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活用语序和省略知识读懂诗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5216318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了解活用语序和省略知识读懂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了解活用语序和省略知识读懂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了解活用语序和省略知识读懂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了解活用语序和省略知识读懂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解活用语序和省略知识读懂诗歌(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了解活用、语序和省略知识,读懂诗歌因为诗歌具有高度凝练性,学生在鉴赏时要把它化开成一篇通俗易懂的短文,才能读懂其中的内涵并欣赏到其用词、用字、所用手法的妙处。一般可以从五方面把诗“化开”,读懂诗歌。1、把诗句中的单音节字变为双音节词,把双音节词变为短语或句子;2、把诗中省略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经过、景象等补充完整;3、把诗句中倒装了的句式还原成正常句式;4、把古人的表达变为今人通常的表达,把比喻、拟人、引申等说法变为直白的说法。5、注意词类活用,有些词表面看是名词或是形容词的词,在某首诗词的具体情境中,可能活用为动词了,这时就要学会判断它的活用,并把它按现代汉语的意思翻译过来。一、词语的

2、活用关于词语的活用,我们还要在语句赏析中讲解,这里只做简单介绍。词语活用最典型的莫过于“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中的“绿”不是做形容词而是做动词,即把“江南变绿了”。当然此处的活用没有对学生造成理解的障碍,因为这句诗太通俗易懂了。杜甫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第一句的“糁”字原是名词,即米饭粒,可是在这里却作动词“抛撒”解。这两诗的意思是:米饭粒似的杨花,抛撒在路上,像铺上了层白毡;小小的荷叶,点在溪面上,像叠起的青钱。再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和“春”两字都是名词,可是在这里“曙”用来成了形容“云霞”,“春”用来形容“梅柳”,两字都活用作形容词。

3、这两句的意思也就是:云霞和太阳一同从海上升起,像曙光一样,梅柳在江南渡江,早已着上春色。这样的词语活用对同学们理解诗歌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所以,当诗歌意思按表面讲不通时,要转换思维,看按活用理解是否可行。二、 语序问题学生之所以看不懂古代诗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语序发生了变化,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去理解,就让人觉得费解,这是影响到学生理解诗句的一个很重要的障碍性因素。因此,教师务必要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一)、主语后置如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

4、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毛泽东沁园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应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应为“欲目穷千里”。(二)、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三)、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

5、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四)、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

6、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情况一: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情况二: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

7、“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五)、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看看下面这些例子:1

8、“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是“二十四桥仍在,无声冷月,波心荡”。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三、省略问题古典诗歌的语言,要求以最精炼的词语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该省略的必须省略。古典诗歌的省略不仅仅是受诗歌的格式韵律的限制,他还是为了产生一种形象感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就像国画中的留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因此,古典诗歌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最突

9、出最普遍的现象。在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

10、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主语的省略古典诗歌中省略主语是最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抒情和写景的短诗中。如下面一首诗:出关 (徐兰) 凭山附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怎得不回头。 谁“出关”谁“不回头”诗中是省略了,但从前三句中不难看出是骑马的将士,他或他们站在居庸关前,展眼远望,古老的边州凭山靠海,地势险要,戍楼上旌旗随风翻卷。看到这种景象,将士们不免感慨万千,他们面临的将是与家乡不同的另一番生活,卧雪披霜,戍守边疆,驰杀疆场。这样不拘于一人的描写,形象逼真的表现了边塞的孤寂荒凉。当然,诗中的景是作者看到的景,诗中的情也是作者的感情,诗中的人物形

11、象就是诗人自己。设题:诗的前二句,有版本做“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当然“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点出了主语,但失去了景物描写,看不到居庸关的险要气势,没了诗韵和意境,也与思乡的感情不符,再说没必要点出主语,从“马前”“马后”就判断出了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描写不仅使读者看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并且看到了诗人立马关头远望的形象,甚至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孤独和对家乡的留恋。像这样的作品,诗人的抒情,是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是描绘自己眼前的景致事物;诗中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如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

12、来相照。这首诗是表现诗人对身临境界的留恋与欣赏,应是第一人称,但读者只是从“独坐”、“弹琴”、长啸”词语中感到诗人的存在。这不仅使我们看到诗人所处的环境,还能看到诗人的形体动作,甚至感触到诗人沉醉、宁静的内心。(二)、谓语的省略谓语是陈述主语的,是一个句子表达意思的主要成分,通常由动词来承担,一般难以省略。但在古典诗词中,谓语的省略倒是常见的,这不仅是对行文和格律制约的适应,而有时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来创造更为形象明快的艺术效果。例如下面一首诗。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第三联意思是:危石阻水泉声咽

13、,青松蔽空日色冷。诗句把动词“阻”“蔽”省略了,这样反而使“咽”“冷”更为突出,成为有声有触觉的词语,仿佛听到了泉水的呜咽之声,仿佛感触到了照在青松上的静冷日光。这样使“咽” “冷”成为最精炼传神的“诗眼”。还有的诗句,不用谓语,把某些事物有机地巧妙地排列组合,来表现某种形象意境,这在写景抒情的诗中尤能产生奇妙的效果。如商山早行(温庭筠)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语法的角度是不完整的,它是接连用了六个事物的顺序排列:天色微明,雄鸡高唱,旅人匆匆走出茅店,一勾明月挂在天角,板桥上一层寒霜,人走过,留下点点足迹。景物描写得多么细腻逼真,旅人匆匆赶路的情景和寂寞凄凉的心情也充分烘托出来。

14、如果诗人这样写:“一声鸡叫从茅店中传出,月牙儿还挂在树梢。板桥上铺了一层白霜,行人走过,留下一串足迹。”这样语法要求是完整了,诗却索然无味,没了形象感,也不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寓情于景的绝妙佳作,为历代人赞叹不已。“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罗列了九种事物,白描式勾勒出一幅深秋荒远凄楚的图画,古道曲折伸向远方,道边卧着一颗老树,倒挂着三两根枯藤,一只乌鸦孤独地蹲在树枝上,夕阳的余晖衬托在天边。远处隐隐约约有一个村落,流水从小桥下慢慢地流着。在这样宁静荒远的画面中,作者最后点出一个远离家乡,在暮色里行路的落拓失

15、意之人。这里既写景又写情,写出了“断肠人”眼前的凄凉之景,反过来又用它烘托了人物的感伤之情。情景交融,相互渗透,因而产生了深刻的感染力。所以,这样的省略是为了创造形象感人的艺术效果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三)、虚词的省略文言文中有大量的虚词,如果不了解文言虚词的运用规律,理解文义是不可能的。而古典诗歌,特别是格律诗,却极少使用虚词。如新晴野望(王维)中的第三联: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动词“明”和“出”后都省略了介词“于”,这种省略是为了形式上的工整、对仗,但也更突出了“明”和“出”。像这样的省略很多,介词“于”常常是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和时间。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再如“飞流直

16、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再如“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诗句中的动词“钓”、“落”、“鸣”后都省略了介词“于”字。这些省略一般情况不会影响对诗文的正确理解。只是在诗中省略了介词,又产生了次序颠倒时,容易发生误解或不解。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上句是“野旷天低于树”的省略,意思“田野空阔,显得天比树还低。”再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上联从语法角度按次序解时,应是“城阙护卫着三秦”。语法上虽然讲通了,但实际地理形势上却相反,应该是“三秦辅城阙”。“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指秦时关中地区,项羽曾把这里封为雍、塞、翟三国,故称“三秦”。所

17、以这句是“城阙辅于三秦”的省略。“于”是“被”,意思是“城阙被三秦辅佐卫护”。古典诗歌句子成分的省略,一般情况下,不仅不会使人产生误解,反而使人感到简洁明快,有些诗句放到散文中可以说文理不通,但在诗歌中,不仅可以使读者心领神会,有时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就是古典诗歌省略的艺术效果。跟踪检测 1.(华师一附中09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水调歌头宋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18、(1)有人认为上片写愁“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后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请结合上片内容简要说明是如何“淡写”“暗写”“明写”“浓写”的。(4分)答: (2)词的下片着重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矛盾?请简要分析。(4分)答: 答案:(1)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芙蓉”两句,暗写愁怀;“中有离愁成斛”句,是明写愁多;“无入落征鸿”句,浓写愁重。(每答对一点得1分,4分)(2)报国与归田。(2分)词人先自言自己的人生道路,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句,寄寓田园之思。接着肯定国中豪杰舍我其谁,无奈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做个钓鱼隐士无奈之情。(2

19、分)2、(襄樊五市09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秦楼月向子諲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战八昼夜。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1)这首词的上片是怎样表达伤心之“切”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2)这首词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都运用了“晓风残月”的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开头写芳菲

20、凋零,渲染苍凉氛围,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不禁悲从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直抒胸臆,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2分)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2分)这样就将伤心之“切”抒写得淋漓尽致。(2)向词表现的是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后的哀怨、悲痛之情,(2分)柳词表现的是离别后的凄清、孤寂之情。(2分)3(黄冈中学09模拟)读下边一首元曲,回答后边的问题。(8分) 双调大德歌. 春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1

21、)这首元曲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 (2)这首元曲哪一句起到了反衬作用?请指出并作简要解析。(4分)_答案:(1)这首元曲表现了闺中少妇(少女)在丈夫(恋人)道是春归人未归时,对丈夫(恋人)的期盼、思念之情。(2)这首元曲的末句“则见双燕斗衔泥”起到了反衬作用。一对春燕比翼双飞,为筑爱巢而忙碌着,比赛着衔泥,这令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少女)无比羡慕,更增添了她对丈夫(恋人)的期盼、思念之情。4、(江苏启东中学09最后一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 江 仙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

22、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注】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 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 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4分)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答案:“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诗人十三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宣告了主人公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2分)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1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

23、暗含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1分) 词的上阕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诗人抛妻别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片则写对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2分)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愁绪之深、之重,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1分)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亦包涵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1分) 5(安徽宿州09质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4、4分)(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游览这大好春光。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2)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2分)“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2分)6、(巢湖市09届质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25、高卷帘拢看佳瑞,始色运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1)、结合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句谈一谈李白诗词的风格特点(4分) (2)、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本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分) 答案(1)从这一句体现李白诗歌鲜明的具有浪漫主义特色。(2分)想象丰富,说雪花是喝醉酒的天仙把白云揉碎成的;(1分)善用比喻,将大雪比作揉碎的白云。(1分)(2) “画堂晨起”环境怡人,“佳瑞”有瑞雪丰年之意,“皓色”、“盛气”、“玉佩”用词亮丽,加上“天仙狂醉”表现了诗人兴奋和喜悦的心情。(4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舟中晓望孟浩然挂席东南望, 青山水国

26、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 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 疑是赤城标。【注】“利涉”,意为宜于远航。天台山是东南名山,赤城为其山峰名,山石呈赤色;标,山顶。 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简要概括每层的意思。答: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坐看霞色晓, 疑是赤城标”一联。答: 。答案:(1)首颔联为一层,颈尾联为一层。首颔联描绘了现实中的拂晓扬帆,旅途开始,百舸争流,客商熙来攘往,这是实写;颈尾联描绘了想象中的天台石桥胜迹,赤城尖顶璀璨的美丽景象,这是虚写。(2)“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诗句用了想象和联想的表现方法(虚写),眼前出现的一片霞光引起了诗人一个动人的联想:朝霞映红的天际,

27、是那样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当是山石发出的异彩,表现了诗人陶然神往的心情,想象绚丽,还可以从余韵效果来分析,诗人看到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的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的向往的心情,十分传神,还可以从孟诗语言质朴传神的特点来赏析。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8分)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夜如何、试卷、孤篷、依旧“等具体词语进

28、行分析。(4分)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寄寓了什么人生哲理?请结合具体诗句品味分析。(4分)答案.“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又疑虑不安的心态。“孤”字暗示出风狂雨骤的夜晚江面上唯一的船只,以及舟上坚韧独立的灵魂。“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每词1分,共4分).手法:(1)借景抒情,(2)对比。(答对一个即可,但要联系具体诗句分析)(2分)寄寓哲理:(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2)人生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3)包含着人与世界的对抗以及其后天人合一的安宁喜悦。(答对1点即可)(2分)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