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纳兰容若的悲剧情怀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125247487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谈纳兰容若的悲剧情怀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谈纳兰容若的悲剧情怀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谈纳兰容若的悲剧情怀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谈纳兰容若的悲剧情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纳兰容若的悲剧情怀(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华贵的悲哀,优美的感伤 试论纳兰性德的悲剧情怀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级 曾晶【摘要】纳兰性德是国内清初第一词人,作为一颗早醒的灵魂,其毕生忧郁、愁苦、悲愤,这是她人生的悲剧。其代表词作纳兰词,篇篇含愁,卷卷成悲,风格哀怨感伤。本文拟从纳兰性德的身世际遇、情感体验以及其所处的社会政治背景三个方面对纳兰性德悲剧情怀的形成因素作出探讨和研究,以管窥词人复杂而悲情的毕生。【核心词】纳兰性德;纳兰词 ;悲剧情怀Gorgeous Sorrow, Graceful Sentiment On Nalan Xindes Feeling of Sorrow Grade ,Chinese Department

2、,Chinese and Literature Major,Shaoyang UniversityZeng JingAbstract: Nalan Xinde was called the first Ci poet 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 were nothing but depression, distress together with grief and indignation during his lifetime, which were particularly presented in his master workNalans Poem. This

3、 paper, by analyzing the causes for Nalans sorrow from his life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s as well as the social political background at his time, tries to reveal Nalans perplexingand tragic lifeKey word: Nalan Xinde;Nalans Poem;sorrow 引 言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因避东宫之讳改为性德,字容若,好楞伽山人,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

4、兴的局面下,她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人们”。 在短暂的毕生中,她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内容波及爱情、友谊、边塞、行役、怀古、咏物、题画等多方面。她的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出名学者王国维就予以极高的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顾梁汾曾说过:“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严绳孙成容若遗稿序)。纳兰倾其毕生,写尽了情深与忧伤。她的词,篇篇含愁,卷卷成但是纳

5、兰词的哀婉绝不是孤芳自赏的酸腐,也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发自内心的悲凉,那里面糅合了对辞别的情人的恋念,对逝去的发妻卢氏的追思,虽身居高位却壮志难酬的苦闷,对官场腐败的失望以及回忆历史引起的惆怅。翻开纳兰性德的词,带给人的一方面就是那种压抑、悲苦而又很强烈的悲剧情感。如果不懂得作者的身份和地位,多半会把她想象成一位或怀才不遇、或感时伤事、或愁苦不堪且多愁善感的落魄文人,而实际状况则恰恰相反。纳兰出生显赫富贵之家,有着令一般人仰慕不已的家庭和个人地位。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朝野、声威显赫的大官僚,武英殿大学士,官阶从一品,位列文官之首,把持朝政大权,权倾一时。其本人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

6、士出身,授一等侍卫,从此步入仕宦之途,深得康熙皇帝的宠信隆遇。以她这样显赫的家庭背景和地位际遇,加官进爵是指日可待之事,她的毕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欢。但纵观纳兰词,却是满纸的悲愁之音,吟唱的是断肠愁曲,整部词作都笼罩着一种悲凉、忧郁、令人不忍卒读的氛围。有人作过记录,在纳兰性德现存的三百多首词中, “愁”字浮现九十次, “泪”字浮现六十五次, “恨”字则被使用了三十九次,其她表达悲哀伤心的词诸如“断肠”、“惆怅”、“憔悴”、“凄凉”、“伤心”等触目皆是。正是对于她的身世、地位与词作内容、风格上的明显矛盾,使人们产生了种种臆想:为什么这样一位承平盛世贵公子的词作会令人

7、不能卒读呢?本人将从纳兰性德的身世际遇、情感体验及其所处的社会政治背景这三个方面做出具体的论述和探讨。一、“不是人间富贵花”“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这首词告诉我们纳兰性德的内心历来没有舒展过,她始终身活在幽思哀愁中,内心像秋天遇霜的枯叶,在秋风和阳光里日渐蜷曲,萧瑟而又憔悴。无论是“东风回眸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南歌子古戍)的悲观悲慨,还是“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傍晚路”(蝶恋花出塞)的幽婉怨怼,纳兰性德对于人生的虚幻,始终抱有一种特殊的敏感。现实中的纳兰性德才华横溢,志存高远,虽身羁鞍马之间,志却在执役之外,毕生不渴求浮名,只求有所作为。

8、如果说纳兰性德这样的翩翩佳贵公子没有一点远大的抱负和宏图壮志,那是很难让人相信的。她的瑞鹤仙(丙辰生日自寿。起用弹指词句,并呈见阳)就是最佳的证明:马齿加长矣,枉碌碌乾坤,问汝何事。浮名总如水。拚尊前杯酒,毕生长醉。残阳影里,问归鸿、归来也未。且随缘、去住无心,冷眼华亭鹤唳。无寐。宿酲犹在,小玉来言,日高花睡。明月阑干,曾说与,应须记。是蛾眉便自、供人嫉妒,风雨飘残花蕊。叹光阴、老我无能,长歌而已。这首词是作于她行役的途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纳兰也在感慨光阴流逝,岁月徒增,可自己的事业还是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由此可以证明纳兰性德也是有抱负和抱负的;并且她的显赫家世又为她铺好了一条便捷直通的道路,

9、可是她却“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韩炎纳兰君神道碑铭)。现实社会只是让她在荣华富贵的簇拥中虚度光阴,于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悲剧情节,始终弥漫在她的内心深处,进而遍及在她的作品之中。显赫的家世和身居高位并没有使纳兰性德有任何优越感和成就感,反而像一种樊笼紧紧地禁锢着她的思想和感情,使她憔悴忧伤、哀苦无端,成为她浓重悲剧情怀形成的一种重要因素。纳兰性德是个多才多艺的文武全才,她既精通文翰,又善于骑射。从22岁至31岁纳兰性德始终担任康熙皇帝的侍卫,跟随康熙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很得康熙皇帝的欢心,还多次受到恩赏。宫廷侍卫看似高

10、贵的职位,事实上使纳兰性德一展宏图的抱负化为泡影。侍卫从本质上讲只是皇帝的高档仆从,其生存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均受严格限制,实则过着一种单调拘束的奴仆生涯:“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福格听雨丛谈卷一)。纳兰身为皇上近侍“服务维谨,岁在寒暑,亦不乞休”(唐圭璋词学论丛),可谓王事在身,官身不由己。纳兰在将近十年的扈从生活中,曾五次出塞,饱尝了鞍马风霜之苦,身心疲倦,心力憔悴,慢慢变得苦闷、失望、消沉,甚至“惴惴有临履之忧”(严绳孙成容若遗稿序)。这不仅导致了她精神上的苦闷,并且给她带来羁旅行役中的劳苦和离愁别恨。“弟此来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发已种种,而质疑如昔;从前壮志,都已隳尽。昔人

11、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弟是以甚慕魏公子之饮醇酒近妇人也。”这一简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护驾康熙皇帝下江南写给张纯修的,那时候她已发现侍卫行役的辛苦和无奈。尘世中总有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就算塞外风光奇绝,扈从圣驾的风光,也抵不住纳兰性德伤感惆怅的心绪和对心中故园的翼盼。面对这凄凉绝塞、寒烟衰草的山河陈迹,她已经预感到在漫长的天涯行役中,青春被消磨了,事业被荒废了,前程渺茫,命运未卜。可是当时的环境不容许容若公开自己的真实心境,只得以词代言,长歌当哭,聊且排解自己心中的忧虑和悲愤。她是有感而发的,无怪乎词人写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浣溪沙)的悲怨情

12、绪,无独有偶,其大量边塞词作品都反映出她内心的苦闷和壮志不能实现的悲愤。下面两首词就是例证:如她出名的小令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此词是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出山海关所作。严迪昌清史稿云:“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如何的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世人都以能扈驾随行为荣,纳兰性德却体现出异于世人的倦态,此种情调更体现出她内心深处的伤感和痛苦。又如菩萨蛮:残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她好处行。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星拂大旗。词人在塞外的寒苦

13、之夜,梦魂回到了温暖的家乡,梦境虽然虚无,却弥足贵重。一声画角却把词人从甜梦中惊醒,心中的悲哀化作两行红泪,在枕畔结成两条薄冰。在冷寂清寒的黎明,塞马一声长嘶,征人又要开始新的一天的行役。壮阔的荒漠景观,苦寒的身心感受,使人不免产生了悲凉凄婉之情,难怪顾贞观曾评纳兰词曰:“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唐圭璋词话丛编)以纳兰本人的个性,虽然是边塞词,虽不乏豪迈的气度和壮阔的场面,却很少开怀乐观,并且大多带有苍凉悲哀的意绪,如“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浣溪沙);又 如“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浣溪沙)。而“霜落马啼浑不睡,偏想出,旧风流”(南楼令)

14、,更是让纳兰记起亡妻,梦着亡妻,苦况切切也。最典型的边塞诗要数先前提过的采桑子之塞上咏雪花了,“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翰海沙”。这里纳兰想起爱妻死后,已无知心之人,想要白首穷经,但又被迫参军征战,只能发出声声无奈的长叹。想象自己也象边塞上的雪花同样,偏爱冷处,不喜繁华,但却偏偏生作人间富贵之花,别有一种心事欲诉无门、欲倾无人聆听之感了。 二、“多情自古伤辞别”纳兰在诗中说:“予本多情人”(拟古四十首)。的确,感情在她短暂的31年生命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表目前她对爱情的追寻与执著上,还表目前她对友谊的爱惜与庇护中。纳

15、兰性德是一颗天生多情的种子,这种子虽然生长在膏腴富贵之地,承受着香风腻雨的浸染和红尘绿酒的诱惑,却如饥似渴般地吮吸着汉文化中最精髓的养料、最丰润的甘霖,不幸的是这颗优秀的种子结出的却是苦涩之花,无论是她的爱情还是友谊都注定了是悲剧的结局。(一)连枝共冢:“断肠声里忆平生”一提到纳兰词,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爱情词。的确,爱情词可以说是纳兰性德最具代表性,最具艺术魅力,最为人欣赏的珍品,是纳兰词的精髓所在,是其心血和笔墨的完美结合。纳兰性德毕生的爱情生活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笑,悲凉伤感,凄怨苦多,爱情生活的不如意或过早失去爱妻也许是导致其精神忧郁的一种重要因素。虽然我们也能看到几篇描写爱情欢乐

16、的词作,如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查)等,但是这样的作品数目屈指可数,而其体现爱情痛苦,摹写悲叹和眼泪的作品倒是随处可见,我们试着看几首纳兰性德的代表作,就会有更深的体会了。如: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时。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她、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她生知已。还怕两人俱

17、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清平乐: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床头。同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从这些词我们不难看出,纳兰性德感情细腻,多愁善感,不愧是一种至情至性之人。她的毕生中浮现过个三个重要的女子。无论是那位初恋情人,还是妻子卢氏,亦或侧室(妾)沈宛,纳兰性德都倾注了一腔真情。1、 难忘初恋:“相思相望不相亲”传说纳兰性德结婚之前,曾有一段无疾而终的初恋,而这位初恋情人就是一位叫谢娘的女子。清人笔记记载云:“纳兰容若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以女入宫,顿成陌路。容君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诵经

18、,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宫。过得一见彼姝,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蒋瑞藻故事考证)。这位传说中的女子即是纳兰性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妹,可惜这位女子被选入宫,终使这段感情被迫结束。她的减字木兰花体现了这一段情缘: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词人勾勒的不是随便的一副图画,不是凭空而来的臆想,也不是诗人常作的那样以美人香草寄托君子之情,这是一副实实在在的写真,画中的女子当时就真实地站在性德面前,风容尽显,咫尺天涯。但是,仅仅是咫尺间隔,却只有“相逢不语”,而这一相逢,更无情地成为她们的最后一次会面。“毕

19、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首画堂春与她大多数爱情词的凄婉缠绵、带着委曲、缺憾、感伤的喃喃细语是那么不同。它是急促管弦,是呼天抢地,是直露的宣泄,是真率的表白。如果没有痛彻肌肤的体验,没有恨入骨髓的丧失,没有刻骨铭心的祈愿,就无法有这首词。可见这段无果的恋情,无疑给纳兰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创伤。2、 痛失爱妻:“当时只道是寻常”初恋无果使得纳兰性德身心重创,好在后来身边有了一位温柔可爱的妻子,她徐徐从伤痛中走了出来。康熙十三年,纳兰性德娶卢氏。卢氏是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兴祖之女。在纳兰的心里,

20、卢氏不仅温婉美丽、端庄美丽,并且性情贤淑、贤惠勤快,更是她的一种志趣相投的知己,在黑暗令人窒息的官场打拼后最佳最温柔的憩息之地。试想以纳兰性德的显赫的家世和身份地位而言,她完全可以享有燕瘦环肥、三妻四妾的生活,并且,在一夫多妻制被视为合法的年代里,为丈夫者,在外面拈花惹草,甚至还可以看作是多情才子的风流韵事。然而,常常在外的纳兰性德,她的心里只有妻子。在三年的婚姻生活中,她与妻子情投意合、相亲相爱,感情甚笃,两人婚后生活十分恩爱美满。如此的幸福温馨,情浓款款,却不得不因御前侍卫常常入值宫廷、或随皇帝南巡北狩牵绊,因而聚少离多的生活,引来纳兰性德无限的离愁别恨。更令人痛心的是短暂的幸运与上天的眷

21、顾并未长期,这样一对心心相印的伉俪最后未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三年后,温柔贤淑的卢氏由于产后热病永远地离开了纳兰性德。史料有记载:“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兴祖之女,赠淑人,先君卒”(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妻子的不幸早逝带给纳兰容若消灭性的打击,给她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怨恨,成为她毕生中打不开的心结,抹不去的伤痕。合法韶华恩爱时,一朝生离死别,纳兰性德摧肝裂胆,痛彻心扉,其悲愁的情怀无以自遣,便发之于词,把对妻子的种种怀恋之情和悲切之情融于其中,唱出了哀痛欲绝的悲歌。在后来的岁月里,无论是亡妻的生辰忌日,还是身在家庭塞外,醒里梦里,纳兰性德始终没有停止它的哀吟挽唱,以痴极恸极的至情至语来倾

22、诉生死之恋,真乃古之伤心人也。为了纪念亡妻,纳兰性德写了悼亡词五十多首。悼亡词,自绿衣始,后世许多人都写过。但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却写得声声凝泪,字字带血,令人不忍卒读。我们从她的悼亡词里可以看到昔日夫妻在“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桐叶”(琵琶仙)的嬉戏欢乐;感受到守岁时“记巡檐笑罢,共燃梅枝,还向烛花影里,催教看、燕蜡鸡丝”(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恩爱之情;揣摩出“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鹊桥仙)的见物思人的爱恋心理;体会到“几回偷湿青衫泪,忽傍犀?见翠翘”(鹧鸪天)的物是人非的痛苦悲哀。一次她梦见妻子淡装素服,执着她的手,哽咽着讲了诸多话,临行送她两句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

23、犹得向郎圆。”夫人不擅诗,何以作此佳句,她醒来悲哀不已,怅然作沁园春: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打量。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不用说这是她与妻子三年爱情生活在心理深层的积淀和反响,这里有对彼此都是薄命的感慨。看那落日的余晖,词人细腻地感受到画面上色彩的意义,故意将生前的热烈与死后的凄冷形成对比,因此当她再次转向悼亡时,“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虽然在梦中再次见到妻子,想仔细

24、看清晰别后三个月的妻子容颜,却被一阵突来的神风吹走了,不用说共话衷肠,共赏美景,哪怕再会一面都是那么的困难。但词人仍在对妻子的怀念中,把妻子的感性形象放大,体现了执著的痴情。她想象亡妻也因怀念她而头发染上了霜华,虽然是生死殊途,但“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每逢春花秋叶倍加怀念,她重提两人永久相爱的誓约,她感伤妻子中路摧折,留给她一片凄冷的现实世界,千回百转,哀婉凄切,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真是思悠悠哀悠悠,一往深情寄何处?又如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鼻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词的上阕渲染出一种深秋的萧瑟,词人面对无情的“西风”、飞落的“黄叶”、

25、暗淡的“残阳”,不由地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往事历历在目,昔日夫妻之间琴瑟和谐的种种快乐蓦然跃上心头,这便是下阕所描绘的场景,词人选用了两幅极其寻常的画面:“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前一句体现了词人对妻子的怜爱之情,后一句借用李清照夫妇间的闺房趣事。“余性偶强记,每记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其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饮而起”(李清照李清照集)。在妻子去世之后,这往日的寻常之事,竟成了永远不也许再现的遗憾了。下阕这几句于平淡中见沉重,深情款款地体现出词人的心绪,全词哀伤凄婉,出语悲苦,可谓一字一泪,不由得让人黯然神伤,其

26、主旨句“当时只道是寻常”,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一字千钧,遗憾之情溢于言表,浓浓哀伤奔涌而出,实可为千古名句,不由得让后世文人唏嘘不已。3、 再别沈婉:“雁书蝶梦皆成杳”尽管后来续娶官氏,并且有侧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是停留在纳兰性德内心深处挥之不去。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协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婉为妾。沈婉,字御蝉,浙江乌程人,一代江南才女,忠贞不渝,能歌善舞,抚琴习律诗词皆通。虽然两人都喜诗书好风雅,也互相爱慕对方的品性才情,却不得不屈服于满汉不通婚的现实,被迫南北分离。多情自古是无情,就是这段感情最佳的诠释和写照。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27、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无疑是这阕词的点精之笔。在纳兰性德眼里,再别样的春日,也是心绪凄迷,与沈婉相别,也许窥到再相见是杳杳无期,但还是说下誓言,这不是欺骗,是内心的不忍。别离后,梨花落尽是伤,月又西也是伤,本来与你相别后,心绪是这样惆怅。这首词所怀之人就是沈婉这位飘逸如梦,聪颖灵透的女子。纳兰性德与沈婉相识、相知并成为知己,可是和往常的情节同样,幸福的短暂浮现,只是为了后来的失去做好铺垫。红尘中她是个伤心欲绝的人,她总是奔波在失去的路途,无法停息,当她回眸才发现,人事已成为了彼岸花,遥遥盛开,追悔莫及。“昏鸦尽,小立恨因谁。飞雪乍翻

28、香阁絮,春风吹破胆瓶梅,心字已成灰”(梦江南)。更令我们惋惜的是,次年五月三十日,性德就因寒疾离开人世。她的早逝,除了生理因素,恐怕尚有终日抑郁难开怀的心理因素,而婚恋生活的不如意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因素。她的婚恋因不能给皇室带来政治利益成为悲剧开场,又以有损贵族门风辱没家族成为悲剧谢幕,无法逾越的身份障碍让纳兰不得不演绎一场悲剧的循环。(二)肝胆相照:人生别易会常难在初恋无望、发妻早逝、又无法与沈婉相守的状况下,支撑纳兰性德活下去的重要寄托是她拥有的友谊。顾贞观说她:“于道谊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顾贞观祭文)。诚然,性德之多情并不单单表目前子女情长上,还表目前她对友谊的珍重上。

29、她对朋友讲信用,重承诺,不计身份地位,但求性情相通。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宜兴陈维崧,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纳兰性德通志堂集)。这些不肯悦俗之人,或为明朝遗老,或为志不得抒的汉族名士,或身世坎坷,或仕途不顺,纳兰常常和她们一起研究学问,互相酬唱。纳兰性德对这些朋友肝胆相照、挚诚肺腑,不仅仗义疏财,并且敬重她们的品格和才华,甚至为她们发出不平之鸣,实在是非常难得的。尽管纳兰性德与这些朋友倾心结交,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客观事实不容许她们长聚不散。朋友的仕途不顺或逢变故,以及自己万般不情愿的入廷宫值、随驾出巡使纳兰性德不

30、得不远离这种饮酒作乐的惬意生活,心中的愁绪自是不断,也难免纳兰性德发出“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燕南我燕北”(送荪友)的感慨。此外,在朱彝尊曝书亭集中载有她们的联句一阙:出郭寻青春已阑 (陈其年)东风吹面不成寒 (秦松龄)青村几曲到西山 (严绳孙)并马未须愁路远 (姜寰英)看花且莫放杯闲 (朱竹宅)人生别易会常难 (纳兰容若)(浣溪沙)约会时的欢喜愉悦和别离时的伤感悲戚,是渌水亭畔时常上演的悲喜剧,只是天下哪里有不散的宴席!纳兰是个极重感情的人,喜聚不喜散,可是却常常面对与友人的辞别,心中不免会有伤感和惆怅,而自己虽然喜欢与朋友把酒当歌,却因青春消耗在无所作为的羁旅奔波中而无奈不已。三、人间正道是

31、沧桑纳兰毕生愁苦,悲凄,消沉,不仅仅是壮志未酬、临履之忧积压在心头的苦闷与难受,爱情和友谊生活的失意导致的意志消沉,并且是有其更为深刻的政治因素和历史背景的。(一)时代折光纳兰性德所处的时代是康乾盛世的初期,这个时期,封建王朝虽然在表面上还维持着繁华和安静,但在这架庞大的国家机器内部,颓唐与凋敝已经初见端倪,统治阶级矛盾逐渐激化。许多反清复明的斗争遭到了失败,某些具有民族意识的汉族士人,身经沧桑之变,在民族失败的耻辱、国破家亡的哀痛、个人仕途的坎坷面前,感到人生空幻无常,布满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形成了文学创作的感情倾向。加之纳兰性德生前“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于是所称落

32、落难合者。若无锡严绳孙、顾贞观、秦松龄、宜兴陈维崧、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纳兰性德不能不受到这种时代感伤思潮的影响,进而对她所处的地位、时代都感到厌倦,产生了悲观悲观的思想。(二)家世使然据史载,纳兰先世为扈伦四国之一的叶赫氏,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在辽东大地建立王业,叶赫氏是爱新觉罗氏最强悍的对手,曾多次联合其她部族攻打努尔哈赤,虽然是几乎每次必败也毫不屈服,对努尔哈赤的态度极为桀骜不驯。努尔哈赤将叶赫氏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曾先后多次大举入侵叶赫氏,时间分别在万历三十二年春正月和万历四十年八月,“满洲主侵叶赫,围其东西二城,东城溃,金台什被执,不屈,死。布杨古以西城降,叶赫国亡”

33、(黄鸿清史纪事)。之后,努尔哈赤为消融两族之间的矛盾,又采用了和亲政策,娶纳兰台什之妹为妻,生清太宗皇太极,纳兰性德即为金台什的曾孙。从此,叶赫氏与爱新觉罗氏之间有了一种亦仇亦亲的十分复杂微妙的关系。康熙把纳兰留在身边充当侍卫,与其说是重用,还不如说是对叶赫后人的监护和牵制。这一点,生性敏感聪慧的纳兰不会体察不到,她“性周防,不与外庭一事”(纳兰性德通志堂集),“惴惴有临履之忧” (严绳孙成容若遗稿序),这种情绪,在她的作品中也多有流露:“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复如斯。叹纷纷蛮触,回眸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华共混江水,流去几时回。”(满庭芳)词中提到的混淆江,就是叶赫部曾经

34、经营的地盘,“蛮触”一词,出自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后来,人们常以它比方同室操戈,自相鱼肉。纳兰性德在词里使用这样的典故,其用意不难猜度。祖先们的遭遇,无疑在纳兰性德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 (三)政治生活使然 纳兰性德身为侍卫,置身于官场上层,对统治阶级内部的尔虞我诈和贪婪腐朽十分理解,封建集体斑斑驳驳的溃疡面,纳兰性德也看得十分清晰,面对不合理的现实,她不能不忧心忡忡、愤愤不平。“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强把心情付浊醒。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忆王孙)。屈原放逐,乃作离骚,纳兰性德从离骚里得到共鸣,阐明她在政治上的失

35、意和对黑暗现实悲观失望,也阐明了她的苦恼是政治上的苦恼。在封建专制政体的统治下,皇上视臣子为棋盘上任意取舍的棋子,群臣之间为私利而借皇帝之手除掉政敌的事例也层出不穷。纳兰性德甚至其父的处境险象环生,在她当侍卫期间,索额图升任侍卫内大臣,为纳兰性德的上司,而索额图与其父纳兰明珠是政治上的对手。纳兰性德聪慧而敏感,在索额图兄弟及其党羽手下做事时她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恐惊和不祥的预兆,觉得她们的眼睛时时盯着自己,她的一言一行都在她们的监督之下,整日如芒刺在背,痛苦难耐。耿直方正的性格又使她缺少应变能力,只有谨小慎微,言必三思,行必三省,时时小心,到处提防。“四顾何茫茫,凝思失昏晓”(拟古四十首)的情形正

36、是她所处的环境布满着敌意和险象环生所导致的。纳兰性德其父明珠是康熙时的武英殿大学士,在任职期间作恶多端,还独揽朝纲、广结私党、贪污受贿、玩弄权术,在朝廷中翻云覆雨,引起朝野上下不满。纳兰性德知古鉴今,深感不妙,但她既不能使爸爸改弦更张,也不能制止康熙下手,只能深受灵魂的折磨,整日活在恐惊和忧虑当中。此外,如前文所提,纳兰性德身为侍卫,每天出入宫廷,目睹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朋党倾轧和仕途上的险恶崎岖,她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深知仕途上盈满则亏的道理,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因此必须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所忧所悲,当真无法言说。结 语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

37、之才华杰出,功名轻取的潇洒,与她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好友的聚散,使她究竟无法挣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或许天嫉英才,三十一岁,这颗横空出世的明珠,于风华正茂的时刻,轻轻零落,悄悄离开,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沉悼。“予生未三十,哀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这是纳兰性德在拟古四十首之十三的自况之句。一代贵族公子的抑郁哀愁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有着一颗孤单的心,她的人生中布满着一种不被理解的苦闷,她叹息自己“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她的词,愁心

38、漫溢,深情幽婉,长愁多情,伤感幽怨,体味着人生的苦涩占据了她的大半生,一部纳兰词正是她独特生活的独有心灵的悲歌。也许正如赵函在纳兰词序中所说:“纳兰氏生前得梁汾辈为羽翼,身后得珊渔辈为表扬,斯人毕生幽怨芳芬之致,可以不泯人间矣”(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正是伤心词人的不尽深情,正是纳兰的这份悲剧情怀之深之强烈之与众不同,才赋予了纳兰词无尽的艺术魅力,使其在词史上不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参照文献:1 纳兰性德.饮水词M.上海:上海中央出版社,1935.2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 刘德鸿.清初学人第一纳兰性德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

39、.4 李晓明,王喜伶.论纳兰性德的矛盾人格及其成因A.成都教育学院学报.5 李清照.李清照集M. 北京:中华书局,1962. 6 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7 蒋瑞藻.故事考证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8 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9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况周颐.蕙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致 谢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陈检英教师的悉心指引。从选题到最后定稿,在论文写作的各个阶段,陈教师都给了我诸多的协助。她对论文的草稿、二稿和三稿提出了珍贵的修改意见,并在定稿时细心检查出某些错误之处并予以改正。经历这次论文写作,我深切感受到了陈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觉得自己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益而有用的东西,在此谨向陈教师表达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