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次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2655611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283 大小:54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五十五次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83页
第五十五次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83页
第五十五次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83页
资源描述:

《第五十五次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十五次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28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2: 第五十五次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一、水稻1、荃优9573申请者:四川金安特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金安特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不育系荃9311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57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优质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节间包裹,基部叶鞘绿色,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7.3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1.1天,株高120厘米,亩有效穗12.6万,穗长25.7厘米,每穗着粒176.3粒,结实率8

2、6.6%,千粒重31.7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极短、分布于穗上部1/4、浅黄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6%,整精米率67.0%,垩白度1.7%,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15.7%,粒长7.2mm,精米率73.7%,长宽比2.9,垩白粒率12%,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8年叶瘟5、5、5、6级,颈瘟7、5、5、5级;2019年叶瘟4、5、3、6级,颈瘟5、5、5、5级;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3.29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2.14%,增产点率44%;2019年

3、续试,平均亩产量581.94公斤,比对照增产4.90%,增产点率8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72.62公斤,比对照增产3.52%,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67%。2019年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67公斤,比对照增产0.91%。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2、宜优919(区试名称:宜香优99)申请者: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

4、院、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育种者: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宜宾市农业科学研选育的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乐恢99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优质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叶片、叶耳、茎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节间包裹,基部叶鞘绿色,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天147.8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0.5天,株高132.8厘米,亩有效穗13.7万,穗长27厘米,每穗着粒数180.4粒,结实率86.4%,千粒重27.5克。谷粒椭圆形,无芒,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0.2%,整精米率69.9%,垩白度2.3%,透明度1级,碱消值6.4级,胶稠度

5、79mm,直链淀粉15.8%,粒长6.4mm,精米率72.6%,长宽比2.5,垩白粒率11%,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8年叶瘟4、5、5、5级,颈瘟3、5、3、5级;2019年叶瘟3、4、3、3级;颈瘟5、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5.85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1.55%,增产点率67%,倒伏点率22%;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578.33公斤,比对照增产4.25%,增产点率8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67.09公斤,比对照增产2.9%,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78%。2019年中籼

6、迟熟组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09公斤,比对照增产1.69%。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倒伏。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3、千乡优8123申请者:四川正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育种者:四川正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利用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不育系千乡168A与恢复系千恢12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

7、系杂交水稻优质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绿色,柱头白色。谷粒细长形,芒长度极短到短、分布于穗顶端、浅黄色,糙米浅棕色。2017-201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46.8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1.7天,株高116.7厘米,亩有效穗13.7万,穗长25厘米,每穗着粒172.1粒,结实率86.9%,千粒重30.2克。品质测定:出糙率81.4%,精米率73.1%,整精米率63.4%,粒长7.3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10%,垩白度1.8%,透明度2级,碱消值5.9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14.4

8、%,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级。2018-2019年参加四川省水稻攀西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69.3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1.4天,株高113.9厘米,亩有效穗15.6万,穗长25.3厘米,每穗着粒196.7粒,结实率84.9%,千粒重30.9克。品质测定:糙米率82.0%,整精米率59.1%,垩白度1.9%,透明度2级,碱消值6.1级,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15.6%,粒长7.2mm,精米率73.7%,长宽比3.0,垩白粒率15%,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瘟4、4、3、4级,颈瘟5、5、5、7级;2018年叶瘟4、4

9、、5、4级,颈瘟5、5、5、5级;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201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97.81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7.71%,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100%;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48公斤,比对照增产5.11%。2018-2019年参加四川省水稻攀西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25.94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6.79%,两年共10个试点,增产点率100%;2019年攀西迟熟组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43.16公斤,比对照增产1.52%。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

10、、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及攀西生态区海拔1600米以下地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4、内5优2303申请者: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种者: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品种来源: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选育的不育系内香5A与自育恢复系乐恢230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优质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有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柱头为中等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4.9

11、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3.6天,株高127.2厘米,亩有效穗12.9万,穗长26.7厘米,每穗着粒数170.9粒,结实率86.7%,千粒重33.5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极短、分布于穗顶端、棕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3%,整精米率62.0%,垩白度3.7%,透明度2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14.4%,粒长7.5mm,精米率75.6%,长宽比2.9,垩白粒率27%,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8年叶瘟5、4、4、4级,颈瘟5、5、5、5级;2019年叶瘟4、5、3、5级;颈瘟5、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8年

12、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53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6.90%,增产点率100%;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量602.30公斤,比对照增产8.36%,增产点率10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95.92公斤,比对照增产7.63%,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100%。2019年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8.4公斤,比对照增产4.22%。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

13、下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5、川绿优3411申请者: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种者: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川绿389A与自育恢复系乐恢3411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优质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叶鞘、柱头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6.9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2.1天,株高125.5厘米,亩有效穗14.0万,穗长26.8厘米,每穗着粒数188.1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8.4克。谷粒长型,芒长度短、分布于穗上部1/4、

14、棕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2.1%,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3.1%,粒长7.1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21%,垩白度2.9%,透明度2级,碱消值5.0级,胶稠度79mm,直链淀粉21.2%,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瘟5、5、4、4级,颈瘟5、5、5、7级;2018年叶瘟5、5、4、4级;颈瘟5、5、5、5级;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8.22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6.55%,增产点率100%;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量588.74公斤,比对照增产8.74%,增产点率100%

15、,倒伏点率13%;两年平均亩产598.48公斤,比对照增产7.65%,两年共17个试点,增产点率100%。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0.90公斤,比对照增产3.46%。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倒伏。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6、千乡优817申请者: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育种者: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16、利用自育不育系千乡168A与自育恢复系内恢1117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优质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绿色,柱头白色。谷粒细长型,芒长度极短到短、分布于穗上部1/4、浅黄色,糙米浅棕色。2017-201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45.4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3.5天,株高120.3厘米,亩有效穗12.8万,穗长25.9厘米,每穗着粒183.2粒,结实率86%,千粒重30.1克。品质测定:糙米率80.7%,精米率72.9%,整精米率59.2%,粒长7.1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13%,

17、垩白度2.3%,透明度2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81mm,直链淀粉15.4%,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级。2018-2019年参加四川省水稻攀西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69.1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1.6天,株高116.2厘米,亩有效穗15.5万,穗长26.4厘米,每穗着粒201.9粒,结实率86.4%,千粒重30.6克。品质测定:糙米率81.6%,整精米率55.1%,垩白度2.7%,透明度2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16.4%,粒长7.2mm,精米率73.0%,长宽比3.0,垩白粒率29%,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稻瘟病抗性鉴定

18、:2017年叶瘟5、4、4、5级,颈瘟5、5、5、7级。2018年叶瘟4、5、4、4级,颈瘟5、5、5、5级;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201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90.22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4.98%,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89%;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7.64公斤,比对照增产6.20%。2018-2019年参加四川省水稻攀西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97.98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3.17%,两年共10个试点,增产点率80%;2019年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55.83公斤,比对照增产3.20%。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

19、,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及攀西生态区海拔1600米以下地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7、千乡优523申请者:四川正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育种者:四川正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利用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不育系千乡059A与恢复系千恢12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优质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

20、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叶鞘绿色,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5.6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3.2天,株高116.6厘米,亩有效穗13.8万,穗长24.3厘米,每穗着粒176.6粒,结实率86.9%,千粒重28.6克。谷粒长型,无芒,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2.4%,整精米率59.4%,垩白度2.8%,透明度2级,碱消值5.8级,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15.8%,粒长7.0mm,精米率74.6%,长宽比3.0,垩白粒率13%,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8年叶瘟4、4、3、4级,颈瘟5、5、5、5级;2019年叶瘟4、2、3、3级;颈瘟7

21、、5、5、5级;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6.83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6.54%,增产点率100%;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579.22公斤,比对照增产5.46%,增产点率10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78.03公斤,比对照增产6.00%,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100%。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6.19公斤,比对照增产3.83%。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

22、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8、雅7优3203申请者:四川科瑞种业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利用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不育系雅7A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恢复系成恢320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优质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有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叶鞘、柱头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9.1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晚熟0.7天,株高121.2厘米,亩有效穗14.4万,穗长2

23、4.9厘米,每穗着粒数172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9克。谷粒细长型,芒长度极短、分布于穗上部1/4、棕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2.9%,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4.7%,粒长7.5mm,长宽比3.3,垩白粒率33%,垩白度3.7%,透明度2级,碱消值6.1级,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21.8%,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瘟5、3、4、4级,颈瘟5、5、5、5级;2018年叶瘟5、4、5、4级,颈瘟3、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7.85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7

24、.57%,增产点率100%;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73.24公斤,比对照增产5.88%,增产点率8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95.55公斤,比对照增产6.73%,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94%。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87公斤,比对照增产2.36%。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9、裕55优16申请者:四川裕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者

25、:四川裕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四川裕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自育不育系裕丰1A与自育恢复系R1625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优质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叶鞘、叶耳、叶枕、叶缘绿色,柱头白色。谷粒细长形,芒长度极短到短、分布于穗顶端、浅黄色,糙米浅棕色。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全生育期150.5天,比对照冈优725晚熟1.8天,株高122.8厘米,亩有效穗14.7万,穗长28.3厘米,每穗着粒数189.6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7.7克。品质测定结果:出糙率80.4%,整精米率61.7%,长宽

26、比3.4,垩白粒率3%,垩白度0.2%,胶稠度81mm,直链淀粉15.6%,米质达到国颁优质3级标准。2017-2018年参试四川省水稻攀西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68.9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晚熟1.8天,株高113.0厘米,亩有效穗17.1万,穗长27.7厘米,每穗着粒数224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9.6克。品质测定结果:糙米率81.3%,精米率72.4%,整精米率62.4%,粒长7.4mm,长宽比3.4,垩白粒率6%,垩白度0.8%,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1mm,直链淀粉17.3%,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1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6年叶

27、瘟3、4、6、5级,颈瘟5、5、5、5级;2017年叶瘟5、4、4、4级,颈瘟3、5、5、7级;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1.93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3.02%,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83%;2018年中籼迟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34公斤,比对照增产8.7%。2017年-201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攀西迟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72.78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3.12%,两年共9个试点,增产点率56%,倒伏点率20%;2019年攀西迟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2.88公斤,比对照增产8.14%。栽培技术要

28、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倒伏。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及攀西生态区海拔1600米以下地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10、川绿优470申请者: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种者: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川绿389A与自育恢复

29、系绵恢470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有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柱头中等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8.0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0.7天,株高120.3厘米,亩有效穗14.5万,穗长25厘米,每穗着粒数196.8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7.1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短、分布于穗上部1/4、棕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9%,精米率72.6%,整精米率59.4%,粒长6.9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24%,垩白度3.3%,透明度2级,碱消值4.3级,胶稠度69mm,直链淀粉21.0%。稻瘟病抗性鉴定:2

30、017年叶瘟3、5、3、3级,颈瘟3、5、5、5级;2018年叶瘟4、3、4、4级,颈瘟5、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55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8.96%,增产点率100%;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604.79公斤,比对照增产9.67%,增产点率10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13.67公斤,比对照增产9.32%,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100%。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22公斤,比对照增产2.45%。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

31、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11、旌康优3241(区试名称:旌优7241)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品种来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自育不育系旌康2A与自育恢复系德恢3241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有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柱头中等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6.8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1.8天,株高121

32、.1厘米,亩有效穗11.3万,穗长26.1厘米,每穗着粒数197.3粒,结实率86.7%,千粒重29.2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短、分布于穗上部1/4、棕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0.6%,精米率71.3%,整精米率48.9%,粒长7mm,长宽比3,垩白粒率62%,垩白度6.4%,透明度2级,碱消值5.7级,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22.6%。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瘟5、3、3、3级,颈瘟5、5、5、5级;2018年叶瘟4、4、4、4、级,颈瘟5、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9.43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7.

33、66%,增产点率100%;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77.87公斤,比对照增产6.73%,增产点率75%;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93.65公斤,比对照增产7.2%,两年共17个试点,增产点率94%。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96.60公斤,比对照增产6.69%。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稻瘟病防治。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12、冈8优3663申请者:达州市农业科学研

34、究院。育种者: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华元博冠生物育种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四川华元博冠生物育种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不育系冈48A与自育恢复系达恢366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叶形态好,分蘖力中等,剑叶挺直,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有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柱头中等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4.9天,比对照早熟1.3天,株高128.5厘米,亩有效穗12.9万,穗长27.5厘米,每穗着粒数192.9粒,结实率84.4%,千粒重30.4克。谷粒椭圆形,芒长极短、分布于穗上部1/4、棕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2.6%,

35、精米率73.9%,整精米率61.1%,粒长6.6mm,长宽比2.4,垩白粒率64%,垩白度9.6%,透明度2级,碱消值6.3级,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22.0%。稻瘟病抗性鉴定:2016年叶瘟4、4、5、3级,颈瘟5、7、5、5级;2018年叶瘟4、4、4、5级,颈瘟5、5、5、5级;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6年参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8.13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7%,增产点率89%;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84.56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7.97%,增产点率100%;两年平均亩产591.35公斤,比对照增产6.84%,两年共17个试点,增产点率94

36、%。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12公斤,比对照增产6.03%。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13、川绿优313(区试名称:川绿优901)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不育系川绿389A与自育恢复

37、系蜀恢31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有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柱头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7.7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0.6天,株高113厘米,亩有效穗14.5万,穗长25.9厘米,每穗着粒192.1粒,结实率85.9%,千粒重26.6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极短、分布于穗顶部、棕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5%,精米率72.0%,整精米率57.2%,粒长6.9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29%,垩白度4.7%,透明度2级,碱消值4.8级,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23.3%。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

38、瘟4、4、4、4级,颈瘟5、5、5、5级;2018年叶瘟4、4、4、4级,颈瘟3、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92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9.39%,增产点率100%;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93.16公斤,比对照增产8.37%,增产点率100%,倒伏点率11%;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02.04公斤,比对照增产8.88%,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100%。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92公斤,比对照增产0.97%。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

39、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倒伏。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14、泸优5183(区试名称:泸优5083)申请者:四川益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益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泸98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518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绿色,柱头

40、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9.3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晚熟1天,株高119.5厘米,亩有效穗12.4万,穗长25.7厘米,每穗着粒数186.5粒,结实率86.3%,千粒重31.7克。谷粒椭圆形,芒长度极短、分布于穗顶部、浅黄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2.4%,精米率73.8%,整精米率61.9%,粒长7.2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44%,垩白度5.5%,透明度2级,碱消值6.7级,胶稠度79mm,直链淀粉23.4%。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瘟4、5、4、4级,颈瘟5、5、5、5级;2018年叶瘟4、6、5、5级,颈瘟3、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

41、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5.07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6.55%,增产点率100%;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65.35公斤,比对照增产4.61%,增产点率10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80.21公斤,比对照增产5.58%,两年共17个试点,增产点率100%。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2.26公斤,比对照增产7.54%。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

42、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15、千乡优6516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用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不育系千乡654A与自育恢复系德恢516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有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柱头中等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8.5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0.1天,株高126.5厘米,亩有效穗13.7,穗长25.2厘米,每穗着粒191.6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8.3克。谷粒椭圆形,无芒,

43、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4%,精米率73.9%,整精米率65.3%,粒长6.8mm,长宽比2.7,垩白粒率34%,垩白度4.4%,透明度2级,碱消值4.8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含量14.1%。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稻5、4、4、4级,颈瘟5、5、5、7级;2018年叶稻4、4、4、4级,颈瘟5、5、5、5级;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6.02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7.05%,增产点率89%;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82.27公斤,比对照增产7.54%,增产点率75%;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94.15公斤,比对照增产

44、7.3%,两年共17个试点,增产点率82%。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1.11公斤,比对照增产3.27%。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16、锦1优324申请者: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种者: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的不育系锦1A和恢复系蓉恢324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

45、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松散适中,颖尖、柱头均为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6.7天,比对照冈优725晚熟0.1天,株高125.1厘米,亩有效穗13.5万,分蘖力中等,穗长25.7厘米,每穗着粒数208.6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6.4克左右。品质测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36.7%,长宽比3.0,垩白粒率48%,垩白度11.7%,直链淀粉含量22.4%,胶稠度76mm。稻瘟病抗性鉴定:2015年叶瘟7、5、7、5级,颈瘟5、5、5、5级;2016年叶瘟4、5、3、3级,颈瘟3、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

46、3.59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82%,增产点率86%;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02.31公斤,比对照增产5.93%,增产点率8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97.95公斤,比对照增产5.88%,两年共16个试点,增产点率88%。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2.37公斤,比对照增产3.84%。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17、德1优3241(

47、区试名称:旌优2241)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品种来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自育不育系德1A与自育恢复系德恢3241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绿色,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0.7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3.5天,株高117.3厘米,亩有效穗12.9万,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96.1粒,结实率87.6%,千粒重29.1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短、分布于穗上部1/2、浅黄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2.4%,

48、精米率74.4%,整精米率62.1%,粒长7.1mm,长宽比2.9,垩白粒率33%,垩白度3.9%,透明度2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4mm,直链淀粉23.5%。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瘟4、4、4、5级,颈瘟5、5、5、5级;2018年叶瘟5、5、3、3级,颈瘟5、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7.33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7.48%,增产点率100%;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50.29公斤,比对照增产1.83%,增产点率75%;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83.81公斤,比对照增产4.66%,两年共17个试点,增产点率8

49、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1.94公斤,比对照增产7.93%。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18、蓉18优339申请者: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种者: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不育系蓉18A与自育恢复系蓉恢339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

50、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有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柱头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6.4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2.4天,株高121.7厘米,亩有效穗12.5万,穗长26.1厘米,每穗着粒212.1粒,结实率82.7%,千粒重29.2克。谷粒长粒型,芒长度短、分布于穗顶端、棕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4%,精米率72.4%,整精米率57.6%,粒长7.1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12%,垩白度1.0%,透明度2级,碱消值4.7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14.8%。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瘟4、5、3、4级,颈瘟5、5、5、5级;2018年叶瘟4、4、5、

51、5级,颈瘟3、5、5、7级;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0.31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5.17%,增产点率78%;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87.07公斤,比对照增产7.25%,增产点率100%;倒伏点率11%;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93.69公斤,比对照增产6.21%,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89%。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06公斤,比对照增产0.60%。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倒伏。初审意见:

52、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19、川农优623申请者: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不育系川农6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202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绿色,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9.1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晚熟0.5天,株高118.4厘米,亩有效穗14.6万,穗长24厘米,每穗着粒191.

53、1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6.8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短、分布于穗上部1/4、浅黄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8%,精米率72.2%,整精米率61.6%,粒长3.2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23%,垩白度3.3%,透明度2级,碱消值4.5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15.5%。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瘟4、3、5、4级,颈瘟3、5、5、5级;2018年叶瘟4、5、4、4级,颈瘟5、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66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4.96%,增产点率89%;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89.22

54、公斤,比对照增产6.84%,增产点率10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94.44公斤,比对照增产5.9%,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94%。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3.13公斤,比对照增产0.3%。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20、蓉优451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四

55、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利用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蓉18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451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有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柱头中等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7.1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1.4天,株高118.8厘米,亩有效穗13.3万,穗长25.7厘米,每穗着粒181.4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8.8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极短、分布于穗顶端,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8%,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0.3%,粒长7.1mm,长宽比3.1,垩白粒率15%,垩白度3.4%,透明度2级

56、,碱消值4.2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14.3%。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瘟5、4、5、4级,颈瘟5、5、5、7级;2018年叶瘟5、5、4、4级,颈瘟5、5、5、5级;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6.77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5.07%,增产点率78%;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77.32公斤,比对照增产4.28%,增产点率7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82.05公斤,比对照增产4.68%,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7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5.59公斤,比对照增产0.42%。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57、;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21、千乡优917申请者: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育种者: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自育不育系千乡955A与自育恢复系内恢1117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绿色,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3.5天,比对照

58、宜香优2115早熟5.2天,株高118厘米,亩有效穗12万。穗长24.8厘米,每穗着粒169.3粒,结实率88.5%,千粒重31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极短到短、分布于穗顶端、浅黄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3%,精米率73.6%,整精米率62.2%,粒长7.1mm,长宽比3.0,垩白粒率27%,垩白度3.8%,透明度2级,碱消值4.9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15.6%。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瘟5、3、4、4级,颈瘟5、5、5、5级;2018年叶瘟5、4、3、3级,颈瘟5、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59公斤

59、,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4.07%,增产点率78%;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66.77公斤,比对照增产2.77%,日产量比对照增产6.60%,增产点率7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80.68公斤,比对照增产3.42%,两年共18个试点,增产点率7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99公斤,比对照增产0.77%。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

60、22、德优6699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众望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利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德66A与恢复系德恢6099配组育成的中籼中熟三系杂交水稻优质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绿色,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36.5天,比对照辐优838早熟3.0天,株高122.9厘米,亩有效穗14.4万,穗长25.7厘米,每穗着粒173.9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8.0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极短到短、分布于穗顶端、浅黄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

61、糙米率82.1%,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8.3%,粒长7.2mm,长宽比3.2,垩白粒率6%,垩白度1.0%,透明度1级,碱消值6.6级,胶稠度79mm,直链淀粉16.0%,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1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7年叶瘟5、5、7、4级,颈瘟5、5、7、5级;2018年叶瘟3、5、4、4级,颈瘟5、5、5、5级;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5.81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6.98%,增产点率100%,倒伏点率11%;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598.37公斤,比对照增产6.94%,增产点率90%;两年平均亩产597.

62、09公斤,比对照增产6.96%,两年共19个试点,增产点率95%。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7.83公斤,比对照增产0.99%。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倒伏。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作中熟中稻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23、雅优637申请者: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

63、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不育系雅1A与自育恢复系宇恢637配组育成的中籼中熟三系杂交水稻优质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绿色,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0.1天,比对照辐优838早熟0.9天,株高117.6厘米,亩有效穗14.0万,穗长24.6厘米,每穗着粒182.2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8.0克。谷粒细长形,芒分布于穗顶端、浅黄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6%,整精米率59.2%,垩白度1.3%,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4,直链淀粉15.6%,粒长7.2,精米率71.9%,长宽比3.2,垩白粒

64、率10%,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8年叶瘟4、4、3、5级,颈瘟5、5、3、5级;2019年叶瘟4、5、3、3级,颈瘟5、5、5、5级;中感稻瘟病。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7.96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7.81%,增产点率100%;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584.60公斤,比对照增产7.97%,增产点率90%;两年平均亩产586.28公斤,比对照增产7.89%,两年共20个试点,增产点率95%。2019年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27公斤,比对照增产4.04%。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龄栽插,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提交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作中熟中稻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24、雅优212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利用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不育系雅1A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恢复系福恢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