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管理知识与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6350312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164.6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体质管理知识与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体质管理知识与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体质管理知识与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体质管理知识与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质管理知识与疾病医疗管理知识分析(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一、辨体论治一、辨体论治二、辨体论治与辨病、辨证治疗的综合运用二、辨体论治与辨病、辨证治疗的综合运用 体质特征是影响疾病和证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体质状态在很大体质特征是影响疾病和证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体质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临床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故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临床证候类型和个体对治疗反应的差异性,故患者的体质状态是中医临床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客观依据之一,注患者的体质状态是中医临床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客观依据之一,注重重体质就成了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体质就成了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治疗的效果。,它决定着治疗的效果。临床所见同一种病变,同一种治法,但是对此人有效,对他

2、人临床所见同一种病变,同一种治法,但是对此人有效,对他人则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其原因就在于病同而人不同,体质不同,则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其原因就在于病同而人不同,体质不同,疗效各异。疗效各异。可见,人之体质寒热虚实各有不同,有宜于此而不宜于彼者,可见,人之体质寒热虚实各有不同,有宜于此而不宜于彼者,应因人而施治,应因人而施治,中药或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是通过对不同体质状中药或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是通过对不同体质状态进行调治而获得态进行调治而获得。在具体应用时还要注意辨体、辨证、辨病治疗。在具体应用时还要注意辨体、辨证、辨病治疗三者的有机结合。三者的有机结合。辨体论治辨体论治是指在疾病的治疗过程

3、中因体质制宜,即根据患者的年是指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因体质制宜,即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禀赋、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的不同体质进行治龄、性别、禀赋、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的不同体质进行治疗,即疗,即“因人制宜因人制宜”。辨体论治是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思路,是个体化。辨体论治是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思路,是个体化治疗方法的体现。治疗方法的体现。清清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卷一曰:卷一曰:“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凡论病,先论体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朱丹溪在格致余论朱丹溪在格致余论 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治中说: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治

4、中说:“凡人之凡人之形形肥人湿多,瘦人火多,白者肺气虚,黑者肾气足,形色既殊,脏腑亦肥人湿多,瘦人火多,白者肺气虚,黑者肾气足,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一)辨体论治的基本思路(一)辨体论治的基本思路(二)辨体论治的基本方法(二)辨体论治的基本方法 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而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而证形成的内在基础是体质,因此,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实质上包含着证形成的内在基础是体质,因此,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实质上包含着从体质上求本治疗之义。通常所谓从体质上求本治疗之义。通常所谓“因人制

5、宜因人制宜”,其核心应是区别体质,其核心应是区别体质特征而治疗,其基本思路有:特征而治疗,其基本思路有:1 1区别体质特征立法处方用药区别体质特征立法处方用药(1 1)区别体质特征选择治法)区别体质特征选择治法(2 2)区别体质特征施用药物)区别体质特征施用药物 1 1区别体质特征立法处方用药区别体质特征立法处方用药2 2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 体质有阴阳之别,强弱之分,偏寒偏热之异,不同体质的人对药物种类的体质有阴阳之别,强弱之分,偏寒偏热之异,不同体质的人对药物种类的耐受性与反应性,以及选择性不同,对方药剂量之大小的耐受能力也不同。耐受性与反应性,以及选择性不同,

6、对方药剂量之大小的耐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在治疗中,强调因人制宜,将体质作为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所以在治疗中,强调因人制宜,将体质作为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1 1)区别体质特征选择治法)区别体质特征选择治法在疾病的治疗中,体质不同,治法各异。如邪盛体实者拟以泻在疾病的治疗中,体质不同,治法各异。如邪盛体实者拟以泻法,体弱邪微者拟以补法,从阴化寒者拟以温通法,从阳化热者拟法,体弱邪微者拟以补法,从阴化寒者拟以温通法,从阳化热者拟以清泄法,以清泄法,处处兼顾其素禀特点。处处兼顾其素禀特点。“同病异治同病异治”和和“异病同治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上辨证观的是中医治疗上辨证观的具体体现。具体体现。可

7、见,可见,“同病异治同病异治”和和“异病同治异病同治”是诊病求本的不同表现形是诊病求本的不同表现形式,反映在两者的重要物质基础式,反映在两者的重要物质基础体质的同一性上。体质的同一性上。(2 2)区别体质特征施用药物)区别体质特征施用药物对对“证证”的治疗是对体质内在偏颇的调整,是根本的治疗。的治疗是对体质内在偏颇的调整,是根本的治疗。如面色白而体胖,属阳虚体质者,本系寒湿之体,如面色白而体胖,属阳虚体质者,本系寒湿之体,若感受寒湿之邪,则非用姜、附、参、桂等大热之品则邪不能去;若感受寒湿之邪,则非用姜、附、参、桂等大热之品则邪不能去;若感受湿热之邪则必缠绵难愈,须通阳化湿,药性过凉则湿邪愈加

8、若感受湿热之邪则必缠绵难愈,须通阳化湿,药性过凉则湿邪愈加闭阻于内而阳气更加虚乏。闭阻于内而阳气更加虚乏。反之,如面色苍而形瘦,属阴虚体质者,内火易动,湿从热化,反伤反之,如面色苍而形瘦,属阴虚体质者,内火易动,湿从热化,反伤津液。津液。因此,偏阳质者,慎用温热伤阴之剂;偏阴质者,因此,偏阳质者,慎用温热伤阴之剂;偏阴质者,慎用寒凉伤阳之品慎用寒凉伤阳之品。2 2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根据体质特征注意针药宜忌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异,药物有性味偏颇,针灸也有补泻手法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异,药物有性味偏颇,针灸也有补泻手法的不同,因此,治疗时就要明辨体质对针药的宜忌,把握用药及针灸不同,因此,治疗时就

9、要明辨体质对针药的宜忌,把握用药及针灸的份量和程度,中病即止,既治好了疾病,又不损伤元气。的份量和程度,中病即止,既治好了疾病,又不损伤元气。(1 1)注意用药性味)注意用药性味(2 2)注意用药剂量)注意用药剂量(3 3)注意针灸宜忌)注意针灸宜忌 (1 1)注意用药性味)注意用药性味因个体体质有差异,故对不同性味之药物则各有宜忌,且药物之性味因个体体质有差异,故对不同性味之药物则各有宜忌,且药物之性味有偏颇。以药物气味之偏调治纠正患者体质阴阳气血之偏,则为用药之有偏颇。以药物气味之偏调治纠正患者体质阴阳气血之偏,则为用药之所所宜宜;相反,若以药物气味之偏从其体质阴阳气血之偏,则为用药之;相

10、反,若以药物气味之偏从其体质阴阳气血之偏,则为用药之所忌所忌。根据体质特征选择药物的种类,既可增强疗效,又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药物根据体质特征选择药物的种类,既可增强疗效,又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不良反应。一般来说,一般来说,体质偏阳者体质偏阳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苦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苦寒沉降;寒沉降;体质偏阴者体质偏阴者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素体气虚者素体气虚者宜补气培元,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忌耗散克伐;阴阳平和质者阴阳平和质者宜视病情权衡寒热补泻,忌滋补;宜视病情权衡寒热补泻,忌滋补;痰湿质者痰湿质者宜宜健脾芳化,

11、忌阴柔滋补;健脾芳化,忌阴柔滋补;湿热质者湿热质者宜清热利湿,忌滋补厚味;宜清热利湿,忌滋补厚味;瘀血质者瘀血质者,宜疏利气血,忌固涩收敛等。宜疏利气血,忌固涩收敛等。体质差异对药物的耐受性及反应性不同。一般说来,体质差异对药物的耐受性及反应性不同。一般说来,体质强壮体质强壮者,者,对药物耐受性强,剂量宜大,用药可峻猛;对药物耐受性强,剂量宜大,用药可峻猛;体质瘦弱体质瘦弱者,对药物耐受者,对药物耐受性差,剂量宜小,药性宜平和;性差,剂量宜小,药性宜平和;性情急躁者性情急躁者宜大剂取其速效,性多疑宜大剂取其速效,性多疑者宜平妥之剂缓求之。根据体质差异确定方药的剂量可达事半功倍的者宜平妥之剂缓求

12、之。根据体质差异确定方药的剂量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效果。正如灵枢正如灵枢论痛所说:论痛所说:“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胜毒,故其瘦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胜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不胜毒也。而薄胃者,皆不胜毒也。”素问素问五常政大论曰:五常政大论曰:“能毒者以厚药,不胜者以薄药。能毒者以厚药,不胜者以薄药。”此论点对此论点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张仲景伤寒论通脉四逆汤中的干姜一般用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张仲景伤寒论通脉四逆汤中的干姜一般用三两,强人可用四量;升麻鳖甲汤一般人顿服,老人与小儿则分两次服;小三两,强人可用四量;升麻鳖甲汤一般人顿服,老人与小儿则分两次服;小青龙加石膏汤使用,强

13、人服一升,羸者减之,小儿服四合。青龙加石膏汤使用,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小儿服四合。唐容川血证论唐容川血证论男女异同论也鉴于男女体质的差别,强调男女治疗男女异同论也鉴于男女体质的差别,强调男女治疗用药有别,如男子用药重,女子用药轻;男子阳旺,慎用辛热药;女子阴盛,用药有别,如男子用药重,女子用药轻;男子阳旺,慎用辛热药;女子阴盛,少用寒凉等。少用寒凉等。(2 2)注意用药剂量)注意用药剂量(3 3)注意针灸宜忌)注意针灸宜忌体质不同对针刺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不同,针灸治疗后的疼痛反应体质不同对针刺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不同,针灸治疗后的疼痛反应和得气反应有别。和得气反应有别。如阴阳和调而血气充盛运行滑利

14、,针刺得气快,临如阴阳和调而血气充盛运行滑利,针刺得气快,临床年少力壮者,得气速而针感强,而迟冷质、倦白光质等则得气迟针床年少力壮者,得气速而针感强,而迟冷质、倦白光质等则得气迟针感弱。感弱。临床施用针刺治疗时注意个体不同体质对针刺的不同耐受性和反临床施用针刺治疗时注意个体不同体质对针刺的不同耐受性和反应性,因人而针刺,既可达及时驱除病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又可避免应性,因人而针刺,既可达及时驱除病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又可避免对人体正气的损伤。对人体正气的损伤。一般一般体质强壮体质强壮者,对针石、火焫的耐受性强;者,对针石、火焫的耐受性强;体质弱者体质弱者,耐受性,耐受性差;差;肥胖体质者肥胖体质者

15、,多气血迟涩,对针刺反应迟钝,进针宜深,刺激量,多气血迟涩,对针刺反应迟钝,进针宜深,刺激量宜大,多用温针艾灸;宜大,多用温针艾灸;瘦长体型者瘦长体型者气血滑利,对针刺反应敏感,进针气血滑利,对针刺反应敏感,进针宜浅,刺激量相应宜小,少用温灸,若兼火热者宜浅,刺激量相应宜小,少用温灸,若兼火热者可用放血法可用放血法。辨体论治,既要治疗人之所辨体论治,既要治疗人之所“病病”,还要调治所病之,还要调治所病之“人人”。一。一方面方面可以抓住疾病的病理关键,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可以抓住疾病的病理关键,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可以可以改善病理性体质,增强机体的调节修复和抗御病邪的能力,起到未

16、病改善病理性体质,增强机体的调节修复和抗御病邪的能力,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因此,临床依据不同体质的特征,总结出了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因此,临床依据不同体质的特征,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治方法,下面仅就九种体质的调治方法予以介绍。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治方法,下面仅就九种体质的调治方法予以介绍。1 1平和质平和质2 2气虚质气虚质3 3阳虚质阳虚质4 4阴虚质阴虚质5 5痰湿质痰湿质 6 6湿热质湿热质7 7瘀血质瘀血质8 8气郁质气郁质 9 9特禀质特禀质 1 1平和质平和质小儿的生长发育时期,食谱当多样化,富有营养,促进其小儿的生长发育时期,食谱当多样化,富有营养,促进其 正常生长发

17、育。正常生长发育。更年期,为体质的转变时期,可根据阴阳偏颇酌服补益肾更年期,为体质的转变时期,可根据阴阳偏颇酌服补益肾 阴肾阳之剂,如八味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之类。阴肾阳之剂,如八味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之类。人至年老,五脏逐渐虚衰,应适当调补,促其新陈代谢,人至年老,五脏逐渐虚衰,应适当调补,促其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延缓衰老。(1)(1)体质特征体质特征平和质是指阴平阳秘,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先天禀赋良平和质是指阴平阳秘,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体质特征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体质特征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发盛长色黑,性格开朗,胃纳佳,二

18、便红润,精力充沛,发盛长色黑,性格开朗,胃纳佳,二便正常,对四时寒暑及地理环境适应能力强,患病少。正常,对四时寒暑及地理环境适应能力强,患病少。(2)(2)调治方法调治方法注意摄生保养,饮食有节,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坚持锻炼。注意摄生保养,饮食有节,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坚持锻炼。(3)(3)调治要点调治要点根据人体生长规律,适当进补。根据人体生长规律,适当进补。2 2气虚质气虚质培补元气,补气健脾。培补元气,补气健脾。代表方代表方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常用药有常用药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陈皮、大枣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陈皮、大枣等药物。药物。由

19、于由于“气之根在肾气之根在肾”,可酌加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等益,可酌加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等益肾填精。再参以紫河车、燕窝等血肉有情之品,充养身中形肾填精。再参以紫河车、燕窝等血肉有情之品,充养身中形质,气味同补。质,气味同补。偏偏肺肺气虚者,常反复出现咳嗽、哮喘等病变,调体应与治病气虚者,常反复出现咳嗽、哮喘等病变,调体应与治病并举,方取玉屏风散而重用黄芪。不可忽视与益并举,方取玉屏风散而重用黄芪。不可忽视与益脾脾气之党参、气之党参、白术和益白术和益肾肾气之淫羊藿、熟地的配伍。气之淫羊藿、熟地的配伍。(1)(1)体质特征体质特征气虚质者多元气虚弱。主要成因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气虚质者多

20、元气虚弱。主要成因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其体质特征为体型偏虚胖或胖瘦均有,平素易乏病后气亏。其体质特征为体型偏虚胖或胖瘦均有,平素易乏力,倦怠少气,面色微黄或咣白,唇色淡白,毛发不华,性力,倦怠少气,面色微黄或咣白,唇色淡白,毛发不华,性格喜静懒言,偏于肺气虚者易喷嚏、流清涕,常自汗易感寒,格喜静懒言,偏于肺气虚者易喷嚏、流清涕,常自汗易感寒,易哮喘,多兼有过敏素质。易哮喘,多兼有过敏素质。(3)(3)调治要点调治要点把握剂量,不可峻补:气有余便是火,应用不当,易生内热。把握剂量,不可峻补:气有余便是火,应用不当,易生内热。补气佐以理气:补气调体药易于壅滞气机补气佐以理气:补气调体

21、药易于壅滞气机.补气须防虚中夹实:气虚外邪或内在饮食积滞易产生内热等虚补气须防虚中夹实:气虚外邪或内在饮食积滞易产生内热等虚实夹杂之证。实夹杂之证。(2)(2)调治方法调治方法3 3阳虚质阳虚质(1)(1)体质特征体质特征阳虚质者多元阳不足。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调;阳虚质者多元阳不足。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调;或中年以后劳倦内伤,房事不节,渐到年老阳衰,诸虚及肾等。或中年以后劳倦内伤,房事不节,渐到年老阳衰,诸虚及肾等。其体质特征常以形体肥胖,畏寒怕冷,腰背为著,性格多沉静其体质特征常以形体肥胖,畏寒怕冷,腰背为著,性格多沉静内向,精神萎靡,毛发易落,目胞灰黯,大便多溏,小便

22、清长。内向,精神萎靡,毛发易落,目胞灰黯,大便多溏,小便清长。易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惊悸等病证。易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惊悸等病证。(2)(2)调治方法调治方法 补肾温阳,益火之源。补肾温阳,益火之源。常用方常用方为金匮肾气丸以及右归丸、斑龙丸、还少丹等,为金匮肾气丸以及右归丸、斑龙丸、还少丹等,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杜仲、鹿角有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菟丝子、杜仲、鹿角胶、附子、肉桂等。温壮元阳药物,有温阳与补火之别,附桂胶、附子、肉桂等。温壮元阳药物,有温阳与补火之别,附桂辛热补火;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温阳。辛热补火;巴戟天、仙灵脾、补骨脂温阳。

23、(3)(3)调治要点调治要点 佐人适量补阴之品,如熟地、山茱萸等,以使阳得阴佐人适量补阴之品,如熟地、山茱萸等,以使阳得阴助;阳虚可损及阴,导致阴阳两虚,用药要阴阳相顾,助;阳虚可损及阴,导致阴阳两虚,用药要阴阳相顾,切忌温阳太过,耗血伤津,转现燥热。因此,调理阳切忌温阳太过,耗血伤津,转现燥热。因此,调理阳虚质时要慢温、慢补,缓缓调治。虚质时要慢温、慢补,缓缓调治。温阳佐温阳佐以养阴以养阴温阳兼温阳兼顾脾胃顾脾胃养后天以济先天。养后天以济先天。4 4阴虚质阴虚质滋阴与清热并用:滋阴清热或滋阴润燥同用。滋阴与清热并用:滋阴清热或滋阴润燥同用。注意结合填精、养血、滋阴的方药:保津即是保血、养血注

24、意结合填精、养血、滋阴的方药:保津即是保血、养血 即可生津。即可生津。养阴兼顾理气健脾:滋阴药多性柔而腻,久服易伤脾阳,养阴兼顾理气健脾:滋阴药多性柔而腻,久服易伤脾阳,引起胃纳呆滞,腹胀腹泻等,可加木香、砂仁、陈皮、鸡引起胃纳呆滞,腹胀腹泻等,可加木香、砂仁、陈皮、鸡 内金等理气健脾消导之品。内金等理气健脾消导之品。(1)(1)体质特征体质特征阴虚质者多真阴不足,涉及精、血、津、液虚亏。其成因与阴虚质者多真阴不足,涉及精、血、津、液虚亏。其成因与先天本弱,后天久病、失血、积劳伤阴有关。体质特征多见先天本弱,后天久病、失血、积劳伤阴有关。体质特征多见体型瘦长而面色潮红,咽干口燥,手足心热,不耐

25、热,性格体型瘦长而面色潮红,咽干口燥,手足心热,不耐热,性格多急躁易怒,常失眠多梦。多急躁易怒,常失眠多梦。(2)(2)调治方法调治方法滋补肾阴,壮水制火。滋补肾阴,壮水制火。常用方常用方为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为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有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桑椹、有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桑椹、女贞子等。女贞子等。治阴虚以治阴虚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为基本原则,六味地黄丸,为基本原则,六味地黄丸,可作为调治阴虚质的基本方,另有大补阴丸、滋阴大补丸等。可作为调治阴虚质的基本方,另有大补阴丸、滋阴大补丸等。(3)(3)调体要点

26、调体要点5 5痰湿质痰湿质(1)(1)体质特征体质特征 痰湿质者多脾虚失司,水谷精微运化障碍,以致湿浊留滞。成因于先天痰湿质者多脾虚失司,水谷精微运化障碍,以致湿浊留滞。成因于先天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以及病后水湿停聚。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以及病后水湿停聚。体质特征为形体肥胖或素肥今瘦,面色淡黄而黯,且多脂,口黏痰多,体质特征为形体肥胖或素肥今瘦,面色淡黄而黯,且多脂,口黏痰多,胸闷身重,肢体不爽,苔多滑腻等。胸闷身重,肢体不爽,苔多滑腻等。易患消渴、中风、眩晕、胸痹、咳喘、痛风、痰饮等病证。易患消渴、中风、眩晕、胸痹、咳喘、痛风、痰饮等病证。(2)(2)调治方法调治方法 健脾利湿,化痰泻浊。健

27、脾利湿,化痰泻浊。代表方代表方为参苓白术散、三子养亲汤等。为参苓白术散、三子养亲汤等。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莲子肉、白芥子等。莲子肉、白芥子等。痰湿质肥胖者,可加入升清醒脾之荷叶、苍术等;痰浊阻肺者,可用三痰湿质肥胖者,可加入升清醒脾之荷叶、苍术等;痰浊阻肺者,可用三子养亲汤,方中莱菔子、白芥子、苏子不但化痰肃肺,且亦能降脂减肥,子养亲汤,方中莱菔子、白芥子、苏子不但化痰肃肺,且亦能降脂减肥,也可加入冬瓜仁化痰,改善痰湿体质;对水浊内留者可用泽泻、茯苓等。也可加入冬瓜仁化痰,改善痰湿体质;对水

28、浊内留者可用泽泻、茯苓等。(3)(3)调治要点调治要点 甜腻油脂食物,易于生痰助湿,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甜腻油脂食物,易于生痰助湿,饮食应以清淡为主。甘酸柔润之药,亦能滞湿生痰,应予慎用。甘酸柔润之药,亦能滞湿生痰,应予慎用。配用温化配用温化通阳之品通阳之品注意痰注意痰瘀互夹瘀互夹少用甜腻少用甜腻 可酌加桂枝、厚朴、干姜以及淫羊藿、补骨脂等,但须防可酌加桂枝、厚朴、干姜以及淫羊藿、补骨脂等,但须防温热太过,水液受灼,化热生变。温热太过,水液受灼,化热生变。痰湿黏滞,常致血瘀,形成痰瘀互夹,治宜化痰利湿,兼痰湿黏滞,常致血瘀,形成痰瘀互夹,治宜化痰利湿,兼以活血。以活血。6 6湿热质湿热质(1)(

29、1)体质特征体质特征(2)(2)调治方法调治方法(3)(3)调治要点调治要点湿热质者多湿热蕴结不解。形成于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其湿热质者多湿热蕴结不解。形成于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其体质特征为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常口干、口苦、口臭,便体质特征为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常口干、口苦、口臭,便干、尿赤,性格多急躁易怒,易患疮疖飞黄疸、热淋、衄血、干、尿赤,性格多急躁易怒,易患疮疖飞黄疸、热淋、衄血、带下等病证。带下等病证。分消湿浊,清泄伏火。分消湿浊,清泄伏火。代表方代表方为泻黄散、泻青丸、甘露消毒丹等。为泻黄散、泻青丸、甘露消毒丹等。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有藿香、山栀、石膏、甘草、防风、龙胆草、当归、有藿香

30、、山栀、石膏、甘草、防风、龙胆草、当归、茵陈、大黄、羌活、苦参飞地骨皮、贝母、石斛、茯苓、泽茵陈、大黄、羌活、苦参飞地骨皮、贝母、石斛、茯苓、泽泻等。泻等。热者清之,湿而有热,苦寒之剂燥之。宜戒烟限酒,少食辛热者清之,湿而有热,苦寒之剂燥之。宜戒烟限酒,少食辛辣香燥,常食绿豆、冬瓜汤及瓜果蔬菜,保持大小便通调。辣香燥,常食绿豆、冬瓜汤及瓜果蔬菜,保持大小便通调。宣疏化湿以散热:根据宣疏化湿以散热:根据“火郁发之火郁发之”之理,可于泻火解毒之之理,可于泻火解毒之 剂加用藿香、防风、茵陈、白芷等品,宣疏清化。剂加用藿香、防风、茵陈、白芷等品,宣疏清化。通利化湿以泄热:在清热化湿同时佐以通利之白茅根

31、、木通利化湿以泄热:在清热化湿同时佐以通利之白茅根、木 通、竹叶、薏苡仁,使热从下泄。通、竹叶、薏苡仁,使热从下泄。7 7瘀血质瘀血质(1)(1)体质特征体质特征瘀血质者多血脉瘀滞不畅。多因先天遗传,后天损伤,起瘀血质者多血脉瘀滞不畅。多因先天遗传,后天损伤,起居失度,久病血瘀等所致。居失度,久病血瘀等所致。体质特征以瘦人居多,鼻色常黯,发易脱落,红丝攀睛,体质特征以瘦人居多,鼻色常黯,发易脱落,红丝攀睛,肌肤或甲错或瘀斑。心烦心悸,健忘时作,舌质多黯。肌肤或甲错或瘀斑。心烦心悸,健忘时作,舌质多黯。易患眩晕、胸痹、中风、癜瘕病变,常有出血倾向。易患眩晕、胸痹、中风、癜瘕病变,常有出血倾向。(

32、2)(2)调治方法调治方法活血祛瘀,疏利通络。活血祛瘀,疏利通络。代表方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大黄廑虫丸等。为桃红四物汤、大黄廑虫丸等。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生地、赤芍、当归、川芎、丹参、茜有桃仁、红花、生地、赤芍、当归、川芎、丹参、茜草、蒲黄、丹参、山楂等。草、蒲黄、丹参、山楂等。“内有干血内有干血”者,宜者,宜“缓中补虚,大黄廑虫丸主之。缓中补虚,大黄廑虫丸主之。”(金匮要(金匮要略)即以和缓的活血方药从化瘀人手,达到补虚的目的。现略)即以和缓的活血方药从化瘀人手,达到补虚的目的。现代研究认为,大黄廑虫丸可以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调整凝血代研究认为,大黄廑虫丸可以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调

33、整凝血及抗凝血系统,防止血栓形成。及抗凝血系统,防止血栓形成。(3)(3)调治要点调治要点养阴以活血:养阴以活血:津血同源,津枯则血燥,体内津液不足,津血同源,津枯则血燥,体内津液不足,“干干 血血”内留,亦是瘀血质的成因之一。金匮要略的大黄廑内留,亦是瘀血质的成因之一。金匮要略的大黄廑 虫丸中的生地黄重用至虫丸中的生地黄重用至1010两。两。调气以化瘀调气以化瘀:气行则血畅,活血调体常配以枳壳、陈皮、柴:气行则血畅,活血调体常配以枳壳、陈皮、柴 胡等。胡等。8 8气郁质气郁质气郁质者多气机郁滞,其形成与先天遗传及后天情志所伤有关。气郁质者多气机郁滞,其形成与先天遗传及后天情志所伤有关。体质特

34、征常见形体瘦弱,性格内向脆弱,对精神骤变应激能力差,体质特征常见形体瘦弱,性格内向脆弱,对精神骤变应激能力差,常忧郁不乐,易惊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喜太息,或咽中异常忧郁不乐,易惊悸,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喜太息,或咽中异物感,或胁胀窜痛;多伴甲紫舌黯,时时烦躁易怒,坐卧不安等;物感,或胁胀窜痛;多伴甲紫舌黯,时时烦躁易怒,坐卧不安等;易患郁证、脏躁、百合病、梅核气、不寐、癫证等。易患郁证、脏躁、百合病、梅核气、不寐、癫证等。(1)(1)体质特征体质特征疏肝行气,开其郁结。疏肝行气,开其郁结。代表方代表方为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为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有柴胡、陈皮、

35、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当有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当归、薄荷等。归、薄荷等。金元医家朱丹溪提出,气郁者多兼湿郁、血郁、火郁、痰郁,金元医家朱丹溪提出,气郁者多兼湿郁、血郁、火郁、痰郁,但以但以“木郁木郁”为先导,可用越鞠丸方加减。为先导,可用越鞠丸方加减。(2)(2)调治方法调治方法掌握用药法度:理气不宜过燥,以防伤阴;养阴不宜过腻,掌握用药法度:理气不宜过燥,以防伤阴;养阴不宜过腻,以防黏滞;用药不宜峻猛,以防伤正。以防黏滞;用药不宜峻猛,以防伤正。重视精神调节:采用情志相胜、移情易性等方法。重视精神调节:采用情志相胜、移情易性等方法。(3)(3)调治要点调治要点9

36、 9特禀质特禀质(1)(1)体质特征体质特征 特禀质者是由于先天性或遗传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体质特禀质者是由于先天性或遗传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体质状态。状态。如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变如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变态反应,原发性免疫缺陷等。态反应,原发性免疫缺陷等。本处主要论述过敏体质,该体质易患花粉症,易引发宿疾,本处主要论述过敏体质,该体质易患花粉症,易引发宿疾,易药物过敏。过敏质者主要是肺气不足,卫表不固,则易易药物过敏。过敏质者主要是肺气不足,卫表不固,则易致外邪内侵,形成风团、瘾疹、咳喘等。致外邪内侵,形成风团、瘾疹、咳喘等。(2)(2)调

37、治方法调治方法益气固表,养血消风。益气固表,养血消风。代表方代表方为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等。为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等。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有黄芪、白术、荆芥、防风、蝉衣、乌梅、益有黄芪、白术、荆芥、防风、蝉衣、乌梅、益母草、当归、生地黄、黄芩、丹皮等。母草、当归、生地黄、黄芩、丹皮等。(3)(3)调治要点调治要点顺应气候:顺应四时变化,以适寒温。顺应气候:顺应四时变化,以适寒温。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忌食鱼腥发物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忌食鱼腥发物 体质和证候、疾病是分别从人体与疾病,以及疾病过程的不同角体质和证候、疾病是分别从人体与疾病,以及疾病过程的不同角度说明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三者既有区别

38、又有联系,临床论治时度说明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临床论治时辨体、辨病与辨证治疗的综合应用,对全面认识和整体把握疾病与准辨体、辨病与辨证治疗的综合应用,对全面认识和整体把握疾病与准确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确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一)辨体、辨病与辨证(一)辨体、辨病与辨证(二)三辨论治的综合应用(二)三辨论治的综合应用1 1疾病、证候、体质的概念疾病、证候、体质的概念 疾病、证候、体质是三个不同而又相关的重要概念。疾病、证候、体质是三个不同而又相关的重要概念。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自稳态调节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

39、阳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生命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发病原因紊乱而导致生命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演变规律,反映了某一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和病理演变规律,反映了某一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病的研究指向目标病的研究指向目标则是疾病全过程的病理特点与规律,注重从贯穿疾病始则是疾病全过程的病理特点与规律,注重从贯穿疾病始终的根本矛盾上认识病情。终的根本矛盾上认识病情。疾病疾病: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机制的本质反映。一般而言,证具有整体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机制的本质反映。一般而言,证具有整体性、定型性、时相性、状态性

40、等特性,是生命物质在疾病过程中具有时相性、定型性、时相性、状态性等特性,是生命物质在疾病过程中具有时相性的本质性的反映,是一种以临床机能变化为主的整体定型反应形式与状性的本质性的反映,是一种以临床机能变化为主的整体定型反应形式与状态。态。证的指向目标证的指向目标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特点与规律作为研究的主体,病的本是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特点与规律作为研究的主体,病的本质一般规定着病的表现和证的变动。质一般规定着病的表现和证的变动。证候证候:1 1疾病、证候、体质的概念疾病、证候、体质的概念 2 2疾病、证候、体质的联系与区别疾病、证候、体质的联系与区别3 3辨体、辨病与辨证辨体、辨病与辨证 是人群

41、及人群中的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相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人体个性特征,它通过人体生理、病理的差异现象表现出对稳定的人体个性特征,它通过人体生理、病理的差异现象表现出来。在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来。在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差异性,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疾病发生、发展、传变转归中

42、的某种倾向性。疾病发生、发展、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体质的指向目标体质的指向目标主要是未病之人,其将人作为研究的主体,主要阐主要是未病之人,其将人作为研究的主体,主要阐述某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以及具有述某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以及具有相同体质类型的人对某些疾病的易罹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方面相同体质类型的人对某些疾病的易罹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等方面的共同特点。的共同特点。体质体质:2 2疾病、证候、体质的联系与区别疾病、证候、体质的联系与区别 体质和证、病分别侧重于从人体与疾病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机体的生理或体质和证、病分别侧重于从人体与疾病两

43、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疾病、证候、体质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研究体质与疾病的关系,病理状态。疾病、证候、体质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研究体质与疾病的关系,对全面认识疾病、整体把握疾病均具有重要意义。对全面认识疾病、整体把握疾病均具有重要意义。疾病与证候疾病与证候疾病与证候疾病与证候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证的重点在现阶段,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具有时相性特征,能的重点在现阶段,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具有时相性特征,能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贯串并叠合够揭示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各阶段或类型的证

44、候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可见于不同的疾病过程中。证候又可见于不同的疾病过程中。体质与疾体质与疾病、证候病、证候证候证候的产生是以个体体质为病理基础的,证是机体体质的一种病理的产生是以个体体质为病理基础的,证是机体体质的一种病理倾向和特征的反应;倾向和特征的反应;体质体质则是疾病过程中则是疾病过程中“证证”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体质体质因素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和传变,因素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和传变,病病情随体质而变情随体质而变化,体质是预测疾病预后凶吉的重要依据

45、。而化,体质是预测疾病预后凶吉的重要依据。而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发生、发展,以及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又与体质的倾向性密切相关。以及病变的机理和发展趋势又与体质的倾向性密切相关。正由于正由于“体质体质”、“证型证型”、“疾病疾病”对个体所患疾病本质反映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对个体所患疾病本质反映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此,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既重视病证结合,也考虑个体体质因素,认为体质强因此,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既重视病证结合,也考虑个体体质因素,认为体质强弱往往决定着正气的盛衰,即融辨病、辨证及辨体治疗三位于一体。弱往往决定着正气的盛衰,即融辨病、辨证及辨体治疗三位于一体。3 3辨体、辨病与辨证辨体、

46、辨病与辨证 即辨别体质类型,体质类型是对人体在未病状态下,脏腑即辨别体质类型,体质类型是对人体在未病状态下,脏腑气血阴阳偏颇状态的描述,是对因在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某些气血阴阳偏颇状态的描述,是对因在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某些个体在某些方面的生理、病理现象具有大致相似的类同的多个个体在某些方面的生理、病理现象具有大致相似的类同的多个个体生理、病理现象特殊性进行的归纳概括与分类。个体生理、病理现象特殊性进行的归纳概括与分类。辨体包括辨形态、辨神气、辨心理等内容,主要诊察形体辨体包括辨形态、辨神气、辨心理等内容,主要诊察形体禀赋、心理、地域及致病因素对人的影响,即人对这些因素的禀赋、心理、地域及致病因素

47、对人的影响,即人对这些因素的反应,反应,以此分析某类人群脏腑阴阳气血的多少,对某类疾病的以此分析某类人群脏腑阴阳气血的多少,对某类疾病的易罹性,患病后体质对疾病的影响,即疾病发展的倾向性,对易罹性,患病后体质对疾病的影响,即疾病发展的倾向性,对药物的耐受性等,辨体质是分析人在患病前和患病后的动态变药物的耐受性等,辨体质是分析人在患病前和患病后的动态变化。化。(1)(1)辨体辨体 是对病变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进行辨识,有利于从疾病全是对病变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进行辨识,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辨

48、病治疗,是指针对某一疾病采用专方专药的治疗。辨病治疗,是指针对某一疾病采用专方专药的治疗。辨病治疗有较辨辨病治疗有较辨证论治更为悠久的历史,一直是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着眼证论治更为悠久的历史,一直是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着眼于疾病过程中的根本矛盾予以治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可以解决当于疾病过程中的根本矛盾予以治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可以解决当疾病的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失而无证可辨可治的问题。疾病的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失而无证可辨可治的问题。徐大椿医书全集徐大椿医书全集 兰台轨范序即言:兰台轨范序即言:“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名。一病必有主方,一病

49、必有主药。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如古人治疗肠痈用大黄牡丹汤、治疗脏躁用甘麦大枣汤、常山截疟、如古人治疗肠痈用大黄牡丹汤、治疗脏躁用甘麦大枣汤、常山截疟、黄连止痢,均体现了专方、专药对专病的辨病治疗原则。黄连止痢,均体现了专方、专药对专病的辨病治疗原则。(2)(2)辨病辨病 就是将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及其他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就是将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及其他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析,辨清其原因、性质、部位、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这一识病方法就是辨证。因此辨证的过程就是医生从机体反应性的角度

50、来这一识病方法就是辨证。因此辨证的过程就是医生从机体反应性的角度来认识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并以此反映疾病本质的思维过程,重在从疾病认识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并以此反映疾病本质的思维过程,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概括现阶段疾病对机体所造成的影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概括现阶段疾病对机体所造成的影响。响。辨证的过程,就是从机体反应性的角度来认识疾病,分析疾病当时所辨证的过程,就是从机体反应性的角度来认识疾病,分析疾病当时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以认识这些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并且以此来反映疾病表现的症状和体征以认识这些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并且以此来反映疾病该阶段本质的临床思维过

51、程。该阶段本质的临床思维过程。辨证论治的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精神实质,在于诊断结论的时空性和程序方案的个体化。,在于诊断结论的时空性和程序方案的个体化。(3)(3)辨证辨证 1 1辨体、辨病、辨证结合,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辨体、辨病、辨证结合,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临床进行思维分析时,辨体、辨证,不仅有利于当前的治疗,并临床进行思维分析时,辨体、辨证,不仅有利于当前的治疗,并且通过对体质与证候的变化观察,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揭示。且通过对体质与证候的变化观察,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揭示。疾病过程中证候的类型、性质,病机发展的趋向和预后均取决于疾病过程中证候的类型、性质,病机发展的趋向和预

52、后均取决于病因与体质两个方面,其中体质是内因,占主导地位,因此,病因与体质两个方面,其中体质是内因,占主导地位,因此,证候的证候的表达方式和变化趋向始终受体质因素的制约。表达方式和变化趋向始终受体质因素的制约。通过体质诊断,积极调整和改善疾病赖以形成的体质基础,对病通过体质诊断,积极调整和改善疾病赖以形成的体质基础,对病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证候,治愈疾病。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证候,治愈疾病。(1 1)临床疾病复杂,必须采取多元思维模式)临床疾病复杂,必须采取多元思维模式 事物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现代中医面临复杂的临床疾病,仅突出辨事物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现代

53、中医面临复杂的临床疾病,仅突出辨体、辨证与辨病论治三者之一或某两方面很难适应临床需求,必须采取多体、辨证与辨病论治三者之一或某两方面很难适应临床需求,必须采取多元思维结构的方式,构建辨体、辨证、辨病多元诊疗模式,形成开放的诊元思维结构的方式,构建辨体、辨证、辨病多元诊疗模式,形成开放的诊疗系统。疗系统。(2 2)单纯的辨病治疗不易实施)单纯的辨病治疗不易实施 中医对病的认识,病名或根据疾病部位命名,如肺痈、肠痈等;或根中医对病的认识,病名或根据疾病部位命名,如肺痈、肠痈等;或根据病因命名,如伤食、中暑等;或根据临床表现来命名,如黄疸、消渴等。据病因命名,如伤食、中暑等;或根据临床表现来命名,如

54、黄疸、消渴等。所以,中医的一个病多半涉及多种西医的疾病,可以有不同的本质特点,所以,中医的一个病多半涉及多种西医的疾病,可以有不同的本质特点,许多情况下,单纯的辨病治疗不易实施,必须与辨证、辨体论治相结合。许多情况下,单纯的辨病治疗不易实施,必须与辨证、辨体论治相结合。(3 3)多元诊疗模式可互相弥补不足)多元诊疗模式可互相弥补不足 中医临床上常融辨病、辨证、辨体论治三位于一体,三者都属于治病中医临床上常融辨病、辨证、辨体论治三位于一体,三者都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三者相互配合,既强调对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疾病本身特异性求本的范畴,三者相互配合,既强调对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疾病本身特异性变化规律的认识,

55、治疗用药以消除各种病源因素,又重视揭示患者的机能变化规律的认识,治疗用药以消除各种病源因素,又重视揭示患者的机能状态及其对环境反应的差异性,治疗时调整机体的反应状态及自身的某些状态及其对环境反应的差异性,治疗时调整机体的反应状态及自身的某些属性,可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属性,可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2 2辨证论治的原则要求人们辩证地看待病、证、体的关系辨证论治的原则要求人们辩证地看待病、证、体的关系 如对于黄疸病人,从如对于黄疸病人,从辨病论治而言辨病论治而言,中医治疗大多采用茵陈,中医治疗大多采用茵陈蒿等药。现代研究揭示,茵陈蒿有明显的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蒿等药。现代研究揭示,茵陈蒿有明显的促进胆

56、汁分泌,增加胆酸、胆红素等排出的药理作用。胆酸、胆红素等排出的药理作用。对黄疸的辨证论治对黄疸的辨证论治,则先当,则先当辨明系阳黄、阴黄或急黄,再进一步辨明具体的病机,如阳黄辨明系阳黄、阴黄或急黄,再进一步辨明具体的病机,如阳黄中究竟是湿热兼表,还是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抑或是胆热郁中究竟是湿热兼表,还是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抑或是胆热郁结,根据辨证结果最后拟定治法,选择方剂药物。在结,根据辨证结果最后拟定治法,选择方剂药物。在辨病结合辨病结合辨证拟定主方的过程中辨证拟定主方的过程中,始终考虑到个体的体质特征,在选择,始终考虑到个体的体质特征,在选择药物时,便要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作出加减调整,

57、以辨体药物时,便要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作出加减调整,以辨体论治。论治。如同为阳黄如同为阳黄的热重于湿,若患者为的热重于湿,若患者为阳盛体质阳盛体质,则常表现,则常表现为大便秘结不通,可加用较大剂量的大黄,通利肠道,同时促为大便秘结不通,可加用较大剂量的大黄,通利肠道,同时促使湿热邪毒从肠道泻出;若患者为使湿热邪毒从肠道泻出;若患者为阴盛体质阴盛体质,则往往大便稀溏,则往往大便稀溏,不宜用大黄,可加用利尿之茯苓、泽泻等,使邪热从小便而出,不宜用大黄,可加用利尿之茯苓、泽泻等,使邪热从小便而出,兼可利小便实大便。兼可利小便实大便。由于中医学在辨证论治时,由于中医学在辨证论治时,既既要重视一病可能

58、出现的多种证候,要重视一病可能出现的多种证候,又要又要关注关注不同的病可以出现相同性质的证候。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不同的病可以出现相同性质的证候。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病机病机体现着疾病体现着疾病特定阶段的体质特征所决定的病理本质,因为体质的差异,使得个体对于致病特定阶段的体质特征所决定的病理本质,因为体质的差异,使得个体对于致病因素的反映性不同,从而出现了相同或不同的病机,表现为相应的证候。因而因素的反映性不同,从而出现了相同或不同的病机,表现为相应的证候。因而临床实践中常有临床实践中常有“同病异治同病异治”和和“异病同治异病同治”的方法。的方法。同病异治:如水肿病,有实有虚,有因肺、因脾

59、、因肾功能失调所致,所同病异治:如水肿病,有实有虚,有因肺、因脾、因肾功能失调所致,所以治水肿的方法就必然不同。以治水肿的方法就必然不同。异病同治:如久病泄泻、慢性水肿、哮喘等不同的病,在发展过程中都可异病同治:如久病泄泻、慢性水肿、哮喘等不同的病,在发展过程中都可以有肾阳不足的病理本质阶段,因而可用温补肾阳的相同方法治疗。以有肾阳不足的病理本质阶段,因而可用温补肾阳的相同方法治疗。注重于病机的异同,其次才是病的异同。主要是以体质的差异为生理基础。注重于病机的异同,其次才是病的异同。主要是以体质的差异为生理基础。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决定因素不在于病因而在于体质。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决定因素不在

60、于病因而在于体质。临床针对不同临床针对不同质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的原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的原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神实质。(4 4)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决定因素在于体质)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决定因素在于体质完 徐大椿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在医学源流论卷上中所指出的:卷上中所指出的:“天下有同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

61、,性情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粱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病有深浅之各异”。虚人虚人感冒的治疗,单纯解表祛邪,难免犯虚虚之戒,而邪必不除。治宜扶正感冒的治疗,单纯解表祛邪,难免犯虚虚之戒,而邪必不除。治宜扶正解表,标本兼顾,其本为解表,标本兼顾,其本为“素禀体质素禀体质”。气虚者宜益气解表,用人参败毒散或参。气虚者宜益气解表,用人参败毒散或参苏饮,甚或补中益气汤;血

62、虚者宜养血解表,用七味葱白饮或四物汤加荆防之类;苏饮,甚或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宜养血解表,用七味葱白饮或四物汤加荆防之类;阴虚者宜滋阴解表,用加减葳蕤汤;阳虚者宜温阳解表,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再阴虚者宜滋阴解表,用加减葳蕤汤;阳虚者宜温阳解表,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再造散。造散。汗法汗法是常用的开腠理解除在表之邪的方法,但对于阴虚质、燥红质,或气虚是常用的开腠理解除在表之邪的方法,但对于阴虚质、燥红质,或气虚质、阳虚质,以及气血不足之人,忌单纯使用汗法,如伤寒论所告诫,咽喉质、阳虚质,以及气血不足之人,忌单纯使用汗法,如伤寒论所告诫,咽喉干燥者、亡血家、衄家、淋家、疮家等不可发汗。即使需要汗法,也宜扶

63、助正气干燥者、亡血家、衄家、淋家、疮家等不可发汗。即使需要汗法,也宜扶助正气攻补兼施以除外邪。攻补兼施以除外邪。吐法、下法吐法、下法均属攻克之法,用之不当,最易伤人元气,伐人阴精,凡气虚质、均属攻克之法,用之不当,最易伤人元气,伐人阴精,凡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虚质、倦白光质、迟冷质、燥红质等体质之人,不宜妄用。阳虚质、阴虚质、血虚质、倦白光质、迟冷质、燥红质等体质之人,不宜妄用。温法温法宜于倦白光质和迟冷质、阳虚类体质之人,而阴虚质、燥红质类体质之宜于倦白光质和迟冷质、阳虚类体质之人,而阴虚质、燥红质类体质之人则应忌用,避免辛温燥热之剂易于化燥伤阴之弊端。人则应忌用,避免辛温燥热之剂易于

64、化燥伤阴之弊端。补法补法在调整和改善体质中具有着重要意义,因形成病理体质的机制在于脏腑在调整和改善体质中具有着重要意义,因形成病理体质的机制在于脏腑功能失常,阴阳气血失调,其关键多在于虚,或是以虚为主,因虚致实。但要根功能失常,阴阳气血失调,其关键多在于虚,或是以虚为主,因虚致实。但要根据体质,辨清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状况而补。使方药针对体质而使用,不能误补,据体质,辨清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状况而补。使方药针对体质而使用,不能误补,强调治疗的个体化原则,因人而异,随体质而加减,并注意用药反应,避免补剂强调治疗的个体化原则,因人而异,随体质而加减,并注意用药反应,避免补剂使用过长、过量而犯使用过长、

65、过量而犯“虚虚实实虚虚实实”之戒。之戒。同病异治:同病异治:如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时令,同感风寒而致咳嗽,除具有如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时令,同感风寒而致咳嗽,除具有咳嗽、咯痰、寒热等共同症状外,在咳嗽、咯痰、寒热等共同症状外,在阳热偏亢之体阳热偏亢之体,则会出现咳黄粘痰、口,则会出现咳黄粘痰、口渴、咽痛、苔薄黄、脉浮数等症;在渴、咽痛、苔薄黄、脉浮数等症;在阴寒偏盛之体阴寒偏盛之体,则会见咳痰清稀、口不,则会见咳痰清稀、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等症;渴、苔薄白、脉浮等症;素体脾虚湿困之人素体脾虚湿困之人,则会见咳痰量多,胸痞肢重等,则会见咳痰量多,胸痞肢重等症,故在治疗时治法各异。此为症,故在治疗

66、时治法各异。此为“证证”随体质而化,而有同病异治之法。随体质而化,而有同病异治之法。异病同治异病同治:如:如伤寒论伤寒论176176条云:条云:“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寒里有热,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寒里有热,白虎汤白虎汤主之。主之。”温病条辨温病条辨中焦篇第一条云:中焦篇第一条云:“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发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哺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发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哺益甚,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益甚,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白虎汤主之。主之。”前者为伤寒,前者为伤寒,直接致病因子为寒邪,后者为温病,直接致病因子为温热之邪,由于阳明为直接致病因子为寒邪,后者为温病,直接致病因子为温热之邪,由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本身有阳气相对偏亢的特点,所以两者病至阳明,邪气都从多气多血之经,本身有阳气相对偏亢的特点,所以两者病至阳明,邪气都从阳化而出现无形之热邪弥漫的共同见症,治疗都取白虎汤清解里热。阳化而出现无形之热邪弥漫的共同见症,治疗都取白虎汤清解里热。金匮要略金匮要略用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