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基础控制网CP测量施工工艺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6496844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7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轨道基础控制网CP测量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轨道基础控制网CP测量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轨道基础控制网CP测量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轨道基础控制网CP测量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基础控制网CP测量施工工艺(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5。4。轨道控制网(III)测量施工工艺.5.4.1.1 采用的平面坐标系与高程系统2。5。1。1平面坐标系为保证三网合一,控制网平面坐标系统采用与既有精测网相同的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即椭球体参数采用WS84 坐标系参考椭球,高斯投影东坐标和北坐标的加常数分别为00km、0。工程椭球构建采用改变椭球参数的方法(即参考椭球长半轴直接加投影面大地高并保持扁率和定向不变)。边长投影在抵偿高程面上,投影长度的变形值不应大于0m/km,即投影长度变形(包括高程归化、高斯正投影变形之和)不大于1100000。2。5.。1。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既有精测网高程系统,即19

2、85国家高程系统。2。4. 测量人员及仪器设备CP施测单位由具有测绘资质和经过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测量。根据现有施工断面实际情况,拟采用2组CP控制网测量人员及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工作,后续施工根据工作面情况进行适当增加相应人员并进行上报。5。4。1.3 线上CP加密点测量2。5。4。1。3。1 线上C加密点的布设根据标段内既有CP控制网的情况,对点位的位置和密度不能满足联测需要时,进行加密C网。P网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CP网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点。C网加密点按60米左右的间距沿线路左右交替布设,在无砟轨道地段各区段CP头尾搭接6 对C的中间应布设一个C加密点

3、,并满足设计要求。桥梁段CP加密点布设桥梁段CP加密点布设在桥上,沿线路前进方向埋设于桥梁的固定支座(纵横向均固定)顶端的防护墙顶,不与CP点共桩.路基段CP加密点布设路基段CP加密点左右交替布设在征地界范围内便于P网联测的地方。隧道段P加密点布设隧道段 P控制桩宜埋设在电缆槽与道砟隔离块中心。严禁埋设在电缆槽底或电缆槽盖板下.隧道段P标志采用图所示预埋件,采用竖埋方式,埋设完成后,仅留球头露出。隧道洞内P埋设示意图对于长度大于km隧道,加密网按导线网方式进行测设,CP加密点成对布设,点对间距30000m.。.4。.3。2 线上CP加密点的埋设P加密点的标志P加密点采用强制对中标志.强制对中标

4、志包括预埋件、测量仪器连接盘两部分,预埋件为埋入现场的部分,由不锈钢材料加工而成。测量仪器连接盘底端螺丝可以直接安装到预埋件上,顶端螺丝用于连接测量基座.通过仪器连接盘及测量基座,可以直接安装测量仪器、GPS 天线或棱镜,对中精度优于0。1mm.测量仪器连接盘底端螺丝可以直接安装到预埋件上,顶端螺丝用于连接测量仪器基座.通过仪器连接盘,可以直接安装测量仪器、GPS天线或棱镜,其示意图如下:C加密点预埋件及测量仪器连接盘CP加密点标志的埋设1、路基段可单独埋设CP加密点(离基础地面1。0 米以上,基础浇筑混泥土为0。7m0.7,深。0m,圆柱直径0。25米,均埋设钢筋骨架,主筋配置16,绕筋配置

5、8m,每30cm 配置一层),也可以利用线路拉线基础埋设加密桩,加密桩位置选择保证P网联测条件,不影响GPS观测,不影响行车安全,并方便P网联测的地方.路基段CP加密点俯视图(左图)与剖面图(右图)单位:cm2、桥梁段CP加密点布设在桥梁固定支座端防撞墙顶上,且不与点共桩。3、隧道段C加密点成对布设在隧道电缆槽顶面上,点对间距3060 米。4、另外,根据实践,在路基段和桥梁段(特别是桥梁段)使用如下强制对中标志。1、强制对中标的安装事先在埋设强制对中标的位置打孔,将预埋孔注入1:16(水:干料)的桥梁支座灌浆料,灌浆料比孔口低12cm,利用铁丝弯折成的埋设临时支架(图。2)将预埋件缓缓吊入预埋

6、孔,将灌浆料挤出。预埋件顶面比孔口高出1m左右(如下图)因悬吊作用,预埋件自然整平,30 分钟左右,灌浆料凝固,可拆除临时支架。预埋件整平精度约48角分。埋设过程(左)和埋设完成的预埋件(右)2、强制对中标的使用在埋设好的预埋件上,可以直接通过转接头安装GPS天线,安装测量仪器和棱镜基座.通过棱镜基座可以安放各种类型的棱镜。对于重量比较大的仪器而言,则可以通过测量仪器连接盘来进行安置。测量仪器连接盘边缘部分由三个底端螺丝,可以调节伸缩长度,确保仪器连接稳固.C加密点的编号规则C加密点埋设完成后应在点位旁边清晰、明显地设置点号标识.C加密点按照线路里程增加方向进行编号,编号规则为:(标示为里程公

7、里数)+JP(标示为CP加密点)+(该里程段流水号,从小里程往大里程方向顺序编号)。如401MP2 点桩号,“401”代表线路里程数,“JP2”代表CP控制点,“1”代表1 号点。点号标志字号应采用统一规格字模,字高为cm 的正楷字体刻绘,并用白色油漆抹底,黑色油漆喷写编号,点号铭牌白色抹底规格为40cmX0cm。加密CP控制点的标志注字如下图所示:CP加密点编号。4.1。3.3 加密点点之记P加密点埋设完成后,应按既有C网要求绘制点之记。点之记包含点号、概略经纬度(现场采集)、所在地、交通情况、交通略图、点位通视情况及点位略图、选点情况及埋石情况。绘制时要符合要求,要素齐全,标识点位的距离用

8、皮尺现场实测,交通路线图指向要齐全、清楚。点之记应按照既有精测网控制点点之记的格式在CA下绘制整理。2。5.4.1。4P加密测量及数据处理根据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测量成果以及 CP控制网同精度内插的原则,CP控制网加密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三等PS 或三等导线控制网标准执行.数据处理软件采用rvut3。3高速铁路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软件对CP、CP控制网成果进行处理软及平差计算,外业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质量分析,检查数据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在对所有数据进行质量分析为合格且精度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之上进行.。5。1。5 外业测量2。5。4。.5. 主要技术要求、采用G测量方法进行CP加密

9、点测量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P加密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固定误差a(m)比例误差系数b(mmkm)基线方位角中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三等PS网51.1800001/00000注:当基线长度短于00m时,三等边长中误差应小于5m.2、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行隧道段C加密点测量时,隧道洞内地段 测量按导线网要求布设施测(隧道贯通后实施),其布网要求及主要技术要求如 下表所示: 洞内CP导线加密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级别附合长度(km)边长(m)测距中差(m)测角中误()相邻点位坐标中误差(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对应导线等级备注

10、CPL23631。87。5/5 000。三等单导线23000031。351/100 002。6隧道二等导线网当同一测区内,导线环(段)数超过20个的时候导线测角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导线环(段)的角度闭合差();-导线环(段)的测角个数;导线环(段)的个数;2.。4。.5。 作业方法、采用GPS方法进行加密点测量C加密点测量应采用双频GPS接收机观测,仪器的标称精度不低于5mm+1ppmCP加密点采用GPS测量方法施测,起闭于经复测合格的既有P、CP控制点,测量等级和精度要求应满足下表的技术要求。C加密点PS测量的技术要求级别项目P加密点GPS测量等级三等G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时观察有效观测卫星数

11、4有效时段长度(mn)60观测时段数2数据采样间隔(s)15接收机类型双频PDO或GDOP8CP加密点测量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每加密1个C加密点应联测不少于2个C点及部分CP点,且加密点要位于所联测的CP、CP点所构成的网形中部。观测前要对网形进行设计,保证CP点间的基线长度不小于300m,并尽可能多地联测既有精测网点,以保证与既有精测网系统的统一。全部仪器、光学对中基座作业前都必须按要求进行检校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2、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行C加密点测量采用导线方式加密 C网时应按同精度扩展方式加密C通视点对,导线附合长度不大于5公里,所采用仪器为测角精度不

12、低于,测距精度不低于1m+ppm 的全站仪施测,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加密CP导线点的埋设要求同上,点间距以50米为宜。CP加密点测量按要求采用导线测量方法进行测设,起闭于既有CPI点、CP点或P加密点.当采用导线网进行测量时,构网方法如下图所示:CP加密点洞内导线网示意图导线应起闭于 C和C控制点,且应符合相关规定。导线附合长度2k 以上时,应采用导线网方式布网,导线网的边数以46条边为宜。P控制网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导线等级附合长度(k)边长(m)测距相对误差(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三等55001/0001。81/550003。6 C导线观测应采用标称

13、精度不低于(、2mm+2pp)的全站仪施测。观测前应先将仪器开箱放置0分钟左右,让仪器与洞内温度基本一致洞口测站观测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隧道洞内观测应充分通风,无施工干扰,避免尘雾。目标棱镜人工观测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度,受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采用自动观测时应尽量减少光源干扰。平角观测要求导线测量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并满足下表的规定: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等级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三等0。级仪器41级仪器69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14、。边长测量技术要求边长测量技术要求按下表中技术要求执行。边长测量技术要求等级使用测距仪精度等级每边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mm)测回间较差限值(mm)往返观测平距较差限值往测返测三等22232D44注:、一测回是全站仪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的过程测距仪精度等级划分如下 2、测距仪精度等级划分如下级 mD2m级 mmD5mm级mmd10m级 10 mmmdmmd 为每千米测距标准偏差。即按测距仪出厂标称精度的绝对值,归算到1k的测距标准偏差。、md a bD =+式中:d -仪器测距中误差(mm),a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b -标称精度中的的比例系数(m/k),D -测距长度(km)

15、测距边的斜距应进行气象改正和仪器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应该将观测时记录的气压、气温输入仪器,仪器自动进行气象改正,每次假设仪器前先将仪器防止30min左右,使仪器适应环境温度,并用温度压力计记录当前数值,对仪器进行气象改正气温读数取位要求测量等级干湿温度表()气压表(P)三等0。2。53、区段接边测量要求CP加密点测量可分区段进行测量,分区段测量时应联测上一区段至少二个P加密点进行接边重复测量.2。5。4.1。.3 数据处理及网平差(a) GS基线解算P网基线向量解算采用L软件进行,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解算。用于解算基线的起算点在W-坐标系中的绝对坐标精度不低于0米,计算同一时段观测值的剔除率应

16、小于0。解算后按下表的要求进行基线质量检核和分析。基线质量检验限差表检验项目限 差 要 求X坐标分量闭合差Y坐标分量闭合差Z坐标分量闭合差环线全长闭合差独立环(附合路线)重复观测基线较差注:,本项目a=mm,b=1ppm。d取基线或环平均边长(以m计)。(b)GP网平差1、GPS网平差采用经鉴定合格的商用软件进行,本线采用武汉大学开发的CSA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网平差计算。2、在GPS网整体平差前,先对网中的原CPI和CP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原CPI和PII进行剔除,满足要求的全部作为起算点。3、PS网基线的质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一个点的WGS84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无约束平

17、差,求出各控制点WGS84坐标系下的地心坐标和大地坐标、各基线的改正数以及其精度信息.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V3 VY3 Z4、无约束平差精度满足要求后,采用所联测的CP、P点作为已知点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同时应与相邻CP加密控制网的衔接.约束平差后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同名基线无约束平差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满足下式要求:dVX2 dY dVZ5、P加密点网平差分区段进行时,平差时应采用一个区段内所有联测的原精测网CP、P点和重复联测的上一区段的CP加密点作为已知点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平差前需检核已知点间的兼容性,对兼容性不好的已知点进一步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新测量。

18、(c)导线网数据处理CP加密点导线网在测量距离经高程和高斯投影改化后进行平差计算.起算数据为CPI或C点,平差采用经过鉴定合格的专用平差软件。在角度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要求后,进行严密的平差计算。CP加密点点位中误差应满足mx、my10mm.分区段测量平差时应首先检核区段接边P加密点的重复测量精度,检核合格后以既有CI、CP点以及重复测量的P加密点为约束点进行平差计算。2。54。1.6线上水准加密点测量2。5。4.1。6。1 线上水准加密点的布设为满足P控制网高程测量的需要,沿线线路水准基点应满足以下要求:(1)路基段每k一个线路水准基点;()桥梁段线路水准基点应加密到

19、桥上,点间距不超过2km;(3)隧道段线路水准基点点间距不应超过km;对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区段需在既有线路水准基点的基础上进行线上水准加密点测量2.5。4。1。62线上水准加密点的埋设、线上水准加密点应埋设在线路附近稳定可靠、不易破坏的地方,且能够满足CP控制网高程测量的要求路基段水准加密点按线路水准基点埋石要求观测前1 个月单独埋设(或埋设在稳定的接触网杆基础上);桥梁段水准加密点应布设在墩台顶部桥梁固定支座端上方;隧道段水准点与洞内C平面点共点。2、水准加密点按照线路里程增加方向进行编号,编号规则为:(标示为里程公里数)+JH(标示为二等水准加密点)(该里程段流水号,从小里程往大里程方向顺序

20、编号).如401MH1点桩号,“1”代表线路里程数,“JMH代表加密二等水准点,“代表1 号点.点号标志字号应采用统一规格字模,字高为cm 的正楷字体刻绘,并用白色油漆抹底,黑色油漆喷写编号,点号铭牌白色抹底规格为40cm0cm。、水准加密点埋设完成后应在点位旁边清晰、明显地设置点号标识.3、水准加密点埋设完成后,按既有线路水准基点要求绘制点之记。点之记包含点号、概略经纬度(现场采集)、所在地、交通情况、交通略图、点位通视情况及点位略图、选点情况及埋石情况。绘制时要符合要求,要素齐全,标识点位的距离用皮尺现场实测,交通路线图指向要齐全、清楚。点之记应按照既有精测网控制点点之记的格式在CAD下绘

21、制整理。2。5.4。1。6。 外业测量、线上水准加密点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施测,以原精测网的线路水准基点为起算点,进行严密平差计算。2、水准加密点测量时,水准路线必须联测两个以上线路水准基点或深埋水准点.对于沉降区水准线路必须联测到线路两端各两个以上线路水准基点上,以检验联测水准点是否发生显著沉降。、外业测量使用型号不低于S的精密电子水准仪及配套的2m或3铟瓦条码水准尺进行观测。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检查 角均应不超过15水准尺须采用辅助支撑进行安置,测量转点应安置尺垫,尺垫选择坚实的地方并踩实以防尺垫的下沉。4、水准测量的仪器及水准尺类型应按测量等级的要求选择,宜优先采用相应等级的数字水准仪

22、及其自动记录功能采集数据,观测数据采用仪器内置储存器记录,并转换成电子手簿。5、跨越较大河流或水域时,应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972006)中跨河水准测量有关技术要求执行.6、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线路水准基点加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等级路线长度(k)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二等水准400DS1、S1因瓦往返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Mw限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m)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附和线路或环线闭合差(m)左右线路高差不符值二等1。2。644-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类型视距(m)前后视距差()测段的

23、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下丝读数)数字二等D1因瓦53且01。01。5。06。00。32.8且0.52次水准测量的测站限差项 目等级两次读数之差(m)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mm)二等050。7-水准加密测量的观测方法等级观 测 次 数观测顺序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二等往返往返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7、当桥面与地面高差大于 3 米时,水准高程传递采用不量仪器高、棱镜高的三角高程中视测量方法,具体如下:在高程传递点附近分别在桥墩侧面和对应墩桥梁固定支座端挡砟墙埋设西成

24、客专CP专用标志。观测过程中用数字水准仪按精密水准作业要求将高差分别抄到挡砟墙和墩底CP高程标志杆,再用全站仪进行挡砟墙和墩底CP平面标志杆高差传递。CP平面及高程标志杆均为标准件,高程传递点A、B 使用P平面、高程标志间高差相同。因此,A、 两P高程标志间高差为全站仪观测的三角高程高差,不需量测全站仪和棱镜高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就是在没有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误差的情况下,求出点 和点 的高差其测量原理,见下图所示:不量仪器高、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示意图也可在同一侧设置观测点,如下图:同侧设点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示意图全站仪前后视可分别观测, 采用正倒镜观测.每个观测组观测技术要求

25、如下: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垂直角测量距离测量不同观测组高差较差测回数两次读数差指标差互差测回数前后视水平距离前后视距差两次读数差测回差41。05。0410m5m1.0m2。0mm1。0m中间设站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进行组独立观测,两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2mm,满足限差要求后,取两组高差平均值作为传递高差。8、水准加密点可以分区段测量,分区段测量时应联测上一区段至少一个水准加密点进行接边重复测量。54。1.6。4 数据处理及网平差、水准加密点测量数据计算、平差处理,以稳定的既有线路水准基点为起算点,采用经鉴定合格的科傻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并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精度评定2、水准加密点分区段测量

26、平差时,首先检核区段接边水准加密点的重复测量精度,检核合格后以既有二等线路水准基点以及重复测量的水准加密点为约束点进行平差计算。3、水准加密点测量平差计算取位应满足下表的要求。二等水准测量计算取位等 级往(返)测距离总和(m)往(返)测距离中数(k)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高程(mm)二等水准0。010。10。01.10.1012。5。4。7 CP控制网测量。5。4。1。 控制点元器件根据本项目特点与西成公司的要求,路基CP布点主要采用接触网基础扩大设置专用控制桩;桥梁采用防护墙中顶部竖向布设;隧道采用边墙内衬横向布设,车站采用站台檐廊横向布设.由于

27、 CP控制网网点间的相对精度高达1mm,而且P控制网的服务期限从轨道板施工开始,到线路竣工时的全线轨道线形竣工测量,以及竣工后线路运营期间的轨道维护,因此P控制网的测量标志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具有强制对中、能够长期保存、不变形、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价格适中、重复安置精度满足下表的要求.我部在每次施工测量前对棱镜进行重复性安装误差及互换性安装误差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测量标志棱镜组件安装精度要求CPIII标志重复性安装误差(m)互换性安装误差(m)X0.4.Y0.40。020。2。4。1。7.2CIII安装要求及方法控制网布设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CP控制网布网要求控制网等

28、级测量方法纵向网点间距备注C自由测站边角交会70米一对横向点间距1001、桥梁段标志布设与安装打孔梁上一般布置在桥梁固定支柱端上方防撞墙顶端,如下图所示:桥梁段P 埋设示意图直接在防撞墙顶面成对开凿铅垂方向的安装孔(孔径30 毫米,孔深60毫米),然后使用云石胶埋设立式基座,相邻两对C 点在里程上相距约米,基座埋设完成后,基座外露部分不高于基桩顶面 毫米。特殊桥跨的CP点埋设如下:a、80米以内的连续梁跨中可以不埋设CP 点;、80120 米的连续梁跨中应埋设一对P点;12180 米的连续梁跨中应埋设两对 点;以此类推。跨中埋设有CP 点对时,在同一片连续梁上的固定端埋设 点,此C点的埋设套筒

29、与防撞墙的顶面平,防撞墙的顶面应水平,通过特制连接装置以方便安装全站仪.连续梁跨中埋设两对及以上C 点时,左右线的C点应分别在同一观测视线上安装A 检查平面(水准)测量杆和预埋件间隙,平面(水准)测量杆全部插入预埋件后预埋件沿口应和平面(水准)测量杆突出横截面密接,有异常情况的预埋件不能使用.B用塑料后盖(或透明胶带纸)封闭预埋件后端管口,插口端要用窄透明胶带纸沿预埋件前端管口缠绕一圈,封堵预埋件管口,防止异物进入预埋件。 将钻孔内碎石渣清理干净,浇水润湿洞孔,将水泥或锚固剂等塞入洞孔.D 竖立安装调整预埋件,让预埋件管口平行于水泥面或略微高一点,锚固剂沿预埋件外壁四周被挤出E整理干净预埋件内

30、壁,检查埋设是否标准。2、路基段C标志布设与安装打孔:一般路基地段宜布置在接触网杆基座上,埋设立式基座,如下图:路基上CP点布置图浇筑接触网杆基础时按附图连同CP 点基础一起浇筑,以保证CP点的稳定性。在原接触网基础纵向(线路里程增加方向)扩大0.35 米,在扩大基础面上浇筑一个直径0。2 米、接触网基础以上1。2 米高的圆墩柱作为C点永久性安装平台,圆墩柱内应放置1 毫米钢筋,钢模浇筑,CP 元器件埋设圆柱顶部(可在圆心往线路中心侧偏1c)。在路基标志桩距基础8厘米左右(此处需高于轨顶5m)处预钻直径3.厘米的孔,孔深6厘米左右.安装A 检查平面(水准)测量杆和预埋件间隙,平面(水准)测量杆

31、全部插入预埋件后预埋件沿口应和平面(水准)测量杆突出横截面密接,有异常情况的预埋件不能使用B 用塑料后盖(或透明胶带纸)封闭预埋件后端管口,插口端要用窄透明胶带纸沿预埋件前端管口缠绕一圈,封堵预埋件管口,防止异物进入预埋件。C将钻孔内碎石渣清理干净,浇水润湿洞孔,将水泥或其它锚固剂等塞入洞孔。D预埋件定位从水平到向上倾斜方向。E 整理干净预埋件内壁,检查埋设是否标准。3、隧道段CP标志布设与安装打孔:隧道CP控制点布置在电缆槽上方300厘米的隧道边墙上预钻直径3。5厘米的孔,孔深6厘米左右.如下图:隧道段CP埋设示意图安装A检查平面(水准)和预埋件间隙,平面(水准)测量杆全部插入预埋件后预埋件

32、沿口应和平面(水准)突出横截面密接,有异常情况的预埋件不能使用.用塑料后盖(或透明胶带纸)封闭预埋件后端管口,插口端要用窄透明胶带纸沿预埋件前端管口缠绕一圈,封堵预埋件管口,防止异物进入预埋件。C将钻孔内碎石渣清理干净,浇水润湿洞孔,将水泥或锚固剂等塞入洞孔。D预埋件定位从水平到向上倾斜方向。E 整理干净预埋件内壁,检查埋设是否标准。4、站内贯通线C标志布设与安装C标联接件预埋件的安装:一般埋设在站台廊檐上(埋设横插基座),预钻直径。厘米的孔,孔深厘米左右.如下图:车站贯通线CP 埋设示意图2。5。4。1。3 CP点的埋设、P点的棱镜组件CP标志组的主要部件均采用不锈钢合金材料。棱镜(水准)组

33、件的安装精度应满足下表要求。CPIII棱镜组件安装精度要求CPII标志重复性安装误差(m)互换性安装误差(mm)0。0。4Y0。40.4H.20。2、各标志的尺寸如下:CPI标志预埋件平面观测外插式棱镜连接杆高程观测连接杆CPIII测量棱镜3、P点编号规则点编号:采CP控制点点编号定义如下:C点号按照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其编号反映里程数。所有处于里程增大方向左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奇数,处于里程增大方向右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偶数,在有长短链地段应注意编号不能重复。如下表所示:CPII点编号点编号含义数字代码在里程内点的位置040130表示线路里程DK401范围内线路前进方向左侧CPI第1号点“”代表“

34、III”040131(轨道左侧)奇数1、3、5、7、9、11等030表示线路里程DK4范围内线路前进方向右侧CPIII第1号点“3”代表“CPII”41302(轨道右侧侧)偶数2、6、0、2等自由设站编号P测量过程中的自由设站点编号根据连续里程和测站号等相关信息来进行编制,如401C01.前位为里程,第5位代表初次建网测量,代表补测,代表复测,J代表竣工测量,第6位1代表第一次测量,第7位和第8位代表测站编号(各标段自行分配,标段连接处相邻标段应进行协调,保证测站编号不重复),199号数循环。C点点号标注P控制点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P控制点编号应清晰、明显地标在P 控

35、制点基桩上、桥梁防撞墙内侧或隧道边墙上,同一隧道点号标志高度应统一。点号标志字号应采用统一规格字模,字高为6cm的正楷字体刻绘,并用白色油漆抹底,黑色油漆喷写编号点号铭牌白色抹底规格为4m30m,黑色油漆应注明C 编号,工程线名简称,施测单位简称。4、CP点棱镜组件的使用CP控制网测量时,应把棱镜测量杆或水准测量杆螺丝旋进预先安置好的预埋件中,使测量杆的突出横截面和预埋件管口严密连接,禁用扳手、锤子等工具强力安装测量杆。平面测量时,在将棱镜安装在棱镜测量杆插头上后,应旋转棱镜头正对全站仪。测量完成后,应及时用保护盖将预埋件盖上。CP棱镜组件在搬运、运输过程中应用纸包裹棱镜(水准)测量杆,防止相

36、互碰撞、磨损。每三个月检查一次预埋件和保护盖是否损坏,用小毛刷刷除预埋件内灰尘。竖立的预埋件如果灰尘积太厚,则用高压气枪吹净。()测量仪器设备及软件、 CP网测量使用的全站仪及棱镜CP网测量使用的全站仪标称精度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角度测量精度: 1距离测量精度:1mm +2pp全站仪应使用具有自动目标搜索、自动照准(AR)、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的智能型全站仪。观测前需按要求对全站仪及其棱镜进行检校,作业期间仪器在有效检定期内.2。4。1。7。4CP网测量使用的水准仪水准仪不低于S1级,拟采用天宝IN0系列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铟瓦尺.254。1。7。5 CP网测量使用的软件为保证CP控制网的测量精

37、度和平差接边精度,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软件应全线统一,且采用的软件必须为鉴定合格的专业软件并经高铁项目验证稳定可靠。2。5。4。1。7。6 CP控制网平面测量CP控制网应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法施测。P平面网应附合于CP、CP控制点上,每06m左右应联测一个CP或CP 控制点.(a)主要技术要求1、P控制网平面测量应在线下工程竣工且通过沉降变形评估后施测.2、施测前应对全线的CP、P控制网进行复测和加密,并采用合格的P、CP及加密点成果进行P控制网测设.3、P控制网平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P平面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点测量方法方向观测中误差距离观测中误差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CP平面网自由测站

38、边角交会测量181。mm1。0 mmCP平面控制网测量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如下表所示: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控制点测量方法可重复性测量精度相对点位精度CP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测量mmm()作业方法1、C平面控制网在观测中其观测环境要达到以下一些要求:气象稳定、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雨雾天气、避免其它工序的施工干扰,以保证建网的观测精度。2、P控制网应采用自由测站边角交会法施测.CP平面网应附合于C或CP控制点上,每600 左右应联测一个CP或C控制点,采用固定数据平差。当P点位密度和位置不满足CP联测要求时,应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CP控制点。、自由测站的测量,从每个自由测站,将以26个P点为测量目标,每

39、次测量应保证每个点测量 次,测量方法如下图所示: 测站间距为20m 的CP平面网观测网形示意图、CP控制点对间距离为60 m 左右,且不应大于0 m,CP施测时自由设站点距CP控制点距离为一般应小于120 左右,最大不超过18m,距高等级已知点最大不宜超过0m。、因遇施工干扰或观测条件稍差时,C平面控制网可采用下图所示的网形进行。平面观测测站间距应为0m 左右,每个CP控制点应有四个方向交会。测站间距为6m 的CP平面网构网形式示意图6、每次测量开始前在全站仪初始行中输入起始点信息并填写自由测站记录表。水平角测量的精度应按如下要求进行:CP控制网水平方向应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当观测方向

40、较多时,也可以采用分组全圆方向观测法。全圆方向观测应满足下表的规定。CP网平面测量水平方向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不同测回同一方向C互差同一方向归零后方向值较差2C值 CP平面网0。566513695、C网平面测量距离观测采用多测回距离观测法,满足下表的规定.边长观测应实时地在全站仪中输入温度和气压进行气象元素改正,温度读数精确至0。2,气压读数精确至0。5Pa.C平面网距离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测回数半测回间距离较差测回间距离较差C平面网21mmm8、P网平面测量应在气象条件相对比较稳定的天气(温差变化较小,湿度较小)下进行,尽量选择无风的阴天或夜晚无风的时段施测。应

41、完全避开日出、日落、日中天的前后1个小时的时段观测。夜间观测应注意避开强光源对观测的影响。9、P控制网对控制点间的相对精度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采用全站仪进行网外业数据采集时,必须高度重视外部观测条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在CP网外业观测时,应保证测量作业现场无明显震动、灰尘和施工干扰,观测视线方向无遮挡物。1、CP网平面测量可根据施工需要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区段长度不宜小于4m,区段间重复观测不应少于6对P点。区段接头不应位于车站和道岔范围内.(c)与CP、CP控制点的联测、C控制网平面测量时应每隔600m左右联测一个CP或CP控制点。与、P控制点联测时,应至少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测站进行联测,

42、联测CP、CP控制点时观测视距不宜大于300m,如下图所示:与已知点联测示意图2、为了使相邻重合测段能够满足CP控制网的测量高均匀性和高精确度,每个重合测段至少重复观测6 对CP 点(约30米)进行平差,每个测段一般为48km,最短不宜小于33、每一P平差测段首尾必须封闭,且保证每个点被相邻自由设站点观测三次。()C网分段与测段衔接P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测段长度不宜小于km。测段间应重复观测不少于对CP点,作为分段重叠观测区域以便进行测段衔接.施工时,CP网两端应分别预留6对P点区段,作为后续P控制网连接区域. 测段之间衔接时,前后测段独立平差重迭点坐标差值应满足3m。满足该条

43、件后,后一测段CP网平差,应采用本测段联测的CP、C控制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的26个C点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再次平差后,其他未约束的公共点在两个区段分别平差后的坐标差值应不大于1mm.若坐标差值大于1时,应查明原因,确认无误后,未约束的重叠点坐标应采用后一区段网的平差结果,并在新提交成果中备注栏注明为“更新成果”。完成全部平差后,公共点的坐标应采用前一区段CP网的平差结果.CP平面网重叠测段衔接网型示意图坐标换带处C平面网计算时,应分别采用相邻两个投影带的、CP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并分别提交相邻投影带两套C平面网的坐标成果。两套坐标成果都应该满足上面的精度要求.提供两套坐标的CP测段长度不应小于80

44、()连续梁段P网的测量对于连续梁段C网,由于梁体变形使CP在不同时间、环境及荷载的情况下测量时坐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故在测量中要注意采取以下措施:()整个段落要在较短的同一段时间、同一温度、环境下进行测量;(2)测量P的时间和使用的时间尽量相隔时间要短,且荷载没有大的变化。如果相隔时间较长或温度、环境、荷载有较大的变化,要进行重新复测后使用;(3)使用的时间段要和测量P的时间、温度、环境要一致。如尽量在夜间或阴天温度变化较小的时间段内进行。() 外业记录外业记录须在现场测量时记录各测站的实际情况,它是C测量的重要原始数据,应在现场认真填写,在每段CP测量结束后装订后存档.外业测量时,对于特殊情

45、况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对于填写不下的,另附纸张说明。棱镜高也记录在备注栏中。(g)内业数据处理1、数据检查外业观测前,应将各项技术指标输入数据采集程序,并检查全站仪中气象参数、棱镜常数等设置是否正确,然后方可进行数据采集,若测站观测数据超限,则应立即现场重测.搬站前,检查测站记录表是否已正确填写。2、数据计算与平差(1)CP控制网平面测量后先采用独立自由网平差,再采用复测合格的CP、C及加密点成果进行固定约束平差.(2)CP控制网平面测量自由网平差时,按相关规定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检核控制网自由网平差的精度C平面网自由网平差后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CP平面网 mm

46、(3)P网平面自由网平差满足要求后,应进行平面约束平差,并按下表的规定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检核控制网约束平差的精度。 CP平面网约束网平差后的主要技术要求控制网名称与P、CP联测与联测方向观测中误差距离观测中误差点位中误差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CP平面网4.0m3。02mm1.1m21mm()P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取位,应按下表中的规定执行. 平面网平差计算取位等级水平方向观测值()水平距离观测值(mm)方向改正数()距离改正数(m)点位中误差(m)点位坐标(m)平面网。10。0。01。10。010。13、区段之间衔接时,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坐标

47、差值应3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区段CP网平差,应采用本区段联测的P、P控制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的13对CP点作为约束点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后其余未约束的重叠C点前后区段坐标差值应1mm,最后重叠点坐标成果采用上一区段成果。对于不满足1条件的C点应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确认点位变化后,坐标采用本次测量成果。4、坐标换带处C平面网计算时,应分别采用相邻两个投影带的CP、CP坐标进行约束平差,并分别提交相邻投影带两套CP平面网的坐标成果。两套坐标成果都应该满足上面的精度要求提供两套坐标的CP测段长度不应小于800m.2。5。4。1。.7 C控制网高程测量P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共桩,在进行棱镜中心高程水准

48、测量时,只需直接水准测量轴插入套筒内即可测量.通过减去水准轴球形半径差值即可方便的获得球型棱镜中心所代表的测量点的精确高程。 (a)主要技术要求1、精密水准测量水准路线的精度要求精密水准测量水准路线的精度要求()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限 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2。0.08886注:1、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2、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附合路线长度(m)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3DS1及以上因瓦往返往返/单程闭合环3、精密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49、精密水准观测测站的技术要求等级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mm)两次读数之差(m)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m)精密水准0.70.56.06。02.8且0。44、精密水准测量测站限差要求(单位:mm)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项 目等级两次读数之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精密水准0。50。75、 P控制点水准测量应对相邻个CP点所构成的水准闭合环进行环闭合差检核,相邻CP点的水准环闭合差不得大于1m。(b)作业方法、CP网高程测量应在线下工程竣工且沉降和变形评估通过后施测。施测前应对全线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构网联测测区内复测合格的

50、水准基点2、CP网高程测量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附合于线路水准基点上,水准路线闭合长度不得大于3km。3、P控制点高程测量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CP高程控制水准测量应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2009)有关精密水准测量要求按矩形法施测,如下图所示的矩形法水准路线形式进行,每相邻的两对P点之间都构成一个闭合环。C点与C点之间的水准路线,宜采用下图所示的水准路线形式进行。这样的水准路线,可保证每相邻的四个CP点之间都构成一个闭合环,如下图所示。与测区内水准基点的联测采用独立往返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每公里左右联测一个水准基点.矩形法C高程网测量原理示意图控制网闭合水准测量路线示意

51、图4、对于连续梁段,由于梁体变形使C在不同时间、环境及荷载的情况下测量时高程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故在测量中要注意采取与CP控制网平面测量相同的措施。5、CP网高程测量可根据施工需要分段测量,分段测量的区段长度不宜小于m,区段间重复观测不应少于2对点。区段接头不应位于车站和道岔范围内。(c)内业数据处理、数据检查观测数据存储之前,应对观测数据作各项限差检验。检验合格时,进行数据整理,计算与检核者签名后存储。检验不合格时,对不合格测段进行重测2、数据计算与网平差二等水准网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标准施测,进行整体严密平差计算。高程成果保留到0。1m.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

52、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 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W。否则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测。平差计算取位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式中: D-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L 测段长(km);- 测段数;W 经过各项修正后的水准环线闭合差(m);N 水准环数。精密水准测量计算取位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精密水准0.1.10.00。010.10。13、区段间接边处理P高程测量分段方式与P平面测量分段方式一致,每段长度不宜少于km,前后段接边时应联测另外一段2对点。区段

53、之间衔接时,前后区段独立平差重叠点高程差值应 mm。满足该条件后,后一区段P网平差,应采用本区段联测的线路水准基点及重叠段前一区段连续2 对P点高程成果进行约束平差,平差后采用本次测量成果。CPII高程成果的取用相邻CPI点高差中误差不应大于0.5m。CP高程点复测时与原测成果的高程较差mm,且相邻点的复测成果高差与原测成果高差较差2mm时,采用原测成果较差超限时应分析判断超限原因,确认复测成果无误后,应对超限的P点采用同级扩展方式更新成果。.5.4.1。8 P控制网的复测与维护为了保证后期轨道铺设及精调,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轨道施工需要及时安排CP网的复测和维护工作。控制网在长轨精调和静态验收

54、前应进行复测工作。P网测量完成一个月内即开展长轨精调,并且CP网保护良好的区段可不再进行CP网的复测工作。复测的技术要求和作业方法均按照初次测量时的标准进行。2。5.4.1.8。1平面网复测CP平面网复测采用的网形和精度指标均应与原测相同.C点复测与原测成果的坐标较差应3m,且相邻点的复测与原测坐标增量较差应2mm。坐标增量较差按下式计算:Xij=(jX)复(Xji)原Yij(YYi)复(jY)原较差超限时应结合线下工程结构和沉降评估结论进行分析判断超限原因,确认复测成果无误后,应对超限的CP点采用“同精度内插方式更新成果。采用“同精度内插方式更新超限点坐标成果时,应以超限点附近至少六个稳定的

55、P点为起算数据进行约束平差,计算超限点的平面坐标.2。. 高程网复测P高程网复测网形和精度指标均应与原测相同。CP点复测与原测成果的高程较差应3m,且相邻点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较差应2m较差超限时应结合线下工程结构和沉降评估结论进行分析判断超限原因,确认复测成果无误后,应对超限的C点采用“同精度内插方式更新成果。采用“同精度内插方式更新超限点高程成果时,应以超限点附近至少三个稳定的CP点为起算数据进行约束平差,计算超限点的高程。2.5。4。18。3 C网的维护CP网布设于桥梁防护墙、路肩接触网基础及隧道边墙内衬上,容易受线下工程稳定性和工程施工的影响,应加强对CP点的保护。为确保P点成果的准确

56、可靠,在使用C点进行后续轨道施工测量时,需要与周围其它点进行校核,特别是要与地面上稳定的、P点进行校核,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丢失和破损较严重的CP点应按原测标准在原标志附近重新补设.()补设CP点的埋设补设CP点应按原测标准在原标志附近重新埋设。补设C点的点号参考原点号,通过修改原点号中的第五位得到。例如原点号第五位为“3”,第一次补设第五位为“4”,第二次补设第五位为“,依次类推.(2)补设CP点外业测量及数据处理当有C点丢失时,应补测此点临近至少四对CP点,采用同精度内插的方式进行坐标计算。平差时首先选择两端各一个稳定的CP点(桥梁段作为约束点的P点应稳定可靠,且是位于墩台顶部桥梁固定支座端正上方的C点)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后其余未约束的C点成果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