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四梦想光明的两位民国圣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6743815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四梦想光明的两位民国圣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四梦想光明的两位民国圣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四梦想光明的两位民国圣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四梦想光明的两位民国圣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四梦想光明的两位民国圣人(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梦想光明的两位民国“圣人”梦想光明的两位民国“圣人”胡适生前就被视为圣人。 台大毕业的陈之蕃梦想赴美留学,但连买机票的钱都没有,胡适知道后,立即从美国给他寄来支票,圆了他的留学梦。陈之蕃后来在美钻研物理学,成为大家。经济条件有了转机后,陈把支票寄还给了胡适,胡适给他写了封回信。 之蕃兄: 谢谢你的信和支票。 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四百元。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 陈之蕃接到此信后大为感动,说:“这是胡先生给我的最短的一封信,却是使我最感动的一封信,如

2、同乍登千仞之冈,你要振衣;忽临万里之流,你要濯足。在这样一位圣者的面前,我自然而然地感到自己的污浊。他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原因是:永远有利息在人间我每读此信时,并不落泪,而是自己想洗个澡。我感觉自己污浊,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广阔的心胸。” 在秘书胡颂平眼中,胡适也同样让人高山仰止。在胡适身边工作一年多后,有一次胡颂平不觉对胡适说:“我读论语,在先生身上得到了验证。”胡适听了这话,不觉一愣,然后慢慢说:“这大概是我多读论语的影响。” 不过在胡适眼中,有一位朋友比他更有资格当圣人,此人即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 胡适曾说:“凡受过这个世界的新文化的震撼最大的人物,他们的人

3、格,都可以上比一切时代的圣贤,不但没有愧色,还往往超越前人。”胡适认为以下九人,其人格可以上比圣贤,名列第一的即为高梦旦,其余几位依次为:张元济、蔡元培、吴稚晖、张伯苓、周诒春、李四光、翁文灏、姜蒋佐。 胡适熟读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旧小说,文章中常常引用小说中的故事做譬喻,“取其人人能解,人人能大笑”。高梦旦对旧小说很生疏,不能领会胡适的用意,而高梦旦的九兄因为熟读旧小说,对胡适所写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读到过瘾处,忍不住给弟弟写信夸奖胡适。 在信中,九兄夸胡适的文章梁任公之后数第一:文笔纵横,一往无敌,威武不屈,胆略过人。九兄给胡适取了个称号“龙胆公”“取赵子龙一身都是胆之意”。 九兄还告诉高梦旦

4、,他已向二侄、三侄推荐了胡适的文章,并以充满惋惜的口吻对三侄说:“惜尔腹笥太俭,苟稍富有,当托十一叔(指高梦旦)为尔介绍于胡先生之门,以长尔学识。人贵自立,好为之,未晚也。” 高梦旦把这封信转给胡适,说:“吾家有最守旧之老兄,忽然大恭维起胡先生。兹寄奉,以博一笑。” 胡适回信表达了他对高梦旦九兄的感谢,至于教导高家晚辈,胡适认为自己没这个资格:“至于九令兄原信末段所说,我读了几乎汗下。君家自有圣人,何假外求。” 这里提及的“圣人”,就是高梦旦。 胡适留美归来在北大做教授时,求才若渴的高梦旦数次劝胡适辞去北大教职,出任商务印书馆编辑部主任。他对胡适说:“我们那边缺少一双眼睛,我们盼望你来做我们的

5、眼睛。” 高梦旦为何要让贤于胡适?在一封信中,他透露了缘由: “弟生平不作白话文,而对于白话文并不反对,盖知非此不能普及也此间编辑教科用书,本以普及教育为职志,故不能不注重白话文,以期养成多数国民之智识,而弟既不能白话文,势不足应时势之需要,颇思求可自代者。有人盛称胡氏之为人,初不敢过信,因与之往返,委托其校阅稿件,相知既久,相信较深,颇欲招致来沪,引以自代。” 尽管胡适知道“得着一个商务印书馆,比得着什么学校更重要”,但他一则自认资历浅,另外,他也不愿放弃北大的教职。那时的胡适钟情学术,想在哲学研究方面做一番事业,只能一再谢绝高梦旦的好意。高梦旦不死心,就请胡适暑假期间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玩三

6、个月,做我们的客人”,顺便为印书馆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一九二一年七月,胡适冒着酷暑,从北京赶至上海。 高梦旦请胡适来当然不是“玩玩”而已,而是请这位因提倡白话文而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商务印书馆调研考察、指导工作。那段时间,胡适和高梦旦朝夕相处,倾心交谈:“高先生每天都把编译所各部分的工作指示给我看,把所中的同事介绍和我谈话。每天他家中送饭来,我若没有外面的约会,总是和他同吃午饭。” 暑假结束,胡适要回北京授课。商务印书馆给胡适一千元钱作为暑期工作的报酬,胡适只收下五百元,他说:“五百元够这一个半月的花费了。我并不想做短工得钱。我不过一时高兴来看看,使我知道商务的内容,增长一点见

7、识,那就是我的酬报了。” 高梦旦六十岁生日时,胡适作了一首小诗祝贺: 很小的问题,可以立时办到。 圣人立言救世,话不多不少。 一生梦想大光明,六十不知老。 这样新鲜世界,多活几年好。 从这首小诗可看出,胡适与高梦旦志同道合,趣味相投。 高梦旦原名凤谦,晚年自号“梦旦”,因为“梦旦是在漫漫长夜里想望晨光的到来,最足以表现他一生追求光明的理想”。 而胡适也是终生憧憬光明的人。胡适自称乃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因为他的心中永远揣着希望。胡适认为,西方人乐观、有信心,所以才敢于梦想。受此影响,胡适留美后也非常看重梦想,曾说:“梦想做大事业,人或笑之,以为无益。其实不然。天下多少事业,皆起于一二人之梦想。

8、今日大患在于无梦想之人耳。” “很小的问题,可以立时办到”是高梦旦朋友说的一句话。胡适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最能写出他(高梦旦)的志趣。他一生做的事,三十年编纂小学教科书,三十年提倡他的十三个月的历法,三十年提倡简笔字,提倡电报的改革,提倡度量衡的改革,都是他认为不难做到的小问题”。 高梦旦做事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他崇尚事实,主张实干,“知道进步是一点一滴积聚成的,光明是一线一线慢慢来的”。这一点他和胡适也“英雄所见略同”。胡适信奉“自古成功在尝试”,倡导一点一滴的努力,一尺一寸的收获。 胡适最欣赏高梦旦的还是他做人“最慈祥”“最热心”:“他那古板的外貌里,藏着一颗最仁爱暖热的心。在他的大家

9、庭里,他的儿子、女儿都说,吾父不仅是一个好父亲,实兼一个友谊至笃的朋友。” 高梦旦和儿子如同“两个最知心的小朋友”,父子俩亲密相处的一幕,让幼年丧父的胡适既羡且妒。胡适甚至特意为此做了一首诗: 在我的老辈朋友之中,高梦旦先生要算是最无可指摘的了。 他的福建官话,我只觉得妩媚好听。 他每晚大叫大喊地说梦话,我只觉得是他的特别风致。 甚至于他爱打麻将,我也只觉得他格外的近人情。 但是我有一件事,不能不怨他: 他和仲洽在这里山上的时候,他们父子两人时时对坐着, 用福州话背诗,背文章,作笑谈,作长时间的深谈, 像两个最知心的小朋友一样, 全不管他们旁边还有两个从小没有父亲的人, 望着他们,妒在心头,泪

10、在眼里! 这一点不能不算是,高梦旦先生的罪状了! 胡适小时缺少父爱,高梦旦父子之间的亲昵神态自然令他羡慕也伤怀。胡适后来能那么慈爱、那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两个儿子,多少也受到高梦旦的影响。 我们知道,林纾因极力反对白话文而成为众矢之的,可此人与高梦旦的两位兄长关系极好,也是高梦旦非常尊敬的一位前辈。尽管如此,高梦旦还是冒着被痛斥的危险给林纾写了一封信,为白话文张目,为胡适辩护。 信末,高梦旦坦言,这封信可能会让对方怒不可遏,对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此书草就多日,未以付邮,且逆料足下未尽一纸,即当撕为万段,故特打成三份:一以奉寄;一存小蔚处,备足下息怒时,就近更行取阅;一存此间,因弟作此书时,

11、不免有负气之言,欲俟气平后,自取复阅也。” 但这封信尚未发出,林纾便来到了上海,和高梦旦“同游雁荡,相聚十余日,谈论甚久,无所芥蒂”。高梦旦因此觉得“先生胸无宿物,天性然也”,最终“不忍出此书,以伤其心”。 十三年后,高梦旦翻检旧书时发现了这封信,当时林纾已去世十二载。他把这封信转寄给了胡适。 显然,这封信让胡适大为感动,不是因为高梦旦在信中为自己开脱、辩护,而是因为高氏出于不忍之心,最终并没有寄出这封可能会触怒对方的略带火药味的信。 高梦旦曾告诉胡适,他之所以敬重胡适,是因为胡适能听从母命,没有背弃婚约。胡适问:“这一件事有什么难能可贵之处吗?”高梦旦说:“对你来说,这是一件大牺牲。”胡适不

12、以为然:“我生平做的事,没有一件比这件事更讨便宜的了,有什么大牺牲?”高梦旦更加不解:“何以最讨便宜?”胡适娓娓道来:“当初我并不曾准备什么牺牲,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的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顿了一下,胡适仿佛自我安慰地说:“其实我家庭里并没有什么大过不去的地方。这已是占便宜了。最占便宜的,是社会上对于此事的过分赞许,这种精神上的反应,真是意外的便宜。我是不怕人骂的,我也不曾求人赞许,我不过行吾心之所安罢了,而竟得这种意外的过分报酬,岂不是最便宜的事吗?” 胡适坦言,对于旧婚约,他“始终没有存毁约的念头”,但也曾面临“危机一发

13、”的时刻。 原来,胡适回国后,在结婚前想见一下江冬秀。胡适想,既然两人即将结婚,亲眼看一下新娘子应该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了。没想到,他来到江冬秀家后,江冬秀竟躲到床上,放下了床帐。胡适对高梦旦说:“若当时自己拔腿就走,或到外面客店去住,那关系就僵了。”胡适忍住内心的不快,一边翻书一边与其他人闲谈。渐渐地,内心的不快一点一点消失了,因为胡适意识到,新娘婚前不愿见新郎,并不是新娘的错,而是旧家庭旧习惯之错,既然如此,何必要争这一时的面子?倘若坚持要见江冬秀,就算对方勉强同意了,自己的面子有了,人家的面子何在呢?这样一想,他心平气和多了。 后来胡适得知,果然是因为旧家庭作梗,长辈们反对,江冬秀才被迫躲入

14、帐中的。 胡适对高梦旦感慨:“那天晚上,我若一任性,必至闹翻。我至今回想,那时确是危机一发之时。我这十几年的婚姻旧约,只有这几点钟是我自己有意矜持的。我自信那一晚与第二天早上的行为也不过是一个绅士应该做的。我受了半世的教育,若不能应付这样一点小境地,我就该惭愧终身了。” 听到这里,高梦旦连连点头,夸胡适对此事处理得当。 胡适之所以在高梦旦而非别人面前,吐露他对自己婚姻的真实看法以及婚前那段鲜为人知的小插曲,也许因为在他看来,高梦旦和自己均具备一颗慈悲之心。只有如此,对方才愿意相信,自己接受旧式婚姻是出于“不忍”之心,才会认同这一看法:慈悲之怀、容忍之心有助于我们度过人生中那些不期而至的“危机一

15、发”之时。 一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胡适结束在上海的工作即将远赴北京时说:“住上海三年半,今将远行了,颇念念不忍去。最可念者是几个好朋友,最不能忘者是高梦旦先生。” 正因为相知最深,分手时才会念念不忘。 胡适晚年曾说及自己的婚姻:“我们那个时代,现在的年轻人是不会了解的。我和我的太太订婚之后,我们从未见过面,一直到了结婚那天才见面的。我有两句诗:情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有了“情愿不自由”的宽厚容忍,就有了“也就自由了”的达观释然。 胡适晚年还和秘书谈起高梦旦的一次遭遇:“高梦旦先生有一位最小的女儿,也是他最爱的女儿,她出国回来不久,因盲肠炎进医院割治。那时割治盲肠炎已很稳定了,只有万分之一的危险。高小姐恰恰是万分之一的危险,结果不救了。” 说到这里,胡适加重了语气,道:“高梦旦先生没有说一句话。” 如果不是特别能容忍,高先生不会“没有说一句话”。 或许,高梦旦和胡适能成为民国“圣人”,就是因为两人都具备罕见的容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