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答案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2549708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一、填空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 deer” 原来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缩小)。“兵”原来指兵器,后 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转移)。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二是 (时间性),三是(地区性)。3、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组合)规则的变化。4、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 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6、“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

2、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替 换),用(双音节)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节)为主的格局。8、研究语音变化的凭借主要有(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 文字)和(古代的借词)。9、“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上(转喻)认知机制 引起的。10、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成分)。二、单项选择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C)方面的变化。A. 语义B.语法组合规则C.语法聚合规则D.形态2、以下哪一项表明词义发表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C )A. 词义随着袒的发展而发展B. 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C. 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

3、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D. 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3、中古英语的wifeman (妇女)由wife (女人)和man (人)构成,是个复合 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 (妇女)成为一个词了。这是(D)。A. 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B. 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C. 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D. 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4、以下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b. 类推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消除语言中所有的例外现象。c. 词汇的总局的发展趋势是词语越来越多。d. 社会的变

4、动可能会引起词语的替换5、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A )A. 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B. 地理上邻近C. 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D. 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三、名词解释历史比较法一一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 “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语法化一一“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指语言 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 语法意义的成分。重新分析一一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 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四、简答题1、以汉语为例谈谈语法组合规则

5、的演变。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 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由上古汉语“宾+动”语序到后来“动+宾”语序的变化。如:“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印)“是刈是护”(诗周南葛覃)“他人是保”(诗唐风山有枢)“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不吾知也”(论语先进)“偻句不余欺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2)由上古汉语“大名+小名”到后来“小名+大名”的变化。如:“丘获”(昭 公四年)、“城颖”(隐公元年)、“城濮”(僖公二十八年)、“城隶”(襄公五年)。 清人俞樾在概括这类现象时说:“古人之文,则有举大名而合之于小名,使二

6、字 成文者,如礼记言鱼鲔,鱼其大名,鲔其小名也。左传言鸟乌, 鸟其大名,乌其小名也。孟子言草芥,草其大名,芥其小名也。荀子 言禽犊,禽其大名,犊其小名也。”(3)“五四”以后,汉语由于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在句法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些 新的特点。例如汉语中的主从复合句一般都是从句在前,主句在后,而在英语等 西方语言里,从句前置、后置都可以。“五四”以后,汉语中的从句也出现了后 置的情况。例如,“可是我得省些钱,万一妈妈叫我去我可以跑,假如我手 中有钱。”(老舍:月牙儿)在对话中,甚至在复合句的中间还可以用“XX说” 之类的语句隔开。例如,心根据我过去的经验,他抢口回答道,也只有往多处 报呵!”(茅盾

7、:腐蚀)。这些所谓的“欧化”格式都是在汉语句法结构许可的 范围内作了一些调整,不涉及结构规则本身的改变。总的看来,汉语的词序从古以来变动不大。2、举例谈谈语言演变过程中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相互影响。语音的变化很齐整,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 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位,而且会涉及同一聚合群中具备这 一区别特征的其他音位。语法的演变结果包括组合规则的演变和聚合类的演变。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互 有联系,一类的演变可能引起另一类的演变。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 的改变。古代汉语代词作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子孙是保 寡人是问;现代 汉语宾语不再前置于动词,用于

8、复指的代词“是、之”这个小类就也不复存在了, 语法聚合类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聚合 规则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形态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语法范畴的变化。原始印欧语富于形态变化,据拟测,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因 而有性、数、格的语法范畴。这些形态变化在现代英语中基本上消失了,只有一 些留存的遗迹。名词的性的范畴已经消失;数的范畴剩下单复数的对立,双数已 经消失;格只在表示有生物的名词中还剩下一个属格的形式-s (如peoples, student,s)。代词中还保存着三个格(如he,him,his)。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

9、言有不同的趋势。古代汉语表示行为的量是把数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如:三请诸葛 七擒孟获 八拜之交先秦汉语中还很少有这一类词,它们在两汉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期就大量使用 了。动量词这个词类产生以后,上例就变成“三次去请诸葛,七次擒孟获”,数 词除了在一些仿古句子中就不能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了,聚合关系的变化引起了组 合关系的变化。3. 举例说明为什么词汇发展中会有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现象。(1)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 需要而产生新词。例如“导弹” “核弹”“登月” “污染”“集装箱”“汽垫船”等 等都是语言中新出

10、现的词语。构成新词的材料,少数从外语借来(参看第八章第 一节),多数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语素按照固有的构词规则构成的。完全新创的 词,如英语中的gas (瓦斯),ko-dak (科达,指小型照相机),bleep (电子仪 器的哗卜声),zap (炮弹的飞过声)等是很少见的,这就保证了新词作为表达新 义的工具,容易被社会接受。(2)旧词的消亡也是语言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旧事物的消失是引起旧词消亡的 一个原因,例如“马褂”“顶戴”朝珠”“黄包车”“杠房”等词语都随着旧事物 的消失而不用了。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在汉语 的发展中,先秦是词汇系统发生变动的一个重要时期。在上古,汉

11、族人对某些现 实现象的划分很细,同类的事物或现象稍有不同就给以不同的名称。例如马这种 牲畜,只要肤色、年龄、公母不同就有不同的称呼:公马叫“骘”(zhi),母马 叫“ (she),后左脚白的叫“鼻”(zhn),四条腿膝下都白的叫“ W(zeng), 四只蹄子都白的叫“角前”(qidn),前两脚都白的叫“”(xi),后两脚都白的叫“羽句(qu),前右脚白的叫“启”,前左脚白的叫“踦(qi),后右脚白的叫“, 身子黑而胯下白的叫“翳”(yh),黄白相间的叫“皇”,纯黑色的叫“,”,红黄 色的叫“,辟”(xing),白毛黑鬃的叫“肉各”(lub)马在词汇系统中作这样的 区分不是孤立的,其他牛、羊、猪

12、也有跟马相应的区分。由于词汇系统的这 种变动,先秦时期大量的旧词消失了。词汇的这种发展,过去人们都归之于从具 体到抽象。如果从语言的交际功能来看,它也符合经济、简易、明确的要求。随 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例如以畜牧业为主的社会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和认识 的发展,舍弃对现实现象的一些不必要的区分,精简词语,这自然会减轻人们记 忆的负担,使语言工具更经济、简易,便于运用;如要表达同类事物或现象的不 同的小类,可以用词语的组合来实现,如三岁的马不叫“酬”(比o),可叫“三 龄马”。这样,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既经济、简易,又丝毫不影响表达的明确性。五、论述题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谈谈语言演变的规律性问

13、题。语音的变化很齐整,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音位的演变以区别 特征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位,而且会涉及同一聚合群中 具备这一区别特征的其他音位。语音演变的几个明显的规律性特点第一,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浊音清 化的条件限于口音、不涉及鼻音和 边音,更与元音无关;其中浊塞音和浊塞擦 音清化时还按声调的平仄而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第二,时间性。语音演变规 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会遵循原 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例如:现代宁波方言的/ki/、/khi/等音位组合是在腭 化规律起作用的时期以后产生的语音现象,所以不受这一规律的支配。第三,

14、地 区性。语言的演变是像波浪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扩散的,而且扩散有地域的限制, 所以音变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进行。例如:浊音清化的规律在北方话系统中是普 遍其作用的,而在吴语区和湘语区则仍保留原来的浊音,并没有发生清化的现象。语法演变包括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和语法演变中的类推作用。1、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例如:随着语言的发展,印欧系语言大多由“宾-动”型变成了“动-宾”型。 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宾语的代词放在动词之前变为放在动词之 后。偏正结构在完全定型以前,经历了一个“偏正”、“正偏”并存的阶段。2、语法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

15、词类的发展。 原始印欧语富于形态变化,据拟测,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因 而有性、数、格的语法范畴。这些形态变化在现代英语中基本上消失了,只有一 些留存的遗迹。名词的性的范畴已经消失;数的范畴剩下单复数的对立,双数已 经消失;格只在表示有生物的名词中还剩下一个属格的形式- s (如people s, student s)。代词中还保存着三个格(如he,him,his)。至于第三人称单数 的性的区别(he、she. it)已和自然性别一致,不起语法作用。汉语缺少形态,它的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和许多欧洲语言有不同的趋势。拿现代 汉语和古代汉语比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

16、古代确定, 词类的界限比古代清楚,特别是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特有的量词;二是开始出现 构词词缀(-子,-儿,-头等等)和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了,-着,- 过)。3、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 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例如:英语swell (膨胀)的过去分词原先是swollen。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 的形式是在词干后加-ed,这就形成了一股力量,把不规则的swollen也拉到和 规则的行列里来。类推作用铲除了这个例外,让swelled代替了 swollen。汉语 代词宾语从前置变成后置,也是类推作用的结果。古汉语中,“动-宾”是占优势 的结构格

17、式,“宾-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动-宾”替代 了 “宾-动”。从演变结果看,词汇无非是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语替换,词义无非是扩 大、缩小和转移。从演变原因看,词汇和词义的演变都与三个因素有关:社会的 变化,系统内的聚合或组合关系的制约,语音、语法等其他子系统的相互影响。词语的替换要受到词汇聚合关系的制约。词语的替换往往不是孤立地发生的,有 不少的替换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我国古代关于人的某些肢体、器官的名称与其他动物的有关名称是不同的,后来 在词汇演变中,在这些相关的语词之间发生了有的扩大使用范围、有的废弃不用 的变化。口、肤、肌一一嘴、皮、肉;毛(兼用于人、兽)一一羽

18、(鸟毛)创制新词的方式,与语音、句法等其他子系统有关系。南北朝之前,单音孳生法 为主;南北朝开始,词根的复合法逐渐占优势。复合双音词占据优势的一个原因是,魏 晋之后汉语的语音系统大大简化,许多原来不同音的词魏晋之后变得同音了。为 了使语言能有效地表达思想,避免同音混淆带来的歧义,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就用 复音词来替换单音词。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演变的结果,主要有三种情况。扩大。例如:江、河、菜、墨水、arrive缩小。例如:丈人、坟、瓦、meat、deer转移。例如:涕:泪鼻涕 封:土堆封闭 走:跑行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复杂,总的说来,现实现象的变化(如坐、运动、灯),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电、思、水、 鬼火)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快-慢)组合关系变化的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