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 (2)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126180998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云南的歌会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云南的歌会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云南的歌会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云南的歌会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的歌会 (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云南的歌会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称谓)。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土司书。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只身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载于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来到上海,曾共同创办红黑杂志。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湘行散记鸭子旅店及蜜柑等,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引起人们的注目。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遇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

2、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1卷)。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后回京,在北京大学教书。同时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

3、文学之父”。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78年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1988年病逝于北京。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对唱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小合唱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

4、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是本文重点段,因为是最热闹的。大合唱 在手法上,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 “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更是盛况空前。写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

5、,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编辑本段生字词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1、生面别开:即别开生面。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2.蹲(dn)踞(j):蹲或坐。 3、酬和(h):用诗词应答。 4.即物起兴(xng):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5.譬(p)喻:打比方。 6、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7、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8、熹(x)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9、淳(chn)朴:诚实朴素。 10、龙吟凤哕

6、(hu):龙在吟啸,凤在鸣叫。哕,鸟鸣声。 11、向例:一向的作法。 12、面善:面熟。 13、柞(zu)木林:柞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茎上有刺,叶子卵形,有锯齿,花小,黄白色,浆果 球形。木质坚硬,可用来做家具等。 柞木林也就是常绿灌木的树林。 14、迤(y)西: 地势向西斜着延长。(文中意为明清时云南西部的地区,大致包括大理、楚雄、丽江、保山等地) 15、对调子:对歌。双方一唱一答的歌唱。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 16、呈贡:位于昆明东南部,滇池东岸。 17。戴胜鸟:又名胡波波,花蒲葵等,全身棕色,双翅和尾粟黑色,有棕白色横斑。问题研究“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

7、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其实就有照应“也唱其他故事”。因此,此处一个“多”字下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 “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专门提出这一短语意在引导学生注意总领与分说这一结构方式,有扩展文意的作用。练习说明一、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演唱的方式和内容都不相同。想一想,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本题意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

8、章;同时力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三种不同场合中的民歌的方式、内容的差异”参见“整体感知”。教师只需引导学生体会到云南歌会的淳朴自然、气势壮观等特点即可。 二、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

9、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答案不强求一律,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细致分析、体味,切忌泛泛而谈,架空分析。 第一段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目前。 第二段着力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第一段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第二段侧重写虚,写出

10、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三、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赶马女孩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脑。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这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他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境。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

11、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地灵人杰,诚哉斯言。第三,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总之,这些内容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主脑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教师在教学中,不一定在这些手法上大做文章,但必须设法使学生领略文中的意境,感受作者创设的氛围。也不一定要求学生分析得面面俱到,只要学生有所感受即可。总之,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学习、品味,而不是分析、评论。 四、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方法,等待对方解答”,哪些属于“唱

12、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一两首唱一唱,说一说。 本题属于综合性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一方面可以借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文字),一方面需要学生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并进行交流讨论乃至演唱。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组织这一活动。也可以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合并进行。 例:“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类 兰花花 青线线那个兰线线,兰个英英采,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哟,数上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定,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

13、花那个下轿来,东张西又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地死, 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揣上糕, 我冒上个性命,往哥哥你家跑。 我见我的情哥哥呀,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哟,长在一搭。 例二:“用提问方法,等待对方解答”类 云南民歌猜调(张以达填词编) 1(独)小乖乖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外哟,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 2(齐)(小乖乖)小乖乖,你们说给我们猜: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哟,哟,哟哟外街前卖嘛,丝线长长我跟前喽。 例三:“互嘲互问,引经据典”类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小河隔着过不尼来 哥抬石头 妹兜土 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咿哪 花桥造起走过尼来 咿哪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 梁山伯为祝英台 咿哪 梁山伯为祝英台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