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韦野《名楼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25670283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学类文本韦野《名楼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类文本韦野《名楼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类文本韦野《名楼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韦野《名楼赋》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韦野《名楼赋》阅读练习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名楼赋 韦野 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名胜岳阳楼,也难得相见 说来幸运,一次偶然的边疆之行,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我从南盘江畔归来的头一天,就兴冲冲 饱览了大观楼的风姿。游兴未尽,忽又至洞庭到岳阳楼探胜,登楼远眺,一览无余。老天也真 作美,两次观光这江南名楼,均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和风助兴,引人浮想联翩,遐思不已。 大观楼的幽雅壮美,不愧为春城的名胜,滇池的奇绝。登楼环顾,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池水浩 淼,一片黛绿青碧,帆影掠过,如在诗意盎然的画中。在楼前近华浦中荡舟,水如明镜,亭榭似蜃 楼,船

2、绕竹丛、月桥.佛塔、亭台,似在翠羽丹霞之下,仿佛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 春杨柳”的四时景色涌进心胸,顿觉如置身祖国温暖的怀抱,畅饮着甘冽醇厚的美酒。此楼从 康熙三十五年建成后,即成为昆明西城的名胜。多少骚人雅士常在此聚会宴游,多半是吟风 弄月,歌功颂德。直到乾隆年间,才有寒士孙髯,出之不群,以豪迈的气概,酣畅的文笔,精巧的 构思,严谨的对仗,傲然写出一副海内闻名的“古今第一长联”,上下两联竟达一百八十字,赫然 震惊文坛。于是,大观楼威望倍增,名贯天下。 “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我在楼前石 阶上默诵楹联数遍,不禁心潮滚滚。如果说大观楼给予我的感受,归纳起来仅仅是一副古今第一

3、长联而使它名声益振,像南天蓝空 的巨星引人无不向往,那么,看罢岳阳楼之后,我这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的感受,似乎更加突出而不可泯灭了。你看,岳阳楼雄踞城西,面临洞庭,登楼遥望,水波浩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我乘舟赴君山,一路自有与滇池不同之美感。洞庭之水的壮伟,磅礴的 气势,广阔、雄浑的境界和绚丽多姿的景色自不必赘言。但回首仰望岳阳楼,和在滇池回眸大 观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感。二楼同样临湖耸立,俯瞰水面,视野无碍;均是木制结构,典型的中 国古建筑式的巨檐画栋。这些平常景象,在我国许多楼宇、寺庙里都是可以看到的。 可是,为什么这两

4、座并不富丽堂皇的楼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呢 ?究其缘由,不在于外形的巧装打 扮,位置的奇特险峻,建筑的高矮大小,而在于它们深邃的内涵,以及它们给人展示的精神与气 质。阿房宫可谓富丽堂皇,千古绝有,“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但这 是搜刮民脂民膏、 挥霍无度之果,被人焚为灰烬也就是情理之事,且落个昭著臭名。刘禹锡曾 居住过的简陋的房屋,虽然满是苔痕草色,还时常受凄风苦雨的侵袭,却美名在外,只因“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而大观楼、岳阳楼也凭-联一文显其精神与气质。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为 朋友滕子京被贬所邀而作。此记虽有忠君之言,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 负,给人以 启迪。

5、试想,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代, “古仁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进亦忧,退亦忧”,是.何等不易啊!我想,这里络绎不绝的游者,大多并非是为古建筑而来吧。同 样,我在大观楼前看到的情景也无不如此。 “海内长联第一佳者”,不仅完美地描绘了大观楼前 的景物,而且从云南历史写起,有力地抨击整个封建制度,让人洞察生活的底蕴,触摸时代的脉 搏。虽然“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他们费尽移山心力,但“珠帘画栋,卷不及暮 雨朝云”。孙髯更尖锐指出“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而他们所贏得的,只不过是“只杵疏钟, 半江涣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历史不正是如此吗?范仲淹虽然登斯楼“

6、宠辱皆忘”,也难免宦 海浮沉,但其精神必定长留人间。千古雄文垂壁,古今第一长联悬门,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 傲。虽遭历史战火的毁坏,却不绝于世,可见其精神的所在。 若不是范仲淹的名篇在此,若不是孙髯翁的奇对在此,恐难有千里迢迢而来的游者。自然, 名楼的湖光也美,色也美,水花也美,但这些绝不是名楼之美,更不是名楼的风骨!它们的真正的 美,是先贤为永葆它们的生命和青春而赋予它们的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内涵,教你看后可纵贯 古今,悟出做人应恪守与追求的信念。名楼为人增志才是真正的名楼。贫莫贫于无志,贱莫贱于无才。愿徒有空名而无益于人的楼 阁,也可从岳阳、大观的络绎不断的敬仰者中悟出些什么,也谱一曲传世的

7、绝唱。(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开篇写“偶然的边疆之行”“老天也真作美”,表面上是说自己很幸运,实则是表达自己对 名楼的喜爱与仰慕之情。B. 文章引用“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概写自己观览到的大观楼的美景,给读 者以丰富的想象。C. 文章第五段“可是”之后的问句,概括了作者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的总体感受,又自然转入 论述两楼的精神与风骨。D. 文章写游客“大多并非是为古建筑而来”,既是作者的猜想,也是作者的希望,希望游客观赏 名楼,更要感悟名楼真正的美。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8、文章题为“赋”,铺陈叙事,笔法灵活,并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既不乏富有诗意 的语言,又有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B. 文章详写大观楼而略写岳阳楼,主要是因为岳阳楼记名扬天下,不知道岳阳楼的中国 人很少;同时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C. 文章引用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名句,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既可 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又可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D. 文章语言雅俗共赏,极富特色,句式上多用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整散结合,读来朗朗上 口,形象地刻画出“名楼”之美。8. 本文前部分先写大观楼后写岳阳楼,而后部分则先写岳阳楼后写大观楼,对此你如何理解? (4 分)9

9、. 本文表达上主要运用记叙和议论,请结合作品简析二者的关系。(6 分)6. 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句式、手法、语境、语句的言外之意等角度进行分析。首先 通读文本,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然后找到选项所涉及的语句,再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 理解、辨识各个选项的相关内容,并做出判断。B项曲解文意,“概写自己观览到的大观楼 的美景”错,据原文“仿佛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四时景色涌 进心胸”,可知是“仿佛”,而不是真正“观览到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并非“眼前之景”。 故选 B。7. 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

10、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了解文本所运用的技法,然后找出各 个选项与文本相对应的信息,将选项内容带入文本进行比对分析,辨别正误,作出判断。B 项强加因果,“文章详写大观楼而略写岳阳楼,主要是因为岳阳楼记名扬天下,不知道 岳阳楼的中国人很少”错,略写岳阳楼并不是因为岳阳楼的名声大,据原文“回首仰望岳阳 楼,和在滇池回眸大观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感”,可知作者觉得岳阳楼和大观楼“大同小 异”,加上写作意图不在于凸显岳阳楼,自然就略写了。故选B。8. 前部分先写大观楼后写岳阳楼,是根据作者游览时间的先后顺序;后部分则先写岳 阳楼后写大观

11、楼,既交代了作者“更慕”岳阳楼的原因,也是为凸显岳阳楼的精神与气质, 暗示文章主旨。(题干没有涉及阿房宫)【评分标准】一点2 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 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旨意,然后分析文章结 构如此安排的意图,答案也就有了。当然,也要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语句,以便更好 地理解文章。例如“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名胜 岳阳楼,也难得相见”,就暗示了岳阳楼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又如“为什么这两座并不富丽 堂皇的楼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呢而在于它们深邃的内涵,以及

12、它们给人展示的精神与气 质”,而岳阳楼记赋予岳阳楼特别的“精神与气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可见,文章前部分是行程的真实体现, 后部分则是作者情感抒发的必然,也是文章写作目的的需要。可据此拟写答案。9. 第一问:文章前部分以记叙为主,写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的所见所感;后部分以议论为 主,阐述岳阳楼和大观楼的精神,并指出名楼必须有内涵。第二问:记叙为议论服务,是议论的基础,记叙大观楼和岳阳楼是为分析名楼的精神服务 的;议论是记叙的升华,是记叙的目的,描写大观楼和岳阳楼,意在阐明名楼应具有精神 与风骨;记叙和议论相互依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评分标准】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4 分:答一点2分,答两点3 分,答三点4 分。句意相近 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把握题干要求,然后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最后概括、 整理,就可以形成答案了。此题干有两问,一是指出文章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议论;二是要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注意指明记叙和议论时不能细化,只能整体把握。 此外,分析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时,既要明白二者在散文、小说中的关系,还得依据文章的写 作目的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