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6442662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508.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7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一、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二、教学重点: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三、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四、教学准备:

2、1、生词卡片。2、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1、出示生字词,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2、指导学生记住字形:沟、蹄、滑、密、撒、播、乳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第一课时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四、质疑。梳理问题。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2、“咚咚咚”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五、作业:1、写生字词、读书。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3、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一)、进一步理解课题: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

4、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出示: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第二课时(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5、(问题一:“咚咚咚”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出示:“嗵嗵嗵!”“咚咚咚!”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 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学生自己初步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4、播放春雨

6、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板书:声音美(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板书:样子美(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板书:精神美(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三、总结全文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2、总结写法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

7、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四、布置作业: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教学反思:2 瀑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3背诵课文。(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

8、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二)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学习准备:挂图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2、瀑布)(二)初步感知。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

9、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2理解词语。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如:好像。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3.检查读书情况(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板书:远近)4.学生质疑(1)学生自由读课文(2)学生质疑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0、?不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5.本课总结(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学会了生字、生词知道了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瀑布的。)(二)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小节主要写了没见到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2自由读这小节,说出这一小节给你什么感觉?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教师先引导学生

11、概括出这一节给我们的感觉是瀑布的声音很大,瀑布很壮观。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瀑布声音的响亮。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重点词句中去理解。(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声音一定很响(2)“叠叠”“涌”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翻滚时发出的巨响。指名说出海浪的声音怎么样? (去过海边的都能说出海浪翻滚时声音很大,哗哗的。)板书:叠叠)(3)“阵阵”“吹”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

12、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板书:阵阵)(在理解到“叠叠”和“阵阵”这两个重点词语时,播放瀑布落下进的声音的录音,帮助学生理解“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和“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3指导朗读(1)出示第一节停顿和重音提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2)教师范读。(3)学生练习读。5学生再次感情朗读第一小节,体会写法的巧妙。(三)总结学法。师生共同总结出第一小节的学法:1读这小节,了解这小节的主要内容。2再读,说出这一节给你什么感觉?说说从哪读出来的?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过渡:听着瀑布的声音,我们随着

13、诗人转过山路瀑布就出现在了眼前。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按照刚才学习自学第二、三小节。(四)自学二、三小节1让学生按上述学法自学二、三小节,小黑板出示学习提示:(1)自由读2、3小节,想想:这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2)默读两小节,思考:看到瀑布之后,瀑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3)怎么读才能表现出瀑布的特点?(4)这两小节中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可以在组内讨论。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3学生汇报。(1)第二小节写远看瀑布的样子。第三小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2)学生概括出感觉瀑布很雄伟之后,引导学生重点通

14、过以下词句进行理解。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银”“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一道白银)师提问或生质疑:为什么作者先说没法比喻,然后又把瀑布比作了白银呢?(引导学生从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去理解。初见瀑布,它实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时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仔细看看瀑布的样子和周围的山,作者自然想出了这个比喻,并且用一个“衬”字,非常巧妙。)“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

15、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板书: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 (板书:如烟如雾如尘)师重点指导:读这句话时,如烟,如雾,如尘之间停顿时间可略长些,声音轻而缓慢,更能够体现出作者此时看得入迷的心情。说明:学生理解到哪,教师就随着学生指导到哪并且理解到哪,学生就在已有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师指导。(3)有感情朗读这两小节。(4)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写得非常好。在学习第一节的基础上,学生回答出这样写更加形象,具体,使瀑布的样子更

16、雄伟,美丽。(5)质疑: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五) 总结。瀑布从高山上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如浪涛轰鸣,似松涛欢吼的瀑布声音,又仿佛看到了那雄伟、美丽的瀑布景象。在我们国家,像诗人看到的这样的瀑布还有许多,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等。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把我们今天听到的和看到的变为现实。教学反思:3、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17、感情。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准备:挂图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二、 学习第一首古诗。1、解题。介绍春江晓景这幅画。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3、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春景。哪些是画面上没有的景物。三、巩固练习。1、读全诗练习背诵。2、 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生读题。二、自读诗

18、文。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有谁了解他?自由朗读全诗引导读后评价三、 理解诗意。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是说什么?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拓展学习师:刚才,我们一边学习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古诗读得有滋有味。教学反思:4* 柳笛和榆钱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学

19、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三、教学准备:挂图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2、纠正错误读音。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3、提出不懂的问题。三、介绍阅读方法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1)读:

20、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四、作业: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3)自由读,指名读。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愿怎么吹就怎么吹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我们的样子(2)

21、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4)出示句子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1)摘榆钱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4、回读全文,讨

22、论解决: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5、总结全文,谈收获。(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五、布置作业:1、积累好词佳句。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反思:语文百花园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3、积累成语及名句。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5、围绕“花

23、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二、教学重难点: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语海畅游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二、积少成多1、读读成语,发现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2、

24、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成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4、把名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三、阅读平台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和同学交流看法。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6、句式练习: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25、。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四、作业:1、抄写有“”旁和“束”旁的字。2、积累词语名句。3、背诵诗句。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师谈话: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鲜花盛开。无论走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僻静的小区;无论是在绿色的田野还是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让我们感到万紫千红的春天正悄然而至,它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二、交流预习内容: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三、

26、出示图片,指导写文1、出示图片:迎春花 桃花 月季樱花 玉兰花2、指导写文。怎么介绍这些花呢?迎春花:(1)出示文字片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例段要求: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1)出示文字片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例段要求: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月季:(1)出示文字。读一读例段。(2)这段话与刚才两段话有什么不同?(例段要求:是从赞美花的精神、作用的角度写的。)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

27、方面写。(2)还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4)赞美花:可以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4、怎么写(1)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出示月季花文字片,读一读,研究写得好在哪儿?(从运用修辞方法上;从运用好词佳句上;从表达情感上。)(2)运用多种写法。(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四、提供资料1、有关“花”的词语。清香、怒放、绚丽、娇嫩、浓艳、盛开、鲜艳、幽香、花瓣、花蕾、花蕊、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白

28、花吐艳、花红柳绿、群芳斗艳、香飘万里、花枝招展、鲜花怒放、百花盛开2、部分花的资料、例段例段一春天,满树粉红色的桃花可好看了。如果你仔细一看,每朵桃花四个瓣,花蕊是黄白色的,还有一股清香味,真是使人赏心悦目。我爱套话,不仅在于它美丽,而且在于它预示着未来的收获。例段二我家的前后左右都是鲜红的樱花,一树树、一簇簇,鲜艳欲滴。每一棵树干都戴着一顶美丽的王冠,花枝随风摇曳着,活像一群快乐的姑娘,做着各种婀娜的姿态。青绿的细枝被一个个精巧的花球儿,挂得弯了腰。我盘亘流连,爱心欲醉,忍不住攀了一枝细细端详,每个花球都是由几十朵樱花组成,软绒绒的,红彤彤,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盛开的花朵落落大方,异彩流光

29、,花瓣一瓣挨着一瓣,托着芽黄的蕊,朵朵都像一个个小酒盅,那酒盅里宛如斟满了春天醉人的美酒。那欲开还未开的蕾口未启,就像熟睡的婴儿张开鲜红的小嘴,可爱极了。再看,在那鲜艳的花球底下,还有几个嫩绿的小叶芽,它们也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向人们报告春讯呢。五、写一段话1、围绕“花”写一段话。2、写好后和同学交流。3、班级评价。六、修改后抄写在本上。教学反思:5 翠鸟一、教学目标: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

30、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

31、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二、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三、作业。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完成填空练习: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1)爪

32、子、眼睛和嘴;(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6)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4)指导朗读。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1)读读

33、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4)读第二、三自然段。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2)为什么作

34、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三、课后小结。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

35、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2)重点指导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赤:上边是“土”字。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四、指导课后练习。1.重点指导第2、3题。(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36、教师点拨。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五、作业: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教学反思:6 飞吧,海鸥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面临、一抹、乖巧、仿佛、欢愉、淡水、喂 食、斩钉截铁、属于”等词语。2.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如何关爱动物。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难点:理解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该如何关爱动物。三、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又见过海鸥呢?说说你见过的海鸥。2

3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海鸥的课文。(出示海鸥图片。)3.板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2.检查。学生开火车读生词,让学生说出难写的字并说出记字方法。如:“佛、截、属 ”等。指名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讲出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二、 学习课文,理解感悟(一)从外形体会海鸥的可爱。1.出示海鸥图片,说说海鸥是什么样子的。2.找出课文中描写海鸥外形的句子。3.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句子,可以读一读

38、,也可以画一画。4.学生汇报。5.指导朗读,提示画海鸥时注意:浑身雪白,翼尖灰黑。(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1.默读课文。想:友人怎样喂小海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有着一种默契 ”?学生汇报。读句子,评议。联系上下文谈体会。2.小组合作学习。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说喜欢的理由。学生汇报。师指导朗读,并讲读书方法。3.读中质疑:“霍然而起”“绕室徘徊”是什么意思?师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词语方法: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系上 下文等。学生用动作演示,理解词语意思。4.发散思维:友人与海鸥的深厚情谊真令人感动。此时,你感受到什么?想给大 家说什么?(生畅谈,师总结。)5.组

39、织讨论:“它应该属于大海”应怎样理解?四、总结升华,拓展训练1.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爱护小动物,人与动物应该和睦相处, 关爱他人等。)2.说说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教学反思:7 蚂蚁的救助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三、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

40、怎样的道德准则。四、课前准备:教学挂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课题,学习新课1、导语: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第一课时多的感悟。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说一说课文大意。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4、自读全

41、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5、理解词语意思6、小结: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1、指名读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2、继续练习有感情

42、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1、出示自学提示:(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交流过程: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2)出示语

43、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我想,我准备。(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明确:“用

44、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

45、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2、总结: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3、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四、布置作业:1、完成选做题。2、积累词语。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教学反思:8* 大象保姆一、教学目标: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

46、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三、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2、大象图片。四、课前准备: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1、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2、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1、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语。2、提出不懂的问题。3、自己说一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1、理清课文层次哪些内

47、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2、出示自学提示:(1)为什么作者先写把黑熊踏成肉饼,再写对主人忠心耿耿呢?(2)大象是怎样保护主人娃娃的?都写了几幅场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动?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第一部分:1、小组汇报自学提示第1题。2、教师小结:大象凶猛对敌、亲切对人。第二部分:1、分组汇报自学提示第2题。2、帮助学生理出几个场景。(1)观察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能归图画拟个名字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

48、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指名读,进一步体会。(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五)布置作业:1、积累“词语花篮”。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

49、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教学反思:语文百花园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平 音、翘 音以及同偏旁的字的学习与积累,熟练掌握汉语知识。2、通过查字典、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体会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与底蕴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了解鲤鱼溪得名的原由以及这儿的鲤鱼不怕人的原因。4、通过“动物明星会评选会”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收集展示材料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语海畅游”1、板书课本中的平、翘 音2、认真读以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3、小组讨论、交流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4、

50、出示“悦、忆、惧”等竖心旁的字字以及“思、悲、怨”等心字旁的字(1) 口头组词(2) 说说你发现什么规律?(3) 反馈: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5、一字多义的训练。(1) 学生查字典,并选择正确的解释。(2) 反馈学习情况(3) 全班齐读泡泡里面的话。二、读读背背1、出示古诗清明。2、你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3、交流诗句的意思。4、全班齐读,熟读成诵。三、阅读平台奇妙的鲤鱼溪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你读懂了什么?2、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3、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4、你喜欢鲤鱼溪的鲤鱼吗?5、说说你喜欢它们的原因是什么?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教学反

51、思:第二课时一、激趣引入:1、导语:同学们,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翠鸟,海鸥,蚂蚁,大象。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与人类和睦相处,帮助人类做事的动物明星。(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并用一两句话从外形、生活习性、特有技能几方面加以介绍。)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动物明星评选会。通过你们的介绍要评出全班的十大动物明星。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力求使你介绍的动物成为“明星。”2、介绍方法:(1)要想介绍这些动物,你想从几方面介绍。(2)归纳小结:可介绍外形(包括形状、色彩、大小、体态、叫声等)可介绍生活习性(吃、住、玩、喜好、性格等)可介绍特有技能可介绍有关它的传说。可以抓一方面介绍

52、,还可以把几方面结合起来介绍。二、小组交流,进行评议:1、公布评议条件:说话清楚、有条理、介绍的具体、内容比较丰富,有意思。2、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推选组内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三、全班交流,评选明星。1、推选主持人。2、分组交流。3、全班评议。4、投票选举明星。5、宣布评选结果。笔下生辉:制作动物档案卡片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2、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文建立档案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难点:怎样归纳整理资料。学习准备:1、进一步丰富补充口语交际时准备的材料。2、再搜集整理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资料。(或评选的班上十大动物明星的资料。)3、教师提供部分内容。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

53、一、谈话引入:我们在上节的口语交际课上,评选出了班上的十大动物明星。这节课我们准备给这些明星建立一份档案。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动物小档案的图表我们怎么填写好这份档案呢?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分组讨论,怎么填写。每组选择一位动物明星,大家试着填写。2、分组展示,全班评议。(1)评议要求:填写清楚;能通过档案看出这种动物的特点,使人了解这种动物;语言清楚明白;内容比较具体。(2)各组通过屏幕展示明星资料图表,全班按要求评议。在评议中发现优点,发现问题,随机指导。三、大胆创新,发展思维。1、还有么形式可为动物建立档案?建立档案袋(1)把同种动物当案卡片放到一个袋里。(了解这类动物的特点。)(

54、2)把有关一种动物的文字材料、图片等资料放到档案袋中,外面贴上这种动物的档案卡片。(了解这一种动物各方面的信息。)制作不同形式的档案卡片,如:名称类别出生地帮助人们的故事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其它2、你准备采取哪种形式做?第一种:把班里十大动物明星做成档案卡片放入档案袋中。第二种:为自己喜欢的任意一种动物制作档案。(把有关图片、文字等放入袋中,袋外贴档案卡片。)第三种: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分类建档案卡片。如:飞禽:鸽子、黄雀、黄鹂、麻雀 走兽:虎、狮、豹家禽:鸡、鸭、猪、牛等 昆虫:蝴蝶、蜻蜓、蜜蜂 宠物:猫、狗等四、布置制作,评选最佳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2、全班展示3、评选最佳,进行表扬。4

55、、分小组出一期小报“我喜欢的动物。”教学反思: 9 张 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要求掌握的词语10个。3、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三、教学难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1、导语:今天,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几个有

56、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谁呢?讲述了他们哪些发明创造呢?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会学到哪些学习方法?我们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单元导读吧!2、自由朗读单元导读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即学习方法)二、解课题,学习新课1、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2)说一说课文大意。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

57、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自由读)(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5)理解词语意思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

58、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1、指名读。2、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3、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4、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四、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理解词语:“杰出”。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

59、著名、有名)(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3、小结: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板书:发明地动仪杰出地动仪的构造功能预测地震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1、学习第四自然段:(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测定地震?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指名指图说说。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板书: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同桌看图说一说。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你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