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26292293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 目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已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调研和统计分析表明,群内企业与集群存在着协整关系、产业集聚效应普遍存在。但由于产业集聚程度偏低、产业集群数量偏少、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和集群风险的控制;因此,有针对性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联姻结盟,促进产业集团发展;加快融资体系建设等将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关键词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建设一、产业集群的界定与研究现状中文的集群一词来源于英文的

2、cluster。根据牛津词典(1979年)的解释,集群(cluster)是一组在一起发育的相似的事物。1美国商学院波特教授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s)概念。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迈克尔波特, 2003)。集群中的企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扎堆,它们往往联系密切(如投入产出联系、迁回生产方式联系等等),并能够产生联合行动效应,一些相关支撑机构在此也得到有效集聚。胡珑瑛、蒋樟生(2007)认为,产业集聚是一个含有各种企业网络协作活动的庞大复杂系统。2为了使产业集聚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他把分形理论应用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产业集聚的分形特征,建立基于分形维数的产业集聚规模结构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产业集聚区内的大、中、小企业规模结构,拓展产业集聚的研究视角。方慧姝、吴永林(2007)认为,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3并就高技术产业集聚现象,提出并构造了高技术产业集群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28个省市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度进行评价,并据此提出了建议。吕靖烨(2007)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特点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在信息时代这种新型的产业聚集带来的经济效应,4并指出要发展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就必须充分利用这

4、种优势。刘爱雄(2008)在剖析了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扩散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扩散的特征,构建了以定量指标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试图为分析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的扩散效果提供一种方法。5吴歆、方志耕、阮爱清(2007)针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相互存在着联系和影响,基于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动态竞争力的概念并测算了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的竞争力,然后利用产业集聚的概念测算了这四省市的综合产业集聚度。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并对上述四省市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关联度进行测算,得到江苏的产业集聚度变化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变化之间存在很大的

5、相关性,江苏产业集聚与竞争力的关联度为0. 827,6大于广东、上海和浙江。高鸿鹰、武康平(2007)从城市集聚效应的视角,分析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结构性变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集聚效应在内的城市总量生产函数计量经济模型,然后应用OLS方法估算7我国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平均集聚效应指数和平均集聚效率指数,并对比分析它对城市规模分布变化的影响,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平均集聚效率指数的高低与城市规模分布比重的增减相一致。综上所述,中外专家学者从理论和区域经济的角度,对产业集聚、产业集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我省产业集群的实践,以深入调研和统计实证为第一手资料做一些分析和研究,以推动我省

6、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二、我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集群现状以泰安市高新区中小企业为例1.我省产业集群现状近年来,我省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链为轴心,以骨干企业、大型市场为依托,大力调整产业布局,不断强化产业集群的承载力,产业集群建设已成为我省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从1993年开始,我省每年都拿出5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产业集群发展。据省中小企业办公室提供的数字显示, 2005年、2006年全省已经形成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121个,包含企业6. 6万家,从业人员360多万人,其中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90个、过50亿元的22个、过100亿元的9个,年总营业收入达4200亿元。

7、集群效应也大大提升了山东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2005年全省中小企业实缴税金突破1141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5%。2006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实缴税金563亿元,增幅高达41%以上。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达到245家,过50亿元的达到39家,过100亿元的达到13家。2008年,全省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已经发展到269个,其中100亿元以上的47个,从业人员476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2708亿元,利税1212亿元。我省政府2008年8月出台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中表明,在2010年之前,我省将着力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家电、纺织服

8、装、化工医药、食品和农产品加工、建材六大产业中培育出300个营业收入过10亿元、100个营业收入过50亿元、50个营业收入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2009年我省中小企业工作要点第五点提出:我省2009年力争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产业集群发展到280个、过50亿元95个、过100亿元50个。目前这些目标已经基本实现。2.泰安市高新技术区企业积聚现状分析2009年我们对泰安市高新技术区的产业集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任意抽取一家企业与全区企业总量进行统计分析,用以考察单个企业的发展是否受到产业集聚的影响。因为泰安市高新技术区每个产业的企业数量较少,并且企业分布又不太集中,所以,这里把全区企业总量近似看

9、成每个产业的企业总量。(1)建材行业的集聚效果选择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例子进行说明,数据来源是20082009年度的24个月度主营业务收入的时间序列(表1)。很显然,两个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在20082009年度,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于全区总量的月度相关系数为0. 2768。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两者存在协整关系(表2)。其中,X表示园区总量的月度序列,Y表示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月度序列。结果显示, X是Y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受整个园区总量的影响,这说明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是存在的。可建立起回归方程:Yt=-5.146+0.0034Xt-

10、0.436et-1(-0.021)(3.365)(-2.578)R2=0.468DW=1.810(2)工程机械行业的集聚效果选择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并用20082009年度的24个月度主营业务收入时间序列。在20082009年度,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于全区总量的月度相关系数为0. 5451。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两者存在协整关系(表4)。其中,X表示园区总量的月度序列,Y表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月度序列。结果显示,X是Y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泰安五岳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受整个园区总量的影响,这

11、说明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是存在的。可建立起回归方程:Zt=1672.32+0.052Xt-0.995et-1(3360.654)(0.014)(0.227)R2=0.576DW=2.018三、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总体而言,我省多数地区中小企业存在地域空间上聚集程度不高、产业关联度不强、专业化分工不细、信息与知识交流较少、企业自我衍生能力较弱、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等问题。1.产业集聚集群复杂、混乱。由于中小企业产业类型、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不同的影响,使中小企业产业集聚集群基本处于自发阶段,比较复杂和混乱,普遍存在着各自为政、追求小而全、忽

12、视市场细分、行业细分的倾向,影响了集聚地区域联合与协作优势的发挥。2.产业集群内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数量少。目前,我省产业集群多数仍处在成长发育阶段,主要表现在产业聚集度不高、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小、数量少,与广东、浙江等先进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3.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强。我省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产业进入门槛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跟风仿效者多,技术创新者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集群内的企业缺乏集体行动规则和规范,企业间缺乏必然的产业联系,难以形成能够推动企业有效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公共机制;产业链条不完整,上下游企业关联度低,集群内

13、部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集群整体机制欠缺等;产品长期停留在低档次、老品种、粗加工阶段,直接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4.产业集群内缺乏完善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联盟、商会、中介机构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对产业集群的服务作用。产业集群普遍缺少资产评估、项目咨询、人才培训、信息网络、产品检测、物流配送、物业管理等服务组织,现有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满足不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这些直接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致使上、中、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链条难以形成,产业特色和产业集群效应不够突出。5.政府的主导性发挥不够。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的集群发展尽管取得了一

14、定的成绩,但由于开发区众多,相互之间存在着企业资源的争夺,在招商和引进上无法照顾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些地方政府对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引资和凝练项目的意识,对当地工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力度不够。四、进一步搞好我省中小企业集群建设的对策建议1.规划产业发展重点,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按照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整合区域资源。通过布局调整,对现有中小企业调整、整合和提升,对企业中尚有发展空间的产品进行专业指导,鼓励企业研究开发生产技术含量高、工艺先进、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形成地区优势产业群。2.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方面,应加强创新源头建设,提

15、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大扶持研发机构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激活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活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构建创新型产业奠定基础。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步伐。积极鼓励企业对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升级力度,同时创建高起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投入、整体引进、多方共建等方式,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双向共建各类创新平台,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应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增强科技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国内外技术转移、嫁接、对接

16、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等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功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产业、产品、市场、人才、政策等各项服务,以全面加快和促进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3.引导企业联姻结盟,促进产业集团发展积极引导产品关联度大、资源互补性强、产业基础较好的企业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政府牵头以促成企业相互联合组建新的企业联盟或集团,实行一个名称对外、内部独立核算,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且企业间实现实验室、实验设备、研发、融资、社会化服务以及配套设施等诸多方面的资源共享,以大大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4.加快融资体系建设,积极破除融资瓶颈加快建立全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机制。一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科技型中小企

17、业的风险投资,由政府扶持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积极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鼓励银企合作,改善和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帮助有条件的企业上市、上柜交易,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创新力度,逐步完善科技融资体系。三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实现技术资本与民间资本的结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的兼并收购。四是鼓励企业或个人捐资建立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技术研究基金,允许专利技术(或可评价的技术)在银行抵押贷款,加速折旧等。参考文献:1盛世豪,郑燕伟.浙江产业集群演变和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1

18、-2.2胡珑瑛,蒋樟生.产业集聚的分形研究J.管理世界2007, (3): 166-167.3方慧姝,吴永林.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度的实证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7, (6): 17-18.4吕靖烨.谈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J.商业时代, 2007, (17): 97-98.5刘爱雄.产业集聚中技术创新扩散效果评价J.山西科技, 2008, (2): 91-92.6吴歆,方志耕,阮爱清.基于灰色关联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2): 40-41.7高鸿鹰,武康平.集聚效应、集聚效率与城市规模分布变化J.统计研究, 2007, (3): 4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