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概论论文(定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26602066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工程概论论文(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概论论文(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概论论文(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概论论文(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概论论文(定稿)(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加“科滋常疏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概论论文题目:浅谈智能建筑的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学生姓名:X X学 号:XXXXXXXXX专 业:土地资源管理2015 年 6 月 6 日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研究背景 二、智能建筑概念 三、技术与要求 四、我国的智能建筑概况五、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智能建筑的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future trend ofintelligent buildi

2、ng【摘要】本文阐述了智能建筑的起源、历史发展,分析了我国目前智能建筑方面发展的状况。同时 对智能建筑的概念作了较为深层次的解析,进行了详细的举例说明。提出了智能建筑相关的科技突 破和智能建筑必将是未来建筑的重要标志及发展目标。【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rigin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analyzes the def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China. At the

3、same time,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explained, and the detailed examples are also explained.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related to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will be the important symbol and the target of the future arch

4、itecture.【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历史;未来趋势【Key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intelligent;automation;developing history; future trend一、研究背景智能建筑的发展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也给智能建 筑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我国平均每年要建20亿平米左右的新建建筑,预计这一过程还要持续25-30 年。按照“十二五”末国内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30%计算,该比例提高近一倍。未 来三年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增速维持在25%左右,2013年市场将超千亿规模。二、

5、智能建筑概念智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 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建筑提供的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工作环境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在信息社会中,三11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建筑把建筑物的 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基本要素 以及它们之间内在联系进行优化组合, 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 便利的环境。所谓智能建筑就是采用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建筑的设备 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管

6、理 和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等。我们可以 简单地理解为智能建筑就是为人们提 供了舒适的环境,提高了安全性和办 事效率。智能建筑的概念,在20世纪 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 福市将一幢旧金融大厦进行了改造,建成了称之为City Place的大厦,从此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 智能大厦,它是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产物。为了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各高科技公司纷纷建成或改造 具有高科技装备的高科技大厦,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五角大楼等。三、技术与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 Com

7、munication通信技术和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 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智能建筑通常由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 自动化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采用传感器技术、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建筑 的电力、空调、电梯、冷水机组、热力站、给排水、消防系统、保安监控、出入门控制等设备实行 全自动的综合监控管理。包括楼宇自动化管理、出入管理、磁卡识别系统、保安监控系统、防火系 统以及各种设备控制和监控系统等。它们建立在综合布线系统之上将完成如下基本功能:各类参数 的实时控制和监视、各种动力设备的起停控制与监视、各种设备运行状

8、态显示、设备非正常状态的 报警、动力设备的节能控制。通信自动化系统提供建筑内外的一切语言和数据通信。办公自动化系 统由高性能的传真机、各种终端、微机、文字处理机、主计算机、声像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与相 应的软件组成。主要用于文字处理、办公服务、公文文档等综合管理以及电子票务、电子邮件、电 视会议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等。比如智能建筑的公司实现员工指纹识别,一卡通,自动消防报警和自 动安保系统等!我国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随后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在我国,由于智能建筑的理念契 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发展理念,所以我国智能建筑主要更多凸显出的是智能建筑的节能环保 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升级发

9、展等特点,和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我国更加注重智能建 筑的节能减排,更加追求的是智能建筑的高效和低碳。这一切对于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都具有 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政府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十分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部署。1995年7月, 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率先推出上海地区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同年,南京工业大学成立了 “建筑智能化研究所”,并最早出版大学教材智能化建筑导论1996年2月,成立了建设部科技 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1997年10月发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 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走向有序化指定了方向。五、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建筑节能是世界发展大趋势,同时也是

10、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是21世纪中国建筑 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建筑应遵循节约化、生 态化、人性化、无害化、集约化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从可持续发 展理论出发,建筑节能的关键又在于提高能量效率,因此无论制订建筑节能标准还是从事具体工程 项目的设计,都应把提高能量效率作为建筑节能的着眼点。创造健康、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是人 类的共同愿望,也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和目标。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 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 20%以上的增长

11、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智能建筑市场前景仍然巨大。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 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 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 经成为发展趋势。显示,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 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未来,不论从经济市场方向来说还是从人们追求的舒适性安全性 来说,智能建筑都将成为建筑的主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急剧发展的推动和国家实力的增强,智能建筑建设时不可待。智能建筑体 系架构确定、设计理念更新、标准与规范完善、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将是未来智能建筑是否成功发 展的条件。国家科技和人才的发展将使得智能建筑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参考文献:1 土木工程概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 新建筑与流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 智能建筑百度百科4 建筑设计新概念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建筑历史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中国名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 建筑的涵义在电脑时代认识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8 智能建筑及其发展曹伟9 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10 过程控制系统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1 智能建筑过程及其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