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要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6064148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PPTX 页数:174 大小:1.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财务会计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财务会计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财务会计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资源描述:

《财务会计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与基本管理知识理论要素(1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学会计学 Accounting主讲:邓启稳主讲:邓启稳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电话:15535193449电子邮件:山西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SH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环境与现代会计会计环境与现代会计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第四节第四节 会计基本前提与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基本前提与会计处理基础 第一章第一章 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本理论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

2、切关系。这些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其他环境。其他环境。在以上各种环境中,经济环境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在以上各种环境中,经济环境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具有决定性作用。会计会计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政治环境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环境科技环境科技环境其他其他环境环境 会计与社会环境会计与社会环境第一节第一节 会计环境与现代会计会计环境与现代会计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 仁者见仁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不同的会计观智者见智不同的会计观 1.1.管理工具论管理工具论 2.2.艺术

3、论艺术论 3.3.服务活动论服务活动论 4.4.管理活动论管理活动论 5.5.信息系统论信息系统论楚河汉界楚河汉界 南北之争两大主流学派南北之争两大主流学派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信息系统论管理会计管理活动论管理会计管理活动论代表人物厦门大学厦门大学 葛家澍葛家澍财政部财政部 杨纪琬杨纪琬人民大学人民大学 阎达五阎达五会计会计本质本质技术性技术性社会性社会性管理活动论管理活动论管理职能:核算与监督;管理职能:核算与监督;管理形式:主要以价值形式进行管理;管理形式:主要以价值形式进行管理;管理特点: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管理特点: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管理属性:与生产力等相联系的自

4、然属性和与管理属性:与生产力等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 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信息系统论信息系统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的目标是向预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会计的目标是向预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需要的信息。合久必分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分久必合 对会计本质认识的趋同对会计本质认识的趋同信息系统论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管理活动论会计是一个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经济信息系统系统承认会计信承认会计信息系统存在息系统存在会计又是经济会计又是经济管理系统的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重要部分会计是一项会计是一项经济

5、管理经济管理活动活动社会性与技术性的结合社会性与技术性的结合 求同存异求同存异 相互包容相互包容 -对会计定义的一般认识对会计定义的一般认识 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货币为主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提供以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的产生会,会,总和计算,总和计算,岁岁会会计,计,零星计算,零星计算,月月计计春秋战国时孟子的孟子万章篇中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

6、而已矣”。意思即为“孔子曾经做过管理库房的小吏,他说:算账计数必须要适当准确才行啊!”这是孔子提出的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孔子“会计当而已”的理念,延伸到今日就是要做到会计的真实性与中立性,并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要竭尽所能将会计及其相关事务处理得客观恰当。古代会计古代会计奴隶社会与封建社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会计,以会计会的会计,以会计专职人员的出现和专职人员的出现和会计机构的产生为会计机构的产生为标志。标志。近代会计近代会计 当代会计当代会计 1515世纪以后的会计,世纪以后的会计,以复式记账法的诞以复式记账法的诞生为标志。生为标志。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的以管理会计的

7、形的以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分成并与财务会计分离为标志。离为标志。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示意图 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会计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预测职能等会计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预测职能等会计任务: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任务:会计职能的具体化 会计职能与会计任务会计职能与会计任务 职能职能核算职能核算职能 监督职能监督职能 预测等职能预测等职能任务任务核算任务核算任务 监督任务监督任务 预测等任务预测等任务 会计会计核算的任务:记录经济业务,核算经济过程,核算的任务:记录经济业务,核算经济过程,提供会计信息;提供会计信息;监督的任务:监督

8、经济过程,维护财经纪律;监督的任务:监督经济过程,维护财经纪律;预测等任务: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等任务: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会计任务的内容会计任务的内容 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按其与企业的关系可分为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两大类,前者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后者是企业财务报告的次要使用者。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一)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 财务报告的外部使用者是指企业外部的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人士。外部使用者外部使用者直接利害关系直接利害关系的外部使用者的外部使用者投资者投资者债权人债权人间接利害关间接利害关系的外部使系的

9、外部使用者用者政府机构政府机构证券机构证券机构供应商供应商客户客户行业协会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社会公众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二)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 一般而言,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使用者包括:董事会、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各部门或分部经理等。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者 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提供者目 的上市公司向股东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国家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的运营以及经济效益情况各类小型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向国家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财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财务会计所意欲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结果。财

10、务会计务会计所意欲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结果。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解决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和提供何的目标主要解决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和提供何种信息这三个问题。种信息这三个问题。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决策有用观和受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托责任观。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排斥,只是强调的侧重。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排斥,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所以许多国家财务会计目标是两者的结合。点不同,所以许多国家财务会计目标是两者的结合。会计目标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 我国财务会计的目标可概括为下列三个方面:1财务会计要向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

11、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为其进行投资、信贷及其他有关经济决策服务 2财务会计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3财务会计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信息(1 1)会计对象的一般概念)会计对象的一般概念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资金运动。(2 2)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制造业企业、商业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制造业企业、商业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入、费用、利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

12、出。会计对象会计对象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三个阶段:资金投入、使用与退出阶段。三个阶段:资金投入、使用与退出阶段。三个过程:供应、生产与销售过程。三个过程:供应、生产与销售过程。制造业企业经营资金运动分析制造业企业经营资金运动分析资资金金运运动动 负债负债投入投入资本资本货币货币资金资金成品成品资金资金 生产生产资金资金 储备储备资金资金 固定固定资金资金 缴纳税金、缴纳税金、向投资者分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配利润等货币货币资金资金 资金投入资金投入资金使用(资金循环与周转)资金使用(资金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资金退出供应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销售过程资资金

13、金运运动动 负债负债投入投入资本资本货币货币资金资金成品成品资金资金 生产生产资金资金 储备储备资金资金 固定固定资金资金 缴纳税金、缴纳税金、向投资者分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配利润等货币货币资金资金 资金投入资金投入资金使用(资金循环与周转)资金使用(资金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资金退出供应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销售过程负债负债所有所有者权者权益益收入收入利润利润资产资产费用费用制造业企业会计要素内容图示制造业企业会计要素内容图示资产:资金的具体存在或运用形态。资产:资金的具体存在或运用形态。负债:从债权人处借入资金等。也称债权人权益。负债:从债权人处借入资金等。也称债权人权益。所有者

14、权益: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所有者权益: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收入:资金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收回。收入:资金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收回。费用: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费用: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制造业企业会计要素内容制造业企业会计要素内容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也称为财务报表要素,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要素也称为财务报表要素,它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

15、与会计等式会计对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分类分类资金资金运动运动静态表现形式静态表现形式(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动态表现形式动态表现形式(经营成果)(经营成果)资产资产 负债负债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收入收入 费用费用 利润利润在原基本准则中,会计要素由六个部分构成,即资产、负债、所有者在原基本准则中,会计要素由六个部分构成,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但对各会计要素的定义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但对各会计要素的定义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本次基本准则修订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重大调整,性。本次基本准则修订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重大调整,对资产、负对资产、负债、所有者

16、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取代了原基本准则中关于会计要素定义的规定。基本准则修订后的这取代了原基本准则中关于会计要素定义的规定。基本准则修订后的这部分内容完全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进行,是本次基部分内容完全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进行,是本次基本准则修改的核心部分。除修改了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之外,还吸收本准则修改的核心部分。除修改了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之外,还吸收了国际准则中的合理内容了国际准则中的合理内容在利润要素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在利润要素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利得”和和“损失损失”概念概念。利得不

17、是经营收入所得,但构成利润的组成部分;损失。利得不是经营收入所得,但构成利润的组成部分;损失不是费用,但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不是费用,但会减少企业的利润。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A A本质是一种本质是一种经济资源经济资源D D预期会给企预期会给企业 带 来 经 济业 带 来 经 济利益利益C C拥有所有权拥有所有权或控制了使或控制了使用权用权资产资产(1 1)资产)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会计要素的内容会计要素的内容B B

18、由过去的经由过去的经济业务形成济业务形成长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其他资产资资 产产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资产的内容资产的内容 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1 1年内或者超过年内或者超过1 1年的一个营业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流动资产概念及内容流动资产概念及内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其他资产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流动资产

19、流动资产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短期投资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存货特别注意:特别注意: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的性质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的性质。A A是经济责任是经济责任或义务,需要或义务,需要偿还偿还负债负债B B清偿负债 会清偿负债 会导致经济利益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流出企业C C是企业过是企业过去 的 交 易去 的 交 易或 事 项 的或 事 项 的一种后果一种后果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负债流动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负负 债债短期借款短期借款 应付

20、账款应付账款应应 付付 及及 预收账款预收账款预收款项预收款项 预提费用预提费用 应交税金等应交税金等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长期应付款企业的负债按其偿还期可分为流动负债(偿还期不超过企业的负债按其偿还期可分为流动负债(偿还期不超过一年)和长期负债(偿还期超过一年)两种。一年)和长期负债(偿还期超过一年)两种。负债的内容负债的内容净资产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A A投资者对企业净资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资产-负债负债B B投资者有权按投资比投资者有权按投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等例分享企业利润等C C投资者有法定的管投资者有法定的管理企业的

21、权利理企业的权利企业资产总额企业资产总额负债负债形成形成投资者投资投资者投资形成形成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净资产利得利得是指由企业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损失是指由企业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

22、配利润无关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经济利益的流出经济利益的流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投资者(投资者直接投入直接投入部分)部分)资本公积(与资本公积(与经营活动无关经营活动无关的资本增值,的资本增值,如资本溢价、如资本溢价、接受捐赠)接受捐赠)盈余公积盈余公积(从实现(从实现的利润中的利润中留存企业留存企业部分)部分)未分配利润(已未分配利润(已经实现但尚未分经实现但尚未分配的利润)配的利润)所有者所有者权权 益益利利润润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的内容所

23、有者权益的内容收入收入B B增加资产、减少增加资产、减少负债负债(如以销售的如以销售的产品抵债产品抵债)A A日常活动中产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事项中获得发的事项中获得C C可增加利润,可增加利润,因而也可增加因而也可增加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D D仅指属于本企仅指属于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代收入,不包括代收款款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24、投资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收收 入入广义的收入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广义的收入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狭义的收入仅指企业的主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狭义的收入仅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业务收入。收入的内容收入的内容费用费用C C引起引起资产减少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如或负债增加(如预提费用)预提费用)A A日常活动发生日常活动发生,而不是偶发的,而不是偶发的事项中产生事项中产生B B耗费已发生(应负耗费已发生(应负担)或已成事实(担)或已成事实(已支付款项)已支付款项)D D由于费用会减少利由于费用会减少利润,因而润,因而最终会减最

25、终会减少所有者权益少所有者权益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费用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成本等成本等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损失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费费 用用广义的费用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广义的费用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损失和营业外支出等;狭义的费用仅指企业的主营投资损失和营业外支出等;狭义的费用仅指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费用的内容费用的内容A A一定

26、会计期一定会计期间(月度、年间(月度、年度等)的经营度等)的经营成果成果利润利润B B与收入费用有直接与收入费用有直接关系关系(利润收入费(利润收入费用)用)C C未分配前属于所有者权益,为投未分配前属于所有者权益,为投资者所有资者所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得和损失。利润利润主营业务主营业务利润利润其他业其他业务利润务利润投资净收投资净收益益(损失损失)营业外收营业外收支出净额支出净额利利 润润企业的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亏损)、其他

27、业务利润企业的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亏损)、其他业务利润(亏损)、投资净收益(损失)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净(亏损)、投资净收益(损失)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净收入或净支出)等。收入或净支出)等。根据以上各项还可以计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根据以上各项还可以计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指标。润等指标。利润的内容利润的内容收入收入资产资产费用费用利润利润负债负债1.1.会计等式的含义及种类会计等式的含义及种类(1 1)会计等式的含义)会计等式的含义也称会计恒等式。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描述会计对象的也称会计恒等式。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描述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具体内容(会计

28、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1 1)静态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定义:由静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时点定义:由静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等式。的财务状况的等式。组合方式:组合方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等式的种类会计等式的种类资产资产负债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债权人权益权益权益资资金金负债负债所有所有者权者权益益资资产产资资金金资资金金资金存在形资金存在形态态资金来源渠道资金来源渠道第一,静态会计等式体现了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第一,静态会计等式体现了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

29、资金存在形态与资金来源渠道;资金存在形态与资金来源渠道;第二,以货币计量时,会计等式双方数额相等;第二,以货币计量时,会计等式双方数额相等;对静态会计等式的理解对静态会计等式的理解负负债债资产资产所有者所有者权益权益第三,资产会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第三,资产会随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资产随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增加资产随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增加资产随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减少资产随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减少 对静态会计等式的理解对静态会计等式的理解费用费用利润利润收入收入定义:由动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定义:由动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

30、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等式。期间经营成果的等式。组合方式:收入组合方式:收入-费用费用=利润(收入与费用要配比)利润(收入与费用要配比)动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负债资产资产费用费用收入收入(含利润)(含利润)定义:由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综合而成的定义:由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综合而成的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等式。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等式。组合方式:组合方式:资产资产+费用费用=负债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收入收入 综合会计等式综合会计等式第一,资金两个不同侧面的扩展第一,资金两个不同侧面的扩展:资金存在形态与资金资金存在

31、形态与资金来源渠道。来源渠道。对综合会计等式的理解对综合会计等式的理解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负债资产资产收入收入费用费用资金来源渠道资金来源渠道资金存在形态资金存在形态负债负债资产资产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第二第二,等式双方是在数量增加基础上的新的相等。等式双方是在数量增加基础上的新的相等。对综合会计等式的理解对综合会计等式的理解等式双方在金额扩大基础上的新的平衡相等等式双方在金额扩大基础上的新的平衡相等A.A.将两个等式合并将两个等式合并:资产资产=负债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收入收入-费用费用=利润利润 B.B.由于由于“利润利润”可增加可增加“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变化为变化为

32、:资产资产=负债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利润利润 或或:资产资产=负债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收入收入-费用费用C.C.将上面将上面B B中的第二个公式移项即成中的第二个公式移项即成:资产资产+费用费用=负债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收入收入 综合会计等式的形成过程综合会计等式的形成过程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一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不需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一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不需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的前提条件。财务会计要在一定的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的前提条件。财务会计要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才能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信息,所假设条件下才能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信息,所以会计假设也称

33、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我国基本准则以会计假设也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我国基本准则明确了五个基本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明确了五个基本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这些假设或前提条件是大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这些假设或前提条件是大家所熟知的。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在原四项假设的基础上,家所熟知的。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在原四项假设的基础上,将权责发生制列为一项基本假设。将权责发生制列为一项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1 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是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所反映的

34、是一个特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包括投资者本人的经济业务和其他经营单位活动,而不包括投资者本人的经济业务和其他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的经营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会计基本前提的内容会计基本前提的内容A A会计会计主体主体C C会计会计主体主体B B会计会计主体主体D D会计会计主体主体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和全部会计核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和全部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算原

35、则建立的基础。确立会计主体前提的意义确立会计主体前提的意义A A会计主体会计主体B B会计主体会计主体A A向向B B销售产品,货销售产品,货款暂未收到款暂未收到解决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必要性解决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必要性同同一项经济业务对不同会计主体的经济性一项经济业务对不同会计主体的经济性质所决定的。质所决定的。应收账款(债权)应收账款(债权)应付账款(债务)应付账款(债务)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

36、时间范围。持续经营持续经营A A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停业清理停业清理经营发经营发展趋势展趋势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是“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建立的基础。建立的基础。确立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确立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A A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经营发经营发展趋势展趋势会计分期假设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划会计分期假设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较短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报分为较短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报表。表。它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

37、的具体划分。它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会计分期会计分期A A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持续经营12345678910 11 12会计分期会计分期1 1月月1 1日日 月度月度季度季度半年度半年度1212月月3131日日年度年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A A会计主体会计主体12345678910 11 121 1月月1

38、 1日日 月度月度季度季度半年度半年度1212月月3131日日年度年度4 4月份财务状况如月份财务状况如何?经营成果怎样?何?经营成果怎样?结账可知。结账可知。会计会计报表报表报告报告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都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都通过价值稳定的货币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要通过价值稳定的货币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这个前提一般含有币值不变假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这个前提一般含有币值不变假设,它明确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设,它明确了会计核算的计量尺度。货币计量货币计量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

39、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核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算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确立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确立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会计会计要素要素内容内容资资 产产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费费 用用负负 债债收收 入入利利 润润货货币币计计量量元元权责发生制假设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权责发生制假设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

40、和费用,即使款项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基本准则中,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作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基本准则中,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作为一项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一项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将其纳入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将其纳入会计假设中。会计假设中。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的系统结构(会计核算基本程序)(一)确认 确认是指决定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二)计量 计量是为了在账户记录和财务报表中

41、确认、计列有关财务报表要素,而以货币或其他度量单位确定其货币金额或其他数量的过程。(三)记录 记录是指将经过确认与计量的项目在账户中正式予以记载的过程。(四)报告 报告是指以财务报表或其他财务报告的形式汇总日常确认、计量和记录的结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信息的过程。(1 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以款项的以款项的实际收付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2 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应当负担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42、都应当作为当期的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入和费用。”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费费用用收收入入销售产品,货销售产品,货款款3 0003 000元暂元暂未收到。未收到。用银行存款支付用银行存款支付4 4、5 5、6 6月的财产保月的财产保险费险费1 2001 200元。元。虽未收到货币资虽未收到货币资金,但已获得收金,但已获得收款权利,仍计算款权利,仍计算为为3 3月份的收入。月份的收入。虽然支付了货币资金,

43、虽然支付了货币资金,但本月并不受益(不应但本月并不受益(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应由应由4 4、5 5、6 6月份分摊月份分摊。3 3月月4 4月月5 5月月6 6月月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财务会计的目标不会自动实现,只有通过会计人员运用良好的具体准则、会计程序和方法来生成会计信息,才能最终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正是选择或评价可供取舍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报告目标的具体化,主要回答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是有用的或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一)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FI

44、NANCIAL ACCOUNTINGSTANDARD BOARD)1980年5月在其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2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认为,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指构成信息有用性的各种成分,也是在选用各种会计办法时所谋求的质量。会计信息的各种质量特征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共同构成一个分层次的质量结构。决策者及其特点决策者及其特点(如理解力和前导知识)(如理解力和前导知识)重要性重要性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决策有用性决策有用性相关性相关性可靠性可靠性及时性及时性可验证性可验证性预测价值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反馈价值中立性中立性忠实表达忠实表达可比性可比性(包括一贯性)(包括一贯性)效益效益 成本成本

45、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确认的前提确认的前提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质量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质量首要质量的首要质量的构成要素构成要素 针对用户的首要质量针对用户的首要质量 针对决策的最高质量针对决策的最高质量 针对用户的质量针对用户的质量 普遍约束条件普遍约束条件 会计信息的用户会计信息的用户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一,决策者及其特点是在决定会计信息应具备哪些质量时首先应考虑的因素。第二,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是决策者与决策有用性的连结点。第三,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结构中,最高层次的质量是“决策有用性”。第四,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决策有用性是相关性和

46、可靠性的函数。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其发布的编报财务报表框架中,从决策和评估受托责任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出发,全面阐述了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分级。决策和评估受托责任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决策和评估受托责任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成本成本效益效益 重要性重要性可比性可比性一致性一致性中立性中立性完整性完整性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稳健(谨慎)稳健(谨慎)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指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特征与分级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指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特征与分级可理解性可理解性相关性相关性 可靠性可靠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47、中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一,财务会计信息应具备哪些质量特征,取决于使用者决策和评估受托责任的需要。第二,财务会计信息是否值得提供,受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共同制约。第三,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其中相关性和可靠性处于核心地位。第四,财务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有一致性、中立性、完整性、实质重于形式。第五,在选择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生成、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过程中,应体现稳健(谨慎)性原则。四、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可理解性(明晰性)、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

48、(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决策和评估受托责任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决策和评估受托责任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信息成本成本效益效益 重要性重要性及时性及时性可比性可比性一致性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谨慎性可理解性可理解性相关性相关性可靠性可靠性(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一,财务会计信息应具备哪些质量特征,取决于使用者决策和评估受托责任的需要。第二,财务会计信息是否值得提供,受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共同制约。第三,可理解性(明晰性)是决策者和信息有用性的连接点。(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四,相关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会计信

49、息的有用性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函数。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信息是否具有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反映真实、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第五,财务会计信息次要的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一致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第六,在选择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生成、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过程中,应体现稳健(谨慎)性原则。(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信息也是一种商品,提供和使用会计信息都是要花费成本的。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收集、整理、编制报表、查核验证、分析和解释所付出的代价,甚至包括披露会计信息后在同业竞争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等。会计信息的收益,对企业而言,

50、包括经营效率的提高、便于融资和吸引投资等;对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主要包括可以充分了解投资的报酬和风险,使其资金处于最佳运用状态;对整个经济而言,会计信息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只有当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这种会计信息才值得提供。(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重要性原则 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资产、负债和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

51、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会计信息重要信息重要信息次要信息次要信息突出反映突出反映合并反映合并反映会计报表会计报表(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3.可理解性(明晰性)原则 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会计凭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环节会计核算环节会计报告环节会计报告环节要求:要求: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4.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是指提供的会计信息

52、必须与决定相关。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其他方面其他方面国家宏观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经济管理部门部门企业内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的经营管理者理者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5.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能真实地反映它所要反映的实际现象而且其反映是没有偏差的。信息是否具有可靠性,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反映真实、可验证性和中立性。(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6.可比性原则 要求“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是对不同会计主体之间在

53、使用会计核算处理方法、会计指标等方面的要求。A A会计主体会计主体B B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会计指标:会计指标:如企业考核财务状况采用的如企业考核财务状况采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指标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指标等。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7.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会计主体会计主体12345678910 11 12会计期间会计期间与可比性原则不同点:与

54、可比性原则不同点:一贯性原则: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纵向比较。一贯性原则: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纵向比较。可比性原则:不同企业之间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横向比较。可比性原则:不同企业之间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横向比较。(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8.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其所有权(法律形式)并非,其所有权(法律形式)并非属于企业,但其已经是控制和使用的资产(经济属于企业,但其已经是控制和使用的资产(经济实质)。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作为企

55、业的自有实质)。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作为企业的自有资产进行核算。资产进行核算。即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即注重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完全拘泥于其法律形式。而不完全拘泥于其法律形式。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法律形式法律形式二者统一二者统一二者分离二者分离经济业务经济业务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法律形式法律形式经济业务经济业务(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9.谨慎性原则 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要义在于: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

56、值。3 3月月4 4月月5 5月月未来可能实现收入未来可能实现收入未来可能发生损失未来可能发生损失购买股票购买股票100000100000元,预计获股利元,预计获股利2000020000元。元。不可高估:不能作为不可高估:不能作为企业本月的收入入账。企业本月的收入入账。不可低估:充分预计可不可低估: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将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将可能发生的损失计算为可能发生的损失计算为本月费用。本月费用。未收货款未收货款3000030000元,预元,预计损失计损失150150元。元。会计方法体系*一、会计方法的意义 定义: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

57、象,实现会计目标,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意义:会计方法是实现会计目标,完成会计工作任务的手段 会计方法反映着现代会计的时代特征,为会计理论和应用创造了条件会计方法体系(一)会计方法体系的特征 会计方法体系的涵义:是指由各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会计方法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统一体。会计方法体系的特征 整体性 目标性 相关性 环境适应性会计方法体系的结构 按会计工作内容分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 会计预测、决策方法 从会计管理与控制角度分 事前 事中 事后 会计核算方法一、会计核算方法概述 会计核算方法的定义: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具体核算时所采用的各种专门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的种类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58、复式记账 填制与审核凭证 设置和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会计报表 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业务设置账户填制和审核凭证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复式记账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第二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对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科学分类科学分类具体化具体化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为了对会计要素进行全面、具体的反映和监督,就需要对会计要素进行进一步的科学分类,划分为若干个项目,通常将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事项归为一类,并明确其核算内容,而这些项目,在会计上就称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加以科学归类,

59、进行分类核算与监督的一种方法。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能使编制、整理会计凭证和设置账簿记录有所依据,编制会计报表有了基础,并能提供全面、统一的会计信息,便于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一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二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企业在符合某些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会计科目的设置要保持会计指标体系的完整和统一。要在会计要素

60、的基础上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分类,达到一定要求。会计科目应按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统一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力求简明扼要,内容确切。E E E E 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一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二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三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按反映的经济内容按反映的经济内容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按反映的经济内容按反映的经济内容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按反映的经济内容按反映的经济内容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

61、目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按反映的经济内容按反映的经济内容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按反映的经济内容按反映的经济内容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按反映的经济内容按反映的经济内容按隶属关系按隶属关系资产类

62、科目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总账科目总账科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三级科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一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二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三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四四.会计科目的主要名称会计科目的主要名称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4343个个1919个个6 6个个3 3个个1414个个8585个会计科目个会计科目 会计账户会计账户一一.会计会计账户概念账户概念根据会计科

63、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用来系统、连续地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联系联系区别区别会计科目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就是会计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本身没有结构,会计账户则有相应的结构,具体反映资金运动状况。联系联系区别区别会计科目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会计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就是会计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此外,会计科目一般由会计制度统一规定,会计账户除统一规定外,还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账户会计账户一.会计账户的概念二二.账户的

64、结构和内容账户的结构和内容(一)会计(一)会计账户一般应包括的内容账户一般应包括的内容 账户名称年月日凭证号数摘要借方 贷方余额借/贷我国会计实务中三栏式会计账户基本格式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确认的日期账户名称年月日凭证号数摘要借方 贷方余额借/贷我国会计实务中三栏式会计账户基本格式说明登记账户的来源、依据,为以后查账提供便利账户名称年月日凭证号数摘要借方 贷方余额借/贷我国会计实务中三栏式会计账户基本格式用以概括说明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账户名称年月日凭证号数摘要借方 贷方余额借/贷我国会计实务中三栏式会计账户基本格式用以填写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增加、减少及变动的结果。通过账户记录可提供四个核

65、算指标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 通过账户记录可提供四个核算指标上述四个核算指标间的关系是: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额 本期减少额=+-账户名称借方(会计科目)贷方说明:教学中账户基本结构的表示方法教学中账户基本结构的表示方法 丁字型账户格式每个账户的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应分别记入上列账户的左右两方。账户名称借方(会计科目)贷方如果左方记增加,右方应记减少;如果右方记增加,左方应记减少。说明:教学中账户基本结构的表示方法教学中账户基本结构的表示方法 丁字型账户格式账户名称借方(会计科目)贷方期初、期末余额的方向与增加额的方向相同。说明:教学中账户基本结构的表示方法教学中账

66、户基本结构的表示方法 丁字型账户格式账户名称借方(会计科目)贷方借贷方的内容要依据账户所要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账户的性质而定。说明:教学中账户基本结构的表示方法教学中账户基本结构的表示方法 丁字型账户格式 会计账户会计账户一一.会计会计账户的概念账户的概念二二.账户的结构和内容账户的结构和内容(一)会计(一)会计账户一般应包括的内容账户一般应包括的内容(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资 产 负 债 表资 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资产类账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初余额XXXXXX增加数XXX减少数本期发生额XXXXXX期末余额本期发生额XXXXXX减少数期初余额XXXXXX增加数本期发生额XXX 本期发生额XXXXXX期末余额资产负债形式与账户结构的关系资 产 负 债 表资 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资产类账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初余额XXXXXX增加数XXX减少数本期发生额XXXXXX期末余额本期发生额XXXXXX减少数期初余额XXXXXX增加数本期发生额XXX 本期发生额XXXXXX期末余额资产负债形式与账户结构的关系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