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26479441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案例1 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典型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看,遵循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或两者 并存? 自上而下就是东北模式和苏南模式,特点是由政府大规模兴办国有企 业或引进外资企业推进工业化,通过征地将农民变为工人,农民没有城镇化主动 权;粤、浙、闽则自下而上走农民自主建城,规划虽不太规范或基础设施配套短 缺,但经济繁荣。两条城镇化道路结果不同。中国乡镇之星小榄小榄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四季怡人。小榄镇交通网 络四通八达,距香港、深圳150kg,距澳门、珠海90公里,距广州60kg。到香 港、深圳、广州、澳门、珠海五大国际机场仅需6090分钟车程。建

2、设和规划中 的江中高速和广珠轻轨将贯穿小榄。中山市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镇域总面积75.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3km2。户籍人口 15.6万人,另有长年在镇内生活、工作的外来人口 15 万人。小榄镇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北部著名的工业重镇,经济实力雄厚,而 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小榄人自古酷爱菊花,菊艺盛名,尤其是60年一届的菊花 会规模盛大,饮誉海内外,被誉为“菊城”小榄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部地区, 总面积71 km2,其中城区面积9.3 km2。户籍人口 15万多人,还有流动人口 10 多万人。设有3个社区、13个行政村。小榄镇被国家定为村镇建设示范镇,首先按高起点科学制订全镇的城乡

3、建设 总体规划,然后按高标准发展新城区和搞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城镇 管理水平。近年来,初步建起了占地7 km2,设施较完善,功能基本配套的新城 区和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对老城区的马路、设施、面貌进行了全面改造;加大投 入完善水利设施;在全镇城乡加强环境保护,广泛开展创建卫生镇、卫生村(区) 和生态示范镇(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已有11个村被 评为省卫生村、2个村被评为市卫生村;镇内有两家二级甲等医院。在总体规划改建住宅区的过程中,实行住宅区与工业区分离,将原设在住宅 区内的工厂逐步搬迁。为搞好村的环境卫生,10多年来,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了辖区内的自来水 和居民生

4、活用电设施,其达标率为100%。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修建辖区内道 路和下水道,实现全面畅通和硬底化。同时,为美化、绿化环境,几年来植树达1500多棵,建花基2400多米。组 建城监分队和清洁卫生队共90多人,健全了卫生制度。实行“门前三包”和定时上门收集垃圾。为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 140多人的治安队伍和工业小区治安队一批,并设有5个报警站,实行24小时 值勤巡查,安全文明小区覆盖率达100%。三大产业比例为1.2:65.1:33.7;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2万元, 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1万元。小榄轻工业产品门类较为齐全,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到2004年底,全镇有 工业企业580

5、1家,其中规模企业555家,五金制品、电子电器音响、食品饮料、 服装制鞋、化工胶粘、印刷包装六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展。截至2004年底,全镇共有国家、省名牌名标41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 4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国家免检产品”5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8 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2个。华帝、长青、建华三家企业荣获首届“广东省 民营百强企业”称号。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小榄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不断开拓进取,完成了 农业镇向工业镇的转变,逐渐发展成为中山市北部的工业重镇。经济建设和社会 各项事业的累累硕果,为小榄镇赢得了各种荣誉。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和评为“全 国村镇建设先进镇”、“国家卫生镇

6、”、“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全国体育 先进集体”、“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 点”、“全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中国花木之乡”等荣誉称号,被联合国开 发计划署确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试点”。改革开放初期,小榄镇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的地利和其拥有的众多旅港澳、 海外侨胞的人缘优势,引进了一批“三来一补”企业,以“借船出海”的方式, 为经济发展积累了必需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上世纪80年代末,利用国家对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发挥“船小好掉头” 的优势,迅速发展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随后又于90年代 开始,面对大中型企业“猛虎下山”的激烈竞争,小榄

7、人及时调整了发展策略, 提出了“船大好冲浪”的口号,关、停、并、转了一批作坊式的小厂的效益不佳 的“夕阳企业”,重点扶持乐百氏、固力、长青、永大等集团公司加速发展。90年代末又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积极引导集体企业转制,实行集 体资产“无风险”经营。引进国外有实力的财团和国内知名企业投资设厂,努力 借助外资内资发展地方经济。现已开发333hm2的小榄工业园区,以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为目标,集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为一 体,综合配套商业,饮食、银行、医疗卫生等设施,成为了全国企业科技园区。过去,小榄镇是一个典型的岭南水乡,“五榕六路三丫水,一洞梅花十二桥” 的自然

8、景色曾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是,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原有“小桥流水”形式的布局已无法满足工业和商住用地的需求。而不足 3 km2的老城区因道路狭窄,工商企业和民居混集,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再发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多方论证,他们按照既有超前意识又保留地方特色,还 要有繁荣兴旺的原则。制定出以老区为依托,新区为中心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投入二十多亿元建设了 7 km2功能齐全、分区明确、交通方便、居住舒适、环境 优美的新城区。还建成了吞吐量120万吨的港口码头和海关货柜查验车场、日供 水量25万吨并被评为“全国农村百佳水厂”的自来水总厂、总装机容量4.8万 kw的发电厂和省一级汽

9、车站。由此,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高档现代的宾馆酒 店,连接全球的通讯系统,快捷高速的信息网络,整齐规范的商品房,错落别致 的小别墅,繁华的购物商场,清幽的园林公园,美丽的绿化,清澈的河水,一个 “蓝天、碧水、绿地、鸟语、花香”的现代城镇已取代了过去落后的小村庄。1996年 11 月,参加国家建设部在小榄镇召开的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的全 体代表,看到小榄的城镇建设后,一致同意授予小榄镇“村镇建设全国楷模”的 荣誉。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了小榄社会文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 步。完善了体育设施。兴建了有 4800个座位的多功能体育馆,建有游泳 场两个、篮球场278 个。承办了97 中国乒乓

10、球俱乐部赛、第二十届世界杯男 子乒乓球赛和全国“九运会”男子篮球赛。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现有二级甲等医院两所;其他医疗卫生服务机 构 56 所;投资二亿多元,按三级甲等标准配套的新的现代化医院正在兴建。“门 前三包”和“三级保洁”的卫生管理制度日臻完善。1998 年小榄镇成为全国首 批卫生镇,11 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2002 年获得“广东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称号。发展了教育事业。小榄镇已建立起幼教、特教、小学、初中、高中、 职中、中专到成人大专的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还办起日语、英语等外国语学校。 近年投资2.3 亿多元新建、扩建了多所中小学校,现有中学 11所、小学 23 所。 学校教学设

11、施不断完善,常规教学仪器达到省一级标准。8 所学校分别被评为广 东省和中山市的一级学校,所有中小学被评为市“四优”达标学校。繁荣了社会文化。小榄镇自办有线电视台,并实现了全镇光纤联网, 每天播出小榄新闻专辑和信息节目。文化中心和文联指导十多个文艺社团经 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和企业文化活动。促进了文明进步。小榄镇十分注重营造“爱民”的社会人文环境,以 亲民、爱民、为民的实际行动,始终不渝地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认真关注民生,想方设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建立了扶贫济困基金,每年均举办 “慈善万人跑”活动,大力倡导团结互助,逐步形成“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困有所扶”的良好社会风

12、尚。广东中山市小榄镇是个小城镇,城市小,并不等于功能的落后,城市建设质 量的马虎,企业的弱小等等。相反,小榄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小而精当,只是小 在城镇规模和人数上。在这个小地方,有许多知名大企业、有影响的品牌、完善 的公众服务体系。比起许多所谓的大而空乏的城市,它有影响有内涵,毫不逊色。首先就觉得小榄镇的规划建设很大气,并且建设的眼光和意识都十分超前。 它的市政设施相当配套,可以看出他们的发展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经过了充分 酝酿和规划了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不仅能保持固有特色,在功能的满足方 面也不会落伍。再就是从“小”中看到了一种巨大的产业支撑力量。这个小镇不是一些居民 的简单的集合体,它

13、呈现生活的状态,但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自己存在和发展 的巨大空间。那么多的外商外企和富有生命活力的集体经济,昭示它必将有着大 的发展。小榄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型城镇,它走的是一条以工业化推进的道路。 当然,这是结合了它的实际的。我们的小城镇怎么发展和规划?答案是不确定的。 但小榄镇给了我们一个如何“以小见大”的启示。江南千年文化古镇梅李镇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通港工业园一区及通港工业园二区,位于长江三角洲 中心地带的江苏省常熟市的东部沿江重镇梅李镇。梅李镇位于常熟市东北部,东靠上海,南频苏州,西邻无锡,北依黄金水道长江,距常熟港10km。镇域面积78.6 km2,中心镇区面积10 km2,其中

14、建成区 面积5 km2,常住人口达3万多人。梅李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常浒河、盐铁塘在镇区交汇; 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205省道、通港公路等交通主干道在境内穿过, 连接苏嘉杭高速公路的苏通长江大桥位于镇区东侧,境内有两个高速公路互通 (沿江高速常熟东互通、苏嘉杭高速董浜互通)。梅李镇历史悠久,是江南千年文化古镇。教育设施完备,全镇有省级重点 高中一所,初级中学3所,省级实验小学一所。位于镇区东部的农民公园-聚沙 园,集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学习培训、休闲游览多功能于一体,是常熟新虞山 十八景之一。园内聚沙百福宝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梅李三镇合并后,新

15、的运行机制、集约化发展等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城 镇发展的新思路及规划调控措施。规划提出符合城镇密集地区的“镇中心村” 镇村二级结构。提出形成“一镇三片”的镇区规划结构,重点发展中心镇区, 弱化及控制发展其它片区的策略、措施。规划对于发达地区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具 有创新和借鉴意义。梅李镇天字村位于梅李镇北入口,常熟通港一级公路贯穿全村,是江苏省 卫生村、苏州市现代化建设先行村、常熟市文明村。全村设29个村民小组,总 人口 3066人,耕地总面积173hm2。梅李镇聚沙村位于梅李镇东,全村设17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143hm2, 总人口2841人。现已迈入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苏州市现代化建设

16、示 范村、苏州市安全文明村。近年来,村里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村民住宅区的老村改造,新建了现代 住宅小区和休闲广场,村组道路实现硬化,环境优美,农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 全村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入户率均达到100%。梅李镇瞿巷村位于梅李镇西北部,北依黄金水道长江。全村设12个村 民小组,耕地总面积51hm2,总人口 1461人,是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卫生村、 苏州市现代化建设示范村。从1993年起,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着手实施老村改造工作,到目前为止, 基本实现了主要干线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厂区绿化和环境管理集镇化。2003 年又投资150多万,兴建了占地1 hm2的瞿巷村农民公园,为村民休闲、娱

17、乐创 造了良好的环境。2004年初,全镇拥有各类中、高、低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864名;全镇共 有3所中学,其中省级重点中学一所,中心小学3所,其中省级实验小学一所。 在职教师782名,其中省级特级教师1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常熟市级学 科带头人24名,常熟市级教学能手37名。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义务教育先进 镇;建有各类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 5个,专业医务人员136名,农村合 作医疗覆盖率稳定在1 0 0%;养老保险、扶贫救灾、民政福利等各项社会保障事 业不断发展;去年以来,梅李镇紧扣城市化发展要求,按照国家卫生镇标准和集镇总体 规划,切实加快老镇区改造步伐。一是建设景观大道。对梅

18、西路、梅北路进行拓宽改造,拆除旧房2万多m2, 铺设路面、人行道近6万m2,新安装路灯130盏,改造后的道路宽畅漂亮,面貌 焕然一新。位于镇西连接通港路、常浒路的寺泾路绿化景观带已全面形成。二是加快镇区改造。位于集镇中心地段的集商贸、食宿、健身、娱乐、休 闲为一体的新天地广场将于年底前竣工投运,届时,将成为梅李镇区一大亮点。 荷花井部分民宅拆迁改造已全面启动。投入5000多万元新建设的农副产品批发 市场即将竣工启用。三是全面进行了白化、绿化。按照集镇白化、绿化、美化、亮化的要求, 投入130多万元,已对镇区道路两侧店面、老街两侧民居和居民新村的墙体全面 白化、美化。绿化采取拆墙造绿、见缝插绿、

19、治理补绿的方法,今年已投入216 万元,新增绿地12万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6 m2,镇区绿化覆盖率达 30.2%,主要道路绿化率达100%。四是全面更新店招店牌。针对店招店牌破旧杂乱的状况,投入200多万元 对镇区各道路两侧、商业街所有店面的店牌店招统一规划设计制作,全面更新。案例2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时髦的标签,可持续发展理论也不是一个没有具体内容 的空中楼阁。我们中国有38290个乡镇,72万个行政村。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些村 镇已经被城市蔓延所吞没,没有了特性,甚至还染上了“城市病”,不过,大部 分村镇仍处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十二月中央经

20、济工作会议明确 提出,“必须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怎样的城镇化是健康的呢?这还需要 我们去认真详细地研究。当然,外国人的教训也许值得注意。Davis土地面积100 km2,62200人,是一个农业镇和大学城。它的特征是,若干邻里街坊由农业用地、湿地、小径和公园构成了绿色空间体系环绕;完备的邻里 街坊服务设施;市中心的开放空间与市外的绿化带连在一起;尽可能在交通设施 的设计上安排用步行和自行车取代汽车交通,全市有40000辆自行车,25%的居 民出行是在自行车上的,号称“世界自行车之都”;Davis市有15个委员会与 城市规划相关,每个委员会有20个成员,每个成员再联系100个居民,这样,

21、把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与决策联系在一起。家园当今可持续发展村庄的最佳设计“家园”在美国加州的小镇迪维斯外,占地283 290m2。“家园”的设计布 局:1、32英亩住宅用地,约占总用地的47%,住宅分为八个由绿地隔开和道路相接的组团,建造225套单层住宅和20套公寓式单元,372m2的商业办公室空间;2、12 英亩绿带和公共场所,12 英亩分享的农田,两个公园,两个葡萄园, 两个果树园,两个公共园艺区,以至开放空间占总用地的40%,这里还不包括私 人的庭院空间;3、道路与停车场占总用地的13%;4、每家住宅都是坐北朝南,没有围墙,以便最大程度的使用太阳能,节约 能源和自然资源;实际太阳能利用率在家

22、庭能耗的1/2-1/3;于是,这里家庭的 能耗支出大大低于城市家庭;5、所有的道路取东西向;每家住宅的背后与共有空间相通,一分钟可以到 达;6、街道宽度小于8米,一般不与人行道相连,并呈弯曲状,以便降低汽车 在村庄内部街道上的速度;同时狭窄的街道减少了太阳的辐射热量;7、与街道相关是一个步行和自行车道系统,它与农田、绿地、庭院、游乐 场地等相通;大多数住宅面对农田和绿地,而不是面对街道;在住宅区内大家以 步行和自行车而不是汽车为主;8、在农田绿地等公共区域里建造自然排水系统和小沟网络,以便雨水自然 渗透到地下,而不让雨水从下水道里排走;同时,不仅增加了那里的湿度,也提 高了那里的景观效果。“家

23、园”是可持续发展村庄的最佳设计:1. 不同季节的30多种水果和干果类果树成为那里的主体景观,不仅供各家 食用,还到市场上出售;同时,不同季节的各类农产品,特别是蔬菜均在附近市 场上销售出去;于是,这里家庭的食品支出大大低于城市家庭;2. 每个家庭距社区中心不到三分钟;在这个村庄里,平均每个人可以直接 与47个邻居打交道,每周花3.5个小时与邻居在一起;3. 村庄紧靠加州大学迪维斯分校,在那去上班的人只需步行;那里的家庭 汽车拥有量为1.8辆,低于2.1辆的全美平均数;汽车不再主导这个村庄;4. 村庄的全部建设和发展都是按最初的设计而展开;5. 这个村庄的整体开发费用为2 3 0万美元,而回报利

24、润为每年3 0% 。公共中心是这个规划的核心,与之相连的主街和街头广场,主街两旁的不仅 有住宅,也有各类商店和办公室,可以安全步行的人行道和街道两旁的树,这些 构成了这个设计的特征。它不仅有城市式的街道,同时,又有城市中心不具有的 自然景观。在4公顷的湖区,有步行道、公园和垂钓台。尽管仅有420户人,但 是,却有各式各样档次的住宅,以致不同收入的人混合在一个街坊里。Celadon设计保证每家居民仅仅用五分钟就可以步行到村庄的中心,买张报纸,喝杯 咖啡,寄封邮件或会会朋友;街道曲曲弯弯,种满了树;街道和树为这个街坊划定了一个自然的边界;那 里大部分的住宅都有院落,当然也有相当数量的便宜住宅,以供

25、不同收入的人居 住;学校设在这个街坊的入口处,而在它周围有社区的各类社会设施,并形成了 一个广场,那里成为了居民的活动中心。SeasideSeaside地处佛罗利达的海边,占地80hm2,设计尺度仅仅是一个街坊。但 是,这个设计实现了让每家居民都能看到大海,都能步行到海边和市政中心;强 调了从广场到人行道等公共场所规划设计;安排了从维多利亚式、新古典主义、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到新现代主义的建筑物,甚至于院落的围墙也是变化多样 的;保证居民都可以在五分钟步行距离内到达学校、商店、邮电局;他们希望通 过设计使居民能相互作用,产生社区意识。结果,Seaside包括了 300个花园式 住宅,300个

26、其它形式的楼式住宅,人口2 000。这是美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的典型小镇规模。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评价与启示1、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健康的标准以上都是发达国家在讨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时常提及的案例。目 前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一套判断小城镇发展健康与否的标准:(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功能混合与土地使用的多样性;适合于 不同教育背景的多样性的工作机会;适合于不同经济部门和经营规模进入的产 业结构;独立的地方经济。(2)社区公共设施与服务标准:道路系统: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适合于 步行的道路设施;公共设施:人人可以分享的医疗、教育、零售和娱乐设施; 建筑空间:适合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多样化的住宅

27、;适合于不同商业和社会机构 的用房;开放空间:易于接近的街头公园,公园和休闲场所。(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标准:社区:不同社会群体混合居住;卫生: 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产农副产品,健康的精神生活;社区安全:交通安 全的街道,邻里和睦和相互关照;平等和选择: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有适当的住 所。(4) 社区环境标准:美观:步行尺度的景观小品;公共场所:有吸引 力的公共空间;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持地方文化特色;社区意识:每个人视 那里为他的家。(5) 自然资源标准:空气:减少交通擁堵,减少私人机动车辆在居民区 内的出现;水:控制对地方水资源的使用,完整的污水处理和回用;土地: 比较高的容积率,以减少村镇

28、建筑用地的使用;土壤:垃圾特别是有机垃圾在 当地的回收。(6) 生态状态标准:交通能源:尽可能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同时,以 公共交通为主导;方便安全的步行包括自行车的交通系统;建筑能源:节能性 建材,有效节约能源的建筑布局;尽可能在社区范围内公同使用可再生能源; 生物多样性:给野生动物和植物留下生存空间;生态循环:尽可能把村庄与周 围环境间的循环圈封闭起来,如水、能量、食品、资源。2、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评价就目前情况看,发达国家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证明,如 节能、污水处理与利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有机农产品、生物多样性,等等; 地方社区居民参与决策也是可行的。这些属于第一代持

29、续发展设计的内容。相比 第二代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内容,还有很大的距离。第一,因为对人的行为的考虑仍然不周全,许多村镇设计不能满足居民和经 营者出行和接近社会设施的要求;理想的自给自足的社区几乎还没有出现。第二,鸟语花香,绿茵环抱的村镇仍然是罕见的,尽管规划设计方案无懈可 击,但是,它们常常与地方落后的法规相悖,或不为市场接受。第三,把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从街区层次扩大到整个已有的城镇,仍然有设计 上的问题,如交通的综合安排。第四,许多新发展仍然在重复以往不健康的的模式,如为私人交通提供设施, 而不考虑非私车使用者的利益;按需求安排基础设施,如供水排水,供电供气, 而不去控制需求,提高地方自主性;服务

30、设施的集中。这六类二十四条标准并非封闭的,随着人们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新 的指标还会出现,这些指标的涵义还会变更。3、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启示(1) 城市化的基本原则,各个国家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小的原则和基本原 则的表现形式方面是有不同的。比如,在“化”法上,各有不同,有很多的不同。 英国人从1947 年以来,就基本上没有改变当时划定的用地功能,农田还是农田, 宅地还是宅地,而美国人 50 年以来,就没有给城市扩展划一个界线,汽车到那, 房子就盖在那。这两种形式都是世界上少有的。城市化的表现形式一定有许多样 子。前几十年,美国人从城里往乡下跑,跑到九十年代,回头一看,糟糕,买一 块面包还

31、要开汽车,也不知城市在哪里;这二十年,中国人从乡下往大城市跑, 今天一看,那里有时走路比坐车还快,虽是楼上楼下,却老死不相往来。(2)多样化也包括接受外国的先进文化。我们要熟悉外国的东西,但是并 不等于我们要完全照外国的葫芦画中国的瓢,并不等于我们必须亦步亦趋,更不 等于进口外国的设计方案。我们学习外国的东西,是要用来研究中国的问题。先 了解外国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经验,再来研究中国的村镇规划与设计,是可以快一 点把我们的事情办好的。这是倒行的,却要快些。(3)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好东西,更要注意外国人批判了的东西,外国人不要 了的东西。接受外国的教训,会使我们自己的村镇规划和设计思想有一个跃进。 这

32、叫前车之鉴,勿蹈覆辙。在与著名外国规划师进行交流时。这些外国规划师都 给我们的留下了这样的忠告:你们应该更关注其它国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犯的 错误,尽可能避免重犯其它国家已经犯过的错误。(4)小城镇建设可以采取外国的合理规划原则,但是在设计上总要有中国 的特色和风格。说中国的古镇小村布局不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把它们都拆了,这 是否定中国的东西,是虚无主义。(5)村镇设计不仅是工程设计,也是艺术设计,人文设计、生态设计,因 为,村镇设计离不开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建筑语言,割不断历史的文脉,又要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6)中国有 38290 个乡镇,72 万个行政村,别说设计成一个面孔,一百个 面孔都是不行的。要想发展有个可持续性,必然是顺其自然,而顺其自然就必然 是多样化的。4、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目标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整理中国的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经验;创造出一百年后 的儿孙们还交口称赞的小城镇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