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高职校企合作的关系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5830957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区域经济与高职校企合作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与高职校企合作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域经济与高职校企合作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与高职校企合作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与高职校企合作的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究 基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与区内高职教育分析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创新应用型人才,从而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样也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培育的人才也可以为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因此,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内高职教育的相互协调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时代背景下,此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经济;半岛蓝色经济区综述: 众所周知,在当今世界,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资源禀赋的

2、多少, 而是人力资源,尤其是那些具有高素质和掌握了高技术的人才,已经成各企业甚至国家争夺的焦点。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指出,现代经济发展不是取决于自然资源禀赋或资本存量的多少,而是更主要的取决于人的质量,从而一国或地区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一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又影响着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与经济发展有着更加密切关系的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办学目的正是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办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3、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的提出,必将对半岛区域内的高职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对于高职教育也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是在如何处理好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务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也面临着就巨大的挑战。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1. 相互促进纵观我国的经济版图和高职教育分布,不难看出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地区的高职教育的水平也相应的较高;而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其高职教育的水平也相应的较低。这是

4、因为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当地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样高职教育的发展也会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高职教育是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等发面。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观,必定是统筹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若离开了高职教育的有力支援,发展观的科学性必将受到冲击,最终牵制和拖累区域的经济发展。2. 需求与供给高职教育的主要办学目的就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尤其是那些能够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去的优秀人才。也就是说,高职教育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地方的一项人力资本的前期投资,而这种投资必将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长久的、巨大的收益。

5、作为人才供给方的高职教育应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好好把握人才需求的动向,以市场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提前做好计划、确定目标、利用资源、促进就业。每一年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有数百万之多,很多的毕业生深受就业困扰找不到理想工作,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许多的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处于缺人的状态,可见人才的需求方还有很大的需求能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要特征和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要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其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一区三带八产业九核心”,即依托沿海七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形成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带:一是在黄河三角洲高效

6、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二是在胶东半岛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三是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突出发展与海洋经济密切相关的八大产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等。重点建设九大核心区(两个海上新城、七大临海产业聚集区):潍坊海上新城、丁字湾海上新城、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青岛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烟台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海州湾重化工集聚区、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等。1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

7、设对区域内高职教育发展的机遇1.1 有效供给在半岛蓝色经济区7 城市中,人口总数将近4000万,具体分布如下(见表1),表1 半岛蓝色经济区7 城市人口分布城市名称人口数量(万人)青岛市871.51烟台市696.82威海市280.48潍坊市908.62日照市280.11东营市203.53滨州市374.85总计3915.92其中0-14岁的人口为1507.43万人,占15.74%;15-64岁的人口为7128.90万人,占74.42%;仍然处于明显的“人口红利”期。2山东半岛院校基本上是从区域内得到绝大多数生源,毕业生大部分在本区域就业。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但是半岛内的生

8、源还是很充足的;半岛蓝色经济区覆盖山东青岛、烟台、潍坊等七城市,区域内共有高职高专院校32 所。其中,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带(东营、滨州)4 所,胶东半岛高端产业带(青岛、烟台、威海、潍坊)25 所,鲁南临港产业带(日照)3 所。高职院校的密度也并不大,基本上不会出现恶性竞争强生源的问题。31.2 有效需求山东半岛全部海域面积为15.95万平方公里,略大于山东全部1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蓝色国土是聚宝盆,是陆地资源的接续地,开发潜力无限巨大。因此说,在空间布局上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打造、建设好山东半岛,如同在海上再造一个山东。2011年上半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30

9、亿元, 同比增长11.7%,全年实现地区总产值20000亿元无悬念。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增长中最快的部分就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稳定推进,必将导致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加。以天津市做比较,2011年天津市生产总值为11190.99亿元,天津市内的高职院校已超过26所,而半岛地区的院校总数为32所,生产总值却将近是前者的两倍。因此,半岛地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需求旺盛。1.3 特色专业半岛蓝色经济区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为主要特征,立足现有海洋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等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然而到目前为止,半岛区域内还

10、没有一所高职院校是专门培养海洋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有些高职院校的涉海专业主要是水产养殖、水上运输、集装箱运输、港口水利工程等,与海洋高端产业相关的高职专业更是空白,海洋产业特别是船舶设计制造、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深海矿产开发及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需求更是旺盛,根本不能满足当前半岛蓝色经济区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涉海等特色专业必然会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区域内高职教育发展的挑战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看,很多高职教育还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布局不够合理、体系不够健全、模式不够丰富等方面,致

11、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下是根据山东半岛内的高职教育与半岛区域经济建设的情况,分析了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些挑战,具体表现在2.1 半岛区域内高职院校分布不均衡半岛区域7城市中,共有高职院校32所,专业分类138个,依次分布在三个产业带里(见表2) 表2 半岛区域7城市高职院校及专业分布4产业带胶东半岛高端产业带黄河三角洲生态产业带鲁南临港产业带合计所在城市青岛、烟台、潍坊、威海东营、滨州日照高职院校254332专业分类584238138专业点数9141681371219与胶东半岛高端产业带的高职院校相比,黄河三角洲和鲁南产业带的高职教育资源明显不足,资源配置呈

12、现出“体强翼弱”及对比悬殊的分布特征。具体而言,相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如青岛、烟台、威海,由于整体环境优良,能够吸引和吸收大量优秀师资力量,政府和企业支持教育事业力度也较大,发展势头明显好于其他地区。这种格局如果长期保持并延续下去,就会更加拉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高职院校发展的差距,校际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会更加明显,不利于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2.2 专业设置不合理随着社会生产管理第一线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变化与细化,即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而“专”,专业结构设置成为高职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结构设置的好坏将直接

13、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在:1) 专业设置未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点。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从过去的中等职业院校发展而来的,在专业设置上按照学科体系的结构设置专业,由于过分强调各学科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往往忽视了其职业性,失去了高职教育的特色。2)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适应蓝色经济产业结构。很多院校在专业结构设置上普遍存在着相互“跟风”现象,缺乏调研,造成“热门专业过热,地方特色罕见”的“千篇一律”的局面。加上经费和成本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多倾向于设置人文学科专业,忽视理工科专业。2.3 思想认识上存在偏见

14、。一种是认为高职教育就是是高等教育中的“次等教育”,无论在水平还是规模上要次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高中毕业生只有在无法进入高等教育学院校的情况下才会考虑高职教育。二是在政策上不能一视同仁,认为国家给予高等教育的政策力度会远远好于高职教育。三是现在考生多为独生子女,学生家长上大学的比例并不高,因此,他们的“大学情结”非常严重,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能上大学、读研究生 、出国等等,而不希望孩子进工厂、到企业基层。即使知道现在本科生就业难,家长还是不愿意孩子去读高职。有的考生会选择复读,有的则直接去打工了,高职院校虽然有较高的就业率却无法吸引考生。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偏见导致高职院校的招生较为困难,以2

15、011年山东省高职院校招生为例,山东省2011年高考录取数据显示,在高职二批第一次征集志愿结束后,各招生高校还剩余63700人的计划,但是剩下还未被录取的考生只有2万人左右,这意味着部分高职院校完成不了招生计划。2.4 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还存在诸多障碍。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企业追求的目标是能够招到能上生产线的熟练工,优化企业管理, 最终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界很多人士认为, 校企合作会挤占企业的一部分资源, 甚至会扰乱企业的正常运作, 再加上许多高职院校缺乏高质量的品牌专业, 也让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同样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16、,很多合作的中小企业也难以提供校企合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师傅。在校企合作中, 企业不仅需要提供实习场地和岗位, 而且还要提供富有生产经验的师傅进行指导。很多中小企业的师傅具有技术秘密的保守意识, 这些都使企业在师资配备上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教育发展的策略3.1 调整高职专业设置,适应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要求。半岛蓝色经济区覆盖的7 城市高职院校应按照“区域统筹,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的要求,明确目标,分工协作。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地高职院校要围绕半岛沿海高端产业带的建设要求,应重点发展船舶工程、港口物流、水上运输、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涉外贸易、海洋渔业和文化旅游

17、等专业; 日照及周边高职院校要围绕鲁南临港产业进行建设,应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交通运输和材料能源等专业; 滨州和东营等地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带的建设要求,应重点发展农业技术、水产养殖、畜牧兽医、生物技术、精细化工和食品加工等专业。53.2 积极开辟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与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高职院校走上开放办学的路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提升高校社会形象。院校还可以通过面向企业来探索高职院校的其他途径和模式,获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同时也解决了实习实验基地缺乏等问题。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个企业要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要依靠人才来实现。所以,企业一般

18、都很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使之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以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3.3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突出和强调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经济利益。校方应该多考虑企业方的经济利益,尽量考虑周全,。如高职院校主动承担一部分合理的实习经费, 在合作成果上应该明确企业的利益分成。增加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在校企合作项目上提供的全方位合作。, 应通过努力, 促使校企合作由短期合作向长期合作转变, 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 由低层次合作向高层次合作转变, 最终实现

19、校企合作的共赢。6参考文献: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 号)Z.2010- 6- 1.2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6-17.3张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视域下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1(16).4 蒋甜甜.谈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教育探索,2011(12).5 蒋甜甜.谈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教育探索,2011(12)6 姚会平;唐小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障碍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07(7) The Explo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20、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Abstract :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high skill, so that make servi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eady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also can provide effective protection

21、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graduated fro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provide the powerful talent support and intelligence support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So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ur stud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especially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becoming national strategy and the background to explore new development model.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Regional Economy;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