福系列泥人是惠山泥人的代表作。据说,古时候惠山之地山上住着一对人形巨兽“沙孩儿”,他们力大无比,山中各种山下都可山下都可猛兽长虫只要见他们微微一笑,即俯首投入怀中,作他们吞噬。从此,山上惠山泥人题材丰惠山泥人题材丰手捏泥人,构思隽属泥人精品,具有较模具成批生产,量大、价安居乐业。据说大阿福就是为了怀念沙孩儿的功

55、绩而创作的富,技艺精湛,惟妙惟肖,雅俗共赏。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妙,做工精细,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另一类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廉。(61)家具(一)家具清代家具,从字面上讲,应包括制作于清代的各种不同质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家具。清代家俱,分为清代制作的“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下面要介绍的是“清式家具”。清式家具的从开始萌芽到形成独立的体系,大致是从清康熙早年到晚年的四、五十年之间,它与满文化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是以皇家为主导,在宫廷和民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创作中发展起来的。*清代家具有其自身显著的风格特点:其一,品种丰富、

56、式样多变、追求奇巧。清式家具有很多前代们没有的品种和样式,造型更是变化无穷。以常见的清式扶手椅为例,在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工匠们就造出了数不清的式样变体。既便是每一单件家具的设计也十分注重造型的变化。如故宫漱芳斋的五具成套多宝阁,其一字挑开,靠墙排放,与房间浑然一体,错落有致地分割成一百多个矩形隔层,每隔层虽是“拐子”图案却互不雷同,从侧面看,每个隔层的侧山上是不同图形的开光,如海棠形、扇面形、如意形、磬形、蕉叶形等等,不一而足。清式家具在形式上还常见仿竹、仿藤、仿青铜,甚至仿假山石的木制家具。反过来,也有竹制、藤制、石制的仿木质家具。结构上,清式家具也往往是匠心独运,妙趣横生,如,有些小巧玲

57、珑的百宝箱,箱中有盒,盒中有匣,匣中有屉,屉藏暗仓,隐约曲折。抽屉和柜门的关闭亦有诀窍,非仔细观察而不得其解。其二,选材讲究,作工细致。在选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以紫檀木为首选。在结构制作上,为保证外观色泽纹理一致,也为了坚固牢靠,往往采取一木连作,而不用小木拼接。与各种工其三,注重装饰,手法多样。注重装饰是清式家具最显著的特征。清代工匠们几乎使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装饰材料,尝试一切可以采用的装饰手法,在家具艺品相结合上更是弾精竭虑。清式家具最多采用的装饰手法是雕饰与镶嵌,刀工细致入微,手法上又借鉴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磨工亦百般考究,将雕件打磨及线楞分明,光润

58、似玉。镶嵌是将不同材料按设计好图案嵌入器物表面,家具上嵌木、嵌竹、嵌石、嵌瓷、嵌螺钿、嵌珪琅等等,花样翻新,千变万化。其四,西洋影响,良莠参差。清式家具中,采用西洋装饰图案或手法者占有相当比重,尤以广式家具更为明显。受西洋影响的清式家具大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采用西洋家具的样式和结构,早期此类家具虽有部份出口,但未能形成规模,清末此种“洋式”再度流行,大多不中不西,做工粗糙,难登大雅之堂;第二种则是采用传统家具造型、结构,部份采用西洋家具的式样或纹饰。如,传统的有束腰椅,以西洋番莲图案为雕饰等等。清式家具走的路子与明式家具截然相反,由重神态变为重形式,在追求新奇中走向繁琐,在追求华贵中而走向奢靡

59、。(62)吉祥图案定义:是一种传统的装饰纹样。通过某种自然物象的寓意、谐音和附加文字说明等形式来表达人的美好愿望、理想的图形符号。主要流行民间。明清以后,民间对吉祥图案的使用更加繁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唐著名道学家成玄英对吉祥解释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63)吉祥图案的种类吉祥图案的种类2 表示美好:凤穿牡丹、鸳鸯戏莲等;表示喜庆:喜相逢、蜘蛛、喜上眉梢、双喜等;3 表示平安:马上平安、一帆风顺等;表示富足:连年有余、金玉满堂等;4 表示长寿:百寿、猫蝶、松鹤等;表示多子:榴开百子、百婴图、葫芦等;1 表现幸福:五福、福在眼前等;表示学优:连中三元、鲤鱼跳龙门、一

60、路连科等;5 表不官职:平升三级、一品当朝、一品清莲等;表示求财:财神、金银锭、元宝、聚宝盆等。(64)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象征性表现。以事物的形态、色彩和生态习性,取其相似和相近之点,表达一定含义。莲花的纯洁;鸳鸯的友情;牡丹的富贵;竹子的清高1 寓意性表现。借物托意。蜘蛛表示喜庆;灵芝表示如意;松鹤表示长寿谐音性表现。利用发音的基音和泛音、或借字的同音与近音表达意义。虽然牵强,但利用率最高。双喜临门;喜上眉梢;平安如意2 比拟性表现。用拟人或拟物的方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如用金橘比喻钱表号性表现。如三足鸟代表太阳;蟾赊代表月亮;钱代表富贵和全;蝙蝠代表幸福;南极仙翁代表寿3 文字性表现。直接用文

61、字表现意义。如福、禄、寿、禧、吉祥、如意、平安等(65)批判的继承吉祥文化批判的继承吉祥文化1吉祥图案绝大部分是反映对于幸福和美好意愿的祈求,也反映了人们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心性,生活气息浓厚。作为民间文化的主流应肯定。2 吉祥图案流传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这是它具有艺术生命力的象征,这是它深厚的群众基础决定的,作为大众文化应该关注。3 吉祥图案是集多种表现艺术手法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符号,就现在艺术叙事而言,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和继承。4 在吉祥图案中有一部分是宣传封建迷信和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内容,如忠孝节义、升官发财等腐朽观念的,属于吉祥文化中的糟粕,应扬弃。(66)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是中

62、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时,得名: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制作方法: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特点: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题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如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户善丹然后和其特仅在画民族民国展出。社会反响: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杨柳青年画作为间艺术,已走向世界,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