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案)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26181497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望海潮》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望海潮》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望海潮》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望海潮》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海潮》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望 海 潮 授课教师:葛莉茜教学目标: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宋仁宗时期,杭州的富庶与美丽。2.分析词中写景的妙处,即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教学重难点:把握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熟悉诗歌,朗读望海潮,多媒体展示诗歌的节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

2、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大家朗读完了是不是注意到:这首词与雨霖铃最不一样的是这首词意境扩大,情感豪迈。而且,从朗读的角度来看,它的节奏特别的整齐,对仗多,要人一口气念下去,朗读起来感情越来越激越,造成一种宏大的气势。不像雨霖铃那样节奏长短相间,朗读起来缠绵悱恻。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一下“情歌王子”柳永的另一种情怀。二.研读诗歌:问:这首诗歌写的是杭州,通过刚才的阅读,大家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一个什么印象呢?明确: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美丽。人民的生活安定、富足、祥和。那也就是说,这首诗歌通过两个方面表现杭州的富庶、美丽、祥和的。上片着重刻画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之美,城市经济

3、的繁荣。下片着重写的是百姓生活的安定、祥和。1.我们先来看看上片: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杭州比较了解,因此写起杭州来都能选择主要的,能体现杭州特点的景物铺叙而就。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一开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字字铿锵,力能镇纸,以鸟瞰式的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同时也点出了将要歌咏的重点:“形胜”、“繁华”。问: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怎么写“形胜”与“繁华”的呢?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钱塘八月观潮,市场商品的丰富。“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笔力舒展,分别写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一派水乡清新别致的画面。“参差十万人家”笔力又强劲地挽回。

4、表现整个都市人口蕃庶。作者似乎站在高处俯瞰,写完了市内的景色接着就写郊外的景色。“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犹如云雾一般,“饶”,既写出长堤曲折的态势,又表现了长堤因有了树而显得迤逦柔美。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李白称钱塘江潮“涛似连山喷雪来”。这里的“卷”以及江潮席卷而来带来的浪挥洒成了“霜雪”都写出了江潮的浩大气势。杭州之景,既有柔美雅致的一面,又有雄伟豪壮的一面。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富庶的百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百姓富庶到了争相比富的穷奢极欲的地步。上片运用了对句加散句的手法,用对句来铺陈,使语气放弱些,用散句来收束,语气转强,

5、有力挽千钧之势。对句加散句,对句加散句,使整段话波澜起伏,有节奏感。2.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先从景写起。要写杭州的美景,一定要提到西湖。因此,下片的前半段专咏西湖。以一句“重湖叠巘清嘉”总起打头。“重湖”是因为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为里湖和外湖。“叠巘”是指西湖边重重叠叠的山峰。湖光山色以“清嘉”作为概括。“清嘉”给人以一种清新、秀美、安静的感觉,在杭州,你既可以领略豪壮之美,又可以享受恬淡之情。在市内,夏季你尽可以放眼欣赏“接天莲叶”、“十里荷花”,任由湖面送来的缕缕荷香;金秋,萧萧秋风中夹杂着山上桂子的甜香。

6、“荷花”和“桂子”是杭州特有的物产,让人感受到江南的清新与温情,问:太湖美里有句歌词“水上有白帆,水底有红菱”,为何柳永不说“湖里有荷花”山上有“桂子”?意蕴不够丰富。以“十里”和“三秋”来修饰,又使这种“清新”和“温情”显得格外饱满。这三句的格式与前面的不一样,前面,我们说过,是对句加散句,这三句,是散句加对句,用散句来换头,一来别开生面,二来,接下来的对句,再加上一个对句“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四个对句连用,显得紧凑了些,接着一个散句“嬉嬉钓叟莲娃”,又舒缓了语气,不仅有节奏感,而且有音乐的美感。“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情韵悠扬,怡然自得。这两句应是互文,意为:不管白日里还是晚上,湖面上都荡

7、漾着悠扬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弄”显得笛声轻巧悠扬,“泛”写出笛声和歌声借着湖面传过来,显得婉转轻飘。除了笛声和歌声,还有欢快的笑声。“嬉嬉钓叟莲娃”。因着这些笛声、歌声、笑声,西湖,乃至杭州都洋溢着生气,荡漾着欢笑。西湖的美景既有湖山之美,又有人情之和谐,一派祥和。而这一切都归功于治理者的美政。问:为什么要加上这一笔?你评价一下这下片的后半部分。注解里提到这是“投赠之作”,因而必然最后要歌颂词人要投赠的那个人。你看那,“千骑拥高牙”郡守威武的出行队伍,“乘醉听箫鼓”,爱好词艺,与民同乐的郡守,“吟赏烟霞”,志趣高雅的郡守,三句是对句加散句,笔致洒脱,音调雄浑,仿佛让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

8、方长官,饮酒赏音,笑傲与山水之间。结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中书省地近宫禁,因此,在此指代中书省。“好景”将上述到的美景及未述到的政绩都包拢进来。意为:邓孙何“归去凤池”,入朝执政时,将杭州的美景及守杭的良好政绩画成图本,一并献与朝廷。既是赞颂孙何又是祝愿孙何他日任满报政于朝廷时能擢登相位。虽然,他衔接的很好,但它这些奉承之词与上面的内容有些不融洽。也就是说,因为它的投赠的性质,使它有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破坏了整首诗歌的艺术性。3.这首词不但画面美,音律也很美,这是柳永词的特点。望海潮是柳永所创的新声。雨霖铃只能浅斟低唱,而这首望海潮大可以引吭

9、高歌。 让我们再一次朗诵望海潮,感受一下词人笔下美丽的杭州吧。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望海潮教案((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0、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二、知识积累1、词牌介绍2、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

11、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3、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二、整体感知.反复诵读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仅为参考找出瑕疵)2、初读课文扫清

12、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3 、再读课文(配乐)朗读指导:感情饱满,适度夸张。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4、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三、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根据不同语句侧重某一方面分析鉴赏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下片重点赏析“重

13、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下面就

14、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气势。城外,烟云绿树环绕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涛如霜如雪,钱塘天险无边无涯。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写杭州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

15、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诗人笔下钱塘繁华的不得了。(二)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

16、:“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种植之广。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读了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描写的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

17、的责任归到柳永身。虽是传说柳永差点犯了个美丽的错误,就是把杭州美景写到了极至。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

18、官员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四、问题探究: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五、方法探究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

19、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六、拓展延伸:请学生回忆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七、再读课文: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恐怕用尽天下丹青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八、欣赏西湖十景图片、观看望海潮MTV吟唱本词九、布置作业(任选其一)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2、图画描绘3、试着以诗词形式描写自己熟悉的胜地胜景学习目标:1、体会词的音律美,感受词的意境美。2、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诵读、讨论、分析、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过程:

20、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展示课件)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本词押“a”韵)。(指导学生齐读)3、欣赏“文字图画”。(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

21、(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形胜、繁华(板书)(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4)生活场面呢?民-乐官-愉(板书)(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嗅觉们再来吟诵

22、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学范读)。4、同学们读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一种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在词中找出一句你们最欣赏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联想,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一人执笔,合作完成。(1)、找同学读(2)、小组之间交流(3)、贴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台”上。5、学习探究艺术特色。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3)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4)用词特别准确。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6、情感态度价值观: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赠之词,多少有点夸大),应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7、小结课文。五、布置作业:1、找出二个用词准确的例句并分析。2、课后练习第一题。附:板书设计望海潮柳永景美人惊叹杭形胜间民乐赞美州繁华天官愉堂羡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