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5978559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史上三次著名的科学争论(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学史上三次出名的科学争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收集整顿 点击数:451 更新时间:-12-8 一、对热的本性的结识对热的本性的结识,在历史上有“热质说”与“热的运动说”之争,其间经历了两百余年直到19世纪中叶热力学第一定律确立,热的运动说才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热是构成物体的粒子的运动这一学说,使得热和机械功的等效性在概念上是可以理解的,并为机械功和热的互相转化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基本,也为气体动理论奠定了基本 1热的运动说 17世纪初,英国哲学家培根从摩擦生热等现象中得出“热是一种膨胀的、被约束的而在其斗争中作用于物体的较小粒子之上的运动”,这种见解影响了许多科学家英国物理学家波意耳看到铁

2、钉捶击后会生热,想到铁钉内部产生了强烈的运动,因此觉得热是“物体各部分发生的强烈而杂乱的运动”胡克用显微镜观测了火花,觉得热“并不是什么其她的东西,而是一种物体的各个部分的非常活跃的和极其剧烈的运动”牛顿也指出物体的粒子“因运动而发热”洛克甚至还结识到“极度的冷是不可察觉的粒子的运动的停止” 俄国学者罗蒙诺索夫在18世纪40年代提出了如下的见解:“热的充足本源在于运动”,即热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着的是物体内部那些为肉眼所看不见的细小微粒她觉得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因素是由于高温物体中的微粒把运动传给低温物体中的微粒导致的,它自身便会变冷这些分析肯定了运动守恒在热现象中的对的性,表白了气体分

3、子的运动呈现一种“混乱交错”的状态,是杂乱无规则的但总的说来,当时热是运动的观点尚缺少足够的实验根据,因此还不能形成为科学理论 2热质说的提出 随着古希腊原子论思想的复兴,热是某种特殊的物质实体的观点也得以流传法国科学家和哲学家伽桑狄觉得,运动着的原子是构成万物的最原始的、不可再分的世界要素,同样,热和冷也都是由特殊的“热原子”和“冷原子”引起的它们非常细致,具有球的形状,又非常活泼,因而能渗入到一切物体之中这个观念把人们引向“热质说”,觉得热是由无重量的某种特殊物质构成的 热质说的重要倡导者,英国化学家布莱克主张把热和温度两个概念辨别开来她引进了“热容”的概念,得出了量热学的基本公式Qcmt

4、其中c称为比热,表达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取的热量她在研究冰和水的混合时发现,在冰的熔解中需要某些温度计察觉不出的热量,进而发现多种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存在这种效应,她由此引进了“潜热”的概念,指出使冰熔解的过程是潜热发生的过程,使水凝固的过程是潜热移出的过程 在热质说观点指引下,热学研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在18世纪前半叶人们开始明白一种故意义的事实:在对混合物所做的实验中,亦即把温度不同的诸物体放到一起,热既不会被创生也不会被消灭这就是说,不管热在混合物或保持密切接触的多种不同物体中间如何重新分布,热的总量保持不变目前可以将这条热量守恒定律表述为:在一种不受外界影响的绝热系统中,物体A失

5、去的热量等于物体B得到的热量,即 这样一种热量守恒定律非常自然地使人联想到物质守恒的概念,有力地使热质说的观点占了上风事实上,热质说对热传导现象给出了一种简朴的可信的图像,即剩余的热质要从较热的物体不断地流向较冷的物体,直达到到平衡状态为止而用那种把热视为粒子运动方式的观点来阐明这一观测的成果的确很困难 除此之外,热质说还简易地解释了当时发现的大部分热学现象,例如物体温度的变化是吸取或放出热质引起的,对流是载有热质的物体的流动,辐射是热质传播,物体受热膨胀是由于热质粒子间的互相排斥,等等热质说的成功,自18世纪80年代起几乎使整个欧洲都相信了热质说的对的性,从而压倒了热的运动说 但是,热质说对

6、热学的发展又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既然把热当作一种物质,而不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那就不也许有多种物质运动形态的转化在热质说看来,摩擦因此生热,只是由于摩擦把“潜热”挤压出来,使潜热变成显热,使摩擦后物体的比热比摩擦前小,因此温度升高,而热质的量并没有增长因此,在热质说占统治地位的18世纪,人们就不也许对的理解由蒸汽机的发明所揭示的热和机械运动之间的关系 运动说的复兴 到了18世纪末,热质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随着实验材料的增多,越来越表白热质说不能阐明物体因摩擦力做功而生热的现象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伦福德伯爵向英国皇家学会提出了一种报告“论摩擦激起的热源”,说她在慕尼黑兵工厂监督大炮镗孔工作时,注

7、意到炮筒温度升高,钻削下的金属温度更高,她提出了大量的热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她敏锐地感觉到彻底研究这一课题,对热的本质可望获得进一步结识,从而对于热质存在与否这个自古以来哲学家们众说不一的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测 接着,她写道:“热与否来自钻腔机所切开的金属片?如果情形的确是这样的话,那么根据现代的潜热和热质学说,则金属片的热容不仅应当变化,并且此变化还应当大到足以成为产生所有热的源泉”但是,她通过在绝热条件下所做的一系列钻孔实验,比较了钻孔前后金属和碎屑的比热,发现钻削不会变化金属的比热她还用很钝的钻头钻炮筒,半小时后炮筒升高70F,金属碎屑只有54,相称于炮筒质量的1948,这一小部分的碎屑可以

8、放出这样大的“潜热”吗?于是,她做出结论:“这些实验所产生的热,不是来自金属的潜热或综合热质”她在论文的末尾写道:“看来在这些实验中,由摩擦产生热的源泉是不可穷尽的不待说,任何与外界隔绝的物体或物体系,可以无限制提供出来的东西,决不也许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在我看来,在这些实验中被激出来的热,除了把它看做是运动以外,似乎很难把它看做是其她任何东西” 1799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在论文中描述了实验:在一种同周边环境隔离开来的真空容器里,运用钟表机件使里面的29F的两块冰互相摩擦而熔解为水她在论文中写道:“如果热是一种物质的话,它一定是从这几种方式之一产生的:或者是由于冰的热容减少,或者是两物体的氧化,

9、或者是从周边的物体吸引了热质”可是明显的事实是,水的热容比冰的热容大得多,而冰一定要加上一定量的热才干变成水,因此摩擦并没有减少冰的热容“也不是由于物体氧化引起的,由于冰主线不能吸引氧气”最后,她得出结论:“既然这些实验表白,这几种方式不能产生热质,那么,即就不能当做物质因此,热质是不存在的”她明确指出热是物体微粒的运动她说:物体因摩擦而膨胀,则很明显,它们的微粒一定会运动或互相分离既然物体微粒的运动或振动是摩擦和撞击必然产生的成果,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出合理的结论:热是物体微粒的运动或振动 伦福德和戴维的实验与论证是令人信服的,可以说为后来热质说的最后崩溃和热的运动说的确立提供了最早的论据但她

10、们的实验在当时没有被人们所注重,大多数学者并没有因此而变化自己有关热的本性的观点这个问题始终到19世纪热力学第一定律问世时,才真正得到解决 二、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的论争 光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物理学分支之一光的本性问题始终是人们十分关怀和热衷探讨的问题17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争论达到了空前剧烈的地步,也就是物理学史上出名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 根深蒂固的微粒说 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也是光学大师,有关光的本性,牛顿是这样觉得的:光是由一颗颗像小弹丸同样的机械微粒所构成的粒子流,发光物体接连不断地向周边空间发射高速直线飞行的光粒子流,一旦这些光粒子进入人的眼睛,冲击视网膜,就引起了视觉,这

11、就是光的微粒说牛顿用微粒说轻而易举地解释了光的直进、反射和折射现象由于微粒说通俗易懂,又能解释常用的某些光学现象,因此不久获得了人们的承认和支持 但是,微粒说并不是“万能”的,例如,它无法解释为什么几束在空间交叉的光线能彼此互不干扰地独立前时,为什么光线并不是永远走直线,而是可以绕过障碍物的边沿拐弯传播等现象 为理解释这些现象,和牛顿同步代的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与微粒说相对立的波动说惠更斯觉得光是一种机械波,由发光物体振动引起,依托一种特殊的叫做“以太”的弹性媒质来传播的现象波动说不仅解释了几束光线在空间相遇不发生干扰而独立传播,并且解释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但是在解释折射现象时,惠更斯

12、假设光在水中的速度不不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这与牛顿的解释正好相反谁是谁非,拉开了近代科学史上有关光究竟是粒子还是波动的剧烈论争的序幕 尽管波动说可以解释不少光学现象,但由于它很不完善,解释不了人们最熟悉的光的直进和颜色的来源等问题,因此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再加上当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还无法测出水中的光速,便无法判断牛顿和惠更斯有关折射现象的假设谁对谁错特别是牛顿在学术界久负盛名,她的拥护者对波动说横加指责,全盘否认,终于把波动说压了下去,致使它在很长时间内几乎销声匿迹而微粒说盛极一时,居然在光学界称雄整个18世纪 2英姿焕发的波动说 进入19世纪后来,曾被微粒说压得奄奄一息的波动说重新活跃起来一

13、种个崭新的实验事实,使波动说雄姿英发,应付自如,进入了一种“英雄时期” 第一位向微粒说发起冲击的是牛顿的同胞托马斯?杨18,年轻的托马斯?杨一针见血地说:“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觉得她是百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她也会弄错,而她的权威也许有时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托马斯?杨为了证明光是一种波,她在暗室中做了一种举世闻名的光的干涉实验我们懂得,干涉现象是波动的一种特性,托马斯?杨的成功,证明了光的确是一种波,它只有用波动说才干解释,微粒说对此一筹莫展 给微粒说以沉重打击的第二个实验是光的衍射实验衍射现象也是波的基本特性之一,这是一种波在传播过程中可以绕过障碍物,或穿过小孔、狭缝而不沿直

14、线传播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设计了一种实验,成功地演示了明暗相间的衍射图样,在微粒说看来,光的衍射现象则是不可理解的 给微粒说以致命打击的是对光速值的精确测定牛顿和惠更斯在解释光的折射现象时,对于水中光速的假设是截然相反的,谁是谁非,难以证明到了19世纪中叶,法国物理学家菲索和付科,分别采用高速旋转的齿轮和镜子,先后精确地测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只有空气中速度的四分之三又一次证明了波动说的对的性 通过反复较劲,波动说终于压过了微粒说,获得了稳固的地位到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总结了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到80年代,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证明电磁波的确同光同样,可以

15、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运用光的电磁说,对于此前发现的多种光学现象,都可以做出圆满的解释这一切使波动说锦上添花,使它在同微粒说的论战中,获得了无可争辩的胜利 3重整旗鼓的微粒说 合法波动说欢庆胜利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以太存在的否认和光电效应的发现,这些新的实验事实又一次要置波动说于死地 波动说觉得,光是依托布满于整个空间的持续介质以太做弹性机械振动传播的为了验证以太的存在,1887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使用当时最精密的仪器,设计了一种精致的实验成果证明,地球周边主线不存在什么机械以太没有以太,光波和电磁波是如何传播的呢?面对这一波动说难以克服的困难,微粒说跃跃欲试光

16、电效应的发现,使微粒说再次“复辟登基”所谓光电效应,就是指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从金属表面释放出电子的现象,所释放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大量的实验证明,光电效应的发生,只跟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只要入射光的频率足够高,不管它强度多弱,一旦照射到金属上,立即就有光电子飞出而从波动说的观点看,光电效应是绝对无法理解的因此,波动说完全陷入了困境而爱因斯坦运用光量子说全新意义上的微粒说,把光电效应解释得一清二楚至此,光的微粒说又昂首挺胸活跃在科学的舞台上但是,爱因斯坦并没有抛弃波动说,而是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辨证地指出:“光同步又是波,又是粒子,是持续的,又是不持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这一思想充足体目前她的光

17、量子理论的两个基本方程和(/)中,把粒子和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爱因斯坦与玻尔的历史性论争 20世纪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对于量子力学的创立与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奉献有趣的是,在1927年9月科漠国际物理睬议上,当玻尔正式提出了她有名的“互补原理”之后,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强烈反对从此,这两位同步代、同行业的科学巨星,直到她们死去之前,共进行了近40年具有浓厚哲学色彩的大争论虽然是目前,仍可感到这一争论对现代物理学理论基本研究所产生的冲击 论争的渊源 提及这场大争论,一方面得从哥本哈根学派说起 在20世纪代,丹麦出名物理学家玻尔在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因此其严谨的治学

18、作风、尊重她人首创精神的领导作风,吸引了大批对量子物理学有着基本相似的理解的科学家,成为当时世界上力量最雄厚的物理学派诸如,海森伯、泡利、狄拉克等年轻的物理学家都先后在这里工作着,其中,玻尔对海森伯提出的测不准关系非常赞赏1927年9月在乎大利科漠召开的国际物理学会议上,玻尔提出了出名的“互补原理”,从哲学上对测不准关系加以概括,用以解释量子理解的基本特性波粒二象性这一出名的互补原理,被称之为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正是这一解释受到了爱因斯坦的锋利批评,从而拉开了这场大争论的序幕 2论争的过程 爱因斯坦与玻尔的论战持续了近40年之久,很令人瞩目论战的内容是环绕着有关量子力学理论的特性和基本概念

19、的解释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都属于哲学的领域,因此,争论的实质就是环绕着量子力学的措施论原理及其哲学诠释论战曲折迂回,高潮迭起,大体提成两个阶段 (1)论战的第一阶段 1927年科漠会议上玻尔提出“互补原理”,对量子力学第一次作了互补解释,玻尔是这样觉得的:量子力学理论是一种以能量为动量的记录守恒为基本的纯几率观点,量子力学的规律具有记录性质并且,她主张在量子物理中应当抛弃因果性和决定论的概念,而代之以互补原理1927年10月,第五次索尔维国际物理学讨论会在布鲁塞尔召开,爱因斯坦在会上发言,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下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表达不满她反对抛弃严格的因果性和决定论的概念,坚持基本理论不应当是记录性的

20、,她觉得在几率解释的背面应当有更深一层的关系,应当可以揭示微观世界的因果性联系,因此她在会议上支持德布罗意的导波理论 为了揭发量子力学理论的逻辑矛盾性,从而否认测不准关系,爱因斯坦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抱负实验,企图驳倒玻尔,玻尔据理力求,一次次巧妙地挣脱了困境例如,爱因斯坦设计了一种可以称重量,且有可控快门的光箱子实验,并以此来否认能量对时间的测不准关系而对此严重的挑战,玻尔通过一种不眠之夜的紧张思考,终于喜出望外地发现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措施回击爱因斯坦,即运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时钟速率与引力势的关系,驳倒了爱因斯坦的挑战因此,爱因斯坦不得不承认量子力学的逻辑一贯性 (2)论战

21、的第二阶段 当爱因斯坦试图从逻辑上辩驳哥本哈根学派而遭受挫折后,便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转而集中于批评量子力学理论的不完备性1931年2月26日,爱因斯坦等三人合伙刊登了“量子力学中过去和将来的知识”的文章,觉得测不准关系式并不能提供量子力学的过去的拟定知识从而拉开了进一步的论战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一起刊登了题为“能觉得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一文,提出了出名的以她们三人姓名头一种字母命名的“EPR悖论”,使这场论战再次浮现了高峰文章一方面提出了理论的完备性和实在性的定义,并建立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抉择关系,即量子力学理论如果是完备的,则不可对易算子所表征的物理量

22、不同步为实在;或者相反,如果理论是不完备的,则物理量同步为实在另一方面,文章证明,如果波函数所提供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所波及的不可对易量必然是实在的而根据前面所建立的“非此即彼”抉择关系,不难看出,其唯一也许的结论是波函数所提供的描述为不完备的爱因斯坦等人通过对两个相干系统的分析,做到了不仅是完毕了逻辑上的诘难,并且还具体地构造了一种满足“排除了干扰的测量”的规定的体系,用以阐明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这称之为“EPR悖论” EPR悖论逻辑构造是十分严密的,要进行辩驳是极其不易的但EPR悖论中所提出的定义及观点,又必须最后诉诸“测定”,既然尚有赖于测量,那就正好为玻尔的辩驳提供了突破

23、点 1935年10月,玻尔以相似的标题公开回答了上述诸难指出既然EPR的作者在“实在性”的定义中谈论了测量,那么就不应当把测量操作与被测对象割裂开来讨论,而必须把现象同获取现象的条件以及器械涉及在内进行描述因此,玻尔在文章中运用一种更为一般的方式构造了EPR的两粒子体系,使它们正好满足EPR所设想的情形玻尔列举了一种粒子穿过一窄缝的实验,并指出EPR诘难中对所需物理量的测量及计算所显示的在选择上的任意性,取决于实验装置的设立因此,“排除一切干扰”的前提,对实验的规定是模糊的为了进一步阐明上述思想,玻尔把量子力学与典型物理学中的观测予以比较她指出:在量子物理学中,对象与测量仪器之间的互相作用是量

24、子现象中不可分的构成部分,从而对象与测量仪器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可见,玻尔提出的量子现象的整体性特性,是对于EPR所默认的定域性假设的否认,也是对于EPR实在性判据的否认这样,玻尔采用了抛弃EPR的逻辑前提,代之以确认量子现象的整体性特性的手段,拯救了量子描述的完全性 3论战的启示 目前,爱因斯坦和玻尔虽然去世了,但她们之间为了摸索科学真理而进行的论战,却推动着量子物理学进一步发展;它一步步地揭示了量子力学的本质含义,前期的争论确立了量子力学及正统解释的逻辑自洽性;后期的争论则揭示了量子现象的整体性特性,同步更明确地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地位问题但是,两位大师的争论以分道扬镳而告终,这阐明:这一争论对现代物理学理论基本的研究带来了冲击,就这个意义而言,这场争论还远远没有结束,它将鼓励着人们去重新审查现代物理学理论基本的分理解状况,寻找把这两个理论真正统一起来的途径,以增进物理学的进一步进一步发展 除此之外,这场论战还给后人留下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一方面,它阐明学术上的争论有助于增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术争论的唯一对的态度就是坚持百家争鸣;再次,自然科学需要对的的哲学作指引 这一场发生于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代表的20世纪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之间的论战,是科学史上持续长期而剧烈的出名的论战之一,它始终延续到今天,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