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管理培训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5670850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8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疗技术管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医疗技术管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医疗技术管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医疗技术管理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技术管理培训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医疗技术管理培训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二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医疗技术概念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必须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符合伦理学原则)医疗技术分类第一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第

2、二类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1)1)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2)2)高风险;高风险;3 3)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4 4)需要使用稀缺资源;)需要使用稀缺资源;5

3、 5)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医疗技术准入基本概念(1)医疗技术本身的准入即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适应性四个方面进行评估,决定其是否可在临床上应用;(2)开展医疗技术的主体的准入,即对开展医疗技术的主体的资格和条件作出严格规定,只有符合条件者可开展;(3)接受医疗技术的客体的准入,即应当制定并严格遵守各项医疗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开展医疗技术的设备条件的准入,即是否具备开展医疗技术的设备、设施等条件。我院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包括: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准入管理的组织与领导,医务科具体负责相关内容的实施与落实。2、

4、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院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核医务人员实施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我院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包括:3、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或者第三类医疗技术前,应当向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在我院实施。4、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含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手术分级管理、特殊专业岗位准入管理三部分。上述管理部分由医务科负责准入,并实施档案管理。医疗技术管理新技术管理定义:医院凡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的新项目(即通过新手段取得的新成果)本院尚未开展过的项目和尚未使用的临床医疗、护理新手段

5、,成为新技术、新项目。医疗技术管理新技术管理1 1、新项目的申报、审批及评估流程是什么?、新项目的申报、审批及评估流程是什么?(1 1)开展临床医疗的新技术必须符合我院核准的诊疗科目,参加项目开展的医师应与其执业范围相一致;同时所申报的项目必须符合医学伦理原则和医疗技术基本规范。(2)申报的新技术、新项目经所在科室主任审核同意后报医务科,填写统一的新技术申报表,附上所需的相关材料。医疗技术管理新技术管理3、申请内容包括:所开展的新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安全性(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估计能达到的业务量、可能出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应急预案)、需要医院协助解决的问题(设施、

6、经费)等。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负责对所有新技术新项目审批与讨论。5、医务科负责新技术新项目公布审批结果,审批通过的新技术方可开展。序序号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科室科室负责人负责人1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外二区李伯健2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的甲状腺全切除术外二区李伯健3钬激光在泌系结石手术中的应用外二区郑 彬4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外一区曾海龙5椎管内麻醉在分娩镇痛的应用妇产科甘 涛6儿童涂氟在乳牙防龋中的作用口腔科欧阳引弟7牙齿冷光美白技术口腔科赖建洪8心衰规范化管理内一区马飞9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内一区林南生2017年均安医院新技术新项目论证目录10血液透析技术血透室林南生11血液灌流技

7、术血透室林南生12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康复科罗华香13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康复科罗华香14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内二区邵光辉15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二区邵光辉16膏方制作调理体质中医科廖泗昌17脉象仪的引进和应用中医科廖泗昌18软肝颗粒治疗乙肝肝硬化(积聚)中医科廖泗昌19外科快速康复外二区何婉儿20细针行腰椎穿刺剖宫产麻醉机术后镇痛麻醉科冯超群21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放射科詹志刚22自配甘露醇溶液肠道准备后在腹部CT扫描中的价值放射科何永松23腔内超声对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评估功能检查科张华珍24Diff-Quik(迪夫)染色精子形态学分

8、析检验科张李荣25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检测检验科张李荣26糖化血红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科张李荣27细菌性阴道炎五联检测(酶化学法)检验科张李荣28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尿标本)检验科张李荣医疗技术管理新技术管理新技术、新项目监管新技术、新项目监管医务科将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1年的监控。科室对所开展的新技术要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填写评价报告,内容包括效果、质量、安全、费用等,并上报医务科,医务科提交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对应用新技术作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由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出现什么情况不受理审批申请?1、不具地区先进水平、或已经被临床证实疗效不确切,或属

9、于探索性医疗技术;2、申请科室或主要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年内发生三级以上医疗事故并负主要责任;3、提供材料不真实;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出现什么情况需要终止或暂缓?1、开展过程出现超出本院执业诊疗项目外的情况;2、未经审批而擅自开展或审批不通过而科室擅自开展的新技术;3、出现我院现有技术条件不能满足新技术开展时;4、临床疗效不确切的;新技术、新业务项目出现什么情况需要终止或暂缓?5、预计该项新技术开展可能出现的某种损害但我院目前技术条件不能解决的;或在开展过程中发现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的;6、发生与该新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7、发现存在严重道德伦理缺陷的。开展实验性临床医疗的原则包括哪些?

10、1、符合伦理道德规范。2、受试者自愿参加,并有权在实验性临床医疗的任何阶段自主退出。3、严格执行受试者知情同意制度。4、对受试者的个人资料严格保密。手术、麻醉及内镜操作等操作技术授权的审批程序是什么?1、凡从事手术、麻醉及内镜操作的技术人员均由医务科负责建立分级授权管理档案。2、科室主任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实际操作水平、围手术期管理及纠纷投诉等条件进行初步认定手术级别,由科室主任签署意见上报医务科。手术、麻醉及内镜操作等操作技术授权的审批程序是什么?3、医务科根据其职称、手术权限申报材料等申报条件予以审核,并提交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医师能力评

11、价与再授权制度、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等规定,结合医师任职资格、操作能力及科室讨论意见等进行评定授权级别。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如何分级?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如何分级?一级预警项目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二级预警项目(1)因发生一级风险预警引起患方投诉;(2)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一级风险预警;(3)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低于2000元人民币

12、。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如何分级?三级预警项目(1)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二级风险预警;(2)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超过2000元人民币;(3)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者过失严重,情节恶劣,严重损害了医院声誉;(4)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被上级通报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是什么?1、各级各类查房: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临床药师查房、院长查房、医德医风查房等;2、职能管理部门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分析、反馈;3、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和积累;4

13、、义务监督员提供;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是什么?5、职代会代表提案;6、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监督检查提示或通报;7、患方反映、投诉、举报;8、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启示等。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是什么?1、立案立案(1)自查立案: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内容,均有权利和义务立案处理。(2)投诉立案: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管理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应在24小时内立案。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是什么?2、处理程序(1)属于自查立案的,应当立即下达医疗技术风险预警通知书,限期整改并反馈。(2)属于投诉立

14、案的,应在受理投诉后72小时内下达投诉通知书和限期整改通知书。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是什么?(3)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至迟在48小时内必须主动作出检讨或说明,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和整改结果,10日内作出处理。(4)经依法鉴定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事件,按照处理医疗事故的相关规定处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是什么?3、处罚 (1)根据警示等级、情节轻重与后果,参照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额度。(2)做出处罚决定时,要区别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者在综合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3)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部门和个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及

15、时发现风险、努力补救、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1、立即消除致害因素。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首先发现者应当立即设法终止致害因素;当致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有困难时,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护人员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2、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千方百计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降低技术损害后果,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3、尽快报告有关领导。技术损害一旦发生,都必须立即如实报告。首先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情节严重者应当同时报告医务科、主管院领导或者行政值班,重大技术损害必须同时报告院长,任何人不得隐瞒或瞒报。4、组织会诊协同抢救。损害

16、较轻、不致造成严重后果者,当事科室要酌情组织科内会诊,妥善处理(由科主任或首席医师或现场高年资医师主持);对于情节严重的技术损害,应当根据需要邀请院内相关专科会诊,共同抢救(科主任主持),必要时由医务科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医务科或主管院长主持)。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5、迅速收集并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证据,包括实物、标本、手术切除组织器官、剩余药品、材料、试剂、摄像和录音资料、各种原始记录等。6、妥善沟通,稳定患方情绪,争取患方配合,防止干扰抢救和发生冲突。7、如患者已经死亡,必要时应在规定时限内向其亲属正式提出并送达书面尸检建议,并力争得到患方书面答复。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8、全面检查、总结

17、教训,找出技术损害发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修订制度及时完善相关记录。9、如属医疗过失,应当区分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对责任者做出合理处理。10、做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应诉准备。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11、因技术损害构成医疗事故者,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进行处理。患方以不正当手段过度维权、聚众滋事、扰乱医疗秩序时,在耐心劝导和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警的同时,组织力量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院设施。12、当发现技术损害与技术或药品器材本身缺陷有关,或同类损害重复出现或反复出现时,暂停使用该项技术或有关药品器材,并对其认真地进行研讨和重新评估,必要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

18、部门。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定义 平均住院日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节省患者住院费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规定。一、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模式(一)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监管,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医院统一组织领导下,医务科负责对全院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其医护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一、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模式(二)通过科学方法制订院级、科级、单病种平均住院日的管

19、理标准。在全院平均住院日的基础上,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制订科室、单病种、手术前的平均住院日标准,形成以科室为中心,以单病种为重点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模式,同时严格落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一、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模式(三)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平均住院日作为一项单独考核、奖惩指标,纳入各科室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医疗质量考核、绩效考核体系。(四)定期召开院科两级的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多部门协调会议等,进一步研讨相关对策,建立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长效机制。二、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缩短平均住院日(一)完善和落实医疗工作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使患者得到及时

20、、有效的救治。(二)加大“三基三严”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三)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尤其是微创技术等。(四)加强对护士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考核,提高业务水平。(五)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保障医疗安全。三、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工作单病种和临床路径的开展,有利于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利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根据卫计委有关规定,在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我院制定的单病种、临床路径的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四、落实双向转诊制度慢病患者及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下级医疗机构。建立长期的社区帮扶机制,有效推进出院患者信息追踪。

21、五、推进信息化服务进一步推进信息系统功能建设,优化管理模式与工作流程,在诊疗、服务过程中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日常诊疗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六、开展日间手术服务开展日间手术优化医疗流程,合理配备人员及手术设备,缩短住院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和休息日开展择期手术。七、重点加强影响平均住院日关键环节的控制(一)加强手术室、各手术科室、麻醉科的配合。手术室应合理安排手术,对手术患者接送及接台手术制定规范的流程;设立麻醉复苏室,加速手术室的周转;手术医师必须提前进入手术室,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共同进行安全核查,保证第一台手术及时进行。七、重点加强影响平均住院日关键环节的控制(二)加强各临床科室的配合

22、。强调首诊负责制,严禁出现推诿、推责等现象。严格会诊医师资格和时效管理,保证会诊质量和会诊时效性。疑难危重病例及时向医务科报告,由医务科组织多学科会诊,提出全面有效的诊疗方案,缩短疾病诊治时间。七、重点加强影响平均住院日关键环节的控制(三)确立医技科室时限的质量目标。加强检验科、影像科、功能检查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的时效性管理,优化流程,缩短辅助检查的等待时间,减少无效就诊时间。各科室应按照规定的检查时限出具报告,周末常规检查项目均应正常开展。全院积极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七、重点加强影响平均住院日关键环节的控制(四)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范,预防院内感染发生。通过院内感染监控管理网络,对重点科室定期检查。(五)强化质量效益理念和规章制度,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