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的类型、计算、施工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26308430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2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涵洞的类型、计算、施工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涵洞的类型、计算、施工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涵洞的类型、计算、施工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涵洞的类型、计算、施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的类型、计算、施工(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涵 洞 第一节 涵洞类型及构造 涵洞是为宣泄地面水流而设置的横穿路基的排水构造物,由洞身和洞口建筑两部分组成,如图5l。 图5l 涵洞的组成 a)洞口 b)洞身 一涵洞的分类(一) 按建筑材料分1石涵2混凝土涵3钢筋混凝土涵(二)按构造型式分1圆管涵 2板涵 3拱涵4箱涵(三)按洞顶填土的情况分明涵是指洞顶不填土或填土小于50cm的涵洞,适用于低路堤、浅沟渠;暗涵是指洞顶填土大于50厘米的涵洞,适用于高路堤、深沟渠。(四)按水力性能分1 无压力式涵洞入口处水深小于洞口高度,有自由水面。2半压力式涵洞入口处水深大于洞口高度,水流仅在进水口处充满洞口,其它部分均具有自由水面。3压力式涵洞入口处水

2、深大于洞口高度,在涵洞全长的范围内都充满水流,无自由水面。4倒虹吸管涵二、涵洞的构造 (一)洞身构造1圆管涵1)管身是管涵的主体部分,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安装,圆管涵洞身由分段的圆管节和支撑管节的基础垫层组成,见图5-2。 图5-2 圆管涵洞身 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基础如(图5-4a),一般用于土质较软弱的地基上。 垫层基础在砂砾、卵石、碎石及密实均匀的粘土或砂土地基上,可做垫层基础,如图52。混凝土平整层在岩石地基上,可不作基础,在圆管下铺一层混凝土,其厚度一般为5cm,如图5-4 b)图54 圆管涵基础(尺寸单位:cm)a)软弱地基;b)混凝土平整面3)接缝及防水层圆管涵多采用预制拼装施工,为

3、防圆管接头漏水,应作接缝处防水处理,其形式如下:平口接头缝a如图5-5a), b如图5-5b), c如图55c),图55 平口接头缝企口接头缝 企口接头缝亦有三种形式,如图56。图56 企口接头缝2盖板涵洞身由盖板、涵台(墩)、基础、洞底铺砌、伸缩缝及防水层等部分组成(如图5-7)。 图5-7 盖板涵各组成部分 1) 盖板盖板是涵洞的承重结构部分,其厚度一般为15cm40cm。做盖板石料强度等级应在40号以上。当跨径大或在无石料地区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其厚度为15cm30cm,跨径为1.50m、2.0m、2.5m、3.0m、4.0m、5.00m。2)涵台(墩)、基础及洞身铺底一般用浆砌块

4、、片石构成,也可采用现浇片石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为M2. 5或M5。涵台(墩)下部用砂浆与基础结成整体(图5-8a)。钢混盖板涵的上部做成台(墩)帽(图5-8b)。 图5-8 盖板涵涵台(墩)基础及洞身铺底涵台(墩)基础可随地基土不同而采用整体式或分离式。 基础厚度一般为60cm。沉降缝及防水层 3拱涵拱涵各部分构造如图59,主要由拱圈、护拱、拱上侧墙、涵台、基础、铺底、沉降缝、防水及排水设施等部分组成。 图5-9 石拱涵各组成部分 1)拱圈拱圈是拱涵的承重结构部分,常采用等厚的圆弧拱。2)涵台(墩) 涵台(墩)是支撑拱圈并传递荷载至地基的圬工构造物。3)护拱 其作用主要用于保护拱圈,防止荷载

5、冲击。护拱高度一般为矢高之半。4)拱上侧墙、铺底多用M5或M2.5砂浆砌片石构成。流水以下部分用M5砂浆。5)防排水设施及沉降缝 图510 石拱涵排水设施(尺寸单位:cm) 4箱 涵箱涵为整体闭合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仅在软土基上采用。箱涵构造及组成如图511。由钢筋混凝土涵身、翼墙、基础、变形缝部分组成。 图5-11 钢筋混凝土箱涵各组成部分1)涵身 由钢筋混凝土组成,洞身断面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箱涵壁厚一般为220 mm350 mm,箱涵内壁面四个折角处往往做成45的斜面,以便于施工脱模,其尺寸为5cm 5cm。 2)翼墙 壁厚一般为300 mm400 mm

6、。翼墙主要用于洞身与进出口锥坡的连接,支挡路基填土。当采用八字墙洞口时,可不作翼墙。 3)基础 箱涵基础一般为双层结构。上层为混凝土结构,厚100 mm,下层为砂砾石垫层,厚度为400 mm700 mm。变形缝设在洞身中部,同基础变形缝设置一道。用40 mm 60 mm的槽口设于顶、底板的上面和侧墙的外面。过水不设油毛毡,填塞沥青麻絮再灌热沥青。(二)洞口建筑洞口是洞身、路基、河道三者的连接构造物。洞口建筑由进水口、出水口和沟床加固三部分组成。洞口的作用是:一方面使涵洞与河道顺接,使水流进出顺畅;另一方面确保路基边坡稳定,使之免受水流冲刷。一般需要对涵洞洞身底面及进出口底面进行加固铺砌。涵洞洞

7、口类型很多,其中八字式、端墙式、跌水井是常用的形式。1八字式洞口1)正八字式洞口涵洞与路线正交八字翼墙布置成对称的正翼墙,即沿洞口外张相同的角,此时角等于水流出入洞口的扩散角,一般角做成30,也可为0。八字式洞口由八字墙构成,如图512。 图5-12 八字式洞口有时为缩短翼墙长度,减少墙身圬工数量并使涵洞与沟槽顺接,可将翼墙末端做成矮墙的潜入式八字墙,如图513。 图5-13 潜入式八字翼墙 a)接小锥坡 b)接水渠当0时,八字墙墙身与公路中线垂直,叫直墙式洞口,如图514。适用需集纳和扩散水流或仅疏通两侧农田灌溉的情况。直墙式洞口翼墙短且洞口铺砌少,较经济。 图514 直墙式洞口2斜八字墙洞

8、口 当涵洞轴线与路线走向斜交时,可以按以下两种型式布置八字翼墙:1)洞口帽石方向与路线方向平行,即斜做洞口,如图5-15示。角为水流扩散角,角为涵轴线方向的垂线与路中线夹角(即涵洞斜度)。故。 不超过60最经济。如图5-15 在反翼墙情况下,,当0,翼墙工程数量最小,最经济。5-15 斜交斜做洞口 2)正做洞口 一般采用正翼墙,较长翼墙叫大翼墙,较短叫小翼墙。端墙和帽石可做成台阶式或斜坡式两种。如图516。大翼墙的角愈小愈经济;小翼墙的时最为经济。 图516 斜交正做洞口 图517 正做洞口2端墙式洞口在涵台两端修一垂直于台身并与台身同高的矮墙叫端墙(又叫一字墙)。图中a)、b)在沟床稳定、土

9、质坚实情况下采用。c)用于洞口有人工渠道或不受冲刷影响的岩石河沟上。改善水力条件可在c)沟底设置小锥坡构成。d)、e)仅在洞口路基边坡设直立式挡墙才采用。图5-18 端墙式洞口端墙配锥形护坡洞口是最常用的一种洞口。如图519。其端墙亦可做成斜坡式或台阶式。 图5-19 端墙式斜洞口 3跌水井洞口 当天然河沟纵坡度大于50或路基纵断面设计不能满足涵洞建筑高度要求、涵洞进口开挖大以及天然沟槽与洞口高差较大时,为使沟槽或路基边沟与涵洞进口连接,常采用跌水井洞口形式。其形式可有边沟跌水井洞口与一字墙跌水井洞口两种,如图520、521前者主要适用于内侧有挖方边沟涵洞的进水口,后者适用于一般陡坡沟槽跌水。

10、 图520 边沟跌水井洞口图 521 一字墙跌水洞口4扭坡式洞口 如图522。 图5-22 扭坡式洞口 5平头式(领圈式)洞口如图523,常用于钢筋混凝土管涵,因需制作特殊的洞口管节模板,很少用。6走廊式洞口如图524。这种洞口施工较复杂,目前较少采用。 图523平头式洞口图524走廊式洞口 第二节 涵洞的设计与计算 一 涵洞设计(一)涵洞的勘测步骤涵洞勘测的目的,在于收集和初步整理出涵洞设计所需的外业资料。 1外业测量1)勘测前的准备工作2)现场测量确定涵洞的位置河沟纵断面测量测绘涵位地形图地质勘探外业核对(二)涵洞设计1涵洞的平面布置涵洞位置一般应服从路线走向,只有遇到大洼深沟或与路线斜交

11、夹角太小,工程量过大或施工困难时,在不降低路线标准的前提下局部调整路线,使之从较好的涵位通过。1)涵洞应布置在地质条件良好,地基稳定的地段。2)涵洞位置和方向的布设,应尽量与水流方向一致,以使水流顺畅。3)山区河沟的涵洞布设尽量保持河沟水流的天然状态,一般应一沟一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改沟合并;设置截水沟的地段,在截水沟排水出口处应设置涵洞(图5-25)。图5-25 截水沟急流槽处设涵洞4)平原区河沟的涵洞布设平原区应根据农业灌溉所需天然河沟和人工渠道位置按天然排洪系统设置涵洞,路线通过较长的低洼地带及泥沼地带时,可根据水流分布及洼地积水情况,在地面具有天然纵坡的地方多设置涵洞,以防止排水不

12、畅及较长期的积水。2涵洞的立面布置1)平坦地段的一般形式如图5-26 ,在天然沟床纵坡较小且涵长较短时采用。按水流临界坡度(一般为15)设置涵底纵坡,并在进口做适当的开挖。5-26平坦地段洞身布置 2)斜坡布置形式 当天然沟床纵坡大于510时,常采用斜坡布置形式。常见布置形式如下:洞身不变仍作一般布置形式,在进水口作跌水井或急流槽。如图5-27。图5-27 斜坡地段洞身布置a) 跌水井进口;b) 急流槽进口设置填方涵洞。如图5-28。斜坡坡度一般为1:0.751:15。 图5-28 填方涵洞 当为非岩石河沟纵坡在10以下,岩石河沟纵坡在30以下时,可采用斜置式斜坡涵,如图529,并可结合实际情

13、况采用齿状基础、扶壁式基础及台阶形基础等形式。图5-29 斜置式斜坡涵a)齿状基础;b)扶壁式基础,c)台阶形基础 当非岩石河沟纵坡大于10,岩石河沟纵坡大于30时,可采用平置式斜坡涵(又叫阶梯式),如图530。 图530 平置式斜坡涵3涵洞孔径的确定1)计算方法确定涵洞孔径涵洞孔径一般是通过调查访问,根据河沟断面形态采用流量孔径计算法计算。涵洞的涵前水深可以低于涵洞净高或高于涵洞净高,按照涵前水深是否淹没洞口以及进水口建筑形式,涵洞可分为压力式、半压力式、无压力式(本章介绍)三种水力图式。各类定型涵洞孔径计算的简化公式:盖板涵及箱涵 (5-2) (5-3) 石拱涵 (5-4) (5-5) 圆

14、管涵 (5-6) (5-7)式中:设计流量 (m3/s) 涵前水深(m),如图5-31所示,根据水面降落曲线近似地按下式计算: (5-8) 洞口处水流深度(m),按洞口最小净高控制; (5-9)进水口处壅水降落曲线水深计算系数,通常采用=0.87;涵洞净空高度(m),计算时可先初步拟定;进水口涵洞净空高度(m),净空高度规定见表5-3涵洞净宽,即净跨径。 无压力式涵洞顶点至最高流水面的净高 表5-3涵 洞 类 型圆 管 涵拱 涵矩形涵进口净高(或内径)h(m)3h/4 h/4h/63 0.5m 0.75m 0.5m2)确定涵洞孔径的经验方法估算法对于有明显河槽、河岸稳定、无冲刷现象的河沟,可以

15、按以下三种情况估定孔径:a 洪水不溢槽,水深小于0.5m的,以水面宽度的一半来估定;b 洪水不溢槽,水深超过0.5m的,以水面宽度与沟底宽度之和的一半来估定;c 洪水溢槽的,采用沟顶宽度,再考虑溢槽水深和泛滥宽度,酌情加大孔径;对于冲刷痕迹显著的河床最好在上、下游选择比较稳定的河段,参照以上方法估定孔径。如无上述条件,可用沟顶宽来估定。对于河槽明显、河岸稳定、无冲刷现象但调查不到洪水位时,可用沟顶宽和沟底宽之和的一半来估定孔径;不考虑水文条件的情况山区地形复杂工程艰巨地段,为避免高填深挖而设置的旱涵,以及山区狭窄的干谷和瀑布型的深沟,可直接根据地形结合路线要求、基础条件以及经济原则确定孔径。人

16、工排灌渠道上的涵洞,应根据灌溉流量和当地水利部门及有关单位意见确定孔径,一般以不压缩渠道过水面积为宜。涵洞下兼做其他通道时,应按相关规范要求的净空确定孔径。一般汇水面积很小,经常无水的干沟、小型农田灌溉渠、路基边沟排水涵多按最小孔径设涵。涵洞最小孔径要求如下表。涵洞最小孔径 表5-4 涵洞长度(m)最小孔径及净高(m) L15 0.7515L301.00 L301.25 农田灌溉0.504涵洞设计1)在公路工程中涵洞的数量多,设计工作量较大,因而在公路设计文件中一般只要求对每道涵洞绘一纵断面图,故叫涵洞布置图。对于斜涵还要求绘出平面图。2)绘图步骤及示例绘图步骤示例 3)涵洞设计成果初步设计阶

17、段按1996年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在初设阶段涵洞设计应完成的主要成果是涵洞表。表中应列出中心桩号、孔径、结构类型、交角、填土高度、孔数及孔径、长度、进出口形式、设计流量及主要工程、材料数量等。施工图设计阶段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完成涵洞工程数量表和涵洞设计图。涵洞工程数量表列出中心桩号、交角、孔数及孔径、涵长,结构类型、进出口形式,采用标准图编号、工程及材料数量(包括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通过明涵的预埋件)等。涵洞设计图a布置图绘出设置涵洞处原地面线及涵洞纵向布置,斜涵尚应绘出平面和进出口的立面,示出地基土质情况,各部尺寸和高程。比例尺用1:501:200。b结构设计图

18、采用标准图的,注明标准图的名称及编号,不再绘设计图。比例尺用1:501:200。在绘制布置图和结构设计图时,首先要确定下列各项内容:a)涵洞跨径的确定按设计流量确定涵洞净跨径,应结合涵下净高,根据计算的涵洞净跨径选用标准跨径。b)标高的确定涵洞顶面设计标高应服从路线纵断面要求,可从路线的设计标高(即路基边缘设计标高)推算。如果是老涵改建,涵底的标高应考虑涵洞进出口沟底标高,确定涵底中心标高。c)明涵与暗涵(涵顶填土厚度)跨径小的,涵下净高过大的,可修暗涵。反之,可修明涵。d)涵洞尺寸确定根据涵下净高,选择与涵下净高相适应的台身厚度和墩身厚度。应结合石料和砂浆强度综合考虑。盖板、拱圈厚度可根据荷

19、载等级参照标准图选定,并确定盖板中钢筋数量。e)材料强度等级的选用一条路线中所用的石料、砂浆按部位尽量选同一强度等级,以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错误。f)洞口型式根据涵洞进出口地形和流量的大小选用洞口建筑型式,进出水口处河床都必须铺砌。g)地基应力设计涵位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规范(如套用标准图,涵位处的地基承载力必须大于标准图所要求地基承载力)。当地基承载力低于要求时,应采取扩大基础或采取加固措施。h)工程量在设计图中,必须计算涵洞各部分工程量(如采用标准图,可从图中查出),并列表。i)图纸说明设计图纸的说明中应标明:设计荷载、尺寸单位、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各种材料的强度等级以及其它必要的说明。4)标准

20、图的套用 二、涵洞长度及洞口工程数量计算(一) 涵洞长度计算1)正交涵洞路基边坡无变坡时涵洞长度分上游半部、下游半部分别计算,如图5-33涵长 (5-10) 同理: (5-11) 式中:路基左右侧宽度(包括弯道加宽值)(m); 涵洞进口帽石顶面至基础顶面高度(m);涵洞出口帽石顶面至基础顶面高度(m);帽石顶面宽度(m);1:m路基边坡坡度; 路基左右侧边缘设计标高与涵洞中心基础顶面标高之差,在弯道上应考虑超高加宽的影响(m);i 涵底纵坡度(%)图5-33 路基边坡无变坡时的涵长计算路基边坡有变坡时 图5-34 路基边坡有变坡时的涵长计算如图5-34,按几何关系可推出涵长计算公式为: (5-

21、12) (5-13)式中:1:m接近路基顶面处的路基边坡度;1:m1接近涵洞处的路基边坡度;h路基边坡变坡点至路基边缘的高度(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2)斜交涵洞斜交涵洞洞口有斜交斜做(称斜做洞口)和斜交正做(称正做洞口)两种形式。斜做洞口端墙与路中线平行,与涵洞轴线斜交;正做洞口端墙与路中线斜交与涵洞轴线垂直。斜做洞口涵长计算如图5-35,推得涵长计算公式如下: (5-14) (5-15)式中:涵洞斜度;沿涵洞轴线方向的涵底纵坡,=;涵轴线处路基左、右边缘设计标高与涵洞中心基础顶面标高之差,在弯道上应考虑超高加宽的影响(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图5-35 斜交斜做涵洞涵长计算正做洞口涵长计算

22、帽石平置式正做洞口如图5-36所示,此时,洞口帽石在同一水平面上,由几何关系得: (5-16) (5-17) (5-18) 将式5-17 、5-18 代入式5- 16化简后得: (5-19) (5-20)式中:帽石长度(m);图5-36 斜交正做涵洞帽石平置式洞口涵长计算帽石斜置式洞口为减少工程数量通常将斜交正做洞口帽石做成台阶式或斜坡式,如图5-37所示,此时两侧八字墙高度各不相同。图5-37 斜交正做涵洞帽石斜置式洞口涵长计算如图5-37,得涵长计算公式: (5-21) (5-22)式中:涵洞进出口处小八字翼墙帽石顶面至涵洞基础顶面的高度(m),如图5-37;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图5-37

23、中为大小八字墙之高差,即: (5-23) (5-24)式中:涵洞进出口处大八字翼墙帽石顶面至涵洞基础顶面的高度(m); 涵洞进出口处涵洞轴线帽石顶面至涵洞基础顶面的高度(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图5-38 斜交正做涵洞帽石斜置式洞口涵长计算(二)洞口工程数量计算1八字翼墙1)各种尺寸的计算涵洞轴线与路线走向正交涵洞轴线与路线走向正交时,八字翼墙布置成对称的正翼墙,如图5-39所示。 图5-39正交涵洞出、入口八字翼墙的布置型式涵洞轴线与路线走向斜交 涵洞轴线与路线走向斜交时,翼墙有斜交斜做与斜交正做两种,翼墙尺寸如下: 正、反翼墙尺寸(斜交斜做)正、反翼墙用来配合斜交斜做的涵洞洞口形式,正

24、翼墙是向涵洞轴线外侧方向倾斜角的翼墙,反翼墙则是向涵洞轴线方向倾斜的翼墙。如图5-40所示,正、反翼墙尺寸按以下各式计算:(5-25)-(5-36) 图5-40 正、反八字翼墙大样大、小翼墙尺寸(斜交正做) 如图5-40,大、小翼墙尺寸按以下公式计算(5-38)-(5-49)图5-41 大、小翼墙尺寸2)工程数量墙身体积(一个翼墙) (5-50)通常情况下,;=30;墙顶宽=0.4m;=4时,公式可简化为: (5-51)其中:当时,=0.014;当时,=0.059;对于斜交正做洞口的大、小翼墙,式中的应分别是及,并且体积应作如下修正:大翼墙:;小翼墙:(其中:)八字墙基础体积 (5-52)式中

25、: 八字翼墙基础厚度(m)。通常情况:=1.5;=30;=0.4(m);基础垂直襟边0.10 m (或0.2m);=4时: (5-53) (=0.40m;=0.20m;) (5-54) (=0.20m;=0.10m;)翼墙墙顶面积 (5-55)2 锥形护坡1)主要尺寸正锥坡正锥坡一般为椭圆锥体的1/4,如图5-42所示。锥底椭圆方程: (5-56)锥底椭圆面积: (5-57)锥底椭圆周长: (5-58)椭圆锥体体积: (5-59)锥底椭圆长半轴: (5-60)锥底椭圆短半轴: (5-61) (5-62) (5-63)以上各式符号意义见图5-41 ,其中椭圆周长系数K见表5-5。 椭圆周长系数

26、表5-50.10.20.30.40.50.60.70.80.91.01.00251.01001.02261.04041.06351.09221.12691.16791.21621.2732 图5-42 正锥坡斜锥坡斜交正做洞口时,洞口一字墙可做成斜坡式或台阶式,两端锥坡高度不等。当路基边坡为1:m时,锥坡顺涵洞方向的坡度为1:m。如图5-43,斜锥坡各部分尺寸如下:锥坡长半轴: (5-64) (5-65) 图5-43 斜锥坡锥坡短半轴: (5-66) (5-67)锥坡顺涵洞方向坡度: (5-68)两锥坡高差为: (5-69)式中:洞口帽石做成斜坡式或台阶式的倾斜率; (5-70)通常情况下,锥

27、坡高度取低锥坡高度与涵洞顶高度相等,如图5-43,即,即高锥坡高度为: (5-71) 计算后如果时则取: (5-72) 再用反算,使坡度变缓,以使锥顶不超过路基。 2)工程数量锥坡填土体积 (5-73)式中:土锥坡平均高度,可按下式计算: (5-74) (5-75) (5-76)其余符号意义同前。锥坡片石砌体体积 (5-77)锥坡片石基础砌体体积由锥底椭圆周长及基础断面尺寸可求得: (5-78)式中:锥坡基础宽度(m);锥坡基础厚度(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锥坡表面积 (5-79) 第三节 涵洞施工一、施工准备 1涵洞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资料进行现场核对,核对时还需注意农田排灌的要求,如确需变更设

28、计时,按有关变更设计的规定办理。 2地形复杂的陡峻沟谷涵洞、斜交涵洞、平曲线和纵坡上的涵洞,如设计单位未提供施工详图时,应先绘出施工详图,然后再依图放样。 二、施工测量1 根据施工需要补充水准点、涵洞轴线控制桩。2 当地形平坦具有良好的丈量条件时,可采用直接丈量法进行涵台(墩)的定位。3 测量放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核对涵洞纵横轴线的地形剖面图是否与施工设计图相符;2)涵洞的长度及涵底标高是否正确;3)对斜交涵洞、曲线上和陡坡上的涵洞,必须考虑斜交角、加宽、超高和纵坡对涵洞具体位置、尺寸的影响,并注意锥坡、洞口八字翼墙、一字墙和涵洞墙身顶部及上下游调治构造物的位置、方向、长度、高度、坡

29、度使之符合技术要求。三、管涵施工1圆管成品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条的规定。2当管身直接搁置在天然地基上时,应按设计要求将管底土层夯压密实,并做成与管身弧度密贴的弧形管座,安装管节时应注意保持完整。若管涵底土层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必须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4.4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当管涵采用混凝土或砌体基础时,基础上面应设置混凝土管座,其顶部弧形面应与管身紧密帖合,使管节受力均匀。3安装管节时必须做到:1)应注意按涵洞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的管节。各管节应顺流水坡度安装平顺,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调整高度使管节内壁齐平,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节内不得留杂物。2)对插口管,

30、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并应安装特制的胶圈或用沥青、麻絮等防水材料填塞,不得有裂缝、空鼓、漏水等现象;对平接管,接缝宽度应不大于1020mm,禁止用加大接缝宽度来满足涵洞长度要求;接口表面应平整,并用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嵌塞密实,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等现象。四、倒虹吸管涵施工1倒虹吸管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圆管,进出水口设置竖井,包括放淤沉淀井。2倒虹吸管涵属压力式涵洞,施工时管节接头及进出水口砌缝应特别严格,不漏水。填土覆盖前应做灌水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填土。3倒虹吸管如必须在冰冻期施工时,除应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14章冬期施工规定办理外,还应在冰冻前将管内积水排出,以防

31、冻裂。五 拱涵、盖板涵施工1 基础开挖及地基承载力要求均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2涵台(墩)砌筑或混凝土浇筑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施工的规定。3拱圈和出入水口拱上端墙的施工,应由两拱脚向拱顶同时对称进行。4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拱圈和盖板混凝土采用现浇时,浇筑宜连续进行避免施工接缝,当涵身较长时,可沿长度方向分段进行,接缝设在涵身沉降缝处。5预制钢筋混凝土拱圈和盖板时,模板、钢筋等应按规范要求办理。预制涵洞盖板时,应注意检查上下面的方向,避免预制、运输、安装时把板的上、下面反置。斜交涵洞必须注意斜交角的方向(即左斜交或右斜交),避免发生反向错误。6拱涵拱架拆除和拱顶填土分下列两种情况:1)拱圈砌筑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拱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回填土;2)在拱架未拆除的情况下,拱圈砌筑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可进行拱顶填土,但在拱圈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拱架。涵洞施工质量标准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第21.5条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