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5266131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翟双 杨莉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一、国内外有关离异家庭对子女心理影响的研究现状由于离婚率的不断上升以及随之带来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数量的增长,国内外的心理学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美国心理学家Rodgers对大量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发现离婚的负面影响常常被低估,像其她某些初期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样,离婚会使孩子具有心理障碍和失去快乐的风险1 P391。国内的高月梅等人以4 - 6岁大都市在园小朋友为研究对象,以教师问卷、父母问卷、小朋友问卷和小朋友认知发展评价量表为工具,发现离异家

2、庭小朋友与同龄完整家庭小朋友在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前者的得分明显低于后者2 。夏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研究了一、三、五年级的离异家庭的小朋友,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并指出父母离异对小朋友问题行为和亲子关系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3。陈会昌等人也采用问卷和量表研究了离异家庭小朋友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成果表白离异家庭小朋友在同伴关系、自我控制力和亲子关系等方面明显差于完整家庭的小朋友4。此外在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调查中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涉及以上研究在内的上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研究基本上都是通过实验验证了离异家庭对子女的不良影响。近年来的研究重点重要放在对这些不利影响和解决对策的思考、分析方面5

3、6 7 8 。二、悲观的离婚叙事放大和强化了离异事件的负面影响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对离异家庭小朋友的心理研究的记录基本一致,即父母离异对小朋友是一次心灵上的手术,震动很大9p276。但是,国外的有关研究近年来却悄悄起了变化。例如Buns, Dunlop和Tayler不批准Rodgers的观点,觉得离婚对子女的影响是单薄的,用她们的话来说“我们的资料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离婚家庭的孩子都遭受了不利的影响”10 。总体上来看,近年来国外的研究结论越来越倾向于离婚的负面影响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严重。这种变化背后的因素也成为目前国外学者的一种新课题。国外的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过去离婚很不普遍,在文化上

4、更少被接受,因此父母和子女都要去应付更多的不满,却得到很少的支持。也就是说,社会对离婚所持观念的转变,即由不接受逐渐变成可以接受和理解,减少了离婚的负面影响。此外,尚有学者觉得也许是较早的研究存在缺陷,对变量的控制考虑不周。可见,国外已经开始注意到社会文化对离异问题研究的影响。以叙事作为扎根隐喻的现代心理学觉得社会文化作为一种叙事建构了人和人的心理。叙事为人们提供一种思维框架或“整顿箱”,使人们将生活中发生的多种孤立的现象以及多种个体经验联系起来,并赋予它们特定的意义和秩序。其中社会主流文化叙事成为人们建构生活意义、结识和理解生活事件的重要根据。国外近年来有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结论的转

5、向可以用国外有关离婚的主流叙事的变化来解释。十几年前,国外有关婚姻的主流叙事是结婚使人得到爱与幸福,子女只有在父母婚姻关系完整的家庭中才干健康成长,而离婚打破了父母完整的婚姻关系,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将因此失去爱与幸福。正如心理学家萨宾( Sarbin Theodore R)所说“叙事与行动是从同一块布料上剪裁下来的, 人的心理、行为和叙事具有同构性”11 P262 ,因此那时的研究结论无一例外地证明了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西方离异叙事的变化,即婚姻生活未必使人幸福,而离婚是挣脱不幸婚姻另觅幸福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毕生众多选择中的一种,它只意味着夫妻关系的结束,并没有变化亲子关系。在

6、这种叙事的建构下,研究结论开始发生转变。看似一致的国内研究同样受到了社会主流叙事的影响,具体表目前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文化对离婚的悲观态度放大了离异对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中国是一种家族本位的老式国家,家庭观念在中国人的心中根深蒂固,而离婚则意味着家庭的解体,是对家庭其她成员的不负责任。作为社会主流叙事,它必然影响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心理。目前国内的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大部分是问卷,众所周知问卷存在着一种很大的问题就是“社会赞许效应”,即人们会故意识地按照社会主流价值观或规定来回答题目。社会对离婚是持悲观态度是不赞成离婚的,因此无论父母、子女还是教师都会故意或无意地做出符合社会主流话语的回答,即离异

7、家庭的子女是异于且差于完整家庭的子女的。同步,生活在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研究者在进行研究之前所做的理论假设必然是符合当时社会主流叙事的,设计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因此在问卷设计和后期数据解决方面研究者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能验证自己假设的资料中。离异对子女的悲观影响无形中在社会主流叙事一系列的作用下被放大了。另一方面,悲观的离婚叙事强化了离婚对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社会主流叙事常用“残缺家庭”、“问题家庭”等带有悲观感情色彩的术语来描述离异家庭。在这种社会主流叙事的建构下,离异家庭子女只能用一种悲观的方式去解释生活和结识自己,只能赋予生活悲观的意义。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内化”(

8、internalize) ,用叙事心理治疗的语言来说,就是个人按照文化中的支配故事框架建构和诠释自己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布满问题的自我叙事形成的过程12 P75。当离异家庭的子女把悲观的主流叙事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她们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与非离异家庭子女不同样,是不如她们的,是不幸的,是有问题的。这种悲观的自我意识通过外显行为体现出来,只能产生不良的人际交往方式,从而导致不良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悲观的离婚叙事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强化。三、不良的家庭关系强化了离异事件的负面影响离婚作为一种生活事件,事实上涉及了诸多小问题,而这些问题自身就可以作为独立影响子女心理发展的重要因

9、素,如父母离异前后的关系,父母离异前后与子女的关系,父母离异时子女的年龄,子女的性别,子女对父母关系的结识,离异后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及离异前后父母在子女面前体现出的对彼此的态度和评价等。目前国内的实证研究大部分只对子女作为被试时的年龄进行了控制。董奇的研究得出了性别对离婚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影响,女孩的适应性要好于男孩13的结论。在这方面,国外的研究考虑得更周到细致某些。国外重要研究了失去父母一方、父母冲突和父母脱离限度三个因素对子女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其中父母冲突对子女社会化发展的影响最明显。失去父母一方一定会对子女导致影响,但人们只把父母离异作为影响子女心理的危险因素,却没有把父母一方的死亡作为危

10、险因素。如果失去父母一方是导致离异家庭子女浮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那么父母一方死亡对子女的影响应当更严重,由于毕竟离异父母还健在,还是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承当和履行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由于离婚导致的父母一方的缺失并不是影响子女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脱离限度指的是父母之间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亲疏限度。Peter,Leigh和Day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4 P393 :离婚前,子女对父母的关系感受越敏感,离婚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小;离婚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越密切,离婚对子女的父母影响越严重,因此受到父母虐待和忽视的子女更少受到离婚的伤害;离婚后父母的关系越积极和谐,给子女带来的父母影响就越小。总之

11、,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因离婚前的亲子关系、子女对父母关系的感知、离婚后父母的关系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不是所有的离异家庭都会对其子女导致巨大的心理伤害。正如鲁道夫谢弗在小朋友心理学中所说的“影响小朋友适应的是家庭功能,而不是家庭构造”。也就是说,家庭成员与否完整不是导致小朋友适应问题的核心因素,最具决定性作用的是子女家庭生活环境的质量,例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这些家庭关系的性质可以起到削弱或加强事变后果的作用。离婚毫无疑问会给子女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离异家庭子女明显心理问题的不仅仅是离婚事件自身。如果离婚前后父母都能与子女保持一致的密切、积极的关系,一如既往地尽职尽责地照顾子女,夫妻双方通过和平合同的

12、方式离婚,离婚前后都不在子女面前发生严重的冲突、中伤对方,那么离婚事件很也许会像转校、搬家或亲人去世等生活事件同样只对子女导致短期的一般的影响,不会导致长期的甚至是毕生的伤害。但是有诸多离婚父母在离婚前就对子女采用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忽视孩子甚至对孩子实行暴力和虐待,离婚后对子女的成长放任不理甚至把子女当成包袱互相推诿,或者用宠爱的方式来补偿对孩子的亏欠实际是让自己不再觉得内疚;离婚前孩子就始终身活在父母的争执和打骂声中,虽然在离婚后还要面对父母一方对另一方的责怪、抱怨甚至是诅咒,最严重的是父母把孩子当成要挟、控制另一方的筹码或者把子女当成对方的替代品,迁怒于子女。这些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了离婚事

13、件的负面作用,使子女在相称长的时间里甚至是毕生都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健康成长和生活。因此,心理学家Cummings觉得是婚姻冲突而不是婚姻结束是人们所发现的最能影响小朋友心理法则的病源性因素之一15 P146。Amato和Keith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她们的研究结论是生活在完整但冲突水平较高的家庭中的子女比那些父母离婚的子女过得更糟,在高冲突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呈现出更高的社会适应上的困难,更低的自尊水平和更多的行为问题16 。因此,对某些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反而是较好的解决措施。四、结论综上所述,相对于父母离异事件自身,社会建构的悲观的离婚叙事及恶劣的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

14、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如果离婚已经不可避免,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如下两种途径来避免离婚成为影响子女心理发展的重要悲观因素:一方面,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悲观的离婚叙事,离婚自身只是夫妻双方变化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正常、一般的社会现象,它不等同于父母对子女的不负责任和必然伤害,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子女也不需要人为地被辨别出来,这事实上已经是一种歧视,自身已经对离异家庭子女导致了不良影响。如果平和的离婚叙事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离异夫妻不再是遭受责怪和反对的对象,子女也不再是被人同情、可怜或歧视的对象,离异夫妻及其子女得到更多的是理解与接纳,与其她家庭的辨别界线日益模糊、直至消失,离异家庭的子女不再感觉

15、到自己与其她人有什么不同,这样就不会有诸如“我是不如别人的”、“我是不幸的”等悲观叙事内化到子女的心里,子女也就不会由于父母离婚而产生悲观的自我结识和评价进而产生不良的行为和心理问题了;另一方面,选择和平和谐的方式离婚,离婚的目的是结束痛苦而不是让自己和其她人更痛苦,因此迁怒于子女,在子女面前诋毁、诅咒另一方,或把子女作为牵制、要挟对方的筹码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否则只能使自己更加痛苦同步让子女成为离婚大战中最大的受害者。如果夫妻双方可以采用冷静理智的方式合同离婚,离婚后仍可以予以对方应有的尊重,特别在子女面前仍竭力维护其对方作为父母的楷模形象,以委婉安静的方式告知子女离婚只是解除夫妻关系,并没有

16、解除亲子关系,无论是言语上还是行动中都能让子女感受到父母仍像从前同样甚至会比从前更爱自己,这样离婚对于子女的影响就会变得非常有限了。参考文献 1 加Guy R. Lefrancois著,王金志,孟祥芝译. 孩子们小朋友心理发展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2 高月梅. 4 - 6岁离异家庭小朋友心理特点研究 J . 心理科学通讯, 1990 (3) . 3 夏勇. 离婚对小朋友心理发展影响的长期效应 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2) . 4 陈会昌. 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性特点 J . 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 (4) . 5 周莉. 离异家庭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建议 J

17、 . 中国青年研究, /10. 6 徐东.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对策 J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05.7李琛. 离异家庭小朋友的心理特性及教育对策 J . 山西教育(综合版) , /23. 8 周萍. 对问题家庭、离异及单亲家庭幼儿的心理偏差的引导 J . 教育导刊, /S5. 9 刘金花. 小朋友发展心理学M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Buns, Dunlop, Tayler. Children and parental divorce: themeaning of small effects J . Australian p sychologists, 1

18、997 (32) . 11 杨莉萍.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M .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2 李明,杨广学. 叙事心理治疗导论M . 第1 版.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13 董奇. 离异家庭小朋友良好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J .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3) . 14 加Guy R. Lefrancois著,王金志,孟祥芝译. 孩子们小朋友心理发展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15 鲁道夫谢弗. 小朋友心理学M .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16 Amato, Keith. parental divorce and the well - being of children: a meta - analysis J . p 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1 (110) . (原文载于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