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阅读技巧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5808293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阅读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阅读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阅读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阅读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阅读技巧(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3级语文集体备课发言稿 周次:第一周 发言人:张惠香时间:8月24日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阅读技巧考点规定1.理解B(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用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用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新课标全国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47题。(节选自宋史 孙傅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2、断句,对的的一项是(3分)(A)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顿/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顿/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解析: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3、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D)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拟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她儿子。解析: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国内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她儿子。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A孙傅入仕后来,积极向上建言。她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她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傳上奏,祈求恢

4、复祖宗法度,她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届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她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她表达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解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

5、异姓,吾当死之。我只懂得我的君主能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将为此而死。解析:“帝”、“苟”、“死”各分,句意分。(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指责她们,或者尚有也许把事情办好。解析:“俱”“面”“庶或”各分,句意分二、(新课标全国II)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4-7题(节选自北史 来护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对的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

6、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答案】D【解析】此题考察文言断句能力。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爸爸起的,字是二十岁举办冠礼后才起的。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估的称号

7、,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一般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答案】D【解析】此题考核对古代常用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D项错误在于,对“阙”的理解不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对的项是(3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她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导,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后来,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履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洲刺史任上,她名声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她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她谏

8、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起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她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她信守承诺,注重友谊,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竭力。【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答案】(1)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核心词:兴、咨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2)我不可以肃清凶恶的叛逆,

9、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核心词: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解析】题中,第(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合适。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三、(新课标全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47题。(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用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

10、尽 荡覆:动乱倾覆。【答案】C【考点】实词【解析】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对的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如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如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如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如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答案】D【考点】断句【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运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

11、句子构造等断句。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照因素。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A休烈忠诚机警,谨遵职业操守。她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她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有关史官职责的问题。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她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后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C休烈淡泊名利,终身好学不倦。她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乎,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她夫人去世,皇上

12、特诏追赠她国夫人;她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她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她家表达慰问。【答案】A【考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析】A项“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答案】(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她们可以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祝。(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规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译出大意给2分;“亲贤”“推毂”“曾”三处,每译

13、对一处给1分)【考点】翻译【解析】在疏通大意的基本上,逐字对译。特别注意核心词的翻译,如(1)中的“罪”(归罪、批评)、“规”(改正)、“庆”(庆祝)。(2)中的“亲”(亲近)“接”(接交)、“崇”(尊崇)等。四、(新课标全国II)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47题。(节选自明史韩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当。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答案】D【考点】理解常用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5对

1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对的的一项是(3分)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答案】C【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

15、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她在湖广,妥善解决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她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应局限性,她不顾非议,多次提出自己见解;有关机构冗员渐增,她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C韩文疾恶如仇,竭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她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

16、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她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答案】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析】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求乃止。(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答案】(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核心词:赐、复、民业、力求各1分,句意1分)(2)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惊。(核心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

17、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解析】翻译文言一方面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核心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贯彻。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五、(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文后题目。(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答案A解析登:考中。试题评点该题所考察的四个实词,均为常用常用实词,其中“振”是个通假字,通“赈”。A项中的“登”是

18、个多义词,有“登上”“上升”“提高”“立即”“丰收”之义,这里显然不是“升职”,由于进士不是“升职”而来的。2.如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白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A.B.C.D.答案B解析是说马文升不仅关怀分内的事务,还关怀职责之外的其她事务。是马文升奏请皇上对太子的教导,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是说马文升奏请皇上命令有关部门救赈灾民,不是劝谏皇上修身爱民。试题评点该题考察筛选信息,所给的筛选原则是“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身爱民”这一概念,

19、而不是停留在提出修身爱民的做法上。值得注意的是设误句不再是两个,而是三个,大大减少了难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她被委任御史后来,历任多项职务。功业重要表目前两个方面:一是解决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她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可以严格考察部属,曾罢职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她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她任兵部尚书十近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敢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她又祈求皇上救济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

20、朝廷大事往往等她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她的家乡。答案D解析原文中是大盗“至”钧州,因马文升的家在钧州,就离开了。并不是“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她的家乡”。试题评点该题与在命题上没有多大变化,D项属曲解文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译文:_(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译文:_答案(1)(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地任用她,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2)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解析本

21、题重要波及一词多义。(1)“耆硕”意思是“年高德劭”,“推心”意思是“诚心诚意”,“望”意思是“比”。(2)“未尝”意思是“不曾”,“语”意思是“谈论”,“及”意思是“到”,“辄”意思是“总是”,“颦蹙”意思是“皱眉”。试题评点该题考察翻译,重心仍在实词上,兼及虚词。第(1)句中“班列”“耆硕”“莫”三个词语为得分点,其中“莫”字易被译错,这里它是不定代词,意为“没有谁”“没有人”。第(2)句中“时事”“辄”“颦蹙”为得分点,都是课本中常常浮现的,翻译起来无多大难度。但是,既要注重“字字贯彻”,也要注意“文从字顺”。六、(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毕文后题目。(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1.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C.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答案C解析昧:违背,糊涂。试题评点该题考察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四个词语中,“属”考过,考得更浅,其他三个虽不常用,但只要使用代入法排除,还是能选准答案的。2.如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白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遂制罢羽林之请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A.B.C.D.答案A解析第句是李揆遇赦得官,第句写其被闲置。试题评点该题考察筛选信息仍采用过去

23、常用的考察方式,筛选的原则也好理解。只是第句中“量移”是个干扰词。“量移”意为“官员被贬谪,受恩准在离京城较近的地方任职”,明显与题干规定不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她出身显贵人家,聪颖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她主张考察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干的人,受到广泛好评。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承认。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祈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阐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忽然之变。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她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她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错,最

24、后反而自食其果。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她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她报复,致使她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近年。答案C解析C项“密令捏造吕的过错”,并不是由于“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原文中“密令捏造吕的过错”的因素是“惧其重入”。试题评点该题是对阅读材料有关文意的综合考察,着重在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上。选项设立仍与相似。C项错在后部分的分析上。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译文:_(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译文:_答案(1)她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李揆

25、居然不加推荐。(2)本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搬家,因此她搬迁的地方,大概有十多种州。解析(1)“名”,声望;“滞于冗官”属介词短语后置,“滞”,停留;“引进”,推荐,属古今异义词。(2)“薄”,轻视、轻慢;“迁徙”,搬迁;“则”,连词,就;“者”,代词,“的地方”;“则又移居”在翻译时补出主语。试题评点该题考察句子翻译,重点放在了实词上。第(1)句“时名”“滞”“引进”是得分点,另有“冗官”也不易理解。第(2)句中“薄”“迁徙”“盖”为得分点,其中“盖”是个副词,定为得分点,凸显了在翻译中考察虚词的命题取向。命题探究及备考启示一、.新课标卷在文言文阅读考察上有何特点?常用考题又有何特点?通过

26、近年来新课标全国卷,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考察上的特点是稳中有变。表目前:1选材稳定,全为人物传记;出处以旧唐书明史宋史为主。选文长度在750字左右,4小题,19分。 2考点有所变化,考察的重点是常用文言实词、断句、翻译,专项信息的筛选和内容的分析概括以及文化常识;考察断句,没有考察信息的筛选,考断句和文化常识,没有考文言实词和信息筛选。3文言句式不再单独设题,在翻译中涉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常用考题的特点有:(1)实词解释题:考核对象为常用常用词,均为动词,偶尔波及120个实词,无论哪类实词,均规定在语境中拟定其义;实词知识点中,重点考察多义词;实词多与教材有联系;题型为选择题,且规定选出的是“

27、不对的的一项”。(2)信息筛选题:信息筛选波及的内容重要是:a.体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b.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c.反映人物道德品行和聪颖才智的信息,d.呈现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的信息。命题形式: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考察考生对某一方面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也也许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规定选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选项。这是高考考察的重要题型。(3)内容辨析题:选项构成有特点,前部分是对人物的概括与评价,是观点;后部分是对文本的分析,是论据。设错点多在后部分,且具有隐蔽性和困惑性,需要认真比对。(4)文言翻译题:选句为两句,分值重,占文言文总分的一半还多;词汇量大,

28、特别是重要实词多;考察点突出文言实词这一重点,特别是实词中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为常考点;特别注意虚词的考察。二、.新课标卷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命题特点对于文言文复习来说有何启示?(1)注重课本学习。要按照考试阐明规定,全面梳理教材文言文中的各个知识点,并注意前后勾连,构筑起一种坚实的教材文言文知识网络。(2)坚持以积累为主,注意知识积累与推断能力相结合。文言文阅读的重点是实词,要做好120个基本实词的积累,并扩大到教材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同步,要聚焦核心点作合情合理的推断,特别是训练做题过程中的推断能力。(3)强化训练。其实,文言文学习就是两个词:积累、训练。积累,只有在训练中才得以巩固。训练,

29、特别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定会掌握比较固定的解题措施,并且在短时间内会有明显的成效。(4)多训练断句题和掌握文化常识。整体阅读,把握大意专项微语同窗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实,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也与现代文同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不知你有无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所有回答对的。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朴,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阅读措施指引一、建立对的的阅读观整体阅读1.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

30、质,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一方面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2.整体看不要觉得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自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自身;另一方面,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干整体把握文意。二、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1.选文特点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涉及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故事中的人物传记。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

31、言文,某些疑难生僻的字句均有恰当的解决,或加注释。一般记载几种人,有的人物关系简要,有的人物关系复杂。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一般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选文以叙事为主,具有一定的议论抒情。虽然通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节,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均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2.行文特点传记文体构造固定,行文线索明显。古人作传,常在文首简介人物的籍贯、字号、家世、官职以及重要性格特点等,这些文字对把握全篇内容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接着,以时间为序,依次简介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成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

32、意表达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理解全文内容。传记的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盖棺论定”。有的结尾作者一般以“赞”等形式作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3.用语特点传记的语言一般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特别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的几种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放过每一种字。传记中惯常浮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某些常用语,特别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理

33、睬,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三、阅读措施和环节1.阅读措施(1)勾画圈点法: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同步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2)主线阅读法:阅读时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事情的成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提纲。(3)借题解文法:文言文阅读一般均有信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题。信息筛选往往将文中能体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鉴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如何的性格,或有

34、如何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性等。文意概括则考核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种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对的”,但却有三项是对的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借助信息筛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4)以文解文法: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根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文会给你协助。(5)以注解文法:命题者往往会给某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协助。考试时同窗们千万不要视而不见,一定要充足运用才行。2.阅读环节三读第一读:粗读。概览全文,理

35、解大意。可以看看尾注,读读题目。第二读:细读。边读边圈点批注,结合注释和信息筛选题、文意概括题,认真、仔细地阅读,弄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如遇到难字难句,不必深究。第三读:做题读。题目波及哪些文字,就细读哪些文字。阅读实例导引杨维岳传戴名世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

36、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孝谨”“毅然自守以正”交代了传主的精神品质。“忠孝大节”也是对传主核心品质的揭示。这一节重要论述了杨维岳不贪金钱,坚守节操一事。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现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军门往。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注意该节的时间词及体现杨维岳行为的词语,可以看出其毁家纾难的精神。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37、。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该节内容较丰富,关注文中时间词,可知内容的起讫顺序。该节

38、要特别注意杨维岳的语言。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选自南山集,有删节)传末评论性语言,表白作者对杨维岳守君臣之义、民族大义精神的赞美。可参照第2题选项D。注文文山:文天祥,号文山。主:死者的牌位。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大意1.先粗读选文和背面的题目,对文章有个大体的理解。2.阅读文段,画出人名、地点、时间、事件,然后总结出谁做了什么事、事件通过与前因后果。画出文中重要的词、句,并在文中做好批注。注意:决不在某些地名、官名、生难字上纠缠。画出文中评议性词句,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把握人物的性格

39、和精神品质。3.写出内容提纲:_(内容略)第二步做题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即毁家觉得士民倡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避将何之?吾死耳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闻者莫不为之流涕A. B. C. D.答案C解析是直接体现,但不是直接体现其忠义大节。是间接体现其忠义大节。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对的的一项是()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她宁可不要数百金,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她的为人。B.杨维岳始终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她画了文天祥的像拜祭她;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为她设牌位写文章来吊唁。C.清兵南下后,下令

40、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她,她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死。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答案C解析“卧床不应”错,原文“唯唯”指应答之声。参照译文杨维岳是庐州府巢县人。她生性孝顺而恭谨,爱好读书,刚强坚韧而坚决地自坚操守,走正道。她曾经凭借她的文章被郡守赏识。一天去拜访郡守,正好碰上一种犯法的富人,郡守让杨维岳替这个富人向上面求情,(这样,杨维岳)可以获得数百金。杨维岳推辞说:“犯人犯了罪,自然要按国家的法令处置。如果这个人不应当被判罪,而我接受了她的钱财,就会不吉利;如果这个人应当

41、被判罪,却由于我而被赦免了,这是用私情干扰国家法令。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还紧张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由于这件事而连累您?”郡守因此更加敬重她。杨维岳读书读到忠孝大节之处,常常多次流泪。她仰慕文天祥的为人,就画了她的像拜祭她。崇祯年间,陕西盗贼蜂起,都御史史可法到淮扬地区巡察安抚。杨维岳说:“这个人是现代伟人,不可以不拜见。”于是徒步到驻军营地拜见史可法。没过多久,敌人的攻打更加急切,皇上诏令天下起兵救援。这时史可法已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由于国库空竭,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知天下,让天下人捐钱救国。杨维岳捧着檄文哭着说:“国家政事到了这个地步,我还以什么为家呢!”当即变

42、卖家产来做人们的表率。崇祯十七年,皇上死在煤山。杨维岳听到这件事,面向北方痛哭,持续几种昼夜不吃饭睡觉。不到一年,清兵渡过长江,国都被攻陷,史可法凭大学士的身份在扬州指挥军队抵御,城池被攻破后为国而死。杨维岳哭着说:“国家培养读书人三百年,以身殉国的,为什么只有一种史公!”于是设下史公的牌位,写了祭文在厅堂里吊唁她。家人送来粥食,她挥挥手叫拿走;平时喜欢饮酒,也不喝了。她说:“目前正是国家政事如此糟糕的时候,还能吃得下喝得下吗?”过了三天,清兵到来,下令剃发,杨维岳不肯。有人对她说:“为什么不为此而避一避呢?”杨维岳说:“能规避到哪里去呢?让我死吧!让我死吧!”她的儿子对着她哭泣,杨维岳说:“

43、孩子!我毕生读书为了什么呢?如果有朝一日要我苟且偷生,我信守大义,坚决不干,我目前可以死得其所了,你哭什么呢?”有人来劝慰她,她只是躺着随便答应罢了。写下宁死也不剃发的文字来体现她的志向。一连七天不吃饭,仅存一点气息。来看望她的亲属越来越多,她忽然睁大眼睛看着儿子说:“前几天体现我的志向的文字,千万不要把它拿给世人看。”不一会儿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懂得这件事的人没有不为她流泪的,民间给她立的谥号是文烈公。唉!三代以来,兴亡更替的事情多了,做臣子的常常身居高位却不肯为国家而死,平民、书生又觉得为国而死不是自己的事,那么这样就没有一人愿为国而死,君臣之义不断绝还能有多久呢!自主阅读感悟阅读下面

44、的文言文,完毕文后题目。常梦锡传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子从俨袭父位,承制补宝鸡令。后唐长兴初,从俨入朝,以梦锡从及镇汴。为左右谮,遂来奔。烈祖辅吴,召置门下,荐为大理司直。及受禅,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益见奖遇。遂直中书省,参掌诏命,进给事中。时以枢密院隶东省,故机事多委焉。梦锡重厚方雅,多识故事,数言朝廷因杨氏霸国之旧:尚法律,任俗交,人主亲决细事,烦碎失大体。宜修复旧典,以示后裔。烈祖纳其言。元宗在东宫有过错,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及即位,首召见慰勉

45、,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宋齐丘党,恶其不附己,坐封驳制书,贬池州判官。及齐丘出镇,召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卒觉得翰林学士。复置宣政院于内庭,以梦锡专掌密命。而魏岑已为枢密副使,善迎合,外结冯延巳等相为表里。梦锡终日论诤,不能胜,罢宣政院,犹为学士如故。乃称疾纵酒,希复朝。会钟谟、李德明分掌兵吏诸曹,以梦锡人望言于元宗,求为长史,拜户部尚书知省事。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惟署牍尾,无所可否。延巳卒文致其罪,贬饶州团练副使。梦锡时以醉得疾,元宗怜之,留处东都留守。周宗力劝梦锡止酒治疾,从之,乃少瘳。召为卫尉卿,改吏部侍郎,复为学士。交泰元年,方与客坐谈,忽奄然卒,年六十一。卒后才逾月,齐

46、丘党与败。元宗叹曰:“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赠右仆射,谥曰康。梦锡文章典雅,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刚褊少恕,每以直言忤物。尝与元宗苦论齐丘辈,元宗辩博,曲为解释,梦锡词穷,乃顿首曰:“大奸似忠,陛下若终不觉悟,家国将为墟矣!”及割地降号之后,公卿会集,有言及周觉得大朝者,梦锡大笑曰:“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众皆默然散去。每公卿会集,辄喑呜大咤,惊其坐人,以故不为时所亲附。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虽其仇雠,不敢訾也。(节选自陆游南唐书卷七,有删改)注烈祖:南唐创立者李昇,为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养子。元宗:李璟,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后因受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1.

47、从第段看,常梦锡职位是如何变迁的?答:_答案a.受到李茂贞之子李从俨的提携,升职;b.受到李从俨左右人员的排挤,离开;c.受到烈祖的赏识,重用。2.从第段看,常梦锡受到烈祖重用的因素是什么?答:_答案博学多才,敢于直谏。3.请你说说在第段中常梦锡在官场上的浮沉状况。答:_答案 官职升或降因素池州判官 降受宋齐丘排挤宋齐丘出任地方官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翰林学士、 升在宣政院专掌密命 翰林学士 降受魏岑与冯延巳排挤钟谟、李德明推荐户部尚书知省事升 饶州团练副使降冯延巳陷害卫尉卿、吏部侍郎、翰林学士 升 元宗怜之4.从第段看,常梦锡是如何的一种人?答:_答案性格耿介,忠于朝廷。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大

48、意1.先粗读选文和背面的题目,对文章有个大体的理解。2.阅读文段,画出人名、地点、时间、事件,然后总结出谁做了什么事、事件通过与前因后果。画出文中重要的词、句,并在文中做好批注。注意:决不在某些地名、官名、生难字上纠缠。画出文中评议性词句,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完毕旁批中的题目(见原文右栏)3.写出内容提纲:_(内容略)第二步做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对的的一项是()A.为左右谮谮:诬陷B.元宗怜之怜:可怜C.乃少瘳瘳:病愈D.每以直言忤物忤:触犯答案B解析怜:怜爱,怜惜。2.如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常梦锡品行方正的一组是()梦锡少独好学,善

49、属文首召见慰勉梦锡终日论诤 梦锡耻为小人所推荐,固辞不得请歌诗亦清丽,然绝不喜传于人汝辈尝言致君尧舜,何故今日自为小朝邪A.B.C.D.答案D解析体现常梦锡自幼好学,擅长写文章;通过写常梦锡被元宗安慰鼓励,间接体现其品行方正;体现常梦锡虽然诗歌清丽却不事张扬的性格。排除此三项即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A.烈祖把常梦锡招至门下后,对其非常赏识器重,把某些重要事务交给她处置,并让她在宣政院专管机密。B.常梦锡持重敦厚,品行方正,谏言修复旧典,被烈祖采纳。元宗即位后,一方面召见了常梦锡,并对她安慰鼓励。C.常梦锡对自己被钟谟等推荐做户部尚书深感羞耻,上任后,她只在文

50、书末尾签字却不表白自己的态度,应付公务。D.常梦锡性格耿介,忠于朝廷,觉得元宗不识宋齐丘朋党真面目,就直言进谏;元宗被迫自降尊号后,她觉得自己有失辅佐之职。答案A解析是元宗让常梦锡在宣政院专管机密。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梦锡尽言规正,无所挠,始虽不悦,终以谏直多之。译文:_(2)梦锡平生欲去齐丘,恨不使见之!译文:_(3)然既没,皆以正人许之。译文:_答案(1)常梦锡就苦心奉劝她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快乐,但最后还是因常梦锡敢于直谏而夸奖她。(2)常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宋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她亲眼看见(这一天)!(3)但是她去世后来,人们都赞许她是正人君子。解析(

51、1)“尽言”就是“说尽了话”,“尽言规正”可意译为“苦心奉劝”;“挠”是“屈服”的意思,如成语“不屈不挠”,“无所挠”可译为“一点也不让步”;“多”意为“夸奖”。(2)“去”,据上下文应译为“铲除”;“恨”意为“遗憾”。(3)“既”,“已经”“后来”;“许”,夸奖。参照译文常梦锡,字孟图,陕西扶风人,也有的人说她是西安万年县人。岐王李茂贞不推重读书人,因此本地的风俗是把擅长狩猎、骑射、博弈的人当作豪杰。惟独常梦锡自幼特别爱好读书,擅长写文章,累官至秦陇诸州从事一职。李茂贞死后,她的儿子李从俨继承了她爸爸的爵位,沿袭旧制让常梦锡担任宝鸡县令。后唐长兴初年,李从俨进京谒见天子,让梦锡跟随去镇守汴地

52、。由于被从俨周边的人诬陷,于是投奔南吴。烈祖李昇辅佐吴王杨行密,把常梦锡招至门下,推荐她做了大理司直。等到烈祖即位,提拔她做了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更加被赏识器重。于是在中书省当值,参与并负责命制诏书,晋升为给事中。当时由于枢密院从属东省,因此诸多国家大事都交给她解决。常梦锡持重敦厚,品格方正,理解诸多旧事,多次进言指出朝廷沿袭杨氏独霸朝政的旧习:凌驾于法律之上,任用庸俗官吏,国主亲自处置琐细的事务,政务繁杂琐碎,贻误国家大事。应当修复本来的法典制度,留给后人看。烈祖采纳了她的主张。元宗在东宫浮现过错时,常梦锡就苦心奉劝她改正,一点也不让步,元宗起初虽然不快乐,但最后还是因常梦锡敢于直谏而夸

53、奖她。元宗即位后,一方面召见她并安慰鼓励,想任用她做翰林学士,让她在自己身边。宋齐丘结党营私,对常梦锡不依附自己非常憎恨,后常梦锡因封驳皇帝的诏书而获罪,被贬为池州判官。等到宋齐丘出任地方长官,元宗又召常梦锡做户部郎中,升迁为谏议大夫,最后让她做了翰林学士。又在宫禁以内设立宣政院,让常梦锡专门掌管机密的命令。这时魏岑已是枢密副使,善于逢迎,在外结交冯延巳等人里应外合。常梦锡成天同她们争论,但不能取胜,被罢职了在宣政院的职务,仍然像此前同样做翰林学士。(常梦锡)就宣称自己生病,放纵饮酒,但愿再回到朝廷。正好钟谟、李德明分别掌管兵部和吏部,对元宗进谏说常梦锡很有声望,祈求让常梦锡做长史,于是授予她

54、户部尚书一职,负责解决政务。常梦锡对自己被小人推荐深感耻辱,坚决回绝,但没获批准,就只是在文书末尾签名,不表达赞同,也不表达反对。冯延巳最后玩弄文字罗织罪名,把常梦锡贬为饶州团练副使。常梦锡当时由于常常喝醉酒而生病,元宗怜爱她,就让她留守在东都。周宗努力劝告常梦锡戒酒治病,常梦锡听从了她的建议,才徐徐病愈。又被征召为卫尉卿,改任吏部侍郎,又成为翰林学士。交泰元年,正与客人坐着谈话,忽然气息单薄而死,享年六十一岁。去世刚刚过去一种月,宋齐丘朋党就败落了。元宗感慨说:“常梦锡一辈子都想铲除宋齐丘朋党,遗憾的是没能让她亲眼看见(这一天)!”追赠她右仆射官职,谥号为“康”。常梦锡的文章很典雅,诗歌清新

55、华美,但她很不喜欢让人看。她性情刚强,气量狭小,很少宽容她人,常常由于直言不讳而触犯别人。曾经同元宗苦苦争辩宋齐丘这些人,元宗很有辩才,绕着弯子和她解释,常梦锡无话可说,就一边磕头一边说:“大奸之人貌似忠诚,陛下如果始终不察觉醒悟的话,国家就会灭亡啊!”等到南唐向后周割地并自降尊号后,公卿集会,谈论到后周时,有人觉得后周是正统的朝廷,常梦锡就大笑说:“你们这些人曾经说要辅佐皇上,让她成为比肩尧舜的明主,为什么今天我们自己成了小朝廷呢?”众人都沉默不语,悄然散去。每当公卿集会,常梦锡就厉声怒喝,让在座的人感到震惊,由于这个缘故她不被当时的人亲近。但是她去世后来,人们都赞许她是正人君子,虽然是仇人

56、,也不敢诋毁她。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与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记录,在国内一千三百近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出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他二甲参与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与殿试被录取的大概

57、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出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与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他考中的称贡士。【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与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他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持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记录,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贡士】参见“会试”条。参与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举人】参见“乡试”条。参与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快乐得发了疯。阐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