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性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529455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性(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0 新闻学 宫玉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以国际影片为例 “混杂化”是全球化背景下近年来国外文化研究的新理论概念,与现代全球化进程联系紧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传播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增进了全球各民族国家和地区 文化间的互动交融,作为反映这种文化现象的概念,混杂化指的是两种或多种文化杂糅而产生的具有混杂性的中间形态的过程。混杂性概念是有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率先成功引入文化研究之中的。巴巴对于混杂性一词的界定建立在拉康的“模拟”和德里达“带有差别的反复”概念基本之上。她觉得模拟是一种复杂的体现形式,目的并不是追求与背景相和谐,而是根据外界环境的需要变化自身,以产生某种介于与原体和不相似之间的“她体

2、”。通过“带有差别的反复”的模拟,话语变得不再纯正。巴巴觉得混杂性是启动“我”与“她”之外的“第三度空间”的钥匙,这个空间消除了之前本真、本质的权威,启动了发明新意义的也许。1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和通道,在文化的混杂性问题探讨中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所指的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既指不同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通过大众传媒的全球传播的过程,又指代不同社会和文化元素在单个媒介文化产品内容上的结合的过程。可是,这种混杂化,在提高媒介及其文化产品在跨文化市场上魅力的同步,也日益成为令人担忧的话题。西方影视剧、流行音乐及其她节目形式的大量涌入并受到追捧、模仿令诸多人担忧其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消解。同步,花

3、木兰卧虎藏龙等影片在西方市场大受欢迎,却招来不少来自国内观众的批评,究其源流,诸多人觉得正是这些影片为了迎合西方受众的口味而牺牲了中国老式文化的精髓,西方文化将老式的中国文化合目的性地纳入了其全球文化体系。暂且可以觉得,在媒介全球化的推动下,一种西方主导的、单一的、同质化的全球文化即将应运而生,在某种意义上,这实质上就是“西方化”的代名词。也有一种与此形成对照的思路: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消除了中心与边陲的界线,排除了以往两极化的思考,预示着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式微,因此,一种非东方、又非西方的的“第三种文化”即将浮出睡眠,代表着全球文化的将来走向。2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及其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在争论

4、中让人无所适从,将目光转向实际的传播过程与语境更故意义。本文试图在媒介文化产品传播的具体语境下,以影视节目为例,揭示全球化背景下媒介文化产品混杂化的的复杂面向。一、全球化市场下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途径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媒介文化产品间的互相借用、模仿成为也许,而资本扩张的冲动使其成为现实需要。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重要是通过媒介文化产品的直接输出输入、文化解构和文化重构等途径得以实现。媒介文化产品的直接输出输入的形式指媒介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这种形式为人们所熟知,在此不作具体分析。文化的解构和重构事实上是对文化元素进行合目的性的取舍过程。全球化背景下,媒介文化产品的在诸多状况下都是以全球市场或区域

5、市场为目的的:好莱坞近年来都遵循一套固定模式,以使她们的文化产品通行全球;区域市场上,韩日通过文化元素的取舍与重组,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制模式。(一) 文化解构文化解构是一种文化转移的过程,它将那些被觉得不能为全球受众所理解和欣赏的特殊,文化元素置换或抹去,协助媒介文化产品跨越文化樊篱。以电影花木兰为例,为了适应世界文化市场的需要,中国花木兰的故事被西方化:个人主义取代了集体主义,女性主义取代了爱国主义,中国核心道德价值理念也被取代。除此之外,电影中浮现的西方早餐组合、西方歌剧等等,也在不断得提示着观众这是一部西方电影。可以思考好莱坞电影和美国电视打入全球市场的原则模式,恰恰就是把产品中具有本

6、国特色的内容剔除,将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定位在人类共同的诉求与追逐,例如对爱情的追求、对丑恶的回避以及转换时空等等。仔细观测不难发现,虽然诸多影片都被清除了文化特色,但还是逃离不了好莱坞模式。3例如好莱坞屡试不爽的励志模式:浑身缺陷的小人物执着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后也能得到好成果。丑陋且貌似毫无是处的史瑞克通过努力娶到了公主,功夫熊猫中的懒惰熊猫苦练武功战胜了邪恶(二) 文化重构文化重构是随着文化解构而生的,两者相辅相成。文化重构出目前解构之后,融入在本地话因素的重新置入的过程之中。花木兰当中,迪尼斯公司在去情景化之后又在电影中加入了中国龙的形象,将故事放置在一种由长城、佛洞、山水风景等文化符

7、号所构成的情境中,通过再度情境化的手法保存了中国韵味以吸引国外受众。台湾热播的偶像剧流星花园改编自日本漫画,但在情节设立和人物对话中都融入了本地特色,使故事情节和观众生活更加得贴近,倍感亲切。功夫熊猫中除了片头外,影片中的老式手推车、四人轿的影像,针灸等老式国粹的浮现无一不显示了影片在去特色后又重新植入了老式中国文化的影子。此外,影片中尚有诸多中文发音的原样保存,例如“shifu 师傅”“wugui 乌龟”等,都体现出制片方文化重构时所耗费的一番心思。二、媒介文化产品混杂化:走向“文化同质化”还是“第三种文化”?(一)走向“文化同质化”?上述的媒介文化产品的解构过程,事实上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

8、文化产品积极与目的受众的文化市场混杂的过程;而文化的重构,是竭力保存或谋求适应本土文化特色的过程。在这两种过程中,其实很难用简朴的“同质化”或“异质化”来界定全球文化的发展趋势,由于这里存在一种观测视角不同的问题。4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西方影视节目所涉及的流行文化或消费文化的传播证明了文化同质化的趋势;但就本地立场来看,外来节目的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的引入,增进了本地节目的异质化。因而,文化解构和文化重构的共生过程明显得呈现出巴巴所描述的“模拟”和“带有差别的反复”的特性,文化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处在长期持续的斗争之中,混杂化后的文化产品和原型相比显示出一种“像与不像”之间,使全球文化呈现出不拟定的景

9、象。5在全球资本扩张的压力下,市场逻辑主导着文化产品的混杂化过程。目的市场决定着文化产品的面貌,因此文化产品的混杂化肯定是有偏向的。市场的复杂化、多层面和持续变化的性质,决定着文化产品混杂化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假设,如果非洲国家是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的重要目的市场, 那么制作方对这两部影片的诠释肯定又会有所不同。这种环境下,文化的同质化又如何浮现呢?但这显然并不意味着文化帝国主义范式的终结呢,仅仅仅是暗示我们,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过程中,各个混杂成分并不均等,其中的权力关系值得关注。然而,众所周知,大众传媒的实力决定着其影响力。目前,全球的媒介文化产品呈现出明显的单向流动模式。大多是由第一世界流向

10、第三世界,而第三世界的逆向流动很少。因此可见,市场规模和消费者的购买力很大限度上决定着媒介文化产品混杂化过程中各成分的权重。强势文化总是主导着文化混杂化的方向,弱势文化若想跻身于主流媒体中,必然采用主流的话语模式。因而,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又必然会带来一定限度的“文化同质化”,文化帝国主义范式仍具有理论立场。正如约翰汤姆森指出的那样,“哪里有非领土扩张,哪里也就会有新领土扩张化非领土扩张不也许意味着地方性的终结,而是发生了转型,进入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文化空间之中”。正是人类对于自身文化认同、精神家园的不懈追求让我们看到了“去文化同质化”的驱动力。6(二)“第三种文化”的来临?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

11、化能带来文化间的协商和融合吗?既非东方又非西方的“第三种文化”与否会逐渐成型,并代表全球文化的走向?这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量。在全球化的北京背景下,媒介文化产品的产制过程中,各个不同的文化因素被仓促地、任意地拼凑起来,文化融合很难发生。例如综艺节目换上了本土的主持人,其本质上还是属于来源国文化的。7尚有一种讨论的热点,像外来影视节目此类通过一系列文化解构和重构过程而形成的新的文化形式以及直接输入的媒介文化产品与否会促成文化的融合?催生出“第三种文化”?上文提到,花木兰等影片在西方市场大受欢迎,却招致国内的不少批评。在国外票房过亿的影片在国内却遭遇惨淡。香港中文大学的李少南以香港观众为对象,

12、随机抽访了一部分市民发现,香港人并不怎么收看欧美的节目,而是更倾向于收看本地制作的节目,本地节目因文化的相近性而拥有先天的吸引力。8但是,这并不排除所谓的“第三种文化”在一定人群中的传播。例如,西方流行音乐以不同方式在全球青年阶层中扩散,黑人的hip-pop与本地文化混杂化后以J-POP、K-POP形式流转于日本和韩国;西方消费主义文化以不同形态在全世界都市中产阶级中蔓延。美国语言哲学家奎因觉得,“在整个知识或信念的体系中,多种命题构成一种圆圈,居于中心的是内容玄远的命题,其普遍性最强;距离中心最远的感性命题普遍性最弱。它同经验的接触、冲突和适应引起距离经验近来的命题的调节和变化,最后才引起居

13、于中心的命题的调节和变化,就是说,距离中心越远和距边界越近的东西,其变化的速度越快;越接近中心的东西,其变化的速度越慢,而中心则不容易因周边的变化而等速变化,但也不是不变化。”9上述研究表白,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在一定限度上变化了现代人的文化体验,但据此断言“第三种文化”的来临还为潮流早。结语全球化背景下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并不是一种简朴的“文化同质化”或形成“第三种文化”的过程,它涉及着多种对立的偏向和原则,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博弈状态。对于这种文化变迁态势,任何静止的分析措施都难以对现实作出解释,动态的情境分析才是把握文化样貌的有效出路。注释:【1】 陆薇,混杂性,国外理论动态(5)【2】 何

14、平,全球化时代文化研究若干新概念简析-“文化杂交”和“杂交文化”概念的理论内涵,山东社会科学,(10)【3】 约翰汤姆林森著,郭英剑译:全球化与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4】 迈克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5】 汪琪,叶月瑜,文化产品的混杂化与全球化:以迪斯奈版花木兰与卧虎藏龙为例,传播与社会学刊,(3)【6】 塞谬尔廷顿,彼得伯杰主编,康敬贻,林振熙,柯雄译,全球化的文化动力,新华出版社,【7】 约翰汤姆林森著,郭英剑译,全球化与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8】 李少南,“全球化”论述下香港人如何看待外来电视,郭镇之编,全球化与文化间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9】 陈韬文,电视全球化与文化认同:亚洲背景下的理论思考,郭镇之编,全球化与文化间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