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的类型与评价 1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26992404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的类型与评价 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的类型与评价 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的类型与评价 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的类型与评价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的类型与评价 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科生实习报告实验课程旅游地理学 学院名称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叶春雨 学生学号201412020213 指导教师梅燕 实习地点映秀与水磨 实习成绩二o六年十_月二o六年十一月目录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的类型与评价1第1 章 研究的背景3第2 章 地震遗迹景观相关概念的界定42.1 地震遗迹景观的概念42.2 黑色旅游4第 3 章 地震遗迹景观分类 5第4 章 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的分布及特征评价64.1 震中映秀相关介绍64.2 映秀镇地震遗址概况介绍74.3 映秀镇典型的地震遗迹旅游景观7第5 章 映秀镇地震遗迹资源特色评价105.1 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好105.2

2、 独特的旅游资源观赏性115.3 具有地震灾害科学科普教育纪念意义于一体 11结语12参考文献12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的类型与评价摘要2008 年汶川 5.12 大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留下了分布范围广,保存完好, 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特征典型,以及具有世界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震遗迹景观。 本文以研究汶川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为主,在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基础上,分析 映秀镇现存的地震遗迹景观类型及特征评价,对深入了解和研究汶川地震遗迹景 观的保护规划和旅游开发做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关键字:地震遗迹、分类与评价、映秀镇、旅游,汶川大地震引言汶川地震遗址区因其前所未有的地震遗迹景观体系,罕见的地质构造背景,

3、独特的景观类型、分布规律与保存状况,以及世界代表性和典型性,成为世界地 震遗迹资源博物馆和世界级地震遗迹专项旅游目的地(唐勇等,2010)。2008年 的 5.12 汶川大地震给受灾区带来了毁灭性重创,同时也形成了形态各异,种类 丰富,特征典型的地震遗迹景观。这些景观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旅 游开发价值,同时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价值以及缅怀价值,因此对该 灾变景观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对汶川映秀镇的地震遗迹景观 加以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有效开发和利用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并整合当地旅游 资源,地震灾害遗迹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地学旅游资源,其实质为破坏性的地震作 用,以突然

4、爆发的形式造成具有旅游功能的自然遗存景观。对地震旅游资源的分 类是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认识地震遗迹资源,是规划、开发地震遗迹资源的依据, 是开发利用这些特殊的地震遗迹资源、发展地震旅游的基础。第1章 研究的背景2008年 5月 12 日,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 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 级达8.3Mw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破坏地区超过10 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 地区。地震同

5、时也造就了别样的景观,丰富独特的地震遗迹成为开展特色的地震 专题旅游项目的重点资源。对地震遗迹资源的分类是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认识地震 遗迹资源,具有深远意义。第2章地震遗迹景观相关概念的界定2.1地震遗迹景观的概念地质遗迹是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是最重要、最珍贵的自然遗产 (赵汀等,2009),地震遗迹景观(Earthquake Vestige Landscape)是地质遗迹的 重要类型。地震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 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 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它是由破坏性的 地震作用, 以突然爆发的形式造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自然遗迹景观,故又

6、称为地 震遗迹旅游资源(Ear thquake Ves tige Landscape for Tourism)22.2黑色旅游黑色旅游是以自然灾害、人为灾难等给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环境 带来巨大破坏性影响的事件(黑色事件)为旅游吸引物所开展的旅游活动。多采 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再现黑色事件场景,使 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获得特殊情感体验,达到增加知识的目的。是一种不仅给 旅游者带来极大的感官冲击,而且带给旅游者强烈心理震撼的旅游方式。旅游者 通过亲自对灾难发生地、灾难纪念地的游览或运用科技手段模拟灾难旅游情景的 游览体验,从而获 得缅怀、追忆、教育、警示等目

7、的的旅游体验活 动。第 3 章 地震遗迹景观分类通过在汶川映秀和水磨镇的专业实地考察,以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情况下,根据卢云亭震迹、震记游旅资源的研究论述以及郭建强地震遗迹分类法。本 文在研究前人文献基础上将地震遗迹分类整理如下: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分类基类种代表景观地震遗迹地震 地表破 北川一地表变形遗 裂带、断层眉 映秀破裂带;迹脊、地面缩 汉 旺 破短、鳄鱼嘴、 裂 带 ; 小 鱼 山体错断、河 洞破裂带床抬升与改 道、路面与河 道 s 形畸变。地震建建筑物映秀中筑物变形遗构筑物错位、学废墟迹建筑物构筑 物倾斜、建筑 物构筑物倒 塌地震次 崩 塌 、 唐 家 山 生灾害遗迹 滑 坡 、 泥

8、石 堰塞湖、 流、河流堰塞湖。地震遗记地震文影像、照汶川地化景观片、文献、碑、震震中纪念雕像,以及抗地(汶川)震救灾中涌、记录、现的可歌可报道、研究汶泣的动人故川地震的诸事多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载体文献资料第4 章 映秀镇地震遗迹景观的分布及特征评价4.1 震中映秀相关介绍汶川大地震,映秀镇,是始发地和首要中心震点,就处在断裂带中段长约 200 公里的“北川映秀断层”,这个断层走向就是整个汶川地震震波方向和破 裂方向。大地震带来了空前惨烈的灾难,使得震中的映秀镇成为地震重灾区。重 建后的映秀成为国内抗震减灾的示范基地。重点打造地震纪念性旅游,同时带动 镇内旅游服务和乡村休闲业的发展。根据映秀

9、镇旅游资源特征,保留和新建旅游 项目分为三类,即:512特大地震纪念旅游项目、藏羌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度 假休闲项目。其中,地震纪念旅游项目为依托地震遗址遗迹保留、保护和配建、 新建项目,典型的地震遗迹景观分布和发育完好。以依托映秀镇地震遗迹资源, 来发展和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具有重要意义。4.2映秀镇地震遗址概况介绍映秀是汶川地震龙门山中央断裂首破裂点, 也是汶川地震的震中区。映秀镇 遗址代表了汶川地震对极震区乡镇的毁灭性破坏,在地震学、生命救助和民族学 等学科和领域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彭晋川等, 2008)。主要地震遗迹景观有:汶川映秀镇大地震震源点(震中)、震中牛眠沟滑坡、 映秀断层(龙门

10、山主中央断裂带)、老街堰塞湖、映秀地面脊状鼓包、漩口滑坡、 中滩堡崩塌、鱼子溪崩塌,蔡家村崩滑体,百花“5.12 断桥”,鱼子溪遇难者 公墓,映秀中学地震遗址等。4.3映秀镇典型的地震遗迹旅游景观汶川“512”特大地震后,留下了很多丰富的地震遗址遗迹,便于转化 成为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反映了汶川大地震重要参数,也反映了当时受灾、救灾 重要典型情况的事物,还有反映地震、抗灾等基础科学知识的各类事物。广泛分 布的地震遗迹旅游资源为空间上的合理规划组织旅游线路提供了多种可能。现依据地震遗迹资源分类法,将映秀镇现存的地震遗迹景观进行分类如下:映秀镇大地震震源点(震中)、震中牛眠沟滑坡、映秀断层(龙门山主

11、中央断裂带)、老街堰塞湖、映秀地面脊状鼓包、漩口滑坡、中滩堡崩塌、鱼子溪崩塌、蔡家村崩滑体;百花“512断桥”映秀中学地震遗址鱼子溪遇难者公墓映秀镇汶川地震遗址公园映秀镇震中纪念碑4.3.1 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地震遗迹)映秀漩口中学遗址)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 宿舍楼)座落在阶地上的映秀中学地震遗址是地震后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 遗址,震前是映秀的标志性建筑,学校建筑为水泥框架结构,震中化为一片废墟, 震后形成了很多典型的地质建筑形态,教学楼向北西方向垮塌倾斜,住宿楼区域 则呈波浪变形,毁损严重。如倾覆、侧倾、颠裂、叠塌、端头垮塌、扭曲垮塌、 撕裂垮塌、断裂倒塌、平行错位、十字裂纹,

12、沉降、底部错裂等。4.3.2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和鱼子溪遇难者公墓(地震遗记)地震纪念馆坐落于映秀镇渔子溪半山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用地 8800 平米,地上地下各一层。分为序厅、缅怀厅、灾害厅、重建厅、启示厅五个部分。 最大亮点是 360 度地震体验台,运用声光电新技术,通过地震设备模拟,配合 360 度全方位投影 2D 影片,真实还原那场巨大的灾难场景。鱼子溪台地西靠高 山,北东临河。鸟瞰全城。震后鱼子溪台地作为汶川 5.12 大地震遇难者公墓现 供人凭吊悼念。第5 章 映秀镇地震遗迹资源特色评价5.1 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好5.12 汶川大地震在震中映秀形成了类型多种,数量众多的

13、地震遗迹景观 , 以映秀灾区城镇为代表,向四周发散。映秀镇现存的地震遗迹资源丰富, 旅游经 济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地处先导地位。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灾区工作的开展 使得映秀在对地震遗迹开发方面富集大量重建及开发资金。地震遗迹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空间旅游资源丰富等区位优势共同构成了以映秀镇为代表的汶川地震 灾区地震专项旅游产品的最佳开发条件。5.2 独特的旅游资源观赏性与一般旅游资源相比,地震遗迹资源更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观赏性。不管是 大自然造就的独特地貌形态还是独特的景观空间特征,或是遗留下来的美丽动人 的堰塞湖泊,或是具有科研教育意义的纪念景观场所。从观光旅游来看,地震遗 迹景观往往更具有

14、独特魅力,从而带给观光者独特的空间形态美感。5.3 具有地震灾害科学科普教育纪念意义于一体映秀镇在经历汶川大地震后所形成的建筑遗址、纪念馆、纪念碑、重建和新 建的各类建筑物、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英雄人物等丰富的灾后非物质文化景观 丰富文化景观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的承载物,是其他地 区所没有的。建立高品位地震遗址公园,使之成为融纪念、遗迹保护、科普教育 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地震遗址公园,映秀镇作为成为汶川大地震重要的纪 念地、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12 ”特大地震给 灾区乃至整个中 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但灾后的救灾过程却彰显了中华民族博大 精深的大

15、爱精神。在灾后旅游规划与开 发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这些 “非物质”的 “中华魂”进行“物化”,让这些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代代相传 ( 蔡书良,2010) 。结语汶川大地震曾给这片沃土带来灾难一般的毁灭,但同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 在这块土壤上造就了众多的地震地质遗迹奇景,让映秀重现一种大自然新的活力 与生命力。映秀镇所遗留的地震遗迹景观是科学研究与旅游开发的重要对象。因 此,有必要把地震遗迹分类研究作为突破口,研究和合理划分地震遗迹景观类型, 并对其资源价值予以正确认识。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分类及特色研究有利于指导灾 区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为地震遗迹旅游资源产品开发、线路设计等后 续

16、研究奠定了基础,其研究结论的实践价值有赖于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唐勇, 2010)参考文献1 唐勇,覃建雄.汶川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分类及特色评价J.地球学报,2010,31(4): 575 584.2 赵汀,赵逊.2009.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J.地球学报,30(3): 309-324.3 彭晋川,陈维锋.2008.四川汶川&0级地震典型遗址遗迹综合评估J.灾害学, 23(4): 82-85.4 郭建强.2009.汶川Ms8. 0地震遗迹景观初析J.四川地质学报,29( zl): 256 2605 傅广海.2008.四川地震资源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36( 36) : 16057 l6059.6 蔡书良.2010.“512”地震灾旅游资源开发之(一):主要地震遗址遗迹调查 EB/OL. 2010 03 11.http: / 126 /blog /static latestBlog.7 余波,黄正文.2001.川西地区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地球学报,20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