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5777547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期末复习:苏教版语文八下古诗词内容复习1.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叙云李白(八下P6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菜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1 诗句大意:“弃我者,昨日之日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体现诗人骚动不安的心情,并由此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体现出她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散文式的句子更有助于传达诗人纷扰不宁的心情。(第一层)“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借景抒情,烦忧一扫而尽,感情为之一变。写秋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正可以高楼上把盏痛饮,“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式。“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写酣饮后的思想情绪,“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东汉末年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首的作家,文风刚健,辞情慷慨,语言质朴,内容充实,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小谢”是诗人李白自比之辞。“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她们都胸怀壮志豪情,要高飞远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固然上青天揽明月只是一种规定解除烦忧,

3、追寻自由的幻想,这在现实世界中是做不到的。最后她还是跌落到现实的土地上来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现象,用来比方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发明性,“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她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两句是说在这个社会里抱负不能实现,就只有等待有一天可以抽簪散发驾着一叶小舟驶向远方了,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但愿寄托在明朝,有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更体现了她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2 主题思想: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起的无尽烦忧之情。3名句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运

4、用比方的修辞手法,形象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想借酒消愁,但却愁上加愁的苦闷心情。2.渔家傲 范仲淹(八下P6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周边声边角起,千山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 内容大意:秋日傍晚的边塞更加显得荒芜萧瑟,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故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辉,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一座早闭的孤城,孤城中守边将士的生活如何呢?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着酒,边想着极辽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能说到归去?在寒霜落地,笛声哀怨的夜晚,

5、没有人能睡得着,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由于久戍穷边,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2 构造详解:“塞下秋来风景异”,先点明季节“秋天”,然后用“异”字并概括总的感受,统领下文,并以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连南飞的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何况是离乡边的将士?“四周边声连角起”写出傍晚时分,四周传来边疆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错在一起。“千山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层峦叠障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孤城闭,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

6、边地的荒漠,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这是词的上阕,描绘荒芜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由写景转为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战士们离家万里只得借酒浇愁,但是敌军未退,边塞未宁,怎么可以回家见亲人呢?这一句写出了战士们的报国激情。“羌管悠悠霜满地”是个写景句,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词义中见出将士们寒夜戊守的艰苦,以及因“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最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屿,将军为什么深夜不寐,愁白发头发?显然是“燕然未勒归无计”导致的,征夫为什么落泪?也是出于同样的因素。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复杂的心态。这一句抒发了

7、她们的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主题,写景环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布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词的下片则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重在抒情,揭示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使得诗人的思乡报国之情交错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景与抒情的完美结合,体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3主题思想:这首词描绘边地奇异的秋景,体现出作者慨叹功业未产和戊守将士怀念家乡和复杂心情。4名词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形象写出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因日夜操劳而染白了双鬓的将军,久征在外的艰苦异常士兵们,

8、都止不住在悄悄地流泪,这句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第二部分 练习:1渔家傲中体现国家贫弱时代,将帅和士兵们的共同悲哀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选出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词的上片各句环绕着“异”字,写出西北边塞地区到了秋天,风景与中原不同之处。B“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将士们为了守边杀敌,不留意雁去南归。C“四周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秋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D“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3“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的自称吗?是4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长烟/

9、落日/孤城闭5.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写出了国内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向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既体现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怀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悲观,体现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6上阕“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体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芜的特点。7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体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怀念家乡的情感。8“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蕴含了戍边将士的什么感情?答:无比怀念遥远的家乡而不能归,借酒浇愁的痛苦心情。9.“燕然未勒”的意思是什么?其中

10、的“勒”字是什么意思?答: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勒”字是“刻石记功”的意思。3.天净沙秋思(八下P6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大意:秋天的傍晚,夕阳正在西沉,天色徐徐黯淡下来,郊原上一片沉寂,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地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了炊烟,村外,静寂无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诗中的主人公一种流落他乡的游子,怎能不涌起满腔的乡愁?更何况此刻她是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这西风劲吹的古道上呢!又是一年将尽,何日是归期?2.解析:“枯藤老树昏鸦,小

11、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由九个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了九种事物,“枯藤老树昏鸦”显然是深秋傍晚的景物,树是老的,藤是枯的,显得毫无气愤;而傍晚栖息树上的乌鸦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似乎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象,截然异趣,其实否则,由于旅人在荒郊野外见此安适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更给人以苍凉之感,一种“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西风”即秋风,既点明了季节,又增添悲凉氛围;而旅途劳顿的“瘦马”,使整个画面带有令人沮丧的感情色彩。“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仅写景,并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

12、烘托出一种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体现出一种长期流落他乡之人的悲哀之情。“断肠人在天涯”一种因长期漂泊在外而伤心欲绝的游子,游荡在天边极远极远的地方,此句渲染天涯游子思乡的悲凉之情。3.主题思想: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发明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寓情于景,生动呈现了一种漂泊在外他乡人的悲哀思乡之情。这首写景小令选用秋天几种富有特性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发明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烘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八下P206)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

13、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中曲折地体现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愤慨不平的心情。2、理解诗词:首联:回眸往事,抒发感慨颔联:用两个典故体现回归之后的感受颈联:以“沉舟”“病树”相比,虽然有忧伤之感,但又相称达观,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体现出豁达的胸怀。尾联:诗人在朋友的关怀下,表达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同步点明了诗人酬答白居易的题意。3、全诗赏析:诗中诗人巧用典故,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苦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体现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将来。4、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14、头万木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的前面万木向荣,这句诗里诗人以“沉舟”和“病树”相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体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第二部分 .练习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体现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惆。暗示贬谪时长太久,体现了世态变迁的怅惆心情。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答:这两句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体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愤怒),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开成鲜明对比。4、下列对诗中有关

15、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酬”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827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体现人世沧桑之感。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十十八使君。5、说说“沉舟侧衅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及所描绘的画面、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及作者的人生态度。答:意思: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画面:放眼望去,展目前眼前的是:大江之上

16、,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之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仍旧争春。哲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替代(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人生态度:体现出作者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全句体现了作者困境中的心态,体现了作者面对困苦决定不意志消沉,而是抖擞振奋,积极进取,乐观豁达,泰然处之的健康心态。6、饱含诗人无限艰苦,流露出内心的愤怒不平的一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7填空:诗中用巴山楚水概括作者被贬谪的地方,“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饱含诗人的无限辛酸,也流露出她内心的愤懑不平。“闻笛赋”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隐含作者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烂柯人”用的是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长期和

17、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8选出对诗意理解错误的一项( B )A这首恃感情诚挚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目前到将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B诗的首联,作者直率地倾诉了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渲泄了克制已久的愤激心情。C诗的尾联是点睛之笔。“长精神三字,体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D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蕴含了什么深刻哲理?答:诗句用自然景物的变迁暗示社会的发展。诗人要表白的哲理是: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总是要取代旧事物,将来比目前好,面对困难,不必忧伤。相信将来,积极进

18、取。5.无题 李商隐(八下P20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理解诗句: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方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尾联:体现诗人的愿望,有人为她们传递信息。2、名句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句诗诗人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极为精彩动人。后人也用此句体现对工作(事业)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6.夜雨寄北 李商隐(八下P24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19、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大体内容:你问我何时能回家?我很难拟定一种精确的日期。归期难料,诗人秋夜听雨,想象秋雨绵绵密密,已涨满了秋色,不由自主倍感孤寂凄凉,遥望什么时候才干和你一起秉烛夜谈,来重谈巴山夜雨的情景。2.主题思想:通过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虽归期难以商定,但诗人想像中的她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妻子以慰藉,展示了彼此相思之意。写作特色:3.名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用想象将来团聚的欢乐,来反衬今夜辞别的相思之苦,将深挚的怀念之情体现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蕴含的一种成语是剪烛西窗。7.论诗赵翼(八下P251)李杜诗篇万口传

20、,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译文: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目前读来,已觉得不鹇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浮既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她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2、主题思想:此诗要旨在于阐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的诗篇的杰出成就,阐明惟有创新,才干领时代风骚。3、内容简析:前两句以评论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入手。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都获得了伟大的成就,对国内诗歌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赵翼却说李杜的诗不新鲜了,是说尽管李杜的诗篇万口传诵,人们仍然需要欣赏新的作品。后两句提出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解。“江山”指祖国山河,。古人常说人杰地灵

21、,赵翼觉得,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浮现杰出地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4、理解性填空。A、诗人觉得时代在不断发展,诗歌创作贵在创新,体现这一主题的诗句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B、体现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佳的,每个时代均有属于自己诗人的诗句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3喜欢阅读(1423) 评论 (0) 收藏(0) 严禁转载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前一篇: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总复习(转载)后一篇:电脑黑屏因素有哪些?(转载)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商讯我有明星气势签名发评论 当第一种评论者吧! 抢沙发发评论 商讯爱心签名换梦想,每天派奖|商讯提高博客人气新措施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