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关注粮食问题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6654585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历史热点关注粮食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热点关注粮食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热点关注粮食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热点关注粮食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热点关注粮食问题(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历史热点:关注粮食问题背景资料: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进一步加强节省粮食反对挥霍工作的告知国办发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全民爱惜粮食、节省粮食意识,切实做好节省粮食、反对挥霍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国务院批准,现就有关问题告知如下:一、充足结识节省粮食、反对挥霍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几年国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连年获得丰收,食物供应日益丰富,基本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但是随着工业化、城乡化加快推动以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粮食供需

2、将长期处在紧平衡状态。同步,粮食和食品在生产、储存、加工、运送、消费等环节损失挥霍现象严重,特别是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导致的食品挥霍令人触目惊心。为此,必须一手抓粮食生产,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一手抓粮食节省,提高粮食综合运用率,克制不合理的需求。要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省,消费不能挥霍。加强粮食节省、反对挥霍,有助于保障粮食供应,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省的良好风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从战略高度注重节省粮食、反对挥霍工作,采用切实有力措施,努力抓出成效。二、节省粮食、反对挥霍的重要措施(一)加强粮食生产和养殖业节省。重点抓好农作物播种、田间管

3、理、收获及畜禽饲养等环节的节省。大力推广种子精选包衣和精拟定量栽培技术,加大病虫草鼠害防治力度,加强高性能复式农业机械的研发,推广适时机械收获和产地烘干等先进实用技术,减少生产损失。抓紧制定节粮型畜牧养殖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口,积极开发运用秸秆等非粮食物资源。改善畜禽饲养方式,增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饲料转化率。(二)做好粮食储存和保管工作。修订和完善储粮损耗率原则,加强储粮基本设施建设,改善储粮条件,提高粮食储存质量。推广温控气控储存、低温低氧低剂量“绿色”储存、机械通风储存等先进储粮技术,减缓粮食品质下降速度,避免库存粮食发生霉变。加强和改善管理,减少粮食入库、出库、

4、倒库、清库等环节的遗洒损失。针对农户储粮分散、面广、装具落后等特点,进一步普及科学储粮知识,提高农户防治病虫鼠害技能,加大实行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力度,扩大农户储粮减损试点规模,大力推广先进合用的新装具、新技术,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减少储粮损耗。鼓励粮食购销公司积极面向农户开展粮食代储代销、代加工业务。(三)提高粮食加工和转化运用率。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裁减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提高成品粮油出品率和副产品运用率。重点抓好酿酒、发酵、食品添加剂、焙烤等领域的粮食综合运用工作。结合国内粮食供应水平和品种特点,优化工业用粮生产构造,研究推广非粮作物替代粮食作物,

5、控制粮食不合理加工转化。(四)狠抓粮食运送节省。结合编制实行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型粮食运送装备,严格执行粮食装卸作业原则,推广粮食“四散”(散装、散运、散卸、散储)技术,加强散粮运送中转、接受、发放设施及检查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铁海联运,完善粮食集疏运网络,减少运送环节,缩短运送周期,减少粮食运送环节的损失挥霍。(五)大力推动餐饮业节省。要按照营养、健康、适量、节俭的原则,制定完善餐饮服务原则和文明用餐规范,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有条件的餐饮公司,要积极为顾客提供营养配餐服务。鼓励发展大众化餐饮和餐饮业连锁经营,加快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创立“绿色”饭

6、店。加快餐饮业信息化建设,减少粮食和食品采购、储运、加工环节的挥霍。加强餐厨垃圾管理,积极推动餐厨垃圾的资源化运用。(六)切实抓好食堂节省。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要转变经营和服务机制,积极推广餐饮服务外包,强化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加强粮食、副食品和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及加工管理。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改善供餐、用餐方式,多供应小份量食品,以便用餐人员适量选用。要在餐厅摆放提示牌或张贴宣传画,提示用餐人员注意节省,管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对导致挥霍的要进行批评教育。 (七)行政机关带头节省粮食。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做好节省粮食、反对挥霍工作。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

7、管理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制定和完善公务接待费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定点用餐制度,不得超原则安排用餐,倡导采用自助餐形式,一般不安排宴请。三、加大宣教力度(一)加强对青少年和小朋友的节粮教育。采用多种形式教育青少年和小朋友养成爱惜粮食、节省粮食的好习惯。将国内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压力大等状况编入中小学教材,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农业生产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苦和粮食生产的艰难,培养艰苦奋斗、勤俭节省的美德,自觉爱惜每一粒粮食。(二)广泛开展节粮宣传活动。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节省粮食、反对挥霍的重要性、急切性,报道节粮典型和经验,曝光挥霍现象。要移

8、风易俗,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减少食品的不合理消费,摒弃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增进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构造。继续开展世界粮食日和爱惜粮食、节省粮食宣传周活动,提高全社会节粮意识。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一)明确任务和责任。发展改革委负责节省粮食、反对挥霍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农业部、粮食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送部、铁道部、商务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粮食生产、储存、加工、运送和消费环节的节省工作。财政部、国管局、教育部要抓好公务接待活动、行政机关、学校等领域的节省粮食工作。质检总局牵头负责有关原则的制定修订工作。科技、卫生、旅游、

9、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各自的特点,积极做好节省粮食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行方案,保证各项节粮措施落到实处。(二)强化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定期组织节省粮食专项检查,重点加强对公务接待活动、餐饮公司、宾馆饭店、机关、学校的检查,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要督促整治,通报批评;对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要充足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表扬先进,鞭策落后,营造节省粮食、反对挥霍的良好社会氛围。国务院办公厅二一年一月十八日【命题分析】【中国古代史】发达的古代农业初期农业生产浮现 精耕细作老式农业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原始农业时间:距今一万年

10、左右。作物:最早培植水稻和粟。农具和技术:石刀石斧;刀耕火种;迁徙农业。商周农业时间:商朝和西周时期。农具:耒耜;石锄石犁;青铜(较少)。技术:排水,除草,施肥,灭虫,持续耕种,定居。作物:粟、稻、黍、稷、麦、桑、麻等。铁犁牛耕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两汉时期:耦犁和犁壁的发明推广。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发明。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赵过耧车和代田法。魏晋时期:耕耙耱技术;宋朝:经济中心南移;宋朝后来:南方一年两熟和三熟制。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大运河。水利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商周时期:工具落后;土地国有(井田);集体耕种。确立背景:春秋战

11、国;铁器牛耕;土地私有;小农经济浮现。基本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保守性;脆弱性。产生影响:中国封建文明不断发展的经济基本。【古代对农业的政策和措施】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内政(“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级别,按级别高下,征取数量不等的实物税,从而增长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井田的界线,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溃。)发展生产。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发展,严禁弃农经商。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驰道和邮驿。唐:轻徭溥赋,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履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开荒和兴

12、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增进南北农作物交流。明朝张居正在全国履行“一条鞭法”,相对减轻了农民的承当。清初政府鼓励农耕,康熙实行“改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农作物的种植与引进】商周:黍、稷、麦、稻、豆五谷。两汉:农作物除粟、黍外,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也成为重要粮食作物。东汉时已有双季稻;汉水流域稻麦轮作,一年两熟。西域的葡萄、石榴、首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两宋:北方的粟、麦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

13、的占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南宋时棉布逐渐替代麻布成为人们重要衣被原料。元朝: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物广泛种植。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浮现三季稻。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引入国内。清朝: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某些专业生产区域。【提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构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重要地位。【中国近现代史】(一)近代土地制度变革:1、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

14、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派土地、产品.【提示】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主义方案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抱负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大纲性文献。其内容是:它确立了平均分派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下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派。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派,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1“两”。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但愿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抱负社会。(2)对其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事实上是起义农

15、民提出的一种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主线上否认了封建社会的基本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规定平均分派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超过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抱负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老式生活方式;同步又是一种没有商品互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抱负,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3)性质:农民阶级平均主义的土地方案(4)启示: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与落后的生产方式紧密联系,难以提出科学

16、、革命的大纲,更难以引导革命走向胜利。2、孙中山: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土地大纲。(不是平均分派土地)【提示】资产阶级的平均地权方案民生主义。(1)内容: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既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有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2)性质:资产主义的土地大纲。3、土地革命时期: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限制富农,实现农民土地私有制。4、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农民承当,容许一定限度封建剥削。【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步期社会矛盾的变化,制定了符合当时实际的土地政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1931年,中共制

17、定了“依托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派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国内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重要形式的责任制。1、建国初:土改,消灭地主、保存富农经济,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自由经营。生产关系变革,为工业化开辟道路。2、

18、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由农民私有变为国有、集体所有;建立生产合伙社。3、十年摸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比例失调,挫伤积极性。农村工作的“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调节恢复。4、 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生产关系调节);发展乡镇公司(产业构造调节)。【世界目前代史】1、 英国:圈地运动,新贵族经营农村农牧场、工商业;农业发展与工业化相适应。2、 法国:发展小土地所有制,经营落后,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窄;不利工业化。3、 美国:大种植园制宅地法,大规模资本主义农牧场经营。有利工业化。4、 俄国:农奴制废除后,贵族地主大土地私有、小农经济占主体,仍是落后的农

19、业国。十月革命后,没收大地产,实行余粮征集制。19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1927年起开展农业集体化。农业落后,农民积极性受损害。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等。【提示】本专项联系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分析如下:欧洲列强在初期的资本积累过程中存在着损害农民利益的行动,如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西进运动”等,如何对的地看待这个问题,对今天的农业产业构造调节,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解决农民问题的不同方式,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如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革命措施,使得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市场狭小,严重影响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前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政策,一度有助于经济发展,但苏

20、联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却浮现了对农民剥夺过多的问题,使农业长期得不到发展。创新精练:1.新中国成立以来相称长的一种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干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结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结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对的的是( )A改革开放前国内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和了粮食紧张状况C表白国内由筹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苏俄(联)实行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性的是(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新加坡相比,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同之处是(

21、)A.兴办现代工业公司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粮食基本自给4清代处在“近代前”的经济增长期。高产作物的引进,中国人吃植物类食物的习惯等,均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社会安定与经济持续增长的所谓“康乾盛世”比历代时间都长。康熙五十一年(17)又下诏“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继而实行“摊丁入亩”和赋税改革。据此对清代人口增长因素的论述不对的的是( )A高产作物的引进养活了大量人口B统治者调节生产关系C清前期社会稳定是人口增长的基本D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据解放日报: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故于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政策,于保

22、障农民的人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中共提出这一政策的时期是( )A土地革命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 C新中国成立后D抗日战争时期6观测下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信息的解读对的的有( )苏俄(苏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状况表1919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3544.24余粮收集制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集体农庄的生产组织形式增进了苏联农业的大发展 固定粮食税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阻碍了苏联工业化建设A B C D7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

23、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涉及( ) 农业税相对稳定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商品经济发展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浮现 A B C D 8在1922年的俄国,一位都市居民用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请判断这种现象是真是假( )其根据是什么( ) A假的,余粮收集制,农民没有剩余粮食 B真的,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自由贸易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D真的,余粮收集制,农民发售了自己的剩余粮食9. 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数稔,则数郡忘饥。会稽举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亩直一金,鄂、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域跨南楚之富;扬

24、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一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因素有( ) 北方农民南迁 南方地区民族融合,加速了本地经济发展 统治者的奖励农耕政策 汉民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通过议和基本维持了和平局面 A、 B、 C、 D、10、下面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农民积极增援前线的历史现象,其中不可信的是( ) A、江西农民增援前线粮食的登记薄 B、东北万人农民担架大队增援前线 C、河北省群众踊跃增援前线 D、华北群众的小车运粮队增援前线11.明清时期靠卖豆腐起家的出名晋商太原王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随后买田置地,“衣食租税”。这种“舍末逐本”的做法主线上是由于当时

25、( )A. “重农抑商”老式政策的影响 B投资工商业的利润微薄C工商业缺少市场 D工商业扩大再生产缺少资金12.粮食问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国内高度注重粮食安全。阅读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重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但是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阐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因素。材料二:18 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 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项。1790 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后来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 年为3.175 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

26、 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2)归纳材料二中18 至19 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材料三:国内粮食产量1959年3400 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 斤),1978年6000亿斤,1984 年8000 亿斤(人均约800 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国内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阐明其因素。(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增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索。13. “民以食为天”,国内是一种人口大国,历来注重粮食安全问题。完毕下列问题。 (1)“湖广熟,天下足”,图11所示区域始终是国内再

27、要的粮食产区。结合所学地理知识,简述其形成发展的有利条件。(2) 为了进一步发挥老式产粮区的优势,使其成为国内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简述其此后继续发展应采用的重要措施。 (3)1950年,新中国经济形势严峻。简述当时国家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体现。党和人民政府采用了哪些措施解决这时的粮食安全问题? 以来,全球小麦价格上涨62%,玉米价格上涨58%,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国内农产品价格全线上扬。粮食安全问题尤显重要。 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4)国内为什么要注重粮食安全?(5)为了维护国内的粮食安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试各举一例。措施举例土地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范例)产业措

28、施财政措施进出口措施【参照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BDDDBDBBAA3. 【答案】D【解析】二战后,新加坡等国运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大力引进外资,开办公司;而印度由于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宗教问题等,发展较慢,以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为目的。6【答案】B 【解析】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渐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9年,在全国范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真正推动工业化是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种五年筹划起步。,从时间上看,这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2. (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

29、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2)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本,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增进农业发展。( 3 ) 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粮食产量减少;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 )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13. (1)水热充足,水热配合好;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扶持。 (2)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兴农);退耕还湖、植树造林,生态保护工程;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调节农业产业构造,发展多种经营。 (3)不法商人囤积居奇,粮食短缺,粮价上涨。“米棉之战”,打击不法商人;土地改革;开展互助合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农业稳,天下安。粮食是基本的基本,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 (5)措 施举 例上地措施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范例) 产业措施调节产业构造,保证粮食的种植面积(2分) 财政措施 增长对种粮的财政补贴(2分) 进出口措施调节粮食的进出口关税(2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