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皇帝制度研究综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6181235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秦汉皇帝制度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秦汉皇帝制度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秦汉皇帝制度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秦汉皇帝制度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皇帝制度研究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论文秦汉皇帝制度学生姓名 单志林 序 号 145 学 号 5021211126 所属院系 信息工程学院 班 级 通信15-1 秦汉皇帝制度论文序号145 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1班 姓名:单志林 学号:5021211126摘要: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以皇帝为核心的制度。围绕这个核心,建立起一套包含有一系列具体内容和措施的皇帝制度。中国的皇帝制度创始于秦始皇,而健全与汉代。近本文对秦汉时期的皇帝制度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关键词:秦汉; 皇帝制度; 皇位继承;后妃制度;陵寝制度;一、秦汉皇帝制度的产生、发展研究. 关于皇帝制度的产生,郝铁川帝的观念的演变与皇帝制度的产

2、生(历史教学 1986年 第5期)认为,“皇帝”的称号,是在商周至秦二干多年的社会变革对“上帝”偶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之后提出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在打出了统天下之后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的产物。皇帝制度的确立,显示了以秦始皇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对建立本阶级的政治统治充满信心的非凡气度,是一个新生政权强有力的表现。左言东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第四章第八节统一的趋势与帝制运动指出,战国时期各学派都主张未来的统一国家由集权的君主来进行统治,他们大肆宣扬三皇五帝等古代的圣王,即将出现的统一君主不过是三皇五帝的后继者罢了。秦王政完成了统一大业,确定“皇帝”是统一国家君主的

3、称号,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进入了以皇权为代表的君主专制时期。关于皇帝制度的内容,王超认为,皇帝制度的内容大致应包括五个方面: (1)正名位; (2)明职分; (3)立太子; (4)建后宫; (5)兴礼乐等,皇帝是封建王朝的首脑,专制则是这首脑的神经中枢,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对传世珍宝。(论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裁学术月刊 1980年 第 1期)。关于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方面,韦庆远指出,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的权利是无限的。通常情况下,一切行政、军事、立法、司法、财政、文教大权,无不由皇帝掌握运用;对一切文武官员和勋贵人等的任免、赏罚、生杀予夺大权,也无不取决于皇帝,“天下大事无大小

4、皆决于上”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而且一般是通过宰相和百官行使权力,再使用自己的侍从、机要秘书机构来直接贯彻意图,有时越过宰相而径行处理具体政务,并以监察作为补充。皇帝掌握全国社会和军政讯息的途径主要有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章)。 王超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行政、立法、司法、征伐、任官、征税无不毕综,中央一切政务的最高权力均属于皇帝 (论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裁学术月刊1980年l期)。 霍存福则认为,从制度上尤其是从政权运转程序上看,皇权最切要者有三项权力;最高和最后的决策权,最高执行监督权,体制设置行废权(论皇帝行使权力的类型与皇权相权问题,载吉林

5、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2、3、4期)。秦汉时期,是皇帝制度从初创到逐步完善的时期,韦庆远论述了这一时期皇帝制度的特点,第一,神权被皇权进步利用;第二,为维护皇帝的尊严,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第三,皇权是在排除来自各个方面的侵扰之后得以巩固的,它经历了与各方面政治势力的较量和斗争 (参见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 度史第二章)。 关于皇权方面,苏俊良在略论秦汉专制皇权的神化 (历史教学问题 1983年5期) 文中论述了秦汉皇权神化问题,他指出,秦汉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总结了历史经验,确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法、阴阳家相结合的统治思想,采取了一系列神神化皇权的政治措施,第一是封禅泰山,第二是郊祀

6、,第三是推德改制,使秦汉专制皇权步步走上神秘化的道路,封建皇权的神化在当时和后世都造成了无穷的祸害。朱子彦指出,后妃垂帘听政(或曰临朝称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皇权统治形式是封建专制主义与后宫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在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 曾多次出现过女主临朝称制的现象。她们手握国柄, 执掌朝政, 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垂帘听政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对封建王朝盛衰治乱产生一定影响。女主摄政, 最早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宣太后摄政。两汉四百余年历史母后临朝称制较为普遍。西汉有吕、窦、傅、王等先后把持政权的母后, 东汉王朝, 皇帝大多短命夭亡, 因无子嗣, 皇统中断,皇太后临朝称制国更是

7、频繁(垂帘听政制度述论学术月刊1998年第2期) 朱子彦的新著皇权的异化一垂帘听政一书, 可说是其前期关于皇帝制度问题研究的深化和精细化, 弥补了其在中国皇帝制度研究中的某些不足, 也填补了史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李俊方在两汉皇帝即位礼仪研究(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汉代最高统治者有“皇帝”、“天子”两个正式称号,而正式称号的获得通过即位礼仪来实现的。这个问题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该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汉代最高统治者即位存在“皇帝即位”与“天子即位”的区别。二、秦汉皇位继承制度研究.皇位继承是历代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政权能否保持连续性和能否稳定。所以,历代统

8、治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注意完善和健全皇位继承制度。秦汉时期,为了防范和消除在皇位继承上引发的祸乱,统治者采取过些措施。首先,制定预立太子的制度。秦始皇没有预定太子,汉初一些大臣认为秦迅速覆亡的重要原因是“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 所以自汉以后,皇帝在位时就先指定好自己的继承人,加强对太子进行文化知识和“治道”理论培养的同时,还给太子定的从政实践的机会,让他熟悉政情,并使东宫官成为太子的助手,一旦太子即位,这套班子可以很快转化为新皇帝的重要亲信。其次,铲除可能妨碍皇位继承的政治势力,尤其是对母后和后族预作防范,严禁擅权。 (参见 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章)三、秦汉后妃制度研究.后妃

9、制度是君主制时代帝王的婚姻家庭制度。秦统一六国,在咸阳广筑宫室,收各国美人、钟鼓以充之,后宫规模扩大。两汉魏晋南北朝则因袭秦的后宫制度,在了“世增淫费”的同时,又严格了嫡庶等级制度,逐渐建立起一套由皇后、妃嫔、女官等组成的,配合各种繁琐礼仪的,等级森严的后宫制度(参见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章)。 朱子彦秦汉后宫制度述论(学术月刊2000年 第6 期)一文认为,后宫制度发轫于三代,秦汉大一统王朝建立,帝王后宫远远超过三代规模,形成一套由后、妃、女官、宫女等组成的配合各种宫规礼仪等级森严的后宫制度。文中还论述了母仪天下的秦汉皇后制度、严禁后妃干政的防范措施及其局限。 郭佳在硕士学位论文汉代后

10、宫制度研究一文中,对汉代后宫的后妃制度、皇后及妃妾名位制度、后宫礼仪制度、后宫的管理、后宫与皇族政权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吉林大学,2004)。这一类的论文还有姚晓菡的秦汉后宫制度及后妃概况述论,文中主要论述了后妃体制的形成、发展和来源,以及后妃的生活和最后的命运。(西北大学,2006)卞直甫汉代后妃的历史作用 (历史教学1990年 第10期)认为,两汉后妃的历史作用不可低估,应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对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后妃参政、论政和临朝称制,抚养和教育皇嗣及贵族子女,对皇帝的侍卫、安慰和谏诤作用等;另一方面,对社会具有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宫廷生活腐化耗费了大量财力,后妃间互相倾扎祸乱

11、宫廷,外戚借后妃的裙带关系专横跋扈,东汉外戚专政给社会巨大的消极影响。四、秦汉宫殿、陵寝制度研究. 宫殿、陵寝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宫殿、陵寝制度是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刘土获、马振智秦国陵寝制度对西汉帝陵的影响(文博1990年5期)对秦汉皇帝陵寝制度做了专门研究。黄展岳在秦汉陵寝(文物 第4期)一文中,分别考察了秦代陵寝(尤其是秦始皇)的陵墓、陵园、寝殿、(包括兵马俑在内的多种)陪葬坑、陪葬墓,西汉陵寝(帝陵)的陵墓、陵园、寝园、陵庙、陪葬坑、陪葬墓以及东汉帝陵的部分问题。东汉时期是帝王陵寝制度的确定和固定阶段,并且,为了适应大土地所有制和庄园经济繁荣的需要又有了新的变革。这就是:(1)上陵礼

12、制的形成和确定;(2)陵园建筑、葬具、葬服和随葬品等都有了新的变化并独具特点;(3)是在豪强大族的丧葬礼制的基础上形成和确定起来的。这一时期的陵园建筑增设了石殿、钟虡园省,而且还打破了西汉盛行的帝后同墓不同穴的葬制,出现帝后同穴而葬的现象。(参见刘炜东汉帝王陵寝制度,文博 1986年第6 期)雷依群在论西汉帝陵制度的几个问题(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6 期)一文中,对西汉帝陵的安排是严格遵守周礼的规定实行“公墓”制与“昭穆”制的看法提出异议,认为西汉帝陵没有实行“公墓”制,也没有实行“昭穆”制度。黄展岳在西汉陵墓研究中的两个问题(文物2005年第4期),一文中针对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即认为西汉帝陵

13、的陵位是遵循昭穆制度安排的,所谓“便房”是指湊木外侧的回廊,似乎各地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列侯、地方官吏、豪强家族墓地都是按昭穆制度安排的,也都有“便房”设置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对秦汉时期的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方面还可以进行更多的进一步的探讨。参考文献1郝铁川. 帝的观念的演变与皇帝制度的产生J, 历史教学, 1986,(5).2左言东.中国政治制度史M,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四章第八节).3王超. 论皇帝制度与封建专制J,学术月刊, 1980,(1).4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55霍存福. 论皇帝行使权力的类型与皇权相权问题J,吉林大学

14、社会科学学报,1990,(2、3、4期).6苏俊良. 略论秦汉专制皇权的神化J, 历史教学问题, 1983,(5).7李俊方. 两汉皇帝即位礼仪研究J, 史学月刊, 2005,(2).8朱子彦. 秦汉后宫制度述论J, 学术月刊, 2000,(6).9卞直甫. 汉代后妃的历史作用J, 历史教学1990,(10).10郭佳. 汉代后宫制度研究J, 吉林大学,2004.11姚晓菡. 秦汉后宫制度及后妃概况述论J, 西北大学,2006.12朱子彦. 皇权的异化一垂帘听政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913 朱子彦.垂帘听制度述论J, 学术月刊,1998,(2).14刘土获、马振智. 秦国陵寝制度对西汉帝陵的影响J, 文博,1990,(5).15黄展岳. 秦汉陵寝J, 文物,(4). 16刘炜东. 汉帝王陵寝制度J,文博,1986,(6 ).17雷依群. 论西汉帝陵制度的几个问题J, 考古与文物,1998,(6).18黄展岳. 西汉陵墓研究中的两个问题J, 文物,2005,(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