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开片的种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5529693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瓷开片的种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瓷开片的种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瓷开片的种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古瓷开片的种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瓷开片的种类(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瓷开片的种类我们从高空俯瞰祖国的锦绣山河,高山峡谷,沟壑纵横,阡陌交通,层层梯田,湖泊平滑如镜,江河九曲蜿蜒,布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读者若将此类古瓷上的纹片与之产生联想,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发怀古之幽思,叹妙瓷之精湛。古瓷是有永恒艺术生命力的。核心是藏家不要单纯追求其经济价值,应更多去发掘其无穷无尽的文化内涵。古瓷开片的种类虽然古陶瓷多数的窑口和相称部分的品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限度的开片现象,多数是被看作烧造缺陷看待的。但也有某些品系却形成了特定的艺术效果,有些甚至可以作为鉴定古瓷真伪的特定要点。# N w! G: ( e3 w$ T b“冰裂纹”开片:这是形容在冰晶玉洁

2、的釉面上形成了象冰雪同样清彻的裂纹。这种裂纹十分致密,没有缝隙,杂质无法侵入,历经数百年,仍然显得晶莹剔透。这是一件宋龙泉窑三足炉(图11),冰裂纹清晰可见。这件清康熙年间烧制的观音尊(图12),器形典雅,犹如亭亭玉立的南海观音。从上至下鲜艳如初凝的牛血般的釉色,显得雍容华贵。清代诗人许斋有在郎窑行戏呈紫衡中承诗中写道:“迩来杰出推郎窑,郎窑本以中丞名,比试成宣欲乱真,乾坤万象归陶甄,雨过天晴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郎窑红是冰裂纹的典型代表。这种开片以纵向为主,横向较少,与血丝般的牛毛纹内外呼应,奇异不凡。 1 C( X1 J8 7 w2 f WT$ 1 o/ B “文武”开片:这是形容陶瓷

3、器物上下左右,通体开片。其中呈大型的不规则开片,比方为“文片”,当中又套有较小型的开片,比方为“武片”。这是一件宋哥窑胆式瓶(图13)。自古以来就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比方,以此来形容此类开片的形式颇为恰当。这种开片以宋官窑、哥窑特性最为明显(图14),也是此类瓷器除紫口铁足之外最大的特性,后世明代成化、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仿哥窑制品多仿之(图15、16、17)。 , |d; 3 M8 P3 - d; A! S# Y9 G+ 2 i6 H1 , G( n! T# k: C; u1 s; R: l8 |0 X6 b2 L “鱼鳞”状开片: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开片现象,重要集中在北宋汝窑、宋官窑和

4、少数南宋龙泉窑制品上,其她品种未曾见过。形态是在肥厚釉层的层与层之间产生的层间开片现象。这是故宫藏北宋汝窑三足奁(图18)和北宋汝窑敞口洗(图19)。读者可以从图片上清晰地看出这种层间层层叠叠、晶莹闪亮、犹如鱼鳞状一般的开片。因素是此类瓷器釉层很厚,有些甚至超过了胎体厚度(图20)。如此厚的釉层是多次 上釉形成的,每次上釉都要等干燥后再施,故各层釉之间薄厚不均,瓷器烧成后,层间应力不同,在层间产生断裂。目前河南汝窑研究所已掌握了此类工艺,但是仿品开片过于密集,显得刻意做作,不如真品那般酣畅自然。“金丝铁线”型开片:简要陶瓷辞典解释为“纹片的一种,传世哥窑瓷器的特殊纹饰,因开片有大、小之分,大开

5、片呈深灰似铁,小开片呈酱褐色,似金丝而得名”(图21)。这种释义仅将开片的特性表述出来。这种开片属于人工二次开片,这在古陶瓷品系中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工匠运用哥窑出窑前骤然冷却的措施,釉面内应力急剧释放产生大的开片。然后将瓷器浸泡入含铁的溶液中,裂纹将铁物质吸附进裂纹内形成“铁线”效应。再将这种一次开片的瓷器放入窑炉内烘烤,不等釉面熔化,再进行第二次骤冷,使釉面再次在大开片中产生小开片,再将烧成的瓷器放入陈腐的茶叶水中,裂纹再将茶碱之类的色素吸附进缝隙中,就形成了大片套小片,铁线裹金丝的艺术效果。这种哥窑特有的工艺是自宋以来古代工匠人为掌控开片的典型例证,并被元、明、清继承与延续至今。现代仿品中

6、也使用了这种工艺,但远未达到真品的古拙之气。z; v; x9 I# v “百圾碎”开片:这也是哥窑开片的一种(图22),只但是是纹片更细碎而已,是出窑前降温过快,致使釉面四分五裂,裂纹密如攒珠。晚明天启年间的“煨瓷”(图23)釉面上被称作“鱼子纹”的开片也是这种效应,但是是名称叫法不同。饮流斋说瓷中提到“器小开大片,器大而小片皆足贵也。晚近以来则不贵哥窑之开片,而贵郎窑之开片。大抵开片瓷器,概以扪之无痕者乃为可贵也。”这是自古以来人们鉴赏的原则。6 p. f! c Q, Z+ J2 Y/ oC0 l2 V9 r _- z( U; w/ R: i; t$ g# _5 J “苍蝇翅”开片:这是唐三

7、彩特有的现象(图24)。唐三彩是唐代盛行厚葬之风的产物,并吸取西域风情,塑造出了器型丰富、绚丽多姿的器物,充足昭示了盛唐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唐三彩属于陶质胎体,胎釉结合度不好,在千百年地下埋藏中,受到水气的侵蚀,器物裂析成苍蝇翅膀大小的细碎透明开片,四周微微翘起,犹如干涸的池塘泥土四周翘起一般,属于历史性自然开片范畴,至今造假者无法仿制。这也是鉴别唐三彩真假的要领之一。 “芝麻纹”开片:此类开片形态与唐三彩釉面开片类似,细如芝麻颗粒,但因附着在瓷化胎质上,附着力相对强,釉层无翘起现象。唐长沙窑制品最具代表性(图25)。7 t# g& H$ g s2 g$ y9 x3 L 不知藏家与否注意

8、到一种有趣的规律性现象,不管是何种瓷器,不管是哪个朝代的瓷器,也不管是圆器或琢器,只要是用辘轳一次性拉坯成型的器物,其开片重要纹路的延伸方向均是从器物的底部自下而上,从左向右延伸倾斜。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拉坯时操作辘轳的旋转方向是自右向左转,也就是顺时针方向,这种旋转的胎体内部并不十分均匀,产生了一种自下而上,自左向右的密度差,内应力的方向差别正是这个方向。故施釉烧成后,其釉层开片方向正好与拉坯方向相一致。这就进一步证明了胎釉之间开片方向是与其内应力的拉伸方向保持相似,顺着拉坯方向从下到上、从左向右延伸(图26、27、28),固然这种规律不涉及那些异型器物,用贴塑措施,或捏塑等其她方式成型的,就

9、没有这种现象(图29、30)。“开片”产生的艺术效果 开片是陶瓷烧造过程中或是历史因素而产生的釉层断裂现象。一般觉得是一种缺陷,对玲珑剔透、完整无损的各类瓷器的美观产生了影响,在或洁白如玉,或青翠欲滴,或碧蓝如洗,或鲜艳如血,或娇黄妩媚,或姹紫嫣红的釉面上产生的裂纹影响到瓷器整体美观。但是我们睿智的祖先正是运用这种缺陷,化腐朽为神奇,人为地制造出开片效应,产生了变幻莫测、鬼斧神工的艺术效果。8 dh) t- , z9 T, i# W. K T, : X5 b: h% a8 P6 A l, Xx/ g; R f) S 这件北宋年间官窑大口瓶(图31),在温润如玉、凝若堆脂的天青色釉面上,布满了纵

10、横交错,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连或断的纹路,使人产生遐想。古陶瓷是静物,特别是陈设器物,陈设在室内,给人以宁静、肃穆的感觉。那条条纹路、块块纹片纵横交错,忽断忽连,目光沿着纹线追寻而产生浮想联翩,产生了跃动迷离之感。赋予了静置器物之生机,赋予了古陶瓷千年不朽、长青不衰的艺术生命力,这就是开片艺术的魅力所在。我们从高空俯瞰祖国的锦绣山河,高山峡谷,沟壑纵横,阡陌交通,层层梯田,湖泊平滑如镜,江河九曲蜿蜒,布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读者若将此类古瓷上的纹片与之产生联想,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发怀古之幽思,叹妙瓷之精湛。古瓷是有永恒艺术生命力的。核心是藏家不要单纯追求其经济价值,应更多去发

11、掘其无穷无尽的文化内涵。 这件南宋哥窑花口洗上的金丝铁线( 图32),何其典型,何其明显。藏家欣赏它时一定会揣摩如何产生的这种艺术效果,古人是如何在坚硬的瓷面上穿针走线,勾勒出变幻莫测的各式纹片。 - Q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雍正仿哥窑弥勒佛鎏金像(图33)。可以看出古代工匠如何娴熟地掌握了开片艺术,将慈眉善目、笑口常开、憨态可掬的佛祖,塑造得惟妙惟肖,充足体现了弥勒佛“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的雍容大度,普渡众生的宽宏海量。佛像的僧衣袈裟恰到好处地开片成佛家长老身披的“百衲衣”。而佛陀的面部及裸露部分却未见任何开片。这就是开片艺术出神入化之处。 古瓷“开片”艺术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需要加以结识研究和看待,古陶瓷收藏爱好者不应局限在对各类古瓷经济价值的分析与追求,更不必对目前拍卖市场屡创新高的炒作之风而产生虚幻的期盼与渴望。追风逐浪对大众收藏目的与宗旨并非是理性的选项,藏家莫将自己的藏品看作钱柜或银行。新闻媒体也要充足地把握舆论导向,对收藏爱好者加以引导,力戒以功利躁动的心态看待收藏。笔者深信,收藏最大的社会效益是对老式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对于藏家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研究与鉴赏,这是藏品价值理性的回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