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长沙铁路总公司铁路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26075516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6.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南省娄底市长沙铁路总公司铁路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娄底市长沙铁路总公司铁路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娄底市长沙铁路总公司铁路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长沙铁路总公司铁路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长沙铁路总公司铁路中学2021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南省娄底市长沙铁路总公司铁路中学 2021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湖南省娄底市长沙铁路总公司铁路中学 20 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一、 选择题(本题共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络用的语言或文字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癌变是细胞原癌基因从激活状态转为抑制状态的过程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人体内将成为抗原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无关A356 B

2、357358 C 359360361362 D B2.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内的有机化合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B.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糖糖C.糖类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物质D.核糖是构成ATP和RNA勺基本成分B3.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衰老的生物体中,所有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B.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C.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数量增加,也能使细胞种类增加D.分化后的细胞,其核遗传物质不变,RNAF口蛋白质发生改变D4 .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A 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 F1, F1

3、测交结果为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e1 : 1 : 1 : 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BF1测交,即F1X aabbcc,其中aabbcc个体只能产生abc一种配子,而测交 结果为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1 : 1 : 1 : 1,说明 F1 产生的配子基因 型分别为abc、ABC aBc、AbG其中a和c、A和C总在一起,说明 A和a、C和c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染色体上,且 A和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c在同一 条染色体上。5 . 有关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说法正确的是说明A、B,C、”D,核糖体

4、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因此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无法进行有氧呼答案: C6. 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也将失去活性。这A细胞死亡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B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C,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一致D,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答案: D7 下表中亲本在产生后代时表现出交叉遗传现象的是(选项遗传病遗传方式父本基因型母本基因型红绿色盲染色体隐性遗传bYb

5、b抗维生素D佝偻病染色体显性遗传AYaaC外耳廓多毛症Y染色体遗传YDD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EeeeA A B B C C D D8【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Ap1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 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 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 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

6、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 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解答】解:A红绿色盲是伴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 bYX bb-后代男女均 患病,不能体现交叉遗传的特点,A错误;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染色体显性 遗传病,且AYX aaf女性正常个体的儿子均正常,男患者的女儿均患病,表现出 交叉遗传的特点,B正确;G外耳廓多毛症属于伴 Y染色体遗传病,其特点是传 男不传女,没有交叉遗传的特点,C错误;D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没有交叉遗传的特点,D错误.8. 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用碘液进行检测B.检测酵母菌是

7、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用澳麝香草酚蓝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青菜叶肉细胞,可见双层膜的叶绿体D.花生叶薄片用苏丹III染色后,用蒸储水洗去浮色,制成装片A9. 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A. 丁物质既是酶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的反馈抑制物B.戊物质通过与酶结合导致酶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的活性都将受抑制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的抑制作用C10. 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

8、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11. 下图为DNA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内 切酶、DNAIK合酶、DNA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A B C DC12. 用斐林试剂鉴别健康人的下列四种液体,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 ) ?A.血清? B.唾液? C.胃液? D.尿液A略13. 图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 a 和 b 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和的种类均不同8 a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若图示为红细胞的细胞膜,则 a可代表O2 b可代表萄葡糖D.若图中I侧表示小肠腔,则

9、II侧表示毛细血管腔14. 如图表示有直接联系的 3 个神经元,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箭头处给予一适宜刺激,受刺激部分的Na球量内流,同时消耗大量 ATPB.在箭头处给予一适宜刺激,b、c、d、e处都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但 a处不能C.静息状态时,a处膜外Na+ft度高于膜内K+&度,因而表现出膜外正电位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B【分析Ap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并可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且是单向传递。2、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内流的结果,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不消耗能量。3、神经纤维膜

10、上动作电位的峰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大而一直增大,也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详解】Na球量内流是顺浓度梯度,不消耗 AT A错误;在箭头处给予适 宜刺激后,受刺激部分产生的兴奋向两侧传导,因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只有b、c、d、e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而a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B正 确;静息状态时,以K+#流为主,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因而表现出膜外 正电位,C错误;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产生动作电位,而且在一定范围内, 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当刺激强度超过阈值时,动作电位大小不会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加大,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的原

11、理和在突触间单向传递的知识点,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 Ap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相关知识并能合理分析Ap 。15. 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最适浓度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杆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C.若P点为茎适宜的生长素浓度,则对根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D.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B16. 施用农家肥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原因是农家肥A.含有较多的N、P、K B .被分解后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C.含有较多的固氮微生物 D,能使土壤疏松,涵养水B17. (07上

12、海卷)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花药、胚不能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B.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外植体是指用于培养的植物组织或器官D.外植体可诱导出愈伤组织答案: A解析: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根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但是,在一个完整的植株上,各部分的体细胞只能表现一定的形态,承担一定的功能,这是由于受具体器官或组织所在环境影响的缘故。植物体的一部分一旦脱离原来所在的器官或组织,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外界条件下,外植体( 指从植物体上切下来的离体器官或组织 ) 会进行细胞分裂,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将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移植到合适的培养

13、基上继续培养,愈伤组织就会进行再分化,并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植株。组织培养根据培养的对象,可以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 用机械、酸处理或酶溶解等方法除去细胞壁,分离出原生质体进行培养) 等,胚是可以作为组织培养材料的。18. 左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部分基因,染色体变异不会产生的结果是 ( ) ?C19. 具有 1 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自交产生F1 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相互交配(自交、显性个体与显性个体间杂交均不发生)产生的 R 中,还是只发生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相互交配,则 R 中杂合体占A 12 B 13C 23D 14A20. 某科学兴趣小组

14、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雄株在全部子代雄株中所占的比率(用Q表示),以及子代中表现突变性状的雌株在全部子代雌株中所占的比率(用 P 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突变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分别为1、0B.若突变基因仅位于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 Q和P分别为0、1C.若突变基因仅位于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则 Q和P分别为1、1D.若突变基因仅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 Q和P分别可能为1/2、1/2C21. 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的整体。生物膜系统

15、与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和糖脂等B.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D.内质网的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性腺细胞内质网丰富B22. 以下针对下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为减二中期,处于丁图的 DE段B.正常情况下,乙图与内图不可能来自同一种生物C.内图可能是雌配子,处于丁图的 BC段?D.乙图中有2个四分体B23.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群落C.种群数量

16、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D.在食物和环境资十分充足的条件下,蝗虫种群的数量就会呈指数增长【考点】G6生态系统白稳定性;F4: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F5:群落的结 构特征;F6:群落的演替.【分析Ap1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 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

17、,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 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3、群落演替是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不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解答】解:A只有群落具有典型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B、自然条件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条件适宜,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B错误;G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DX虽然食物和环境资十分充足,但可能存在天敌等环境阻力,蝗虫的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的过程,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属于中档题24. 下图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

18、物质ATP的结构式,其中能作为RNA勺基本单位 的是 (? )A? ? B C? D B25. 下列曲线所示的生物学意义,错误的是A.如果图纵坐标表示细胞内有氧呼吸强度,则横坐标可表示O2供应量B.如果图纵坐标表示酶的活性,则横坐标可表示温度C.如果图纵坐标表示K+出入红细胞的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K+的浓度D.如果图纵坐标表小植物根对K+的吸收速率,则横坐标可表小 O2的供应量C26. 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测定胚芽鞘与幼根中各部分生长素含量,结果如图 A 所示。切除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保持在黑暗中12h0胚芽鞘可能向右弯曲,弯曲角度如图B所示。下列有

19、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 A 和图 C 的结果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生长素来于胚芽鞘尖端C.图B所示的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上述实验说明种子萌发受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共同作用C?【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 午 题图,提取有效信息,如图中只 体现生长素于种子萌发的关系、图中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7. 如右图P1、 P2 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 A室内溶液浓度为2mol/L, B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

20、L , C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 ,实验开始后,P1、P2分别如何移动()A. P1向右、P2不动B P1 向左、P2 向左C P1 向右、P2 向右D. P1向左、P2不动C28. 观察四幅图,叙述正确的说法有( )图甲有 5 种核苷酸 ?组成人体各种蛋白质的化合物乙都约为20 种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松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A 1 种 B 2 种C 3 种 D 4 种A【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糖类的种类 和作用的综合【分析Ap 1甲图中转录过程,有8种核甘酸;乙是氨基酸,构成人体的 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丙的碱基是T,为DN砌

21、子特有的碱基,所以五碳糖为 脱氧核糖;丁表示的是二糖,在动物体内为乳糖,植物体内为麦芽糖和蔗糖,【解答】解:图甲中上面一条链含有碱基 T,表示DNA含有4种脱氧核甘酸,下面一条 链含有碱基U,表示RNA含有4种核糖核甘酸,共有8种核甘酸,故错误;图乙表示氨基酸,种类大约20种,但组成人体各种蛋白质不一定都含有20 种,故错误;丙中含有碱基T,表示脱氧核甘酸,则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故正确;丁表示二糖,松鼠体细胞内为乳糖,蔗糖属于植物二糖,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核酸、蛋白质和二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相关知识,注意核糖和碱基U为RNAt有,脱氧

22、核糖和碱基T为DNAt有.29. 下列关于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气孔关闭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不受影响B.叶片气孔关闭时,叶绿体中 C3含量降低C5增力口C.哺乳动物所有细胞代谢所需ATP主要来于线粒体D.唾液淀粉醉随唾液流入胃后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B【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D: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分析Ap 1气孔关闭会导致外界氧气不能进入线粒体,有氧呼吸减弱,外界二氧化碳不能进入叶绿体光合作用减弱;哺乳动物细胞中有些没有线粒体;胃液中的PH在1.5 - 1.8之间是较强的酸性.【解答】解:A、叶片气孔关闭,外界氧气无法进

23、入线粒体,呼吸作用大大减 弱,A错误;R叶片气孔关闭,外界二氧化碳无法进入叶绿体,如果光照继续, 还原仍在进行,C3含量降低,而形成的C5没有CO2勺固定,所以增加,B正确;C、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它的代谢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氧呼吸,C错误;D唾液淀粉酶在口腔中起作用适应的 pH=6.8左右,但是到了胃中pH约1.5 左右,会变性失活, D 错误故选:B30. 下图表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有关分析 Ap正确的是()A.噬菌体进行过程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能进行过程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C和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生物的细胞中 D.过程 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B31. 右图为在等容积

24、容器中,用不同条件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增长的曲线。三种条件分别为:不更换培养液;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使酸碱度恒定且适宜;每 3h 定期更换培养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是不更换培养液但定时调节pH 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B.该实验表明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C.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密度、捕食者 ?无关D.若在曲线所示条件下培养140 小时后,调节pH 至适宜并继续培养,种群数量将一直维持恒定略32. 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D.兴奋在

25、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C33. 人体内缺少钠盐时,会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甚至胸闷。这个事实说明无机盐的作用是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结构B.调节细胞的pH值C.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D.人体重要的能物质C34. 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 DNA链的一段。“一甲硫氨酸一脯 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密码子表】甲硫氨酸 ? AUG脯氨酸 ? CCA CCC、 CCU苏氨酸? ACU、 ? ACC、 ? ACA 甘氨酸 GGU、 GGA、 GGG缬氨酸 GUU? GUC? GUA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这段DNA中的链起转录模板的作用B.决定这段多肽链

26、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 AUG CCC ACC GGG GUAC.这条多月t链中有4个“一COF NH-”的结构D.若这段DNA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为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知识点】DN协子的结构、复制和与基因的关系由题意可知AUG寸应的是甲硫氨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应是以链为模板链,A 正确;根据密码子与氨基酸对应关系及模板链碱基序列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 AUG CCC ACC GGG GUA B正确;这条多肽 链有5个氨基酸组成应有4个肽键,C正确;如果这段DNA勺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被G替代,这段多肽中的缴氨酸被甘氨酸代替,D错误。3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

27、单位。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ATP是所有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离不开细胞A? 只有 ? B 、只有45 ?C只有464748 D 、49D36.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化合物及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某些蛋白质在线粒体中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结合水既参与细胞结构组成也与生物的抗逆性有关C.核仁并非与所有细胞的核糖体形成有关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导致细胞代谢速率下降D【分析Ap1酶的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核仁与核糖体的

28、形成有关。【详解】线粒体中的某些蛋白质是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A 正确;结合水既参与细胞结构组成,含量升高时,生物的抗逆性会增强,B正确;核仁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形成有关,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无细胞核,C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D错误。故选D【点睛】易混点:核仁与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与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形成无关。37. 下图所示为甘蔗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消耗C02释放02,过程消耗 02 释放 C02B.过程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只发生在线粒体基质C.过程产生H,过程消耗H,过程产生H也消耗HD.若过程的速率大于过程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必然增加C【

29、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解析:过程是发生在光反应阶段,不需要消耗二氧化碳.过程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丙酮酸时也可产生 ATF;不需要消耗氧气,A错误;B、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如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错误;C过程中发生水的光解生成H ,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H、ATP进行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的第一、二阶段中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 , C正确;D当光合作用强 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是,甘蔗的干重会增加但光合作用过程包括过程和,因此若过程的速率大于过程的速率,不能判断甘蔗的干重会增加,D错误.【思路点拨】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3

30、8. 下图为某科研小组采用“基因靶向”技术先将小鼠的棕褐毛色基因导入黑色纯种小鼠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再将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继 续发育成小鼠的过程。据图分析Ap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使用的工具酶是 DN啦接酶以及限制性内切酶B.完成第n步操作得到由两个 DNAU段连接成的产物,必定是载体与棕褐毛 基因形成的重组DN的子C.第m步操作后,还需经过筛选目的基因已成功转移的胚胎干细胞的过程, 才能将该胚胎干细胞注射到囊胚中D.改造后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回囊胚能继续发育成小鼠,其根本原因是细胞核 中含有一整套的遗传物质。B39. 下列关于自然条件下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31、.只要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增加B.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C.生态金字塔包含生物量、能量、数量及年龄金字塔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成蛙数量可获得该蛙的种群密度B【考点】种群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Ap1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此外,统计土壤小

32、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解答】解:A、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A错误;B、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B正确;C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数 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但不包括年龄金字塔,C错误;D蛙种群密度的调查对象应包括成蛙、幼蛙和蝌蚪,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生态系统的结

33、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 查40. 番茄中红果(R)对黄果(r)显性。现将A、B、C、DE、F、G 7种番茄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在作为亲本的 7 种番茄中,有几种是纯合子?F1 植株数杂交组合红果株数黄果株数总株数AXB24832CXD02828EXF161632GXD40040A 2 B 3? C 4 D 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应用。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分析Ap各个杂交方式可得:AXB后代出现了 3:1的比例,说明A和B都是杂合子,Rr

34、XRr这种类型;CXD后代没有性状分离,说明C和D都是纯合 的,且为rr Xrr ; EX F后代为1:1的比例,说明亲本为RrXrr ; GXD后代没有 性状分离,说明亲本是纯合的,且为RR rr。因此共有4个纯合子,分别是C,D,E(F),G. 错题分析 Ap :错选本题的原因在于不能熟练的应用孟德尔分离定 律,对 6 种杂交方式以及子代中表现型的比值没有熟练掌握。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 40 分。)41. 油菜物种I (2n=20)与II (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 I 的染色体和 II 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 对)( 1)

35、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 植株进行自交,子代? (会 / 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 A/a 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 R/r 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 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组别亲代F1 表现型F1 自交所得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X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 1实验二乙X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 13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

36、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性分析Ap以上实验可知,当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 F1植株,具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染色体有 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1)纺锤体 ? 不会 ?( 2)分生? 76( 3)隐 ? R? AARR? 10/13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 R 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1/48【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Ap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Ap 可

37、知:油菜物种I与II杂交产生 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是异多倍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油菜新品系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 A/a 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 R/r 影响, F1 自交所得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 13,是9: 3: 3: 1 的变式,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答】解:(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体,所以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由于油菜新品系是油菜物种I ( 2n=20)与n (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 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所以细胞中含有(10+9) X 2=38条染

38、色体.观察油菜新 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分裂旺盛的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含有76 条染色体( 3)由实验一可判断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由实验二的 F 1 自交所得 F 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 13,可判断F1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 AaRr;子代黑色种子植株基 因型为Arr,黄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 AR aaR、aarr ,可判断当R基因存在时,抑 制 A 基因的表达;实验一中,由于 F1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则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实验二中,由于F1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AaRr),则内黄色

39、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RR; F2 中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RR、 aaRR、aarr ,占,所以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就R/r基因而言,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 RR和rr , F1体细胞基因型为Rr, 而该植株体细胞中含R基因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可能是植株内在产生配子时,减数 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 R/r 基因的同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 体没有分离,产生的配子为RR: Rr: R: r=1 : 2: 2: 1 因此,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 Arr )的植株所占比例为42. 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Y 表示物质,表示过

40、程。请回答:(1)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范围为 g L。(2) 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 B 细胞,使其分泌 增多;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胰岛 A 细胞分泌 Y? 增加,从而提高血糖含量,当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反过来抑制胰岛A 细胞的功能,我们称这种现象为。(3)研究表明,I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 细胞受损,此疾病属于免疫异常中的 ? 病。由于胰岛 B 细胞受损,患者体内的含 量 ? ,最终导致血糖升高并出现尿糖。(4) 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器官是。(5) 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 、 ? ? 、 ?

41、 。43.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1) 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 去淀粉 ) ,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分组步骤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加样0.5 mL 提取液0.5 mL 提取液C加缓冲液 (mL)111加淀粉溶液(mL)11137 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显色结果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步骤中加入的C是,步骤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据此推 测

42、: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若步骤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2)小麦淀粉酶包括a-淀粉酶和B-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 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处理的作用是使。若I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R中的显色结果为红 粒管颜色显著(填“深于”或“浅于”)白粒管,则表明a-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 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1).0.5 mL蒸储水(2).控制pH (3).红粒小麦(4).低(5).缩短(6). 0-淀粉酶失活 (7). 深于试题分析Ap:实验一通过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程度来检测出红粒小麦和白粒小麦中淀粉酶的活性,活性越大、淀粉

43、分解越多,蓝色越浅;实验二中若发芽率与a-淀粉酶有关,a -淀粉酶失活会导致两组实验结果差别不大,而 B-淀粉酶失 活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红粒管的蓝色比白粒管的蓝色深)。( 1)步骤中加入的C后,淀粉遇碘蓝色最强,说明加入的C是0.5mL蒸储水,其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步骤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试管内溶液的pHt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红粒小麦,该试管内比白粒管内的蓝色深,淀粉分解少。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若步骤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剩余淀粉量不变), 则保温时间应缩短,使分解量减少。(2)作为对比,处理的作用是使 B-淀粉酶失活。若I中显色结果为红粒管 颜色与白粒管的颜色无明显差异,且R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深于白粒管,则 表明a -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