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25610445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附件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山西省进一步 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见行动计划(晋发 201749号)要求,为加快我省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 用,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山西省是煤炭生产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 地。建国以来,山西省累计生产原煤183亿吨,外调量超过 121亿吨。全省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40.4%; 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全省2000 米以浅含气面积 35796.86平方公里,煤层气 资源总量 83097.8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1/3。2017年,全省煤炭

2、产量8.56亿吨,产出煤矸石1.3亿吨, 综合利用8800万吨,抽采瓦斯(煤层气)115亿m3,利用 70亿m3,大中型煤矿矿井水复用率达到95%以上,矿井水 达标排放率100%。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煤矸石等工业固 废综合利用,积极落实瓦斯利用补贴政策,企业开展煤矸石、 瓦斯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建成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电 厂45家,煤矸石新型墙材企业327家,煤矸石陶瓷生产企 业45家,其他煤矸石利用企业21家。全省煤层气输气管覆 盖全省11个市,建成了 80余座瓦斯发电厂。通过采取瓦斯 集输、压缩(CNG)、液化(LNG)、发电、民用等多种方式开 展利用。其中,晋煤集团形成了瓦斯发电机组1

3、07台、运行 瓦斯发电装机容量209兆瓦的瓦斯发电集群,年利用瓦斯4 亿多立方米。我省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然存在着部分地区煤矸石违规排放、超高堆放,煤层气 抽采效果不达标,矿井水利用率低,煤矸石高附加值利用、 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 话精神,认真落实晋发49号各项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 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促 进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煤层气等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 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绿 色、低碳、循环

4、发展。(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量达到1.2亿 吨,全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省原煤入 洗率达到80%,洗煤废水闭路循环率100%,煤层气(煤矿 瓦斯)抽采量133亿立方米、利用量85亿立方米。矿井水 和生活污水处置率达到10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90%, 力争实现30%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三、发展重点(一)推进煤炭企业绿色化改造。鼓励煤炭生产企业围 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循环经济园区, 通过产业聚集、产业耦合、产业链延伸,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和高效转换,降低企业的物耗、能耗和产品成本,实现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鼓励煤炭生产企业

5、按照产业循环、 多元发展原则,加大绿色化改造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 升煤矸石、矿井水、煤矿瓦斯等煤炭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水 平。(二)加大煤矸石综合利用力度。以煤矸石直燃发电、煤矸石生产建材产品等大宗利用为重点,着力发展煤矸石制 超细高岭土、陶瓷、陶瓷微珠、造纸等产品,鼓励煤矸石治 理沉陷区和裂缝区以及复垦回填等利用。围绕全省低热值煤 发电布局,鼓励低热值煤机组掺烧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引 导大型矿业集团加大煤矸石用于采空区回填、土地复垦、沉 陷区治理力度。推进朔州煤矸石制高岭土和煤矸石生产陶瓷 产业集聚区建设。突出市场导向,引导企业合理发展煤矸石 砖、建筑陶瓷、煤矸石装饰砖和多孔砖等建材产品。

6、研发推 广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三)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建设沁水、河东两大煤层 气基地,推进河曲-保德、临县-兴县、三交-柳林、永和-大宁-吉县、沁南-沁北、三交-柳林等6个煤层气片区勘探开发。 推进晋城矿区、阳泉矿区、潞安矿区、西山矿区和离柳矿区 五大瓦斯抽采利用矿区建设。加大井下煤矿瓦斯抽采量,积 极探索低浓度瓦斯利用途径,提升煤矿瓦斯综合利用水平。 推进地面开采煤层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推进高浓度瓦斯运 输管网建设,推进低浓度瓦斯就近综合利用发电,提高煤层 气开发利用水平。对达到瓦斯抽采条件的煤层全部开展瓦斯 抽采,实现应抽尽抽、以用促抽、抽采达标。(四)提高矿

7、井水处理利用水平。鼓励煤炭生产企业采 取保水采煤措施,保护地下水径流带岩层,对矿井涌水长期 观测、建档。鼓励煤矿结合矿井水水质和排放量,因地制宜 制定矿井水处理回用方案,具体回用方案应优先保证矿区内 用水,尤其做到先井下后井上,先矿内后矿外,先生产后生 活。鼓励企业将处理后的矿井水回用于井下消防洒水、洗煤 补充用水、热电厂循环冷却用水、绿化道路及贮煤防尘洒水、 施工用水、矸石山灭火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市政建设和城 市环境用水等。鼓励企业探索利用废旧矿井回灌或储存矿井 水,建设地下水库储存水资源做为农村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 用水。(五)推动粉煤灰等固废综合利用。鼓励燃煤火电厂干 排粉煤灰,应用粉煤

8、灰分选和粉磨等精细加工技术,提高粉 煤灰资源化利用能力及附加值。推进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 品、蒸压砖、陶粒等利废建材生产应用,推动朔州工业固废 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大粉煤灰综合利用产学研合作,推动 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开发。鼓励粉煤灰复垦、回填造地和生 态利用。鼓励燃煤电厂从源头控制脱硫石膏质量,大力推进 脱硫石膏生产水泥缓凝剂、高强石膏粉、纸面石膏板、石膏 砌块、干混砂浆。鼓励开发石膏晶须、高档模具石膏粉等高 附加值产品。(六)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重点 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开展煤层气、煤矸石、矿井 水等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多途径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加快煤 炭资源综合利用先进

9、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国家大气污 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环 保新标准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政府环境保护监管和企业 生态恢复治理主体责任,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实施煤 炭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落实建设条件,完善项 目手续,加快项目建设,政府性投资要加大对煤炭资源综合 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七)推进煤炭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发展。加强煤炭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重点研发井下采选充一体化、煤炭地下气化、 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绿色高效开采技术。围绕大 型火电厂、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实施煤的 清洁高效利用科技重大项目攻关,提升煤电能效水平,提高 污染控

10、制效率、降低污染控制成本和能耗。鼓励产学研合作, 围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利用技术、煤层气/乏风规模化开 发利用技术、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高值利用技术,煤炭及煤 化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等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煤层气钻 井、压裂、增产、排采及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应 用,着力提升煤层气开采效率和质量。四、保障措施(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坚持生态优先,将环保理 念贯穿于煤炭开发的全过程。煤炭生产企业要做好矿区生态 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治理,抓好煤矸石、矿井水、煤矿瓦斯 等煤炭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 品附加值。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实行严格、高标准的 环境保护制度,制定煤炭

11、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细化煤矸 石利用途径,实现煤矸石全部综合利用,要评估煤层气及矿 井瓦斯抽采利用的可行性,对具备开发利用条件的矿区要先 抽后采,提高煤层气及矿井瓦斯利用率。煤矿要配套建设矿 井水处理回用设施,提高矿井水复用率。(二)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宣传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加强 舆论宣传,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 氛围。以节能环保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煤炭资源综合利 用产业,推动行业生产方式绿色化,行业发展生态化。按照 “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的要求,推动煤炭及共伴生资源 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着力培育和发展节能

12、环保、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形成有利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的经 济增长点。(三)严格监督管理。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监管体制 机制建设,健全监管组织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开展监 管业务培训,提升监管部门业务水平。加强环保执法检查, 对违规堆放煤矸石、超标排放矿井水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 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煤矿矿井水利用方案 审核,严格矿井水抽排管理,提高矿井水综合利用率。推动 煤矿生产企业环境信息全公开,鼓励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参 与监督,强化协同配合,共同监管,倒逼煤炭企业综合利用 煤矸石、矿井水、煤矿瓦斯等煤炭共伴生资源。(四)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 参与的煤炭

13、资源综合利用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建 设一批社会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重点项目,带动煤炭资源 综合利用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 惠政策、节能节水环保装备所得税减免政策,提高企业开展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 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发,推 动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 化、项目实施市场化。加强产融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加大 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五)加强人才技术保障。推进产教融合,以企业技术 中心和高校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引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高层次人才,多层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推动煤 炭资源综合利用。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大学、海 外知名大学将研发机构落户我省,建立重点实验室,打造一 批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煤炭资源综合 利用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专业院校、大型科研机构合 作,建立高层次人才委托培养、专项进修及学术交流的平台 及基地,提升煤炭综合利用从业者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岗位技 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