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义利之辨看儒道互补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5288672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6.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义利之辨看儒道互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义利之辨看儒道互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义利之辨看儒道互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从义利之辨看儒道互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义利之辨看儒道互补(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长沙县实验中学语文学科教案设计授课班级1401课时安排重、难点阐释学法指导探究教具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1、儒道思想的差异:儒家的核心思想“仁”,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仁”是最高的道德准 则,“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那么儒道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呢?看教材第20页“儒道两家的思想 为什么能够互补?”解析:两家思想存在差异,但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关注的问题及角度有所不同,提出的解决 问题的方案也有不同。一般说来,儒家讲“人道”,道家讲“天道”。儒家侧重对社会伦理问题,特 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道家侧重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儒家强 调锐意进取,建功立业;道家强调淡泊名利

2、,洁身自好。2、我们今天从一个更小的角度,即“义”与“利”的角度,来看看儒道两家思想有什么不同? 又是如何做到互补的?板书课题:从义利之辨看儒道互补。二、思考课题:1、“义”是什么? “利”是什么?解析:义者,宜也;指我们应该做的事。利者,利益。2、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是如何看待“义”与“利”这两者的关系的?解析:要把握这个问题,必须把握“义利之辨”产生的社会背景。三、“义利之辨”产生的社会背景:儒家道家的学者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战乱频仍,生民涂炭。 问:这些国君为什么这么喜欢打仗?答:取得土地和人口。一句话: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借用孔子的话:春秋:无义战。战国:邦

3、无定交,臣无定主;尔虞我诈,争名逐利。板书:乱世 见利忘义,重利轻义问题引导二次备课从义利之辨看儒道互补教 学 目 标 分 析大纲要求了解儒道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影响。知识与 能力理解儒家、道家对“义”与“利”关系的/、同理解及其互补之处。过程与 方法结合教材微专题探究。情感态度 价值观学习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也吸收道家“有所谓亦有所不为”的精神。专题探究儒家道家“义利观”的差异以及它们为什么能够互补课 型四、针对这种情况,儒家学者孔孟,提出了怎样的“义利观”呢?请从教材上找到依据来回答。1、论语十则中,哪一则鲜明的体现了孔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义利观?解析: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4、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板书:儒家 孔子重义轻利2、从孟子见梁惠王中可以看出孟子怎样的义利观?解析: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 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H。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板书:儒家孟子先义后利发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四、针对这种情况,道家学者老庄,提出

5、了怎样的“义利观”呢?请从教材上找到依据来回答。1、老子五章中,哪一则鲜明的体现了老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义利观?解析: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思考:老子为什么要“弃义”?在第二章中,可以看到老子有辩证法思想,即老子的相对论: 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即对立面。有“仁义”之说,就会有“不仁不义”产生。问题是老子说:“绝 仁弃义,而民复孝慈。”请问同学们,从儒家思想来看,“孝慈”算不算“仁义”?如果算,“仁义” 抛弃了没有?如何理解这个矛盾?从这个矛盾,可以看出老子主张的抛弃“仁义”,实质是指抛弃“仁义”的形式,老百姓就会 回复到“孝慈”的天性。所谓的“返璞归真

6、”。板书:道家 老子 弃义弃利2、从造箧中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义利观?解析: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 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 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拍击圣人,纵 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思考:盗跖是个大义士吗?为什么不是?解析:盗跖虽有仁义的形式,但他干的是坏事,他是拿“仁义”作幌子来谋利。板书:道家 庄子 弃义无盗五、儒道义利观:儒家是主

7、流,道家是补充。请问:儒家的义利观到底有哪些不足,需要道家的 义利观来补充?解析:儒家强调“重义轻利,先义后利”本无问题,但是它太突出“仁义” 了。所谓“过犹不 及”,太强调“仁义”就可能会有负面的影响,比如被人利用。道家的“义利观”就给儒家提个醒, 告诉你别走进死胡同,有些虚的东西,太形式的东西,是可以抛弃的。六、儒道义利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阅读下面名言,选择其中一句,解释并说说它是受儒家义利 观影响还是受道家义利观影响。儒道义利观如何影响后世文人?请从下面语句中选一则作具体说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一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一范仲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一杜甫世与

8、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一一陶渊明小结:儒家思想是主流,道家思想是补充。社会太黑暗时,需要道家思想。个人遭遇坎坷不顺时, 需要道家思想。所以南怀瑾先生说:儒家如粮,道家如药。七、探究:儒道互补的“义利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解析: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儒家思想告诉我们,经济要发展,但是“义”也不能丢, 道德情操不能丢,我们应从现实入手,从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实际途径。而道家思想,教我们在 积极进取的同时,保留一片心灵的空间,超脱荣辱、利害,让人生不致太累,即使身处逆境,也能 从容淡静、泰然自若。教学反馈(后记)儒道互补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教材阅读指南从儒家、道家关注问题的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人道与 天道、伦理与自然等方面做了一个大致的解说,显然学生无法真正领会,为此需要结合教材所选文段,从一个更小 的开口去思辨两者的特点与关系,选择“义利观”作为突破点,从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来看,应该是合适的,也是有 效的。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教师自己钻研的程度,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的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