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6045505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3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顶板事故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顶板事故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顶板事故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顶板事故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板事故防治措施(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为科学有效地防治采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岩巷掘进工作面、巷修工作面片帮、冒顶等顶板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轻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制定本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1、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破碎带、褶曲地带或过老空、老巷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地测部门必须及时发出预报,施工单位针对作业现场情况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2、采煤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或周期来压时,生产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如木垛、倾向抬棚、加强点柱等。 3、回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和放结束顶,必须制订专项措施。特殊支护齐全,备用支护材料足够,严格按措施作业。 4、采掘工作面要严格执行敲邦问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

2、理。 5、采煤工作面必须按要求进行支护,支护及时,棚距符合规定,邦顶背牢背实。 6、顶层采煤工作面因地质条件变化必须留顶煤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 7、顶板(或顶煤)破碎、空顶或流煤流矸必须及时处理,局部空顶处及时填料接顶或绞架接顶,防止隐患扩大造成顶板事故。 8、回采工作面不得采用混合支护,支柱要升紧打牢,折梁断柱、失效支柱必须及时更换,防止支护失效引发顶板事故。 9、采煤工作面炮眼布置严格执行爆破说明书,炮眼深度、角度、装药量、眼距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10、回采工作面移溜卸柱长度严禁超过作业规程规定,防止移溜卸柱长度超过规定造成支护强度下降引发顶板事故。 11、采掘工作面铺网必须按要求顶

3、邦罩严,逐扣连网。 12、回采工作面泵站压力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单体柱要坚持二次注液。 13、采煤工作面煤壁端面距严禁超过作业规程规定。炮采、炮放采煤工作面片帮超过300mm必须及时挂网导棚顶紧煤壁或进行临时支护,防止片帮扩大,综放采煤工作面及时打开伸缩梁进行超前支护,片邦超过600mm,必须进行正式支护,顶板空顶处要填料接顶或绞架接顶。 14、炮采放顶煤工作面倾角超过15。时工作面必须打倾向抬棚。 15、工作面单体支柱必须使用防倒设施。 16、采煤工作面上机头与上顺槽不得出现台阶,防止支柱蹬空。 17、绞车运行前检查四压两戗及基础完好情况,防止绞车老柱不合格不牢固顶翻棚。 18、倾斜巷道正确使

4、用防跑车装置,防止巷道跑车撞翻棚引发顶板事故。 19、搬运、起吊设备严格按措施作业,防止搬运、起吊设备吊挂不当引发顶板事故。 20、发现冒顶预兆要及时撤出周围人员,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恢复工作;发现冒顶预兆又无法及时处理时,现场全部人员要迅速撤到安全地点,并及时通知矿调度室,以便安排处理,特殊情况无法及时撤退时,人员应靠紧煤壁或木垛避险,并防止煤岩片帮伤人;冒顶主要预兆有:顶板响声;顶板掉碴;煤岩片邦增大;顶板出现裂缝;顶板松动脱层;流煤流矸;有害气体和淋水增大等。 21、处理冒顶前,工作人员及时备齐材料,认真执行敲邦问顶制度,找顶时,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把工具处理,防止煤矸掉落伤人;敲邦

5、问顶后,作业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采用长度、高度合适的材料架棚处理,或锚网喷处理。一般情况下,木棚棚距600mm,工字钢棚棚距700mm,架棚后必须背好帮顶,木柱腿用拉杆连接,顶板空顶处必须绞架接顶或填实木料接顶;锚网喷处理时,锚杆间排距不超过700mm,托板紧贴岩面,锚杆打到实体中,挂网必须罩严处理区域,喷浆必须喷严喷实,厚度不少于100mm。冒顶处理后要将材料、杂物、煤矸清理装车运走,保证通风行人畅通。 22、处理冒顶事故,至少两人现场作业,并有专人观顶,较大顶板事故必须有队长、班长或矿领导现场指挥,检查、维护好事故地点附近的支护,保证畅通、安全的退路。 23、冒顶区域必须加强有害气体的检查

6、,保证通风畅通,有害气体不超限。 二、煤巷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1、每班次进窝头时,必须首先进行敲帮问顶,及时找掉活矸活煤,施工中注意观察,及时处理顶帮隐患。若顶板存在伪顶或离层必须先找掉活矸,找到直接顶后,再进行支护。 2、处理顶板事故,至少两人现场作业,并有专人观顶。 3、打顺帮眼时,两帮要预留不小于300mm预留量,防止片帮,空帮。 4、架棚时,顶帮必须背实、背牢,空顶或变坡点架棚时必须绞架接顶。 5、锚网支护打眼前,先进行临时支护,并进行敲帮问顶,消除顶部隐患,操作者要站在安全完好顶板下施工。 6、锚网巷道锚杆严禁穿皮,安装树脂每孔不少于两卷,托板、网、梯子梁紧贴岩、煤面,顶板锚

7、杆锚固力不小于70KN,帮锚杆固力不小于40KN。 7、锚网支护巷道每100米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经常观察顶板变化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8、质量验收科每旬对锚网支护巷道锚杆进行一次拉拔实验,在井下作锚固力试验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9、坚持巷道维修制度,失效锚杆及时补打,顶板离层或破碎时要打加强点柱,架棚巷道压力大,原支架变形时,要套棚加强支护。 10、工字钢棚临时支护选用2根3米长型梁配合金属卡卡作为临时支护,4根内注式单体柱或外注式单体柱配合手动泵备用。每次放炮顺过帮后,前移临时支护,使两根型梁梁端抵住煤墙,然后逐棚把临时支护打死背牢,再上工字钢梁,背好顶,控制好顶板,然后栽腿背帮,打加

8、强点柱。 11、掘进头必须坚持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工字钢棚窝头10米必须打加强点柱,每棚两根,采用180mm2400mm的木料,架棚巷道最大控顶距0.8m;顶板锚网支护巷道采用随掘随锚,锚网支护打眼前,先采用180mm2400mm的木料进行临时支护,最大控顶距1.4-1.6米,遇断层或顶板碎松软,必须缩小控顶距,逐排或逐棚支护过断层或顶板破碎松软,缩小控顶距。 12、坚持巷道维制度,后路不合格的工字钢棚及时更换修整,爆破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需先进行修复,之后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修复支架是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修理。 13、过断层或地质变化造成巷道超高时,架棚巷道要绞架接顶。

9、 14、巷道拐弯开口要搞好成形,加强支护,空帮处必须背实,在开口位置必须架设牢固的明暗双抬棚,空帮空顶处必须背实刹牢。 15、凡过断层或其它地质变化时,地测部门必须提前20米发出书面预报,以便施工单位采取切实可行顶板管理措施。 16、架棚巷道顶帮必须背实背牢,巷道压力大,原支架变形时,要套棚加强支护。 17、掘进放炮后,施工人员必须站在顶板完好的支架下用手镐配合尖钎进行刷顶,并打木点柱临时支护进行护顶。 18、为保证巷道支护质量,U型钢搭接处严禁使用单卡缆。 19、因受地压影响,卡缆螺丝必须由专人负责,每一个圆班要对螺丝紧固一次,提高U型棚支架支护质量。 20、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有支护前

10、应先加固临近支护,拆除原有支护后,必要时还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在倾斜巷道中,必须有防止矸石、物料和支架歪道的安全措施。 21、料场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荆钎、背木、大笆及板料等以备出现顶板事故时急用。 22、区队值班干部在每班派班时,要将掘进工作面的现场情况及采取的必要措施向全体职工贯彻,跟班干部要现场落实。 三、岩巷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1、岩巷掘进工作面在岩石整体性较好,强度在中等以上时,采取打管缝锚杆进行临时支护。 2、在软岩或岩石破碎的情况下,采取喷3050mm厚的喷射砼进行支护。 3、进行临时支护前,必须由班组长用钎子或洋镐等工具,由外向里敲帮问顶,至少两人现场作业,并有专人观顶,

11、找掉顶帮活矸,确认无问题后,开始临时支护。 4、临时支护长度:不得超过1.5M。 5、施工中注意观察,及时处理顶帮隐患。若顶板存在伪顶或离层必须先找掉活矸,找到直接顶后,再进行支护,坚持使用临时支护,不准空顶作业。 6、质量验收科每旬对锚网支护巷道锚杆进行一次拉拔实验,在井下作锚固力试验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7、过断层、破碎带、褶曲地带或过老空、老巷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地测部门必须及时发出预报,施工单位针对作业现场情况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8、更换巷道支护时,在拆除原有支护前应先加固临近支护,拆除原有支护后,必要时还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在倾斜巷道中,必须有防止干事、物料和支架歪道的安全措施。

12、9、料场必须准备足够数量的荆钎、背木、大笆及木料等以备出现顶板事故时急用。 10、岩石破碎,严禁放大炮,并减少控顶距离,适当缩小锚杆间排距。 11、打眼要掌握好角度,严格控制装药量,放炮前检查巷道支护情况。 12、开口放小炮,减少装药量,一次放炮距离不超过1米。 13、严禁锚杆穿皮,锚杆间排距不得超宽。 14、岩石比较软时,放炮后,先进行初喷,及时封闭岩石,防止风化脱落。 15、岩石破碎,严禁放大炮,并减少控顶距离,适当缩小锚杆间排距。 四、巷修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1、凡巷修作业的地点,无论工作量大小都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明确施工地点、工程量、质量标准,没有措施不准施工。 2、

13、更换巷道支护时必须坚持先架后去的原则,在拆除原有支护前应先加固临近支护,然后架新支护,再拆除原有支护。在倾斜巷道中,必须有防止矸石、物料和支架歪道的安全措施。 3、巷修队主要领导和业务科室的分管人员要经常对主要巷道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处理,发现有顶板危险的巷道要及时派人整修,对有脱皮掉渣的巷道要及时进行找顶。 4、维修巷道要对支护形式、支护规格、支护材料进行计算,并要求符合有关规定,要确保支护质量。 5、同一条巷道维修时,原则上只准从一头向另一头独头维修,特殊情况下需要两摊同时作业时,间隔不少于50米。 6、巷道维修时,要先维护好后路,歪扭棚及时整修,然后方可进入作业。修复支架是必须先检

14、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整修。 7、巷道维修棚距必须符合规定,邦顶背牢背实,防止二次顶板事故。 8、巷道维修支护迎山合适,每6-8。迎山1。,严禁退山。 9、巷道维修时,至少两人现场作业,并有专人观顶。 10、巷道维修地点附近必须准备足够数量的荆钎、背木、大笆及木料等以备出现顶板事故时急用。 11、要加大巷修投出,要保证有足够的巷修队伍。 12、处理冒顶前,工作人员及时备齐材料,认真执行敲邦问顶制度,找顶时,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地点,用长把工具处理,防止煤矸掉落伤人;敲邦问顶后,作业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采用长度、高度合适的材料架棚处理,或锚网喷处理。一般情况下,木棚棚距600mm,工字钢棚棚距

15、700mm,架棚后必须背好帮顶,木柱腿用拉杆连接,顶板空顶处必须绞架接顶或填实木料接顶;锚网喷处理时,锚杆间排距不超过700mm,托板紧贴岩面,锚杆打到实体中,挂网必须罩严处理区域,喷浆必须喷严喷实,厚度不少于100mm。冒顶处理后要将材料、杂物、煤矸清理装车运走,保证通风行人畅通。 13、处理冒顶事故,至少两人现场作业,并有专人观顶,较大顶板事故必须有队长、班长或矿领导现场指挥,检查、维护好事故地点附近的支护,保证畅通、安全的退路。 14、巷道维修地点在维修前必须使用临时支护,并根据不同情况对维修地点附近原支护进行加强支护,要在施工措施中明确临时支护、加强支护方式及数量。 15、巷修头面局部空顶距离不超过1米,否则必须采取其它支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