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6843712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三地理“补胎式”一轮复习第15周城市化教学设计城市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考试大纲: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考试说明: 二、教学考点考点1. 城市化的进程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第一环节自主复习知识梳理示意图图解归纳总结示意图图解图文转换点拨归纳总结图文转换构建答题模板归纳总结图解示意图第二环节真题演练第三环节纠错补漏三维设计练习纠错本第四环节教学反思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评析、总结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2、的过程。2驱动力驱动力含义因素推力(乡村)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城市)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3)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温馨提示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

3、的转变上。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阶段特点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地区差异(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A或B(填字母)阶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合理城市化表现环境问题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

4、“热岛”现象;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问题导思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夏季内涝严重,大街上一时积水很深,两旁建筑受到浸泡,人们戏称“海景房”景观。你能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面,分析一些大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吗?提示:城市规模扩张,地面硬化面积增大,绿地面积减少,雨水下渗少,地表径流增强;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如下表所示。发展阶段特点问题趋

5、势国家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中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起步早(自工业革命开始)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

6、口比重不足40%发展趋势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合理性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

7、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典题示例(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审答规范培养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

8、;日本、意大利、法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B(2)A1(2015广东高考)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 3381 15582307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选D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

9、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项错误,D项正确。2(2014四川高考)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 km附近 B4 km附近C8 km附近 D10 km附近(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

10、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解析:(1)D(2)D第(1)题,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由图示信息可知,在距市中心6 km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开始超过1990年人口密度。四个选项中,在距市中心10 km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与1990年人口密度相差最大,故在距市中心10 km附近2010年较199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从1990年到2010年的二十年间,在距市中心6 km范围内的城区,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说明城市的一些功能区迁出城市中心区,故该市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内部

11、空间结构的调整,选D项。3(2013安徽高考节选)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选B读图可知,20052010年,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大约由35%提高至43%,而就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镇人口比重在30%70%的阶段属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故选B。4(2013四川高考)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

12、增长率/%3.774.283.79(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1)C(2)D第(1)题,由材料可知,19852011年,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高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因此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2)题,由材料可知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均逐年递增,居住用地是城市土地利用的最主要形式,城市新增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

13、,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故A、B项错;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以机械增长为主,故C项错;城市用地逐年递增导致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故D项正确。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

14、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特别提醒城市中心“岛屿”效应热岛效应城市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

15、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干岛效应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湿岛效应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1(2015山东高考)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1)(2)题。(1)该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B12:00C14:00 D18:00(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解析:(1)

16、A(2)D第(1)题,根据图中拥挤的路段可以看出,在市区的拥挤最为严重,且出现双向拥挤,在郊区部分地区出现了单向拥挤,可以推断是上下班时间,故C、D错误。根据“靠右行驶”的交通法规可以判断郊区道路中单向拥堵的是进城方向车流,因此判断为上班时间。第(2)题,要缓解“钟摆”交通现象,即需要减少郊区居民进入市区,“移业就民”是比较可行的办法,而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会增加城市中心的产业密度,加剧“钟摆”交通现象,所以B、C两项错误;迁出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不迁走就业岗位,仍然会存在“钟摆”交通现象,所以A项错误。2(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

17、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1)D(2)C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由图可知,林地面积自2003年到2009年增加,2009年到2013年减少,故A项错误;水域面积2003年到2006年有所减少,2006年到2009年有所增加,2009年到201

18、3年有所减少,故B项错误;未利用地面积2003年到2006年增加,2006年到2009年减少,2009年到2013年基本上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由图可知,自2003年到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因此D项正确。第(2)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

19、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C项正确。3(2014全国卷)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1)(2)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1)D(2)B第(1)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第(2)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