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经营决策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6325165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短期经营决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短期经营决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短期经营决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短期经营决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期经营决策(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4章 短期经营决策实验4.1 生产决策之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4.1.1 实验案例【案例4-1】A公司既有剩余生产能力10000工时,既可用于生产开发新产品甲,也可用于开发新产品乙。估计甲产品的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为10工时,需追加专属成本14000元;乙产品的单价为25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为8工时,需追加专属成本4000元。规定:采用奉献毛益分析法作出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4.1.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运用奉献毛益分析法作出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措施。4.1.3 预备知识1.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是指在运用既有

2、剩余生产能力或追加一定专属成本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对备选的新产品作出选择的决策。2.专属成本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公司生产的某种产品或公司的某个部门的一种成本。就成本性态而言,专属成本属于一种固定成本。3.奉献毛益分析法奉献毛益分析法是指在固定成本一定的状况下,以各个备选方案可提供的奉献毛益总额的大小为原则来拟定最优方案的决策措施。在备选方案不存在专属成本的状况下,各备选方案中奉献毛益总额最大者为优;在备选方案存在专属成本的状况下,各备选方案中奉献毛益总额扣除其专属成本后的差额最大者为优。4.1.4 操作环节创立一种工作簿,命名为“第4章”,并将Sheet1改名为“案例4-1”,在该工作表

3、中完毕如下操作。第一步,设计表格并录入基本数据,如图4-1所示。图4-1 新产品开发品种决策的基本数据第二步,在单元格B8输入公式“=$B$7/B3*(B4-B5)-B6”,计算甲产品的剩余奉献毛益。第三步,选择单元格B8,按住填充柄拖动至单元格C8,计算乙产品的剩余奉献毛益。第四步,根据第二步和第三步的计算成果,选定剩余奉献毛益大的产品为拟开发的新产品品种。以上操作环节的成果如图4-2所示。图4-2 基于奉献毛益分析法的新产品开发品种决策表实验4.2 生产决策之亏损产品与否停产的决策4.2.1 实验案例【案例4-2】A公司现产销甲、乙、丙产品,年末按完全成本法计算三种产品的损益状况如表4-1

4、所示。 表4-1 A公司甲、乙、丙产品的完全成本法损益表 单位:元项目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合计销售收入300005000080000160000销售成本03500090000145000利润1000015000-1000015000另,在甲、乙、丙产品的销售成本中具有58000元固定成本,该固定成本按销售收入在甲、乙、丙产品之间分派,且亏损的丙产品的生产能力不可转移。规定:运用差量分析法作出丙产品与否停产的决策。4.2.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生产能力不可转移的亏损产品与否停产的决策措施。4.2.3 预备知识1.亏损产品的决策亏损产品的决策是指公司在组织多品种产品生产经营的状况下,当其中一

5、种产品为亏损产品时(该产品的收入低于按完全成本法所计算的销售成本),作出的与否按原规模继续生产,或按扩大的规模生产该亏损产品的决策。2.差量分析法差量分析法就是根据两个备选方案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的比较来拟定方案优劣的决策措施。其决策规则是,当差量收入不小于差量成本时,第一种方案较优,反之第二个方案较优。其中的差量收入为两个备选方案的收入的差额,差量成本为两个备选方案的成本的差额。4.2.4 操作环节将工作簿“第4章”的Sheet2改名为“案例4-2”,在该工作表中完毕如下操作。第一步,设计表格并录入基本数据,如图4-3所示。图4-3 与否停产丙产品决策的基本数据第二步,在单元格B12输入公式

6、“=C6-C10”,计算继续生产丙产品方案的有关收入与有关成本的差别额。第三步,在单元格D7输入公式“=C7+D3/$D$6*$C$11”,计算停产丙产品时甲产品的成本。第四步,选择单元格D7,按住填充柄拖动至单元格D8,计算停产丙产品时乙产品的成本。第五步,选择区域D7:D9,并点击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在单元格D10计算停产丙产品方案的有关成本小计。第六步,在单元格D11输入公式“=C11”,拟定停产丙产品方案的固定成本。第七步,在单元格D12输入公式“=D6-D10”,计算停产丙产品方案下有关收入与有关成本的差别额;在单元格E3输入公式“=C3-D3”,计算在继续生产丙产品方案下与

7、停产丙产品方案下甲产品有关收入的差别额;选择单元格E3,按住填充柄拖动至单元格E11,计算在继续生产丙产品方案下与停产丙产品方案下其她项目的差别额。第八步,在单元格E12输入公式“=E6-E10”,或输入公式“=B12-D12”,计算继续生产丙产品方案与停产丙产品方案的有关收入与有关成本的差别额。第九步,根据计算成果作出决策。由于继续生产丙产品方案与停产丙产品方案的差别额48000元不小于0,因此应选择继续生产丙产品方案。以上操作环节的成果如图4-4所示。图4-4 与否停产丙产品决策的差量分析表实验4.3 生产决策之特殊价格追加订货的决策4.3.1 实验案例【案例4-3】A公司现产销甲产品,年

8、生产能力为10000台,产品的销售单价5000元,产品单位成本的有关资料如下:直接材料 1000元直接人工 800元变动制造费用 500元固定制造费用 200元单位成本合计 2500元公司目前尚有30%的生产能力未被运用,可继续接受订货。既有一客户提出以2400元的价格追加订货3000件。规定:作出公司与否接受该特殊追加订货的决策。4.3.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与否接受特殊追加订货的决策措施。4.3.3 预备知识公司在正常订货局限性且有剩余生产能力的状况下,与否接受低于正常价格甚至成本的追加订货,核心在于接受特殊追加订货与否能为公司带来赚钱,由此需综合考虑的因素涉及:(1)特殊订货的单

9、价;(2)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3)特殊订货的数量;(4)特殊订货需追击的专属成本。特殊追加订货决策分析的基本模型:赚钱(或亏损)=(订货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订货数量-追加的专属成本=单位奉献毛益订货数量-追加的专属成本=奉献毛益总额-追加的专属成本4.3.4 操作环节将工作簿“第4章”的Sheet3改名为“案例4-3”,在该工作表中完毕如下操作。第一步,设计表格并录入基本数据,如图4-5所示。图4-5 与否接受特殊追加订货决策的基本数据第二步,在单元格C10输入公式“=(C8-C2-C3-C4)*C7”,计算接受追加订货的盈亏。第三步,根据所计算的接受追加订货的盈亏作出决策。由于接受追加订货

10、的赚钱为300000元,因此应接受追加订货。以上操作环节的成果如图4-6所示。图4-6 与否接受特殊追加订货决策表实验4.4 生产决策之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4.4.1 实验案例【案例4-4】A公司每年需用甲零件50000件,该零件既可外购,也可自制。外购的单位成本为30元,自制的单位成本为:直接材料 10元直接人工 8元变动制造费用 2元固定制造费用 4元单位成本合计 24元假设自制甲零件的生产能力不可转移。规定:运用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作出甲零件是外购还是自制的决策。4.4.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措施。4.2.3 预备知识1.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零部件自制

11、或外购的决策是指公司针对生产所需零部件的获得方式是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2.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成本无差别点是指使两个备选方案的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其计算公式为:成本无差别点=备选两个方案的固定成本差额备选两个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差额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就是根据估计业务量与成本无差别点的关系来选定方案的决策措施,即如果估计业务量不小于成本无差别点,选择固定成本较大的方案,反之则选择固定成本较小的方案。4.4.4 操作环节将工作簿“第4章”的Sheet4改名为“案例4-4”,在该工作表中完毕如下操作。第一步,设计表格并录入基本数据,如图4-7所示。图4-7 甲零件自制或外购决策的基本数据第二步,在单元

12、格B8输入数字“0”,在单元格C8输入公式“=D6*B10”,分别拟定甲零件外购方案和自制方案的固定成本总额。第三步,在单元格B9输入公式“=C8/(B3-D3-D4-D5)”,计算甲零件外购与自制方案的成本无差别点。第四步,由于甲零件估计的年需用量不小于成本无差别点,因此应选择固定制造费用较大的自制方案。以上操作环节的成果如图4-8所示。图4-8 甲零件自制或外购决策表实验4.5 生产决策之半成品或联产品生产的决策4.5.1 实验案例【案例4-5】A公司每年生产甲半成品50000件,单位售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固定成本总额150000元。如果半成品甲进一步加工为产成品乙,则其单位售

13、价可提高至15元,但需追加单位变动成本2元和专属固定成本130000元。规定:运用差量分析法作出甲半成品与否进一步加工为产成品乙的决策。4.5.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半成品或联产品生产决策的措施。4.5.3 预备知识1.半成品半成品是那些通过初步加工而形成的、已具有独立使用价值但尚未最后完毕所有加工过程的产品。一般半成品既可直接发售,也可进一步加工为产成品。2.联产品联产品就是那些运用同一种材料或几种材料,在同毕生产过程中也许会同步生产出几种不同的产品。有些联产品在生产出来后,既可直接发售,也可深加工为其她产品。3.半成品或联产品生产决策半成品或联产品决策,就是决定半成品或联产品是直接

14、发售还是进行深加工的决策。在该类决策中,生产半成品或联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属于与决策无关的沉没成本,有关成本为深加工所发生的成本,有关收入为深加工前后的收入。4.5.4 操作环节将工作簿“第4章”的Sheet5改名为“案例4-5”,在该工作表中完毕如下操作。第一步,设计表格并录入基本数据,如图4-9所示。图4-9 半成品甲直接发售还是加工为产成品乙决策的基本数据第二步,在单元格B8输入公式“=C2*C4”,在单元格C8输入公式“=C2*C3”,分别计算拟定进一步加工为乙产品方案和发售半成品甲方案的有关收入。第三步,在单元格B9输入公式“=C2*C5+C6”,在单元格C9输入数字“0”,分别拟定进一

15、步加工为乙产品方案和发售半成品甲方案的有关成本。第四步,在单元格B10输入公式“=B8-B9”,计算直接加工为乙产品方案的损益;选择单元格B10,按住填充柄拖动至单元格C10,计算发售半成品甲方案的损益。第五步,在单元格D8输入公式“=B8-C8”,计算直接加工为乙产品方案与发售半成品甲方案的收入差别额;选择单元格D8,按住填充柄拖动至单元格D9,计算直接加工为乙产品方案与发售半成品甲方案的成本差别额。第六步,选择单元格D9并按住填充柄拖动至单元格D10,或在单元格D10输入公式“=B10-C10”,计算直接加工为乙产品方案与发售半成品甲方案的损益差别额。第七步,由于损益差别额为0元,不小于0

16、,因此应选择采用进一步加工为乙产品的方案。以上操作环节的成果如图4-10所示。图4-10 半成品甲直接发售还是加工为产成品乙决策表实验4.6 生产决策之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4.6.1 实验案例【案例4-6】A公司生产甲产品,可用先进工艺,也可用老式工艺,先进工艺下的固定成本为00元/年,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3元,老式工艺下的固定成本为100000元/年,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7元。规定:运用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作出采用何种工艺的决策。4.6.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不同工艺技术方案决策的措施。4.6.3 预备知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由于劳动生产率高、材料消耗小、废品率地,一般产

17、品的单位变动成本较低,但先进工艺所需设备价值较高,其维修和管理成本也较高,因而固定成本较高。采用老式生产工艺技术则相反。在进行此类决策时,应充足考虑市场状况和业务量水平,从经济效益的角度选择适合的生产工艺技术。4.6.4 操作环节将工作簿“第4章”的Sheet6改名为“案例4-6”,在该工作表中完毕如下操作。第一步,设计表格并录入基本数据,如图4-11所示。图4-11 甲产品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决策的基本数据第二步,在单元格B5输入公式“=(B4-C4)/(C3-B3)”,计算两方案的成本无差别点。成果如图4-12所示。图4-12 甲产品不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决策表第三步,应根据甲产品的估计产销

18、量与成本无差别点的关系决定采用何种工艺,即当甲产品估计产销量不小于成本无差别点时,采用固定成本较高的先进工艺技术方案,反之则采用老式工艺技术方案。实验4.7 产品定价决策之成本基本定价法4.7.1 实验案例【案例4-7】A公司正研究甲产品的定价,筹划生产50000件,甲产品成本的估计资料如表4-2所示。 表4-2 甲产品的估计成本资料 单位:元项目金额单位产品直接材料20直接人工30变动制造费用10小计60固定制造费用总额180000销售及管理费用总额10A公司拟定甲产品的目的成本(含期间成本)利润率为30%。规定: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加成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加成法拟定甲产品的售价。4

19、.7.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产品定价措施中的成本基本定价法。4.7.3 预备知识1.成本基本定价法成本基本定价法是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根据,加上预期利润来拟定产品售价的一种定价措施。成本基本定价法中最常用的措施是成本加成定价法,即以单位产品成本为基本并按一定的加成率进行加成以拟定产品售价的措施。该措施既可用于完全成本法的成本加成,也可用于变动成本法的成本加成。2. 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加成定价公式产品售价=单位产品生产成本(1+成本加成率)其中成本加成率=(目的利润+期间成本)/生产成本总额3. 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加成定价公式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1+成本加成率)其中4. 成本

20、加成率 成本加成率=(目的利润+期间成本)/变动生产成本总额4.7.4 操作环节将工作簿“第4章”的Sheet7改名为“案例4-7”,在该工作表中完毕如下操作。第一步,设计表格并录入基本数据,如图4-13所示。图4-13 甲产品有关资料第二步,在单元格C11输入公式“=C6+C7/C9”,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在单元格C12输入公式“=(C6*C9+C7+C8)*C10”,计算甲产品的目的利润;在单元格C13输入公式“=(C12+C8)/(C11*C9)”,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加成率;在单元格C14输入公式“=C11*(1+C13)”,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甲产品的单位售价。第三步,在单

21、元格C15输入公式“=C6”,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在单元格C16输入公式“=C12”,计算甲产品的目的利润;在单元格C17输入公式“=(C16+C7+C8)/(C6*C9)”,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加成率;在单元格C18输入公式“=C6*(1+C17)”,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甲产品的单位售价。成果如图4-14所示。图4-14 成本加成定价法下甲产品售价计算表实验4.8 产品定价决策之边际分析法4.8.1 实验案例【案例4-8】A公司正研究甲产品的定价,甲产品的售价与销量的关系式为p=60-2*x;总成本与销量的关系式为TC=70+20*x+0.5*x2。规定:(1)采用边际分析法拟定甲

22、产品的最优售价;(2)编制基于边际分析法的甲产品最优售价验算表;(3)绘制甲产品售价、销售收入、总成本、利润与销量关系图。4.8.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产品定价措施中的边际分析法。4.8.3 预备知识1.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指通过度析不同特定价格与销量组合条件下的产品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之间的关系,根据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或边际利润为零时,利润最大,此时的价格和销量为最优价格和最优销量这一经济学原理,来拟定最优售价的一种定价法。 2.边际分析法下的最优售价拟定程序(1) 构建售价p与销量x的函数关系(2)拟定销售收入TR与销量x的函数关系(3) 构建销售总成本TC与销量x

23、的函数关系(4)拟定利润P与销量x的函数关系(5) 求TR对x的一阶导数MR(6) 求TC对x的一阶导数MC(7) 求MR=MC时的x,该x即为最优销量(8) 将最优销量代入,该p即为最优售价4.8.4 操作环节将工作簿“第4章”的Sheet8改名为“案例4-8”,在该工作表中完毕如下操作。第一步,设计表格,如图4-15所示。图4-15 基于边际分析法的甲产品最优售价计算表第二步,根据售价p与销量x的关系式p=60-2*x,建立销售收入TR与销量x关系式,即TR=p*x=(60-2*x)*x第三步,求销售收入TR=(60-2*x)*x对x的一阶导数(边际收入),即MR=60-4*x第四步,求总

24、成本TC=70+20*x+0.5*x2对x的一阶导数(边际成本),即MC=20+x第五步,令MR=MC,可求得最优销量x=8(件)。第六步,将x=8代入p=60-2*x,可求得最优售价p=44(元/件)。成果如图4-16所示。图4-16 基于边际分析法的甲产品最优售价计算成果第七步,设计基于边际分析法的甲产品最优售价验算表,如图4-17所示。图4-17 基于边际分析法的甲产品最优售价验算表第八步,在单元格B12输入公式“=60-2*A12”计算销量为1件时的售价,在单元格C12输入公式“=B12*A12”计算销量为1件时的销售收入,在单元格D12输入公式“=60-4*A12”计算销量为1件时的

25、边际收入,在单元格E12输入公式“=70+20*A12+0.5*A122”计算销量为1件时的总成本,在单元格F12输入公式“=20+A12”计算销量为1件时的边际成本,在单元格G12输入公式“=40-5*A12”计算销量为1件时的边际利润,在单元格H12输入公式“=C12-E12”计算销量为1件时的利润。第九步,选择区域B12:H12,按住填充柄并拖动至26行,分别计算销量为215件时的售价、销售收入、边际收入、总成本、边际成本、边际利润和利润。成果如图4-18所示。图4-18 基于边际分析法的甲产品最优售价验算成果第十步,绘制甲产品售价、销售收入、总成本、利润与销量的关系图。(1)选择区域A

26、11:A26,按住Ctrl键的同步选择区域C11:C26、E11:E26及H11:H26;(2)插入带平滑线和数据标记的散点图,并将图表标题命名为“甲产品的售价、销售收入、总成本、利润与销量关系图”。成果如图4-19所示。图4-19 甲产品的售价、销售收入、总成本、利润与销量关系图由图4-18和图4-19可见,当销量为8件时,售价为44元/件,而此时的边际利润为0,利润90元是最大利润,阐明售价44元/件为最优售价。该成果验证了本实验第一步至第六步的计算成果。实验4.9 存货决策之经济生产批量决策4.9.1 实验案例【案例4-9】A公司全年需用煤炭1000吨,每次订货成本为360元,每吨煤炭的

27、年储存成本为200元。规定:计算A公司煤炭的经济订货批量、最优订货次数及最低有关总成本。4.9.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掌握存货经济订货批量的拟定措施。4.9.3 预备知识1.经济订货批量经济订货批量是指某种存货在全年需求量一定的状况下,能使全年发生的存货有关总成本最小的订货批量。 2.经济订货批量基本模型式中Q*为经济订货批量,D为存货年需用量,K为每次订货成本,Kc为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 3.最优订货次数 4.最低有关总成本4.9.4 操作环节将工作簿“第4章”的Sheet9改名为“案例4-9”,在该工作表中完毕如下操作。第一步,设计表格并录入基本数据,如图4-20所示。图4-20 A

28、公司煤炭经济订货批量、最优订货次数及最低有关总成本计算表第二步,在单元格B5输入公式“=(2*B2*B3/B4)(1/2)”,计算经济订货批量。第三步,在单元格B6输入公式“=B2/B5”,计算最优订货次数。第四步,在单元格B7输入公式“=(2*B2*B3*B4)(1/2)”,计算最低有关总成本。成果如图4-21所示。图4-21 A公司煤炭经济订货批量、最优订货次数及最低有关总成本计算成果第4章 模拟实验作业题【实验作业1】B公司生产乙产品的生产能力为10000件,正常产销量为7000件,固定成本为3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既有一客户出价26元追加订货3200件。规定:判断公司与否应接受该客户订货。【实验作业2】B公司需用的某零件既可自制也可外购,自制的单位变动成本为50元,固定成本总额40000元,外购的单价为60元。规定:(1)计算该零件自制方案和外购方案的成本无差别点;(2)若B公司年需要该零件10000件,应安排自制还是外购。【实验作业3】B公司每年生产乙产品30000件,单位变动成本10元,单位固定成本5元,销售单价为22元。如果进一步加工为丙产品,销售单价可提高至28元,但需追加单位变动成本5元及专属固定成本40000。 规定:作出乙产品与否进一步加工为丙产品的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