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思维训练备课(社团)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5925468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上数学思维训练备课(社团)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上数学思维训练备课(社团)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上数学思维训练备课(社团)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三上数学思维训练备课(社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数学思维训练备课(社团)(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思维训练教学筹划306班 赵仲团一、指引思想数学是一种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爱好。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行思维训练的理论根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一是能更好的增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规定;二是弥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二、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23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9人。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对数学有了初步的理解,大部分同窗对数学有着浓厚的爱好。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有着明显的提高,数感不断加强。

2、但也有某些同窗思维不开阔,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三、课程目的1、数学思维训练能使学生接触多种类型的数学题,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穿,灵活运用。2、学生通过解答比平时学习难得多的数学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精神和能力。体会攻克难题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爱好。3、通过数学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发明性思维措施和发明性思维品质。四、组织形式集体辅导、独自练习、分组活动、合伙学习、实际操作等。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2.积极学习组织教学的措施的

3、艺术以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外承当。3.设计形式多样,思路、答案开放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4.认真学习新课程原则,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引自己的教学。5.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训练时应避免机械反复,以防学生思维僵化。6.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7.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8.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局限性,加以弥补知识缺陷9.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合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测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措

4、施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六、学习评价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不能单纯地以知识点的掌握来评价一种学生。要让学生终身受益,就要使她们获得思想措施的指引和思维品质的提高,养成一种科学精神及态度。评价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是首要的。固然,操作能力、实践活动、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的评价也十分必要的,总之是不能单纯以一张试题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措施诸多,内容也很广。也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觉得自己对这种学习与否有爱好,有无一种成就感;可以学生互评,特别是实践操作方面,学生互评,其实也就是一种学生合伙学习的过程;还可以由家长来评价,评价自己的子女、评

5、价训练的方式,措施和获得的成绩;固然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辅导教师可以通过考勤、考核、课内外的体现,学习的爱好,多层次多方位地予以评价。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学时29397趣味数学13910914趣味数学14917921趣味数学15924928趣味数学1610.110.5国庆、中秋放假071081012和倍问题1810151029和倍问题练习19102210.26有余数的除法1101029112数学脑筋急转弯1111151119整数加减法的巧算11211121116整数加减法的巧算113111911.23整数加减法的巧算11411.2611.30整数加减法的巧算11512312

6、7找规律11612101214找规律11712171221简朴推理11812241228最优化问题119123114楼梯上的数学12017111楼梯上的数学121114118楼梯上的数学1221.211.25楼梯上的数学1231.282.1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趣味数学学习目的通过某些有趣的数学习题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通过对的解答这些习题,让学生懂得要想对的解答题目,一定要充足发挥自己的智力,有时还要打破常规。解答这些看似简朴,却有困惑性的题目,要靠认真读题,领略题目的意思,再通过充足的分析和思考,运用自己的聪颖才智才干巧妙的解决。课前准备实物投影、练习纸活动过程一、导入:同窗们,你喜欢

7、数学吗?你觉得你对数学题的解答有信心吗?今天教师为人们准备了某些有趣的题目,不需要列复杂的算式计算,但有也许你一不小心在回答时就也许落入教师设立“圈套”里了,你想不想尝试尝试?二、出示例1:一只小兔5分钟吃一棵白菜,5只小兔同步吃5棵同样大的白菜需要几分钟?巩固练习:1、1个小朋友吃1个西红柿,要3分钟。5个小朋友同步吃5个同样大小的西红柿,要几分钟才干吃完?2、4个小朋友削4枝同样的铅笔要四分钟,照这样的速度,7个小朋友同步削7枝铅笔要几分钟?3、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少年宫要25分钟,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似,那么小丽,小明,小刚,小红4个人一起从学校到少年宫,需要多少分钟?4、同窗们都喜欢唱春天

8、在哪里这首歌。王丽一种人唱完这首歌需要2分钟,如果全班45人同步唱这首歌需要几分钟?三、出示例2:一张长方形有四个角?用剪刀沿直线剪掉一种角后,还剩几种角?为了让全班同窗看得更明白,把不同的剪法画在黑板上: 巩固练习:1、 一种长方形纸有4个角,沿直线剪去一种角,最多还剩余几种角?至少还剩几种角?2、 一种三角形,沿直线剪去一种角后,最多还剩几种角?四、总结提问:同窗们觉得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有趣吗?后来还想不想上这样的课?那下个星期的数学思维训练课教师还会给同窗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数学趣题的。教学内容趣味数学学习目的通过某些有趣的数学习题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通过对的解答这些习题,让学生懂

9、得要想对的解答题目,一定要充足发挥自己的智力,有时还要打破常规。解答这些看似简朴,却有困惑性的题目,要靠认真读题,领略题目的意思,再通过充足的分析和思考,运用自己的聪颖才智才干巧妙的解决。课前准备实物投影、练习纸活动过程一、导入:同窗们,你喜欢数学吗?你觉得你对数学题的解答有信心吗?今天教师为人们准备了某些有趣的题目,不需要列复杂的算式计算,但有也许你一不小心在回答时就也许落入教师设立“圈套”里了,你想不想尝试尝试?二、出示例1:布袋里有两只红袜子和两只黑袜子,至少拿几只,才干保证配成一双同样颜色的袜子?(此题不妨就准备布袋子和两只红袜子和两只黑袜子的道具,让学生亲自摸着试试看。让学生明白:要

10、想保证配成,摸的次数要比一种颜色的只数多1的道理。)巩固练习:1、 布袋里有形状大小完全同样的篮球和黄球各4个,要保证一次拿出两种颜色不相似的球,至少要摸出几种球?2、 盒子里有红球和黄球各5个,至少要摸出几种球,才干保证有两种颜色不相似的球?3、 在367个七岁小朋友中至少有几种小朋友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三、例2:脑筋急转弯:晚会上,亮亮点了18支蜡烛,先被风吹灭了5支,后来又被风吹灭了3支,第二天上午,亮亮发现还剩几支蜡烛?巩固练习:1、 晚上停电,小文在家点了8支蜡烛,先被风吹灭了一支蜡烛,后来又被风吹灭了2支。最后还剩多少支蜡烛?2、教室里有8盏灯,所有亮着,目前关掉了4盏,教室里还

11、剩几盏灯?教学内容趣味数学学习目的通过某些有趣的数学习题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通过对的解答这些习题,让学生懂得要想对的解答题目,一定要充足发挥自己的智力,有时还要打破常规。解答这些看似简朴,却有困惑性的题目,要靠认真读题,领略题目的意思,再通过充足的分析和思考,运用自己的聪颖才智才干巧妙的解决。课前准备活动过程一、出示例1:年龄差问题:王锋今年14岁,小乐今年9岁。后来,王锋比小乐大几岁?(让学生通过计算后,明白:由于每过一年,王锋和小乐的年龄都会增长一岁。在不断变化的年龄中,两人的年龄差多少是不会变的。)巩固练习:1、 妈妈今年38岁,芳芳今年10岁,8年后妈妈比芳芳大几岁?2、 张

12、丽今年12岁,她比爸爸小26岁,4年前爸爸比张丽大几岁?3、 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二、例2:过船问题:25人要过一条河,只有一条船,每次只能坐5个人,至少要渡几次,才干使人们所有过河?(此题要引导学生明白每次虽然小船每次能坐5个人,但在船返回时,必须有一种人划船返回。因此,每次只能有4人上岸,而最后一次由于不必返回,因此最后一次有5人上岸。)巩固练习:1、19名战士要过一条河,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每次只能坐4名战士,至少要渡几次,才干使全体战士过河?2、37个小朋友要坐船过河,渡口处只有一条能坐5个人的小船,至少要渡几次,才干使人们所有过河?总结提问:通过今天

13、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在解答这些问题时,你会注意哪些问题?教学内容和倍问题学习目的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准原则数(一份),再拟定大数是几分,求出份数之和,最后求出大数,小数。在理解的基本上明确基本数量关系式。即两数之和(大数份数+小数份数)= 一份数(小数);一份数倍数=几倍数(大数)或两数之和小数=大数。活动过程一、练习口答:女儿和妈妈今年一共45岁。已知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请问:女儿和妈妈各有多少岁?学生有的会用推算的措施解决。更多也许无从下手,给学生进行点拨。提问:谁的年龄小?(女儿)女儿的年龄和妈妈的年龄有倍数关系吗?(有)可

14、不可以把女儿的年龄当作一份数(可以)那妈妈年龄是几份数呢?(4份)妈妈和女儿年龄一共有几份?(1+4=5份)。目前能否算出妈妈和女儿各多少岁呢?导入:像这样的问题就教“和倍问题”,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此类题的解法二、新授:出示例1:甲、乙二人共加工零件100个,乙加工的零件个数是甲的4倍。甲、乙各加工零件多少个?1、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2、让学生明确倍数之间的关系后讲明解题思路。3、分步练习解答。出示例2:某校学生共植树160棵,其中男生植树的棵数比女生植树棵数的2倍多10棵。男、女生各植树多少棵?1、此题核心让学生明确:男生植树的棵数不是正好是女生的2倍。比女生的2倍多

15、10棵。2、指引学生精确画好线段图后,明确:男、女生植树的总份数1+2=3份相应的不是160棵,而是16010=150棵。3、然后让学生尝试解答。4、解说,订正。三、巩固练习:1、有两堆木料,第一堆50根,第二堆70根,从第一堆拿出多少根到第二堆,才可使第二堆木料是第一堆的3倍?2、师傅和徒弟共加工零件100个,师傅加工的零件个数是徒弟的2倍少20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四、总结和倍问题的解题措施:通过画线段图的措施,协助我们明确数量关系。教学内容和倍问题练习学习目的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理解稍复杂的“和倍问题”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基本上明确基本数量关系式。即两数之和(大数份数+小

16、数份数)= 一份数(小数);一份数倍数=几倍数(大数)或两数之和小数=大数。会运用基本关系式对的解答题中各个不同量。课前准备活动过程 1、果园里有梨树和苹果树一共40棵,苹果树的棵书是梨树的4倍,苹果树有( )棵,梨树有( )棵。2、甲乙两车同步从县城向相反的方向行使,6小时一共行驶了720千米,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甲车每小时行( )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千米。3、植树节那天,学校植杨树和柳树共400棵,其中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5倍少44棵,杨树有()棵,柳树有()。、甲乙两书架共有本书,后来从甲书架取出本放到乙书架,这时甲书架的书是乙书架的倍,甲书架本来有()本。、湖滨小学图书馆有科技书

17、是故事书的倍,连环画又是科技书的倍,已知这三种书一共有本,那么科技书有()本,故事书有()本,连环画有()。、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数的和是,已知商是,被除数是()和除数是()。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学习目的对于有余数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懂得商必需比除数小。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进行有余数除法的反向练习,协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学会触类旁通。课前准备活动过程1、下列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2=( )( ) ( )11=( )( )2、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 )=( )2 ( )( )=( )53、算式15( )=(

18、)( )中,不同的余数有几种?4、下列算式中,除数最小是几?被除数最小是几?( )( )=23 ( )( )=78( )( )=182 ( )( )=4105、下列算式中,被除数最小是几?最大是几?( )10=7( ) ( )3=9( )( )4=6( ) ( )15=4( )6、下列算式中,除数和商各是多少?18( )=( )6 25( )=( )734( )=( )9 29( )=( )97、甲、乙两数的和是16,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求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8、两个数相除,商是6,余数是2,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31,求除数是多少?教学内容数学脑筋急转弯学习目的通过某些有趣的数学习题

19、解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通过对的解答这些习题,让学生懂得要想对的解答题目,一定要充足发挥自己的智力,有时还要打破常规。解答这些看似简朴,却有困惑性的题目,要靠认真读题,领略题目的意思,再通过充足的分析和思考,运用自己的聪颖才智才干巧妙的解决。课前准备活动过程1、中午放学的时候,还在下雨,人们都盼着晴天小明对小英说:“已经持续三天下雨了,你说再过36小时会出太阳吗?”小朋友你说呢?2、一种课外小组活动日,教师进教室一看,来参与活动的学生只占教室里全体人数的一半。教师很气愤。你懂得这天共来了多少学生吗?3、 小林和小蓉两人口袋里各有10元钱。两人去书店买书。买完书后发现,小林花去的钱正好和小

20、蓉剩余的钱同样多。请问,目前她们两人一共尚有多少钱?4、 满满一杯牛奶,小明先喝了半杯;然后添水加满,之后再喝去半杯;再一次添水加满,最后把它所有喝完。请问小明一共喝了多少杯牛奶多少杯水?5、 小黄和小兰想买同一本书。小黄缺一分钱,小兰缺4角2分钱。若用她们俩的钱合买这本书,钱还是不够。请问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她俩各有多少钱?6、一种骑自行车的人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从一种城乡出发去一种村庄;与此同步,另一种人步行,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从那个村庄出发去那个城乡。通过一小时后她们相遇。问这时谁离城乡较远,是骑车的人还是步行的人?教学内容整数加减法的巧算(1)学习目的引导学生观测加减法各数的特性,学

21、会用“凑整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课前准备活动过程“凑整法”简便计算: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如果某些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我们可以把这些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计算,然后根据具体状况进行调节。出示例1、用简便措施计算:29986 54110028733984853703试一试1:用简便措施计算下面各题:39827 336102 1873297 48251003教学内容整数加减法的巧算(2)学习目的引导学生观测加减法各数的特性,学会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课前准备活动过程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巧算:例1

22、、用简便措施计算:9388908791899294试一试1:用简便措施计算:971041019910010398例2、用简便措施计算:999999999999999试一试2:用简便措施求和19999199919919 例3、用简便措施计算下面各题:44672154328857294306957234257359298441试一试3:用简便措施计算72455645176953267133426755226362199238教学内容整数加减法的巧算(3)学习目的引导学生观测加减法各数的特性,学会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课前准备活动过程例1、用简便措施计算:53

23、4(266197)4480(955480)573(242127)试一试1:用简便措施计算187(313202)5570(2870570)597(327203)小结:遇到具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小括号,则不变化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小括号,则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变化。例2、用简便措施计算:100090108020703060405050试一试2:巧算1000991982973964955教学内容整数加减法的巧算(4)学习目的综合运用整数加减法的巧算知识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对的率与速度,进一步感受巧算的魅力。课前准备活动过程用简便措施计算下面各题:

24、1+10+2+20+3+30+4 46+99 23+6827+82+73 8+98+999 5+47+1861+28+39+72 999+99+9+3 25+26+27+5+459+59+59 600+101+102 1+2+3+4+5+6+7+8+9+10456-98 872+284-272 574-397 129-56-44 792-401 2962-10051000-432-168 256-99 105-17-33 6372-1008 321-155+279 381-102 432-154+68 483+254-183教学内容找规律(一)学习目的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

25、,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不久找出规律。课前准备活动过程例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4,7,10,( ),16,19分析: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种数加上3都等于背面的数。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练习一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2,6,10,14,( ),22,26(2)3,6,9,12,( ),18,21(3)33,28,23,( )

26、,13,( ),3(4)55,49,43,( ),31,( ),19(5)3,6,12,( ),48,( ),192(6)2,6,18,( ),162,( )(7)128,64,32,( ),8,( ),2(8)19,3,17,3,15,3,( ),( ),11教学内容找规律(二)学习目的1、对于几列数构成的一组数变化规律的分析,需要我们灵活地思考,没有一成不变的措施,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其她知识,一种措施不行,就要及时调节思路,换一种措施再分析; 2、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图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此类题的突破口。 3、对于找到的规律,应当适合这组数中

27、的所有数或这组算式中的所有算式。课前准备活动过程根据下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12186488157分析:经仔细观测、分析表格中的数可以发现:12+6=18,8+7=15,即每一横行中间的数等于两边的两个数的和。依此规律,空格中应填的数为:4+8=12。练习一:找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916 7 817 5 41291621 51011 9 624 4 91216 735309437841448216教学内容简朴推理学习目的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核心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足运用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推理的根据。课前准备活动过程例1:一

28、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分析:根据“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两袋饼干的重量”与“4袋牛肉干的重量=一包巧克力的重量”可推出: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因此,一袋饼干的重量=两袋牛肉干的重量。练 习 一(1) 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4根香蕉的重量,两只梨子的重量等于一只菠萝的重量,一只梨子的重量等于几根香蕉的重量?(2)3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糖的的重量,12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3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糖的重量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3)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只鸭的重

29、量?教学内容最优化问题学习目的在平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下面的问题:完毕一件事情,如何合理安排才干做到用的时间至少,效果最佳。此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统筹问题。我们还会遇到“费用最省”、“面积最大”、“损耗最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可以从极端状况去探讨它的最大(小)值,此类问题在数学中称为极值问题。课前准备活动过程例1: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个,剪一种饼需要2分钟(规定正背面各需要1分钟)。问煎3个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分析与解答:先将两个饼同步放入锅中一起煎,一分钟后两个饼都熟了一面,这时可将一种取出,另一种翻过去,再放入第三个。又煎了一分钟,将两面都熟的那个取出,把第三个翻过去

30、,再将第一种放入煎,再煎一分钟就会所有煎好。因此,煎3个饼至少需要3分钟。练 习 一1,烤面包时,第一面需要2分钟,第二面只要烤1分钟,即烤一片面包需要3分钟。小丽用来烤面包的架子,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她每天早上吃3片面包,至少要烤多少分钟?2,用一只平底锅烙大饼,锅里只能同步放两个。烙熟大饼的一面需要3分钟,目前要烙3个大饼,至少要用几分钟?3,小华用平底锅烙饼,这只锅同步能放4个大饼,烙一种要用4分钟(每面各需要2分钟)。可小华烙6个大饼只用了6分钟,她是如何烙的?例2: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需要1分钟,烧开水需要15分钟,洗茶壶需要1分钟,洗茶杯需要1分钟。要让客人喝上茶,至少

31、需要多少分钟?分析:经验表白,能同步做的事,尽量同步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此,洗水壶和烧开水不能同步进行。而洗茶壶、洗茶杯和拿茶叶与烧开水可以同步进行。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这样安排:先洗水壶用1分钟,接着烧开水用15分钟,同步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水开了就沏茶,共需要16分钟。练 习 二1,小虎上午要完毕这样几件事:烧一壶开水需要10分钟,把开水灌进热水瓶需要2分钟,取奶需要5分钟,整顿书包需要4分钟。她完毕这几件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2,小强给客人沏茶,烧开水需要12分钟,洗茶杯要2分钟,买茶叶要8分钟,放茶叶泡茶要1分钟。为了让客人早点喝上茶,你觉得最合理的安排,多

32、少分钟就可以了?教学内容楼梯上的数学(1)学习目的通过自主探究找到问题中蕴含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课前准备活动过程例1、聪聪住的这幢楼共有6层,每层楼梯20级,她家住在五楼,聪聪每次回家要走多少级台阶才干到自己住上楼下楼的过程中,也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楼梯中的数学,平常生活中与爬楼梯类似的问题尚有锯木头的段数问题,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等,都是比较特殊的问题。1、爬楼梯遇到的层次问题,重要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从底楼起,楼数比楼梯层数多1。即:楼数=楼梯层数1 楼梯层数=楼数12、锯木头的段数问题,重要明白锯成木头的段数比锯木头的次数多1。即:

33、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3、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重要明白敲的次数比钟声之间的间隔多1。即:次数=间隔数1 间隔数=次数1解决此类应用题,先要考虑以上提到的这些差别,再选择恰当的解题措施。的那一层?分析与解答:聪聪住在五楼,从底楼走到五楼其实走了51=4(层)楼梯。每层楼梯20级,规定从底楼走到五楼的台阶数,其实就是求4个20是多少。(1)聪聪从底楼到五楼要走几层楼梯? (2)聪聪从底楼到五楼要走几级楼梯? 答:聪聪每次回家要走 级台阶才干到自己住的那一层。试一试1:冬冬住在11楼,她她发现第8层到第9层有25级台阶,从底楼到冬冬家一共有多少级台阶?教学内容楼梯上的数学(2)学习目的通过自主探

34、究找到问题中蕴含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课前准备活动过程例2、小红家住六楼,她从底楼走到二楼用1分钟,那么她从底楼走到六楼要用多少分钟?分析与解答:从底楼到六楼其实爬了61=5(层)楼梯,小红从底楼到二楼用了1分钟,即走一层楼梯要用1分钟,因此从底楼到六楼要用15=5(分)。(1)从底楼到六楼要爬几层楼梯? (2) 从底楼到六楼要爬几分钟? 答:她从底楼走到六楼要用 分钟。试一试2:许亮家住五楼,她从四楼到五楼需要30秒,她从底楼走到五楼要多少秒?例3: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用3分钟,一共要用多少分钟?分析与解答:要把木料锯成5段,其实只需要锯5

35、1=4次,每锯一次要3分钟,规定一共用了多少分钟,就是求4个3分钟是多少?(1)把木料锯成5段,要锯几次? (2)一共要锯多少分钟? 答:一共要用 分钟。试一试3:把一根16米长的钢管锯成4段,每锯一次用6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教学内容楼梯上的数学问题(3)学习目的通过自主探究找到问题中蕴含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课前准备活动过程例4:时钟3点钟敲3下,6秒钟敲完;6点钟敲6下,几秒钟敲完?分析与解答:时钟敲3下,中间有2个间隔,2个间隔用了6秒,由此可知每个间隔用了62=3秒;时钟敲6下,中间有61=5个间隔,所用时间就是5个3秒。(1)敲3下钟声之间有几种间隔

36、? (2)每个间隔用多少秒? (3)敲6下钟声之间有几种间隔? (4)敲了6下钟声用了多少时间? 答: 秒钟敲完。试一试4:时钟12秒钟敲了7下,敲11下需要几秒?例5:六一小朋友节同窗们参与队列表演,有32人参与,每4人一行,前后两行间隔2米,这个队列全长多少米?解:(1)可以站几行? (2)有多少个间隔? (3)队列有多长? 答:这个队列全长 米。试一试5:学校组织同窗去看电影,三(2)班40个同窗排成两路纵队,前后相邻两个同窗之间的距离是1米。三(2)班的队伍长多少米?教学内容楼梯上的数学问题(4)学习目的通过自主探究找到问题中蕴含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课

37、前准备活动过程例6:某工厂厂庆,在一条长40米的大路两侧插彩旗,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22面,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解:(1)毎侧有多少面彩旗?(2)毎侧有多少个间隔? (3)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多少米? 答: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 米。试一试6:在学校一条长24米的走廊两边摆菊花,从起点到终点共摆了18盆,相邻两盆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两盆之间相距多少米?练习:1、乐乐家住四楼,每次回家要走72级台阶,如果每层台阶同样多,每个楼层有多少个台阶?2、王阿姨到一幢十层大楼的第八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开,她从一楼走到四楼用了48秒,用同样的速度走到8楼,需要多少秒?3、

38、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花了25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5分钟,这根钢管锯成了几段?4、时钟4点钟敲4下,9秒钟敲完,8点钟敲8下,几秒钟敲完?5、同窗们在两幢楼房间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栽了8棵,这两幢楼房相隔多少米?6、李强用同样的速度在公园的林荫道上散步,她从第1棵树走到第10棵树用了9分钟,当她走了20分钟,她应当走到第几棵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如果路的一边从头到尾种了50棵树,她从头到尾共需要走多少分钟?7*、云和小亮两人比赛爬楼梯,小云跑到3楼时,小亮正好跑到2楼,照这样计算,小云跑到9楼时,小亮跑到几楼?教学内容解决问题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39、数学应用意识。课前准备活动过程学法指引:解答应用题一方面要弄清题意,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通过度析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找到解题措施,最后列出算式,算出成果,写出答案。核心是要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例1:食堂运来一批大米,吃掉24袋,剩余的袋数是吃掉的2倍。食堂运来大米多少袋?分析与解答:规定食堂运来大米多少袋,必须懂得吃掉的袋数和剩余的袋数这两个条件,吃掉的袋数已经懂得,是24袋,因此要先求剩余的袋数,再求出共运来大米的袋数。(1)剩余多少袋大米?(2)一共运来多少袋大米?综合算式: 答:食堂共运来袋大米。试一试1:张大爷家养了18只公鸡,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6倍,张大爷家共养了多少只鸡? 例2:有甲乙两人,甲收藏图书有600本,乙收藏的图课本数是甲的3倍。甲乙两人收藏的图书相差多少本?分析与解答:根据甲收藏图书有600本和乙收藏的图课本数是甲的3倍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乙收藏图书的本数,题中又懂得甲收藏的图书,就可以求出甲乙两人收藏的图书相差多少本。(1)乙收藏图书多少本? (2)两人收藏的图书相差多少本? 综合算式: 答:甲乙两人收藏的图书相差本。试一试2:果园里有梨树60棵,苹果树是梨树的4倍,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