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33]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5364356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6课 戊戌变法[3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6课 戊戌变法[3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6课 戊戌变法[3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第6课 戊戌变法[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戊戌变法[3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 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

2、一、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请2-3位学生回答。(随机让学生回答)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二、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康有为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学教育,后来又阅读了大量的外国书籍,他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3、,他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开展做了大量工作,变法失败后他逃往国外。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他深受康有为思想的影响,并和康有为一起积极开展变法活动,他们合称为“康梁”,变法失败后他也逃往国外。)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公车”最初是指汉代用公家的马车送应举之人赴京考试,后来公车成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拒和是指

4、拒绝和日本签订合约,迁都是指迁都到西安,变法是指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实行资产阶级制度。)(公车上书虽然没有成功,但影响很大,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清朝黑暗统治下政治舆论沉闷的局面,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发展。)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学生回答: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会等;主要报刊有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其中时务

5、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内外;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国闻报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问题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观点:主要宣传维新变法,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影响:扩大了变法的社会影响,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维新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增强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4. 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

6、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是不同的。)目标导学二:百日维新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样的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学生回答:德国强占胶州湾。2. 教师强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3. 阅读教材,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变法的内容,并以小组的为单位,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学生回答:小组形式回答。(答案略)教师总结: 内容 影响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有利于维新人士参与政

7、治,打击了封建官僚,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有利于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抵抗外来侵略) 4.教师过渡:实施变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但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不久变法失败了。(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 5.教师讲述:1898年

8、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6.教师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7.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归纳: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中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

9、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方法,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脱离人民群众。)教训:戊戌变法昙花一现,很快失败,它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一、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二,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希望通过改革使中

10、国摆脱列强的侵略,这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三,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西方进步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8. 教师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三、课堂总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

11、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板书设计戊戌变法(1898年) 过程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马关条约后,民族危机空前激化背景 序幕发展 高潮公车上书办报时务报、国闻报,宣传变法思想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扼杀变法 失败百日维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系列变革 教学反思 本节课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线索清晰;重点需要把握百日维新的内容以及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把本节的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并提供历史口诀,识记历史。历史小口诀:(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