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经验材料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6633397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29 大小:87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经验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经验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经验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经验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经验材料(1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立足服务 加强管理不断推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以人本服务为核心,环绕就业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以构建覆盖全市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基本,积极推动区县本地化建设,不断摸索应用现代化信息服务技术,充足发挥了信息化建设在增进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满足了服务对象的多层次需求,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一、信息化建设基本状况(一)构建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按照国家金保工程的总体规定,依托北京市电子政务专网和全局统一的安全体系,我市于起组织开发建

2、设“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现已改名为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历经业务流程梳理、软件开发、基本环境建设、系统推广上线等过程,系统于12月正式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该系统共有13个子系统,分别是失业人员管理、优惠政策管理、农村劳动力管理、境外劳动力管理、资金管理、机构管理、政策征询、劳动人事代理、职业指引、职业简介、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创业指引等。系统面向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等城乡劳动者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增进就业经费审核发放、求职招聘服务、培训鉴定考核、人事档案管理和社会保险经办等服务工作。目前,系统已所有覆盖市、区、街(学校)三级公共

3、就业服务机构,并逐渐向社区村级服务站延伸,基本实现了“市-区-街三级纵向数据集中、全市范畴横向信息共享、劳动力市场业务全方位互动”的建设目的。截至5月底,信息系统已部署到全市行政区域内18个区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324个社保所、472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40所技工学校,加上目前连通的7个区县的743个社区或村级就业服务站,接入信息系统的机构总数接近1600家,业务操作人员近6000人,日均业务量约2万笔左右。按照统一流程、统一规范的规定,全市就业服务和管理工作已所有依托系统开展。(二)积极开展网上人才服务近几年,我市网上人才服务工作迅速发展,针对不同服务群体,分别建立了北京市人才网,北京人力资

4、源行业协会网、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招聘服务网站,内容涵盖了招聘信息发布、求职登记服务、就业指引、招聘会信息发布更新、政策解读等多种内容。网络招聘会逐渐成熟,从筹划、程序开发、前台设计到推广、招商各个环节均已形成规范的操作流程。我市已成功举办了“北京人才大市场网上招聘会”、“科博会网上招聘会”、“京、沪、苏、浙、青五地网上人才招聘会”、“京津冀环渤海网上人才招聘会”及“高效毕业生网络招聘月”等大型网上招聘活动,获得明显效果。近几年,北京市还通过互链嵌套,互相代理业务等模式,积极与其她省市网站展开跨区域合伙,先后与天津、唐山、大连、烟台、威海、沈阳、长春、哈尔滨、内蒙古、厦门、南京、浙江、温州、宁波

5、、西安等各省市人才网站成为伙伴关系,建立了全国性的网上人才服务品牌。二、重要做法和经验体会我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局领导的高度注重、各部门齐心合力的努力下,实现了全市就业管理与服务原则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形成了“一点登记、全市服务”的业务新模式;完毕了“市区街三级纵向数据集中、全市范畴横向信息共享、劳动力市场业务全方位互动”的建设目的,对北京市的就业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撑和明显的增进作用。我们的重要做法及经验有:(一)建全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本面对全市庞大的业务经办机构,组织好、管理好、维护好整个系统需要做大量的统筹协调工作,为此在系统建设及运维阶段我们建立健全了“六项制度、一支队伍”的工

6、作机制。六项制度即例会制度、工作简报制度、业务跟踪制度、定期回访制度、培训制度和目的考核制度。例会制度即市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牵头的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具体开展工作。工作小组定期召动工作例会,协调联系各有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度。工作简报制度即定期编制工作简报,向局领导、市级牵头部门、各区县局领导报送工作进展状况。业务跟踪制度即工作小组全程跟踪政策制定过程,及时提供高效、可行、安全的解决方案,迅速完毕软件系统的更新升级,使新出台的政策措施能实现全程计算机网络管理,保证业务与信息化管理同步进行。定期回访制度即技术人员直接进一步基层,理解一

7、线工作所人员的需要,现场解决问题。培训制度即定期开展配套的系统操作培训,有效解决由于基层业务经办机构人员流动大所导致的培训需求持续化问题,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使用系统的能力。目的考核制度即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每年度局重点工作目的,年终进行考核。一支队伍即在区县、街道建立起既精通技术又熟知业务的系统管理员队伍,使其成为信息系统与公共就业服务业务之间重要的纽带和桥梁。这些机制的建立保证了信息化建设五到位即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考核到位,为系统正常有效运转提供了基本保障。(二)加强区县本地化建设,区域特点明显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应用集中”的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全市的业务统一和数据共享。

8、但由于各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就业工作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不同,因此区县对本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这些需求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部分区县为在本地实现宏观管理,规定与系统基本数据实现共享的需求;二是各区县由于记录分析角度和关注重点不同,需增长个性记录分析报表的需求;三是各区县由于推出不同的惠及本区居民的优惠政策而需新增系统功能的需求;四是扩展信息发布渠道和手段的需求。针对这种状况,我市在全面推广统一的信息系统的同步,着重加强了区县本地化建设。对于属于大系统业务的本地化需求,所有纳入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由区县提出申请,市局信息中心组织需求调研,经有关业务处室承认后,由市里统一安排

9、开发和上线运营。对区县新增的个性化需求和此前自主开发建设并确需保存的系统,例如石景山的社保所系统、朝阳的优惠政策系统以及西城准备开发的就业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我市在保证市级数据安全、集中、统一、完整的基本上,通过技术手段,逐渐实现区县个性化业务的不断完善。通过区县本地化建设,不仅有效地避免了信息化建设的反复开发和资金的反复投入,并且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三)注重数据的真实有效,信息精确性不断提高作为集中式数据库,信息系统已经存贮了330 万城乡劳动者和20万家企事业单位的数据,记录条数已达1.5亿。为保证个人和单位基本数据库中信息的真实、有效和完整,我们以对公众服务的子系统(职业简介、

10、职业指引)为突破口,一方面通过开发信息质量实时监测模块,实时监测进入系统的个人和单位信息的质量,对不符合规范、反复等无效信息进行筛查,提高了系统内数据质量。另一方面,建立市、区两级信息监测机制,定期向区县通报监测状况,并听取各区县对街道(乡镇)的监测报告。通过以上措施,基本保证系统能做到“状况清、底数明、数据准”,同步也提高了各区县的工作积极性和积极性。(四)拓展系统应用领域,信息化服务平台逐渐搭建信息系统的建立彻底变化了近年来手工操作的状况,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能力。但信息系统仅仅是支撑业务经办还远不能充足体现系统的使用价值。按照我局信息化建设框架的整体规定,数据生产区和宏观决策区要互为补充

11、,互相衔接。为此,我局早在就已开始建设宏观决策记录分析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并以生产区的原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四险信息系统、社会保障卡管理信息系统为数据支撑,定期向宏观决策系统上传记录数据,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权威、及时的数据根据。原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自上线运营以来,已经实现了职业简介、失业人员管理、技能培训和优惠政策等9个子系统向宏观决策记录分析系统定期传送数据。为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信息系统向社区(村)的进一步延伸、人才网站内容的完善和省际间互链嵌套及互相代理业务的开展、与北广传媒合伙运用移动电视、都市电视及地

12、铁电视等媒体,在公交车、写字楼、商场、地铁等发布就业服务信息等手段,不断拓展信息发布渠道,丰富信息内容,架起了人力社保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特别是在“春风行动”期间,我们通过“就业服务进车站、移动传媒送信息、公交地铁广覆盖”等方式,进一步实现了系统由单纯的业务经办向完善服务的转变。三、下一步发展目的面对目前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按照部发186号文献精神,结合我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实际,我们将着力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一)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在继续完善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的基本上,按照“一点登记、全市服务”的模式,对既有有关业务进行梳理、整合、优化

13、,特别是对有业务交叉的原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重要工作,要统一原则、统一流程、统一规范。同步逐渐将区县人才机构纳入业务经办范畴,扩大既有管理服务机构规模。通过业务流程梳理、需求调研,软件开发等系列工作,最后将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成为“技术保证有力、业务互联互通、操作规范高效、服务手段多样”的综合业务操作平台,真正对全市人力资源实行动态管理,增进人才充足流动、资源最佳配备。(二)搭建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新的公共就业服务方式,通过短信、移动传媒等多种渠道发布就业服务信息,开展便民服务。逐渐完善语音系统12333(政策征询服务热线),进一步摸索通过电话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政策、职业简介等征

14、询服务。积极摸索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职业指引、招聘求职、人事代理服务、人才素质测评、技能培训鉴定、创业指引等服务功能,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服务网上平台。(三)加强系统信息内部共享和外部数据互换在逐渐整合四险系统与医疗保险系统等基本数据库的基本上,进一步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与保险系统的业务联动。开展社保卡一卡多用,保证各应用系统基本数据的一致性。同步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为依托,逐渐建立面向全国的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库,与全国重要人力资源市场、院校、科研单位对接,形成高速流转的信息平台,打破部门、地区限制,及时精确地通过全国网络配备人力资源。记录毕生 服务毕生 管理毕生 受益毕生上海市人力资源和

15、社会保障局上海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是在劳动保障“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劳动就业市场化、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化的“三原则”上逐渐建立起来。其核心是上海市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如下简称系统),系统从1999年开始建设,始终贯彻“整合、安全、先进、开放、可扩大”的指引思想,全面规划,分步实行,通过一期、二期、三期建设,实现了以劳动者毕生的状态变化为主线,涵盖市、区县、街镇三级的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劳动者“记录毕生、服务毕生、管理毕生、受益毕生”的系统设计目的。 系统的建设重要体现如下五个方面:一、整合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规范、业务流程和技术原则,实现劳动和社保业务的全面融合系统建设采用

16、“前台服务功能整合、后台网络实时互联、数据集中统一管理”的设计理念,在需求分析阶段,各业务中心抽调业务精干人员,通过半年时间的集中调研,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完善业务规范,逐渐实现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等业务的全面整合,实现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一体化管理。整个系统由业务管理、执法监督、电子政务、市民服务、决策支持和系统集成六大分系统构成,涉及劳动力资源业务子系统、职业培训业务子系统等30余个子系统。系统服务管理对象涵盖了全市所有的从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无业人员、农村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外来就业人员和境外就业人员等,服务管理对象总数超过2500万。二、注重数据协同联动和

17、数据互换,保证各项基本信息精确,完整系统通过实时联网和提供数据接口,实现了和民政系统、公安系统、公积金系统和医疗保险系统等其他系统的数据互换和信息共享。根据业务需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之间建立了业务信息协同规则,充足体现了开放互联、信息共享的特点。例如通过与公安分系统的数据互换,保证了个人信息实名制精确可靠;通过与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数据互换,保证了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信息真实唯一;通过与银行、邮局的信息共享,保证了各类就业补贴及时精确发放;通过专线联网,市残联和市建委还能直接对系统的中央数据库进行数据操作,从而实现了各职能部门间跨系统的实时业务解决和数据更新与互换。三、建立系统运营管理体系

18、,实现规范化科学管理,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营为了保证系统稳定、高效、安全地运营,我们通过制定运营管理措施,设立了一整套系统流程控制和管理的措施。运营管理措施涉及需求开发、故障解决、技术维护、资产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容灾管理、变更管理、配备管理、质量管理、知识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关系管理等十多种规范管理措施,基本涵盖了信息化建设实行的整个过程。按照运营管理措施控制系统运营,不仅保证了系统管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同步也增进了各业务部门规范设计业务逻辑、科学使用和管理业务系统,从而提高了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水平,例如应急解决预案在世博会期间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安全畅通、系统稳定运

19、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四、采用集中式数据管理,多层次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系统在市级中心建立统一的中央数据库,采用客户机/事务解决/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构造,实现三级网络、一级管理。全市所有的业务数据集中寄存于市级中央数据库,市、区县、街道的业务操作直接面向市级中央数据库,保证全市范畴内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为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系统从物理、网络、系统和应用各个层面入手,通过相应的安全技术手段,逐渐构建了安全防护、响应与灾备相结合的综合安全体系,并获得上海市A类信息系统的安全认证, 通过了信息安全级别保护测评。例如在电子认证体系方面,原劳动保障局信息中心被部选为电子认证体系建设的

20、首批试点单位,推广电子认证在系统中进行应用。同步,为缩短和减少因不可预见因素而导致的系统停止及数据丢失,系统在平常数据备份的基本上还专门制定了完备的冗灾备份方案。其一是在距离市级中心机房10公里以外设立同城灾备中心,与中央数据库通过网络保持数据同步,当不可抗拒因素而导致主系统临时停止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各项业务应用进行接管,迅速恢复各项平常业务解决。另一方面,将中央数据库全备份的数据磁带定期送至外省市的银行金库加以保存,尽量地减少在极特殊状况下也许导致的数据丢失。五、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信息服务手段系统统一的中央数据库为建设涉及网站服务、电话服务在内的多层次服务平台提供了强有力

21、的数据支持。其中劳动保障服务网站的网上办事功能不仅为公众提供个人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就业培训、政策法规、服务网点等各类信息的查询以及表格下载等服务,同步行政审批成果反馈,网上互动评议平台,求职招聘短信告知服务等方式极大的以便了公众与我们的互动。12333电话征询中心立足于业务、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逐渐形成集政策“一口征询”、劳动监察举报“一口受理”、电话办事、网上信访、电话调查、舆情反馈、英语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对群众反映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还可以通过远程转接、多方会议等方式最快捷地予以明确答复。来电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每天6万多种来电,开通以来合计来电量已突破8000万个。

22、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还开通了公共招聘网、创业公共服务网、外国人、台港澳人员就业服务网、来沪人员就业服务网等网站,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劳动保障服务。目前,上海公共招聘网运营至今已有5年时间,截至底,共服务各类单位3.8万家,发布招聘岗位131.4万个,受理求职者应聘近500万人次。同步通过构建网上、网下两个平台,设立“青年求职专区”、做好高校网络联盟招聘周、实行大学生见习专项筹划、强化大学生网上职业指引服务、发布求职警示和劳动维权指南等方式,在增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几年来,上海逐渐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也逐渐积累了某些建设经验和教训,重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体会: 一、业务

23、政策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系统设计带来较大难度 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开发过程中一种突出问题就是业务政策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一方面,公共就业政策覆盖面比较广,例如上海公共就业方面就涉及了六大业务系统,30余个子系统;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各项增进就业政策会不断进行调节、变化,从而导致顾客的需求亦会不断调节,开发者不仅要根据业务需求统筹考虑各有关子系统的耦合关系,更重要的是需要在系统的可扩大性和稳定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设计层次上优化整合顾客需求。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循环迭代的系统重构方式,不断优化软件系统的内部架构,使系统对于需求的变更始终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重构中,不仅仅是过程分解、任务

24、分派,更重要的是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各个方面互相交错、齐头并进。同步,着重协调各业务之间,各个业务分系统之间数据互换,拟定数据兼容的原则和内容,保证整个系统有序运营。二、复杂的信息系统需要完善的项目管理控制和流程安排 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公共就业信息化部门需要从两个方面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营。一是从服务的角度实现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提供稳定的技术环境运营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化设备以及保证信息安全;二是从增进的角度运用先进的技术增进业务从流程过程自动化向高效率的业务优化发展。 上海在系统建设初期就提出了系统运营管理措施的设想,着重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全局性,保证整个应用系统的架构符合

25、全局的战略安排;二是实用性,对外提供满足需要的应用、数据和运营环境,对内提供规范的操作程序;三是可持续性,注重自身信息化建设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沉淀,运营管理措施将随着信息化部门系统建设和维护的经验和教训而不断完善。 管理措施不仅系统全面的梳理了信息化部门的工作内容,并且对所有内容都进行归类,对每一类的流程都给出了清晰的流程环节和角色定义,对每一种流程环节规定的工作内容都给出了具体的阐明。具体而言,管理措施将工作分为需求开发、故障解决、技术维护和其她支持流程。其中,需求开发、故障解决和技术维护是核心流程。需求开发流程涉及需求管理和应用开发以及数据开发;故障解决涉及故障管理和故障解决管理;技术维护涉

26、及监控管理、备份管理、系统资源管理以及系统资源升级管理;其她支持流程涉及资产管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容灾管理、变更管理、配备管理、质量管理、知识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关系管理等。软件管理通过管理措施的实行,实现了积极化管理,从“自发运营”走向“自觉维护”,从根据经验走向科学决策。面对新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规定,我们将根据业务发展的需求,逐渐进行业务操作系统的整合与优化,实现就业、人才、社保、医保等各项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办理和有效衔接。一、摸索各项应用的优化整合方案,实现业务“全覆盖”。将城乡社会保险、农村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劳动关系、公共人事管理、军转安

27、顿、公务员管理等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所有纳入到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当中,通过统一的技术支持平台,实现各项应用的数据共享和功能集成,充足发挥系统的整体资源,构建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内部数据共享平台,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两大业务领域的业务协同和一体化管理以及“一卡通”的实行提供技术保障环境。二、建立为宏观决策提供有效支持的数据分析预测体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依托已积累的信息,以及既有的综合分析记录平台,在其基本上针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及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按照原则化原则,拟定决策支持系统初步框架,建成完备的失业预警机制等,从而实现对政策执行状况的检查,对业务异常状

28、况的监测预警,对资金运作状况的监督考核,为领导下一步的决策提供及时科学、精确的数据根据。积极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水平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十五”以来,山东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均递增30%以上,达到48万人。面临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近年来,我省在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的同步,积极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为增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支持和欢迎,得到国务院领导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充足肯定。我们的重要做法是:一、精拟定位,积极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化已成为

29、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手段。我厅以整合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实现就业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满足就业主管部门网络化办公、网上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引、全省毕业生就业信息动态监测、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一站式”网络化服务为目的,在加强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步,从打造数字化就业信息平台着手,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大胆摸索、统筹规划、分步实行,全力推动。从起,通过考察论证、需求调研、软件开发、试点运营,建成了以“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主网站,以各市、县(市、区)和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为枢纽,采用统一的数据互换原则,适时的数据更新,分工协作的信息收集发布机制

30、,形成省、市、县三级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在全省范畴内为广大毕业生和各类用人单位提供求职择业和招聘人才的信息化平台。二、强化功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提供支撑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具有两大功能、四项服务。两大功能即毕业生就业指引服务与工作管理。四项服务是:一是信息服务功能。涉及收集并管理全省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收集并发布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供全省就业动态信息。二是网上办公功能。将生源信息申报与审核、就业合同书鉴证、就业方案管理、就业报到证远程打印以及毕业生调节治派等工作实行网上办理;并进行公文发布、工作信息交流以及数据填报和记录工作。三是毕业生就

31、业指引功能。涉及开展就业指引征询,发布就业工作程序、办事指南,网上答复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引入专业化服务,逐渐开展毕业生职业技能远程培训和毕业生职业生涯指引等多项服务。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记录监测功能。通过对就业信息的汇总、记录和分析,随时理解全省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和就业进展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及时、精确、可靠的根据。三、创新手段,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立,规范和简化了就业管理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一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无纸化管理。自开始,我省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工作所有在网上进行,不再发放统一印制的就业合同书。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洽谈

32、协商后,在网上直接签定就业合同,就业主管部门直接在网上办理审核鉴证。二是拓宽沟通渠道,较好地解决了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毕业生在网上可与多家用人单位在线洽谈,扩大了择业空间;用人单位也可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拓宽了选人空间。三是减少了择业费用和招聘成本。借助于网络平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不用直接会面就可以完毕老式招聘活动中的大多数工作,高校毕业生节省了择业支出和珍贵时间,用人单位通过高效快捷的网上招聘方式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四是有助于宏观调控。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信息网提供的数据资料可以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及时调节就业政策。学校也可以根据信息网提供的数据优化专业设立,调节人才培养模式。四、严格把关

33、,保证信息真实、权威、公开、公益运用网络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保证信息真实。我们始终坚持以“诚信”为基准,保证所有上网的用人单位、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有效。一是规定所有上线的省内高校毕业生信息要通过学校审核上报和维护。二是规定省内用人单位在注册和发布招聘毕业生需求信息时,要按照用人单位的从属关系分别由省、市、县(市、区)就业主管部门审核。三是专门建立了毕业生投诉与用人单位投诉管理监督机制,如果用人单位或者毕业生在招聘求职过程中发现对方有不诚信行为,可以随时在信息网上提起投诉,经信息网管理机构调查属实的由就业主管部门进行严肃解决。同步,为保证信息网公益性,规定了“两免费”制度,即:用人单位注册登录信息网、

34、发布招聘需求信息、与毕业生在网上洽谈和信息交流、办理接受毕业生就业手续实行全免费;高校毕业生在信息网上发布求职信息、搜索查询用人单位、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与用人单位在信息网上洽谈和信息交流、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也所有免费。五、拓展途径,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又着手全省移动就业信息平台的开发建设,并完毕与既有就业信息平台的无缝链接,最后实现互联网(WEB)、移动网(WAP)和移动终端客户端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就业服务系统。目前,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果,5年来,就业信息网的日均访问量达20万人次,合计注册毕业生会员167多万人,单位会员4.3万家,发布

35、招聘岗位信息153万多条,网上签约毕业生83万多人。我省在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做了某些工作,但离部里的规定、与兄弟省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贯彻本次会议精神,采用更加夯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把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得更好,为增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出更大的奉献。 以“六统一实现六提高”全面推动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信息系统统一建设是实现数据集中的前提,数据集中是信息系统统一建设的具体体现。我省以建设全省统一的信息系统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指引原则,大力推动全省数据归集工作,基本形成了全省数据集中的统一业务系

36、统。截至今年6月底,省数据中心合计收录个人基本信息4482.4万条,单位基本信息85.9万条,就业登记信息1694.3万条,失业登记信息55.5万条,劳动力资源信息1607.9万条,岗位信息299.88万条,求职信息42.36万条,高校毕业生信息33.31万条。业务数据覆盖全省所有21个地级以上市,内容涵盖了全省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的各项领域,特别是职业简介、就业失业管理等公共就业服务核心业务。基本做到了“一点登陆、全省查询”。我们的重要做法是“以六统一实现六提高”:一、以统一规划为前提,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的集中建设限度我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保障安全”的建设

37、原则,环绕我省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中心工作,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基本,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应用效果为尺度,统筹各公共就业服务各项业务的集中建设。经省项目办核准,我省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纳入“金保工程”统一建设规划,开发广东省劳动保障统一业务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全省数据集中的方式建设。其中公共就业服务部分共波及职业简介、就业失业管理、劳动力转移、高校毕业生管理四个子系统,共26个功能模块,具有求职招聘信息登记、职业指引、招聘会管理、招聘信息发布、就业失业登记、就业失业手册管理、涉外就业管理、农村劳动力资源登记、劳动力培训管理、培训机构管理、高校毕业生信息查询、高校毕

38、业生就业信息登记等功能,其中发行社保卡的地市,就业失业手册由社保卡替代。二、以统一的信息网络为基本,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业务软件应用水平全省统一的业务专网是省统一软件的运作平台。我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重要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搭建公共就业服务业务专网,积极运用VPN等多种网络技术实现终端连接,与省厅实时联网并应用全省统一业务软件。目前,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已全面覆盖所有省、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并延伸到1148个街道(乡镇)和1356个社区工作平台,分别占全省街镇、社区总数的71.9%和20.7%,覆盖范畴广、运营稳定的信息网络初步构建。业务专网保障了全省统一业务软件的正常运营,支撑各项就业

39、服务和就业管理业务向基层工作平台延伸。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高校毕业生管理两个子系统已在全省所有21个地级以上市应用,职业简介子系统在17个地级以上市、就业失业管理子系统在16个地级以上市得到推广应用。三、以数据统一为核心,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集中共享范畴5月,我省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完毕项目建成验收,初步实现数据平台、数据接口、数据通道、数据管理和数据代码原则的“五统一”。目前,除应用省统一软件的地市外,其她地市的职业简介、就业失业登记等公共就业服务业务信息已实现与省数据中心互换共享,基本形成了全省统一的个人基本信息库、单位基本信息库、就业失业信息库、岗位信息库、劳动力资源信息库、高校毕业生信息

40、库,实现就业数据省级集中、统一管理,为建立全省范畴的就业状况动态监测体系和宏观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核心支撑。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省积极应用省级数据集中优势,加强与江西、福建以及四川汶川等地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信息联网对接,实现省际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共享,开创了省际劳务合伙新形式,在引导外省劳动力有序输入、实现省际人力资源优势互补、增援汶川震后恢复重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增进作用。四、以统一制度为抓手,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基本形成了统一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但是,随着全省统一业务软件在各地应用,信息系统操作不规范、应用不全面、安全管理不到位以及

41、数据采集量少、互换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逐渐显现。为此,我省先后出台了多项制度,以制度规范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增进了全省集中式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维护制度。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纳入“金保工程”统一建设,制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规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信息化工作管理措施、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软件开发和管理规范以及机房管理、移动存储管理、数据保密安全、应急解决等方面规章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建设过程的规范管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进度、质量,保障信息化成果的应用。二是制定统一的数据互换原则和数据收集管理措施。出台了

42、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数据中心数据管理试行规定、广东省劳动保障业务系统数据互换原则、广东省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组织实行暂行措施和广东省省级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补贴资金管理暂行措施,增进了各地信息上网的积极性,增进了业务应用和数据全省集中。三是建立统一的运营管理通报制度。省厅坚持每季度编制省劳动保障数据中心业务数据状况通报印发各地,对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应用和数据集中状况,涉及职业简介、就业失业登记、农村劳动力及培训等方面数据进行整顿、分析,并对工作提出规定,督促了各地加强系统应用和实现数据集中。五、以统一的经费投入为保障,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统筹发展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争取各级党

43、委、政府对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注重和支持,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方筹资共建的经费保障机制。以来,全省统一投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达3.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44%。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前期建设和后期维护提供资金保障,保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正常运营,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便捷的公共就业信息化服务。六、以统一培训为手段,提高人员队伍业务系统操作能力我省按照年度工作目的及应用系统推广实际状况,制定信息化培训筹划。自系统上线以来,全省统一举办培训班47期,集中培训人员1953人次。培训针对不同对象,一般分为师资培训、系统管理员培训和业务人员操作培训多种层次。一方面组织了各地有关单位中层人

44、员的培训,规定理解整个业务过程,基本掌握操作流程;另一方面组织各地系统管理员及业务骨干强化培训,规定在熟悉业务过程的基本上,掌握各模块的操作措施;最后由各地系统管理员对本单位进行全员培训,使每个业务经办人员都全面理解和熟悉全省统一业务系统管理和运营流程,为顺利运营打下了坚实基本。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按照人力资源和会保障部有关印发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指引意见的告知(人社部发186号)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状况,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全省集中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业务系统,强化各项业务之间的业务协同。加强业务系统应用,将服务延伸到全省所有街道(乡镇)和

45、社区基层平台。完善决策分析系统,提高数据汇总记录和宏观分析能力,加强对就业工作决策的支撑。强化公众服务平台,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网站,积极摸索开展基于社会保障卡、手机短信、3G视频、12333热线电话等的多种就业信息服务。云南省劳动力市场建设状况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按照部里的部署和规定,我省在金保工程建设已经获得了一定进展,基于核心平台的社会保险系统已经在全省大部分地区进行了部署实行,网络建设获得了长足进步,部省市三级联网已经全面实现的基本上,启动了我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和推广,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科学决策,拟定系统建设模式为加快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升级

46、改造工作,变化我省失业保险信息系统软件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按照劳动保障部和厅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省就业局、失业保险处、规划财务处、厅信息中心等单位就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网络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到天津、沈阳、大连、成都等省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分管领导曾先后三次召集有关处、室、局、中心开会研究劳动99三版本地化开发的有关问题在此基本上拟定了云南省劳动力市场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建议书,明确了项目建设的目的和规定。2月22日,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专项研究了我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并拟定了全省大集中的系统建设模式,通过对劳动99三版进行本地化开发,全省

47、统一应用软件,依托全省金保工程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业务专网,建立网络互联、安全可靠、信息共享、全省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系统及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网络,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目的。二、科学管理,保证系统的建设进度和质量控制为保证系统建设的质量,并保证项目准时上线部署实行,厅信息中心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过程规定进行项目管理。(一)需求分析阶段:整个需求工作可以分为五个子阶段,历时3个月完毕。第一阶段重要是获取业务需求范畴和业务内容描述;第二阶段是完毕统一的业务单据和查询记录需求,形成全省的需求阐明书征求意见稿;第三阶段是召开全省工作会,征求各州市对前两轮形成的需求阐明书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

48、,在此基本上整顿形成云南省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阐明书;第四阶段根据州市反馈意见,与各业务部门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整顿形成云南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报告。第五阶段各业务部门对需求分析最后定稿进行评审和确认。(二)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原筹划争取用八个月时间完毕,重要工作有业务系统概要和具体设计、编码、测试,数据采集软件的开发、测试和部署实行。系统开发、数据采集同步开展,分级对数据采集工作进行培训和部署,并设计了通过互联网的网上采集系统。(三)系统试运营和试点运营阶段:在有关业务处室局中心的配合下,通过项目组的努力,按照进度筹划,系统波及的大部分功能开发完毕,数据采集工作也获得

49、了阶段性的成果,数据中心小型机设备安装调试完毕, Oracle、Bea公司完毕数据库系统和应用服务器系统的安装和配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毕了系统试运营的环境准备,系统具有了上线试运营的条件。试运营重要在省级数据中心的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功能和集成测试,对各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进行操作,对照需求分析的规定,完善业务功能,及时发现软件缺陷,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厅内试运营的基本上,并选择玉溪、文山、临沧三个试点州市进行了试点运营,并反馈和整顿了试点运营中系统存在的问题。(四)部署实行阶段:通过试点州市部署实行,在培训规定和效果、数据接转和完善、网络准备等方面进行尝试,摸索经验的基本上,修正了部署实行的方案

50、,在全省其他13个州市分三个批次进行了部署实行。在全省部署实行过程中,各州市都严格按省厅的时间进度和安排,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培训,做到了局领导注重,时间、人员、经费、场地“四贯彻”,培训效果良好,州市区县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初步掌握了应用技术。三、重要经验和做法一是领导注重。从决策到部署实行,厅重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多次参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系统升级改造领导小组会议和需求分析动员会,参与决策和工作部署。二是业务部门同心合力,全力以赴。省就业局、失业保险处、劳动工资处、培训就业处、规划财务处、监察总队、信息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职介中心等业务处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保证劳动力市场升级改造

51、工作按期完毕,在业务工作任务重、人手紧张的状况下,处室领导亲自抓,同志们加班加点,认真负责;在职能、业务工作的衔接上,互相体谅,互相配合,不推诿不扯皮,充足体现了系统建设一盘棋的思想。 三是省州市县上下互动,积极配合。在需求分析第一阶段,昆明、楚雄、玉溪、曲靖、红河、大理、临沧、迪庆等州市按照厅里的告知,积极选调人员参与需求分析业务梳理阶段的工作;5月24日需求分析征求意见会后,各州市局领导都高度注重,安排布置有关业务科室认真修改需求阐明书征求意见稿,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提出了诸多较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部署实行阶段,各州市积极组织,克服困难,配合做好实行和培训工作,认真收集和反馈问题,为系统整治

52、和完善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四是项目筹划周密,紧张有序。我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工作不仅波及多种业务部门,还波及省级和州市、县区、乡镇、社区多种层面,并且建设时间很短、技术比较先进,是一种庞大的系统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成员认真负责,周密筹划,反复论证,有条不紊,严格按照项目进度规定推动工作,并在实行过程中到各州市认真督查,及时收集和整顿问题,及时纠正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基本保证了培训质量。五是创新思维,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通过网上数据采集,不仅在数据质量上有保证,并且也为下一步业务系统的部署实行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把我们的服务延伸到了公司,为此后的网上业务

53、经办摸索了一条有益的路子。此外还通过业务专网开设专门论坛,建立即时通信系统,及时得到州市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治,并把问题的整治状况及时发布在论坛中,以便各州市迅速查阅,并指引数据采集单位和部门迅速有效的开展工作。六是加强监理,及时发现公司开发中浮现的问题,并协助公司进行改善和完善,在提高软件质量的同步,保证了项目进度。七是锻炼了队伍,积累了项目建设的经验。通过项目建设,我们从项目招标、组织、实行全过程锻炼了队伍,形成了一套与公司交流配合的机制和文档,定期检查进度,对交流过程中达到的共识进行备忘,形成过程文档,很大限度上避免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推诿扯皮,保证了项目质量和进度。我省劳动

54、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提高了我省劳动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也提高我省劳动就业服务质量,在业务经办信息化的前提下,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坚持统一建设 坚持应用为先进一步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步伐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共就业服务波及的是一种省乃至国家就业群体切身利益的大事,将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用信息化的手段突出体现出来是社会生产力的长足进步,足以阐明一种现代国家管理水平的层次。因此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是政府政策制定与实行、就业与失业管理、就业服务与就业援助、信息监测与市场监督等重要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立足陕西公共就业工作现实,明确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

55、建设的重要意义陕西作为一种内陆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能源优势、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但全省就业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更好的提高陕西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则充足运用现代信息科技势在必然。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与社会保险信息化互相联系、互为依托,是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领域做好服务、搞好管理的重要基本,也是掌握状况、把握形势的重要手段,其意义之重要不言自明。 进一步做好陕西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核心时刻显得十分重要和急切,充足运用信息化建设优化陕西公共就业服务也许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方略选择。就业服务就其自身来说,其核心仍然是信息,运用信息化建设解决信息的不对称就是对公共就业服务工

56、作的最大奉献。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社会强有力的技术工具,将会给陕西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带来不可限量的推动力。按照有关印发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引意见的告知(人社部发186号),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就业增进法有关规定为根据,按照完整、对的、统一、及时、安全的总体规定,陕西紧密环绕增进就业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以完善功能、保证质量,提高效率为目的,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同步坚持应用为先,突出实效,数据集中,服务延伸,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坚持统一原则,资源共享等原则。二、有关近年来陕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信

57、息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对的指引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注重下,按照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安排,近年来我们充足运用既有条件,在人力、资金有限的条件下,积极摸索、敢于创新,在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建设化建设方面获得一定成效。(一)建设和完善了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建设,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机构建设 机构改革之后,省厅及时成立了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为组长,主管厅长为副组长,厅各处室事业单位重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领导小组,各市也相继建立了以市政府主管领导或局重要负责人挂帅、有关部门参与的组织领导机构。全省人力资源

58、社会保障系统内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了一把手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具体抓,规划财务部门、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同参与的工作管理体制。目前,全省已有8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了单独设立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信息中心),部分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信息化工作机构中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员比例达到了85%以上。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也作为我省“民生八大工程”的一种重点目的任务提入工作考核。,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陕西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的告知(27号),针对目前我省人力资源市场现状,提出近三年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的目的任务和实行环节,近几

59、年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方向就紧紧环绕人力资源市场三年建设规划执行。之后出台的有关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有关问题的告知(347号)提出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方案,更进一步就公共就业服务应用系统建设给出了更为具体的阐明,同年下发的有关进一步加强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告知(64号)文献,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年初下发了有关印发陕西省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工作考核措施的告知(70号),对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考核制度做了更详尽的规定。自起,我省对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进行全省通报,基本建立起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通报制度;6月,省人社厅转发了

60、有关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的指引意见的告知,诸多举措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二)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几年来,通过多方的积极合伙,不断拓展了多方位的公共信息服务渠道: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站、陕西省人力资源市场网站、陕西省人才公共服务网站、12333劳动保障电话征询服务平台、基层单位信息采集平台、网上职介、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系统等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使广大劳动者、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养老金、再就业优惠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人事代理、毕业生就失业登记、就业公司

61、振兴筹划、就业岗位、求职人才等信息的网上查询和业务办理,及时理解个人帐户状况和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及办事程序,做到“心中有数”,极大的以便了参保公司和参保人员,增长了业务透明度。通过网络、定点医药机构结算平台、IC卡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手段,将社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药机构整合成为一种统一的服务窗口,不仅为参保人提供了在定点医药机构持卡就医、消费的便利服务,并且满足了参保人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时真实、实时信息的掌控规定,同步还提高了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药机构的费用结算效率,加快了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药机构费用拨付的速度,真正做到了参保人舒心、医院经办人员安心、医保中心放心。同步,人才代理、档案管理

62、、社会人才职称评审、社保代理、求职招聘、毕业生就业、流动人员管理人才开发、流动党员管理、毕业生就失业登记、毕业生就业服务等业务也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管理档案20余万份,户籍3万余人,流动党员8000余人,实现了人事人才工作业务经办的全程信息化,并在全省推广使用,为各类人才及用人单位提供了优良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为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还建立了电话服务中心(call center)短信服务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等,增长了“陕西省农村振兴筹划人员”管理模块,此模块对农村振兴筹划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已经走在了前头。毕业生见习管理模块也在网站上得到应用。信息系统涵盖了人事人才业务的90%以上,并同泛珠三角联盟

63、、长三角联盟实现了数据共享。此外,为进一步推动省市联网应用,我省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专网,建立了陕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视频会议系统,实现部、省、市三级视频会议。截至目前,全省共召开视频会议30多次,合计参与人数千余次,节省会议经费近两百万元。部、省、市三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视频会议的“全覆盖”可以大大减少会议成本,及时、精确的传达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了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的有效管理与沟通,减少了会议开支,增强了政府相应急事件的解决能力,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我厅信息化应用水平。我厅为做好信访工作,建设了厅领导网上接访平台,并将每月20日设为厅领导网上接访日,现场答复问题上百个,对此我省重要媒

64、体争相报道,群众拍手叫好,纷纷夸奖我厅为广大干部树立了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好楷模。三、把握重点,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且持久的系统工程。为推动我省公共就业服务再上新台阶,信息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后的一种长期实践过程中,将以“统一、整合、应用、创新”四大原则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一)坚持统一建设。“统一”是系统建设的本质规定,这就规定我们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将统一建设作为长期坚持的主线。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统一建设规划。根据金保工程总体规划,结合我厅与省财政厅共同制定的陕西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要在全省建立一种统一、高效、

65、简便、实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重要涉及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两大业务系统,由中央、省、市三级数据分布和网络管理构造构成,具有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四大功能,切实将信息系统的“全覆盖”建立在“统一”的基本上,使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真正成为统一体,使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真正形成合力。二是统一建设内容。要统一原则规范,严格遵守部省有关数据中心、数据原则、应用系统、业务规程、社会保障卡、安全支撑平台等一系列原则和规范的规定,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形成一种完整、统一的整体。要统一联网方案,要加快使用全省统一“劳动99”三版本地化应用软件和“核心平台”二版应用软件办理业务。三是统一建设步调。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是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工程的构成部分,必须上下协调,行动统一,才干建成统一的系统。按照全省的统一步调,有序推动系统建设进程。要充足发挥集合优势,大力指引市、县(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