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资本:新视阈(最新修改)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5833148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系资本:新视阈(最新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系资本:新视阈(最新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系资本:新视阈(最新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关系资本:新视阈(最新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系资本:新视阈(最新修改)(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系资本:贫困乡村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研究的新视阈* 本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与方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70633001。 靳永翥 摘要:贫困乡村农村公共服务的供应局限性问题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基于现实环境和资源条件,关系资本(Relation Capital)作为推动贫困乡村公共服务提供的第五种力量或新的理论范畴被提出。关系资本就是从属于某一社群的个人在家庭、社会或政治经济行为交往中所产生的基于血亲、近邻、友谊或价值认同的构造性关系网络,且这种关系网络具有达到该社群某项公共的或共同的目的实现的也许。关系资本作为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子集,只是当这种个人性资源成为公共利益的

2、实现途径或工具时,就具有了准公共性特性。一种村庄关系资本的效能激发离不开精英的作用和亲缘关系的桥梁。通过对欠发达地区4省6县20自然村的实证调研发现,关系资本在贫困乡村的义务教育硬件建设和自然性村庄的基本公共物品生产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特殊政策项目支持或融资渠道是关系资本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创新活动,乡村关系资本就能在被规则限定的范畴内体现其价值和张力,以化解贫困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应窘境。核心词:关系资本;社会资本;贫困乡村;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实证研究作者:靳永翥(1968-),管理学博士,副专家。研究方向:政府改革与地方治理、地方公共政策。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国家改革战略的

3、拟定,全国各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已成大势所趋,而随着新农村建设运动在中国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的逐渐展开,服务型政府建设更是从大政方针走向具体实践,使得以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创新为主旋律的乡村治理改革变得生动而贴近百姓生活。这种改革模式以回应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基本公共需求为重要的价值选择和目的定位,并且随着国家政策转向,一种个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逐渐崛起。但由此就浮现实践上的困惑:政府的资源强势和无所不在的“看得见的手”渗入到乡村的所有领域,或者说,政府全面代理(垄断)农村公共服务甚至私人和家庭服务提供就是最能体现执政能力和政府绩效吗?即便如此,它能完全满足农村社区

4、特别是偏远贫困乡村社区的所有公共需求吗?有无可供替代的选择方案?在理论范畴上,学界有关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方面或政府职能转型是基本一致的,但对于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方面的理论创设或者有关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的理论设想却存在争论。某些宏观政策研究学派的学者们对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持毋庸置疑的观点,在她们眼中,尽管政府存在失灵(Government Failure)的也许,但那些乡村民间社会有关公共事务的小型而零散的自主合伙生产活动于强大的国家财政性提供而言,何足道哉?而乡土学者们则将研究视野下沉,更多的聚焦于民间特别是贫困乡村某些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活动。在她们看来,在那些远离政治控制的偏远山乡,政府由于资源或动

5、力诱因的制约,影响力量已极其孱弱,因此,农民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联合起来进行自救。正是为了弥合这种争论,本研究假设: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乡村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建构中,政府是最重要的和最必需的,但却不是唯一的。如果这种假设成立,就可以推导出三个立论:其一,如果乡村没有挣脱贫困落后的现状,政府将继续承当有关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最重要的责任和发挥核心的作用,除了运用国家资源直接提供,固然还涉及动员乡村社会志愿力量和市场的服务生产潜能。其二, 评估一种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绩效,应当将社会公平中的“起点公平”作为其重要指标。现代服务型政府不仅是讲究老式的效率和成本的政府,更应当是追求公平和公共福祉的政

6、府,亦即通过价值的分派与再分派政策,以保证一国内所有公民拥有最起码的起点公平。对于贫困乡村而言,就是政府要承当起诸如基本设施、基本教育水平、基本生存底线和基本医疗之类公共服务的提供责任。其三,受资源、精力和能力方面的限制,地方政府不也许全盘包揽所有类型的乡村公共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以外,乡村需要凝聚社会资本,以自己的方式行动起来进行自救式生产。村民必须结识到:主线而言,村庄事务不是政府事务,而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许多的共同需求需要通过自身的联合行动才干得到满足。而在西方学者眼中“一盘散沙”的中国乡村社会如何团结起来,以及在自身资源短缺的状况下如何达到自救的目的?由此,关系资本作为一种理论范

7、畴就进入本研究的视野,尽管它临潮流未成为重要的研究范式,但在实践中,其作为提高贫困乡村某些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绩效的重要动力却毋庸置疑。二、乡村关系资本(Countryside Relation Capital)的内涵界定(一)关系资本与社会资本有别于西方“个人本位”社会,中国社会最大特点是“关系本位”,偏远乡村也不例外。“关系取向”不仅体目前文化理念上,同步还附着在社会构造中,并强化成一种“制度化”积淀,形成了带有“圈子主义精神”的“熟人信任”。1在界定“关系资本”概念此前,有必要厘清“社会资本”在本研究中的内涵,由于尽管自19哈尼凡(Hanifan)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以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观

8、点各异,且被运用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诸多领域。在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理论研究的发展逻辑上,有人觉得,它研究经历了老式经济学“有形资本”到新资本理论中的“人力资本”再到当今的群体性人力资本,亦即“社会资本”的研究。2有关其内涵,有如下代表性观点。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1990)最先描述了这个概念:“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视和认知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种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任的“信任状”。3布迪厄的定义指

9、出了社会资本构成的两部分,即社会关系自身和这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同步将“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的核心词汇。可以称之为“资源构造说”或“信任说”。 第二种 “网络关系说”由科尔曼(Coleman,1990)提出。她将“社会资本”的内涵界定为“个人拥有的社会构造资源”,其内容涉及社会团队、社会网络和网络摄取;社会中的个体只有通过社会团队的成员资格和社会网络的联系并在此基本上进行网络摄取,才干得到社会资本的回报。她还指出了社会资本(在后来的学术研究中布满争议)的两个性质,即不可转让性和对于收益者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4对社会资本研究有着突破性奉献的学者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 D.Putnam,1

10、992)则觉得,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性,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可以通过增进合伙行动而提高社会效率。5在这里,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和公共政策联系起来。她还指出,信任应当是社会资本最核心的因素。可称之为“功能说”。波茨(Potts)则提出,社会资本是一种人通过她们的成员资格在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构造中获取短期资源的能力获取社会资本的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而是个人与她人关系中涉及着一种资产;社会资本是嵌入的成果。这可以称之为“能力说”。林南(Nan Lin,)则将社会资本“操作化”地定义为“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6姑且称之“新构造说”。也有人将科尔曼、帕特南等

11、归为功能主义流派,将格兰诺维特、布迪厄、林南、伯茨等归为构造主义流派。7社会资本虽然无形,却以载体作支撑,如家庭、关系网络、社会信奉、信任和惯例等。8如此看来,从性质看,社会资本既可以作为一种构造性资源,也可以作为实现目的的工具依托,也可以作为一种存在的活性状态;从过程看,它既可以作为一种社团性交互性的活动过程,又可以作为在人际网络中的个体能力体现。根据布坎南的解释,信任、网络和规范等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目前的学术界,从全面笼统的角度研究社会资本的较多,而从某一种具体视角例如从“信任”或“网络”入手进行细致研究的则较少。结合贫困乡村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研究主题的实际需要,本研究更倾向于将社

12、会资本作为一种实现某种(准)公共目的的工具,亦即行动者通过自身拥有的关系网络获得资源,(在实现个人目的的同步)为特定社群共同体带来福利。林南的另一种定义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社会资本概念背后的前提是相称简朴明了的:盼望在市场中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9在这里,社会关系成了核心词汇,而社会关系重要就是指关系网络。如果这种界定成立,就可以对关系网络进行分类。一般而言,无论强关系还是弱关系(Nan Lin,),关系网络就是以许多种体的社会关系彼此交错而成的;而以某个个人为中心的关系网络则涉及血亲关系、朋友关系、近邻关系和社群关系。无论何种关系资源的运用,都应当是为了实现某种(准)公共的或共同的目

13、的而进行的信任式互动和利益互换,那些基于不信任的互相运用(例如潜规则)或者为了纯正的个人收益而动用的关系网络就不在本论讨论之列。诚如科尔曼所言,这种(基于关系网络互相间信任的)社会资本就具有了成果产出的(准)公共物品性质。但由于关系资本是以个人为单位而彼此拥有互相交错的,并且在互动中新的关系网络又会形成,因此,作为构造性资源(Coleman,1990;Nan lin,1993),其在某种限度上应当可以互相转让和共同分享。从这种定义看,关系网络就成了决定社会资本产出能力的重要元素。由于社会资本涉及诸多的内容和要素,或者说存在着诸多载体,譬如信任、社会网络、邻里守望和互惠规范等等,因此,这些要素只

14、有在为实现某一(准)公共目的做出奉献时才干体现价值。就像帕特南在研究意大利北部地区的制度绩效那样,它们通过增进合伙行动而提高社会效率。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些载体或要素在运作中转化成生产力后来,它们才干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故此,关系网络产生效用就称为关系资本,互相信任产生效用就是信任资本,互惠规范产生效用就是互换资本,等等,它们都属于社会资本的子集。这样看来,关系资本以人际关系网络为载体,当这种要素在特定社群共同体内持续发挥作用,或者在更具体的层面呈现社会资本的张力,关系资本就具有了特定群体内的准公共价值和共同行动中的工具性特性。这里要避免进入一种误区,就是将关系资本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目的的工

15、具。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解释,公共利益是个人需求的简朴加总或汇集,但公共物品一般状况下却是不可分割的,例如社区马路、下水道和治安,因此,只有将人际关系网络作为实现社群某一共同目的的手段时,对关系资本的研究才故意义。个人关系资本充沛的社群,社会资本肯定充沛;但社会资本弱化的社群,个人性关系资本就不一定弱化。整体而言,社会资本差的村庄,其集体行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就必须调动社会资本中的某些要素,以推动集体行动的也许。这时,运用个人关系网络获取外部资源就成为一种方略。观测那些社会资本极其脆弱的偏远山村就能发现,某个人通过(外围)良好关系网络所获得的资金、物质或政策性协助有也许促成该社群某些或某类公共

16、物品的成功生产或改善村庄面貌,甚至改良社区社会资本的构造状况,这时的关系网络就成了关系资本,并成为贫困乡村社会资本的重要生成力量。(二)乡村关系资本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关系资本”是美国经济学家布鲁斯.摩根(Bruce Morgan,1980)在写作关系经济中的方略和公司价值一书时最先使用的概念。按她的理解,作为公司发展的一种手段,关系资本在公司经营方略中有多种体现手段或方式。但作为一种研究范畴,关系资本后来并没有为西方学界所看重,相反是在文化和制度不同的90年代后的中国,关系资本开始进入少数学者的研究视野。但多数状况下,关系资本研究被用于个人目的达到或者“潜规则”运营的手段分析,因此,这些研究

17、成果与本论的考察主旨不太契合。本研究重要从积极的层面,从资源极其缺少的贫困乡村社区公共物品生产与供应的层面,考察村庄关系网络对于社区公共物品生产在资金、规范约束和集体行动等方面的意义,并且只有当这些关系网络转换成实际的动力后来,人际关系网络才干成为关系资本。由此,研究者给出的一种定义就是,关系资本是从属于某一特定社群的个人在家庭、社会或政治经济行为交往中所产生的基于血亲、近邻、友谊或价值认同的构造性关系网络,且这种关系网络具有达到该社群某项公共的或共同的目的实现的也许。依此界定,关系资本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理解:其一,关系资本属于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子集。关系资本是由个人人际关系网络演化而来的,只是

18、当这种个人性资源成为公共利益的实现途径或工具时,就具有了准公共性特性。其二,关系网络是一种个人所拥有的空间上超越于特定社群的并能从中受益的虚拟资源。人际网络是通过互相交流形成的价值共同体,具有虚拟资源的特性。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步,这种资源也具有目的功能性,那就是能使关系参与者本人及其社群受益。其三,关系网络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具有实际的能达到该社群某项(准)公共服务提供或集体物品生产的利益目的,也可以说,这是关系网络转换成关系资本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乡村关系资本:居住于某一特定乡村社区的某个家庭或者某些人,她(们)可以通过其所拥有的(外围)人际关系网络,达到社区某项公共服务供应或者

19、某项集体物品生产的公共目的,这些人际网络以血亲、近邻和友谊等为重要载体。该定义并不排除一种状况,就是某些乡村精英为了达到社区某一公共性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寻找新的外围关系网络的也许性。考察乡村关系资本,不仅在于学术的需要,更是欠发达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贫困乡村社区公共物品生产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现实需求。在实地考察中可以发现,关系资本甚至可以作为乡村公共服务维持性生产的第五种力量,相称一部分村庄的基本设施建设和农业扶贫项目都是通过关系资本谋求资金、物质或政策支持的,这其中,村庄精英或村庄外流的知识精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社会学家帕累托觉得,社区精英可以定义为社区中那些具有特殊才干、在某一方

20、面或某一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社区成员,她们往往是在权力、声望和财富等方面占有较大优势的个体或群体。10也就是说,一般状况下,村庄精英比村庄一般成员在资源(信息、权力和关系网络等)拥有、能力和影响上占据相对优势,并且只有在这种优势转化为一种对村庄集体性事务的奉献后来,精英才干获得村庄成员的承认或拥戴,或者对村庄内部治理构造产生影响。乡村精英分为掌握正式权力的体制内精英、外流她乡的知识型精英以及游弋于体制外具有动员能力或控制着老式文化资源或经济资源的边沿精英,或曰体制外精英。这里考察的村庄精英,重要指体制外精英和外流的知识精英;固然,如果体制内精英通过其关系网络获得了村庄公共物品生产在资金、物质

21、、技术或政策方面的扶持,也属于关系资本的讨论范畴。不同于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属于特定社群内可以共享成果的能动性资源,并且也只有关系资本对一种社群的公共事务做出积极奉献时,对社会资本的讨论也才故意义,村庄精英也才干巩固或抬升自己的领袖地位。因此,村庄精英也应当作为乡村关系资本研究的重要考察对象。三、乡村关系资本理论的实践考证(一)关系资本:贫困乡村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创新的第五种力量 根据本研究假设,根据有关力量要素在贫困乡村公共服务提供活动中的作用限度,如果我们将强大的国家(或政府垄断)直接生产称为第一种力量(但由于也许的“失灵”问题,需要谋求新的公共物品生产方式作为替代),那么,与之相应的市场就此

22、显现出效率优势,故将公共物品外包生产中的市场化竞争作为第二种力量;但市场不是万能的,由于外部性和逆向选择的问题,因此,民间合伙或公民社团中的志愿行动就成了在某些公共服务提供中弥合政府与市场缺憾的第三种力量;鉴于目前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构造性势力及其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不断壮大,本论将其作为第四种力量;然而,在那些偏远贫困乡村,许多公共(集体)物品的生产存在着资源紧缺、资金有限与社团性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的紧张矛盾,又或者迫于政治责任和环境压力,通过关系网络谋求公共服务的对口增援已成为一种有效方式,于此,我们将关系资本作为乡村公共服务维持性生产的第五种力量。此外,尚有由家庭间互助式生产

23、构成的第六种力量,以及由慈善组织或援外组织构成的第七种力量。它们由此形成乡村公共服务提供的多种组合或多厚利益博奕关系,如图1。 图1 贫困乡村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创新多重要素组合图 农村政府 事业单位乡村公共服务 务 家庭乡村集体行动 市场关系资本 援助组织 注:实线双箭头表达互动强关系,虚线双箭头表达弱关系,单箭头表达单向关系。此图代表贫困乡村7种参与要素相邻间关系及其与乡村公共服务关系之间的一般性特性。村委没有形式化的作为一种要素归入本研究分析,一方面是村委在农村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尴尬角色,另一方面它在政府直接提供和乡村集体行动中都也许扮演着复杂角色,因此,本论并不排斥村委的作用。为什么将关系资

24、本作为乡村公共服务维持的第五种力量,重要在于其在国内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偏远贫困乡村的重大奉献;与前几种力量相比,也许其显得在建构上的虚拟性和运作流程上的非程式化,但在改革开放后来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中和新农村建设大潮的实践中,关系资本已经凸现出其应有的价值。由于这里重要考察关系资本在贫困乡村社区民间合伙性事物上的奉献限度问题,因此,对于外部作用影响下的社会资本建构问题暂不进行讨论。美国学者摩尔(Moll)曾经对中国村庄的合伙困境问题作过这样的描述,“和印度、日本甚至欧洲的某些地方相比较,中国的村庄显然缺少凝聚力。村庄大部提成员为一项共同的工作而进行合伙的状况很少发生,而此类事在一定限度上可以培

25、养成员休戚与共的习惯和感情。中国的村庄与其说是生活和功能性的共同体,还不如说是许多农家的聚居地。因此,人们常常谈到中国社会是一盘散沙,这绝不仅仅是卖弄政治辞藻。”11也有中国学者觉得,在民间组织合伙上,由于农民只考虑个人利益最大化,最后必然使村庄公共事务陷入囚徒困境;由于无法克服搭便车行为,从而导致农村公共品供应的严重短缺12。这种中国农民“原子化”观点在贺雪峰专家那里也得到支持,她觉得,目前中国农村的主线问题不在于理性的农民不精于计算,而在于这些农民太在乎计算个人的经济利益,而又不大相信与其她人合伙。其实,这只是说出了中国农村的一种表象,或者说这种论断至少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缺少前提条件的。

26、从本研究前述有关欠发达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提供民间自愿机制的大量个案分析中就可以发现,贫困乡村存在着大量民间合伙成功的例子,我们只有将乡村集结性行动搁置于具体的民间事务合伙上来讨论,或者基于特定村庄成员能提供的资源支持水平或者群体构造性知识积淀来讨论,才故意义。的确,理性的农民太过于个人得失或狭隘收益的计较,但想一想经济状况和物质条件更好的都市市民何尚不是如此?这事实上波及到有关人的普遍本性的形式理论的问题探究,而不能作为中国农民的“劣根性”问题;加之贫困乡村致富渠道有限、资金短缺,一种作为家庭的甚而社区的成员,她一方面考虑的肯定是自己的温饱、安危和家庭的开支,另一方面才会考虑村庄公共事务的合伙。

27、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贵州、鄂西、湘西和渝东4省20自然村的实地考察后发现,在诸多村庄成员参与的共同事务中,宁愿接受道德谴责而“搭便车”的仅为少数,只是随着参与者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参与者也许选择机会主义路线。以鄂西相邻的3个村庄联合生产自救为例,出工人数按每受益户平均1人计算,合计78人,即便浮现搭便车问题,其几率一般通过规则约束也被限制在7.7%如下。自发性集体物品生产活动破产的重要症结还是资金和组织上的问题,也就是村庄精英流失、关系资本弱化和农村政府制度性资源的供应局限性。(二)乡村关系资本的实证分析乡村关系资本需要以关系网络为桥梁或者通过另类精英发挥作用,它不单单能使网络拥有者本人受益,并且

28、运用得当能为社群或社区的公共福利实现做出重大奉献。因此,通过村庄精英的作用调动起关系资本,对于某些社区公共需求满足大有裨益。按照李军的理解,村庄精英具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她们是农民组织化的凝结点,社会网络的编织者;其二,她们是社会规范的维护者,道德舆论的倡导者;其三,她们是社会关系网络的连结者,外部网络资源的拓展者。13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乡村精英可以让那些弱关系网络的偏远贫困乡村获得更多外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甚至倾斜性政策关注,从而一定限度上保证村庄物品生产民间集体行动的也许性。如果说中国偏远贫困乡村属于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73)笔下的“弱关系”,那么在关系资本的建立和获

29、取上,乡村精英就有着更广阔的舞台。接着,本研究将运用个案研究措施,重要从如下两方面对乡村关系资本在贫困乡村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奉献进行实证研究,然后进行一种归总简评。其一,乡村关系资本在义务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中的作用。90年代是中国“普九”的核心时期,也是世行贷款项目在贫困乡村投产从事中小学基本设施建设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毕竟欠发达农村地区广阔,需要专项资金的学校众多,而审批的项目每年在某一地区都是有限的,而这些项目审批权或资金划拨权就掌握在某些少数部门(如筹划发展委员会、财政厅或较高档别的教育主管部门等)或者少数官员手里。因此,为争取这种稀缺资源的“无硝烟之战”就为关系资本的调动或运用发明了舞台。

30、在研究者收集资料的4省6县的10个贫困行政村,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动用某人或某些人的关系网络争取专项资金办学的事例。而事件产生关系大多数都是在乡村精英之间,或者与本地有亲缘关系外出工作并掌握着稀缺资源的知识精英和本土精英之间;但也有也许是其中的一者,另一方也许是地方政治精英或者被邀约激活关系网络的一般乡民,由于她拥有也许给本地或本村带来公共福利的关系网络而被政府或民间临时组织聘任。M镇从属E地区。90年代,E地区教委一重要领导X就出生在M镇C村。按本研究假设,X就是C村通过个人奋斗而从大山走出的知识精英,并且掌握着稀缺资源(项目审批权和资金划拨的协调能力)。由于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中间环节多,B县教

31、委和M镇政府始终为世行项目贷款审批的事无计可施。在获悉这一状况后,政府决定运用这一关系资本为本地普九教育多上点项目,以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同步也为自己多捞点政绩。但在新任镇镇府领导班子与上级的关系疏通上,由于关系网络“不搭界”,由政府直接出面效果也许不会较好,政府只得运用多方委托人协助办理此事,由此,X之弟X2成了镇政府关系资本调动的重要砝码。X2有驾驶执照但闲赋在家,M镇政府于是授意H管理区与C村协商,将村内闲置的中型拖拉机以最低折价卖给X2。X2有二女,大女已辍学在家务农,小女上小学6年级但功课差。政府通过协调,以特招的方式让其女在镇初中重点班就读。然后,由政府牵头,X2作为血亲关系网络的直

32、接联系人,陪伴有关人员前去拜谒送上家乡特产,与X接上头,呈上有关申请材料。不久,该镇的两个镇初中都获得世行贷款项目,不仅新修了教室、学生宿舍,还腾出少量资金修建教师住房(固然教师也集了资)。紧接着,地处该镇的S高中和几种镇小学也获得了项目贷款,从而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县教委也通过该镇打通关节,使得该县提前获得了比其她县更多的世行贷款项目和其她国家扶贫项目。看到上级尝道甜头,地处C村附近的村完小和P初中也如法炮制。P初中以给X仍居住于家乡的老妈妈过生日祝寿的机会与X获得联系,并直接跨级递交了申请材料。尽管该校校长由于此举被镇政府和县教委在校长大会上点名批评,但随后的项目申请还是被上级批准,资金到

33、位后,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随后,C村完小也故伎重施,以拉校友的借口谋求X的协助,使得X开始厌烦基层的这种做法。但碍于老乡情面和关照回馈家乡的热情,该村完小的但愿小学项目申请还是获得了批准,并在X的协调下不久获得了专项扶贫资金,盖起了美丽的小学教室。C村完小就是通过这种关系资本提前获得了比其她小学更多的专项扶贫资金拨款。这种例子还诸多,在笔者调查过的湖南花垣县、重庆秀山县、湖北长阳县和贵州长顺县等都存在着诸如此类的大量案例,不再一一列举。动用关系资本的目的都差不多,重要是为了扶贫之类的项目申请或资金到位,或者更狭义上的村庄公共物品生产资金上的扶持,只是其通过关系网络获取专项资金的手段和方略不同而

34、已。以贵州P乡为例,乡政府曾于90年代做出了对于凭借个人关系网络申请到项目资金的个人兑现“嘉奖”的允诺;在湖南B镇,对于有能力与有关的上级项目审查部门获得关系或通过熟人关系申请到项目资金的,其可以获得一种转户口指标,或者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抽成;在重庆X村,有一位村民由于通过海外亲缘关系获得一笔数目不小的慈善捐赠款,其子女的工作得到“奖励性”安顿;在湖北K镇,能否通过关系资本获得扶贫项目或重大经济投资项目已成为农村官员升迁或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等等。虽然这些做法近乎越轨甚至付出了少量制度性成本,但通过关系网络的成功运用,欠发达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乡村的基本教育硬件设施已得到大大改善。据不完

35、全的调查数据显示,在90年代普九和世行项目贷款期间,直接或间接通过关系资本获得项目资金的占了总投资项目的60%左右,而直接通过关系资本获得项目投资的则占了被调查总项目的26.8%,在后来的基本教育服务提供中,关系资本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关系资本的拓展性运用中,目前又浮现了某些新现象,就是通过人际关系网络或媒体网络获得的公司爱心捐赠、网民分散性捐款、慈善机构捐款和海外关系捐赠越来越多,显然,这已逾越本研究所讨论的关系资本的狭义内涵。在网络上可以看到,湖南新塘乡玉龙村在外求学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宣传和联谊活动谋求捐赠,成立屈原乡村图书馆重建乡村文化,14云南惠阳黄茅岭村通过惠阳老乡会将村完小设施和学

36、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拍照上网谋求增援,15等等。这些通过海外关系或新型的媒体网络谋求增援的事例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将越来越多。其二,乡村关系资本在基本公共物品生产方面的作用。在乡村基本公共物品(涉及路、水、电和基本医疗条件的改善等)生产方面,关系资本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种功能也重要是通过乡村精英的成功运作完毕的。这里仅以村庄道路修建为例,其重要表目前如下方面:村庄外流知识精英的回馈性捐资、扶贫性项目拨款的争取、物品生产的活动组织和维修中的规则建议或安排等。还需要注意到的是,由于某些因素,关系资本不仅仅具有积极的作用,也也许产生悲观影响。下面就是这样一种对比性例子。湖北C县N村与湖北B县X村交界,都属

37、于典型的多民族杂居的偏远山区。虽然N村的地形更复杂修路难度更大,但N村却早在就获得两条村级路的扶贫项目资金,其重要得益于该村村长K在自然村中的威信、在行政村的号召力和对外围关系网络的有效挖掘。与N村相比,X村尽管居住分散但地势却相对平坦,早在90年代初,村委就组织修建了两条毛公路,但由于后来农村政府与村民的关系僵化、对关系资本作用的忽视、村集体财产流失和村庄自我组织能力的下降,直到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开展后的,才任务性的获得其中一条村道路的硬化项目资金。X村拥有的关系网络其实要比N村好得多,由于在90年代,出生在该村的政治精英L1在S库区移民办公室任重要职务(副厅级),尚有一位出生于该村的

38、知识型精英L2在地区筹划发展委员会任职。虽然政府早在90年代就通过这些关系网络争取到90多万的乡公路项目资金立项,并由L1指定只能用于镇公路与该村公路的贯穿。但由于政府和村委公款吃喝严重、干群关系紧张信任度低,并且政府忽视了与其血亲关系农村家庭的沟通工作,L2的爸爸于是致电L2,令其告知L1,政府的做法不得民心,应当取消该项目审批,“资金没来路还没动工政府就开始宴请起来;与其让她们挥霍还不如不拨款”。此后,有关部门通过再次实地“调查论证”,得出不适宜立项的结论。就这样,一笔几乎到手的扶贫资金项目就由于L2爸爸的一句话给弄没了。即便到X村进行公路硬化时,由于村委财务空壳,打路基是偷梁换柱挪用的D

39、自然村农户在修小河峡电站时的山林补损的公益提成款,且获得项目主管官员的支持和默许;而D自然村却没有因修该路受益,许多农户至今仍在联名告状。因此,完全运用单方的行政强权提供乡村公共服务也并不可取,有时也会损害公平。 N村则不同,动用关系网络给自己获得某些利益和政治资本的同步也给村庄带来福利,是K从村长提任村书记并连任至今的诀窍。这不仅给村里办了实事、笼络了村民、构建了良好的村庄内部关系网络,并且通过关系资本的挖掘找到新的外围关系网络,稳固了原有的乡村政治地位和民间影响,甚至某些体制外精英在她的沟通运作下,也协助配合她的动员、组织和领导活动。K不仅动用关系资本打通政府关节争取各项扶贫资金,甚至还跨

40、县寻找运用关系资本。F是N村人,但在B县扶贫办任重要职务,且负责当时两县交界省道的协调工作和其她扶贫项目督察。K运用F下乡考察的契机,通过其亲属送土特产搭上关系,再由F跟C县扶贫办联系,由此使N村获得了比其她村更多的扶贫项目资金,如部分扶贫性电视和接受设备、小水窖工程、电网改造、“五改”项目拨款和村公路硬化指标,等等(K也常常运用这种关系网络自己承包一点小工程,获取某些个人收益)。当许多工程的资金到位后来,对村民进行组织和动员就不再是难题,只要但是多掏经济拮据的村民的口袋,在出劳出工问题上,绝大多数村民都会积极配合,这就是在许多贫困乡村,那些村庄集体行动能否顺利组织起来的主线症结。不是她们不乐

41、意行动,而是在精英和老式文化流失、资金局限性、干部信任度低和村庄“弱关系”的背景下,集体行动由于通过半途而废或失败的多次洗礼,使得许多村民不肯再做“无谓”的努力,并由此人心松散,合伙精神和公共理性逐渐丧失。在其她地方也可以找到大量的此类案例。C是重庆Y村通过读书奋斗出去的知识精英代表,曾于国外留学,在美国有过短暂奋斗史,懂四国语言,博士学位,现于南方某大型公司任要职,是本地远近闻名的才子加富翁,人际关系网络较好。98年回老家探亲,看到家乡贫困和小学危房,当时就自己捐赠了10万元。春节期间回老家,她不仅再次捐钱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并且通过关系网络(其一同窗亲戚在本县扶贫办任要职)联系上级有关部门,

42、接通了涉及其老家村庄在内的4条村庄公路支线,有两条还进行了水泥硬化。后来在她的倡议和村委组织下,各村庄还就公路维修起草了保护合约,并在资金持续性筹集、维修责任和监督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乡政府也特别注重,还派专人负责协调这几条路的修建工作。由于欠发达农村地区各方面存在的普遍资源困境,对于有限的扶贫资金来说是勉为其难,在扶贫项目审批权争夺上相称剧烈,在慈善组织的捐赠或其她形式的项目资助上也是如此,因此,动员乡村关系资本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性选择。四、结语:充足挖掘关系资本,改善贫困乡村村庄公共物品的供应窘境12月-7月,在笔者实地调研过的4省6县10个贫困村中,目前已有8个村有了硬化的村主干

43、道,此外2个村近来也获得了扶贫性项目拨款。如此看来,似乎有关欠发达农村地区基本设施生产资源供应局限性的论断显得有些荒唐,但状况并非如此简朴。其问题重要潜藏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共物品产出之后进行持续性维护的资金问题,由于乡村公路、水库水渠和提灌站一类的东西使用频率高损耗严重,或因其她附带产物堆积使得该物品不能发挥正常功能,需要及时维修或清理;二是对于山大人稀居住分散的山乡农村而言,给每个行政村修建一条主干道也就是“跑马观花”而已,难以解决更多本地村民出行和运送需要,各自然村庄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特别是基本设施建设才是问题的核心。在资源紧缺、经济贫困的乡村,此类需求更甚。因此,村民急需的是能吃上干净的

44、水、用上便宜而能正常照明的电、孩子上得起学、收入有保障,并且外出赶车不再需要起早摸黑。笔者以此对重点参与观测的10个自然村中的5个做过记录,有关公共物品生产和维护的持续性问题,可参见下表。表1 村庄集体物品供应存在问题及因素分析 村庄名称集体物品名称存在问题重要因素分析大补羊村庄公路支线牛羊粪便随路可见 少数民族陋习,缺少持续性管理措施水渠被暴雨冲毁,没有修补 外包生产导致质量问题,缺少维修资金柳家山小水窖水质差,饮用不达标 缺少资金购买抽水设备或修建引水渠村级小学 小学生上学距离太远 行政村合并;大山区交通不便东溪坡电网因电杆和线路,漏电严重 地处山区,政府不注重该村公益设施建设村庄公路支线

45、半拉子工程无法通行 村委将该村公益提成款挪修其她村道叉尔河集体林木偷伐乱砍,植被遭破坏 管理措施实行不到位,缺少育林基金通村公路随意堆晒导致交通事故 属于过村的省道,管理地属责任不明王家屯环境卫生露天厕所苍蝇和臭气 缺少新村建设规划,生活习惯水库漏水,抗旱能力差 外包生产中的质量问题,随意开水闸在这10个自然村中,有3个村的公路支线至今还是断头路,由于缺少有效的民间组织性生产和外围关系网络联系而正经受着集体物品提供失败的痛苦;有4个村是很窄的毛公路,或者承受能力差,一遇暴雨冲刷或车辆碾压成槽,其她车辆再也难以通行,故公路修整的民间责任界定和资金支持就成了最大困难;有一种村庄的公路由居住于该村庄

46、的村委书记以村主干道扶贫申请立项的方式修通;有一条村庄支线是国际援外机构捐资,并委托非政府组织发动村民集资投劳,通过“参与式”管理模式修建;尚有一条是本村外流的知识精英通过关系资本谋求对口增援修建而成。乡村关系资本如何发挥作用,这就波及到组织和运作媒介问题。如前所述,乡村关系资本需要通过村庄精英的成功运作才干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没有精英的作用或者亲缘关系的桥梁,这种没有在村庄公共服务提供上发挥作用的虚拟事物只能算得上是一般性的关系网络(社会资本潜在的构成要素)而不是关系资本。“原子化”的中国农民的确需要组织起来,但组织起来的前提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组织和奋斗的目的,或者她们的担忧虑与否需要提前

47、考虑,这都要通过关系资本的转化功能进行解决。如果我们不进行事前的精心准备,没有制定出有效的对于搭便车行为的选择性鼓励措施,或者没有谋求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就运用行政手段或者简朴的民间动员发动和组织起农民生产,最后很也许又是半拉子工程,或者群众性大量募集资金的失败,或者集体行动的破产。概言之,欠发达农村地区乡村公共服务提供和村庄集体物品生产无外乎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组织和克服搭便车的问题;二是如何划分参与者责任和集体物品的持续性维护问题;三是如何获取资源和资金支持的问题。就贫困乡村而言,第三个问题才是问题的核心。由于离开政府和国家的庇佑后来,村庄成了资金空壳,村民自筹资金的能力极其有限;如果能获

48、取一笔项目资金,其她问题迎刃而解。资金短缺是导致自然性村庄公共物品供应短缺的最主线因素,而这可以通过村庄精英有效的运用关系资本得以解决,至少在目前(除了村庄自筹),尚没有比这更好的获得资金的措施。固然,关系资本的第二个作用在于通过精英的有效组织,克服搭便车和投机主义行为,毕竟总有人存在着弃公为私或完全自利的心理。通过调动关系资本解决村庄集体困境的精英主义观点与草根民主理论和“参与式”管理理念并不矛盾,由于每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存在差别,现实中也的确有某些人在某些方面先知先觉或者觉悟和公共精神境界更高,或者资源摄取能力和影响力更强,她们可以成为民间自愿性合伙行动的带头人和组织者;如果缺少有组织的参与

49、和有秩序的集体合伙生产,这种参与和生产就不可避免会浮现“一盘散沙”。因此,一种村庄关系资本的效能激发离不开精英的作用。只有解决了村庄物品供应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潜藏于社会资本构造体系中的关系网络才干成为有实用价值的关系资本。也就是说,当既有的制度绩效下降或政策运转不畅时,机制创新可以弥补这种缺憾;通过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创新活动,乡村关系资本就能在其被一定规则限定的范畴内体现其价值和张力,以化解贫困乡村特别自然性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应窘境。注释:这里重要指通过正式规则协助或引导的非正式规则(或民间行动规则)的制定、监督、执行和惩戒。根据学术规范需要,凡本文实证分析中所波及地名、人名,一律用英文字母替

50、代。如此看来,X因工作忙与其弟的联系似乎并不紧密,并且先前没有实质性的协助,由于作为地区教委重要领导的弟弟的女儿也提前辍学。故此,在关系资本没被调动起来之前,即便是最能激发潜能的亲缘人际关系网络也只能是处在休眠状态。但通过但愿工程项目拨款项目审批争取活动,X2也与X获得直接联系,数年后,X安排X2之女上中专,毕业后被安排在Y镇财政所,这就叫投报桃李,本也无可厚非,毕竟别人给该镇争取了相称多的项目。参照文献:1赵泉民,李怡.关系网络与中国乡村社会基于社会资本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8).2黄锐.社会资本理论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6).3美亚历山德罗.波茨.社会资本:在现代社会学中的缘起

51、和应用A,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8-112.4 美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本M,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53-70.5美罗伯特.D.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美林南.社会资本:有关社会构造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24.7 耿敬,李琰珺.人际关系资本与关系资本借贷J.社会,(3).8 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7.9美林南.社会资本:有关社会构造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8.10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8.1

52、1美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来源M,拓夫、张东东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165-166.12吴光芸,李建华.哺育乡村社会资本、增进农民合伙J.现代经济管理,(2).13李军.乡村精英:农村社会资本内生性增长点J.调研世界,(3).14屈原乡村图书馆的博客.让我们的书在遥远的乡村散发芬芳EB/OL. http:/blog. qylibrary, -12-26.15惠阳同乡会.这些孩子第一次吃上肉EB/OL.英文摘要Relation Capital: As the New Threshold to the Study on Rural Poverty Public Services P

53、rovision Mechanisms Jin Yong-zhu Abstract: On the background of service-oriented transi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olicy of building new rural ,the rural public service supply shortage ha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the government is putting in a lot of resources to improve gradually, howe

54、ver, some of the basic needs such as infrastructure, medical care and schooling and so on are still difficult to be resolved in rural poverty (especially in the remote natural village). Therefore, the theoretical circles need to seek a new alternative program of government as the only role of rural

55、poor public services provision, or the new mechanism. The study assumed that, in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poverty in practice, the Govern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essential, but it is not the only; innovation of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can make up for some

56、of the defect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Relation Capital as a public servi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poor of the fifth forces theories or new areas has been put forward. Relation Capital is part of a community of individuals in the family, social or pol

57、itical and economic actions arising from the exchanges based on blood, as close neighbors, or the value of friendship recognized by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twork ,and this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ommunity to reach a certain of the public or a common goal may be achieved.

58、 Only when its resources become a way to achieve the public interest or tool, Relation Capital can have a quasi-public nature. Relation Capital stimulating the performance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role of the elite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bridge in a village. On empirical studies in 20 natural

59、villages of 6 Counties in 4 Provinces in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 , Relation Capital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ardware construction in the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 basic public goods production in natural villages, or special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project financing. Through m

60、echanisms innovation of the public services provision, Relation Capital will be able to embody in the value of tension by the limited scope of the rules ,and to resolve the dilemma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provision in natural community of rural poverty. Key words: Relation Capital; Social Capital; Rural Poverty; Mechanisms of Public Services Provision; Empirical Study.作者:靳永翥(1968-),男,湖北巴东县人。管理学博士,贵州大学内聘副专家。研究方向:政府改革与地方治理、地方公共政策。通讯地址:贵阳市花溪区 贵州大学经管学院 公共管理系 靳永翥教师 550025 电话: 信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