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监测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6695249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治疗药物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治疗药物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治疗药物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治疗药物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药物监测(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治疗药物监测(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48,分数:48.00)1. 阿米卡星的有效峰浓度范围为 A.510mg/L B.1015mg/L C.1520mg/L D.20 25mg/L E.2530mg/L(分数:1.00)A.B.C.D. 丿E.解析:2. 下列不需常规监测的药物是 A.阿米卡星 B.丙戊酸 C .万古霉素 D.洛伐他汀 E .茶碱分数:1.00)A.B.C.D. 丿E.解析:3. 增加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 A.缩短 B.延长 C .基本不变 D.随增加剂量的多少而变化 E .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 丿D.E.解析:4

2、. 常见监测药物中以肾排泄为主的是 A.茶碱 B.地高辛 C.卡马西平 D .苯妥英钠E .苯妥英钠(分数:1.00)A.B. 丿C.D.E.解析:5. 阿米卡星的治疗谷浓度范围为 A.2mg/L B.4mg/L C.6mg/L D.8mg/L E .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 丿C.D.E.解析:6. 治疗药物监测的工作内容未包括的是 B.观察临床药效、考察药物治疗效果 C.必要时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 D.药物经济学评价 E.解释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分数:1.00)A.B.C.D. 丿E.解析:7. 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A

3、 .增加半倍 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增加3倍 E.增加4倍(分数:1.00)A.B. 丿C.D.E.解析:8. 关于表观分布容积Vd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Vd 增大,血药浓度升高 B. Vd 减小,血药浓度下降 C. Vd 增大,血药浓度下降 D. Vd 减小,血药浓度不变 E. Vd 增大,血药浓度不变分数:1.00)A.B.C. 丿D.E.解析:9. 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未包括的是 A.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 B.应用新的分析技术及微机,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C.为临床合理用药服务 D.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E.实现最佳的药物治疗效果,最小的毒性作用(分数

4、:1.00)A.B.C.D. 丿E.解析:10. 妥布霉素的有效峰浓度是 A.510mg/L B.1015mg/L C.1520mg/L D.2025mg/L E.2530mg/L分数:1.00)A. 丿B.C.D.E.解析:11. 需进行常规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是 A.阿托品 B.地高辛 C.硝酸异山梨酯 D.右旋糖酐铁 E.阿莫西林(分数:1.00)A.B. 丿C.D.E.解析:12. 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最准确的方法是 A.经验法 B.比例法 C .血肌酐法 D .个体参数法 E .列线图法(分数:1.00)A.B.C.D. 丿E.解析:13. 治疗药物监测质控的相对偏差一般应 A.W5%

5、B.W10% C.W15% D.W20% E.W25%(分数:1.00)A.B.C. 丿D.E.解析:14. 治疗药物监测的英文缩写是 A.AUC B.MEC C.MTC D. TDM E. TDX分数:1.00)A.B.C.D. 丿E.解析:15. 下列哪种方法主要用于毒物分析A .薄层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高效液相色谱法 D.免疫分析法 E.分光光度法分数:1.00)A. 丿B.C.D.E.解析:16. 微生物法适用于测定 A.抗生素浓度 B .抗癫痫药浓度 C.抗心律失常药浓度 D.抗高血压药浓度 E.抗凝药浓度(分数:1.00)A. 丿B.C.D.E.解析:17. 治疗药物监测的

6、核心是 A.建立体内药物分析方法 B.测定血药浓度 C 解释测定结果 D.给药方案个体化 E .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 丿E.解析:18. 治疗药物监测主要监测的是哪个过程 A.药剂学过程 B.药代动力学过程 C.药效学过程 D.治疗作用过程 E .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 丿C.D.E.解析:19. 增加给药间隔 A.峰浓度降低,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小 B.峰浓度降低,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大 C.峰浓度不变,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小 D.峰浓度不变,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大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 丿E.解析:20. 恒速恒量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

7、度为 A.有效血药浓度 B.稳态血药浓度 C.峰浓度 D.谷浓度 E.中毒浓度(分数:1.00)A.B. 丿C.D.E.解析:21. 下列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抗肿瘤药是 A.塞替哌 B.长春新碱 C.甲氨蝶吟 D.三尖杉酯碱 E.氟尿嘧啶(分数:1.00)A.B.C. 丿D.E.解析:22. 考核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线性关系至少需要几个标准溶液浓度 A.3 B.4 C.5 D.6E. 7(分数:1.00)A.B.C. 丿D.E.解析:23. 关于采血样时间和采样方法,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 .多剂量服药达稳态前采血样B .多剂量服药达稳态后采血样 C. 口服给药在消除相采血样 D .评价疗效时

8、取谷值浓度E.评价毒性时取峰值浓度(分数:1.00)A. 丿B.C.D.E.解析:24. 增加给药间隔,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 A.延长 B .缩短 C.基本不变 D.随增加间隔的长短而变化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 丿D.E.解析:25. 不能作为监测标本的是 A.血清 B.血浆 C .全血 D .尿液E .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 丿解析:26. 地高辛的中毒浓度为 A.1.5ng/ml B.2.4ng/ml C. 3.5ng/ml D. 5.0ng/ml E. 10.0ng/ml(分数:1.00)A.B. 丿C.D.E.解析:27. 妥布霉素的潜在

9、中毒峰浓度是 A. 2mg/L B. 4mg/L C. 6mg/L D. 8mg/L E. 12mg/L分数:1.00)A.B.C.D.E. 丿解析:28. 个体化给药的给药间隔都应 A.等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B.小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C.大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 D.等于药物消除半衰期的2倍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 丿解析:29. 临床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的采血时间是 A.给药后12h B.给药后23h C.给药后35h D.给药后46h E.给药后824h(分数:1.00)A.B.C.D.E. 丿解析:30. 下列需同时监测峰浓度和谷浓度的药物是 A.卡马西平 B.

10、苯巴比妥 C.苯妥英钠 D.丙戊酸 E.妥布霉素(分数:1.00)A.B.C.D.E. 丿解析:31. 庆大霉素的潜在中毒谷浓度是 A.2mg/L B.4mg/L C.6mg/L D.8mg/L E.12mg/L(分数:1.00)A. 丿B.C.D.E.解析:32. 目前荧光偏振免疫法不能测定的药物是 A.他克莫司 B.环抱素A C.苯巴比妥 D.苯妥英钠 E.卡马西平(分数:1.00)A. 丿B.C.D.E.解析:33. 最适用于临床常规监测的分析方法是 B.气相色谱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 .免疫分析法 E.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数:1.00)A.B.C.D. 丿E.解析:34. 环抱素A用

11、于器官移植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关于其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血清浓度与全血浓度的测定值不同 B.不同分析方法的测定的结果不同 C.移植后不同时间的治疗窗范围不同 D.移植后不同时间的治疗窗范围相同 E.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有重叠分数:1.00)A.B.C.D. 丿E.解析:35. 下列原则不正确的是 A.实测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临床有效,不需调整给药方案 B.实测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临床无效,不需调整给药方案 C.实测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疗效不佳,需调整给药方案 D.实测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临床有效,暂不需调整给药方案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 丿C.D.E.解析

12、:36.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不包括 A.年龄 B.性别 C .肥胖D .环境因素E .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D.E. 丿解析:37. 常见列入常规治疗药物监测的一类抗生素是 A.青霉素类 B.头抱霉素类 C .氨基糖苷类 D.四环素类 E.大环内酯类(分数:1.00)A.B.C. 丿D.E.解析:38. 下列不是治疗药物监测适应范围的为 A.病人肾功能损害,且使用药物及活性代谢物由肾排泄 B.患肝病而使用药物及活性代谢物主要在肝脏代谢 C.胃肠道功能不良的病人口服某些药物 D.合并用药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 E.虽长期使用某药物,但病人顺应性好(分数:1.00)A.B.C.D.E

13、. 丿解析:39. 等间隔多剂量给药,达到稳态浓度需经过几个半衰期 A.13个 B.24个 C.35个 D.46个 E.以上都不对(分数:1.00)A.B.C. 丿D.E.解析:4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测定 A.含碳、氢元素的药物 B.含氮元素的药物 C.含磷元素的药物 D.含金属元素的药物 E.含硫元素的药物(分数:1.00)A.B.C.D. 丿E.解析:41. 设计给药方案最重要的参数是 A.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 B.吸收速率常数ka和分布容积Vd C.消除速率常数k和分布容积Vd D.消除速率常数k和半衰期T1/2 E.曲线下面积AUC和半衰期T1/2(分数:1.0

14、0)A.B.C. 丿D.E.解析:42. 经过几个半衰期可以消除体内药量的 95以上 A.1 B .2 C.3 D.4 E.5分数:1.00)A.B.C.D.E. 丿解析:43. 地高辛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 A.0.1 0.5ng/ml B.0.51.0ng/ml C.0.82.0ng/ml D.1.03.0ng/ml E.1.55.0ng/ml(分数:1.00)A.B.C. 丿D.E.解析:44. 庆大霉素的治疗谷浓度是 A.2mg/L B.4mg/L C.6mg/L D.8mg/L E.10mg/L(分数:1.00)A. 丿B.C.D.E.解析:45. 治疗药物监测室内质控应随行几个不同浓

15、度的质控样品 A.1 B.2 C.3 D.4 E.5(分数:1.00)A.B.C. 丿D.E.解析:46. 高效液相色谱法不能测定的药物是 A.阿米替林 B.卡马西平 C.阿米卡星 D.丙米嗪 E.锂盐分数:1.00)A.B.C.D.E. 丿解析:47. 治疗窗是指 A.低于最小有效浓度 B.高于最小有效浓度 C.低于最小中毒浓度 D.高于最小中毒浓度 E.最小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分数:1.00)A.B.C.D.E. 丿解析:48. 目前治疗药物监测最常用的两种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是 A.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 B.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C.荧光偏振免疫法和高效液相色谱

16、法 D.荧光偏振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 E.酶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分数:1.00)A.B.C. 丿D.E.解析:二、B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三、设计给药方案常用的重要参数A. FB. kC. VdD. TET1/2(总题数:5,分数:2.50)49. 消除速率常数(分数:0.50)A.B. 丿C.D.E.解析:50. 消除半衰期(分数:0.50)A.B.C.D.E. 丿解析:51. 生物利用度(分数:0.50)A. 丿B.C.D.E.解析:52. 分布容积(分数:0.50)A.B.C. 丿D.E.解析:53. 给药间隔分数:0.50)A.B.C.D. 丿E.解析:四、A.给药后30分钟

17、B. 给药后2hC. 给药后4hD. 给药后12hE. 达稳态后给下一个剂量前(总题数:5,分数:2.50)54. 口服茶碱普通制剂后谷浓度的采血时间(分数:0.50)A.B.C.D.E. 丿解析:55. 口服茶碱缓释制剂后峰浓度的采血时间(分数:0.50)A.B.C. 丿D.E.解析:56. 口服茶碱缓释制剂后谷浓度的采血时间(分数:0.50)A.B.C.D.E. 丿解析:57. 静注给负荷剂量后峰浓度的采血时间(分数:0.50)A. 丿B.C.D.E.解析:58. 口服茶碱普通制剂后峰浓度的采血时间(分数:0.50)A.B. 丿C.D.E.解析:五、A. 55mg/LB. 412mg/LC

18、. 10 20mg/LD. 2025mg/LE. 50100mg/L(总题数:5,分数:2.50)59. 丙戊酸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分数:0.50)A.B.C.D.E. 丿解析:60. 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分数:0.50)A.B.C. 丿D.E.解析:61. 苯妥英钠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分数:0.50)A.B.C. 丿D.E.解析:62. 卡马西平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分数:0.50)A.B. 丿C.D.E.解析:63. 利多卡因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分数:0.50)A. 丿B.C.D.E.解析:六、A. FPIABGCC. HPCED. HPLCE. RIA上述缩写表示(总题数:5

19、,分数:2.50)64. 荧光偏振免疫法(分数:0.50)A. 丿B.C.D.E.解析:65. 气相色谱法(分数:0.50)A.B. 丿C.D.E.解析:66.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数:0.50)A.B.C.D. 丿E.解析:67.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数:0.50)A.B.C. 丿D.E.解析:68. 放射免疫法(分数:0.50)A.B.C.D.E. 丿解析:七、X型题(总题数:12,分数:12.00)69. 治疗药物监测的工作内容包括分数:1.00)A. 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丿B.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C. 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D. 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E. 必要时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

20、给药方案丿 解析:70.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有(分数:1.00)A. 生物利用度VB. 肾功能损害VC. 肝功能疾患VD. 遗传因素 VE. 药物相互作用 V解析:71. 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有(分数:1.00)A. 分光光度法B. 微生物法 VC. 高效液相色谱法VD. 酶联免疫分析法VE. 微粒酶免疫分析法 V 解析:72. 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包括(分数:1.00)A. 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 VB. 应用新的分析技术及微机,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VC. 为临床合理用药服务 VD. 进行药物利用研究E. 实现最佳的药物治疗效果,最小的毒性作用 V解析:73. 列入常规监

21、测的药物有(分数:1.00)A. 青霉素B. 茶碱 VC. 地高辛 VD. 维生素 CE. 环孢素 A V解析:74. 决定血药浓度的药动学参数有分数:1.00)A. 吸收速率常数 VB. 吸收分数 VC. 达稳态分数D. 表观分布容积丿E. 消除速率常数丿解析:75. 属于治疗药物监测适应范围的是(分数:1.00)A. 个体间药代动力学差异大的药物丿B. 半衰期长的药物C. 治疗指数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VD. 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时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明确辨别VE. 合并用药有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 V解析:76. 治疗药物监测的程序包括(分数:1.00)A. 申请VB. 取样VC. 测定VD.

22、 数据处理VE. 结果解释V解析:77. 下列常规监测药物中主要在肝脏代谢的是(分数:1.00)A. 庆大霉素B. 妥布霉素C. 茶碱 VD. 苯巴比妥 VE. 地高辛解析:78. 环抱素A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有(分数:1.00)A. 分光光度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 VC. 气相色谱法D. 放射免疫法 VE. 荧光偏振免疫法 V解析:79. 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的分析方法有分数:1.00)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VB. 红外分光光度法C. 荧光分光光度法丿D.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丿E. 荧光偏振免疫法丿解析:80. 关于采血样时间,下列原则正确的是(分数:1.00)A. 口服给药时在吸收相采血B. 口服给药时在消除相采血丿C. 多剂量给药达稳态前采血D. 多剂量给药达稳态后采血丿E. 以上都对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