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第四章基础知识梳理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6915023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七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第四章基础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第四章基础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第四章基础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第四章基础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第四章基础知识梳理(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七下 科学第一章基础知识 班级 姓名 一、感觉世界1人类的任何一种感觉都是在 形成。2皮肤有 觉、 觉、 觉、 觉等功能,其中 觉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在“瞎子摸象”这个故事里,瞎子是用 觉来感知象的形状的。3人体的不同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抚摸一般用手 ,因为这个部位的 比较集中;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 ,因为其上对 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4嗅觉特点:(1)嗅觉的 性,是指一种气味持续地作用于嗅觉器官之后,嗅觉感受性会出现降低的现象,即大脑的 疲劳的缘故5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 ,它里面有许多 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的刺激,尤其对 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6人具有四种最基本的

2、味觉是 、 、 、 ,另 、 、 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舌对酸 甜 苦 咸的敏感性的部位分别是: 、 、 、 。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正在发生的物体叫 。2声音需要依赖 、 和 作为介质才能进行传播。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3声音是以 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4声音与介质的 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 ;还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来说,在相同温度下,在气体中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最 。在15的空气中声速为 米/秒5声速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产生 现象叫回声。三、耳和听觉1.耳是人的 器官,耳的结构分外耳( 、 )、中耳( 、 、 )、内耳( 、 、 ),其

3、中, 是起到振动并放大作用的, 是听觉感受器, 是形成听觉的器官。2乐音的3个特征: 、 和 。声音的音调有高有低,音调的高低由 决定,频率越 ,音调越 ;响度与 和跟人离声源的 有关。音色是声音的音质。跟发声物体 以及 发生的方法有关。3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 波,频率低于 的声波叫次声波。5噪声、噪声等级及噪声的防护:声音的大小的单位用 表示,噪声的防止一要在 .减弱,二要在 中减弱,三要在 处减弱。四、光和颜色1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 ,叫: 、 、 等。2光在 中的传播最快,每秒达 米( 千米)。3光年是指 ,因此它 一个时间单位(填“是”或“不是”)

4、。1光年= 千米。4光的传播不需要借助 ,它可在 中传播,并且传播的速度最快,为 米/秒。光在其它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要慢些。5光线是用 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符号 。6白光射到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 、 、 、 、 、 、 七种色光,这种现象称为 。不能在分解的光叫 ,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 。7 和 都属于不可见光。红外线常用于 上,紫外线杀死 常被人们用来 。还能使 发光,可以用来鉴别纸币的真伪,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健康,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皮肤变黑,诱发 。8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该物体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 决定。白色物体反

5、射 ;黑色物体吸收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射到平面镜表面产生的反射是 ,光射到粗糙的木板表面产生的反射是 。.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 ;反射角 入射角,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 反射和 反射。镜面反射将平行光反射后 射出,而漫反射将平行光线反射后 方向。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像和物体镜面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大小 。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 。平面镜的应用:一是 ,二是改变 。7凸面镜镜对光具有 作用,可以 视野,如汽车驾驶室两侧的 ,凹面镜对光具有 作用,制成 。8

6、光从一种介质 另一种介质中时,它的 发生改变,即称为折射现象。9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 ;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在折射时,光路是 的)。六、眼和视觉透镜可分为两类: (中间 边缘 )和 (中间 边缘 )。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具有 作用。平行于主轴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会后聚 ,这点称为 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 。凸透镜有一对 焦点。3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具有 作用。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会发

7、散,这些发散光线的方向延长线交于 ,这一点称为 。凹透镜有一对 焦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象或虚象u2ffu2fU2fuf成实像和虚象的分界点是 ,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照相机原理:根据凸透镜 时的成像规律,通过调节物体与照相机间距离、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胶片上出现 的像。放大镜的应用原理:根据凸透镜 时的成像规律,通过调节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改变放大倍数,成 、 的 像。幻灯机的原理:根据 。眼球的结构: 和 两大部分组成。眼球壁的组成是: 和 睫状体的作用是: ;瞳孔的大小靠 来改变。内容物的组成是: 。眼球的折光系统由 、 、 、

8、 组成(其中 最主要的是 )。成像原理: 。9近视主要是眼球的前后经过 或晶状体的 过大,来自远方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需要配戴 来矫正。10远视主要是眼球的前后经过 或晶状体弹性变 ,来自近处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需配戴 来矫正。11每个人都有盲点,因为在视网膜上有视神经穿过的地方,在该处无_细胞,当像成在此处,我们便看不到物体。13色盲是失去 。色盲的种类有 、 、 和 。第二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基础知识1. 物体的 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2.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有 等运动形式,其中最简单的运动是 ,最复杂的运动是 。3.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样的,所以它们所具

9、有的能形式也是多样的,能有 等形式。站在跳台上的跳水运动员具有 能,给小灯泡供电的干电池具有 能,空中飞行的鸟具有 能。4. 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和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势能,这两种能之间可以相互 ,这两种能称为 。5. 、 、 、 、 等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6. 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把 能转化为 能储存在体内,因此植物体储存的是 能。第二节 机械运动一、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为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作的描述往往不同 。为研究问题的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用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

10、二、机械运动1.定义(1)把物体位置的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人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 而言的 。2.分类: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 和 。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 和 。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种是 ,另一种是 。四、速度和平均速度1.匀速直线运动(1)特点:a.快慢不变;b.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2)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公式:速度 = ,即 v = ,此公式表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注意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任意时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即 v的大小不

11、变,千万不能将数学表达式 v = s/t理解成 v与 s成正比,与 t成反比,它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3)单位:国际单位是 (读作 ),常用单位km /h(读作千米每小时),两者换算关系 。注意物理课中不要沿用小学数学中长度单位作速度单位的写法,速度单位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速度单位“m /s”和“km /h”之间的变换应多练习 。1米/秒意义是 。(4)路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线的长度,叫做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注意公式中的 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指同一个运动物体,在同一运动中的路程、速度和运动时间,s和 t所用的单位必须与 v的单位统一 2.变速直线运动

12、(1)特点:a.快慢是变化的;b.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2)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在这段路程中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公式:v = st.用此公式求出的速度 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 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是指平均速度 。注意平均速度描述了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 t这段时间内或在 s这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离开了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计算时只要求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不要求计算若干段路程(或时间)的平均速度 。第三节 力的存在一、力的概念1.力是 对 的作用 。力不能离开 而存在 。

13、2.力的作用是 的,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 ,可以 。注意 两个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而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没有力的作用 。4.力的测量力的测量工具是 ,常用的测力计是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看清弹簧测力计的 ,所测力的最大值不得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 测量前需先观察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位于 处,否则应当“校零”, 认清弹簧测力计上刻度,确定每一 和每一 各表示多大的力 . 使用时,作用在挂钩上的力必须与弹簧的伸力方向一致,防止弹簧与侧壁接触而出现较大的误差 。第四节 力的图示1.力的三要素:力的 、 、

14、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都会改变 。2.力的图示:为了表示力的三要素,常用一根带 来表示力,其中用箭头表示力的 ,用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 、,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 。注意在力的图示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细节: 画线段前要确定一个比例标度, 箭头应标在线段的末端,不能超出或缩进线段, 比例标度的确立应使线段数为整数 . 同一个图中,无论有多少个力,只能有一个比例标度 。3.力的示意图:只要物体受力方向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力,不必精确地表示力的 和 。第五节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1.重力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由于

15、叫做重力 。2.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 来测量,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 成正比,关系式为: 或 ,g = ,意义是 。在粗略计算时,g 的值也可以取 1N /kg.。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 叫做重心 。注意 重力大小计算时 G = mg 公式中 m 的单位应取 ,才能算出重力单位为 。 竖直向下,竖直是垂直于水平面,不是垂直于接触面 。 重心不一定全部在物体上,可能在物体外 。第六节 摩擦的利和弊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的力。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和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情况下,压力

16、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 ; 。 减小有害摩擦: ; ;用 来代 ;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气垫);加 。 第七节 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 时,总保持 和 。也叫 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 作用的时候,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 状态;原来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 运动,它速度的 和 都不变。二、惯性与惯性现象1.惯性:物体保持 或 的性质。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个“不变”包括:原来运动状态不变,即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2.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 ,

17、无论是 、 或 ,无论物体是 还是 ,都有惯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不论运动状态如何、是否运动,是否受力,都有惯性 )。3.惯性大小由物体自身的 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 。第八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1.二力平衡的含义:一个物体在 个力作用下,如果保持 或 ,这两个力是平衡的。2. 二力平衡条件: 两个力必须同时作用在 上(同体); 两个力必须作用在 上(共线); 两个力必须 (相等); 两个力必须 (反向);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平衡。3.平衡力与运动状态:物体受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 (一定或不一定)会改变;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定受非平衡力作用 。当物体受到平

18、衡力作用时,将保持 状态或 状态(即平衡状态)。 第三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基础知识 一、动物的生命周期(一)动物的生命周期1.人的生命周期。 是个体发育的起点。3.家蚕的发育:受精卵 。 家蚕生长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个 期。蛹不吃不动,体内却在剧烈变化。家蚕的幼体和成体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4.蝗虫的发育:受精卵 。若虫:除形体大小和生殖器官未成熟外,其余与成虫相似的幼虫。5.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 、 、 、 等生长时期构成。(二)变态发育。1.像青蛙那样,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 和 上要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发育类型,称为变态发育。(三)寿命1.动物的寿命是指动

19、物的 的时间。2.影响动物寿命的较大的因素有 、 、 等。3.动物通过 的方式使种族得以延续。二、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1)精子和卵细胞是人体中的 细胞。(2)精子和卵细胞的比较。2.人的生殖系统(1)人的生殖系统的功能是繁衍后代。(2)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 、 、 、 等器官组成。其中 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 。(3)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 、 、 、 等器官组成。其中 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 。3.受精与妊娠(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 中结合形成 的过程。受精的场所是 。卵巢产生的卵子沿输卵管往下输送,若在此处遇到沿输卵管向上游动的精子,就会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受精时一个

20、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膜内,精子核与卵子的核融合,形成受精卵。(2)一般情况下,一个卵子只能接受 个精子。(1) 是胚胎主要的、最终的发育场所。胚胎发育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来自卵细胞质中的 ,以后胚胎通过 和 从 吸取营养和氧气,并将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三、走向成熟1.青春期是 逐渐成为 的过渡时期,是指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是从 岁到 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比女孩晚 左右。2. 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3.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4、青春期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体变化最明显的时期。(1)人体的外表变化青春期人体的外表男女共同变

21、化有: 、 、 等。男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 长 、声调较 和 突出 等。女性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是 、声调较 和 发育 等。(2) 的发育和成熟这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特征。 进入青春期,女孩的 发育成熟后,大约每一个月有 个成熟的卵从 中排出。如果卵没有受精,就会引起子宫出血,这就是 ,即女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 已经能产生精子,因此有时在睡梦中会 ,这种现象叫 。即男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 。5、青春期要有全面、丰富的营养,要注意 , , 。6.从课本P84图3-21人类的生长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人一生中有两个迅速生长的时期,即 和 ,生长的速度快。四、动物新老个体

22、更替1、动物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动物新老个体间的更替。新个体是通过动物的 产生的,而成年个体在死亡之前,能产生 ,以保证种族的 。2、通过 和 结合,形成 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不需要 和 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 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3、动物生殖的多样性(1)受精方式不同体外受精体内受精(2)胚胎发育方式 卵生的动物有 昆虫 、 、 、 和 等;它们的胚胎发育场所在 母体体外 ,营养来源是 卵中的 。 胎生的动物有 ,胚胎发育场所在母体 内,营养来源由 通过胎盘供给 。 卵胎生(也叫假胎生)的动物很少,如 、 是卵胎生动物,它们的受精卵在 发育,但营养来源与母体 ,而是来自 。4

23、、变形虫、 等单细胞动物一般进行无性生殖。变形虫的生殖方式为 。即一个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变成 子细胞。水螅进行的无性生殖方式是 。即母体发育到一定时候能产生一些 ,这些 从母体上脱落下来,就可以长成 。5、新生命诞生后,经过生长发育,最终都要 和 。(1)衰老的实质是: 的过程。(2)衰老的最终结果是 ,它是生命的 。它的主要特征是 、 、 停止活动,其中 停止活动是死亡的主要标志,即判断人死亡的标准是 。五、植物的一生1、菜豆种子由 和 构成;其中胚由 、 、 、 (两片)组成。2、玉米种子由 与 、 和 构成;胚也由四部分组成,但只有 片子叶;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上 ,能看到 ,说明种子内

24、的主要成分是 。3、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都有 和 ,这是植物种子的 。其中胚又是由 、 、 、 四部分组成; 是新植物的 。不同点是:菜豆种子 (有或无)胚乳,有 片子叶;玉米种子 (有或无)胚乳,有 片子叶。4、(1)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分为: 有胚乳种子,如 小麦 、水稻、 高粱 、 蓖麻 、 柿子 等。 无胚乳种子,如 南瓜 、菜豆、 大豆 、 花生 、黄瓜 、 慈姑 等。(2)根据种子里子叶数目分为: 单子叶植物种子,如 、 、 、 、 慈姑 等。 双子叶植物种子,如 、 、 、 黄瓜 、 柿子 、 蓖麻 等。一般地,单子叶植物种子中 胚乳,双子叶植物中 胚乳。5、种子

25、里含有丰富的 、 、 、 等营养物质。在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主要贮存在 里,在无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重要贮存在 里。6、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胚必须是 活 的,它是将来发育成 的结构基础, 或 中的 是胚发育需要的 的来源。 7、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1)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可能有: 、 、 、 、 、 等。这些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叫 。(2)影响种子萌发的变量很多,但这些变量并不都是同等重要的。如有关种子自身的变量,如 种子的形状 、大小 、 饱满程度 等就是 。(3)在研究一个主要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除了次要变量 需保持相同外,其它的 同样应保证相同。这种研究方法就是 法

26、。如果要探究 空气 是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则应控制的环境因素是 、 应相同。(4)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外界)条件是: 、 (氧气)、 。上述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8、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胚中的胚芽、胚轴和胚根细胞开始 分裂和生长 。首先, 发育成 根 ,同时胚芽逐渐长成 和 ,就这样一株能独立生活的新植物诞生了。9、芽是未发育的 、 或 。按芽的 分为 和 两类。 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 的生长则会使植物体形成 侧枝 。一般顶芽生长好的话,侧芽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 ;有时为了需要 ,目的是为了促使侧芽发育,多长 。10、芽的结构有 、 、 、 和 等部分。在 、 和 充足的条件下,

27、芽顶端的 细胞会不断分裂,芽轴就逐渐伸长,芽轴上的叶原基也会发育成幼叶,并逐渐长大。11、花是被子植物的 器官。花由 和 组成,其中 花萼 和 花瓣 构成了花被,花蕊则有 和 构成。雄蕊则是由 (内有花粉)和 组成,而 、 和 (内有胚珠)三部分组成了雌蕊 。但花的重要结构是 和 。12、植物的一生也跟动物一样,具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株开花结果成熟的植物六、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1、当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成熟,花被展开, 和 显露出来,叫开花。2、植物开花以后,雄蕊中的 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到雌蕊的 上,这个过程叫做 . 3、传粉的方式:自花传粉:花粉落在 一朵花的 上

28、的传粉方式。如 是进行自花传粉的;异花传粉:花粉落到 一朵花的 上的传粉方式,如 是进行异化传粉的。其中, 传粉是普遍的传粉方式。4、异花传粉的途径:(1)虫媒花靠 传粉,动力来自于 ;特点是: 、有 的花被、芳香的 、甜美的 。像 、 、 、 等植物的花。(2)风媒花靠 传粉,动力来自于 ;特点是:花粉 、柱头 或 、并且伸出 。像 水稻、 、榆等植物的花。(3)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常用人工的方法来传播花粉,这就是 。5、完成传粉后,花粉受到 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萌发形成 ; 穿过柱头伸入 子房 ,一直到达 。同时花粉管内形成 个精子。6、精子到达 后,一个精子与胚珠内的 融合形成 ,

29、另一个精子与胚内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是被子植物的双受精。7、受精后,花萼、 、 、雌蕊的 和 一般都凋落。(也有少数花萼不凋落,如草莓)。8、子房发育成 , 发育成果皮 ,胚珠发育成 , 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 。子房内如果只有 一个 胚珠,受精后果实内只有 粒 种子,如桃子等。子房内如果有多个胚珠,受精后,果实内可以形成 粒种子,如西瓜等。9、像 、胎生狗脊、 、葫芦藓等植物都 ,也不产生 ,而是用 进行繁殖。10、营养繁殖是指许多被子植物还可以用 器官,即 、 、 进行繁殖的生殖方式。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四种: 、 、 、 。嫁接能否成活的关键是砧木和接穗的 对齐。营养繁殖的优

30、点:能够更好地保持 ,不易变种,而且繁殖速度 。被广泛地应用于 和 的栽培中。11、组织培养也是一种植物 繁殖的方法。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基础知识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1.(1)地球绕 不停地旋转的运动叫做地球自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方向旋转。(3)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 小时)。(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 2(1)走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 ,也不 的球体。在统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 ,而背着太阳的一半为 。(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3)晨昏线是 半球和 半球的分界线(圈),它由

31、 和 构成。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 变成 的界线是昏线,是日落之处;逐渐由 变成 的界线是晨线,是日出之处。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太阳高度及其变化规律(1) 和 与 的夹角叫 简称 。(2)太阳直射点是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 度。(3)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日内,太阳高度从 变 再变 (填高或低),在 时最高。(注杆影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高度低时杆影反而高)2. 地球公转方向是 转动。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呈 状态,地轴的端总是指向 。地球公转周期约 天(1年)。产生的现象是 、 、 、 、日食月食现象。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日和 日直射赤道, 日直

32、射北回归线, 日直射南回归线。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来回移动;夏至后直射点往 移但直射点还在 半球;秋分后直射点继续 移但直射点在 半球;冬至后直射点虽 移但直射点还在 半球。4.昼夜长短的变化:(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赤道全年昼夜等长)。(1)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 ,另外地区 日和 日昼夜平分。(2)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太阳直射的半球 长 短,反之 短 长。对于北半球的各地来说,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是 日( 月 日),白昼最短的是 日( 月 日),在极圈内则有 或 现象。5.五带的划分是根据获得 的多少(从低纬到高纬逐渐 ),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分为五个热量带:五带纬度范

33、围阳光直射(有或无)极昼极夜(有或无)北寒带北温带热 带南温带南寒带第五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可分 (内地核、外地核); (下地幔、上地幔); 。其中,软流层位于 ;岩石圈是包括 和 。 是地球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地球内部巨大能量作用的结果。 和 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2火山由 、 、 组成。火山喷发物由 、 、 组成。按活动情况可分为 、 、 。分布: 和 。3(1)地震是由于地壳里的岩石在地球 作用下,发生 和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包括 、 、 。(2)分布: 和 。(3)地震发生前,一些动物会表现出异常行为(如 、 等)和惊人的自然现象(如 、 等)。防震自救的措施。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1、大陆漂移说。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2、板块结构学说。(1)板块构造学说创立在 基础上。(2)主要观点:地球分为 大板块: 、 、 、 、 、 (全部为海洋)。六大板块漂浮在 上,并不断发生 和 (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